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大量的工业和生活煤炭的燃烧,当时伦敦周边的大型的火力发电站每天都排放超1000吨的烟雾颗粒,2000吨二氧化碳,140吨盐酸,370吨二氧化硫等。
1937年,英国足总杯半决赛,门将在浓浓的雾霾中艰难的寻找对手
1938年的伦敦,一名女子拿手电筒给雾霾中的车引路
1952年12月5日的伦敦,同样的白昼如夜,消失的地标,浓雾甚至弥漫进了室内,很多活动被迫取消,人来人往都戴着口罩,人们走路都要低头看路,一不留神就会绊倒。
1952年12月5日开始的一星期内,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的症状,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短短几天时间,英国4000人突然离世,超过10万人感染呼吸道疾病,波及儿童老人,很多逝者都因为支气管和肺部重度感染,当时因为严重大雾,救护车都没法正常工作,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共计死亡1万2千多人。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毒雾事件”,也成为了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大雾虽然在几天后渐渐散去,但这场如日全食般的黑暗和让人震惊的伤亡数字却让英国人开始深刻反思。1956年英国颁布了《Clean Air Acts》(清洁空气法案),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强制伦敦市区的工业电厂等全部关闭,只能挪到郊区,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里禁止使用产生污染的燃料,下国为伦敦市区一个烟囱被拆除。英国开始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用灶,减少煤炭燃烧,改天然气,冬季集中供暧,家用壁炉改造费用政府补贴70%,违反规定的人严惩,10-100英镑罚款或3个月监禁。治理污染道阻且长,1957年到1962年,伦敦又发生了12次严重的雾霾事件。1968年,英国又扩充了《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英国颁布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1980年之后,汽车数量暴增,尾气开始替代煤炭燃烧,成为主要的污染源。1993年,所有英国出手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减少污染。2008年2月,伦敦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升至25镑每天,闹市区停车位月租高达650镑,全球之首,市区车流量得到有效控制。
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里面的三件
世界上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ZT>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 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 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 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环境的污染和治理五,六十年代,日本工业的发展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起,其中水俣事件就是发生在濑户内海的水俣县1953年在那裏发现有人患上怪病,患者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致死原因是食用了从濑户内海中捕捞的被污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此后,英国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 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有140多年历史的地铁是大多伦敦人出行首选11条线路,全城270多个站点,每天300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市中心的地铁站之间都步行可达,密如蛛网的线路覆盖整个伦敦除了地下铁,还有城市火车、港区轻轨和几百条公交线路分流路面人群发达的公众交通以及 对非公交系统用车的高压手段,让公众更乐意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
英国除对汽车本身和燃料等做出种种规定和管制外,一直致力于控制市区内的汽车数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费的手段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到2008年2月,伦敦针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已升至25英镑/天,折合人民币350元/天这大笔收入都花在了公共交通上面对拥堵费制度虽然抱怨挺多,但事实是收费地区交通拥堵程度减少了30%伦敦正计划在今后20年里,把伦敦的私车流量减少9%
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 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英国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每日空气质量的发布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至不到10天,如今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经历了血的教训,半个多世纪的铁腕治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因家庭取暖烧煤排出的二氧化硫及烟尘而引发的“伦敦烟雾”事件,震动了整个世界,5天内死亡4000余人,毒雾过后的两个月内,还有8000人陆续死去。伦敦由内伦敦和外伦敦组成,统称大伦敦。在1580平方公里内,居住着740万人,其中,内伦敦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103人。伦敦不仅是英国的首都,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使伦敦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873-1965年的90多年间,伦敦发生过12次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伦敦市用水量的三分之二取自泰晤士河,这条河也受到严重的污染。18世纪时,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野禽成群、水产丰富的著名鲑鱼产地。进入19世纪,水质开始恶化。1800年河水每天污染负荷量(BOD)为450吨。50年后,竟增加到900多吨。河里除少量鳝鱼能够直接从水面呼吸得以幸存外,水生物几乎灭绝。环境质量恶化,使伦敦在1832-1886年的50多年间,暴发了4次流行性霍乱,其中一次霍乱便死了14万人。面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现实,政府不得不下决心着力进行环境治理。首先是加强法制。政府先后颁布了《空气清洁法》、《河流法》、《水资源法》及《污染控制法》等法规,使伦敦当局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其次是加高烟囱,靠高空气流逸散烟雾,减少烟雾对市区的污染。第三,在污水治理上,采取分区域管水的措施。成立了泰晤士河管理局,全权负责流域内有关水的一切业务,从而实现了河流高度统一的集中管理。第四,在城市垃圾的处理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伦敦市每年约排出300万吨家庭垃圾。其中12%用车直接运往填埋点,11%装入埃德蒙焚烧炉,77%经26个中转站运至填埋处,1977年在伦敦西部建成一个日处理)""吨垃圾的铁路运输中转站。此外,还十分重视城市绿化。伦敦现有人均绿地为228平方米。经过多年的治理,伦敦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