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氢和氦。
2、氢大约占百分之71,其次是百分之26的氦,还有其他少量较重元素,包括氧、碳、氖、铁等,质量少于百分之2。都是通过核聚变来释放能量,根据理论太阳最后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和铜等金属。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太阳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球体。表面温度可达5000~6000K。太阳外表的稀薄大气层,称为日冕(Corona),由等离子体构成。这种等离子体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形成的粒子流称为太阳风。由于太阳具有极高的温度,推断其物质成分能通过扩散而达到均一。因此,认为太阳大气层的化学成分可能和太阳内部成分无明显差别,因而认为太阳大气层的化学成分可代表太阳的化学组成。太阳大气层的化学成分可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资料获得。目前从太阳光谱中测得的化学元素达85种。这些元素在太阳表面温度下,绝大多数都呈原子或等离子体存在。虽然发现有以分子状态存在的,但种类和数量极少。关于某些元素在太阳大气中未被发现的原因,倾向认为这些元素可能在太阳中的丰度过低,现有的光谱技术难以检测。
太阳表层中主要元素丰度列于表1-20。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氢和氦具有极大的丰度,这两种元素几乎占太阳质量的99%以上。从核物理分析看,维持太阳表面极高温度的能源应是来自由氢合成氦过程产生的核能。
表1-20 太阳表层的元素丰度(原子数/硅原子数·10-6)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3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3、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太阳当然也是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常听到“基本粒子”这个词,其实宇宙间所有的可见物质以及可测量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目前我们人类已知的有很多,比如光子、电子、中微子、质子、中子等,有些基本粒子还可以再分,比如中子可以分成质子、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质子又可以分成三个夸克和胶子。
除了光之外,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物质基本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进而形成分子,分子的聚集就形成了可见物质,我们常见的物质形态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然而太阳却不属于这三种物质形态,实际上它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科学界常形容它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球状天体。
等离子体又被叫做电浆或者离子酱,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物质态,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支配,并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行为,其中电子处于游走状态,在原子核之间不断的流动,所以等离子体通常都比较活跃,大多数温度极高,比如太阳的表面就达5600多度,内部只达到了1500万度,是内部的核聚变将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等离子球。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开。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钙、钠等几十种元素。
科学家们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它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最初不知道这些暗线是怎样形成的,后来人们了解了吸收光谱的成因,才知道这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仔细分析这些暗线,把它跟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人们就知道了太阳大气层中含有 氢、氦、氮、碳、氧、铁、镁、硅、钙、钠等几十种元素。
在该展项中,一个模拟太阳的光球镶嵌在圆形的展台之中,光球的正前方是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光谱仪,光球两侧是罩在透明圆柱体中的氦灯和钠灯。您可亲自操作光谱仪扫描氦灯、钠灯和太阳光球,得出氦、钠两种元素和太阳组成元素的光谱分析。当您左右转动展项前的光谱仪瞄准前方光球或钨灯和钠灯时,显示屏中待机画面即停止播放。此时,从光谱仪的显示屏中不仅可以看到它们的光谱,而且通过与屏幕中的基础光谱进行比,就可以知道它们是何种元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