转自wwwveteducom 动物医学论坛
蜂螨病
现在,在蜜蜂体和蜂巢内已发现的螨类有30多种。其中,在我国对养蜂业危害严重的是属于历螨科(Laelapidae)的大蜂螨和小蜂螨。
(1)大蜂螨(Varroa jacobsoni) 雄螨呈卵圆形,大小为088×072mm。雌螨呈横椭圆形,暗红褐色;背面有背板覆盖,具有网状花纹和浓密的刚毛腹面有胸板、生殖板、肛板、腹股板和腹侧板等结构;口器为刺吸式,螯肢角质化,动指长,不动指退化短小;足4对,短粗,末端均有钟形爪垫。卵为卵圆形,呈乳白色。大小为06×043mm,.卵膜薄而透明,产下时即可见卵内含有4对肢芽的若螨。前期若螨乳白色,体表有稀疏的刚毛,有4对粗壮的足,体形由卵圆形渐变成近圆形,大小由063×049mm增大为074×069mm,前期若螨蜕皮为后期若螨,体型由心脏形变为横椭圆形,大小为080×100增大为109×138mm。
(2)小蜂螨(Tropilaelaps clareae) 雄螨呈卵圆形,淡**,大小为095×056mm,背板密生刚毛,腹面胸板与生殖板合并呈舌形,与肛板分离,肛板呈卵圆形。雌螨呈卵圆形,浅棕**,该螨前端略大,后端钝圆,大小为103×056mm。背板密生刚毛,腹面胸板前缘平直,后缘极度内凹呈弓形,前侧角长,伸达1、2基节间,生殖板窄长条形,几乎达到肛板前缘,肛板钟形,肛门开口于中央。卵呈近圆形,卵膜透明,大小为066×054mm。前期幼螨为乳白色,呈椭圆形,体背有细小刚毛,大小为054×038mm,前期若螨蜕皮后为后期若螨,呈卵圆形,大小为09×061mm。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大蜂螨的雌虫在蜜蜂幼虫即将封盖之前潜入蜂房内,当蜜蜂幼虫封盖以后,大蜂螨雌虫就依靠吸取蜜蜂幼虫的体液进行产卵繁殖。卵先孵化为若螨,大蜂螨的卵期1天,若螨期7天,之后进一步发育为成螨,(一只雌螨每次可产卵1~3粒,产卵可持续1~2天),成螨随幼蜂出房时一起爬出巢房外;新成长的雌螨寄生在蜜蜂的胸部和腹部环节处,刺吸蜜蜂的体液,而雄螨不从蜂体上取食营养物,它在封盖的幼虫房中与雌螨交配后立即死亡。成螨寿命在繁殖期平均为435天,最长53天,越冬期可长达3个月以上。
,U1M"L5`3A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小蜂螨的整个生活过程,部寄生于蜂房子脾上,靠吸取蜜蜂幼虫的体液为生。雌螨潜入即将封盖的幼虫房内产卵繁殖。一个幼虫被寄生致死后,小蜂螨可从封盖房穿孔爬出来,重新潜入其它即将封盖的幼虫房内产卵繁殖。在封盖房内新成长的小蜂螨随着新蜂出房时一同爬出来,再潜入其它幼虫房内寄生和繁殖。小蜂螨整个发育过程仅需4~4.5天。
蜂群间的盗蜂和迷巢蜂是传播蜂螨的主要媒介。此外,养蜂人员随意调换子脾或调整蜂群时,也可引起蜂螨的传播。
症状 当蜜蜂被害以后,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蜂箱巢门附近和在子脾上,可以见到衰弱、没有健全翅膀的畸形蜜蜂。蜜蜂幼虫受蜂螨危害死亡之后有臭味,挑取不拉丝。容易消除。蜂蛹受害死亡则保持原状,没有特殊气味,但其头部、胸部颜色变深、腹部颜色较浅,有时略显绿色、口器及足变黄。挑出死蛹,还可在巢房里观察到发育不同时期的蜂螨。成年蜜蜂被蜂螨寄生以后,会经常扭动身体,企图摆脱蜂螨,致使蜜蜂精疲力竭,加快老化。在许多情况下,工蜂、雄蜂和蜂王从巢房里出来,表面上是正常的,但由于蜂螨的寄生,已经给它们带来了损害,蜜蜂寿命缩短,雄蜂不能交尾,蜂王不能授精,只产雄蜂卵。
诊断 检验方法:(1)直接检验:从蜂群中提出带蜂子脾,随机取样,抓取工蜂50~100只,逐个仔细检查其腹部和胸部有无蜂螨寄生。同时用眼科镊子揭开蜜蜂封盖巢房30~50个,用扩大镜观察蜜蜂蛹体上及巢房内有无蜂螨寄生。再根据检查的结果计算其寄生的百分率。小蜂螨的检验大致同大蜂螨的检验方法,由于小蜂螨都寄生于蜜蜂的幼虫房内,应着重检密封盖子脾。
(2)药剂熏蒸检验:取一铁丝制蜂笼(10cm×10cm×10cm),从蜂群中提出一张带蜜蜂子脾,随意抓取50~100只工蜂装入蜂笼内,带回室内扣入大烧杯或玻璃钟罩内。同时放入一浸渍05~1毫升乙醚的棉球,密闭熏蒸5~10min,待蜜蜂全部昏迷以后,蜂螨也随之被击落。再将蜜蜂还回原群的巢门外,蜜蜂苏醒后即回巢中。也可用二氧化碳气体,按上述方法处理蜜蜂获得蜂螨的寄生率。
防治
(1)综合防治法:根据大蜂螨潜入蜜蜂封盖幼虫房内繁殖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人为的断子法,使蜂王停止产卵一段时期,蜂群内无封盖子脾,蜂螨全集中寄生于蜂体上,再用药物驱杀。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以速杀螨(20%效果最好,对蜜蜂安全。使用时避开采蜜期,按0025%~005%兑水喷在峰体上杀螨。或选用螨扑,按每平箱2片,分别悬挂在蜂群内第1与第2个巢脾及第7与第8个巢脾间的蜂路处3~4周,由于蜜蜂的活动,传递药效杀螨。
(2)提出封盖子牌,分群防治法:根据大蜂螨寄生于蜂体,繁殖于蜜蜂封盖巢房的生物学特性,采取这一方法。在秋季,流蜜期结束,对蜂群进行调整,合并弱群或组成双王群的同时加继箱。然后将蜂群内的封盖子脾全部带蜂提到继箱内,巢箱内留下蜜蜂卵虫脾、粉蜜脾和加适当的空巢脾和蜂王。巢箱与继箱之间用纱盖隔开,分隔成治疗群(继箱群)和羽化群。处理完毕,对治疗群和羽化群立即用杀螨药剂(速杀螨和敌螨I号)喷蜂体治疗2~3次,每隔3~4天治1次。待羽化群内封盖子脾的幼蜂出房后,再按上述方法治螨2~3次,直至不见蜂螨为止,即可将上下两群合并进行繁殖。这种治螨效果比较彻底,适合空地养蜂采用,由于操作繁琐,目前多使用”螨扑”直接挂在蜂群里杀螨,操作简便多了。
(3)“一次性”治螨法:这是我国80年代研究成果。防治前先将蜂群里的封盖子脾全部提出,放入空继箱内。每个继箱放7~8张封盖子脾,不带蜜蜂。然后在继箱底上垫一层塑料布,再在塑料布上放两层吸水纸,将10毫升“强力”巢房杀螨剂(有效成分为甲酸)溶在吸水纸上,其余二箱或三箱可依次重叠放置。在22℃以上气温条件下,密闭熏治5h,杀螨效果达到98%以上。治螨完毕,将子脾还回原群。在上述治螨的同时,结合使用“速杀螨”喷蜂体,驱杀蜂体上的螨,防治效果更为彻底。新型的低毒、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杀蜂螨药剂:溴螨酯,用其制成烟剂纸片,于傍晚蜜蜂回巢后,将烟剂纸片悬挂在蜂箱内的空巢框上,点燃发烟,密闭巢门15min,杀螨效果达到90%以上,对蜜蜂相对安全。国内有类似产品如杀螨剂3号。速杀螨为畜用杀螨剂,对杀蜂螨也有特效,仅用00025%喷蜂群,可百分之百的杀死蜂体上的大蜂螨。敌螨1号的用法、用量以及杀蜂螨的效果与速杀螨相同,后者每周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次以后,不仅杀除蜂体上的螨,还可杀死巢房内的蜂螨(内吸杀螨作用)。马扑立克为菊酯类杀螨药剂。每群蜂放2条,分别放在第1与第2及第7与第8张巢脾之间的蜂路上(悬挂固定),可连续放5~6周,杀螨效果达到98%以上。不论使用哪种杀螨药剂,尤其是水剂或乳化剂,一定要避开采蜜期使用为宜。在早春和晚秋,蜂群断仔期或蜂群长途转运之后进行治螨,效果较好。根据外界气温和蜂群势等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如在早春、晚秋气温较低时宜用熏烟剂,而在夏季气温高蜂群繁殖盛期,则以熏蒸剂为宜。敌螨熏烟剂:是治疗大、小蜂螨的成药。剂量要准确,以防伤害幼蜂(详按说明书)。灭螨灵合成熏烟剂:灭螨新药,防治大、小螨效果尤佳,不伤幼蜂。烟碱(尼古丁):每次每群用05~06ml,滴在滤纸上,在傍晚放在箱底熏蒸,防治大、小蜂螨,效果均佳,且安全。鱼藤精:用市售的含鱼藤酮25%或75%的鱼藤精乳剂,加水稀释成1500~2000倍后喷脾。每张脾喷3~4次,见蜂翅上略呈雾状即可。对大蜂螨较好,每隔2天左右喷1次,连治4次左右。蜂螨清(Bayvaro1 Strips)为德国拜耳药厂最新人工合成的杀螨剂,该药使用方便,每箱内悬挂两片蜂螨清,即可有效地控制蜂螨危害,对大、小蜂螨均有效,能在24h内迅速杀死大蜂螨,药效长达6周,安全性好,对人、畜均无害。
好。
1、根据亿窝蜂螨扑乳油产品说明书,亿窝蜂螨扑乳油是一种常用的杀螨剂,主要成分为氯氰菊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2、亿窝蜂螨扑乳油具有快速杀灭螨虫的效果,并且对人体、环境和物品都没有危害且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将适量的药液喷洒在需要杀螨的场所和物品表面,然后保持通风干燥即可。
一、植物学特征
辣椒有明显的主根和很多的侧根及根毛,主根受伤后侧根发生较快,故移栽成活率较高。茎上不易产生不定根。果实呈羊角形,长5~25厘米,鲜椒青绿色,成熟后呈红色或鲜红色,从定植到始收35天。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发芽适温为25℃,低于15℃发芽困难。植株生长期白天适温为22~28℃,夜间为15~20℃,低于15℃或高于35℃时,开花授粉不正常,常造成落花落果。
2 光照。属短日照作物,在每天10~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开花结果早而正常,但对较长的日照也能适应。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光照不足会降低坐果率;强光直射,植株生长减缓,果实易发生日灼病。
3 水分。根系较弱,既不耐旱也不耐涝,需经常供应水分才能生长良好。但田间不能积水,田间积水少时植株就会萎蔫,严重时成片死亡。
4 土壤。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砂土、壤土、黏壤土均可种植。但在贫瘠的土壤条件下栽培的辣椒植株小而紧凑,结果少而集中,其椒果色泽浓,辣椒素含量高,品质好。高山区以选择地势较高、耕层深厚、透气性好、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避免选择低洼积水的地块,忌与茄科作物连作。整地应达到"地平、土碎、墒足、畦齐"的标准。连畦带沟宽12米,垄面宽90厘米,沟宽30~40厘米、深25厘米,高低误差不得超过5厘米。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移栽。育苗时间春栽在春分至清明,夏栽在清明至谷雨。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苗龄30~45天。在幼苗2片真叶和4片真叶前后各间苗1次,留苗标准是3~4厘米留苗1株,每平方米留苗600株左右。苗高5~6厘米后要逐渐通风炼苗,控制秧苗高度,提高抗逆性,保证移栽成活率。苗高10~12厘米,6~7片真叶,花蕾显现时开始移栽,春栽在谷雨节至立夏节;夏栽时间宜早不宜迟,早栽的产量高,屏南高山区以6月1日前栽完为宜。移栽前将辣椒田深耕30厘米,整平耙细,每亩施入优质厩肥400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厩肥均匀施入田内,磷肥、复合肥集中施于移栽沟内。行距45厘米,株距40厘米,每亩栽1500~2000株。辣椒苗怕伤根,起苗前苗畦要浇透水,起苗要尽量多带土,栽后立即浇定根水,浇后覆盖地膜或农膜。
2 田间管理。在不盖地膜、农膜的地块,辣椒缓苗后即应连续锄地3~4次,以提高地温促根下扎。门椒开花前后将门椒以下的老叶和分杈全部去除,以利田间通风透光和防止对椒以下分杈。雨季来临前应培土扶垄,以利排水。视墒情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辣椒生长以施基肥为主,当基肥不足需追肥时,应在培土前进行追施,每亩用250千克打碎的土杂肥拌入25~3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500克复合硼锌肥,刨小穴施在植株一边,盖好压实,应注意尽量不伤根系。
3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炭疽病、脐腐病、病毒病和红蜘蛛、烟青虫、棉铃虫。
①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或20%叶青双800倍液浇根,或用康地蕾得(01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可湿性粉剂15千克/亩药液灌根,每株浇250毫升左右,隔3~5天再浇1次。出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窝周围撒入适量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
②炭疽病。在初花后用1∶1∶160波尔多液预防,每隔7~10天喷1次。发现病斑后,可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
③脐腐病。辣椒落花后开始喷施01%高硼钙,避免氮肥过多,多施腐熟有机肥;植株不要留果过多,避免果实之间对钙的竞争;从幼果期开始,喷施01%的硝酸钙、硼砂、硫酸锌、硫酸铜并加入爱多收6000倍液,5~10天喷1次,连喷3~5次。
④病毒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及时防治蚜虫、灰飞虱等传毒媒介的同时,于辣椒苗期和定植后及时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400~600倍液防治,每隔5~7天喷1次。
⑤红蜘蛛(螨)要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消灭虫源。发生初期用40%金螨扑(绝螨一号)或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
⑥烟青虫、棉铃虫。可用糖醋液、黑光灯等诱杀,化学防治应在幼虫孵化高峰至2龄期施药,将幼虫消灭在蛀果之前。药剂可选用20%劲彪、杜邦"康宽"4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12%苦·烟乳油800倍液。
4 收获。辣椒可多次采收一直到霜降节前,如遇干旱年份,收获时间可提前到秋分前后,应掌握在辣椒变红后再采收。采后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自然风干,然后分级、包装、出售。
养殖意蜂必须要防治螨虫害,可防治螨虫害,实在是太麻烦了。不仅要在没有封盖子脾的情况下用药,还要讲究疗程,注意剂量。如果用药不当,方法不对,可能螨害没有根除,把蜂还杀死了。
那么治螨害为何要讲究疗程,注意剂量?到底有没有药到螨除,对蜂无害的药方呢?
治螨害为何要讲究疗程?
在说防治螨虫害前,先认识一下蜂螨,了解蜂螨怎样危害蜂羣的
蜂螨都很小,我们肉眼难以看到,属于节肢动物门,是一种寄生虫。一生也要经历卵,若螨,成螨几个时期。卵因为温度的不同,孵化期相差很大,温度适宜只需几分钟,温度不适合几天才能孵化。大蜂螨的雄螨发育周期约为65天,雌螨为85天。雄螨交配后就死亡,雌螨寿命平均能有435天,越冬时可达6个月以上。小蜂螨的发育周期约为5天,雌螨寿命约为30天左右。
蜂螨喜欢在未封盖的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以虫蛹营养液为食。成螨能寄生在蜜蜂身上吸取血淋巴,造成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影响封羣发展。受害严重的蜂羣出现幼虫和蛹大量死亡,新羽化出房的幼蜂残缺不全,幼蜂到处乱爬,蜂羣羣势迅速衰竭……
明白了蜂螨的发育周期及怎样危害蜂羣的,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防治螨虫害要讲究疗程。
现在的杀螨蜂药要很多,除了升华硫,其他的水剂,粉末剂,熏蒸剂,还有螨扑片,所有的杀螨蜂药基本成分都是氟胺氰菊酯,双甲脒,甲酸,都是触杀剂,都是在用药时让螨虫接触了才会造成死亡。这三种药物成分都有挥发性,在用药后的半个小时药效才是最好的。这些杀虫剂对若螨成螨有效,对于未孵化的卵就无效了!蜂巢里的雌螨都具有产卵能力,隐藏的卵是很多的。如果在蜂巢的角落,温度低的地方孵化速度就很慢。如果蜂螨卵超过半个小时没有孵化出来,就会躲过药效活下来。这些活过来的蜂螨6天左右就开始产卵繁殖,就会让螨虫害又来爆发……
而且,螨虫喜欢寄生在产子巢房里,当子脾封盖以后,用杀螨药肯定就杀灭不了隐藏在封盖子脾的螨虫。用药以后只能杀死封盖外面的螨虫,封盖子脾的螨虫就能安然无恙,能在子脾里继续繁殖。等幼蜂出房后就跟着出巢房,螨虫就继续扩散开来,很快爆发。所以在防治螨虫时要进行断子,要等到封盖子都出房后用药。
为了杀死漏网的螨虫卵,就要根据螨虫的生长周期7天用药一次,等到卵长成成虫期再用药杀死,所以一般的杀螨药都是7天为一个疗程。为了杀死封盖子脾里的螨虫,就要等到子脾都出房后继续用药,就会连续使用三个疗程,等到幼蜂都出房,没有封盖子脾为止。
杀螨药为什么要注意剂量?
所有的杀螨药都是一种杀虫剂,对螨虫有杀伤力,对蜂也是有杀伤力的。螨虫寄生在蜂巢里,用药时就不可避免的要用到蜜蜂身上和幼虫身上,这些药剂喷洒到蜜蜂身上和幼虫身上也是有毒害的。只不过螨虫比蜜蜂要小得多,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也比蜜蜂低得多,用杀死螨虫的药剂量对蜜蜂就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想要杀死螨虫,一定要达到足够的药量,可药量太大,对蜜蜂是有伤害的。这就比如驱蚊剂能轻易的杀死蚊子,但不会杀死人。可如果驱蚊剂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也是有伤害的。
每种杀螨药的剂量都是以克来计,都是按照蜂脾蜂羣来用药的。可是每张巢脾有多少蜂,每羣有多少蜂脾相差是很大的。如果是弱小稀疏的蜂羣,同样一张巢脾所受的药物就要小得多,密集的蜂脾用药量就比较大一点。而且药物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药效相差也很大,温度高的时候药物成分能迅速挥发,药效时间会短一些,对蜂的伤害会大一些,用药量就要小一些。低温时药效差些,用药量就要大一点。正是因为这些变数使养蜂人在杀螨时难以掌握准确的用药量,有时杀不死螨虫,有时会杀死蜂。用药方法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介绍来,但想要准确用药,就要参考说明书上的剂量,再根据蜂羣密集度和温度高低来增减,怎样准确用药就必须要在实践中摸索,只有用药量掌握好了,才能真正杀螨不伤蜂。
所以在杀蜂螨时就要认真的注意剂量,既要把螨虫杀死,又不能对蜜蜂造成大的伤害。不要相信有什么杀螨药对蜂是安全无害的 ,在用药时一定要谨慎,不能长期随便滥用蜂药。
有药到螨绝对蜂无害的药方吗?
防治螨虫害要根据疗程来,要掌握准确的剂量,确实很麻烦也难以掌握。能找到药到螨绝对蜂无害的药方,就是养意蜂人迫切需要的。现在有些商家也在推出对蜂安全无害的杀螨药。可是真的有对蜂安全无害,药到螨绝的药物吗?
其实根据以上所说答案就已经出来了,想要杀死蜂螨就必须要使用杀虫剂,杀虫剂对蜂就一定有害,无非是毒性强弱的问题,还是得掌握准确的剂量。
只要螨虫接触到杀螨药都会立刻死亡,但是想要杀死封盖子脾的螨虫,想要杀死蜂螨卵,就需要等待的过程,就需要按疗程来用药。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想要养好意蜂,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螨虫的活动规律,来认真的防治螨虫。定期防治螨虫是意蜂人必须要注意的,永远不能等到螨虫害爆发再来治。任何杀螨药必须仔细的阅读说明书,认真按照说明介绍的疗程和剂量用药。不能图简单,不能偷懒,不能以为没有觉察到螨虫害就胡乱应付。不能相信有药到螨绝,安全无害的杀螨药。在养蜂实践中必须摸索出正确的治螨方法,否则是养不好意蜂的。
可以使用艾草或者雄黄来驱蜂,以艾草为例,首先将艾草晒干后并碾磨成粉末,然后用烟熏的方式驱蜂。在驱蜂时需要戴好防护用品,注意自身的安全,如果使用杀虫剂或农药驱蜂时,不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使用,需要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雄黄驱蜂法只适合小范围的蜂群,不适合大范围的蜂群。
一、驱蜂药的配方
1、自制驱蜂药
(1)把艾草晒干后碾磨成粉末,以熏烟的方式使用,可以达到驱蜂的效果。
(2)将雄黄洒在门口或者窗口,也具有一定的驱蜂效果。
2、使用驱蜂药蜂注意事项
(1)用杀虫剂或农药驱赶蜜蜂时,需要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不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使用。
(2)因为市面上杀虫剂的成分一般多为化学制剂,所以人工是无法自行配置的。
(3)雄黄只适合小范围的蜜蜂,当蜜蜂的范围过于庞大时,便达不到良好的驱蜂效果。
(4)在驱蜂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戴好防护用品。
二、防治小蜂螨的方法
1、药物
除了可以用螨扑、速杀螨和敌螨1号防治小蜂螨之外,也可以用升华硫防治小蜂螨,在使用升华硫前,首先需要抖落封盖子脾上的蜜蜂,接着把升华硫粉用纱布包住,然后均匀涂抹于封盖子脾的表面,每隔7-10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2、两种杀螨剂联合使用
悬挂高效杀螨片-螨扑+使用升华硫涂抹封盖子脾既可以杀灭蜂体上以及巢脾上的大蜂螨和小蜂螨,也能杀灭封盖巢房内的螨。也可以悬挂高效杀螨片-螨扑+使用敌螨1号或者速杀螨,能彻底防治小蜂螨。
3、蜂群内断子防治法
一般可根据蜂螨在蜂体上仅能存话1-2天,不能吸食成蜂体血淋巴以及在蛹体上也只能活10天左右的生物学特性,可采用割断蜂群内幼虫的方法防治小蜂螨。首先把蜂王关闭9天后,然后打开封盖幼虫房,将幼虫从巢脾内全部摇出来,就可达到防治小蜂螨的目的。
4、同巢分区断子防治法
(1)方法:首先将1个与隔王板大小相同的隔离板,放置在继箱和巢箱之间(卧式箱则采用框式隔离板),把蜂群分隔成两个区,蜂王在1区中继续产卵繁殖,子脾全在2区,保持有王区内绝对无大幼虫2-3天,等待无王区的子脾全部出房后,保持该区绝对断子2-3天,使小蜂螨全部自然死亡,此法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2)优点:保持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以及蜂王可正常产卵繁殖,利于蜂群的稳定性;不影响生产蜂王浆,保证了蜂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防治效果;操作简单,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
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期,就有人土法饲养在大森林里收集来的蜜蜂
蜂药,中药名。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疏叶卷柏的全草。四季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入药。可治水火烫伤,虫蛇咬伤,蜂刺伤及出血,疮毒痈疖等。
基本信息
中药名 蜂药
别名 翠云草、翠羽草、石打穿、水梭罗、家昌金、小爬岩草、地虱子、风轮草。
原植物 Selaginella remotifolia Spring[Skraussiana(Kunze)ABr]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全草入药。
功效分类 祛痰止咳药;解毒消肿药;凉血止血药。[1]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疏叶卷柏
编辑本段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淡;凉。归肺经。[1]
功效主治
祛痰止咳;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痔疮;疮毒;烧伤;蜂刺伤及出血。[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1]
编辑本段
药方选录
⑴治肺热咳嗽:鲜蜂药30g,棣棠花9g,鹿衔草15g。煎水兑蜂糖服。(《贵州民间药物》)
⑵治黄蜂刺伤,红肿辣痛:鲜蜂药一把,拌口涎搓烂,揉擦患处,以消肿为度。(《贵州民间药物》)[1]
编辑本段
药材来源
品种考证
出自《贵州民间草药》。[1]
药材基源
为卷柏科植物疏叶卷柏的全草。[1]
产地溯源
产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1]
编辑本段
采收储藏
四季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1]
编辑本段
化学成分
植株含α,α-海藻糖(α,α-trehalose),蔗糖,水苏糖,棉子糖,麦芽糖,卷柏糖(selaginose)即2-O-α-D-吡喃葡萄糖基α,α-海藻糖(2-O-α-D-glucopyranosylα,α-trehalose),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异柳杉双黄酮(isocryptomerin),还含多肽类。[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