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折叠
韶山风景韶山是伟大领袖 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南省辖县级市。2003年全市总人口10万,面积21038平方公里。
韶山是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新中国建立以来,这里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重视,在党的领导下,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变为工农业迅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纪念景点众多、服务设施完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韶山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是中国优秀文明旅游城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访湘人士首选和必选的旅游目的。
地理位置
湖南韶山地图_湖南韶山地图韶山是伟大领袖 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南省辖县级市,位于东经1125 北纬 279 。
位于湘乡、宁乡、 湘潭 交界处、距湘潭市40公里,距 长沙 市120公里,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现属湘潭市。湖南省设韶山管理局。
地形地貌
韶山属于湘中低山丘陵区。地貌基本格局奠定于株罗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以后随着地壳运动的间歇性缓慢上升与流水下切,形成了韶河溪谷与阶地,以及挺拔的韶峰山脉与丘岗剥蚀面。总的地貌轮廓是以韶峰山脉和韶河、石狮江两水为骨架,构成西部隆起,往东及东南倾斜的地势,山、丘、岗、平原齐备。全市最高点韶峰,海拔5185米,最低点六亩洲海拔48米;高程差4705米。其类型分类比例:溪谷平原占3177%、岗地占3188%、丘陵占2235%、山地占14%。韶山山脉由南往北,曲折延伸,于韶山冲内虎踞龙盘,遂构成众多的冲、洞、谷、壑等,成为旅游价值的风景点。韶峰,顾名思义,韶山的最高峰,海拔5189米。韶峰位于韶山西南角,距毛泽东故居约5公里。韶峰是南岳衡山第七十一峰,比第七十二峰的长沙岳麓山高出两百多米。狮子山横亘于韶山市中部,距韶山冲10里。[1]
地质
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地质构造复杂。山峦起伏,溪水潺潺,冲土段相连。境内地层有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下奥陶系、泥盒系、石炭岩系、二迭系、下三迭系、下侏罗系、下第三系;西部有印支期花岗侵入体,地质构造形迹成涡旋状,为韶山银田寺旋扭构造。
水系
韶山河流属于湘江水系,均经涟水入湘江。全市5公里以上的小河有9条,全长103公里,其中以发源于韶山山脉的韶河最大。韶河原名云湖河,曾经是九曲十八弯。
自然气候
韶山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C,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58毫米,无霜期长达280天左右,年均日照数达1717小时;森林覆盖率达56%,空气十分清新,有“天然大氧吧”的美誉。
韶山日照偏多,年日照达1717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9%,分布趋势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即1月—3月日照较少;4月开始,春暖花开,艳阳普照,7月太阳最强,从头顶直泻而下,青山绿树被晒得油光闪亮。9月后,有一段秋雨绵绵天气,但更有秋高气爽的赏菊踏月登高季节。冬天因为山的屏障,显得暖和,一当瑞雪初降,玉树琼花,煞是好看。
自然资源
土壤植
林地:境内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组成为壳斗科、樟、冬青科、山茶科、蔷薇科、芸香科等,共65科280多种,山林之胜,前人咏为“峰高青碍目,树远翠迷天”。
1949年,韶山森林覆盖率达40%,后降至19%,新世纪以来,又上升至437%。1982年调查,韶山市共有乔木、灌木25科230种,其中乔木176种,灌木藤类54种,乡土树种180种,引进树种50种;有草场13万余亩。林地资源面积916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36%。其中:有林地7694平方公里,未成林造林地477平方公里,灌木林地674平方公里,疏木林地298平方公里,迹地009平方公里,苗圃009平方公里。草场13万余亩。
土壤:韶山的土壤除河谷平原呈肥沃的褐色外,多为红壤,遍及丘岗山麓,此外也有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石灰土。[2]
水资源
韶山水域面积142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8%。其中:河流水面约099平方公里,水库水面161平方公里,坑塘水面885平方公里,沟渠231平方公里,水工建筑物平046方公里。
动物资源
1949年前后韶山市尚有华南虎约10多头,豹多头,1957年后虎渐绝迹,1963年后豹无踪影。韶山现有野猪、獾、狐狸、麂、花面狸、山羊、娃娃鱼、龟、鳖、雀、喜鹊、画眉、鹰等动物。
土地资源
韶山市的土地总面积为24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02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86%。当年增加耕地面积007平方公里,其中:新开荒地面积007平方公里。当年减少耕地面积017平方公里,其中:国家基建占地006平方公里;乡村基建0002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89亩。
韶山未利用土地面积达9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7%。其中:荒草地199平方公里,裸土地014平方公里,裸岩、石砾地010平方公里,田坎739平方公里,其它018平方公里。
韶山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达236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2%。其中:城镇112平方公里,独立工矿用地260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1935平方公里,特殊用地055平方公里。
韶山交通用地面积35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7%。其中:铁路044平方公里,公路144平方公里,农村道路162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截止2002年底,韶山市已探明储量和矿产8种。铁、锰分布于韶山乡花园村、永义乡永义亭附近及杨林乡、永义乡铁矿体出露地表3层,地质贮量为118188万吨,属小型,中品位。杨林乡谭家冲铁锰矿为火成的淋滤型褐铁锰矿,地质贮量3623万吨,量少,不集中,矿质高,同时伴生锌、铅等。
煤:分布在银田镇锡丰、凤家、茶园等村,与湘潭县交界,含可采煤2-3层,地质贮量1300万吨,地下水较多,矿区东端为气肥煤,灰分低,热量为7642千卡/公斤,如意乡东部石湖村一带煤矿含煤3-4层,可采两层。
矽砂:分布在如意乡杨湖村、韶山乡花园村。
石灰岩:韶山乡朝阳村、如意乡如意村、心村、银田镇余家冲、大坪乡邹家冲均有分布。银田镇锡丰村余家冲石灰岩,地质储量234万吨(已采40万吨),矿厚35米,含氧气量52%,矿床长300米,厚38米,深25米,容量32克/毫升。
海泡石:分布于银田镇。
砖瓦粘土:分布在银田镇茶园村和青石村,储量32万吨。
水泥用灰岩:分布在银田镇余家冲、大坪韶新村,储量120万吨,小型。
旅游景区
韶峰
韶峰,顾名思义,韶山的最高峰,海拔5189米。韶峰位于韶山西南角,距毛泽东故居约5公里。韶峰是南岳衡山第七十一峰,比第七十二峰的长沙岳麓山高出两百多米。南岳山脉绵延横亘湘中大地,从衡山北行约100公里,至湘潭、湘乡交界处,突然高耸,撑天立地,拔起一座险峰,有如寒光闪闪的利剑,又似巨鲸泅海喷吐的柱。
狮子山
横亘于韶山市中部,距韶山冲10里,几来到韶山的人们,未览韶山冲自然美景,先睹韶山狮子山_环游网-365HUANYOU狮子吞日雄姿。
“吃湘乡,卧湘潭,屙宁乡”,是民间对其山势的真切描绘。狮子头朝西南,尾曳东北。山体逶迤十里,将韶河河谷截为两半。雄狮阴影下又有一母狮,两狮身边为球山,遂构成狮子滚绣球的景观。狮子头犬牙交错,危岩叠生,石壁高3丈;狮背树木参差,俨然发怒时竖起的鬃毛,狮子眼、鼻、嘴唇均十分逼真。狮子山有四景,号称四奇,即、仰面含笑狮子头、金盆蓄水、燕子洞,以及四仙抬宝。
韶山河流不多,属于湘江水系,均经涟水入湘江,5公里以上的小河有9条,全长103公里,其中以发源于韶山山脉的韶河最大。
韶河原名云湖河,曾经是九曲十八弯,由滴水洞清泉冽出,渐涌渐大,穿山过涧,跳跃跌宕,又有诸溪加入,且从地底阴河汇集蕊珠,水势剧增,便可行舟了。
诗词选登:
七绝·到韶山
李祚忠
迎风顶雨看韶山,旧貌新容数改观。
铜像故居滴水洞,音容宛在换人寰!
旅游指南折
交通
省道1823线和湘宁公路过境,在韶山竹鸡段、叉路口交汇。1823线联通107、320、319国道,东往湘潭市、株洲市;东北达长沙市;南去衡阳下两广;西北往宁乡县、益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入黔川鄂;西南经湘乡市,往娄底、邵阳。韶山市位于湘、湘、宁三县间几条国道线交叉的三角地带,上瑞(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在韶山过境,交通便利。韶山市内现有公路180公里。市中心清溪镇有始发汽车站一个,每天发往湘潭、长沙、湘乡、宁乡、益阳、娄底、常德等地班车50多对。从早晨5:00开始,每15分钟有一趟车往湘潭;上午7:00至下午5:30,每30分钟有一趟车往长沙市。
韶山市内有环形公路联通各景点。汽车站与火车站至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和滴水洞,从早晨6:00至下午7:30,均有公共汽车和中巴车往返,乘车约10分钟,沿途经过韶山青年水库、毛泽东纪念园、故居、南岸、韶山宾馆、毛泽东铜像广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毛氏宗祠、滴水洞、毛震公祠和韶峰景区。2000年6月韶山市成立了华达出租车公司为游客和市民服务。
韶山铁路由湘黔线在湖南湘乡市境内向韶车站接轨,全长214公里,境内长1275公里,在湖南株洲市与京广线相接。可经湘潭、株洲、长沙中转,西通云、贵、川,南下两广,北往湖北,东去赣、闽、苏、浙等省。韶山火车站系终点站,位于清溪镇与韶山汽车站相毗邻,与毛泽东塑像公园相对望。省城长沙至韶山每日有韶1、韶2次列车往返。韶1次长沙发车时间为上午7:05,抵韶时间为上午9:35分。韶2次韶山发车时间为下午5:00,终到时间为晚上8:00。
美食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他进了北京城,当上了党和国家***,也只吃普普通通的菜肴。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
韶山用餐十分方便,有很多的毛氏土菜馆,大部分的游客到韶山,都喜欢品尝毛家土菜,韶山毛家土菜是源于韶山,以湖南韶山地域饮食风俗为底蕴,毛泽东主席的个人饮食习惯为特色风格,并以其姓氏命名的原生态的地方老百姓家常风味湘菜。一些比较出名的菜有毛家红烧肉、毛家腊肉、毛氏火培鱼、泥鳅钻豆腐、腊八豆、韶山口味虾等。
毛家红烧肉
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东也是最喜欢吃这道菜的,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毛家餐馆都用红烧肉来作招牌菜,并美其名曰“毛氏红烧肉”红烧肉是采用半瘦半肥的猪肉,切成匀称的切状,再用上等酱油加少量的糖烧制而成,色泽呈金黄,味道糖而不腻。
毛氏火培鱼
湘潭、湘乡、韶山等地农村,四时都有火焙鱼。此鱼煎炒蒸食均可,加上辣椒、大蒜、紫苏、藿香等佐料,味道极佳,是下饭的上等菜。毛氏火培鱼
火焙鱼的做法:将小鱼去掉内脏,用锅子在火上焙干,冷却后,以谷壳、花生壳、桔子皮、木屑等薰烘。这种鱼不仅好吃,也便于携带和收藏。更因火焙鱼是毛主席生前最爱吃的食品之一而名扬四海,现在成了一些宾馆、酒店的桌上的佳肴。并冠以毛家火焙鱼的美称。
泥鳅钻豆腐
泥鳅和豆腐均营养价值很高,据营养学家分析,泥鳅所含蛋白质、脂肪、钙、磷及维生素等成分,均超过一般鱼类的含量,且其肉质细嫩鲜美,味甘性平,具有暖中益气,解毒收痔之功,被誉为“水中人参”,而豆腐则为食品中之极良者。故泥鳅和豆腐同烹,更具有进补和食疗功用。
泥鳅钻豆腐做法: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进补作用,后经厨师几经改进,亦成为筵席饮宴上的名菜。具体烹调,系先将小泥鳅置放有蛋清液的清水盆中,以排除脏物并洗净,砂锅注入凉排骨汤,随放整块嫩豆腐和泥鳅,加盖慢炖稍许时间,泥鳅被热气所逼钻入豆腐躲藏,待至汤沸全部烫死在豆腐中,然后再经小火并加入多种调配佐料烹成。汤清见底,十分美观,鲜嫩可口,堪称一绝。
历史文化
“韶”乃虞舜时乐名。《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引凤来仪。”
虞舜,远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姓姚,号有虞氏,名重生,世称虞舜。他是继尧之后被中华民族世代推崇的又一明君圣主。他为尧所器重,尧不但把盟主的尊位禅让于他,还把两位爱女娥皇、女英许配与他。
舜继位之后,为造福人类,开拓疆土,辞别爱侣,甘冒苦辛,渡黄河,涉长江,深入荆楚蛮荒之地,探测山川利弊,规划拓垦宏图。南下途中舜与侍从宿营韶山,侍从们为舜帝载歌载舞,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山崖翕然,山鸣谷应,声振林木,凤凰闻乐展翅,嘤嘤和鸣。山间胜境,人间盛会,亘古传诵。日久,人们便把舜帝欣赏过的音乐称为韶乐,把他赏韶乐的山岭叫韶山。
史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辞海》据此诠释韶山:“相传古代虞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山有八景,风景优美。
韶山,历史源远流长。据同治刊《湘乡县志》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光绪刊《湘潭县志》载:韶山因虞舜南巡得名。
秦至西汉属湘南县,东汉至晋未变。
南齐废湘南县,遂属湘西县。
隋开皇九年(589)入衡山县。
唐天宝八年(749),改衡山县为湘潭县;自此至宋,属湘潭县。
元湘潭县升湘潭州,韶山属相潭州。
明代属湘潭县移风乡居义里;清代为湘潭县的第七部。
光绪十九年(1893)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湘潭县七都韶山冲上屋场。
民国时期先后属湘潭县的西二区,第九区、清溪乡和银田乡、清田乡。
到20世纪30年代末,中共潭湘区委(下辖湘潭、湘乡)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决定一分为二,划为韶山和白田两个区委。韶山区委下辖湘潭县清溪乡(即今韶山)和湘乡县湘西乡。1949年8月15日,韶山解放。新中国建立以后,韶山建制曾多有变化。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68年,韶山为湘潭县属区,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这期间,韶山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工业和旅游业等尚处于初创阶段。1967年底建成的韶山铁路,无疑为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观光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第二阶段:1968—1980年。韶山被升格为湖南省政府直接管辖的地级行政区,简称韶山区。1968年12月,根据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有关文件,将原属湘乡县的白田公社祝赞大队划入大坪公社(毛泽东外祖家乡),并使其与原湘潭县的韶山区合并,组成韶山特别行政区,直属湖南省领导。这段时间,国家对韶山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使韶山以宣传接待为中心的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扩建和兴建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火车站、韶山宾馆、饭店等大量服务设施,还举办了一些工矿企业和农田水利设施,以毛泽东故居为中心,从清溪镇到韶山冲一线的旅游接待基本格局此时已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81—1984年。省辖韶山区被撤销,韶山仍为湘潭县属区。韶山的宣传接待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专事。从这时起,韶山区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农业和乡镇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四阶段:1985—1990年。1985年韶山又从湘潭县独立出来,为湘潭市属县级区。为了搞好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服务,1986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韶山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决定韶山进一步开放,并明确规定韶山的性质: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风景旅游区,同时还决定把滴水洞也对中外游客开放。从此,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服务出现了新的面貌。韶山管理局以宣传教育、纪念地管理、旅游观光和休息度假型的多功能服务,代替了过去单纯的宣传教育模式。
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湘潭市韶山区,建立县级韶山市,属湖南省辖,由湘潭市代管。时辖6乡2镇:清溪镇、银田镇、大坪乡、永义乡、如意乡、杨林乡、银田乡、韶山乡。
1997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如意乡升格为建制镇,全市辖5乡3镇。
2000年,韶山市辖3个镇、5个乡。
2001年底,银田乡与银田镇合并,建立银田镇,全市辖4乡3镇。
2004年,韶山市辖3个镇、5个乡。
政治经济
2004年,韶山市全年GDP完成102620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4332万元,同比增长86%,二产业增加值37485万元,同比增长132%,三产业增加值50803万元,同比增长14%,比预期目标分别增长48、12和2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的比重继续加大,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4:36:50。实现财政收入(不含基金)5801万元,比上年增长24%。城镇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达到841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54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52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195万元。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34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44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27万吨,粮食亩产纯收入达711元。年出栏牲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670户,订单农户突破2800户,全年出栏牲猪2712万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297万人,同比增加2000人,劳务收入达19468万元。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2006年该市以爱国主义教育及红色旅游“一号工程”为契机,加大了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全年完成旅游基础设施投入8800万元;全年来韶游客累计达3104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收入完成47933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门票收入完成5846万元,同比增长139%,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22%。加大了旅游环境的整治力度,开展与毛泽东同志形象有关的纪念品市场整治工作,旅游环境明显优化。
相关动态
韶山19亿纪念毛泽东 设12个重点纪念项目完成3个
2013年10月12日,湘潭市委副书记李江南召集韶山市、湘乡市、湘潭县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筹备工作推进会,就纪念活动、重大项目建设等进行调度。湘潭市领导谈文胜、蒋锋出席会议。
目前,韶山市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活动作为压倒一切的最大政治任务,各项纪念活动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五大群众性纪念活动正按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有序开展;12个重点纪念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其中3个项目基本完成,9个项目正在抓紧推进;旅游环境、城区环境、农村环境整治初显成效。
唉,我刚放学,加油吧
因为荆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对刘备来说,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对孙权来说,它可以使孙权的势力从江南向长江上游伸展,同时也可以解除上游对孙权的威胁。这样一个地盘,大家都是必争的。
刘备一旦拿下了益州,荆州的压力会变得空前巨大。因为刘备有南郡,或者有荆南四郡的时候,他的力量还很弱小,孙权还可以不紧张。刘备把蜀郡和汉中都拿下,整个长江上游都是刘备的,孙权肯定紧张。这一点,刘备集团的人应该预料到,但是没有预料到。
等到关羽丢失了自己的生命,也丢失了荆州的时候,刘备就感到紧张了。荆州是丢不得的,必须把被孙权夺去的荆州再夺回来,于是才有了“夷陵之战”。
“东吴的正确战略应是攻取淮南,所谓守江必守淮,淮南寿春为其首都秣陵门户,取得寿春,可继续攻打徐州,总之要以淮南为跳板,再徐图荆、徐二州。因此虽然吕蒙之计得逞,但可以说从全局来看,东吴为以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其实这不无道理,但也并非完全正确。首先我们并不是作为统治者去考虑问题,俗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如此,古代亦如此。在当时互相割据、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敌人、朋友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孙权为了遏制曹魏力量就必须联合刘备,但是赤壁之战后,孙权出力最大,曹操败走之后,却得不到荆襄之地,确实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而且荆州扼住长江咽喉,不管是曹魏还是刘蜀哪个得到了,都可以顺流而下威胁东吴都城建康,作为统治者来说,首要任务是保证本国安全和遏制独大一家。
对于曹魏,孙权有长江天险可守,而相对于刘备,如果刘备控制荆州,东吴自然就等于无险可守了。所以必须取得荆州的控制权,北抗曹操,西御刘备,这是孙权的战略。虽然荆襄是四战之地,但是却是长江以南政权的必争必守之地。
举一个例子,可以知道荆襄对于南方政权的重要性。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一直希望和金议和,但是在荆襄被收复之后才与金国谈判,原因是占据了荆襄之地,等于有了个金国议和的底气,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局面。后来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就是先拿荆襄开刀,打了十几年,才最终拿下了襄阳,灭亡了南宋。
扩展资料:
借荆州是三国时赤壁之战后的历史事件,即刘备借荆州,刘备向孙权借土地,鲁肃成功劝说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已经得到益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说:“等我取得凉州后,一定奉上荆州。”
孙权说这是刘备的推托之辞,于是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但都被关羽驱逐。孙权大怒之下,派吕蒙率二万军马夺取三郡。
孙权对荆州的野望不是一天两天,而荆州的归属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看做取得天下的先期筹码,站在第三者角度看三国,刘备可以做出先曹魏后孙吴的策略,对孙吴来说则不现实,面对曹魏,一没有天时之利而没有地理之便,想迅速消灭之完全不现实,所以孙吴的主要讨伐目标是蜀汉还是没错的。
伐下蜀汉,出汉中取关中然后可窥中原。而蜀汉便利的多,按隆中对的策略,天时一变,汉中一路,荆州一路,两路齐发可迅速讨伐消灭曹魏,如果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孙吴大可以苟延残喘,可惜孙权不是那样的人啊。三分天下是被迫的结局,三家谁都没有熄灭一统天下的雄心。
比较三家实力最有可能实现统一的是曹魏第二家是孙吴第三家才是蜀汉。联合抗曹没有错,但在曹魏没有实力或者说暂时不能进攻的时候拿下蜀汉,不违背孙吴的利益。而关羽的擅自行动正好给了孙吴机会,如果不是陆逊被八阵所阻(其实是灭蜀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那蜀汉最先灭亡,天下成南北汉的格局将正式成立。
参考资料:
武山,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市西端,东接甘谷,南邻岷县、礼县、漳县,西通陇西,北靠通渭,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蔬菜之乡、玉器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的美称,全县共6镇9乡,344个村。
武山县东西宽51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395万人,海拔在1340米至3120米之间。陇海铁路和316国道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她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蔬菜之乡,玉器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的美称。
武山县气候境内气候宜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506毫米,年均气温107摄氏度,年日照实践2147小时,无霜期125天至193天左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武山县幅员辽阔,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有耕地面积62万亩,草原19万亩,草川大草原和太皇山大草原最为著名。有森林1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5%。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境内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林木品种一云杉、冷杉、油松、白杨、桦树为主,另有苹果、梨、核桃、大枣、桃、花椒等经济林木。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和木梯寺
水帘洞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楼山鲁班峡谷中。这里山势挺拔,突兀壮观;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洞中泉水奔涌,山间溪流潺潺,景色幽静宜人。
“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为理想的游览胜地。该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主要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等名胜古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木梯寺为国保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据代重建木梯寺序记载:“龙川东北有名山曰木梯寺,初建于汉,自唐迄今,历代经营,内有“十殿九洞二砖塔”二塔已无迹可考,最西有天然石佛一尊,较伏羌大佛略小。寺内现存窟龛18个,殿堂四座,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最大,保持原作风貌。造像有魏唐遗风,其中,宋代作品为全寺精华。
2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1)老君山森林公园
老君山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以其山势雄伟,峰峦秀丽,林海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的美誉,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对原有风景林保护的同时,补植松林,使得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山色显得异常秀丽,近年被确立为县级森林公园。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景观和风光如画的秀丽山水,吸引国内外游客流连往返、络绎不绝。老君山具有优美神化传说的景观有:太清胜境、石峡飞瀑、棋盘仙迹、鸡冠叠翠、朝阳古洞、锅底烟云、幽谷神泉、嘹台瞰渭八景,含有:悬崖白松、老君古殿、飞云峰、攀天梯等二十多个名胜景点。
(2)丹霞地貌的杰作———鲁班山
鲁班山,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相连的陇上名山。座落在县城东北20公里处,是古今兵家重地,中原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要道,为古宁远胜景之一。
走进胜景峡谷,相传鲁班用一把利斧把一座大山劈成三段的险崖绝壁之间,透过茂密的树丛,露出一线天色。这里崖壁升耸,峡壑险邃,全境由“鲁班试斧”、“ 松林晓月”、“仙人送子”、“五虎出山”、“东坡夜游”、“李白醉酒”、“笔峰独秀”、“驼群远行”等25处景点组成,每景点都各具特色。生长在悬崖绝壁石缝中的白皮松更为出奇,有些枝干长得象长臂伸出丈把远;有些枝干卷曲拐扭甚至绕过旁的枝干斜刺往上长;有的倒悬下垂至数丈之外,在空中探头探脑的作态,有的树干挺拔扶摇直上,凌空展开它的绿臂,远眺像个美丽的姑娘,有自己独特的青春、秀丽、活泼。静坐松下,放眼远望,但见渭河如练,婉蜒蛇行,朵朵莲花般的群山,温顺的相偶在此山的四周,不但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情画意,而且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登上“驼群远行”的景点观之,前面12条大小不等的山脉系并立,层层云雾回环缠绕,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近处蓝得透明,远一点灰得发黑。再过去向远望,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无不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3)武山大草原
武山大草原位于草川乡,草川乡是一个比较偏远的乡。到武山县城后一路往东,经温泉乡矿泉疗养院,沿一条乡级公路走约22公里即到。登上海拔2600米的主山峰,放眼四望,目光所及之处,莽莽苍苍,那一片爽心的浓绿厚重得似乎融化不开;清风徐来,漫山遍野的各种野花随风摇曳,花香阵阵袭过,令人陶醉不已;山色、云影、牛哞、狗吠,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的境界。据草川乡党委书记苟洲彦介绍,这里和礼县、甘谷两县接壤,是优良的夏季牧场。每年夏季,舟曲、卓尼等地的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来此放牧,直到10月左右才将牛羊用卡车运回。每到盛夏时节,其他地方酷热难当的时候,这里凉风习习,暑意全消,最高气温只有22度,是避暑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人到了这里,不管有多少烦心的事,让风一吹全就没了。
(4)卧牛山森林公园
(5)太皇山和云雾山
(6)武山温泉
温泉位于陇海铁路天水车站至兰州车站之间,距洛门站仅15公里,每天有旅游专车往返通行于洛门、武山接送来往疗养、旅游人员。疗养区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安静幽雅,空气洁净、无噪音污染,年温差小,每逢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疗养康复的最佳期。疗养康复区的布局依自然地形设计,呈南北长廊式分布,其位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古朴、典雅,与疗养地自然景致融为一体,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新型疗养院氡泉水疗楼在温泉水池塘中亭亭玉立,把疗养地装点得更富有勉力和新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 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浴时有润滑舒适感,天然氡泉矿水因子,适应症广泛,放射性元素作用人体,可有效的改善和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病,心血管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紧张症,风湿性病和各种功能障碍川牢疾病,能增强体质的抵抗能力,对人体代谢、免疫系统都有重要生物学作用。
参观名胜,浏览古迹,是当代疗养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入院的疗养员,都有兴趣到武山的水帘洞等风景名胜点去测览,这些景点,当天可以往返,可充实疗养康复生活。
武山温泉,以其水质优良,位置理想,物产丰富,周边风景名胜众多而居西北之首,是人们疗养、康复、保健、旅游的理想之地。武山温泉又名矿泉,古称烫池寺,有泉眼11处,日涌水量700吨。属热放射性矿泉,水温为摄氏38度至40度之间,属软质淡水。
武山矿泉含有:放射性氡、碳酸氢钠和硫化物等38种微量元素,是国内外稀有的极具医用价值的复合型矿泉。经过三十多年的康复医疗实践证明,该泉具有放射作用、离子作用、红外线及机械按摩作用、机体内环境调节作用。洗浴后,肌肤细腻光滑,增白除皱,保健作用明显。而医用价值更为奇特,对疥疮的治疗效果远非单纯药物治疗所能比拟,治愈率达100%,且疗程短(仅3—7天即可痊愈)。对目前原因不明,临床疗效欠佳的各类银屑病、红皮病、慢性湿疹、“癣”等皮肤病有神奇的疗效。对其它慢性病诸如风湿病、肺心病、冠心病、软组织损伤、运动支持器官疾病、盆腔炎、慢性胃肠炎、代偿性疾病等都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3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1)三国古战场铁笼山
(2)滩歌镇文物古迹———唐初古建万花寺、宋代古堡威远寨、明清街
(3)明代金刚禅殿寺
4弥足珍贵的红色史迹
(1)费家山毛泽东故居
(2)红军英雄无字碑
(3)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
(4)郭化如烈士纪念碑
5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
(1)鸳鸯玉玉器
鸳鸯玉,是产于甘肃武山县鸳鸯镇一带的超基性岩石,化学成分是蛇纹石、碳酸盐、滑石、磁铁矿及铬尖晶石等。矿物名称叫蛇纹岩,属年青碧玉的一种。鸳鸯玉的分布点主要有武山鸳鸯镇邱家峡矿点和庙儿湾矿点,其中尤以邱家峡矿点的储量丰富,赤露情况较好。甘肃天水武山鸳鸯玉已探明储量324亿m³为世界第二大矿。 鸳鸯玉又名蛇纹石玉,因其结构细密,质地细腻坚韧,抗压、抗折、抗风化性好,可琢性强,光泽晶莹,而成为玉雕工艺品、高档农具的配套镶嵌和高级饰面之理想材料,其色泽呈翠绿、墨绿、橄榄绿、莹光淡绿等多种,暗映天然纹理,恰似龙舞动,霓虹缭绕,十分典雅。
(2)无公害蔬菜
(3)温泉大米和四门香醋
(4)柳编、竹编、草编
6民俗文化中的奇葩:武术、旋鼓舞、扭秧歌、书画等。
武山秧歌源远流长。每当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武山民间村村寨寨都有盛况空前的“耍秧歌”、“闹社火”、“玩花灯”、“庆上元”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耍秧歌”一直是武山人春节期间的重要的文化生活,有祈求平安祝福、吉祥之意,是武山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武山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富有生机的精神源泉。武山秧歌作为地方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它以自己独特的风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代传承着。旋鼓舞,是武山县农村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以粗犷豪放、剽悍威武著称的武山旋鼓舞源自古羌人的舞蹈、祭祀活动,是当地的先民们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在求生存、盼太平、保平安的期盼和愿望中产生的。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武山县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资源:古老的民间传说,纯朴的民族风情,悠扬婉转的秧歌,热情奔放的旋鼓舞、绚丽多彩的剪纸、民间绘画艺术等等,都是绝好的教材。这些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艺术作品,都显示出武山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发展素质教育,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第四次战役是蜀汉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八月,由魏国兵分四路,发起攻势。曹真出子午道从北攻南郑;司马懿溯汉水西进,从东直逼南郑,准备与曹真会于汉中;张颌出斜谷道直逼阳平关,由西攻汉中,和曹、司马两路形成三面夹攻的形势(《三国志》的《曹真传》、《华歆传》等都说曹真是出子午道,但没提张颌,也没提斜谷是谁领军;而《后主传》中却说曹真出斜谷,张颌出子午;《张颌传》中又未提此事。我思虑再三,认为《后主传》可能是参考了一些蜀国的私人记载,而双方又没有交战,所以可能记错了将领的“方位” [因为《三国志》的魏书、蜀书、吴书不是陈寿同时写的,所以难免有错;而在裴松之注解前,三书也一直是独立流传的];而诸葛亮重点防的又是子午、汉水两路兵马,所以我就擅自将张颌“派到”斜谷一路去了。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诸公若有新的发现或见解,希望能告诉我);另外还有一路不太重要,是出武威,各传中皆找不到领军之人,而且武威离汉中、益州都很远,我起先有点莫名其妙,后来在《魏延传》中找到该年魏延与费曜、郭淮交战记载,而在其他传中又找不到该年蜀魏何时又有出兵,再加上从诸葛亮常制约魏延不让他独立带兵来看,应该是诸葛亮分不了身的魏国四路攻蜀之时,所以我擅自就认为这一路是费曜、郭淮带领,是取道羌地直攻武都、阴平的(从时间和方位来看都是说得通的,诸公若有异议,我很想听听)。对于魏国数道并进的进攻,诸葛亮自己屯兵于成固、赤坂以待子午、汉水两路魏军;斜谷一路则有阳平关阻挡(守将不明);兵出武威的费曜、郭淮由魏延率军西入羌中抵挡,此外诸葛亮招李严领军二万进驻汉中为援。此战的结果是,正逢大雨三十余日,进兵汉中的军队因栈道断绝、汉水泛滥,不能前进与蜀兵交战,到九月魏明帝曹叡下旨曹真等班师;只有出兵武威的费曜、郭淮可能离的远,没受大雨的影响,如期到达,与魏延率领的蜀军在阳溪发生激战,被魏延大败。
从这次战役就可看出双方国力兵力的差异,魏国在东南防吴,北防乌丸、鲜卑,西防羌的情况下,仍能四道并进伐蜀,声势浩大;诸葛亮东联孙权,南不留兵防蛮,西北结好羌兵,如此节省兵力,也只有一出祁山时分兵而进,而且给赵云的兵力很少,只作为疑兵使用。不过对于此战,诸葛亮似乎很自信,因为《李严传》记载“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诸葛亮还没开战,就已准备好明年攻魏了,好象此战已经获胜了。
诸葛亮自信是有原因的,对于魏国的进攻,诸葛亮早就有所发觉,并在建兴七年底就开始准备了。他在建兴七年十二月,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这两座堡垒成犄角之势护住了汉中首县南郑的东、北两面,正挡住了曹真、司马懿两路进攻的路线(而南郑西面因为有天下闻名的阳平关所以就不必耗费再筑城了)。诸葛亮也没有坚守两城,而是将主力屯于成固、赤坂,这样他就可以自由应付曹、司马两路魏军(当然也说明蜀军兵力不足,不宜分兵抵御);这一行动就我的意见,表明了诸葛亮打算野战,也表明了诸葛亮对野战的自信心。而综观诸葛亮的屡次出兵,由他亲自指挥的野战是没有战败的,魏将也没有能战胜他的;无论是陈仓之战时的王双,还是我接下来要说到的二出祁山时的司马懿、张颌(武都、阴平之战时的郭淮和五丈原之战时的司马懿根本不敢与他野战;而一出祁山时,马谡同志又是违亮节度,否则战果或许要改变了)。诸葛亮采取攻势时,魏军基本上都采取了坚守、固守、死守的战略,只有司马懿吃过一次苦头,所以他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兵时,宁可装女人也不出战了。因此我很想看看魏国采取攻势时双方的战争,那时魏军总不会千里迢迢来坚守不战吧(就如同看球赛一样,对攻战才是最精彩的,防守战就很乏味了);若天不下雨,不知会是什么结果?很有悬念,只可惜老天爷不作美。
第五次战役是蜀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围祁山(我私自称为二出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上这场战役只有短短二十五个字:“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给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亮又无功而返了。但是,这二十五个字并不能完全反映这场大战的真实情况,陈寿不敢详写这场战役的原因是因为这时诸葛亮的对手由曹真换成了司马懿——陈寿写三国时的皇帝的爷爷,更因为皇帝的爷爷被诸葛亮大败;陈寿虽然是优秀的史学家,但不会随意拿自己的性命和前途当赌注,当然也不愿歪曲事实,所以他选择省略了一大块内容。
就如我前面说的诸葛亮早就在准备伐魏了,在建兴七年春天攻下武都、阴平后就开始准备了,当中即使有魏国大举来犯也没有停止伐魏的准备;而且和一出祁山不同,诸葛亮将后方的事完全放手,让李严全权管理,自己则专心致志伐魏。可以说在准备了两年,又没有后方政事来打扰的情况下,诸葛亮是要大干一场了。魏国这时也起了变化,大司马曹真正生病,新的三军统帅便换成了大将军司马懿。
战争的经过,我是参考裴松之引注的晋朝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以及《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基本上是抄录《汉晋春秋》的,没有什么大的改动)。诸葛亮围攻祁山,司马懿奉命率军抵御,到达上邽后,司马懿留费曜等率四千精兵守上邽,自己率军去西救祁山。从这里开始司马懿先生的一系列行为令我不解,而且有些啼笑皆非。
诸葛亮听闻司马懿到来,留兵攻祁山(我以为留的兵不会少,因为祁山的祁山堡是有名的易守难攻,所以诸葛亮分兵至少是对半吧),自己则率军向东来找司马懿。可是一直到达上邽竟然都没遇到司马懿,而费曜等却来迎击诸葛亮(看来诸葛亮带来的军队数量不足以吓住四千魏国精兵,我想费曜等如此嚣张不会是诸葛亮只带了一万兵吧),于是诸葛亮顺便摆平了费曜等四千所谓的精兵占领上邽(真轻松)(司马先生在干什么?)(此战蜀军的战果是得到了渭水上游的天水郡重镇上邽,所以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兵可以直接出斜谷攻到郿西南的武功,因为他可以通过上邽顺渭水而下运粮,不再需要打下陈仓了),并收上邽周边的麦子补给军粮(司马先生究竟在干什么?),再向东走才在上邽东面碰到司马懿,原来司马先生是往东走的。我真是莫名其妙啊!!!!!司马懿果然是高人,我这种智商是理解不了他的高深的谋略,真不知道要西救祁山怎么会往东走?难不成司马懿先生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打算绕到蜀军后面夹击?司马先生遇到诸葛亮后敛军依险,不打;诸葛亮不想再理这位“高深莫测”的司马先生,回军了。司马先生又跟着诸葛亮要打(虽然好象是追赶,但按张颌的话却是“进前而不敢逼”,只是保持一定距离跟着,或许是毛主席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战略吧,哈哈);等到“追上”诸葛亮后,司马先生“又登山掘营,不肯战”(我以为应该是诸葛亮停下来等或回头迎司马懿,所以司马先生才慌忙登山掘营,依险固守)。等到手下的将官都觉得太窝囊,纷纷指责司马懿胆小要求出战,司马懿才下令在五月辛已这天分两路向蜀军发起进攻(不会是用激怒兵将的计策吧,不过即使是,也似乎没什么用呀),结果是魏军大败(虽然我说的简单,但这是双方统帅的指挥能力、军事才能的对比结果),司马先生逃回大营继续固守。按照《汉晋春秋》上所记,诸葛亮得到的战利品是:“甲首三千级(是三千大大小小魏军军官的首级!!!),玄铠五千领(这可不是普通士兵穿的),角弩三千一百张(光看这些数据就可推测魏军的兵力了)(这场战役在《晋书》中的记载反而变成司马懿大败诸葛亮,斩蜀军万余人。我以为如果真是如《晋书》所写,那这是场可以媲美街亭之战的大胜利了,陈寿在《三国志》的魏书中不可能不记载,而《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是晋朝人,应该不会、也不敢故意把司马懿的胜仗说成是败仗。因此我认为房玄龄等人的这段记载参考的内容可能是晋朝官方美化过的记载,不可信。而司马光等人的看法或许与我一样,所以《资治通鉴》是采用了《汉晋春秋》的记载而不用《晋书》的记载。)。
我认为,二出祁山诸葛亮的实际作战能力、军事指挥能力应该得到肯定了。交战双方的具体兵力是多少,我没有找到具体的记载,但是从魏军将官们认为不出战是耻辱以及费曜等四千兵就敢迎击诸葛亮来看,蜀军兵力应该不多,而司马懿的兵力肯定是多于诸葛亮的甚至是数倍。另外裴松之引注了《袁子》的话“亮率数万之众”(袁子又说诸葛亮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古之帅才、将才有几人能被如此形容?),以及吴国大鸿胪张俨的《默记》中《述佐篇》论诸葛与司马的文章,其中提到 “提步卒数万”、“兵不满五万”(四万多兵士,而且兵种基本只有步兵)。我以为,袁宏是晋朝人(是司马氏坐天下时的子民),张俨可以说是与诸葛亮同时期的吴国人,两人都即不是蜀国人又不是魏国人,所说的应该比较客观(另外裴松之注引的郭冲的第五事中说司马懿有兵三十余万,诸葛亮只有八万,虽然郭冲说的五件事就都如裴松之所驳的一样不太可信,但郭冲是西晋初年的人,与他谈论的又是司马懿的后代扶风王司马骏等人,所以这兵力的数目或许还是可做参考的)。所以我以为诸葛亮六次战役中带的兵应该在四万到八万左右,传说的“十万兵”可能是虚张声势的“号称”或是魏国的夸大(刘备大举亲征东吴的兵力也只有八万余人[我根据的是《刘晔传》中裴松之引《傅子》的记载。这是交战的蜀吴两国外魏国大臣刘晔说的话,应该比较符合事实],而且是全军覆没,留给诸葛亮的会有多少呢。另外根据《后主传》中裴松之引《蜀记》的记载,蜀国灭亡时全国也只有“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虽然姜维屡次攻魏以及汉中失守可能损失了不少,但姜维损失的最多二三万,并且应该也有所增兵弥补;而刘禅没听从姜维的意见增加汉中的守备兵力,那汉中兵力最多应该在一二万左右,所以总共损失最多也不过四五万],诸葛亮时期的兵力应该也差不多,所以诸葛亮不可能带兵十万。四万多的说法我以为最为可信,以此推之,蜀军除去留攻祁山的部队外,与司马交战的兵力最多不过二至四万)。魏国的军队有多少,我以为决不会少于蜀军。一出祁山时曹叡带兵五万镇长安,曹真、张颌有多少兵虽无记载,但曹真奉命都督关右,张颌奉命督诸军,两人相加的兵力也不会少,所以总共至少也有十万左右;司马懿的兵不会有三十万那么多,不过他是在最后两次与诸葛亮交锋的,魏国对蜀国的警惕度都是超过前几次的,而且在二出祁山之战中遭遇如此惨败后仍有足够兵力固守并在诸葛亮撤军时追击,兵力应该也不在十万之下。在兵力有不小差距的情况下,让敌人不敢交战只能固守,或只要敌人与他交战,就能战胜敌人的人,还是指挥能力有问题的人吗?还不能被称为优秀的军事家吗?难道一定要去用所谓的“奇谋”去冒险才算优秀的军事家,才算是指挥能力优秀吗?我有点疑惑某些论点。
本来二出祁山是有大作为的,但这时蜀国后方出现了问题,李严派人通知诸葛亮说因为大雨不断,难以运粮,所以让诸葛亮赶快撤军。诸葛亮听说粮草难以运达,就撤军了,并在途中设伏将追击蜀军的张颌击毙(说说轻松,做起来可难,张颌是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虽然《魏略》中说他本不想追击,是司马懿强令追击的,但即便如《魏略》所说,张颌也不是会轻易中伏的人。而且三国时使用防止敌军追击的埋伏之计的人很多,但我没看到有谁能击毙敌军带队将领的,只有诸葛亮两次击毙敌军带队将领[王双、张颌]。我以为这说明设伏的人了不起,这并不是没有指挥能力和军事才能的人所能做得到的,也不是一般的将才所能轻易做得到的)。
可是等诸葛亮在撤军的途中,李严却又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并且上奏后主说诸葛亮是“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李严是 “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而《资治通鉴》上说李严“又欲杀督运岑述以解己不办之责”。我认为李严的表现说明:1、军粮是充足的(李严自己也说了)。2、下大雨或许有些影响运粮的时间或人力财力,但没有到李严所说的难以运粮(所以李严要杀运粮官岑述灭口)。这两点都是马上可以查出来的,所以李严在乘诸葛亮回来之前,忙不迭的先为自己开拓,然而李严的方法太笨拙,诸葛亮一出示李严写给他的信,李严就不能自圆其说了。我真不知道李严为什么这样做,而且方法太愚笨(我猜测是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的重臣,刘备给二人的分工是李严管军事,诸葛亮管政事,现在诸葛亮却一手全抓了,李严或许已经有些不平衡了,再加上诸葛亮二出祁山节节胜利,大败司马懿,眼看要成大功了,李严有些嫉妒了,嫉妒的人做事往往是不顾后果的;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是一家之词,究竟如何只有李严自己知道了)。
我这里又要扯远话题了,大多数朋友都说诸葛亮不会用人,而首先提到的必是马谡。不错,用马谡或者没有正确使用马谡的确是诸葛亮的过失,但人不可能没有过失,我以为即便是用人颇受肯定的刘备也有用人不当,譬如这李严。李严真有才能,这不否认(马谡也有才能,也不能否认),不过他在运粮这件事上的表现却像个笨蛋(我觉得他的借口就象是小孩耍赖,不象是有头脑人做的事),我以为光从这件事来看,李严也是个言过其实的人,刘备也是用错了人(按《李严传》中诸葛亮的上表来看,李严还曾经两次在诸葛亮出兵前留他镇守后方时,乘机要挟诸葛亮,要求升官加权;此人如此不顾国事只重名利,玄德真是看错人了);而李严这次让蜀军在大好情况下撤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和马谡的过失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马谡使蜀军溃败,而李严只是使蜀军放弃了有利的形势;不过李严是有意让蜀军撤军,马谡的愿望并不是让蜀军败退,性质又有不同。所以我以为老抓着诸葛亮的一次失误批评他,对诸葛亮是苛刻、不公平的(诸葛亮对李严的重用不仅是李严的确有才能,更因为相信刘备;而或许因为马谡的原因,诸葛亮更加坚信了刘备的识人能力,二出祁山时诸葛亮完全将后方的军政两方面大事都交给了李严,交给了刘备看重的人,自己一心一意去作战。可是结果很让人失望,正是这个刘备重用并用来帮助诸葛亮的人,使诸葛亮的北伐大计又一次破产了。我认为正是因为李严的低级行为使得谨慎的诸葛亮更谨慎,使得诸葛亮更加不敢放手权力,也使得诸葛亮感到了茫然无助,在最后一次出兵时他不得不即管前线又顾后方,“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直至累死;诸葛亮之前虽然操心却还不至于此。所以我以为诸葛亮累死很大原因是李严)。
其次大多数人认为诸葛亮没有选拔出什么人才,对他的用人能力有所质疑。我以为三国鼎立后,三个国家都没选拔出什么特别的人才,所用基本上是老臣旧将的后代。我认为这是因为当势力形成一定规模,局势进入相对稳定的情况后,当权者几乎就没什么机会接触中低层的人才了,就不太可能出现刘备得关张的情况了;而得到人才的另一主要途径是通过大臣的推荐,但这时的有权力向当权者举荐的大臣也很少接触中低层的人物,多只能接触同是达官贵人的子弟亲属(达官贵人的公子很少有真正的人才吧,只能相对而言或有人才,如陆抗、钟会之类);另外所谓的孝廉之类的推荐,多数也演变为推荐官宦子弟以博取上司的欢心这种情形。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不太可能出现司马徽谈卧龙凤雏,荀彧举郭嘉,周瑜荐鲁肃等的情况了;而所谓的乱世出英雄也就是这个道理吧,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许多英雄都只是中低层的人物,曹操勉强只能算是中层人物;刘备虽是皇亲实际却只能是下层人物;诸葛亮隐居时,是一个二十多岁从没任何工作经历,只在家务农的人,虽有个当官的哥哥也只能算下层人物吧)。再加上人们口中的人才多指打仗的人才,而三国鼎立后,战争减少,这些作战人才也就没有什么表现机会了(若非姜维屡动干戈,邓艾的才能只怕就埋没了),所以也就很少能发现什么军事人才了。诸葛亮提拔的蒋琬、费祎、姜维、邓芝、王平等等都是不错的人才,只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罢了。所以批评诸葛亮不会选拔人才是不客观的,我认为历朝历代到了中后期(不少还是初期)就没什么人才了(即便有也是偏向政治型人才而非军事型人才),这是选拔人才的机制问题、是相对稳定的政局的通病问题,并不仅仅是某个当权者的能力问题(要知道兼备文武者到底不多,我认为文武兼备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政略、将略兼备之人,二是策略、武略乃至大局战略等兼备之人。前者[其中的将略可等同于后者]可称为广义的文武兼备,后者则是狭义的文武兼备即所谓的帅才。我以为三国时期可称得上狭义文武兼备的只有曹操、周瑜和诸葛亮,鲁肃、陆逊之流勉强而已,张辽、吕蒙、关羽之流还够不上,最多称为将才;而称得上广义文武兼备的,综观三国只有曹操和诸葛亮,周瑜、鲁肃没有政绩,东吴一定要弄个代表的话,那陆伯言勉勉强强。我认为不是要文武双全才算人才吧,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为人才。不过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意见,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不必气急)(象天变我这样喜欢乱发表议论的人,一定不会被诸葛亮欣赏的,只会像廖立、来敏等人一样被诸葛亮处罚了吧)。
第六次战役是蜀汉建兴十二年(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兵出斜谷,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我私自称为最后一战)。司马懿经过上次惨败的教训,这次宁死不战,想等诸葛亮粮尽;但是诸葛亮因为运粮不方便,就“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我以为司马懿这次又失算了,想等诸葛亮粮尽,而诸葛亮却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把渭水作为蜀魏的边境了(真正的蚕食)。而司马懿却只有等,毫无退敌的对策。只不过由于诸葛亮过于操劳而病逝,才没让司马懿出丑。
此战双方几乎没有正面交战,唯一的近距离接触只能算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司马懿率军追击,蜀军“反旗鸣鼓”作出反击之势,司马懿就急忙退兵了,当地的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诸葛亮在敌国的威慑力一览无疑,能让敌人惧怕到这样,中国历史上能有几人?(司马懿老奸巨滑,胆略过人,怕过谁了?当然除了诸葛亮)(就如我前面所说,对手的反应才是最客观真实的反映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司马懿在看了诸葛亮布置的军营遗迹后感叹:“天下奇才也!”我以为这是司马懿不经意间流露的真情,司马懿一生在军事上都没有其他的失败,而且对其他对手都游刃有余、轻松搞定,只除了对抗诸葛亮;只有诸葛亮让他惨败,让他束手无策,让他在手下将领面前威信降低(部下的将领竟然会纷纷当面指责主帅,可见主帅的威信)。我以为从司马懿历来的表现来看,他是个充满自信的家伙,而且是个攻击型人物(无论是得汉中后劝曹操进一步攻蜀和曹操议迁都时建议联吴破关羽,还是灭孟达和平公孙渊都表明此人自信、长于攻击、喜欢攻击),然而面对诸葛亮,司马懿的自信心明显不足,而擅长的“攻击”在第一次是惨败,在第二次是不敢使用,这应该也能说明诸葛亮优秀的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吧。
或有人说司马懿或魏国采取守势等诸葛亮粮尽是正确的策略,然而我仔细看看六次战役中只有陈仓之战是诸葛亮准备的不多,只不过一月左右就粮尽而退;而二出祁山之战,虽然是“粮尽”而退,但其实却是李严的谎报情况,严格说是蜀国内部发生矛盾,而非粮尽(况且李严谎报的是运粮不便,而不是粮草不足);至于其余四战中除去蜀汉防卫战是防守战,其余三战都没有记载有粮草问题(至少我还没找到),尤其诸葛亮最后一战就更无缺粮的情况(最后一战从诸葛亮在魏国境内屯田长驻、结好百姓并不急于进攻来看似乎有些象刘备在葭萌关“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的情形。而魏军则仍需从后方运输粮草,一百多天的对峙,魏国消耗的人力物力将是巨大的,继续相持下去,痛苦的是哪方?各位以为如何?)。所以我以为蜀军的粮草应该是充足的,只是蜀道艰险运输不便。而魏国的防守战略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不是象不少人说的是正确的战略,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只有陈仓之战,但那不是诸葛亮准备充足的大举北伐,而不过是一场疏通道路的速攻战役。而魏国拥有十倍于蜀国的国力,在面对只带数万军队的诸葛亮,不但不能剿灭他,还由他自由来去,只能用大量的军队死守、固守,而诸葛亮一撤军就大欢喜相庆贺,却不敢如张辽追击孙权那样逼迫诸葛亮以取得胜利(虽有两次追击,但都是追击的主将被OVER了)。
诸葛亮逝世后,还有魏延的问题。我这里不想说魏延与杨仪二人谁是谁非,而想谈谈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魏延当接班人。这当然不象是《三国演义》中说的诸葛亮看出魏延迟早要造反,而是魏延的性格及为人行事所决定的。我以为诸葛亮是重用魏延的,在诸葛亮当政期间魏延可说一直是武将中的重要人物,无论是官职还是倚重程度(而我以为魏延因“亮制而不许”就“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贬低当权者这可是大忌,我认为因为是诸葛亮才不计较,换成别的当权者或许魏延早就受罚遭贬了;廖立等人贬的不是诸葛亮)。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不让魏延接替他掌兵权呢?我以为这是因为诸葛亮对关羽失败的了解,或许诸公要说这与关羽有什么关系?我就先和大家看一下《魏延传》对魏延的描写:“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再看一下《张飞传》中对关羽的描写:“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魏延不是活脱脱又一个关羽吗(两人都勇猛、善养士卒而且同样的心高气傲看不起别人)?关羽失荆州丧命,正是由于心骄气傲,再加上和同僚的关系的不和睦(糜芳、傅士仁等是使其失荆州的原因之一,刘封、孟达等是使其被擒丧命的原因之一),这点诸葛亮自然非常明白。再看魏延,性格与关羽一样,能力即使比不上关羽但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但他与同僚的关系却比关羽更差:杨仪、费祎自不必提;董允、蒋琬或许是因为平常魏延桀骜无礼、状似不臣(想想连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也敢指责,有什么话他不敢说?)而且关系也不睦才“保仪疑延”;甚至同为武将的姜维、王平等也不愿站在他一边;种种可见魏延的群众关系了,这样的人当权的话,诸公认为后果会怎样?有关羽的前车之鉴(诸葛亮一定记忆深刻),诸葛亮放心的下吗?
我曾看到有人说诸葛亮不能调和杨仪魏延的关系,是诸葛亮的无能,我认为此话过激了,这是双方个性使然,诸葛亮最多只能劝服或压服,主要还是要两人克制自己与谅解对方(再说魏延也明显不只与杨仪不睦)。张辽、乐进、李典三人按《李典传》上所说“进、典、辽皆素不睦”,最后是他们自己以公事、大局为重相互合作,并非曹操的干预;同样是上级的命令,张、乐、李三人能因公废私互相合作,而魏延则违抗不遵(魏延虽然前半段说的冠冕堂皇,但更主要是他认为是给杨仪断后才不肯的,我以为这正显示了是他私心在作怪,他断后掩护的是蜀军全军的安全撤退,而他偏偏要看成是他与杨仪之间的事,可谓公私不分),光从这点看魏延明显不如张辽等人,不足以委大任。另外东吴一面的周瑜、程普也是一例:按吕蒙的说法,周、程曾不睦到了“几败国事”的地步,但后来也不是孙权的干预,而是周瑜用自己的才能和气度征服了程普,这才是大将之风;魏延不能以自己的才能折服杨仪,还曾拔剑要砍杨仪,与一书生动粗,毫无大将风范,这也显示魏延不足以委大任。(诸葛亮遗命退军,我以为是正确的。因为诸葛亮在军中的威信绝对不是魏延所能比拟的,这从魏延虽“善养士卒”,但他不遵从诸葛亮遗命,于是“军皆散”就可看出。那么诸葛亮的病逝对军心的动摇、对士气的打击也不是魏延所能稳定的,所以我认为魏延想继续领军作战是过于肯定自己的能力而没有客观的分析军情,在我眼中魏延常说此类盲目自信的言语)总之魏延的结果虽然冤枉、可惜,但归根结底就如陈寿评论的一样“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综观六次战役,多数批评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人,主要就是认为他频繁出兵、劳民伤财,没有战果。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将六次战役(或五次)都看成是北伐,把诸葛亮并非北伐的战役也当作北伐来看待,那自然是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了。
首先关于频繁出兵、劳民伤财,我前面就分析过了,第二、三次都非北伐,虽然出兵时间紧凑(建兴六年十二月、建兴七年春),但都规模不大,准备不多,耗费也不多(第三次又是赚的);称得上北伐的只有第一、五、六次,而三次的发起时间分别为建兴六年正月、建兴九年二月、建兴十二年二月,很有规律的是相隔三年一次,所以并非是毫不准备、穷兵黩武的乱打(比起当初割据中原地带的曹操等小诸侯的几乎年年征战来说,不算多吧)。而按陈寿的话:“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这是劳民伤财的人所能得到的爱戴吗?其次关于战果我前面也说过,阴平、武都之战可说是轻松完胜,几乎可说是兵不血刃取得二郡;二出祁山不但占领渭水上游的天水重镇上邽等地,而且重创了魏军主力。或许有人以为这样的战果太小,但我以为他们过于高要求了,曹操花费了二十多年几经艰险才统一了天下的三分之二,难道要诸葛亮在短短五、六年内就动摇曹操二十余年的基业?这就是所谓动口容易动手难,站着说话不腰疼,此时已不是军阀混战时期了,象曹操在最后十年里也没能有什么进展。
中国大运河是 历史 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欢迎阅读!
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
中国大运河自开凿以来,大体可划分为三段发展历史:邗沟(春秋至隋朝)、隋唐大运河(隋朝至元朝初年)、京杭大运河(元朝至清朝末年)。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但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靠陆运劳力甚巨且道路不畅,而吴国的优势是水军和先进的开河、造船、航运技术。当时长江与淮河之间并无水路可通,只有走海路,风狂浪急,风险颇大。 公元前486年,吴国利用长江与淮河之间湖泊密布的 自然 条件,就地度量,局部开挖,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从此长江与淮河贯通。该运河以南端的古邗城为起点,因此称为“邗沟”。邗沟的开凿,是有史记载的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的开端。
扬州、淮安两座历史 文化 名城因邗沟的开凿而诞生。邗沟也是淮扬运河的前身,此后一直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为水运要道。与此同时,浙东运河的前身——山阴故水道也基本形成,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兴建年代最早,并且至今依然保存较好的人工运河之一。 隋王朝在 天下 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 决定 ,动机已超越了 军事 目的,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四百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 政治 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称山阳渎。608年,又征发黄河以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完成,隋唐大运河由此基本形成。唐朝时,对运河作过一些修整。
如于公元742年在三门峡以东,人们在岩石中曾开凿一条渠道,为“天宝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
①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
②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③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④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观动机
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客观效果:
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组织到江南巡游,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隋唐大运河造就了沿线城市的繁荣,扬州、苏州、杭州、楚州(今淮安)、泗州(今江苏盱眙境内)都是繁盛一时的商业城市。浙东运河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凭借经余姚、曹娥把宁波与杭州联系起来的水路及浙东运河,宁波实际上成了大运河的南端终点。两宋时期浙东运河为国家级主航道。 由于元朝以前,中国的行政中心长期位于洛阳、开封,因此江南漕运要运送到北方,需绕道河南。元朝至元18年(1218年),忽必烈决定对运河裁弯取直,下令开凿济州河,后再开会通河与通惠河,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漕运,设置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漕运而繁荣,北方的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东南地区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也成为繁华的都市,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四都”。 浙东运河在明清时也同期繁荣。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朝廷制作了大运河全图,第二部分绘制的是从绍兴府经杭州直至京城的大运河,详细反映了运河沿途各府县周边水道、湖泊、山川、河流间沟通关联济运情形,足证浙东运河为中国大运河南起始端。
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隋炀帝称帝在公元605年,自其父隋文帝杨坚手中继位,至617年,在位12年。他在位期间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举全国之力挖凿大运河,这是他的雄才大略,为国家为民族为历史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业,立下了不朽的伟绩。
现在看来,隋炀帝的大运河,起码在历史上有以下六大功劳: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载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划,或扬帆,或做水闸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数十里甚至百里,真是一种人类行为的飞跃。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可运草料,可运煤炭,可运石材,花样多了,大大拓宽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以致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的国家行为。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干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买卖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 娱乐 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 国际 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隋炀帝杨广在位仅短短14年时间,却主持完成了东都洛阳的修建、大运河的开通,并且三征高丽、三巡江都。他生前的所作所为颇受人们的关注,而开凿大运河是杨广所做的事情中受后人争议最多的一件。美丽的江南风光是他开河的主要原因
隋炀帝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弑父自立。第二年,他便下令开凿运河。整个工程前后共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605),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今天的江苏淮安;同年,又疏通扩大了山阳邗沟,这条宽四十步的运河的修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大业四年(608),开凿了永济渠,这条河流是通济渠向北的延伸,主要利用沁水的河道,南接黄河,北通涿郡;大业六年(610)又在长江以南开了一条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过太湖流域,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整条大运河的开通,前后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它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长达千里。这样巨大的工程,在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很发达的情况下,是很难想像能够快速完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隋炀帝要开凿这条大运河 多数人认为,隋炀帝开通运河的直接目的是想去巡游他向往已久的江都风光,附带的目的是加强对不久前征服的东南地区的控制和转输该地富庶的物资以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运河开通以后,首先就是供炀帝荒*奢靡的巡游。持这种看法的人指出炀帝不但喜欢扬州这个雄藩大郡,而且嗜好扬州的春江花月。他的《春江花月夜》诗说:“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写出了扬州临江的秀丽风光。有人认为唐代诗人张若虚著名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受了他的影响。炀帝另有《江都宫乐歌》、《泛龙舟》、《幸江都作》、《迷楼歌》等诗篇,都是他留恋江都、欣羡江都的作品。
持这种观点者都比较强调隋炀帝一贯奢侈的生活作风。因为开凿这条大运河动用了全国大量的劳动力,是当时隋朝徭役繁重的主要因素,其间甚至出现男丁不够,以妇女充数的现象。史书上也用“力竭转输,身填沟壑”这样严重的词语来形容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而且,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先后三次巡幸江都,每一次都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一路上的穷奢极欲为许多民间小说和戏剧所津津乐道。
但不同意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炀帝开河并不见得只是为了游幸江都。根据《隋书》记载,炀帝并不仅仅巡游过江都,还曾巡游过西北各地,到过突厥与吐谷浑边境。这种巡游有玩的成分,但主要应是出于政治与军事的考虑。难道他为了好玩就愿意到沙漠地里去走一遭隋炀帝曾三下江都,但绝不是单纯的去看琼花,而是着眼于扬州所具有的重要经济政治地位。认为炀帝开河仅是为了玩,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一些人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需要,与杨广个人贪图享乐无关。他们指出,隋代开运河,炀帝并非首创。早在开皇四年(584),国家仓廪空虚,隋文帝希望在水旱之年,国家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为了方便漕运,他在下令建造大量仓库的同时,从潼关到长安,引渭水,开凿了广通渠。开皇七年(587),为了进一步扩大漕运,隋文帝又开凿了山阳渎。由此可见,国家当时的确需要开凿运河,而隋炀帝开运河仅仅是隋文帝开运河的继续。开通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京师洛阳与江淮的交通,便利漕运。
江淮以南地区经过 三国 以来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在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荆州和扬州均富甲一方,整个南方也成为全国鱼盐杞梓以及丝麻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但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却在洛阳。所以,运河一旦开通,就能把全国的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联系起来,把富庶的江南财富以田赋的方式加以征集,并通过运河转输到洛阳。另外,在隋朝建立以前,中国长期处于南北朝分裂的阶段。江南从东晋开始就形成了门阀士族的特殊势力。隋朝建立以后,陈朝的残余势力一度与中央对抗。开凿大运河有助于中央对南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也有人认为隋炀帝鄙夷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终至亡国,因此自己反其道而行,“东行西幸,靡有定居”。在运河开通后,他的确曾经三次巡游江都,但是这三次都有其军事和政治上的动机。
第一次巡游江都,隋炀帝是想要通过文化的联络巩固政治的统一,有一定的文化性质。这次巡幸,他的船队前后二百余里,挽船的士兵有八万人。自己御乘龙舟高45尺,长200丈,上下4层。如此不惜巨资造船,其目的是在向尚有离心意志的南方宣扬中原王朝的“皇威”。他的随从中有大批僧尼、道士、蕃客等政界、宗教界人士和宿学鸿儒。第二次巡幸则是杨广追求军事征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意义。当时隋朝打算兴兵辽东,炀帝想从南方补充军事人才,征调南方的经济为辽东战争服务。而他第三次巡幸江都究其原因实属于政治逃难。这一次的巡幸没有了以往巡幸的显赫和狂热,其时隋朝动乱即将到来,炀帝征高丽失败,政治意志消沉,在江都他的确十分荒*。史书说:“炀帝至江都,荒*益甚,宫中百余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也常醉。”但若仔细地翻阅史书,就不能说炀帝的巡幸纯粹是为了寻欢作乐的,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应该也不在此。
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个人一己之欲,还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三言两语是很难争辩清楚的。不过,如果我们看到运河在历史上的贡献,看到运河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对炀帝开河目的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1 大运河的历史
2 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事件介绍
3 运河的历史资料
4 初一下册历史《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练习试题
5 初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6 漕运文化的历史及发展
人口:约205万人
人口密度:1289人/km2
荷塘区于1997年8月由株洲市原东区三个办事处和原郊区三个乡合并设立。总人口2350万,总面积159平方公里。与浏阳市、株洲县、芦淞区、石峰区接壤。地势东北高,南西低,中部高,西侧低,属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地处“南北通衢”三要冲,交通便捷。上海至昆明320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区内主要干道新华路西通京珠高速公路;京广、湘黔、浙赣三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有我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和湘江千吨级码头,距黄花国际机场60公里,“水陆空”交通三位一体。通讯发达,可直拨国际国内长途程控电话。
荷塘区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乾隆皇帝御题“仙人赞化,庾岭回春”的仙庾风景名胜区,左樟蔽日,风景优美,是株洲八大公园之一。
荷塘区是新兴工业区,现有工业企业1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20家。主要产品有硬质合金、轮胎、汽车齿轮、橡胶元件、电子元件、汽车、货车车辆等200多个品种,拥有区街工业企业16家,劳动服务企业50多家,私营企业200家,三资企业40家,主要产品有系列变压器、铝银粉、车辆配件、机车配件、橡胶金属等50余种。
全区拥有科研开发机构49个,专业技术人员3万多人。申请国家技术专利38项,拥有省级以上科学技术研究成果26项,8个项目获国家和省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是全国第一批授予的“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
荷塘区地处“南北通衢”之要冲,是全国四大铁路框纽-株洲市的东大门,交通便捷。上海至昆明的320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 区内主干道新华路西通京珠高速公路;京广、湘黔、浙赣三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我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株洲北站和湘江千吨级码头距荷塘区仅2公里;航空距长沙黄花机场60公里,已全部由高速公路连通,形成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通讯发达,境内可直拔国际国内长途程控电话,开通了无线寻呼、移动通讯和电传。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乾隆皇帝御题“仙人赞化,庚岭回春”的仙庚公园,古樟蔽日,风景优美,是株洲市八大公园之一。基础设备完备,城区道路全部硬化,水、电、气供应充足。城区环境良好,烟尘控制全面达标,绿化覆盖率达54%,被誉为“绿色城区”。
荷塘区是一个以机械、电子、冶金行业为主的工业区。有东南亚最大的株洲硬质合金厂和享誉全国的株洲车辆厂为代表的中央、省属大型企业20多家,市属骨干企业70多家,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主要产品有硬质合金、铁路车辆、电焊条、轮胎、电子元器件等200多个品种。全区现有区直工业企业、 乡办企业、私营企业逾千家,逐步形成了机械、化工、电器、纸质包装和建材五大支柱行业,主要产品有铝银粉、水泥、红砖、节能电力变压器、车辆配件等50余种。
近年来,荷塘区按照“建大市场,促大流通”的思路,一手抓市场硬件建设,一手抓配套,首力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先后制定了对个体工商户收费许可证制度,推出了对个私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来荷塘区投资兴业,全区现有三资企业30多家,每年引进企业10余家。先后建成了华湘大市场、中南机电建材大市场、中南轮胎批发大市场、中南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汽车交易市场和新华配件大市场等30多个专业、综合市场,开发了桂花路-长寿路环形商贸小区。目前,中南地区最大的汽车及汽车配件交易中心--株洲(国家)汽车城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红旗广场为中心,以新华汽车配件大市场为龙头,集汽车及其配件、机电产品、建筑装饰材料于一体的大型市场网络,为全区商贸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然地理
荷塘区地势东北高,南西低,中部高,西侧低,属。荷塘区内地形主要由山丘、旱地、沟港、池塘及水田构成。
荷塘区有较大排灌沟渠8条,地势北高南低,水位(吴淞)在32-39米之间,水流汇入湘江。
荷塘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一般为274天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75℃,最高气温为39℃左右,最低气温为0℃左右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风向:夏季主导风以东南偏东风为主;冬季主导风以西北风为主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376毫米,最大降水量为1103毫米
历史上没有造成灾害的地震记录。
荷塘区主要有矿产资源石灰石。
石灰石
石灰石是沉积源形成的一种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钙镁碳酸盐或者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重结晶石灰石、结实的微晶石灰石以及能抛光的石灰华都被作为石灰石或大理石进行宣传和销售,尤其是在美国。根据不同的密度范围,成型的石灰石分为三个子类:
低密度石灰石——密度范围110-135磅/立方英尺(1,760-2,160千克/立方米)。
中密度石灰石——密度范围135-160磅/立方英尺(2,160-2,560千克/立方米)。
高密度石灰石——密度大于160磅/立方英尺(2,560千克/立方米)。
石灰石具有许多特点鲜明的自然特征,譬如:方解石的纹路或斑点、化石或者贝壳结构、坑洞、细长的组织、开放纹理、蜂巢结构、铁斑、类似石灰华的结构以及结晶差异。上述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组合将对石灰石的质地产生影响。
历史沿革
荷塘,北宋时已有村落。因该镇六坊乡以前有一条村,它东南西三面有石山耸立,成陆前,由于汹涌海水被山阻拦,冲激较大,地势低陷,象是“河中之塘”,因此初名河塘。以后,随近一带遍植连藕,夏日荷花盛开,荷香飘拂,故有“荷塘”雅称。
荷塘在民国2年(1913年)划为警察第四区署。1931—1937年划归第四区。
荷塘建国前后属第四区,建国后,1955年龙溪乡改名外海区。1958年初分外海、荷塘、潮莲3个大乡。1958年改归外海公社。1961年,荷塘、潮莲从外海公社划出,成立荷塘公社。1977年底,潮连从荷塘公社划出归江门郊区,1984年荷塘公社改为荷塘区,1986年撤区建镇,2002年9月1日划归蓬江区管辖。
1997年5月31日,设立荷塘区,辖原东区的月塘、茨菇塘、宋家桥3个街道,原郊区的明照、荷塘铺(不含新民、田心、双丰3个村)、蝶屏3个乡和龙头铺镇的茶园、东流、三搭桥3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新华东路。荷塘区东以株洲市与长沙市、原株洲市郊区与株洲县界线为界;南以明照乡与建宁乡界线为界;西以京广铁路(西边线)及白石港(老河)为界;北以蝶屏乡与云田乡界线为界。辖46个居民委员会、4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59平方千米,总人口199万人,非农业人口占71%。8月1日,荷塘区正式成立,区府驻地新华东路(原东区机关)。
1997年辖:月塘街道 宋家桥街道 茨菇塘街道 明照乡 仙庾乡 荷塘乡。
2001年,荷塘区对区内行政区划作出调整,蝶屏乡、明照乡分别由原辖19个行政村调减为15个行政村,荷塘铺乡由原辖5个行政村调增为13个行政村;对月塘、茨菇塘两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区划自10月1日起开始运行。12月18日,又撤销蝶屏乡,建立仙庾镇。至此,荷塘区辖一镇(仙庾镇)、二乡(荷塘铺乡、明照乡)、三办(月塘街道办事处、茨菇塘街道办事处、宋家桥街道办事处),43个行政村,46个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2176万人。
2004年辖3个街道、1个镇、2个乡。
2005年1月24日,湖南省民政厅关于荷塘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一、同意撤销荷塘铺乡。将原荷塘铺乡的金钩山、太阳、荷塘铺、新塘坡、桂花、戴家岭、新村、天台8个建制村划入宋家桥街道办事处;将原荷塘铺乡的龙州、星星、大丰、新市、桐梓坪划入明照乡。二、同意将明照乡的宋家桥建制村划入宋家桥街道办事处;将明照乡的帅家_、东元2个建制村划入仙庾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宋家桥街道办事处辖9个社区居委会、9个建制村,总面积296平方千米,总人口837万人,办事处驻宋家桥;明照乡辖17个建制村,总面积603平方千米,总人口258万人,乡人民政府驻分路口;仙庾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17个建制村,总面积595平方千米,人口19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永福。
风土人情
按照当地风俗,一对新婚夫妇的男方人要来到女方娘家吃回门酒。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经济概况
2005年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8507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5:53:435。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省8件、市10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20项考核指标已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改扩建社区服务办公用房等12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农业和农村经济
荷塘区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荷塘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3122万元,同比增长69%,完成农业增加值14621万元,同比增长67%。
种植业平稳发展,实现农业产值10946万元,同比增长3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6千公顷,同比去年减少044千公顷。引进超级杂交稻品种3个,建立2个示范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5千公顷,同比去年增加了028千公顷;无公害蔬菜12次检测合格均达100%。
推进牲品改良,优化养殖业品种结构,全年实现牧业产值9523万元,同比增长102%,水产品总量1407吨,同比增长10%。荷塘区养殖专业户189户,出栏肉猪11万头,同比增长129%;出栏羊2万头,同比增长14%;出栏家禽48万只,同比增长57%;禽蛋产量431吨,同比增长883%;畜禽免疫离、卡耳离监测均达100%。
植树造林创历史新高,实现林业产值893万元,同比增长115%。“长江中下游生态扩护林工作国债项目”争取国债资金45万元,完成长江工程造林2千多亩,封山育林7千多亩。仙庾风景区道路绿化3公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实现产销两旺。工业总产值598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工业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29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85%,产销率达9796%。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289%,,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10308%,成本费用利润率594%,资产负债率5772%,流动资产周转率184次,总资产贡献率996%,全员劳动生产率75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税49亿元,同比增长498%。
建筑企业较快增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15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亿元,同比增长261%。
商业和个私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2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业零售额21亿元,同比增长141%。
荷塘区共有个私户数4929户(工商注册户),全年完成个私税收2338万元。荷塘区共有各类市场23家,市场成交额达96亿元。
对外经济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2个,引进注册合同外资6346万美元,同比增长2022%,利用注册合同外资1758万美元,同比增长88%;引进市外境内资金项目108个,实际到位资金53亿元,同比增长205%。
财政
财政实现收支平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552万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423万元,同比增长14%;上划中央“两税”完成5733万元,同比增长52 %。财政总支出14375万元,同比增长163%。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双高”企业认定1家,“双软”企业1家,已经获得著作版权,申报民营科技企业资格认定4家。全年荷塘区专利申请量达71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6件,专利申请量稳居城市四区前列。荷塘区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217%。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荷塘区拥有中小学校42所,其中区直小学9所,厂办学校8所,乡办初级中学2所,村办和乡村联办完小11所,村小12所,在校中小学生17524人,专业教师948人。荷塘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率、升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级入学率为100%,毕业率为963%,升学率为86%。特殊教育稳步发展,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荷塘区共有各类形式的幼儿园58所,3-6周岁幼儿6426人,入园5674人,入园率达883%。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组织了荷塘区体育代表团参加株洲市第十届体育运动会,在全市金牌榜排名第五;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50多场次;在荷塘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立了601、430、天鹅、石子头等4个社区宣传文化示范中心。
卫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面完成农村药品 “两网”建设,完成了2个乡镇中心药房及10个村卫生室药柜规范化建设,农村药价普遍下调20%左右;完成了区疾控中心加层改造,实施地方病疫区厕所无害化处理改造2614户;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了6个中心、6个站。全年查出有螺面积6945亩,全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全年儿童“五苗”接种率达达9286%;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5%,住院分娩率达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妇管理率100%,孕产妇死亡率43/10万。
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开大步伐。新华东路延伸段工程开工,全长2276余米;完成金山路建设,全长780米,占地58亩;天鹅湖公园占地610亩,已初具雏形;桂花路排水工程全长约194公里,已完工60%;完成大坪东路、茨菇塘路等6条小街小巷改造,总长度达282公里;新塘路和东环北路建设项目完成立项及用地报批手续。
创建设园林城市成绩喜人。全年荷塘区共创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5家;义务植树2700余株,绿化面积近10余亩;全年完成4块公共绿地建设,7条道路绿化,新增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荷塘区绿化覆盖率达398%,新建绿地18000平方米。
环保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全年依法审批建设项目79个,审批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工业废水达标率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达90%以上;排查企业125家,对4家重点污染环境单位进行集中整治;对145家单开征排污费,开征面同比增长113%,征收排污费5267万元,同比增长65%。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与福利
荷塘区年末共有67万户,总人口2275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计划生育率为9976%,人口出生率为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2005年,荷塘区在岗职工人平工资17994元,同比增长15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0371元,同比增长11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11元,同比增长156%。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5181人、797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00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3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全年区财政安排“低保”资金69万元,城镇“低保”覆盖面达100%;农村特困户救济率达100%;完成明照卫生院改造,扩改建乡敬老院1所;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改扩建社区服务办公用房10栋。
行政区划
荷塘区位于株洲市西边,与浏阳市、株洲县、芦淞区、石峰区接壤。
Hetang Qu
430202
412000
新华东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荷塘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月塘街道
辖:文化路、东湖、合泰、南岳岭、石塘冲、石子头、水竹、野鸭冲、袁家湾9个社区居委会。
茨菇塘街道
辖:上月塘、新月塘、长征、前进、钻石路、荷叶塘、麻园、黄家塘、红旗路、余家冲、红旗村、601、天鹅13个社区居委会。
宋家桥街道
辖:新村、天台、宋家桥3个建制村,四三○社区、芙蓉社区2个社区居委会。
桂花街道
辖:桂花、新塘坡、戴家岭3个建制村,桂花、新荷、赵家冲、向阳4个社区居委会。
金山街道
辖:金钩山、太阳、荷塘铺3个建制村,金钩山、晏家湾、湘华3个社区居委会。
仙庾镇
辖:青草冲、董家冲、黄坡田、香草塘、东山、三八、霞山、樟桥、黄塘、双泉、柏冲、徐家塘、蝶屏、仙庾、夏家段、帅家_、东元冲等17个建制村和永福1个社区居委会。
明照乡
辖:三搭桥、东流、茶园、响塘、太平桥、道岭、明照、亭子前、曹家塘、北塘、菱塘、青草坝、龙洲、星星、大丰、新市、桐梓坪等17个建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