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家庭的小药箱中,都免不了有碘酒、红药水、紫药水等家庭常用的消毒药品,以便在擦伤、割伤、烫伤时使用,但不同的消毒药水,其使用方法各不相同,如果不对症使用,反而会出现不良反应。消毒水的成分有哪些?消毒液怎么配制?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安全正确的消毒液配制吧。消毒液主要成分消毒水的成分有哪些消毒液怎么配制
消毒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1、氧化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病毒。以表面消毒为主,如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次氯酸钠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2、醛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但温度影响较大。如甲醛、戊二醛等。该类消毒剂可做灭菌剂使用。
3、酚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杀菌特点是对真菌和部分病毒有效。
4、醇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干扰代谢;杀菌特点是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乙丙醇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只能用于一般性消毒。
5、碱、盐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杀菌作用强,有强腐蚀性,如氢氧化钠、氧化钙、食盐(无腐蚀性)等。一般只能作为预防消毒液和灭菌洗涤液。
6、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因,与氨基结合使蛋白变性;特点是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以表面消毒为主,性质不稳定,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如次氯酸钠、优氯净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液,可以作为一般消毒剂使用。
7、表面活性剂类:
杀菌机理是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质外漏,妨碍呼吸或使蛋白酶变性;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芽孢、真菌、病毒、结核病菌作用差。碱性、中性条件下效果好,如新洁尔灭、百毒杀等。该类消毒剂为中低效消毒剂,可以作为一般消毒剂使用。
消毒水的成分,哪类消毒液较为安全?
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含苯酚类消毒液,6分钟熏死小白鼠
市面上常见的三款消毒液——
蓝月亮84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属于含氯类;
威露士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属于含苯酚类;
安洁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是单、双链复合季铵盐,属于季铵盐类。
这三种消毒液虽然成分不同,但都是普遍适用于衣服、餐具、厕所洁具、地板等多用型消毒液。
首先从直观的气味上判断,一致觉得季铵盐类消毒液是最没有刺激性的;含苯酚类的气味最大,非常刺鼻;含氯类的气味适中,略微带有类似于泳池中漂白粉的味道。
随后,实验员把三种消毒液倒进烧杯里,在烧杯中间安装一个夹层,然后放进小白鼠,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在起初的5分钟里,三个杯子里的小白鼠,都还很活跃。
可过了1分钟之后,在含苯酚类消毒液杯子中的小白鼠,反应变得迟钝,随后开始抽搐,最后一动不动,被熏死了。
15分钟过后,含氯类和含季铵盐类消毒液杯子中的小白鼠,都还活着,反应一直都很活跃。
在医院消毒中,尤其是与新生儿有关的病房,是不主张用含苯酚类消毒液的,因为长期接触吸入苯酚类物质,会引起细胞的突变等不良反应。
另外要提醒的是,虽然含氯类消毒液没有熏死小白鼠,但它也有毒副作用。氯这种成分有刺激性,会跟水里的其他微量元素,混合产生一些致癌或者引起细胞变异的物质。
含氯类消毒液有腐蚀性,棉类衣物沾上容易褪色
准备了三种不同材质的衣物——纯棉的、锦纶的(俗称尼龙),还有60%聚酯纤维和40%棉混合材质,然后分别滴上三种不同消毒液,对比腐蚀性,结果——
含氯类含苯酚类含季铵盐类
纯棉褪色正常正常
尼龙正常正常正常
混合材质褪色正常正常
仅仅过了3分钟,棉布、聚酯纤维和棉混合材质的两种衣服上,滴了含氯类消毒液的区域,开始褪色,然后逐渐变黄;而其他消毒液对织物的腐蚀性并不明显。
随后,实验员剪下3块棉布条,把它们分别泡在三种不同的消毒液中,24小时后,泡在含氯类的淡蓝色棉布条,已经完全褪成了纯白色;而其他两种消毒液,并没有让布条褪色。这说明,含氯类消毒液的腐蚀性,是三者中最大的。
氯有漂白性和腐蚀性的特点,有颜色的衣服沾上会褪色,对金属也有腐蚀作用,还会灼伤人体皮肤。
此前还实测,用含氯类的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都是盐酸)混用,还会产生氯气,引起中毒,所以千万不要把两者混用。
专家推荐三种消毒法
太阳暴晒清水冲洗开水煮沸
判断消毒液是否容易残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水溶性——往消毒液中滴一滴水,如果溶液变浑浊,就说明水溶性差,容易残留。
结果是,当水滴入含氯类消毒液和季铵盐类消毒液的时候,溶液没有任何变化;可当滴入苯酚类消毒液的时候,溶液立马浑浊起来,搅拌以后变成了乳白色。
消毒液专业性很强,使用的时候,具体方法、范围和用量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操作,而且去残留要彻底。“反复地清洗,比方说打过肥皂的衣服,一般三四盆水可以了,但如果使用过消毒剂,要去掉残留,可能要用五六盆水了。”
不建议大家使用消毒液,他说,很多情况下完全可以用其他消毒法来代替——
第一、太阳暴晒,利用太阳光紫外线杀菌,是一种万能消毒法;
第二、用清水冲洗、肥皂去污,这本身就是一个细菌稀释过程;
第三、开水煮沸,比如家里有传染病患者,担心因为餐具引起交叉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碗筷放到锅里,用开水煮5-10分钟就可以了。
消毒水怎么用
碘酒: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和病毒也不例外,但刺激性较大,只能用于皮肤消毒。常用2%碘酒,搽初起的疖子、皮肤擦伤、毒虫咬作、无名肿毒、癣症等。
龙胆紫(紫药水):杀菌力很强,尤其对化脓性感染疗效更佳。常用1%浓度的溶液,外搽面疮、鹅口疮、黏膜溃疡、嘴唇疱疹等,对小面积烫伤或烧伤也可使用。
高锰酸钾(pp粉):01%浓度的高锰酸钾液常用于皮肤、黏膜、伤口及腐败组织的洗涤;此外,还可用于瓜果与食具消毒,但浸泡的时间必须超过5分钟以上。
漂白粉:浓度003%—015%的漂白粉液用于饮水消毒;1%—3%的漂白粉液用于喷洒或擦拭浴室及厕所,消毒12小时;05%的漂白粉液用于消毒食具、痰盂、便盆、污染的衬衣及床和刷洗便池等。
酒精:70%浓度的酒精杀菌力最强,主要用于注射前的皮肤消毒,以及器械的消毒。
红药水:适合小孩用
红药水适合皮肤擦伤、割伤等浅表伤口,因其对伤口刺激性弱,没有什么疼痛感,一般适合对疼痛耐受差的小孩子使用。但不能与碘酒同用,也不能在同一部位先后使用,以免生成剧毒碘化汞。
双氧水:“无气泡”失药效
双氧水也可用于化脓伤口的清洗、消毒。但双氧水遇伤口的分泌物或脓液时,会分解出游离的原子氧,产生大量气泡。双氧水不易保存,如果清洗伤口时没有气泡产生,说明药品已失效。
消毒水配制
含氯消毒剂包括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
含氯消毒剂的简介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具体如下:
1、含氯消毒液:主要的代表产品有84消毒液,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公共场所的消毒,优点是价格便宜,不易挥发,灭菌持久,病毒灭活能力强。
2、醇类消毒剂:主要代表产品是乙醇,有效浓度达75%以上时,才能杀灭病毒或细菌,75%酒精主要应用于皮肤、物体表面的消毒。
3、酚类消毒剂:主要代表产品是对氯间二甲苯酚,属于广谱防霉抗菌剂,对多数细菌、病毒都有杀灭的功效,多应用于皮肤、衣物的消毒。
4、含碘消毒剂:主要代表产品是碘伏,主要应用于伤口或皮肤消毒,术后伤口消毒。
消毒液品类
1、双氧水,对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不错地抑制杀灭作用,尤其对于厌氧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2、碘伏,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消毒液,不会产生腐蚀性。
3、红药水,该类消毒液目前在临床中的使用比较少,其含有一定量的汞。
4、紫药水,在临床中很少使用。
5、碘酊,消毒杀菌的作用比较强。
6、酒精,消毒抑菌的作用比较强,多用于皮肤表面创伤。
次氯酸钠溶液是次氯酸钠的溶解液,微**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极不稳定,是化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用品。次氯酸钠溶液适用于消毒、杀菌及水处理,也有仅适用于一般工业用的产品。
1、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于纸浆、纺织品(如布匹、毛巾、汗衫等)、化学纤维和淀粉的漂白。制皂工业用作油脂的漂白剂。
化学工业用于生产水合肼、单氯胺、双氯胺。也用于制造钴、镍的氯化剂。水处理中用作净水剂、杀菌剂、消毒剂。染料工业用于制造硫化宝李瞎携蓝。哪伏
有机工业用于制造氯化苦,电石水合制乙炔的清净剂。农业和畜牧业用作蔬菜、水果、饲养场和畜舍等的消毒剂和去臭剂。食品级产品用于饮料水、水果和蔬菜的消毒,食品制造设备神旅、器具的杀菌消毒。
次氯酸消毒剂是瓶装销售的,要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要求;酸性电解水是设备直接电解产生的,要符合《GB 28234-2020 酸性电解水生成器卫生要求》;
酸性电解水(包括酸性氧化电位水和微酸性电解水)、酸化次氯酸根离子法产生的微酸性次氯酸水,都是符合《GB 38850-2020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标准的消毒剂原料,只要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或配方,能够满足《WS 628-2018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即可成为次氯酸消毒剂。
近年来,酸性氧化电位水、微酸性电解水、强酸性电解水、酸性电解水、微酸性次氯酸水、次氯酸消毒剂等概念在市场上流行,由于当前国内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导致从业者经常把这些概念混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对这些概念作以解答,并阐明其中的区别和联系。
01名词术语
酸性氧化电位水:将软化水中加入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小于01%),在有离子隔膜式电解槽中电解后,从阳极一侧生成的具有低浓度有效氯、高氧化还原电位的酸性水溶液。强酸性电解水是日本的叫法,实际上就是酸性氧化电位水。
微酸性电解水:在软化水中加入低浓度盐酸和(或)氯化钠,在有隔膜或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后,生成的以次氯酸为主要成分的酸性水溶液(pH50-65)。
酸性电解水:在有隔膜或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氯化钠和(或)盐酸水溶液,生成的以次氯酸为主要成分的酸性水溶液(pH<65),其中,酸性氧化电位水(强酸性电解水)pH值为20-30,微酸性电解水pH值为50-65。
次氯酸消毒剂:消毒液原液中含有稳定次氯酸的消毒剂。
02不同名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依据次氯酸消毒剂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要点:(1)次氯酸消毒剂不限制其生成方法,无论是电解法还是酸化次氯酸根离子法;(2)次氯酸消毒剂是瓶装销售的,要按照液体消毒剂的要求进行检测和备案。
酸性氧化电位水和微酸性电解水合称为酸性电解水,这两者限制了其产生方法都是通过电解产生的,原则上需要现制现用,不能长期保存,但是可以作为次氯酸消毒剂的原料。
03酸性电解水可以作为次氯酸消毒剂的原料
2020年4月9日发布的《GB 38850-2020 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指出:酸性氧化电位水、次氯酸(包括微酸性电解水)为有效的消毒剂原料。
理论上我们认为酸性氧化电位水和微酸性电解水不稳定,不能作为瓶装消毒剂售卖,但是其可以次氯酸消毒剂的原料,辅助以一定的稳定性生产工艺或稳定性配方,就可以成为次氯酸消毒剂。
注:2020年9月3日,卫生标准网发布了GB 38850-2020《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 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47号次氯酸的使用范围增加#A,标注“#A原液含有稳定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04酸性电解水和次氯酸消毒剂的检测标准
酸性电解水要符合《GB28234-2020酸性电解水生成器卫生要求》的标准,而次氯酸消毒剂要符合《GB38850-2018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的标准。
两者在进行细菌定量杀灭试验时存在较大差别,详情如下:
取消毒试验用无菌大试管,先加入05ml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05ml有机干扰物质,混匀,置 20℃±1℃ 水浴中 5min后,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浓度消毒液 40 ml注入其中,迅速混匀并立即记时。
— —出自“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取消毒试验用无菌大试管,先加入005mL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005mL有机干扰物,混匀,置 20℃±1℃ 水浴中 5min后,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浓度消毒液 99ml 注入其中,迅速混匀并立即记时。
— —出自“GB 28234-2020酸性电解水生成器卫生要求”
在进行次氯酸消毒剂杀菌试验时,菌悬液、有机干扰物与次氯酸的比例为1:1:8,在进行酸性电解水的杀菌试验时,菌悬液、有机干扰物与酸性电解水的比例为1:1:198,标准制定者认为瓶装的次氯酸消毒剂无法大量使用,而由设备直接产生的酸性电解水可以一次性大量使用,所以在进行杀菌试验时,酸性电解水的使用量相对较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次氯酸消毒剂在进行杀菌试验时要采用更高浓度才能达到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
引自浙江大学 叶章颖教授、《电解水技术频道》裴洛伟
摘要:正1漂白粉类即含氯石灰,属于无机氯消毒剂,主要品种有漂白粉、三合二和漂白粉精。其有效成分都是次氯酸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毒、副作用小,但稳定性较差,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消化石灰中制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量32%~36%,其余为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及水等。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一般为25%~32%,常以25%计算其用量。按卫生消毒标准,一般不准使用有效氯含量低于15%的漂白粉。由于含有氢氧化钙,其水溶液呈碱性。贮存过程中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每月减少约1%~3%,遇光或吸潮后,其分解速度加快。因此,在流通领域中常可见到有效氯含量很低的漂白粉(笔者曾检测过含量低于1%的产品)。通过嗅气味,用手抓看是否成团,看出厂时间等方法,可大致判断出漂白粉的优劣;氯气味淡、手抓成团及出厂时间长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一般都较低,反之,则有效氯含量较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