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认为想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是很困难的,最重要的还是学会去适应,去享受这个过程。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只有有了兴趣,才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那份工作。或许过程很不易,但是只要坚持,总会有所收获。
编者有个朋友是个公务员,在基层工作,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她刚去工作的时候,完全不能够适应,甚至一度产生了辞职的念头。熟悉的人应该知道,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十分繁重,不仅要做好本部门的事情,还要做一些部门之外的事情,并且三天两头得下村进行扶贫、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的工作,住宿条件不咋地,工资福利也很一般。这对于一个城里的小姑娘来说,一时之间难以适应。
有一次她非常失落,就约我吃了顿饭。在饭桌上她告诉我,她今天和一个阿姨发生了争吵。她只是按照正常程序去工作,可是对方却怎么解释都不能够理解,认为她是有意为难。最后因为对方的一些言语辱骂,彼此发生了争吵。她边说边哭,我也能真切感受到她的难过,知道她的不容易。一直不喝酒的她晚上也喝了许多,饭后送她回去宿舍,她告诉她要辞职,我也没好说什么。
后来我也因为工作原因,调任到她所在乡镇的城市工作。我就约她吃饭,也和她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她答应了我的请求,然后我问她什么时候去我那边工作,公司在招人。她说她现在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也喜欢和民众去交流,更加享受为民工作获得的幸福感。
我不知道她在一年的时间经历了什么,可是我知道她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状态,在其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感和乐趣。
当今社会应该提倡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
飞影 @ 2005-11-04 10:55
正方——当今社会应该提倡干一行,爱一行
反方——当今社会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精彩辩词(节选):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观点是:干一行,爱一行。也就是说要认真对待工作,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首先从道德上讲,“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样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需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积极投入其中,奉献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从现实来看,当今中国虽然在很多“干一行,爱一行”的奉献者的努力下快速发展,但由于人口压力使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找到全自己满意的工作已是难上加难,而且人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兴趣是人培养的,如果你用心去做一项工作时,你定能从中收获乐趣。如果你不用心,你是不会爱上什么工作的,终会一事无成。再次,从我们自身来看,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是被调配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多同学已经爱上他们的专业了,我们不学习它,怎么知道自己不会爱上它呢?我们没有选择放弃学习是以证明我们支持“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因此。于情于理于事实,我们因该“干一行,爱一行”。
谢谢主席: 对方辩友的观点看似冠冕堂皇,实在不合实际,有“好高骛远”、“以自我为中心”之嫌疑。仅仅强调个人的兴趣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宣传个人主义,个人仅仅是社会这片汪洋中的一滴水,如果这滴水离开这片汪洋去谈兴趣无疑是只能将仅有的能力和才干消失在阳光下了,何其不幸!但如果它能在汪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从中努力得到乐趣的话,在阳光下闪耀着美丽光彩的就会使它,其中的道理,不辩自明。强调个人的兴趣同时也是一种理想主义,试想每个人都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谁去做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我方观点“干一行,爱一行”并不是说绝对终身从事一个职业,而是说一旦选择就只顾风雨兼程!
——正方一辩:杨林彦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陈词。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依然存在县而易见的漏洞。 对方辩友将爱一行干一行片面地理解为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我放一辩已经强调过,人是具有可塑性的,无论干什么,只要用心投入,总会发现其中乐趣,也就是说,只要具备良好的态度和责任感,即使不是很爱一行,也能干好一行。 对方辩友反复强调了兴趣对工作的重要性,但好想忽视了当今的大环境:对许多人来说,有工作已是幸运,找到自己爱的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爱一行干一行是理想,却不切实际,不符合国情。难道对方辩友认为人人都能轻易的找到自己最有兴趣的工作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重要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那份责任感。
诚然,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也许会因为兴趣不相投而造成人才错位,人力资源的、得不到充分发挥,可是爱一行干一行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么?对方辩友反复论证应该爱一行干一行,可究竟如何介定爱呢?有数据表明,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有可能你选了自以为喜欢的工作,由于未经深思熟虑,或没有具体了解,结果发现并不能很好胜任或其实根本就不爱。我们不能提倡因为爱所以爱,否则只能是爱过之后一脚踢开。 对方辩友还提到干一行爱一行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要遭受忍耐与煎熬。我到想请问对方辩友,是人去适应环境还是让环境来适应人,请对方辩友不要忽视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式十分严峻这个基本的中国国情。也许你能找到的工作中并没有自己爱的,难道这时你就不去工作了吗?先找一份工作安身才是当务之急,当你好好干这一行,有了一定资本后,才可以进一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事去做。所以,请对方辩友脚踏实地,不要再好高务远了。 还有,我想请对方辩友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在你没有开始干一件事时,你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欢他呢?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难道对方辩友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吗? 现实高于理想,生存重于兴趣。爱一行干一行对普通劳动者来说只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而干一行爱一行则能令你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将自身价值发挥到极至,难道对方辩友依然执迷不悔吗?
——正方二辩: 李冰之
谢谢主席,大家好。所谓道理不辩不明,很感谢对方辩友在今天的辩论中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今社会应当提倡:干一行,爱一行”!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一棵松
就做一棵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必须是小溪边最好的一棵小树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但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干一行,爱一行”是爱岗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是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的标准。在你所不熟知的领域完全有可能蕴藏着个人更大的潜力等待你的发掘。发光的不都是金子,但只要是金子,一定会处处发光的啊!难道不是么?对方辩友?!
从职业道德来分析,“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一个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不论平凡与否,高低与否,贵贱与否,都应忠于职守,不计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具有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得去做好每项工作,这—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由此,我们清晰可见,“干一行,爱一行”不正应当是我们当今时代需要大力倡导和积极弘扬的高贵品质么?
其次,“干一行,爱一行”其实质更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在新时期,学习雷锋,我们应在择业与工作中更多的考虑社会,考虑祖国,考虑人民的需要。如果一个人把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之上,则也就已证明他的不可靠。正如一生曾变换过13次工作的原南京大学讲师刘吉同志所言:“当祖国需要你时,是职业选择你!”又如自愿担纲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员工作的马冀红:在小病人面前,她是妈妈,在老病人面前她是女儿。这难道不正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体现么?在具体的岗位上,人人都要有甘当革命“螺丝钉”的意识。“干一行,爱一行”,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洗车工、包装工、清洁工……这些岗位贫贱但不低贱;这些人们平凡而不平庸。“干一行,爱一行,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而与此相比”爱一行,干一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则显然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事实胜于雄辩,当今社会我国乃至全球就业岗位的竞争激烈化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所从事的职业或许并不是本人所熟知或擅长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就业观念上的转变。在选择职业时要认清当前形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搬山术的故事: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你不去干这一行,又怎么知道自己就一定不会爱上它呢?不论是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我们身处其中,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去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啊!在生存中求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退一步。我们试想:如果人民教师不能循序善诱,诲人不倦;如果人民医生不能救死扶伤,任劳任怨;如果人民警察不能秉公执法,替天行道……如果“干一行,不能爱一行”其结果则不堪设想啊!这世上没有什么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细微而坚韧的情感和精神!
总而言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唤着:只有干好你手头的工作,人生才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干一行,爱一行”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正方四辩:翟蓓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我们都知道,21世纪的卓越人才他们朝气蓬勃,热情满怀,个性鲜明,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们追求工作高效率,生活高品质,而这些与从事自己所爱的行业是分不开的,因此当今社会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首先,真理就说了: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师也,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正是兴趣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生活的快乐而有价值!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激发出我们最到的热情与信心,引导和促使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不正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吗?有谁会拒绝快乐呢?
再说,当今社会是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要求高效率。从事自己不爱的行业,还要出高效率,这其中所受的忍耐与煎熬是显而易见的。理所当然我们应该从事自己所爱的行业。首先发自内心的接受这一行,才能够快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心甘情愿的竭尽所能让自己出成绩,获得更多的激励与热情!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当今社会要求创新,提倡个性。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劳动就业制度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知道原则,这就给了大学生们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展示,达到创新的目的。“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大家要坚持自己所爱,坚持到底。
小结陈词
谢谢主席:我方认为与其不切实际的要求每个人“干一行,爱一行”不如提倡人人“爱一行,干一行”爱你干好的事,干好你爱的事。惟有干的好,你才会去爱,惟有爱得深,你才干的好。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弥补欠缺上,人们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何况任何人的欠缺都比才干多的多,且大部分欠缺是无法弥补的。如此,不仅达不到完美,反而会失去单项夺冠的机会。社会是进步的,随着人们的总体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与社会进步趋势,要求人们的需求沿多元化,层次化方向纵横深化,并不断从物质要求向精神要求迈进。所以人们的劳动不再仅仅为了吃饭,穿衣,住房……更需要精神上的愉悦,身心都得到满足,这正是爱一行,干一行让人们更加如鱼得水般驰骋职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优秀业绩,为集体和国家带来更多荣誉,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完美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提倡“爱一行,干一行”!
——反方一辩:邓居闻
谢谢主席:
感谢双方一辩所做的精彩阐述,可惜,对方一辩的陈词虽然听似振振有辞,却丝毫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
正如我方一辩所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为了理想生活才有热情和毅力去干好一行,干到底。对方辩友所坚持的“干一行,爱一行”,最终目的也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否舍近求远自不必说,能否达到目的才真正值得怀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多少人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从事组织安排的工作,对本职缺乏热情,消极对付,造成国家巨大的资源浪费!
对方辩友总是强调现实,现实,现实,那就让我们正视现实吧:现实是我国逐渐走向讲求效率的市场经济;现实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现实是社会劳动力过剩,就业形势严峻,没有人有耐性让你逐步去培养对某一行业的兴趣……只有”爱一行,干一行”,才能最大地调动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加快国家的发展速度。我想在座各位都听说过“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吧?前一句正是警示我们:不要盲目选择自己本无兴趣的行业而终生碌碌无为啊!我国基础教育领先于美国,高等教育上却落后很多,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进入大学后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而荒废了宝贵青春啊!在这样的体制下,又怎能培养出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呢?对方辩友也是大学生,难道没有类似的感触吗?
对方辩友还说: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要环境来适应你。倘若人类一直是这么做的,恐怕我们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吧?人类社会不断取得进步,靠的是挑战自我的精神,而不是对环境的顺从。干一行,爱一行,多数时候是一种无奈和忍受。倘若鲁迅先生屈从于环境,坚持对方辩友所谓的“爱岗敬业”精神去做一名医生,那么,我们民族的灵魂,谁来医治?古今中外,诸如爱因斯坦、贝多芬之类的大家名流,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充满热爱,倾尽心力和一生,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啊!
我们的辩题,是当今社会“应当”提倡什么,既然是“应当”,就是一种应然,而非实然,现实也难免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不应当动摇我们的信念和追求。我们热爱的祖国,哺育我们生长的社会,难道就真如对方辩友所描绘的那样,不给我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吗?人生有限,谁都想有一份成就,爱一行,干一行,才能让我们快乐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快乐地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对方辩友,回头吧,正视时代的需求,爱一行,干一行,你们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反方二辩:李晨晖
大家好!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曾多次提到现实,应该强调“应该”二字。 我方是强调“应该”爱一行干一行,而对方总是把范围限定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得不干一行,然后再被动地“爱上”这一行,既然对方都已经摆明了非要先干上自己不爱干的那一行,那我们的辩论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对方辩友再一次审题: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 何谓“应该”?就是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所追求的目标,它并不受客观条件所限制的啊。
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探讨这个在当今的文明社会人类在多年的经验总结下提出的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兴趣和理想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有了热情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张载曾言: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志趣对他的成功的必要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干的事,所学的东西一点兴趣也没有,怎么能谈得上成就呢?正是在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十分关注,很感兴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干好,可见,兴趣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兴趣,身高193,有着先天优越条件去当一名篮球队员的冯骥才又怎会成为我国著名作家呢?如果没有兴趣,当时贫困交加的马克思怎么会忍受饥饿寒冷,毫不犹豫地完成自己的梦想呢?如果没有兴趣,在日本学习医学并且成绩优异的鲁迅先生又怎么会用尖锐的笔锋来拯救当时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民呢?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靠一个人的兴趣和理想支撑全部的吗?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光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压迫就去干自己不爱干的一行,那么,《义和拳》的作者,政治界的伟人,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又该由谁来担当呢?
第二,当今社会是要求高效率的社会,爱一行干一行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大家都知道现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找工作尚且不易,更别说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了,但是仅仅因为这样的环境限制,我们就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吗?就像对方辩友提到的,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但是,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是正确的吗?现在,为什么跳槽的人如此之多?难道不都是因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吗?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要求高效率的社会,如果你盲目地找工作,总是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效率能高得起来吗?效率不高自然就会被淘汰,于是又是“被现实所迫”地找了另一家自己不喜欢的公司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又被淘汰,像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失败的工作经历,这样没有价值的人生旅程难道就是对方辩友所追求的吗?相信如果在场的各位是老板,也不会雇用一个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的员工吧?这样低的工作效率,是任何一个职场都没有精力,没有胆量,也没有时间去承担的。
第三,当今的社会是注重个性发展的社会,提倡创造,只有爱一行干一行才能发挥人类最大的创造潜能。只有尊重个人的社会才能在当今的世界上生存,才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社会,相信这一点都是大家认同的。为什么美国的大学生的数理化知识甚至赶不上中国的初中生?为什么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中国人的好几倍?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实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盛而中国只能位居“发展中国家”的位置?这些的源头,难道不都是因为四个字吗?注重个性。美国人认为,干哪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喜不喜欢这一行。中国人认为,干哪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行欢不欢迎自己。而这种中国人的观点,当然,也就是对方辩友的观点,这种观点所带来的效率、挖掘一个人的潜能的程度和让人们在这个领域里所发挥的创造力是远远不能和美国人那种观点相比的,当然,也就是我方的观点。
在现今的社会里,我们不否认现实中有干上某一行,然后才爱上它,并有所成就的个例,难道我们要用这些个例来代替普遍的原则吗?去扼杀我们尊重个性、积极进取的精神吗?我们,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
谢谢大家!
--------反方四辩 孙小爽
1请问对方辩友,一个人的喜爱与否本就是每一个人的选择行业的标准比如工资,人员,环境等,请问对方辩友你选择行业前,有没有你自己的标准呢?
2请问对方辩友,在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如果选不到自己最喜欢的,你是退而求其次呢?还是退而无所谓呢?(退而求其次其实代表的就是虽然喜欢的程度不一样但一样是喜欢一行才会优先考虑一行,针对对方的“我喜欢当飞行员,当总统如果我当不上是不是就不工作了等等问题”)
其实中心都是那些~自己看着想问题就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