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蜈蚣、土元、地龙、红花搭配可以泡酒洗澡吗?对偏瘫、脑出血、脊髓损伤后遗症有作用吗?

蝎子、蜈蚣、土元、地龙、红花搭配可以泡酒洗澡吗?对偏瘫、脑出血、脊髓损伤后遗症有作用吗?,第1张

首先,蝎子、蜈蚣、土元、地龙、红花这些成分在一些传统医学中都被使用过,但是它们是否可以一起使用,以及它们是否对偏瘫、脑出血、脊髓损伤后遗症有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来支持。

其次,泡酒是否能够有效地提取这些成分的活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在人体皮肤上是否能够被有效吸收,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最后,使用这些成分进行泡酒洗澡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例如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如果您想尝试这种方法,建议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中医专家的意见,以了解是否适合您的身体情况。

总之,如果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以获得最准确和安全的建议和治疗。

家里的小蜈蚣一般是有毒的。

只不过蜈蚣的毒素含量比较少,如果是小蜈蚣一般会有小毒,而大蜈蚣的毒素含量一般比较高。

蜈蚣喜欢潮湿地方,尤其是在下过雨之后,会隐藏在潮湿部位,如果不小心被蜈蚣咬到会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会出现皮肤过敏红肿等现象,要及时用清水冲洗或者用肥皂水消毒,然后遵医嘱涂抹碘伏。如果出现了过敏的情况,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的药物治疗。

〔药物基源〕

蜈蚣为蜈蚣科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全虫。俗呼为百脚。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味辛,性微温,有小毒,人肝经。

张锡纯氏认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

〔本品功用〕

熄风定痉:凡风动抽制或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诸药无效者,增用本品,多奏殊功。

开瘀解毒:对于肿瘤及疮疡痈毒,皆有消坚化毒之效。对于癌肿(如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肝癌、皮肤癌),配合木鳖子、炮山甲等品,临床初步观察,有控制发展、改善症状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本品“最能伏蛇”,是治蛇咬中毒的要药。对肺结核的潮热,服用本品也有缓解之作用。

舒利关节:对类风之关节变形,拘挛不利者,甚有助益。

杀灭孕卵:《别录》曾提到其有“坠胎,去恶血”之功,近人用于宫外孕之孕卵未终绝者甚效,可以相互印证。

〔现代研究〕

本品含有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等,对皮肤真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以用蜈蚣粉内服治疗骨结核时,两周后首先觉饮食增加,面色转红,其损坏组织部分,新生肉芽增生;续服之,体重、精神均增长。由此证明,蜈蚣不但无毒性,尚有增强体质的作用。

〔用法用量〕

本品大量内服,如一次超过十条,每致引起周身红色斑块;其斑块比黄豆大,压之褪色,而以肘、膝关节部为多见;停药二、三日后,可自行消失。其机理尚不明了,可能为溶血蛋白质的毒性作用。因此对剂量需注意掌握,一次煎剂不宜超过十条,散剂不超过4克,且孕妇须慎用。

入药时不必去其头足,否则反损药力。作丸散内服,较汤剂之功为强。

〔临床应用〕

口眼歪斜

此症中医责之于风,但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需辨病辨证施治。蜈蚣祛风和络,对风中经络而致口眼歪斜,即所谓周围型面瘫的初起,用之多收良效。我常用的处方是:生蜈蚣粉2克,以防风、僵蚕各9克,制白附子6克煎汤,分二次送服。

骨痨、瘰痨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以“结核散”治疗骨与关节结核、淋巴结核,收到了较好的疗效。该所曾通过实验证明,“结核散”的酸性酒精浸出液,在试管内有抑制结核菌生长的作用。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其对骨痨及瘰疬均有疗效。处方:蜈蚣、全蝎、地鳖虫按比例(比例标准为44:50:44)混合而成,共为细末。成人每次10克(妇、儿酌减),混入鸡蛋内搅匀,煮熟服用,日服三次。

原方服量较大,每日总量达30克,且为散剂。我们使用时仅用其半量,亦有疗效。可以酌减其用量。

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结核科用蜈蚣油膏治疗颈淋巴结核的经验。其治疗方法:取蜈蚣一条,焙干,去头足,研成细末,用植物油20毫升搅烂均匀,外敷于肿大之淋巴结处,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癫痫、惊搐

以蜈蚣、全蝎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1~3克(按年龄、病情增减用量),一日三次,开水送下。经动物实验证实,此二药对中枢神经兴奋剂引起的惊厥,具有明显的对抗的作用。对癫痫经常发作者,持续给药,可减少或制止其发作。对小儿乙脑或高热惊搐,于辨证施治的方药中参用此二药,有止搐缓惊之工。又方用蜈蚣、僵蚕、全蝎、朱砂、钩藤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服15~3克,日2~3次,对小儿惊风抽搐亦有效。

毒蛇咬伤中毒

蛇毒中毒,不仅局部剧痛、漫肿,而且很快出现一系列“风”象(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如头目胀大如

斗感,斜视,四肢麻痹,抽掣,烦躁不宁,甚则昏糊谵妄,不即救治,每致死亡,蜈蚣为多种蛇药验方的主药之一,能克制蛇毒,控制上述症状;其用法是,制成粉剂,每服2~3克,一日四次。但如症情严重者,尚需配合有关抢救措施,方可转危为安。

乳痈

乳痈即乳腺炎,初起漫肿疼痛,结块坚硬,不即消散,每致化脓。蜈蚣具有开瘀解毒、消痈散肿之功,用之奏效较速,处方:蜈蚣两条,全蝎四只,焙存性,研细末,分二次黄酒送下,另:蜈蚣置于瓦上烤枯研细末,用凡士林配成20%蜈蚣纱布条备用。对乳腺炎已化脓溃破者,局部清洗后填塞此纱布条,每日一换,能拔毒促进愈合。

小儿消化不良

浑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蜈蚣儿茶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30例,其中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两岁。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小便减少,其中重度脱水6例,中度脱水2例,轻度脱水12例。处方:将蜈蚣用文火烘干(黄而不焦),与儿茶共研细末。在综合疗法(加强护理,脱水者补液等)基础上,口服蜈蚣儿茶散,每日三次。剂量:6个月以下,每次服蜈蚣02克,儿茶0125克;6~12个月每次服蜈蚣04克,儿茶025克;1~2岁,每次服蜈蚣06克,儿茶025克。疗效1例服药一日后中断外,余29例均短期临床治愈。

口疳

考《别录》曾提到蜈蚣“疗心腹寒热积聚”,说明此药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今伍以收敛止泻之儿茶,一温一寒,一开一收,共奏和调中州之功。如属脾虚者,又宜参用健脾运中之品,如白术、木香之类。

口疳糜烂,取蜈蚣粉,加梅片少许,以鸡蛋清调搽,一般收效较快。

鸡眼

无论生于手部或足底,用蜈蚣粉加5%冰片,置于鸡眼上,以胶布封固,数日后可软化脱落。(胶布必须贴牢,贴紧,否则无效。)

百日咳

百日咳:俗称“顿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单方蜈蚣、甘草等分,研为细末,每次1~2岁用15克,3~4岁用2克,一日三次,连服5~7天。一般效果较好。方中蜈蚣解痉定咳,甘草润肺止嗽,二者相辅相成。

疝气

疝气:俗称“小肠气”。处方:蜈蚣一条,蝎子一个,臭椿树皮内的白皮适量,共研为细末,黄酒或开水送服,安卧得微汗可缓解。

宫颈癌

宫颈癌延至中晚期而失去手术时机者,用中药泄浊解毒,破坚化瘀,调理冲任,有一定疗效。山西医学院一附院治疗此症的经验,值得学习与试用。

(1)宫颈癌汤:蜈蚣两条,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获苓各45克,白芍9克,柴胡2克,当归6克,水蒸服。每日服1~2剂,并可随症稍作加减。

(2)外用药粉:蜈蚣2条,轻粉3克,冰片03克,麝香015克,黄柏15克,或加雄黄15克,共研细末。其用法是:以大棉球蘸药粉送入穹窿部,紧贴宫颈,开始每日上药一次(经期暂停),以后根据病情逐步减少次数,直到活检转为阴性。效果:共治疗宫颈癌10例,均健在,最长者已达9年。本方对宫颈糜烂也有效。

宫外孕孕卵未终绝者

宫外孕孕卵未终绝者:宫外孕孕卵未终绝者,用宫外孕方(丹参9~15克,赤芍、桃仁各6~9克,乳没各3~6克)加蜈蚣2~4条(研冲),三棱、获术各3~9克,牛膝6克,能使孕、卵终绝而康复。

下肢溃疡

患部用金银花、野菊花适量煎水冲洗净后,撤上蜈蚣粉末适量,再用膏药复盖。每日换一次,10天为一疗程。此法有化瘀解毒,促使溃疡愈合的作用。

皮肤癌

山东昌潍地区人民医院先用蜈蚣治疗胃溃疡恶性变取得了效果,后又发现对乳腺癌、食道癌、肝癌、胃癌都有一定疗效。近年来用蜈蚣制成注射液治疗皮肤癌5例,均获治愈。其方法是:用蜈蚣注射液,于癌肿基底部做浸润注射,每天一次,每次2~4毫升;若癌肿面积大,可用注射用水稀释,以尽可能全部浸润癌肿基底。一般于注射30次左右,癌肿开始干燥萎缩脱落,60次左右癌细胞消失;然后停止注射,溃疡面给予一般、外科换药,至疮面愈合为止。副反应:发热、寒战,多于注射数分钟后开始(并不是每次注射均发生),经30~60分钟即自然缓解。此种不良反应是否与蜈蚣的有毒成分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第二批制剂经过活性炭吸附后,既无反应,也无疗效,说明有效成分丢失。

慢性骨髓炎

蜈蚣10条,研粉,装入胶囊内,分为7等份,每日服1份;外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粉未,填入疹管内,每日换药一次。

馒性溃疡、疖肿、针伤感染

馒性溃疡、疖肿、针伤感染,用活蜈蚣两条,浸于二两菜油中备用(时间长些为好)。此油功能解毒消肿,拔脓生肌,凡慢性溃疡、疖肿、外伤感染均可用其外搽患部,每日一次。此外,化脓性指头炎,应用“蜈蚣套”,可消炎、解毒,提脓、止痛。其法是:用蜈蚣一条(焙干),松香18克,共研细末混匀,倒入盛有开水的钵中,粉末在热水中即自然溶成胶状,粘结成团。然后将此粘团趁热捏塑成指套的形状、套在患指上,冷却后固定成型即为“蜈蚣套”。用于脓肿未溃者,少则二、三天,多则五、六天,即可自行破溃,提出脓液;破溃前每月取下指套一次,将患指用温开水洗净。对脓肿破溃或已切开弓流者、每日早晚两次取下指套,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将患指及指套内的脓汁冲洗干净。最初脓汁较多)以后便很快减少,且创面红活,一般经10~20日痊愈。

脱发、斑秃

用活蜈蚣十余条,侵入半斤豆油中;三日后用棉球蘸油涂搽患处,一日二次。连用7~14日。按照临床观察,此油具有促进毛发再生的作用。是否由于活蜈蚣浸入豆油后,其嘴内释放的一种淡蓝色毒液,具有促生长素,值得探索。

慢支

用蜈蚣散治疗慢支115例,总有效率达92%。唉蚣一条,用瓦斤焙干为末,把鸡蛋打开一小孔,将蛋清倒出少许,再将唉蚣末置入鸡蛋内,封口蒸熟,每天早晨以温开水送服。腋5夫,间隔2天为一疗程,连服5个疗程。15岁以下,50岁以上每日服一个;16~49岁每日服2个。

怠馒性肾炎

用民间验方蜈蚣蛋治疗急慢性肾炎36例,治愈35例,1例无效。蜈蚣一条,生鸡蛋一个,将蜈蚣去头足,焙干为末,纳入鸡蛋内搅匀,外用湿纸及黄泥土糊住,放灶内煨熟,剥取鸡蛋吃,每日吃一个,七天为一疗程,病不愈隔三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本方治疗前均有浮肿、腰酸、纳呆、精神呆滞等症状,并经化验检查,确诊为急、慢性肾炎,始服本方。治疗中嘱患者休息,低盐饮食,不配合其他药物。一般2~3个疗程治愈,少数4~6个疗程治愈。据观察,本方对浮肿的消退和尿蛋自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但如服后有肤痒不适者,乃是动物异体蛋白过敏反应之症,应予停服。

病毒性疱疹

蜈蚣10克研细末,麻油调搽。日2~3次,效佳。

[按语]

按:先师章次公先生,以善用虫类药治疗部分顽症而著称。如治一患者,头痛如劈,呕吐频频,呻吟欲死,除予养血平肝法风的汤剂外,先用炙蜈蚣一大条,冰片07克,研极细末,每三小时伺鼻一次。伺后连连打嚏,移时头痛大减,呕亦渐定,两日即痉。此法亦可供临床参考。

又按:全蝎与蜈蚣同祛风定痉、解毒消痈药,然其作用,不尽相同:全蝎以定惊、缓搐溺瘛疯见长;蜈蚣则以解毒开瘀之功为著。故风动痉厥用全蝎。如为热盛生风者,以有“热毒”肆扰,伍用蜈蚣,其效更彰。而外科解毒消痈,则蜈蚣独擅其长,尤善解蛇毒。凡惊厥而见眼斜视,上视、昏厥不醒者,以全蝎最妥;见躁狂烦乱者,则蜈蚣见胜,恽铁樵氏曾指出蜈蚣与全蝎之异同说:“此数种虫药之中,亦有等级,蜈蚣最猛,全蝎最平。有用金蝎、蝎尾不能制止之风,用蜈蚣则无有不制止者,然亦有宜有不宜。惊风以撮口为最酷烈,非蜈蚣不能取效;寻常抽搐,则全蝎足以济事,不宜蜈蚣也”。确系经验之谈。

农村里有着非常多城市里不常见的动物,比如农户家里散养的大公鸡,在野外生长的蜈蚣。蜈蚣是一种有剧毒的动物,人要是看到了,都会躲得远远的。而大公鸡则是这种动物的天敌,它一点都不怕蜈蚣的剧毒,反而把蜈蚣逗弄着玩。逗累了,就把蜈蚣当零嘴吃了。

实蜈蚣毒不死大公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公鸡的身上披着一层厚厚的羽毛,而蜈蚣用来注射毒液的牙齿是非常短的,当蜈蚣以为将尖牙咬在大公鸡身上的时候,实际上只咬到了羽毛,并没有咬到皮肤,所以就无法将毒液注射到它的体内。

可能有人会问,鸡爪子是暴露在外面的,蜈蚣可以咬呀。那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鸡的爪子上,有着非常坚硬的角质层,而这种角质层,蜈蚣短小的毒牙是无法穿透的。大公鸡最后会将蜈蚣给吃下去,这时可能又会有人疑问了,蜈蚣的体内本身就带有毒液,大公鸡吃了不会毒死自己吗?

大家应该都知道,毒液是需要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才会有效。大公鸡的胃里面含有消化酶物质,当它将蜈蚣吞进胃里后,胃里含有的消化酶会让蜈蚣身上的毒液失去活性,然后直接被消化掉。看完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蜈蚣毒不死大公鸡了吧,其实不止是公鸡能够消化毒液,我们人体也可以消化掉,但前提是我们的消化系统没有任何溃烂的情况下。

  中药 蜈蚣为蜈蚣科 动物 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有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中药蜈蚣的性质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毒。"

 ③《玉楸药解》:"味辛,微温。"

 归经入肝经。

 ①《纲目》:"厥阴经。"

 ②《医林纂要》:"入肝、心。"

 功能主治    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 烫伤 。

 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④《日华子本草》:"治症癖。蛇毒。"

 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⑥《本草述》:"治疠风。"

 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中药蜈蚣的药理作用

 ①抗 肿瘤 作用

 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利用死亡癌细胞易被低浓度的伊红着色的特点,体外实验证明,蜈蚣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红染率为阳性。蜈蚣水蛭对小白鼠 肝癌 瘤体的抑制率为26%,属于微效,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但长期应用对肝脏有损伤。化癌丹(内含昆布、海藻、龙胆草、全蝎、蜈蚣、醋炒大米等)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用灌胃法较药物混入饲料中喂食的方法所得效果为好。

 ②止痉作用

 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连服1、3、9天之后,对卡地阿佐、士的宁、纯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在同剂量时蜈蚣抗上述3药的惊厥效价比全蝎高,而对盐酸古柯碱性惊厥则无效。

 ③抗真菌作用

 蜈蚣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中药蜈蚣的毒副作用和 解毒 方式

 过敏反应

 患者 用药 后出现 瘙痒 、皮疹:有一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组胺样反应,自觉恶性、欲吐、唇肿胀,后感鼻部不适,有大量黏性分泌物流出, 呼吸 困难,随即感到双手肿胀不能握拳;一例患者颜面及颈部出现黄豆大小丘疹,瘙痒,口腔黏膜有粟粒大小溃疡,咽痛;一例患者表现为腹部及下肢起红疹,瘙痒,病情加重后全身起粟粒状红疹,以下腹部及下肢内侧为甚。

 循环、 消化 系统反应

 有患者用药后出现胃病、心悸、胸闷、气短,经检查发现频发室性早搏、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肝、 肾功能 损害 有的患者服用该药导致急性肝损害,两患者均表现为右肋下痛,厌油纳呆,身、目、尿皆黄等症。有一例患者出现尿少,腰痛加重,即自行停药。4天后,患者出现双侧眼睑浮肿,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鼻衄,皮下瘀斑及排黑便,最终死亡。

  神经 系统中毒反应

 患者眼含蜈蚣、全蝎的散剂后,致两腿挛急抽筋,颈部阵发性角弓反张,鼻音重,左耳听力下降,左眼开合障碍,喝水时卷舌,呛水,似有舌、舌咽、三叉、瞪眼、面听等多条神经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溶血 性 贫血 反应

 患者服药3天后即感头昏,周身不适,四肢无力,尿呈酱油色;继服4剂后,症状加重,遂卧床不起。

 从娱蚣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来看,患者均为内服蜈蚣煎剂或粉剂而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出现不良反应最短者在用药3分钟后即出现典型的组胺样过敏反应(该患者属高敏体质,且涂斑试验系蜈蚣过敏)。有一例患者在连续用药半月后出现十二指肠溃疡,至第35天出现心肌受损现象;其他个例在用药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反应。 蜈蚣入药一般每剂2条。在应用蜈蚣制剂常量治疗时,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灼热感、头胀、头昏、面部潮热等现象。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这说明历代医家用蜈蚣治病,均取其“以毒攻毒”之意,但量不宜大,否则易引起中毒。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例患者在服生蜈蚣粉后出现过敏反应,而将蜈蚣文火焙至黑褐色再服,则不再致敏。《时诊》曰:“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药理及毒理实验证明: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和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各种脂肪酸、氨基酸、蚁酸等多种成分。且有研究证明,蜈蚣的各个部位中均存有毒性成分组胺,且主要存在于躯干部。不同产地的少棘娱蚣组胺的含量差异上较大。对活体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的粗毒进行溶血活性比较;结里显示均有溶血活性,且药材较活体蜈蚣毒性降低,陈药材毒性较新鲜药材降低,这也为蜈蚣药材的采购及安全应用提供了依据。

 在此,提醒临床应用应注意:

 ①在应用蜈蚣之类含蜂毒的药材时,应十分慎重,严格遵循其使用范围、剂量及 使用方法 。

 ②诊断中切不可忽视患者的体质及个体差异,应详细询问其病史、既往史、过敏史。

 ③对于连续用药者,更应加强其监护,以防发生体内蓄积中毒。

 ④应对患者普及中药知识,加强 用药常识 的宣传,以增强患者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不可自行购药,或随意加大其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58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