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液的所有构成成份...?

人的血液的所有构成成份...?,第1张

  血液的成份:

  正常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贮存在“人体血库”中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细胞生命期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7~9天,即使不献血,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也会衰老死亡。献血2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而且献血后能刺激人体造血功能,使之旺盛地造血,故适量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血液是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它的机能是运送氧气到身体各部,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其次是白细胞,它能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其他异物的侵袭,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再者为血小板,当人体出血时,它可以发挥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浆中的90%是水,其余为蛋白质、钠、钾、激素、酶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1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2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

  3血液的生成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4安全的血液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5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为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4000-11000个白血球,15-40万个血小板。另外,同样体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6血型种类

  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7Rh血型探秘

  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威纳将恒河猴的血液注入家兔体内后,得到一种免疫抗体,这种血清中的免疫抗体不仅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且能凝集85%的白种人的红细胞,从而证明了这些白种人的红细胞与这种猴子的红细胞上有共同的抗原,因而便取恒河猴的英文字头“Rh”作为这种抗原的名称。有Rh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Rh是一种血型系统,我国99%以上的人为Rh阳性。

  因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种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和新生儿溶血症。我国汉族人Rh阴性占02%~05%,而Rh

  --------------------------------------------------------------------------------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质、钠、钾、激素、酶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

10种食物让你快乐每一天!香蕉能大脑制造血清素!科学家也观察到,人的喜怒哀乐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食品能够使人快乐、安宁,有的食品则使人悲伤、忧愁、焦虑、愤怒,甚至是恐惧和狂燥。原理很简单,就是人体中一种称为血清素的物质有助于镇定情绪、解除焦虑,而这十种食物正是能促进血清素的分泌从而给人带来快乐的情绪。那么,有哪些食物能够让我们一口一口地把烦恼和忧郁通通吃进肚子里呢

全麦面包

为什么总有那么多MM喜欢吃面包和点心,原来它们因为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而成为抗忧郁食物。但是吃点心容易摄入过多热量,所以吃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等,效果慢一点,但更合乎健康原则。

深海鱼

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还因为他们把鱼当作主食。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让我们的身体分泌出更多能够带来快乐情绪的血清素。

香蕉

不要羡慕大猩猩为什么永远那么傻气而可爱,嫩**的香蕉不仅美味,而且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硷(al-kaloid)的物质。生物硷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超级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制造血清素。

葡萄柚

口感好、水分足的葡萄柚带有淡淡的苦味和独特的香味,无论是吃起来还是闻起来都非常新奇,可以振奋精神。而最重要的是葡萄柚里高量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而且也是为我们的身体制造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这些愉悦因子的重要成分。

大蒜

大蒜虽然会带来不好的口气,却会带来好心情。德国科学家从一项针对大蒜对胆固醇的功效研究中发现,病人吃了大蒜制剂之后,感觉比较不疲倦、不焦虑、不容易发怒。

菠菜

卡通中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后会力大无穷,其实吃了菠菜还会心情大好。研究人员发现,缺乏叶酸会导致脑中的血清素减少,在5个月后都出现无法入睡、健忘、焦虑等症状。那什么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呢几乎所有的绿色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叶酸,但菠菜最多! 

樱桃

鲜艳欲滴的樱桃不止好吃,而且还和阿斯匹林一样有效。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吃20粒樱桃比吃阿斯匹林还有效。

南瓜

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关,是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都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正是脑部唯一的燃料。南瓜饼也被认为是菜单上“最聪明”的甜点。因为每吃一口南瓜饼,就会同时摄取3种类胡萝卜素,这对预防心脏病、抗老化都十分有用。

低脂牛奶

温热的牛奶向来就有镇静、缓和情绪的作用,尤其对经期女性特别有效,可以帮她们减少紧张、暴躁和焦虑的情绪。而选择低脂牛奶,绝对不妨碍MM的“美体计划”。

鸡肉

当我们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时,就会出现恶性贫血、食欲不振及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而鸡肉正富含维持神经系统健康、消除烦躁不安的维生素B12。所以,当你晚上睡不好,白天总感觉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时,多吃点鸡肉吧。

  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 ̄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 ̄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也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血凝块形成的化学物质。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

  有两种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占大部分,看起来像凹下的圆环,不能到处穿梭,它没有细胞核。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特殊的含铁的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使红细胞看起来是红色的,它能携带吸收肺内的氧至全身,集中全身的二氧化碳到肺。虽然血液含有很多非红细胞成分,但红细胞数目太大了,以至于血液本身也呈现红色。

  白细胞是圆形的,它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得多,能产生一种称为抗体的蛋白质,帮助机体抵抗细菌、病毒、外来物质引起的感染。

  血小板其实不是细胞,只是细胞的碎片,它没有细胞核。当我们外伤后,血小板就聚集起来,粘附在伤口周围,产生启动凝血机制的化学物质,血液就止住了。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

  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

  静脉血

  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如何从化验单中观察出是否一样贫血或炎症呢?

  如果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那个人就有炎症.

  如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少过正常值,那个人就患有贫血.

  血液是流体性状的结缔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如果流经体内任何器官的血流量不足,均可能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人体大量失血或血液循环严重障碍,将危及生命。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一)血浆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由于这些溶质和水分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交流,这一部分液体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常与组织液平行。在血液不断循环流动的情况下。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组织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二)血细胞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直径约为75微米,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内没有细胞器而有大量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就是由血红蛋白决定的。血红蛋白具有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能力。所以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所需要的氧,并带走组织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中。根据细胞质中是否含有特殊颗粒,可把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

  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约10-12微米,细胞核形态不一,细胞质内的特殊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当机体某一部分受到细菌侵犯时,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并吞噬细菌。嗜酸粒细胞呈圆形,直径约10-15微米,细胞核多为两叶,颗粒粗大、大小一致、分布均匀;也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但吞噬能力较差,当机体出现过敏性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数量往往增多,估计有减轻过敏反应和杀伤虫体的作用。嗜碱粒细胞呈圆形,直径约10-11微米,细胞核形状很不规则,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特殊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有利于血液保持液体状态。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无粒细胞分为两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血小板也称血栓细胞,在流动的血液中呈双面凸的圆盘状,侧面看呈梭形,直径2-4微米。血小板的功能是参与止血与凝血。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液具有很重要的功能,完成这些功能,还要有足够的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即每公斤体重约有80毫升血。在此数上下10%左右,都为正常。在人体安静情况下,并非全部血液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着,有一小部分常储存在肝、脾、肺及皮肤等部位。当人体激烈运动及紧张劳动时,这些血液就释放到循环血液中,从而增加了循环血量,以适应当时人体的需要。

  人类最基本的血型为A、B、O血型。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而划分的。根据A和B两种凝集原的组合,有四种类型:①含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②含有B凝集原的称为B型;③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的称为AB型;④既无A,也无B凝集原的称为O型。

  应当指出的是,除A、B、O血型之分外,还有Rh血型阳性和阴性之分。我国汉族人Rh阳性率达99%,塔塔尔族人为842%;苗族人为877%。因此输血时,还需注意Rh血型的鉴定。

  Rh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抗体,输入Rh抗原后才在体内产生。Rh阴性的人,如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即产生Rh抗体,当他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时,输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即出现凝集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另外Rh阴性的母亲,如怀的胎儿为Rh阳性血型,胎儿的红细胞可因胎盘绒毛脱落等原因而进入母体循环,使母亲产生Rh抗体。她再次妊娠时,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如胎儿仍为Rh阳性血型,则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而死亡,成为死胎。

  各类血细胞发生经历了从原、幼年到成熟等各个阶段。各类细胞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是:

  (一)细胞由大变小。

  (二)细胞质的嗜碱性逐渐减退。

  (三)细胞核由大变小,最后消失(红细胞)或分叶(颗粒白细胸),核染色变深。

  各类血细胞通常在成熟后才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我们在正常血涂片中只能见到各类成熟的红血细胞。只有网织红血细胞例外,正常时占红血细胞总数的 03—2%,当骨髓内细胞生成加快时,血液中网织红血细胞数随之升高,反之则降低。临床上常检查血液中的网织红血细胞数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指标之一。

  如抽取红骨髓作涂片染色检查,便可观察到红血细胞、颗粒白血细胞和血小板发生的各个原始和幼年阶段的细胞。

  相关参考:贫血病||胆红素||呼吸机制

  人体的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人体的血液由血细胞与血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又合称全血。而血浆基本上是晶体物质溶液加上血浆蛋白,故也可认为血液由血细胞、晶体物质与血浆蛋白三种成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与贫血关系最密切的是红细胞。

  血液的功能是什么

  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主要具有四方面的功能。

  ①运输。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赖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血液这一运输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②参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可见,血液是体液性调节的联系媒介。此外,如酶、维生素等物质也是依靠血液传递才能发挥对代谢的调节作用的。

  ③保持内环境稳态。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④防御功能。机体具有防御或消除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体现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例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有的则为免疫细胞,血浆中的抗体如抗毒素、溶菌素等均能防御或消灭入侵机体的细菌和毒素。上述防御功能也即指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靠白细胞实现。此外,血液凝固对血管损伤起防御作用。

  血 液

  血液(blood)约占体重的7%,在成人循环血容量约5L。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组成。从血管取少量血液加入适量抗凝剂(如肝素或枸橼酸钠),有形成分经自然沉降或离心沉淀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淡**的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图5-1)。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脂滴、无机盐、酶、激素、维生素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液流出血管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于是凝固成血块。血块静置后即析出淡**清明的液体,称血清(serum)。血液保持一定的比重(1050~1060)、PH(73~74)渗透压(313mosm)粘滞性和化学成分,以维持各种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所需的适宜条件。

  图5-1 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比积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血细胞形态结构的光镜观察,通常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标本。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如下: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像。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血像对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一)红细胞

  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彩图5- 2)。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而且多个红细胞常叠连一起呈串钱状,称红细胞缗线。

  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由无氧酵解产生;一量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这种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可随着ATP的供能状态的改善而恢复。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当血液流经肺时,肺内的O2分压高,CO2分压低,血红蛋白即放出CO2而与O2结合;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的组织时,由于该处的CO2分压高而O2分压低,于是红细胞即放出O2并结合CO2。由于血红蛋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带走所产生的部分CO2。

  正常成人每微升血液中红细胞数的平均值,男性约400万~500万个,女性约350万~450万个。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 12~15g,女性约105~135g。全身所有红细胞表面积总计,相当于人体表面积的2000倍。红细胞的数目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变,如婴儿高于成人,运动时多于安静状态,高原地区居民大都高于平原地区居民,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的改变、以及血红蛋白的质和量的改变超出正常范围,则表现为病理现象。一般说,红细胞数少于300万/μ1,血红蛋白低于10g/100ml,则为贫血。此时常伴有红细胞的直径及形态的改变,如大红细胞贫血的红细胞平均直径>9μm,小红细胞贫血的红细胞平均直径<6μm。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由于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以致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

  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使出入红细胞的水分维持平衡。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分进入细胞,细胞膨胀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hemolysis);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血影(ghost)。反之,若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可使红细胞内的水分析出过多,致使红细胞皱缩。凡能损害红细胞的因素,如脂溶剂、蛇毒、溶血性细菌等均能引起溶血。

  红细胞的细胞膜,除具有一般细胞膜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例如红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外周血中除大量成熟红细胞以外,还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在成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较多,可达3%~6%。网织红细胞的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中不能与成熟红细胞区分。用煌焦蓝作体外活体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的胞质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它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核糖体的存在,表明网织红细胞仍有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红细胞完全成熟时,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含量即不再增加。贫血病人如果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值增高。因此,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有一定临床意义,它是贫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诊断、疗效判断和估计预指标之一。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虽无形态上的特殊樗,但其机能活动和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如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变性,细胞膜脆性增大,以及表面电荷改变等,因而细胞与氧结合的能力降低且容易破碎。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由红骨髓生成和释放同等数量红细胞进入外周血液,维持红细胞数的相对恒定。

  (二)白细胞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高于成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值可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运动、饮食及妇女月经期,均略有增多。在疾病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值皆可发生改变。

  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用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图5-2)。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核染色质呈团块状。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细胞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核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称为核左移;核4~5叶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一般说核分叶越多,表明细胞越近衰老,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有些疾病情况下,新生的中性粒细胞也可出现细胞核为5叶或更多叶的。杆状核粒细胞则较幼稚,约占粒细胞总数的5%~10%,在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其比例显著增高。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及淡红色颗粒,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嗜天青颗粒较少,呈紫色,约占颗粒总数的20%,光镜下着色略深,体积较大;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6~07μm,电子密度较高(图5-4,5-5),它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特殊颗粒数量多,淡红色,约占颗粒总数的80%,颗粒较小,直径03~04μm,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吞噬素具有杀菌作用,溶菌酶能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当机体某一部位受到细菌侵犯时,中性粒细胞对细菌产物及受感染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聚集到细菌侵犯部位,大量吞噬细菌,形成吞噬小体。吞噬小体先后与特殊颗粒及溶酶体融合,细菌即被各种水解酶、氧化酶、溶菌酶及其它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多肽等成分杀死并分解消化。由此可见,中性粒细胞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后,自身也常坏死,成为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约6~7小时,在组织中存活约1~3天。

  2.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细胞呈球形,直径10~15μm,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直径 05~10μm)、均匀、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桔红色(图5-2)。电镜下,颗粒多呈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体。颗粒含有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因此它也是一种溶酶体。

  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作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它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从而减弱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还能借助抗体与某些寄生虫表面结合,释放颗粒内物质,杀灭寄生虫。故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在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它在血液中一般仅停留数小时,在组织中可存活8~12天。

  3.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baso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数量最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15。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胞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覆盖在核上。颗粒具有异染性,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电镜下,嗜碱性颗粒内充满细小微粒,呈均匀状或螺纹状分布。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胺,可被快速释放;而白三烯则存在于细胞基质内,它的释放较前者缓慢。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12-15天。

  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在分布、胞核的形态,以及颗粒的大小与结构上,均有所不同。但两种细胞都含有肝素、组胺和白三烯等成分,故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但两者的关系尚待研究。

  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3%~8%。它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直径14~2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等。核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使胞质染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这些酶不仅与单核细胞的功能有关,而且可作为与淋巴细胞的鉴别点。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皱褶和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吞噬泡、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颗粒具溶酶体样结构。

  图5-6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它在血流中停留1-5天后,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和体腔,分化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并参与免疫,但其功能不及巨噬细胞强。

  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6~8μm的为小淋巴细胞,9~12μm的为中淋巴细胞, 13~20μm的为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着色深,核占细胞的大部,胞质很少,在核周成一窄缘,嗜碱性,染成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的核椭圆形,染色质较疏松,故着色较浅,胞质较多,胞质内也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图5 -2)。少数大、中淋巴细胞的核呈肾形,胞质内含有较多的大嗜天青颗粒,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电镜下,淋巴细胞的胞质内主要是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其他细胞器均不发达。

  以往曾认为,大、中、小淋巴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小淋巴细胞为终末细胞。但目前普遍认为,多数小淋巴细胞并非终末细胞。它在抗原刺激下可转变为幼稚的淋巴细胞,进而增殖分化。而且淋巴细胞也并非单一群体,根据它们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至少可分为T细胞、B细胞、杀伤(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四类。

  血液中的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它参与细胞免疫,如排斥异移体移植物、抗肿瘤等,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B细胞约占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详见免疫系统)。

  人体中含养料最丰富的血液是肝门静脉中的血液。

  人体中含有毒物质最少的血液是肝静脉中的血液。

  人体中含尿素最多的血液是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人体中含尿素最少的血液是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ALT (谷丙转氨酶) 0~4O IU/L

  AST (谷草转氨酶) 0~45 IU/L

  TP (总蛋白) 60~80 g/L

  ALB (白蛋白) 35~55 g/L

  ALP (碱性磷酸酶) 40~160 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 0~50 IU/L

  TBIL (总胆红素) 17~171μmol/L

  DBIt (直接胆红素) 0~60 µmol/L

  Crea (肌酚) 44~133 µmol/L

  Ua (尿酸) 90~360 µmol/L

  UREA (尿素氮) 18~71 mmol/L

  GLU (血糖) 361~611 mmol/L

  TG (甘油三脂) 056~17 mmol/L

  GHO (胆固醇) 284~568 mmol/L

  Mg (血清镁) 08~12 mmol/L

  K (血清钾) 35~53 mmol/L

  Na (血清钠) 136~145 mmol/L

  Cl(血清氯) 96~108 mmol/L

  Ca (血清钙) 22~27 mmol/L

  P (血清磷) 22~27 mmol/L

  Fe (血清铁) 107~27 µmol/L

  NH (血清氨) 0~58 µmol/L

  CO2 (二氧化碳) 21~31 mmol/L

  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 2O~30 mmol/L

  CO (一氧化碳定性) (—)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 90~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 25~170 mmol/L

  LDW (乳酸脱氢酶) 40~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16

  A/G (血清白/球蛋白) 35~55/2-3g

  HDL (高密度脂蛋白〕 114~191 mmol/L

  VLDL (低密度低蛋白) 011~034 m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1~3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

  IgA (免疫球蛋白) 09~45 mg/ml

  IgG (免疫球蛋白) 9~23 mg/ml

  IgM (免疫球蛋白) 08~22 ml

  SF (铁蛋白) 20~200 ng/ml

  α(蛋白电脉) 3~49 %

  β(蛋白电脉) 31~96 %

  γ(蛋白电脉) 66~137 %

  δ(蛋白电脉) 95~203 %

  Fdg (纤维蛋白原) 2~4g/L

  SCR (血肌酐) 44~133 µmol/L

  CCR (肌酐清除率) 80~120 ml/分

  GLU (血糖) 39~61 mmol/L

  AMLY (血淀粉酶) 40~160 U

  C3 (补体) 065~15/L

  ASO (抗链O) 1:400以下

  RF (类风湿因子) (—)

  WR (肥达氏反应) (—)

  WFR (外裴氏反应) (—)

  CEA (癌胚抗原) <5mg

含六种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Chuan-Wu-base A)和川乌碱乙(Chuan-Wu-base B)另说块根中含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卡米查林(Carmichaeline)等,川乌碱乙就是卡米查林。

  人体需要的几大类营养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

  1 常量元素

  一般来说,在人体中,元素的含量在001%以上的称为常量元素(也称主要元素或宏量元素)即氧、碳、氢、氮、硫、磷、钙、钠、钾、氯和镁等11种元素。它们构成人体总量的9995%其中前6种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核酸的主要成分,占人体总重量的94%,又称基本构成元素;后五种是体液的必需成分,又称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把钙、磷、硫、钾、钠、氯和镁称为必需常量矿物元素。

  2 微量元素

  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或者痕量元素)。目前已发现人体必需的或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十四种,即铁、锰、钴、铜、锌、硒、钼、碘、氟、钒、镍、砷、铬、锂、硅、锡等十六种,另一类微量元素是必需性尚不明确的微量元素。另外铅、镉、汞、砷、铝、锡和锂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并具有潜在的毒性。

  按生物学作用而言,微量元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被确认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认为有:铁、锰、钴、铜、锌、硒、钼、碘、氟、钒、镍、砷、铬、锂、硅、锡,某些元素的必需性还在研究中,有待确认。另一类微量元素是必需性尚不明确的元素,它的含量已查明,但生理作用还不太清楚。

  无机盐既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也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的无机盐,来自土壤,动物需要的无机盐可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得,或直接供给动物所需要的无机盐。人类则主要是从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摄取无机盐,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三)矿物质的特点

  1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每天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摄入体内的矿物质经过机体的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从粪、尿、汗、头发、指甲及皮肤粘膜脱落而排出体外,因此矿物质必须不断地从膳食中供给。

  2矿物质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如钙和磷主要分布在骨骼和牙齿,铁分布在红细胞,碘集中在甲状腺,钴分布在造血系统,锌分布在肌肉组织等。

  3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如膳食中钙和磷比例不合适,可影响该两种元素的吸收;过量的镁干扰钙的代谢,过量的锌影响铜的代谢;过量的铜可抑制铁的吸收。

  4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如硒易因摄入过量引起中毒,对硒的强化应注意用量不宜过大。

  (四)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矿物质(无机盐)不能产生热能,但无机盐在人体内有十分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矿物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Ca、Mg、P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P、S是构成组织蛋白的成分。(Fe是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重要成分;胰岛素中含有Zn等。)

  2矿物质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着细胞内、外液酸性和碱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体内酸碱平衡。

  3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在组织液中的各种离子,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的钾、钠、镁离子能够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4无机盐是构成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系统中的铁,甲状腺素中的碘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硒。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无机盐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因而有必要通过膳食予以补充。无机盐在食物中的分布很广,一般都能满足机体需要。从实用营养的观点看,比较容易缺乏的无机元素有Ca和Fe,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它特殊条件下,也可能有缺碘、硒和锌的问题。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他们易发生铁、钙、碘、锌的缺乏。

  二、主要常量元素

  (一)钙(Ca)

  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体内,成年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为1200克左右,相当于体重的15~2%,是体内最多的矿物质元素。其中99%的Ca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钙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其中血清钙的浓度较恒定。这种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的钙称为混溶钙池(miscible calcium pool)。并与骨骼中的钙保持动态平衡。

  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的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定形的水合磷酸钙,另一种是结晶状态的羟磷灰石[Ca10(PO4)6(OH)2],它是一种磷酸钙和氢氧化钙的复合物,在骨中占绝大多数。年轻人的骨骼含无定形状态的钙较多,成熟的骨则含较多的羟磷灰石。

  骨中的钙与混溶钙池中的钙保持动态平衡,骨中的钙从破骨细胞释放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沉积于成骨细胞中,这种平衡要受甲状旁腺素,VD和降血钙素的调节。例如,当血钙(混溶钙池)下降时,甲状旁腺分泌开始增加,刺激1,25-二羟VD3的生物合成,使Ca在肠道内的吸收和骨骼钙的吸收增加。相反,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素减少而降血钙素增加。

  Ca的更新,成人每日700mg,更新的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幼儿的骨骼1-2年可更新一次,成人则要10-12年,40岁以后,骨中的无机物质减少,易出现骨质疏松现象,女性一般较男性明显,故骨质疏松症较男性多,骨质疏松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失调,骨基质不能形成,骨盐无法沉积所致。

  1生理功能

  (1)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2)钙与神经(细胞)肌肉的兴奋性有关。当液体中Ca2+浓度降低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肌肉出现自发性的收缩,严重时出现抽搐;若体液钙增加,则抑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但是,钙对心肌的影响较特殊,钙离子有利于心肌收缩,它与有利于心肌舒张的钾离子相拮抗。

  (3)钙参与凝血过程,是一种凝血因子。

  (4)钙还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如三磷酸腺苷酶),此外,钙还是各种生物膜的一种成分,维持细胞内胶质完整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5)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2吸收和排泄

  钙主要在酸度较大的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被主动吸收。食物中的钙仅有少部分由肠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钙的吸收需要能量,故要受能量代谢的影响,影响食物钙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中的钙的浓度和机体的需要情况。若其它条件相同,钙的吸收量大致与肠道中的钙的浓度成正比,但是,钙的吸收还要受机体对钙需要情况的影响,也就是说体内钙的水平要影响钙的吸收,体内缺钙时吸收率较高。

  (2)钙的溶解度。溶解的钙盐才能被吸收,由于乳酸、醋酸、氨基酸都能与钙形成可溶性的钙盐,因而促进钙的吸收。另外,乳糖可与钙鳌合,形成低分子的可溶性络合物,也可促进钙的吸收。而植酸、草酸、膳食纤维、糖醛酸、海藻酸钠、油脂、酒精等,它们与钙形成难于消化吸收的不溶性物质,对钙的吸收有阻碍作用。

  (3)VD可促进钙的吸收。VD对小肠钙吸收的影响是通过1,25-(OH)-D3实现的,后者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钙结合蛋白参与钙的运载以促进钙的吸收。

  (4)年龄和肠道状态。钙的吸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例如乳儿每日钙的吸收量占食物总钙量的60%,11-16岁为35-40%,而成人仅为15-20%,老年人更少。

  钙的吸收还与肠道状态有关,若肠道蠕动过快,则食糜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不利于钙的吸收,如小儿腹泻就容易缺钙。还有在脂肪消化不良时,也常使钙的吸收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钙与未被吸收的脂肪酸形成钙皂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5)膳食蛋白质对钙吸收的影响。膳食蛋白质供给充足,有利于钙的吸收,可能是由于蛋白质消化所释出的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的吸收。

  钙的排泄主要有以下途径:

  (1)食物中未被吸收的钙,肠粘膜细胞脱落和消化液分泌未被吸收的钙,由粪便排出,其量与食物钙量有关。

  (2)体内代谢的钙由尿液排出,排出量为100-350mg/d。

  (3)体内还从汗液排出少部分钙,但对高温作业工人,排出的量高达100mg/d。

  (4)乳母还要从乳汁中排出一定量的钙,为150-300mg/d。

  (5)其他损失:理发,剪指甲和皮肤脱落等都要损失少量的钙,妇女月经也要损失少部分钙。

  体内钙的储留随供给量提高而增加。机体对钙的需要也影响钙的储留,需要多时,储量较多。因此,只要食物中钙的供给量超过机体钙的消耗量,则机体将根据体内对钙的需要,增加或减少钙的吸收,排泄和储留,使成年人维持钙平衡,使正在发育儿童维持正钙平衡。体内的甲状旁腺,VD和降血钙素对调节钙平衡起重要作用。

  3缺乏症

  由于膳食和机体存在着许多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加上食物钙的来源不足,以及某种生理条件下钙的需要量增加等多种原因,人体(尤其儿童、孕妇、乳母)很容易出现钙的不足与缺乏症。

  正常人的血钙浓度为225-275mmol/L,在一定时间内低于此水平时,就会出现神经肌内抽搐,儿童的骨骼和牙齿发育迟缓,严重的缺钙婴幼儿可出现佝偻病,成人发生骨质软化症及老人出现骨质疏松症。

  (二)磷(P)

  磷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约占人体重量的1%。大约有80%~90%的磷与钙一起构成骨骼和牙齿。其余的以磷脂、磷蛋白及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和血液中。

  1生理功能

  (1)磷是骨骼和牙齿组成成分。影响磷吸收的因素与钙相似,磷在体内的代谢也要受V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调节,但磷从尿中排出量比由粪便排出的量大,约占60%

  (2)参入能量代谢。体内磷主要以磷酸根的形式参与许多非常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生热营养素的氧化都有含磷化合物参与,热量代谢中的氧化磷酸化及储备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中都有磷。

  (3)构成生命物质成分。磷脂是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遗传物质DNA和RNA中含有磷,磷还是脑神经组织和脑脊髓的构成成分。

  (4)调节酸碱平衡。磷酸盐还参与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因为从尿液中可以排出不同量和不同形式的磷酸盐,对机体的酸碱平衡进行调节。

  (5)酶的重要成分。磷是体内很多酶的辅酶或附基的组成成分,如焦磷酸硫胺素、磷酸吡哆醛、辅酶I、辅酶II等。

  2磷的吸收

  人体能利用的磷都是磷酸化合物,吸收的部位在小肠上段,磷的吸收形式主要为酸性磷酸盐(H2PO4- ),维生素D对磷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它可以同蛋白质、脂肪等结合形成磷蛋白,核蛋白,磷脂等。也有部分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化合物形式存在,大多数都能被机体利用。

  植酸是植物种子的组成成分,在谷物中含量为10-20%,植酸磷占植物总磷的60-70%,植酸磷的可利用率很低,谷类的磷也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但通过发酵,浸泡,则可大大降低植酸磷的含量,从而提高磷的吸收率,同时,钙的吸收率也提高。

  食用牛奶的婴儿,吸收的磷相当于摄入量的65-75%,食用人奶可超过85%,吃混合膳食的成年人,磷的吸收率为50-70%。

  (三)镁(Mg)

  1生理功能

  人体内含镁20-30g,其中70%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骨中,参与骨和牙齿的形成,25%的镁存在于软组织和肌肉中。

  细胞内的镁离子主要浓集于线粒体中,对很多酶系统,特别对氧化磷酸化酶系统的生活活性更为重要。它参与了体内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DNA的合成等。

  镁在神经肌肉传导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其它离子如钙、钾、钠共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结构,镁缺乏,可使动物发生心肌坏死。

  2吸收和排泄

  镁摄入量差别很大,有许多因素影响镁的吸收,主要是食物中镁的含量,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吸收速率与膳食中钙、磷和乳糖的含量有关。镁大多数经粪便排出,其次经尿液排出,另外,汗液和皮肤脱屑也要损失一部分。体内无激素直接作用于镁,只有甲状腺素和降血钙素间接调节血清镁和尿中镁的浓度。

  三、主要微量元素

  (一)铁(Fe)

  铁(iron)是人体营养极为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成年人一般含铁总量约为4~5g。其中73%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3%存在于肌红蛋白中,铁蛋白和血铁黄素中储存有164%。铁在人体的分布以肝、脾含量最高,其次为肾、心、骨骼肌和脑。体内铁含量因年龄、性别和营养状况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正常男性血清铁为127ug/dl,女性113ug/dl。体内的铁都与蛋白质结合,无游离状态的铁。

  1生理功能

  (1)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负责人体内氧气的输送,并将各组织中的二氧化碳送至肺部排出体外,对机体生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血红蛋白是由一个球蛋白与四个铁卟琳组成的,与氧进行可逆性的结合,使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的功能,参与体内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

  (2)铁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在组织呼吸、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肌红蛋白由一个血红素和一个球蛋白组成,肌红蛋白的基本功能是在肌肉组织中起转运和储存氧的作用,当肌肉收缩时释放氧以促进肌肉运动;细胞色素为含血红素的化合物,其在线粒体内具有电子传递作用,对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3)铁在肌红蛋白中与一氧化氮结合,生成一氧化氮肌红蛋白可使肉制品保持鲜红色,在肉制品加工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红细胞中含铁约占机体总铁的2/3。铁在骨髓造血细胞中与卟琳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再与球蛋白合成血红蛋白。缺铁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甚至影响DNA的合成及幼红细胞的增殖。

  (5)参与维持正常免疫、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肝脏解毒、胆固醇代谢等。铁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有关,研究发现缺铁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另外,研究显示在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解毒等方面均需铁的参与。同时发现铁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随着铁缺乏程度增高,脂质过氧化损伤加重,铁的缺乏还可使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下降。

  2吸收与排泄

  人体铁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食物摄取;二是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铁。由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铁绝大部分可被机体再利用,合成新的血红蛋白,很少丢失,故正常成年人对食物铁的需要很少,成年男子和绝经期妇女每天对铁的生理需要量为05~10mg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大多以高铁状态的氢氧化铁和铁盐的形式存在,即非血色素铁。动物性铁则多为血色素铁。

  (1)非血素铁

  主要以Fe(OH)3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与其络合的物质有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这种形式的铁需要与有机物分开,并被还原成二价离子才能被吸收。在酸性介质中的高价铁离子可被还原为亚铁离子。故胃酸和食物中的有机酸有利于铁的吸收。硫基化合物(如半光氨酸)和抗坏血酸(有利于铁的吸收),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并且还可与二价铁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促进铁的吸收。

  食物蛋白质也有利于铁的吸收,可能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肽、氨基酸)能够与铁形成可溶性鳌合物。肉类食品可提高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肉类中可提高铁吸收率的因素称为“肉类因子”。

  在高磷酸盐膳食中铁的吸收减少,因为铁与磷酸根形成难溶性的盐,膳食中植酸盐和草酸(盐)也同铁形成难溶性的铁盐而干扰铁的吸收。谷类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这是因为植酸和磷酸盐含量较高的缘故。口服碱性药物也会降低铁的吸收。

  (2)血色素型铁

  血红素铁,是指与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中与卟啉结合的铁。血色素铁以卟啉铁的形式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在细胞内卟啉被破坏释放出铁,铁与脱铁蛋白结合。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胃和空肠上段也可吸收铁。一般情况下,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比植物性食物中的铁易于吸收。例如,动物肌肉,肝脏铁的吸收率为22%,血红蛋白为12%,鱼类为11%,蛋类含有丰富的铁,但其吸收率仅为3%,这是因为它含有一种磷酸糖蛋白,称为卵黄高磷蛋白,可干扰铁的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率较低,如小麦为5%,玉米和黑豆为3%,菠菜和大豆为2%,莴苣为4%,大米为1%。另外,芹菜叶和莴苣叶中铁的含量也比较丰富,最好能提高其有效的利用。乳类是一种贫铁食物。

  人体铁的排泄主要有以下途径。胃肠道粘膜脱落失铁的约06mg/天,皮肤脱落屑失铁约02mg/天,泌尿道失铁约01mg/天。

  妇女、月经期妇女,孕妇、乳母、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铁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3铁缺乏症

  血红蛋白,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的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等都可以反映体内营养状况。

  血中红细胞数目,红细胞体积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时,称为贫血;因缺铁所致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时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指甲脆薄、食欲不振等,儿童易于烦躁、智力发育差。

  (二)锌(Zn)

  锌存在于人体的所有组织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成人体内约含锌14-23克,以肝、肾、肌肉、骨骼、视网膜、前列腺和皮肤中的含量比较高。通常皮肤、头发和指甲中的锌水平可反应营养状况。

  1生理功能

  (1)锌是很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和酶的激活剂,在组织呼吸和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70种左右的酶含锌,如碳酸酐酶,DNA聚合酶,乳酸脱氢酶等。锌的主要作用(生理)可通过这些酶表现出来。

  (2)锌与DNA和RNA,蛋白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加速创伤组织的愈合。

  (3)锌与免疫功能有关。能够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体内锌降低时,免疫功能降低。

  (4)锌不但影响味觉和食欲,还与性机能有关。锌缺乏时,食欲减退。唾液内有一种唾液蛋白,称为味觉素,其分子内含有两个锌离子。锌主要通过味觉素影响味觉和食欲。其次,味觉素是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营养因素。缺锌后,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能掩盖和阻塞舌乳头中的味蕾小孔,使食物难以接触味蕾,不易刺激味觉,进而影响食欲。

  (5)锌参与胰岛素合成与功能,并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每一胰岛素分子中有两个锌原子,锌同胰岛素的活性有关。

  (6)锌还具有能使细胞膜或机体膜稳定化的作用。维持细胞膜结构,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锌与VA还原酶的合成有关,影响暗适应能力。与心血管疾病和癌肿有一定的关系。

  2吸收和排泄

  锌主要在小肠内吸收,与血浆里的蛋白或铁传递蛋白结合进入血液循环。

  锌的吸收和利用与铁相似,可受多种因素影响,钙、植酸盐和食物纤维均能降低锌在肠道内的吸收,尤其是谷类食物中的植酸盐含有量较高,可降低人体对锌的吸收。植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膳食纤维过高会干扰锌的吸收。磷酸盐也会干扰锌的吸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如组氨酸和半胱氨酸可促进锌的吸收。铁对锌的吸收有相互竞争的作用,锌铁比为1:1时影响不大,锌铁比太高影响锌的吸收。牛奶内锌的吸收率较人奶低。是由于牛奶中的配体分子量较大,不易吸收。锌的吸收也要受到肠道粘膜细胞含锌量的控制。

  锌主要由粪便、尿液、汗液等途径排泄,女性月经和乳汁中排泄一定量的锌,男性精液中锌的含量很高,指甲和头发中也有部分锌。

  3锌的缺乏症

  在某些条件下,如长期食含植酸较高或含锌量较低的食物,或处于某些疾病状态,都可能发生锌缺乏,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比较旺盛,对缺锌较敏感。主要表现为:儿童生长发育停滞,骨骼发育障碍,形成侏儒状态,脑垂体调节机能障碍;食欲不振,味觉与嗅觉减退;皮肤干燥粗糙,脱发、创伤难愈合;男性性成熟推迟和性腺机能减退,出现性幼稚型,即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性功能低下,女性无月经;肝脾肿大,贫血、嗜睡、肠炎性肢端皮炎等。

  (三)碘(I)

  成人体内含碘20-50mg,约20-30%的碘存在于甲状腺组织中,正常成人甲状腺含碘8-12mg左右。其余分布在骨骼肌、肺、卵巢、肾、淋巴结、肝、睾丸和脑组织中。

  1生理功能

  碘是甲状腺素的必需成分,其生理功能主要由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来的。甲状腺素具有调节人体能量代谢、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作用,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能够激活体内许多重要的酶,如细胞色素酶系等一百多种酶;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和增加基础代谢,是胎儿正常发育的必需物质。

  硒是目前研究最活跃的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含硒约14~21毫克,多分布于指甲、头发、肾脏和肝脏,肌肉和血液中较少。硒的生物活性形式为含硒酶和蛋白(GPx等)。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了克山病和缺硒的关系,为硒的研究开创了新阶段。

  1生理功能

  (1)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活性中必需成分。在机体中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够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2)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机体缺硒可引起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克山病,硒的缺乏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心肌纤维坏死、心肌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伤。研究发现高硒地区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率较低。

  (3)硒是重金属的天然解毒剂。因为硒与金属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与许多重金属(如汞、镉、铅等)结合成金属-硒-蛋白质复合物而起解毒作用,并促进金属排出体外,硒是有希望的抗癌元素。

  (4)硒还具有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及抗肿瘤的作用。研究发现,硒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及神经性视觉损害,由白内障核糖尿病引起的失明经补硒可改善视觉功能。

  2缺乏病

  缺硒可导致克山病的发生。克山病属于一种地球生物化学病,缺硒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症状有心脏扩大、心功能失常、心率失常等。用亚硒酸钠防治克山病,可取得良好效果。大骨节病也是与缺硒有关的疾病,其主要病变是骨端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肌肉萎缩、发育障碍。用硒、维生素E防治大骨节病亦有效。

  (五)铜(Cu)

  人体各器官均含有铜,以肝、脑、心、肾较多,肝是铜贮存的仓库,可以调节血中的含铜量。成人体内含铜量约80微克。

  1铜的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铜蓝蛋白在肝脏合成,可催化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对生成运铁蛋白、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具有重要的作用;铜蓝蛋白还能促进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的合成,缺铜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2)维护中枢神经的完整性。神经髓鞘的形成和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均需含铜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及酪胺酸酶的参与。铜缺乏可引起神经元减少、脑萎缩等症状,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3)促进骨骼、血管和皮肤健康。含铜的赖氨酰氧化酶能促进骨骼、皮肤和血管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铜缺乏可使赖氨酰氧化酶活性降低而影响上述交联形成,引起骨骼脆性增加,血管和皮肤弹性降低等现象。

  (4)抗氧化作用。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重要成分,SOD是体内重要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酶,铜为该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它催化超离子成为氧和过氧化氢,从而保护细胞免受超氧离子引起的损伤。

  另外,铜与胆固醇代谢、心脏功能、机体免疫功能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六)铬(Cr)

  1生理功能

  (1)三价铬是胰岛素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元素。

  (2)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并维持人体正常的血糖水平。

  (3)铬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并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4)缺铬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

  六价铬及其化合物有毒、有致癌作用,不能为人体利用。

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

粗略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

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所以血清应当是体液的一部分

附:

血液的成分:

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所组成。其中有形成分(血细胞)占血液的45%,共有三类。

1红细胞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体积小,圆而扁平,边缘厚,中间凹入,无核,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在氧多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少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呈红色,与氧结合的程度,决定了它的颜色,含氧较多的动脉血是鲜红色,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呈暗红色。

2白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圆形细胞,比红细胞略大,白细胞的正常值是每升血液中有----------。白细胞种类多,如有颗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在血液中各占有一定比例,当患病时,会发生变化,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数据。

3血小板:

血小板是很小的无核小体,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每升血液中有---个,当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皮肤、黏膜、内脏等处容易出血。

血液中除有形成分外,其他部分即为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浆中含许多重要物质,有蛋白质、无机盐(钾、钠、钙等)、抗体、激素等。其中水分占91%---92%。

吃一个馒头消化过程是这样的,现在嘴巴里面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了胃里去进行咀嚼,最后到了小肠里面进行吸收消化,吸收大部分的营养

怎样使皮肤变白?

(1) 最需要注意的是阳光。

我们知道阳光可以使皮肤变黑,外出之后,皮肤就会变黑,不管阴天还是雨天,在外面(露天)时间久了都会使皮肤变黑,还是因为阳光中有紫外线。在阴天或下雨天,虽然阳光被去层挡住,但紫外线有A段(长波)线的损伤,外出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戴帽子、撑伞、戴墨镜或涂搽防晒制剂等。一天中以上午10点至下午3时是阳光最猛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尽量避免外出晒太阳,即使阴天或下雨天都一样。在有阳光时,尚可辨别紫外线照射范围,容易躲避。在阴天时,就看不出什么地方有紫外线照射,往往使人忽略大意。所以白天都要注意避免紫操作皮肤。

(2) 食物对皮肤影响极大,多食蔬菜水果,特别是含维生素C 多食物对皮肤变白是有好处的,如西红柿、草莓、弥猴桃等。如经常食用含微量元素多的食物,如贝壳类,则皮肤容易变黑。所以在饮食的选择上应根据需要加以调配。

(3) 休息和睡眠对皮肤 色也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睡眠不足,眼圈就会变黑,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休息不好,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健康,而且使皮肤血流减慢、血管收缩、血瘀成斑、皮肤变成灰黑色。所以,注意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

(4) 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精神焕发,人体免疫功能大大提高,对各种不得因素在强大的抵抗能力。当心情不好,忧愁、悲哀时身体免疫功能就降低,抵抗各种不利因素的能力很差,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皮肤新陈代谢,血液循环等各种功能均降低,皮肤变灰黑、干燥、皱纹增加,呈现衰老迹象。因此,保持愉快心情、乐观情绪极为重要的。有了健康的身体,不怕没有好的皮肤;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真正的亮丽。

使皮肤变白的食疗法

1冬瓜黄酒膏擦拭法

取新鲜冬瓜去皮切块,入锅加黄酒和清水煮至膏状,,晒凉后放进冰箱保存,每晚取适量擦拭皮肤,1小时后除去,用后一月后皮肤明显变白!!!

2瓜子蛋青内服法

取西瓜子仁三份,橘子和桂花各一分,将三者混合后切碎研磨,加入米汤调匀,取新鲜鸡蛋一只,敲一小洞,使蛋青流入混合液中,加热凉冷后服用,有美白的效果!!!

试试看吧,很有用的哦,美丽掌握在你的手中,挥动手中的魔术棒,让它在你的脸上悄悄的改变!

外用调理篇

1、绿豆面膜

绿豆、滑石、白芷、白附子研末敷面,每晚用清水或化妆水搅匀细末敷脸,干后洗净。疗程约十四天。疗程之后每隔一日使用。

2、五白膏

白芨二钱、白芷二钱、白蔹一钱半、白附子二钱、白丁香一钱半、密陀僧一钱。上药共研细末,用四分之一蛋白搅拌调成稀膏,每日睡前先用温水洗面,再用此膏薄薄地敷在脸上一层,等干后洗去,效果很不错。

3、美白膏

甘松四钱、山楂五钱、白僵蚕一两、乌梅肉五钱、皂角一两、紫背浮萍五钱、香白芷五钱、密陀僧五钱。研极细末,每晚以蛋白调敷脸上,隔天早上以温水擦去。

4、银耳面膜

银耳(白木耳)、黄耆、白芷、玉竹各五十克,共研细末,每晚取药末五克,调上蛋白或用清水调成膏状敷面,等干后洗去。银花、白芷、玉竹能滋养肌肤,茯苓能除面斑,美白。

5、平疮膜

黄芩、黄柏、黄连各二钱煮成茶状液体,用面粉调成糊状敷面,或用蛋白调匀后敷脸。每周二次,每次二十分钟。此方适合脸部长疮、青春痘且脸色黯黑者。

6、除了以上药用面膜之外,还可以利用家中新鲜的蔬果来做面膜,这样不仅方便、副作用少,且不怕含汞或其他不其他不明化学原料。

丝瓜汁面膜

将丝瓜洗净,刮去蜡质外皮后,榨汁后过滤,加上面粉调匀敷脸,干后洗净即可。丝瓜含有多种维生素,有较强的漂白效果,可长期使用于各种皮肤或色斑性肌肤,而使皮肤细腻洁白。

柠檬汁面膜

一般市面上常用这种面膜,虽然含有丰富维生素C,漂白效果较佳,但因酸性较强,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稀释,一倍的水后再加面粉调敷,且要先敷于手肘内侧皮肤处,等十五分钟后没有其它变红或起疹子时再用于脸部。

秋日美白的生活秘诀

除了以上的治疗和调理之外,并应尽量减少晒太阳,即使阴天也要注意防晒工夫,因为紫外线仍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你的皮肤。

可多吃丰富维生素C的蔬果,如番茄、柠檬、芭乐、柳丁、山楂、新鲜绿叶蔬菜类等。热是促进黑色素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感光能力强的食物,如香菜、红萝卜、芹菜等尽量少吃。

使用无香料化妆品及面霜,且卸妆必须彻底地清洗干净。另可配合使用脸部穴位按摩,以活化皮肤减少色素沉淀。保持情绪上的平稳、生活作息正常、睡眠要充足、不要常生气、不抽烟、不熬夜,皆是保持洁白皮肤的方法。

若想好好根除色素沉淀及斑点,必要时可以配合药物的治疗,也可选择针灸、温和的食疗及中药来改善,最后更需要耐心和医生配合,使自己赶快恢复白净的肌肤,脱胎成白雪公主般的美丽!

1。去超市买几个柠檬。(呵呵,这个大家都知道,当是废话好啦。)

2。切下半个柠檬,不要太多噢,否则浪费,取汁,放入面膜纸,再把面膜纸敷在脸上,等干了以后取下就可以啦。

注意:这个面膜只能在晚上做,不可以白天做噢,因为柠檬在白天遇光的话会起作用,更容易晒黑噢。

我再告诉你几种自制美白面膜,效果超好,快试试吧!

1把醋和盐用水溶解,比例是大概水:白醋:盐=9:3:1,用调好的混合液把毛巾润湿,擦在脸上,早晚各一次,(如果要多擦个一两次也没问题啦),效果不错哦,而且见效很快,皮肤会变白,痘痘也会不见了.

2用草莓炸成汁,放上蛋清。每2~3天擦一次

3用水和蜂蜜调配后加入珍珠粉,这样用几次以后,脸是又白又嫩!

4最简单最便宜最方便但是十分十分十分有效的美白方法(亲身体验)将香蕉弄成糊状(一定是香蕉,不能用芭蕉代替),然后倒入全脂牛奶,再加入少量水。这些东西的比例大概是2:5:1然后往脸上抹,然后轻轻拍打脸部,最后什么都不要做。20分钟后洗掉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白了一圈?

■居家美白肌肤9法

1 枸己美白 材料: 新鲜的120克 干的60克水适量

做法: 枸己加水煎煮代茶,不拘量饮用

2 冬瓜籽仁美白 材料: 冬瓜籽仁5克, 桔皮6克, 桃花12克,面粉适量

做法: 将材料混合后碾为细末,饭后用米汤调服,1日3次,连服数月,面部可变得白嫩而光滑

3 番茄美白 材料: 番茄一个

方法:将番茄捣烂,滤汁涂于脸部,20分钟后洗净,每日数次,可使皮肤变白,还兼治雀斑

4 西瓜籽仁美白 材料:西瓜籽仁50克, 桂花200克,桔皮100克

做法: 将材料混合后碾成细末,饭后用米汤服用,每日3次,每次一勺,服用一个月后面开始变白

5 马铃薯美白 材料: 马铃薯1\\3 , 面粉或者奶粉适量

方法: 马铃薯去皮,研磨捣烂成糊状,滤去水分,调入上等得面粉,作为面膜涂在脸上,25分钟后用清水洗去对皮下得黑色素有漂白得作用,尤其对消除黑眼圈十分有效,若加入上好得奶粉效果更加

6 梨或苹果美白 材料:梨子或者是苹果一个 面粉适量

做法: 将梨子或者是苹果捣烂,调入面粉,搅拌均匀敷面,有助于面部皮肤的细嫩

7 白菜美白 材料: 新鲜的白菜适量

做法: 白菜帮切成片状,贴于面部,有使黑色皮肤转白的功用

8 鸡蛋清美白 材料: 鸡蛋清一个, 面粉,黄瓜汁适量

方法: 蛋清加入少许面粉和黄瓜汁,调成糊状,每晚涂在脸上,半小时后洗去,可使皮肤光滑细腻

9 牛奶美白 材料: 牛奶适量

做法: 牛奶能使皮肤白嫩,将纱布浸入牛奶,湿透后敷面,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去,每天一次皮肤被晒过度出现红斑,可用牛奶涂搽被晒部位,再用柠檬敷面,一周后斑点会变小,随后将黄瓜捣烂加入葛粉和适量的蜂蜜,涂搽几次,课消除斑点

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用热水洗脸,而相反,秋天和冬天的时候用冷水洗脸,效果很明显,而且会感觉皮肤比以前改善了很多,白皙里透着微红,偶试过了 效果很明显

美白秘诀

将小黄瓜捣碎,加一些蜂蜜,沾抹在脸上,持之以恒之后,肌肤也会变得白净。

最安全有效的美白方法

白果仁,让肌肤更娇美

白果仁性味甘、苦、涩、干,白果酸在体外可抑制一些皮肤真菌,故外用可治头面手足多种碍容性皮肤病,并可延缓皮肤衰老,防止皮肤粗糙。

美容功效:将白果仁捣成液浆涂于脸上,可令肌肤柔嫩光滑,白皙娇美。

白苏美容,不一样的感觉

白苏美容在爱美人士中引起的反响,足以表明白苏的魅力所在。将鲜白苏叶擦于腋下可去肿瘤,更奇妙的是:它能将令人尴尬的狐臭一扫而空。

美容功效:干燥、起皱、灰黄的皮肤尤其适合用白苏美容,富有弹性而洁白的肌肤是白苏给渴望美白的人士带来的福音。

白芷,给肌肤水一样的滋润

白芷味香色白,为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市场上以其为原料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层出不穷,而“原滋原味”的白芷,其美容效果更为显著:白芷水煎剂对体外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

美容功效:柔嫩的肌肤润泽光滑,滋润的容颜呈现出水一样的灵气。

白蒺藜,给你婴儿般的肌肤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美容功效:久服可祛脸上瘢痕,并让肌肤柔嫩润滑。

白芨,让肌肤更光滑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痤疮般下的痕迹,让肌肤光滑无痕。

美容功效:滋润肌肤,令肌肤光滑如玉。

介绍健康美白的十二个方法

1、如果不是必须,尽量避免在夏季早上10点—下午2点出去,因为一天当中,这段时间的阳光最强、紫外线最具威力,对肌肤的伤害最大。

2、外出时尽可能戴帽子、撑阳伞、戴太阳眼镜、穿长袖衣裤,以保护肌肤。

3、每次晴天外出时,都应涂防晒品,而且应每隔2—3小时擦一次。而游泳时也应涂防晒品,并且还应使用防水且防晒指数较高的防晒品。

4、只要从事过户外活动,无论日晒程度如何,回家后都应先洗澡,并以按摩的方式轻轻擦拭全身,先用温水,再用冷水冲淋,并全身抹些护肤露。

5、暴晒后,如有条件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来冰镇发红的被灼伤皮肤以减缓局部燥热,并尽量少用手抓,否则将会加剧晒后斑的产生。

6、晒后还可取用家中鲜芦荟,刮出中间的芦荟物质敷在肌肤上,有镇定和美白的作用。

7、手在外出时也要搽防晒露,而手臂、脚、膝裸外露时也应涂防晒品,这样既可以防晒又可以有效减少斑点,特别是中年以后过早生成“老年斑”。

8、水是美容圣物,早晨醒来应及早空腹喝凉白开,如在水中加片柠檬,则美容效果更明显。晚上睡前30分钟也请喝一小杯水,让细胞充分吸收,可有效防止皱纹生成。

9、多吃黄瓜、草莓、西红柿、桔子等,因为其含有大量VC,能有效帮助黑色素还原,协助美白,增进免疫力。

10、充足睡眠,有效缓解生活压力,多听音乐,也是美白的好帮手。

11、少抽烟、少喝刺激性饮料,保证睡眠,可保持肌肤柔嫩光润。

12、远离人工添加剂,少吃油炸食品,慎用激素和避孕药,这些都会直接导致黑色素沉着和雀斑生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54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随机推荐

  • 有必要买天气丹皇后套盒么

    有必要。1、天气丹皇后套盒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肌肤的水油平衡问题,能使肌肤保持一整天的水油平衡。2、天气丹皇后套盒深层补水,提拉紧致,再生细胞,高效修复,水,精华,乳液,眼霜,面霜全包括,还送一堆赠品。

    2024-04-15
    28200
  • 急~~哪位香水达人帮我推荐一款男士香水~要附价格哦!!答的好继续追加分!!

    如果是要比较中性的就是CK,但是CK ONE 和BE都太大众化了。你可以考虑一吓CK IN2U的特别版,先去妍丽或sephora之类的地方试香:1CK IN2U Heat for him 09限量版男香 淘宝价180 100ml前味:梨、芫

    2024-04-15
    10700
  • 25岁以后如何保养皮肤 明星护肤小妙招

    护肤是我们平时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各种各样的护肤产品来保养护理肌肤,根据自己的肤质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最好。25岁以后如何保养皮肤1、悦薇眼膜 最大程度保留有纯维生素A活性,持续使用4周后眼周皱纹明显减淡。蕴含糅

    2024-04-15
    14600
  • 2017年315化妆品曝光名单一览

     2017年315晚会曝光大批化妆品产品,其中不合格化妆品涉及多种消费者熟悉产品,那么2017年315化妆品曝光了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315化妆品曝光名单完整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2017央视315晚

    2024-04-15
    16600
  • 黑松露是什么 了解黑松露的来源、品种和价值?

    黑松露的品种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冬季黑松露和夏季黑松露。冬季黑松露通常在12月至3月之间收获,味道更为浓郁,价格也更为昂贵。夏季黑松露则在5月至8月之间收获,味道相对较淡,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黑松露是一种珍贵的地下真菌,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食

    2024-04-15
    8600
  • 烟斗有什么配件?

    烟斗包x0d压棒、烟刀、清烟灰的针(一般是连在一起的三件套或者两件套)x0d斜火打火机普通打火机火柴x0d通条(也清理烟灰用的)x0d滤芯(3mm 6mm 9mm规格的多见)x0d保养石楠木烟斗的蜡块(没感觉有什么必

    2024-04-15
    9700
  •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

    俄罗斯9K720 Iskander-MSS-26“伊斯坎德尔”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北约代号为SS-X-26)是俄罗斯军队装备的最先进的战役战术导弹。从2005年起,俄军开始采购并在陆军中装备“伊斯坎德尔”导弹。2015年俄军计划装

    2024-04-15
    9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