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记忆法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而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虽然背了就记住,但这也只是短时间的记忆而已,短时间后又会忘掉,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2快速诵读法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验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不过,要加强记忆效果得需要每天需要复习,让短期记忆成为永久记忆。3提纲挈领法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4求同存异法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在背熟第一章(段)后,按照规律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快速提高学习成绩方法:
一:计划性
制定计划,是学习成绩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学习要有计划性,制定计划可以是长期的计划,也可以是短期的,最好是长期和短期都有,发展离不开计划,中国制定“五年计划”,才有了长远发展,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计划”,比如长远计划为一年:我今年要达成哪些目标,今年要做多少套题,今年要突破哪个科目的短板等。
短期计划为一周:具体根据长远计划去细分,再根据一周计划去分到每日计划,每日计划可以在当日起床时制定,洗漱好后花几分钟想一想:今天要干什么?今天要做哪些题,今天要掌握多少知识点。
规划好年度计划到每日计划后,要落实到位,学会鞭策自己,要求自己。当日计划当日成,当周计划当周成,对于计划,要有不到南山不回头的决心。
积累下来,也许以前让你遥不可及的梦,原来距离自己这么近。
二:先预习
一篇文章、一道解题、多疑才能多知。
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知识时,提前预习,收获最大,你知道了你有什么疑惑,对哪些不懂,哪些需要问,哪些需要注意,知道了这些点后再去听老师的讲述,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比其他没有预习的同学要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核心要点。
当其他人听得一脸蒙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你要听哪些要点了,这样不仅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掌握学习的主动,让自己更有自信。
三:再复习
温故而知新,对于当日学过的知识,要及时的巩固,人的记忆遗忘规律是这样的,在第一天时,遗忘速度是最快的,如果没有及时复习,就会只记得大概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会越来越弱,到了第6天,记住的就基本不会遗忘。也就是说,如果学的新知识,到第六天还没有被遗忘,那么表示你已经很好的记住它了。
在计划中,复习回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将所学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每周回顾,每月回顾,才能将大部分知识点牢牢地悟透彻。
具体做法:可以在每天临近睡觉的时候,将一天所学的知识点过一遍,到了第二天会发现很有效果。
四:记录错题
被誉为“高考神话”的衡水中学里,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用错题本。
用经济术语来说错题本就是投资最小收益最大的项目。
每一科都备一本错题,将平时考试中所错的题目记录在对应的本子上,在考试前,把复习中心放在错题本上,精准定位,迅速回顾自己不足的短板。
可以说错题本就是精华本,记录了所有自己犯过的错误和不足。
当错误能够被摆上台面,说明成功就还有救。
五:解题思路
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解题思路,可以多请教老师,一般出题人都会根据固定思路出题,只要把握的到解题思路,哪怕解错了也会有得分。
同时多问问老师同种类型的题目是怎么答的,如果错解了,是解题思路错了还是其他问题。
世界上的书,99%都是垃圾。
如果你年过四十,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读书少,要么白读了。
如果你是一个好学、好读的人,你会发现每个领域的核心经典书籍少之又少,而该领域的畅销书基本就是垃圾堆。
这些畅销书用不同的措辞夹带着无聊的事例,满篇口水翻来覆去阐述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仅仅是该领域经典书籍里的一个章节。
说这些垃圾书是经典书里某个概念的延伸、阐发,都太抬举,因为毫无新意、毫无创建,压根儿就是机械地重复。偶尔夹带点私货,也大多徒能暴露作者阅历和理解的局限。
比如管理领域的“时间管理”,现在市面上这个概念的书不下几十部,但都不过是嚼一遍德鲁克的甘蔗渣。观念上毫无新意,论述上拖沓幼稚。其实,“时间管理”是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一个几千字的小章节,并且论述完备。这些以《时间管理》为书名的书,所论皆在其范畴。
教育领域的书籍,你是青春语文,我是美丽教学,还有什么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无非是些老生常谈,堆砌家长里短凑字数、玩概念。如同一碗烂面头儿,搅来搅去找不到劲道的地方。
这种现象在营销类书籍里尤甚,什么“快速成交100法”、“8小时学会市场营销”,全篇透着传销从业者的虚妄臭气。
另一个垃圾充斥的领域是通俗文化,安如意式的诗词口水书,于丹式的经典歪解书,乍一看新奇,细一翻乏味。
文学类书籍,包括网文,无病呻吟的情感文,故作高深地讲道理,一惊一乍的浅薄观,更是满地鸡毛。写作手法也如韩国整出的千人一面,用三四个胡编乱造的故事讲一个似是而非的肤浅道理。开篇就是同事小沫、邻居佳佳,文艺腔掩盖不住家庭妇女的浅薄。
以前去书店,如同进入一个宝藏,什么书都想占为己有。现在去书店,常怀疑自己是捡垃圾的老太太,在垃圾堆里找点有用的东西。
读书多的好处可能很多,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提升了鉴别力,从而脱离烂书而节约了很多时间。从另一方面讲,这未尝不是一种痛苦。
四十以后少读书,不是有意地去拒绝多读书,而是你会发现可读的书实在并不多,而这些可读的书却值得认真读、反复读。
认真读、反复读一本书,这不就是读书少了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少读书”了。
这个年龄段,如果还没有培养出鉴别力,还视大批垃圾书为珍宝,追求“博览全书”的快感,那无疑是浪费有限而宝贵的生命。所以叔本华说:读烂书,不如不读书。开卷有益,在这里并不适用。
有的人好读书,但不会读书。更有人不是读书,而是追求“读完书”来凑数。朋友圈晒书的,看看他读的书目,便知大致此类。
我对年青人的建议当然还是博览群书,并且不要顾及社会评论的优劣。不分“好书”、“坏书”,多多益善,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培养出自己选择书的能力。话说对于爱读书的人,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最近30年来,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垃圾书的井喷期。一是印刷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廉价,二是……恩,大概同第一,就是印刷太方便了。所以作者比读者都多,出书的比买书的都多。
纪晓岚是传统文化思想集大成者,却没有撰写专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天下的道理都被古人说尽了,我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是一个博览经典者的精辟之言。
连纪晓岚这样的大儒都谨慎下笔,而今天,在地方小报发表一篇小酸文都沾沾自喜的却大有人在。
过去,我曾以自己出过几本书而隐然自豪,现在只觉得羞愧。我第一本书洋洋洒洒50万字,现在看来也是口水满篇。终于自己都看不下去了,重新整理,出成一本15万字的小书,美其名曰“精华本”,也并没影响我的观点表达。
我不得不在此向读过我那本又大又烂的书的人道歉,并为我当年的浅薄而羞愧。
专业的人和非专业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非专业的人对这个领域的事儿往往说得口吐莲花,一副无所不通的样子。而专业的人说的更多的是“我不太清楚,需要查证一下”,因为他真的懂,知道其中的深浅。
老百姓有句俗语叫“不知天高地厚”,说的就是读书少、想得多的人。
最近再细读《文心雕龙》和《诗品》,才发现曾让我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好多“创见”,老二位早就说过了,并且比我说得好。而我当年度的时候并没有对这些观点格外留意,这很可怕,当然最终也很可喜。
什么叫经典?经典就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并且后人只有不断验证其真而难以超越。
什么叫圣人?就是把某个领域的事儿做到极致的人,后人只有效仿、参照的份儿,而难望其项背。
时代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老经典自然难以论及这些新领域。在新领域,比如互联网、企业界,也会产生新经典。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这些新经典基本都是国外的著作。比如别看书店的书架上充斥着大量互联网概念的书籍,其实内核的道理只需要一两本书就能够解决。
四十以后少读书,读就读经典。四十以后精读书,读就认真读。
年青人要好读书,中年后要会读书。
提高成绩的方法有:
①提升有效性学习时间。老师讲得再细,只听不做,永远也学不会。目前很多人的现状是,输入很多,输出很少。知识的巩固和内化需要输出型学习方式,所以要培养自己主动输出知识的意识。
②针对性提升,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偏重直觉思维的同学,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视觉记忆多看多阅;偏重综合思维的同学,边听边看边写,效果更佳;偏重形象思维的同学,多运用想象联想帮助学习;偏重逻辑思维的同学,充分运用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理解强化学习。
③有效对抗拖延症。大脑特别喜欢习惯喜欢规律,每天坚持规律化的东西,所消耗的能量远远少于每天心血来潮做东西。大脑喜欢在同一个情境下做一件事,我们在记忆一件东西和复述一件东西的时候要有相同的生理状态。
2002年,汤一介教授提出编纂《儒藏》的建议,得到了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的热情鼓励;
2003年北大成立了以许智宏校长为首的《儒藏》编纂领导小组和以吴志攀副校长、汤一介教授为组长的《儒藏》编纂工作小组,这一工程作为我国重大学术文化项目,被列入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和全国社科基金2004年重大项目。
2003年,教育部将“《<儒藏>编纂与研究》”定为“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正式批准立项,项目批准号:03JZD008,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任项目首席专家。
2004年,“《儒藏》精华本”又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4年,《儒藏》工程被列为“北京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
2004年,北京大学召开了两次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包括台湾地区学者)参加的“《儒藏》编纂与研究工作会议”。
截至2005年,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对《儒藏》精华编460部儒家典籍的校点工作。
2006年,《儒藏》编纂工程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2007年,《儒藏》“精华编”的出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重大工程出版规划。
《儒藏总目》和《中国儒学史》计划于2006年完成,《儒藏》精华编计划于2010年完成,而《儒藏》项目计划在2020年全部完成。
目前《儒藏》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收有5部经过重新校点的古代《论语》注疏和1部经过重新整理的出土文献《论语》的合集,作为《儒藏》的样书,8月将由北大出版社制作完成。
“非常班级”系列
《女生领地的捣蛋鬼》
《男生都是挨整的命》
《考试的10种悲惨结果》
《贪吃虫碰到告状鬼》
《瓜子脸女霸王》
《super star同桌》
阳光姐姐嘉年华”系列
《最美的夏天》
《天蓝色的阳台》
《同桌薄荷糖女孩》
《拥抱幸福的小熊》
《假如给猪一对翅膀》
《兄妹学期故事留言板》
“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
《单翼天使不孤单》
《外号像颗怪味豆》
《做好学生有点累》
《我的同桌是班长》
《青蛙王子副班长》
《永远的超级四班》
《老天会爱笨小孩》
《巧克力味的暑假》
《我们班的狗仔队》
《六四班的追星族》
《没有秘密长不大》
“我们班的同桌冤家”系列
《1、“母老虎”同桌》
《2、“三八线”战役》
《3、瓜子脸女霸王》
《4、“母老虎”的掐功》
《5、疯小子碰上狂丫头》
《6、狂人小A传奇》
“小魔女蓝小鱼”系列
《小魔女蓝小鱼1、神秘的姨妈》
《小魔女蓝小鱼2、陆老师的秘密》
《小魔女蓝小鱼3、奇怪的转学生》
“小公主和矮爸爸”系列
《不寻常的女孩》
《美丽的公主裙》
《乐于助人的公主》
其他书籍
《简单的喜欢你》
《小魔女蓝小鱼》
《猪豆木木》
《鬼马小女生》
《同桌冤家》系列
《花都开好了》主编
《钥匙串上的童茉莉》
《恋爱中的皮卡丘》
《悠池的移动城堡》
《愿望树》 《蝴蝶结星月童话》
《小熊星月童话》
《莫奈的花儿》
《亲亲姊妹坡》
《书间的依兰花女生》
《午夜12点的灰姑娘》
《阿呆和阿瓜的故事》系列
《永远是云烟》
《魔幻季节的发卡》
《蝴蝶落在流泪手心》
《柠檬女孩的柠檬生活》
《依兰花女生》
《男生不许进》
《女生不要来》
《闪闪惹人爱》
《小公主和矮爸爸》
《柠檬女孩的柠檬生活》
《我是便利贴女生》
《我的可爱日记本》系列(草莓派+甜橙派)
《香橙有颗酸涩的心》
《非常QQ事件》
《我们班的同桌冤家》
《遇见火星girl》
《笨小孩的幸福饼》
《飞猪跳跳跳》
《送你一块橡皮擦》
《大头马的鬼马日记》
《同桌冤家》(精华本)
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
第一季
《我的雀斑会跳舞》
《我可以抱你吗,宝贝》
《神奇女生祝如愿》
第二季
《超酷天使大肚子爸》
《闪着泪光的决定》
《最爱的狗狗就是你》
第三季
《我比新娘还漂漂》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神奇的太阳花女孩》
“辫子姐姐梦工场”系列
《挥动翅膀的女孩》(长篇纯爱青春小说)
《提拉米苏带我走》(长篇甜品音乐小说)
《天使落在头发上》(我是女生全记录)
《哥哥的黝黑城堡》(骑士男生杰潘全系列)
“辫子姐姐天使爱美丽”系列
《天使不穿袜子》
《海魂衫哥哥》
《女孩盛装舞步》
“辫子姐姐纯情经典”系列
《越长大越孤单》
《女孩天天向上》
《住在蛋糕里的天使》
其他
《一个人的啦啦队》(校园+纯爱2)
《我的野蛮朋友》(沸腾+青春2)
《坐上幸福摩天轮》(纯爱+传奇2)
《给我一个好名字》
《梭梭拉拉最要好》
《我的哥哥爸爸》
编辑本段
新书推荐:《一朵花开的时间》
已出版书籍:
短篇童话集《到你心里躲一躲》
长篇童话《来自鬼庄园的九九》
短篇童话
《给枣子打麻花辫》
《木疙瘩山的岩》
《绿袖》
《鬼的年》
《烟囱》
《木疙瘩山的岩》
《守着18个鸡蛋等你》
《到你心里躲一躲》
《镯子,娉娉婷婷》
《别去5厘米之外》
《寻找淡玉的锅》
《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窗下》
《穿茉莉花风衣的鬼来了》
《妖精的丰厚酬谢》
《红藤绿藤》
出版、发表的主要作品
王巨成的新作《震动》
中篇小说《七个少女和一只白鸽》 浙江少儿社 1995年
中篇小说《校园牛皮》 《未来》 1996年
中篇小说《浪漫的暑假》 《儿童文学》 1997年
中篇小说《保镖》 《儿童文学》 1998年
中篇小说《灵魂》 《巨人》 2000年
中篇小说《大路朝天》 《未来》 2000年
中篇小说《我跳霹雳》 《儿童文学》 2000年
中篇小说《我们爱文学》 《巨人》 2002年
中篇小说《走过青春的沼泽》上海《少年文艺》 2004年
中篇小说《女孩之旅》 天津《少年小说》2005年
中篇小说《感激》 《东方少年》 2005年
中篇小说《树梢上的红气球》 《中国校园文学》2005年
中篇小说《到处是好人》 《儿童文学》2006年
中篇小说《过程》 《少年小说》2006年
中篇小说《牙齿天天晒太阳》 《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
长篇小说《校园男子汉》 上海少儿社 1999年
长篇小说《我是丁冬》 北京少儿社 1999年
长篇小说《一百二的飞翔》北京少儿社 2002年
长篇小说《成长的旅行》 北京少儿社 2002年
长篇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 明天出版社 2008年
长篇小说《酷老师 炫学生》 明天出版社 2009年
作品集《我们的青葱岁月》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年
作品集《王巨成名作精品集》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
长篇小说《许愿漂流瓶》 沈阳出版社 2010年
长篇小说《栀子花女孩》 沈阳出版社 2010年
长篇小说《柠檬树男孩》 沈阳出版社 2010年
长篇小说《震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 2010年
获奖作品
1 《七个少女和一只白鸽》获第三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大奖 1995年8月
2 《故事》获江苏《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1996年2月
3 《浪漫的暑假》获《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1998年1月
4 《1978年的故事》获中国作协新世纪儿童文学作品奖 2000年5月
5 《七个少女和一只白鸽》获江苏省首届紫金山文学奖 2000年8月
6 《减法》获《东方少年》优秀作品奖 2000年11月
7 《新来的刑警队长》获《东方少年》大奖赛提名奖 2004年1月
8 《我要回家》获首届中日友好儿童文学入围奖 2003年10月
9 《我是丁冬》获北京市优秀图书奖 2000年11月
10《你离善良有多远》获上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 2004年3月
11《你离善良有多远》获陈佰吹儿童文学奖 2005年
12《说的都是废话》获上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 2005年3月
13《半夜的星星会说话》获《东方少年》系列文学大赛2004童话作品奖三等奖 20051
14《玫瑰的呻吟》获《儿童文学》精短小说大赛铜奖 2005年8月
15《我们怎样做女儿》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 2006年5月
16《妈妈,我爱您》获《儿童文学》擂台赛第五届银奖
17《爸爸是蜘蛛侠》获《儿童文学》擂台赛第六届银奖
18 长篇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获第八届全国儿童文学奖
连载、转载的作品
1 《吹口哨的女孩》入选《中国当代创意性儿童小说选》
2 《可耻》入选《儿童文学选刊》
3 《震惊》转载《儿童文学选刊》、《江苏文学50年》
4 《两个人的学校》转载《儿童文学选刊》
5 《1978年的故事》转载《儿童文学选刊》入选《一路风景》
6 《青春的眼睛》入选《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
7 《男孩的枪》入选《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精品文库》、《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
8 《灵魂》入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
9 《七个少女和一只白鸽》入选《蓝花》一书
10 《练习微笑》入选《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
11 《你离善良有多远》转载《中国儿童文学》
12 《一个人是怎样变恶的》入选《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
13 《男孩杨柏》转载《中国儿童文学》
14 《一个人的声音》转载《中国校园文学》
15 《新来的刑警队长》入选《城主争霸》一书
16 《我是丁冬》(部分)入选《中国儿童文学》
17《第三只手》收入《小说擂台》一书
18《浪漫的暑假》、《保镖》、《我跳霹雳》收入《随风吟唱》一书。
19《父亲是一棵树》、《故事》收入《纯真年代》一书。
20《父亲是一棵树》收入《酷哥哥,靓妹妹》一书。
21《快乐像遍地花开》收入《春香秋韵》一书。
22《快乐像遍地花开》转载《中国儿童文学》
23《余笑笑和她的小巴狗》入选《2005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4 《星期一的眼泪》入选《我们的青涩年华》
25《故事》入选《花雨纷飞》
26《练习微笑》入选《成长船队》
27《半夜的星星会说话》入选《2005年中国年度童话》
28《绿纱巾》入选《2005年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29 长篇小说《震动》《儿童文学》2010年
文|李安平
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地域文化的吸纳,在小说领域尤其如此。换句话说,地域文化背景的挖掘深度对长篇小说的深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爱玲、老舍、沈从文、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等等概莫能外,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从某种角度来说,地域文化背景是一个作家的精神意义上的标签,一个作家的一生都在这个区间打转转,如果脱离了这个区间,其作品的可信度和文学高度就值得怀疑。
巴陇锋是我熟知的一位作家,我们是同龄人,有着曾经相似的求学背景和稍有差异的生活经历,我们更为熟知的是脚下这块陇东高原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我想,这块地域文化的背景是支撑陇东作家(当然也包括巴陇锋)写作的源泉和精神高地,同时也是其显著的文学标签。这块神奇的土地2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具有7000年的文明,曾经孕育了古老的农耕文明、先周文化、歧黄文化,并且诞生了著名的红色文化,产生过王符、傅玄、李梦阳、慕寿祺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伟大思想家、作家、学者。也涌现出了李秀峰、贾治龙、陈默、路小路、马步升、高凯、第广龙、杨永康等一大批现当代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当然还可以举出许多,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当代崛起的陇东诗群位列全国十二大地域诗群之中,受到众多诗人和评论家的关注。庆阳市七县一区文联共有十份文艺期刊,在甘肃文艺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庆阳的文学发展势头迅猛,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方面产生了一大批在全省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
巴陇锋近年的创作势头非常好,连续三年完成了《云横秦岭》《永失我爱》《丝路情缘》三部长达100多万字的小说,在陕西乃至全国产生了一些影响,尤其是《云横秦岭》有比较大的气象,引起了诸多评论家的关注,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小说,作者立足于西安这样一个地域文化背景,通过主人公秦岭和周新波在战争背景下的默契配合,成功制止了侵略者的阴谋,同时紧紧围绕兄弟俩同钟亦菲之间的三角情感纠葛。小说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很强的穿透力。
当然,从文本来说,长达65万字的《云横秦岭》问世以来,完全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引起更多的评论家的关注。反过来说,地域文化背景从某些方面限制了小说的文学高度和作品社会影响力。就巴陇锋而言,他成长史最重要的链条在陇东,而不在西安。他的精神内涵的东西同样在陇东,而不在西安。他的内在的语言表现系统也在陇东,不在西安。从历史根源上来说,康熙六年以前,陇东属于关中管辖,文化背景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然而,毕竟陇东从关中分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今日之陇东已非昔日关中管辖之陇东,其风土人情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说的是,巴陇锋在用一种陇东地域文化背景的文学资源在编织一个具有很强的关中地域文化背景的小说,那么,他所呈现出来的关中文化气息究竟有多少呢?它是表层的,还是深层次的呢?它是自发的,还是它发的呢?它是原汁原味的,还是变质变味的呢?它是一种原声写作,还是一种伪声歌唱呢?
地域文化背景是一个作家的灵魂DNA,它是不可复制的,是独立的。当然这种东西可以相互碰撞,可以相互交融,但不能消解,或者遮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云横秦岭》中,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的陇东被遮蔽了,它被强大的西安文化背景所消解。就其本质来说,陇东已经丧失了其作为陇东地域文化背景的存在意义。西安文化背景也没有深入到其精神层面,它固有的东西没有散发出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作家的写作必须回到灵魂的原点,必须忠实于作家自身,必须从自身出发,才能向外拓展。我的意思是说,巴陇锋应该立足于陇东这块全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土地,应该彰显出地域文化背景的气息,从而奠定其作品的厚度和深度。当然,我也不反对巴陇锋先生以西安为地域文化背景的写作,如果巴陇锋先生游走于严肃文学和畅销文学的之间的话,这样的写作无可厚非。如果巴陇锋先生还有更高更远的文学理想的话,我想从故乡出发,以故乡为地域文化背景的写作则是一条必经之路。因为,无数的文学大师用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写作历程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完)
作者介绍:李安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小说散文评论集《第二十四桥》、散文集《旋转》《风在语》、评论集《置喙之词》。 文字散见于《岁月》《美文》《北方作家》《黄河文学》《华夏散文》《飞天》《延河》《延安文学》《牡丹文学》《连云港文学》《东京文学》《雪莲》《粤海散文》《当代散文》《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入选《中国非主流散文精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品选》《稻草人的信仰:天涯散文天下十年精华本》《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1》《中国散文精选300篇》《中国精短散文1949-2015》等版本,获庆阳市五个一工程奖暨梦阳文学奖、第四届黄河文学奖散文奖、第二届甘肃文艺评论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