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2、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3、 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4、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5、 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6、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7、 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乌皮特
8、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9、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10、 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巴金
11、 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12、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
13、 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14、 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
15、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
16、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17、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1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19、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20、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
21、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22、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23、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24、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25、 没有方法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26、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27、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28、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29、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30、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3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3、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34、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36、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7、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38、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39、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40、 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巴比达
41、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42、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43、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44、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45、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46、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47、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8、 勤勉是成功之母。
49、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50、 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
5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52、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53、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54、读书要玩味。——(宋)程颢
55、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章学诚
56、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59、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60、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南森
61、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62、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3、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乌皮特
64、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65、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66、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6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68、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69、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70、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7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2、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小普林尼
73、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钱伯斯
74、有些人生来只会吸收书中的毒素。——琼森
75、一切书籍不是刀剑,就是梦幻;你可以用语言进行杀戳,也可以用语言进行迷惑。——阿·洛威尔
76、谬误百出的书可能是本有趣的书;而一点谬误都没有的书也许是本十分乏味的书。——哥尔斯密
77、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78、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79、那些你打算焚毁却又舍不得松手的书才是有用的。——塞·翰逊
80、书籍应有助于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获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欢乐,或便于运用。——德纳姆
81、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坎普腾的托马斯
82、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马塞尔·普鲁斯特
83、书有自己的命运,要视读者接受的情况而定。——忒伦提乌斯·摩尔
84、读者的好恶能决定书的命运。——莫鲁斯
8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86、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87、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谚语
88、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
89、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9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91、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92、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93、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94、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乌申斯基
95、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9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97、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宋)朱熹
98、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
99、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路基亚诺斯
100、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10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0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0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
105、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10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10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08、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109、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110、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
111、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12、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113、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11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15、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116、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117、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18、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11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120、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12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孔子
122、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123、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124、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12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12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27、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报摘
12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129、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130、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31、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13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33、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13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35、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13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137、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138、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13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14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41、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142、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14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44、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145、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46、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147、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148、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149、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宋)陆游
150、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1关于学习和读书的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顿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
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
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
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后悔不读书的诗句有那些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代:朱熹《劝学诗 · 偶成》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
2、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代:孟郊《劝学》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劝学》
译文: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汉:佚名《长歌行》
译文: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译文: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3关于读书的读书的诗句1、《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柏学士茅屋》
唐代: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4、《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宋代: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译文: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5、《送董元达》
宋代: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译文:
读尽了诗书,你毫无腐儒的酸气;投笔从戎,跃马在西北边关。边塞的气候恶劣,寒风凛冽,你回来时,满面皱纹,须眉已斑。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见,你慷慨激昂,纵横议论,得到了皇上的激赏。
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像毛主席最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但是,没有完全照搬照抄书上的观点,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来的改革开放,也不是简单接受毛主席的观点,而是根据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做出调整,创造了有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的概念。
不读书,指的应该是不读固步自封的东西。而不是指不要再学习不要再进步了。如果是觉得书读得很多了,自以为是而不读书,那就真的就是太傻了。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读书”,有两层意思。一是读的时候,不是在看字,而是在和作者对话、在和自己对话、在和思想对话。要读懂、质疑、批判性思考作者的阐述逻辑、论证依据、思维框架,要连接、更新自己的过往经验、知识积累,要延展、提升自己的思维体系和思考框架,让开卷真正对自己有益; 二是读书不是为了单纯地记忆信息,或者炫耀和掉书袋,而是能够解决问题、让自己更明智地抉择、判断,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实际意义,完成从知到行、从行到知的循环,坚持知行合一。
读书不能简简单单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接下来我就简单为大家讲解一下。
首先,读书也有精读和略读之分,这两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其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读书方式。
其次,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减减毒上面的文字,而是真正了解与掌握其中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自己。
现在大家对于读书,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结尾。
读书的最高境界不读书,很简单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完之后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读书的最终结果是写书,写尽你的人生,写尽你的思想,写尽你的感悟,写尽你自己。最后你将进入书中,成为 历史 。
比如金庸,孔子,孟子,老子,这些人都活在书中。
你读完一百本书之后就懂得读书的意义与道理了。
读——写——一体——书即是人——人即是书。
最后告诉你人生的终极目标——回到书中去。
通常读书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中专和大专就已经够了,要深造才考研或读博。
第二个层次是 社会 这本书,《西游记》里叫无字天书,也就是 社会 实践经验,通常来说到这个层次的时候读书退而求其次了!
很多企业家学的是东,可是成功的是西,为什么?因为学的虽然是专业,而管理却是博业,再则很多知识是应用类的,比如现在出现某个问题,就查资料,询问相关高人,最终解决问题,这也叫“查学问”。
对于读书的人,要清楚战略方向,很多人整天忙的要死,可是干一年没有别人一个月挣的多,这叫“战术忙战略死”,从这个角度讲,读书不能读死书,第二不能瞎读书,不实用的书读过就忘了,所以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所以要读书,更要针对性的读书,,关乎实干性的读书!
读书分很多种,上学读书,必须刻苦、认真、牢记,以备考试之需,读工具书要认真掌握,并且学会在实践中应用,再者就是兴趣,也就是说对读书感兴趣,我就是后者,读书能丰富自己的内涵,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师就是比你读书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了解首先通过语言,你的表达能力怎么样,就看你读书多少了。不读书的人分两种,不识字肯定不读书,剩下的就是识字的人不喜欢读书了,不喜欢读书的人很多,总之,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书人!
想要理解一个问题,得先考察一下这个问题成立不成立。
那么我想先问一下,读书有最高境界吗?
这个最高境界是谁评定的?是根据什么条件评判的?
很显然,读书的最高境界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
所谓学无止境,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存在一个读书的最高境界。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读书”这话根本就不成立,是被那些标题党们炮制出来的鸡汤。
这句话中“不读书”的意思不是真的不读书,而是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读书”“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读书”。这个是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
想起高中时候的我,觉得读书很辛苦,尤其是语文最后两个题,第一阅读,第二作文。往事不堪回首,再也不想回 到高中的时候,再也不用教条式的去找标准答案。那个时候觉得学生是最辛苦的“职业”,一直在做不喜欢的事情,而且不能“辞职”,不想去读书。学生时代,就有学生时代的“边界”。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边界的世界,如果你选了一种生活方式,就要放弃另外一种。上班了很多年,很难想想如果当时选了另外一条路,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读书是没有边界的,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接触我们生活边界之外的事情,开阔我们的眼界。虽然自己的道路只有一条,但是脑子里面的道路有千万条。只有脑子里面的东西多了,才不会像以前一样“片面”的理解问题。
读书多了,思考的“维度”就多了。思考的“维度”多了,才能提出新的问题,不会人云亦云。你读过的书,是你的地基,打好地基,才能“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读书”,“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读书”。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读书。这是一种自然赋予独有智慧,是高于常人\的心法和功基。
自人类开始并没有书,书是,集众生智慧于天体理论于一身的码字堆。书从人文、 历史 、自然的方方面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掸述。没有书的时代生活和有了书后的人性、人伦、道德已及 社会 实践技术,就是那么样的存在,差别何其有见。自古书以来,人们受的教化思维和结果人性全是一个样子。故: 历史 就是书页的正反之面,更是今天、明天的不断翻版。书没有阻止 历史 的好坏,书没有让人性越来越向天意,书没有更改穷富苦罪……!
只要思想中有天人合一念,努力中用智慧去超然度日,就是不读书的境界!
首先说一个词: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当年准备上大学之前曾经看过一本书,它告诉我们读大学,究竟应该读什么?其中有三点记忆最深刻,一先读大师(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二读图书馆(典籍丰富,文海纵横);三读同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而读就是学习,书就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的载体可不仅仅只有书,这点需要有清楚的认知。大学里尚且如此,到了 社会 中那就更是纷繁复杂,更多可以学习的对象(如现在网络 社会 可以向网络学习,向网友学习等),只是需要加以理性思考和辨别。在家庭中我们亦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说,而学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经世治国,否则死读书就是读的再多又有何用,所以读书不能脱离实际,艺术必定源于生活。等你层次更高了以后,那就更不用拘泥于书本了,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可以给你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感悟,思维进入一种无物不可读的自然妙境。这和老子《道德经》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梦妆属于中档护肤品,比较适合年轻的肤质。
梦妆是性价比较高的一个品牌。用过以前花颜凝时系列的产品。保湿效果 抗初老效果 在20岁左右的时候,都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梦妆的东西都还不错的,美白的话可以试试他们家的华翠透亮净白系列,对均匀肤色、提亮肤色帮助蛮大的。
他们家的木槿水源保湿面霜就还不错的,读高中的时候没什么钱,也不太懂护肤的东西,就喜欢逛屈臣氏买各种对七对八的东西,乱涂了一下,脑袋上都是毛孔堵塞的红肿块,挤不出来有效不下去的,那段时间真的郁闷死了,后来用了一下梦妆的水源保湿面霜,简简单单的,包就消了,脸也不干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吧,一直对梦妆印象挺不错的。
不过我觉得梦妆家的东西比较适合学生党这种皮肤底子还不错的人吧,现在年纪大了对护肤品的需求也会变多,梦妆用的相对就少了,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说它不好用!
总的来说,梦妆我还是比较推荐的,学生党和刚工作没多久的小白领可以用用,价格也实惠的!
原句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处为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扩展资料:
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音是:[ dú qiān juǎn shū bù rú xíng wàn lǐ lù ]
该句出自刘彝的《画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因为书是知识的海洋 ,力量的源泉 , 智慧的翅膀 ,生活的方向盘 。再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xian)”,这是强调熟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造句:
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2、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无论是在他们的说话还是语为举止上,都能够体现出对书人和不读书人的差别来。
第一,谈吐举止不同。喜欢读书的人,或者是读书很多的人,往往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因为他们读书读的多,他们在书中吸取了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大多数读书人都有一种谦谦君子的感觉,所以读书人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儒雅的,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也是不紧不慢,能够以理服人,从不以势压人。不读书的人就表现为说话有些粗鲁,不会去跟人讲道理,而是喜欢用自己的气势去压制别人。
第二,喜欢读书的人,知识面非常的丰富,因为他们博览群书,自然知道的东西特别多。所有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他总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某一个场合能够帮助到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出色。
而不喜欢读书,甚至读书比较少的人,脑子里特别的空泛,别人说出一个成语典故,甚至他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的时候还会闹出很多笑话来。
第三,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有不同。不喜欢读书的人看问题,往往是只看表面,不会去了解和分析一个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而喜欢读书的人会引经据典,对一个事件不只是看他的表面,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那就出时间背后本质的精髓的东西。所以他们看问题更有深度。
所以建议大家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尽量多读书,读好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的人见识广了,思考多了,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就是与别人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处为: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扩展资料:
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
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意思是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
出自——宋代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原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如果今日只闲散游乐,不读书上进,那将来功名官宦也不会得到。我当面一心读书,连亲友都不来往了,写文章也不再窥看园中的葵菜了。
为什么来开老家羡慕人家的官爵呢?抛开以前的学问不认真一点吧。狂妄错误的谋划从不被采纳,只有白发按期来到。
家乡有我亲手种下的松柏都长大了,想走不能走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家呢?万事早就皆有定数,这十年出来游历难道不是太痴呆了吗?与安惇君不能比较得失,临别前只能长叹息。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岁的安惇,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解西归”。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原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
苏轼这两句诗语气委婉,劝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后来由此演化出成语“百读不厌”。苏轼的诗本是强调读书的方法,而成语却着重于所读的书或作品本身的价值了。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