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脏,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长680米,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王宫最初始建于12世纪初,从15-18世纪历经4次改建和扩建。中院的东立面是古典主义风格,最为人们推崇。法国总统密特朗请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金字塔形透明屋顶。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像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曲折历史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到这里当然是为了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想看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他们有的在这里寿终正寝,有的被谋杀,死于非命,血溅卢浮宫。
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 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最长的时代。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 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
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 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 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 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卢浮宫的场馆
各馆简介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品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
东方艺术馆
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远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烧制的泥像等。其中带翅膀的牛身人面雄伟雕像(公元前8世纪)最为有名,曾在杜尔·沙鲁金(现为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守卫过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大门。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来到法国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43年,法国人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这些雕像,冒着各种危险将它们运到巴黎。其中两个雕像于1847年陈列在卢浮宫内的世界上第一个亚述博物馆中,第三个雕像在浅盐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于难,于1856年运到巴黎。第四个雕像则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个雕像是惟一的一头头部转向参观者的公牛。在“东方古文博物馆”第四厅,有一件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物:《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共282条,以锲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为282条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向站着的汉谟拉比国王亲授法律,国王则右手致答谢,以示对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埃及艺术馆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早于东方艺术馆,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建成的时间更早,大约在1800年向公众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约有7000余件。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劫获了许多意大利的古代艺术品,将之运回法国充实卢浮宫。后来,法国又从各方面不断丰富里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备受世人赞美的最瞩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二是爱神“维纳斯”。
“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现在,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维纳斯”对于人们来说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创作于公元2世纪。她是希腊的美神,不知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围每天挤满了观众。她半裸着身躯,极为端庄、自然,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的作品。
“维纳斯”能收藏在卢浮宫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腊爱琴海米洛岛上的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尊美神。消息传出,正好有一艘法国军舰泊在米洛港,舰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想买下,却没有现金。结果,“维纳斯”被一位希腊商人买下,并准备运往君士坦丁堡。眼见宝物就要失去,法国人不甘心,立即驱舰前去阻拦。双方发生了混战,结果使珍品遭到损坏,雕像的双臂被打碎。双方争执不下,后由米洛地方当局出面解决,由法国人用钱买下雕像,贡献给法国国王。就这样,“维纳斯”被运到法国,在当时立即引起轰动。
绘画馆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 有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落》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蒙娜丽莎端庄俊秀,脸上含着深沉、温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雕像馆
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酥》、《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珍宝馆 珍宝馆原来是雕像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独立组成展馆。最初,珍宝馆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时从王室没收而来的珍宝。后来,博物馆组织人马到处收购,加之有人捐赠,展品便大大丰富,现在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重达137克拉的大钻石,有镶满宝石的王冠,还有镀金的圣母像、历代王朝王室的家具、装饰用具等。
建筑结构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 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 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情况到1981年后得到了改变,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 “黎塞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 “黎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金字塔”
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王宫最初始建于12世纪初,从15-18世纪历经4次改建和扩建。中院的东立面是古典主义风格,最为人们推崇。法国总统密特朗请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金字塔形透明屋顶。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像。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曲折历史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到这里当然是为了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想看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他们有的在这里寿终正寝,有的被谋杀,死于非命,血溅卢浮宫。
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 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最长的时代。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 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
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 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 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 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各馆简介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口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印度一直有崇拜女神的传统,但从哈拉巴文化至笈多时代,女神崇拜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只是到了中世纪,女神崇拜才占据了真正重要的地位,并在印度上层社会中盛行开来。女神体现的是性力,按印度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看法,神即男性神是超然不动的,只有他的女性因素是积极的、活动的。笈多王朝时期,神的女性配偶已经开始出现于印度神庙之中,之前,她们虽也存在,但多表现为影子般的形象。大约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女神崇拜日益显耀,直到公元11世纪穆斯林入侵之后,女神崇拜才从印度文化传统中的主流变成潜流。
根据考古发现,印度早期文化出现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离佛陀有二千五百年,正像我们今天距佛陀一样遥远。其中心是哈拉巴和莫亨朱·达罗两大城市。在宗教上,古印度人似乎崇拜一个伟大的上帝,其特征即现代湿婆天的原型。他一方面象征创造和繁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个苦行僧的角色,或是修炼超自然神通力的瑜伽行者。在古印度宗教崇拜中,也有崇拜伟大女神的证据,但已很难考察湿婆崇拜与女神崇拜两方面的相同表现之间有何特殊联系。
印度教的神祇除吠陀诸神外,也包括人格化的自然神(如太阳神、月神、火神、水神)、动植物(如龙、蛇、神猿、菩提树、莲花)、精灵、祖先、男女性器等,极为丰富多彩。其中,居主宰神地位者为‘三位一体’的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 维纳斯
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出自于2000多年前希腊的雕刻家帕克拉西代尔之手,与1820年发现于希腊一个小岛的山洞里,发现时双臂已残,故又名“断臂美神”。
现珍藏于法国卢浮宫内。是卢浮宫的镇宅三宝之一。 胜利女神也是古希腊的著名雕刻,据说是古希腊人为纪念一次海战大捷而雕的。被发现时屹立在萨默德拉克山的悬崖上,所以又名“萨默德拉克胜利女神”。现在看到的女神像已经头手不全了,可是从张开的翅膀和被风吹起的衣裳,仍能看出她的英气。
现珍藏于法国卢浮宫内,是卢浮宫的另一件镇宅之宝。
法国巴黎的自由女神像--大家都知道美国纽约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可对法国的自由女神可能知之甚少。这座自由女神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礼物。是美国自由女神的缩小版。法国巴黎的自由女神像坐落在塞纳河上的一个小岛上。背后可以看到巴黎铁塔。现在,对于女神力量和精神的敬畏再次提到了我们面前。女神原本是最古老的神祗,在当今人类生存的千禧年里,她的形象却无所不在。
作品名称: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
创作时间:约公元前190年
作品大小:高328米
所在位置:德农馆达鲁阶梯
这一讲是要说三宝的最后一件作品了,那便是总给人感觉会随时一飞升天的《胜利女神》雕塑。目前它是被放在德农馆的达鲁(Daru)阶梯上,要知道,它可是卢浮宫里唯一的一件在楼上展出的大型雕塑,由此可见它是有多么特殊。
胜利女神的名字叫Nike,著名运动品牌“耐克”的名称,就是来自于她。而耐克的logo,就那个小小的钩子“√”,代表的就是胜利女神的翅膀。
但卢浮宫的这座胜利女神,大概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可都是没有翅膀的,而且一直和一堆其他雕塑放在一起,丝毫不引人注意。那么,她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模样的呢?
1)《胜利女神》的发现和修复
其实,如果你有机会看见这尊雕塑,一定会觉得她位列卢浮宫三宝,当之无愧。因为她的气场,真的超级强大。女神高24米,加上底座,整体就超过了5米。
雄健的翅膀,向身体的侧后方舒展开来。这种展翅欲飞的感觉,真的是气势逼人,体现出了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还有那凯旋的激情。
不过,她可不是一出土就这样的。
这座雕塑的全称是《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是1863年,法国考古学家尚帕佐(Champoiseau)在希腊的萨莫色雷斯岛(Samothrace)上挖神庙的时候,无意中将它挖出来的。
当时,雕塑破损得非常厉害,碎成了近200块的大理石残片,尚帕佐将这些残片统一打包,运回了卢浮宫。
说到这,就不得不称赞一下,卢浮宫那强大的文物修复能力了。19世纪,还没有什么高科技手段,但卢浮宫硬是把这些碎片都拼了起来。拼完以后,发现她是一个2米多高的胜利女神,但没有头,也没有手臂。最遗憾的是,虽然翅膀那部分,有找到相应的大理石残片,但是损坏得太过厉害,完全装不上去。
当时卢浮宫的决定是:不再贸然对这座雕塑做更多的修复了,就保持着女神没头没翅膀的形象,等到以后有新的考古发现再说。
这一等就是12年,事情才有了转机:奥地利的考古学家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发现。其实当时和《胜利女神》一起出土的,还有一批灰色的大理石残片,尚帕佐并没有留心,奥地利的考古学家这次也是无意中,将它们拼接了起来,发现它是一艘海上战船的船头部分。
就是这个船头,改变了《胜利女神》雕塑的命运,因为有一枚古希腊硬币,它上面的图案,就是胜利女神站在船头,吹着小号,宣告胜利的到来。因此奥地利的考古学家们断定,这个船头,就是卢浮宫这座《胜利女神》的基座,他们甚至还根据硬币的图案,做出了一个女神的模型。
法国人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立马又派出尚帕佐杀去了萨莫色雷斯岛。不得不说,这个男人真的有两把刷子,因为他又再一次成功地将船头这个底座弄到手,打包运回了卢浮宫。
而此刻,卢浮宫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座《胜利女神》肯定会成为一件无价之宝。他们开始斥巨资修复,首先为女神加上了船头这个底座,随后,按照奥地利人所做的模型,为女神插上了翅膀。但是,卢浮宫始终没有为她添加头和手臂。
在我看来,这就是卢浮宫很高明的地方了。他们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翅膀是一定要加的,这是胜利女神的标志嘛,而且插上翅膀的女神,那种迎风飘扬的感觉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但卢浮宫它之所以选择不去添加头和手臂,或许是吸取了维纳斯的修复经验,他们不想画蛇添足。
《胜利女神》修复完之后,算上底座和翅膀,整个雕塑的高度一下子就超过了5米,卢浮宫的底层是没什么房间,可以容得下它了。
在1884年的时候,《胜利女神》被搬到了现在的达鲁阶梯上。这座阶梯是以拿破仑手下的名将达鲁将军来命名的,由一连串很高的圆拱连接而成,非常的气派。而《胜利女神》就被放在阶梯最中心的位子上,特别地抢眼。
但这座雕塑的故事讲到这里,其实还没有结束。在1950年的时候,美国的考古学家又在萨莫色雷斯岛上挖出了女神的右手,而且发现右手的姿势,并不像硬币上的图案那样,握着一个小号,她的手上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做一个宣告胜利的姿势而已。
不得不说,这再次验证了,当初卢浮宫选择不去添加女神的手臂,是多么的明智!而这个挖出来的右手,现在也在卢浮宫,就被放在《胜利女神》的旁边。
2)古希腊雕塑的代表细节:衣纹
好,讲到这里,你应该差不多能明白《胜利女神》是怎样慢慢呈现出今天这个模样的。我现在就带你来再仔细地看下这件作品。
《胜利女神》大概是公元前190年被创作出来的,和断臂维纳斯一样,都是属于希腊化时期的作品。
上一节课我就讲到过,希腊化时期的作品,会更多地追求动感。像《断臂的维纳斯》,它的动感,就是体现在螺旋形的结构,以及它那马上要掉下来的裙子上。
那么《胜利女神》的动感,又是怎样体现的呢?其实是通过女神身上的衣服皱褶来呈现的。
雕塑家刻画的是女神刚刚从天上飞下来,降落在船头的那一刻。她下半身裙子的皱褶,能明显让你感觉到海风的存在。
想象一下:如果有大风,正迎面向你吹来,那么被吹起来的裙子,肯定会在你身后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你的腿或多或少,都会露出一部分来。所有这些细节,雕塑家都呈现出来了,而且刻画得非常写实。
而女神上半身的衣服,能让你感受到的,就是海浪了。因为衣服都被浪打湿掉了,而且风一直在吹,女神就等于穿着透视装出镜了,因此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她身体的构造。即便是肚脐眼,这种细小的部位,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像《胜利女神》这种超级写实的刻画手法,又营造了怎样的效果呢?是精确?还是逼真?
其实两者都有,但你也明白,如果仅仅是写实,那可不算是艺术。著名的美国艺术史学家詹森,对这座《胜利女神》,曾提出过有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观点,他说:这座雕塑,最厉害的一点,那就是它能充分调用人的想象力。
雕塑家围绕着女神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风、船、海浪,这些东西你根本就看不见,但由于女神的造型太过生动和逼真,以至于你看到她的时候,看见的不只她是一个人,还有她周围的环境。那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甚至还充满着凯旋的气氛。这才是《胜利女神》最了不起的地方。
另外在这里,我再给你个小提示:对纺织品的雕刻,可以说是雕塑中一种非常炫技的手法。无论是衣服的褶皱,还是垫子的凸出或者凹陷等等,雕塑家用坚硬的石头,去表现纺织物的那种柔软,这种质感的鲜明对比,总会令观众感到惊艳。
举个例子,后来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家们,也擅长用这种精美的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科拉迪尼了,他最擅长的是刻画披着面纱的人物。因为纱巾的质地很薄,就像胜利女神那沾了水的衣服一样,可以用来非常清楚地展现人体结构。
卢浮宫里就有一座科拉迪尼的雕塑,叫《蒙着面纱的女人》。这件雕塑,面纱被雕刻得非常逼真,让你能看清人体的各个细节,也包括肚脐眼。
更厉害的是,科拉迪尼还将面纱的那种透明感也呈现了出来,人的脸在纱巾的后面若隐若现,总会让你有种冲动,想要撩开她的面纱去看一下。你以后再看类似雕塑的时候,也可以关注一下这些细节。
蒙着面纱的女人(Femme voile)
高138米
安东尼奥·科拉迪尼(Antonio Corradini)1688-1752
张纯良东方卢浮宫的藏品来自于其本人的投资发展。东方卢浮宫是由浙江金灿集团董事长张纯良投资发展的文化产业,收藏有古今名画6万余幅,其中不乏齐白石、祝枝山、八大山人真迹以及其他古董,还有张纯良请众多当代名画家在东阳创作的8000幅国画。这里已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3000多位书画名家,现场创作收藏名家书画作品20多万幅,其中5米宽、2米长的巨作就有8000多幅,全国罕见的百米长卷2000多幅。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博物馆,而卢浮宫三宝自然是其中最为珍贵的物品,不过艺术品终究是艺术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得了的。卢浮宫三宝中,有两件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残次品,但是根据现在构造学分析,看似残次品,但是却是现代工艺完全达不到的高度。
卢浮宫三宝: 《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蒙娜丽莎》
艺术的最高成就,卢浮宫三宝法国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然而当中最出名的就属卢浮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蒙娜丽莎。就算没有去看过,也听人说起过他们的故事,而蒙娜丽莎更是被世人研究多年,依旧没有研究透当中隐藏的神秘,相对而言,断臂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像就简单明了很多。
1、断臂维纳斯
断臂维纳斯雕像足足有2米高,你会从任何一个角度发现她的美,半裸的女神性感而有含蓄,被德国作家亨利·埃纳称为“最漂亮的女人”,她是米罗岛人最敬仰的海神阿芙罗狄忒。作为卢浮宫三宝之一,断臂维纳斯看起来就是残缺的,但实际上却完美无瑕。
断臂维纳斯一直以来象征着爱与美,看似断臂,但是却完全符合黄金分割(1:1618)的人体美比例关系,所以才能够成为卢浮宫三宝之一。刚开始雕刻家们也竞相为其复原双臂,但是却发现所有的一些都是画蛇添足,虽然是断臂,但是那雕刻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浑然完美的感觉。
上一页 0 /3 下一页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卢浮宫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浮宫的观后感1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欧洲游玩,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了欧洲行的第一站——巴黎。虽然已经是晚上八点,但是金灿灿的夕阳,把整个巴黎映照得金光闪闪。夜深了,推开酒店的窗户,我看到不远处的埃菲尔铁塔被五彩的灯光照得光彩夺目,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凯旋门被拥挤的车流环抱着,车流像流星一样四散开来,壮观极了。
第二天,我们赶往艺术的殿堂——卢浮宫。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位于塞纳河畔,当时是用作防御的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如今卢浮宫收藏有艺术品四十万件。到了卢浮宫门口,只见游人如织,最吸引人就是那个透明的玻璃大金字塔了,它仿佛张开双臂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
卢浮宫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卢浮三宝”了。听妈妈说,它们可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蒙娜丽莎》油画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杰作。只见画中的蒙娜丽莎正对着我们微笑,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看,她总是温和地注视着我们,仿佛就在我们身边,生动极了;《维纳斯》女神雕像栩栩如生,她高贵地矗立在展厅的中央,向我们展示着她的美;还有《胜利女神》雕像,游客们围在她身边赞叹不已。卢浮宫的艺术品还有很多,我们徜徉在这个艺术的海洋里,久久不肯离去。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卢浮宫,我想:艺术真的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啊!
卢浮宫的观后感2被称为艺术之都的巴黎,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卢浮宫。今天,我就来到这里游览。
首先,我所参观的是罗马等古代文物馆。在这里,有一幅雕像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女性头像的雕塑,这个雕像来自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克洛斯。她只有一张脸和一截脖子,虽然残缺不全,却有着一种说不清的神秘艺术感。
接着,我又去了伊斯兰艺术馆,看到了被称为“圣路易洗礼堂”的洗礼盆。这个洗礼盆的装饰十分繁复,是由黄铜、金、银镶嵌而成,而且有复杂精美的的雕花。
最后,我去看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参观的人员众多,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可以近距离的欣赏这幅画。画中的蒙娜丽莎坐着,双手交叠放在胸前,勾起的嘴角露出神秘的微笑。那抹微笑里好像饱含了无穷的含义,无论在哪个角度,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都在看着你似的。
在卢浮宫里面,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量关于宗教题材的绘画、雕刻作品,使我体会到宗教信仰在欧洲文化里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能参观全部的展品,希望还有机会可以再来!
南师大附小六(6)班 姚羽思
卢浮宫是我此次欧洲之行最向往的地方。尤其是《达芬奇的密码》这部**,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去参观卢浮宫的。
卢浮宫是位于法国巴黎的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到19公顷,整个建筑壮丽宏伟。用来展示藏品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周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处处都是历代大师们呕心沥血的杰作,让人叹为观止。卢浮宫目前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但遗憾的是,我们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时间,所以再仔细地观看也是走马观花,只能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展品来观看了。不得不提的是镇馆三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罗的《维纳斯》;萨摩色勒斯的《胜利女神》。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胜利女神雕像。也许是因为雕像过大,很难找到合适她的安身之处,所以把她安放在楼道大厅里。女神的头部和手臂残缺,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战争的胜利。包裹身体的衣服被水雾打湿,呈现出一种湿衣沾身的感觉。坚硬的大理石却表现出肌肤的饱满和弹性,站在女神身边,仿佛能听到她的呼吸,令人惊叹不已。
《蒙娜丽莎》的画像前人头攒动。据说达芬奇完成此画耗时四年,可谓费尽心机。《蒙娜丽莎》之所以那么神秘,是因为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的眼睛始终都看着你,而且随着角度的变换,她的笑容也随之变化,从亲切、温柔逐渐变成玩世不恭,甚至带有讽刺的笑容。这更给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米罗的维纳斯更是无人不知,不人不晓。她的神态是那么美丽,身体微微向前倾,犹如一只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她的眼睛凝视前方,让人感到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她的双眸那样清纯甜美,她的皮肤仿佛吹弹可破,她是美丽与智慧的化身,让人难以想象她断臂前会是怎样的美态。真感谢米罗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得维纳斯成为世界雕塑的一座里程碑。
卢浮宫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我在这里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真想就这样——沉醉在卢浮宫里。
指导老师 曹岚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