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驱虫药的主要成分有非泼罗尼:一种淘汰的农药;甲氧普烯:一种有毒物用来做杀虫剂的成分;塞拉菌素:用来消灭吸虫和绦虫;氯菊酯:蚊香中含有的成分;蚊蝇醚:一种保幼激素类型抑制剂,具杀卵作用。
非泼罗尼 对于甲壳类动物、蚂蚁、白蚁、甲虫、蟑螂、扁虱、浮游动物,以及蜜蜂等昆虫有毒,因此非泼罗尼多用于杀虫剂使用,包括杀灭许多常见的蚂蚁、白蚁、甲虫、蟑螂、扁虱等昆虫或是宠物的跳蚤产品。
一些研究实验证实非泼罗尼会使动物、环境生态带来危害,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因此目前非泼罗尼已被许多国禁用,包含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且目前英国、澳洲也考虑禁止使用这种特殊农药。
非泼罗尼只能用于杀成虫,为什么第二代福来恩可以杀虫卵了呢,因为他加入了甲氧普烯(methoprene)。这是一种保幼激素,也就是说虫卵没有办法变成幼虫,幼虫没有办法变成成虫,达到杀虫卵的目的。
我国规定2009年10月1日起禁用非泼罗尼。虽然非泼罗尼防治水稻二化螟和卷叶螟效果很好,但是其对环境极其不友好,对鱼、虾、蜜蜂、家蚕高毒,所以国家还是下定决心将其禁用。 甲氧普烯
是一种有毒物质,用来做杀虫灭菌剂的原料。外用杀虫药,
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多种昆虫有效,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及烟草螟蛾等贮藏期的害虫。 也多用于宠物的灭虱除蚤,例如某些宠物杀虫喷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宠物的皮脂腺分泌皮脂到毛发表层,形成油膜包裹宠物全身。在使用该类杀虫滴剂时,一般是滴在背部中间脊椎的部分,药液通过皮脂慢慢的扩散到全身。大部分浴液会把宠物的皮脂洗掉,因此宠物使用该类药物的前后3天不能洗澡。
塞拉菌素 塞拉菌素是阿维菌素大家族的一员,同类的其他药物包括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埃普利诺菌素等(没错就是治皮肤病的那些药)。
塞拉菌素的药理作用机理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相同, 即通过干扰虫体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使虫体发生快速、致死性和非痉挛性的神经肌肉麻痹。由于吸虫、绦虫不含有受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故塞拉菌素对吸虫和绦虫无效, 只对部分线虫和节肢动物类体表寄生虫有杀灭作用。
该药治疗犬和猫的蚤(猫栉首蚤和犬栉头蚤 )、螨、蜱及一些体内线虫 (蛔虫和钩虫 )感染有着优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效果, 并且其在预防犬、猫的犬心丝虫感染上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 氯菊酯 英文通用名permethrin,也称为 二氯苯醚酯,除虫精,苄氯菊酯。 氯菊酯属低毒杀虫剂。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在体内蓄积性很小,在试验条件下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类高毒、蜜蜂高毒、对鸟类低毒。
杀虫谱广,在碱性介质及土壤中易分解失效。对高等动物毒性低,在阳光照射下易分解。可以用于防治棉花、蔬菜、茶叶、果树上多种害虫,尤其适于卫生害虫的防治。 菊酯类是非常常用的杀虫剂,在蚊香等家用杀虫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 蚊蝇醚 蚊蝇醚是一种保幼激素类型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
蚊蝇醚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近开发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 , 可用干防治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 、鳞翅目的害虫。它具有高效 、用药量少 、持效期 长 、 对作物安全 、对鱼低毒 、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特点 。
蚊蝇醚由于蚊蝇醚能使昆虫 缺少产卵所需的刺激因素 , 抑制胚胎发育及卵的孵化 , 或生成没有生活力的卵 , 从而有效地控制并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蚁酸
就是甲酸,别名:蚁酸
英文名:Formic acid
分子式:HCOOH
分子量:4603
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比重12201,(20/4℃)熔点86℃沸点1008℃,闪点689℃(开杯)自然温度6011℃,有腐蚀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有还原性
用途:甲酸是有机化工基础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医药、橡胶、印染及化工原料等行业在医药工业上,可做局部刺激药、收敛剂及泡膏,也是生产安乃近、甲硝唑、咖啡因、氨基比林、冰片、维生素B1等重要原料;在农药工业中,甲酸可制取高效低毒农药杀虫醚,粉锈宁、多效唑,皮革工业可以制造皮革的鞣制剂、脱灰剂和中和剂,化学工业用于生产甲酸氨、二甲苯甲酰胺、各种甲酸盐、防老剂等,橡胶工业可作凝聚剂、印染媒染剂、纤维和纸张的染色剂及处理剂、增塑剂和动物饮料添加剂等
一、为什么五月被称为“毒月”?
民间俗称五月为“毒”月,因为五月天气阴晴不定且多雨,忽寒忽热,此时阳气下沉,阴气蒸腾,空气湿热沉闷,一切都处于混沌状态,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另外,五月温度湿度适宜,毒蛇、蟾蜍、蝎子、蜈蚣和壁虎等毒虫和病菌纷纷出没,很容易传播疾病,让人感染疾病。
加之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盛,此时人体阳气大量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阳气处于内虚状态,俗话说“盛极必反”,阳气减退,阴气就会渐渐强盛起来,阴阳交替,人体就容易患各种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说,五月被称为“毒月”,也有一定道理。端午时节,雨季到来,气温回升,此时 空气潮湿、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湿热阻滞气血经络,就会导致人体代谢受阻、气血不畅、浊邪停滞,从而百病丛生 。
二、五毒月都有哪些毒?进入人体会给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五毒月之“毒”包含了中医的六*邪气:“风”、“寒”、“暑”、 “湿”、“燥”、“热” 。 中医认为气动为风,水少为燥,水多为湿,火少则寒,火多为热,长热为暑,而农历五月的气候特征恰恰把这些全部包括在内了。六*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产生病理变化,从而内生五邪,出现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从而产生各种疾病。
“风”邪 :其性开泄、善动不居,侵犯人体多从皮毛而入,是六*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的先导,故为"六*之首"。因此不想生病,一定要注意防风,尤其是不想得面瘫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面部被风(空调风、风扇风、穿堂风等)直吹。风邪入侵,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寒”邪 :寒冷、凝滞收引,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导致机体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常表现为发热恶寒、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夏季天气炎热,毛孔舒张,此时更要注意防止寒邪之气经过打开的毛孔进入体内(面部没有衣物遮挡,更是防寒的重中之重),潜伏成疾。
“暑”邪 :炎热升散,易伤津耗气扰神,让人出现面赤目红、发热汗出、心烦口渴、气短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且“暑”邪多挟湿同犯人体,导致人体出现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夏季一定要注意防晒防中暑,保护好自己的正气,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湿”邪 :湿邪粘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湿性重浊,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留滞经络关节,则表现为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痛处不移;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人带下粘稠腥秽等。夏季不要贪凉,适量出汗,有助于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湿气,可防止湿气凝滞体内,堵塞筋脉,从而出现面瘫。
“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多从口鼻而入,导致人体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现象。燥易伤肺,使肺阴受损、宣降失司,甚则损伤肺络,导致人体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咽喉干痛、喘息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临床很多面瘫的产生跟上火关系密切,因此夏季宜多补充水分,尽量保持心境平和。
“热”邪 :为阳邪,易耗气伤津、伤风动血。导致人体"肝风内动"、耗伤津液、筋脉失养,从而出现心烦意乱、口舌生疮、手足颤动、面神经瘫痪等症状。另外热盛助阳,阳气升动无制则化风,从而引起吐血、便血、皮肤发斑等出血症状,淤血阻滞脉络,也会导致面瘫的产生。
三、五“毒”月如何排毒,来保自己一年安康?
中医认为,人体只要和外界接触,例如吃入食物,就会有废物产生,就会产生毒素,中医称之为“糟粕”。因此人体外感六*后,体内就会产生各种毒素,这些 “毒素”如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人体产生疾病。
据研究,人体外感六*后会体内会产生热毒、寒毒、湿毒、食积之毒、淤血之毒、虫毒和药毒。这些毒素有何危害,该如何排出体内呢?
1热毒
各种因素导致机体阴虚阳亢,就会产生热毒,如平时经常提到的肝火旺、胃热等,都是热毒影响不同脏腑的结果。有热毒的人表现为口苦口臭、咽喉疼痛、大便干燥、面部如蒙油垢、易生痤疮、鼻孔出血、痔疮便血、手足汗多等。
当脏腑将热毒驱散到体表就会形成红、肿、热、痛的疖,可以把金银花、栀子捣烂外敷患处,以清热解毒。当邪热蕴结在肺胃,循经络上行至口唇成为口腔溃疡时,可以吃龙胆泻肝丸,以清肝胆、祛湿热。当脾胃湿热之气循经上行至面部,出现痤疮时,可以吃小柴胡颗粒,以解表散热、舒肝和胃。当外感风热或肺热,结于咽喉出现咽喉肿痛时,可以吃利咽解毒颗粒,以清肺利咽、解毒退热。
2寒毒
各种因素导致机体阳虚寒盛,就会产生寒毒。寒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在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通,遇寒则滞。当体内有寒毒时,血液流动就会不畅、甚至出现瘀滞,造成气滞血瘀,引起血液瘀滞或血管阻塞等疾病。
如果表现肢体沉重疼痛、屈伸不利,或有发热恶寒、怕凉,可以吃羌活胜湿汤加独活、伸筋草、土茯苓,以散寒解毒、化湿通络。如果表现心烦易怒、高热烦躁、心中憋闷疼痛,可以口服犀角地黄汤加穿心莲、山慈菇、黄连、玄参、水牛角等,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此类患者还可采用艾灸、拔罐、刮痧、贴三伏贴等方式,以排出体内寒毒。
3湿毒
水湿是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若不及时排出,则会阻滞气机、阻碍血行。且湿毒重浊黏滞,一旦为病,病位广泛,病势缠绵难愈。例如,常见的口味甜腻、小便不畅、大便泻而不爽、痤疮、湿疹、黄汗、面色黄胖、身体倦怠、四肢酸重等症状,都与湿毒密切相关。
对于脘腑胀满、恶心想吐、食欲不振、头重如裹、头晕乏力、肢体倦怠的患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或金匮肾气丸,以健脾利湿或温阳利水。对于口苦胁痛、阴部潮湿、大便黏腻、小便浑浊、湿疹瘙痒的患者,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或黄连清胃丸来调理,清利湿热。
4食积之毒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如果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食物就不易被人体消化利用,存于体内过久而为食积,酝酿成毒,损伤脾胃,出现食欲缺乏、胸闷、嗳气、反酸、臭汗、黄汗、小便如米泔、大便不畅、面部生痤疮等一系列症状。
对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低热、大便秽臭的患者,可采用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以消乳消食,化积导滞。对于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饮食、食则饱胀的患者,可采用健脾丸加减,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5瘀血之毒
凡经脉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出血后未有消除吸收的“离经之血”,统称为瘀血。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均可导致淤血形成,另外负重过度或外伤也会造成淤血。瘀血阻于心,则见心悸、心痛(冠心病)、口唇指甲青紫(紫绀); 瘀血阻于肝,则见胁痛痞块;瘀血阻于胞宫(子宫),则见腹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经色紫暗有血块或崩漏;瘀血阻于肢体局部,则见局部肿痛、青紫、瘀斑;瘀血阻于面部经络,则导致面瘫;淤血严重会出现舌头有暗褐色瘀斑、舌底脉络紫胀。
热盛致瘀,采用清瘟败毒饮加减,以清热保津、通泄三焦;寒凝血瘀,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以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健脾养血;气滞血瘀,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祛瘀止痛、引血下行;正虚血瘀,采用补阳还五汤,以补益元气、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6虫毒
虫毒指蛇虫等所带有的毒液或毒气,人体接触或被咬螫而致病者,在病因分类上将这类致病原因称为虫毒。体内若有寄生虫,可出现面色萎黄、睡时磨牙、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
风毒型(以神经毒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轻,但有头昏、眼花、嗜睡、昏迷、气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治以清热解毒,息风定惊为主。用半边莲、野菊花、白芷、川贝母、龙胆草、白僵蚕、蝉衣、全蝎、蜈蚣、甘草煎服。
火毒型(以血循毒症状为主),局部疼痛、血泡,全身皮下出血等,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用半边莲、鲜生地、丹皮、黄芩、赤芍、黑山栀、射干,出血严重者加犀角,磨粉冲服。
风火相兼型(以混合毒症状为主),兼具前两种症状,治宜解毒、清热、息风、凉血为主。用半边莲、车前草、白芷、夏枯草、野菊花、蒲公英、大蓟、白茅根、蜈蚣、全蝎,或用单味药雄黄、半边莲、蚤休等水煎服。如出现脑、心中毒症状与并发症严重者,应中西医结合抢救。
7药毒
药物本身是治病的,但是药物使用不恰当,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变成毒素。例如,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造成肝脏、肾脏的损 害,危害人体 健康 。“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引起本病的药物,随着新药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增多,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临床上常见的有:1、抗生素类: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其次为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2、磺胺类:如磺胺噻唑、长效磺胺等;3、解热镇痛类:其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的发病率最高;4、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以鲁米那引起者最多;5、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血清、狂犬病疫苗等;6、中草药:文献中报告的单味药物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白蒺藜、大黄等;多味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预防此毒,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谨慎用药,万不得已用药时,也要控制好剂量和时间。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毒”五月, 避“六”邪 ,排七“毒”,只要能做好这些,就能保你一年康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