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值得肯定的是,《父子》在许多方面都很具有获奖影片的气质:精良的制作、朴实的风格、感人的故事、不瘟不火的节奏、淡淡的文艺气息、有点闷、有点煽情、还有点苦情……所有这些都是优秀文艺**所共通的特质。再加上候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李屏宾为影片掌镜,使得影片在整体风格上更像一部传统的台湾文艺苦情片,朴素的影像和冷冷的色调很好的为一幕家庭悲剧的上演营造出了悲情的氛围。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父子》为何如此深得金马奖评委们的宠爱了。
除了平平淡淡中展现真情、不动声色间感动观众的故事情节之外,影片在一些技术环节上的处理同样是相当的出色,朴实细腻的影像风格与低缓平稳的叙事节奏营造出了一种哀怨苦情的环境氛围,令每一位观者为之神伤。摄影、美术、配乐等环节的出色表现更是为我们完美的再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马来西亚的风俗面貌,这点倒和另一部将故事背景放在回归之前的澳门的港产文艺片《伊莎贝拉》很是相像,两者都在影片的一些细节上做足了功课,只不过《父子》比《伊莎贝拉》更加的朴实、更加的感人。
《花与爱丽丝》:《花与爱丽丝》:喜欢一篇文章的标题《青春,爱情,你好,再见!》,正契合了《花与爱丽丝》清清淡淡的浪漫风格。《花与爱丽丝》描述的正是两个青春年华的少女的一段爱情故事,135分钟的片长,看来也并不觉得很累,这可能都要归功于影像的考究和精致。影片延续着岩井俊二一惯的唯美自然风格,难得的是虽然镜头很唯美,但是故事内容和人物内心独白及少女对于爱情的思考却不做作,两个少女平静普通的生活,有简单的欢笑,有莫名的心动,也有误解和伤心,以及一切来自各方的干扰,只是白雪、樱花、山川、起伏周转的街道把一切衬得很完美,细细碎碎的打造着细节之美。少女粉红的心事忽尔明朗、忽尔忧伤,并不是极尽曲折狂乱的那种,而是平平静静的发生在各人身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花暗恋着学长,却无法接近,偶尔的一次事故,令学长暂时失忆,花“趁虚而入”,谎称自己就是学长的女友,随即发生了一段令人欢喜又令人忧的爱情故事,仿佛是每一个人在青春期道路上都会碰到的那种。只是《花与爱丽丝》虽然已经很完美,但是依然比不上看《情书》时的耳目一新甚至惊艳的感觉。
《在黑暗中等待相遇》**首先从陈栢霖在一个小火车站等列车开始的,陈柏霖右手拿着个挎包,静静地地站在那儿,眼睛望着远方,好像有什么心事,似乎不是要坐火车。接着,镜头慢慢转换到了他看着的对面,原来对面是一个房子,从窗户处走出来一位安静的女孩田中丽奈,只见她收起窗帘,打开窗户,眼睛也似乎望向远方。于是影片出现了两人对望的场景,然而真的是四目对望嘛,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四中丽奈是个盲人,她在一次车祸中失明了。
**在这样一个镜头下开始了。用了2个小时零8分钟的时间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美丽的**故事。不可否认,田中丽奈在这部**中演技相当棒,**角色本身给了她足够的表演空间。她把一个盲人的一举一动刻画得如木三分,惟妙惟肖。
触不到的恋人:之前看过韩国版的《触不到的恋人》很唯美。基努李维斯与之比少了点平淡下强烈的忧伤,也喜欢这种淡淡的风格了。美丽而干净的画面再加上相当有感觉的配乐,这个**毫无疑问是值得观赏的。
还有大陆的<小城之春>,台湾的<一一>,日本的<梦旅人>
**《红高粱》这部作品不仅在张艺谋导演的所有作品中算是上层之作,而且在中国**史上**《红高粱》是无法取代的经典作品。《红高粱》于1987年在中国内地上映,是属于张艺谋导演的早期作品。
**《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也是首部获得柏林国际**节金雄奖的首部亚洲**,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
这是一部带着导演张艺谋强烈主观意图的影片,也是属于张艺谋早期风格的代表作品。表现了导演张艺谋对原始生命的意志的高度赞颂与崇拜。
**《红高粱》在**艺术形式上充分的展现了强烈的中华民族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高深的艺术风格。导演张艺谋注重情绪冲击力的画面和造型的表现,在银幕上鲜明的色彩表现和独特的画面展现,突出了导演张艺谋的独特创作风格和审美。
影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在中国农村家庭中三代人的故事,影片前半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体现了对中国农民的赞颂,影片后半部分更注重精神的表达,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
导演张艺谋运用精湛的**语言艺术呈现出了经典**《红高粱》的诞生,《红高粱》不仅对导演张艺谋之后的导演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其他导演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影片的镜头语言运用、绝妙的色彩搭配、精确的构图展现都是值得去推敲去借鉴。
欢迎对答主:@浮生南 进行点赞和评论
「文章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张艺谋的《红高粱》在1988年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可以说是老谋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红高粱》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莫言给了张艺谋很大的帮助。然而在影片拍摄即将结束时,莫言开始怀疑张艺谋选错了演员,他觉得影片可能会毁在巩俐手上。张艺谋看了《红高粱》的小说以后,觉着小说里的这片高粱地,小说里的这些男人女人,豪爽开朗,旷达豁然,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欢乐,于是产生了拍这部**的想法。张艺谋连续到了莫言,并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莫言对张艺谋非常支持,他还表示:“作品根据需求爱怎么改怎么改,拍好了是你张艺谋的光荣,拍砸了也不是我的耻辱”。
《红高粱》的编剧有三个人:陈剑雨、朱伟以及原著小说的作者莫言。1987年,张艺谋前往高密县,把《红高粱》的定稿拿给莫言看。莫言当时对剧本的内容十分惊讶,
让张艺谋在国际上有名气的则是他拍摄的第
《红高粱》这部**以浓烈的色彩和豪放的性格,将中国人在抗日年间的英勇和不屈的性格演绎的很真实。而后来拍摄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多部**,都主打色彩调,将**平缓的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演绎出来。这些作品让大家见识到张艺谋导演的能力,让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不过拍完《长城》之后,有很多人开始有些接受不了张艺谋这样的转变,这部**在演员的选择上选择了当红的众多年轻演员,而在特效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大片。但是在上映之后却有很多人感到失望。感觉张艺谋在拍不出那些经典之作。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时代在改变,观众的思想也都在发生变化,有人喜欢文艺片,也有人喜欢动作片。有人怀念那个时代的种种,也有很多年轻人享受现在的生活。时代的进步必然会淘汰一些东西,而张艺谋选择转型多拍这种类型的**,不免是一种新的尝试。
张艺谋没有料到,最后《红高粱》共拿下了11个国内外的**奖项。伴随着《红高粱》在国际上的红火,这部**在国内也引发了争议。除了艺术上的争议外,还引发了意识形态的争议。
当时的北京《中国**报》成为批判大本营,一位叫秋田草的批评者在文章里说:“《红高粱》只有‘辱华’二字。”一位D·W作者认为:“国产新片《红高粱》是一部丑化、糟蹋、侮辱中国人的影片”,“它只能得到外国人的常赏识”。另一位作者江春说:“被人誉为‘绝唱’的颠轿一场---淋漓尽致、夸大其辞地展现了中国人人性中那种原始的疯狂、狭隘和嫉妒,以及对弱者的凌辱。”
那一年的中国**,除了《红高粱》,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田壮壮导演的《摇滚青年》、吴子牛的《阴阳界》,王朔的4部**(《顽主》(米家山导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夏刚导演)、《轮回》(黄建新导演)、《大喘气》(叶大鹰导演),但这些**的锋芒都被张艺谋的《红高粱》所笼罩了。
号称神话**的《天蓬元帅3部曲》,真的毁童年。
这部**是由二人转演员程野自导自演的,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信心,自己没点名气了就敢做起了导演,还连拍了3部**。这三部曲分为《天蓬元帅1:大闹天宫》、《天蓬元帅2:女儿国》、《天蓬元帅3:七情恋玉兔》,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来是讲西游记里面的片段故事,但是让观众没想到的是,程野拍起片来真的是一点节操和三观都没有了。
在这三部**里面,程野把西游记里面的一些经典人物恶搞丑化,尤其是太上老君,在程野的镜头下变成了一个好色之徒,而且和铁扇公主还有一腿,两个人在**里搂搂抱抱关系不清不楚。如果按照程野的逻辑,那么红孩儿不就是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的孩子了吗?这种烂俗的故事如果给年轻的观众看到了,影响不是一般的恶劣。
还有这部名为《闺蜜2》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身段,深深的吸引了得着的目光,而真正见其真容的时刻,得着忍着辣眼睛、胃生疼的尴尬,在片子放到四分之一时,终于做了一个决定:保护生命,远离银幕。
这么多年看了不少的**,最颠覆我三观和认知的无疑就是张艺谋的《菊豆》了。当时在看这部**的时候,真的是全程压抑,看得很揪心。
这部**从头到尾都没有赢家,里面每个人都有可恨之处,但是又有可怜的地方。杨金山一辈子虐待女人,最后却得病瘫痪失足淹死;菊豆和杨天青不顾伦理私会,还虐待叔叔,最后也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看完《菊豆》,真的是颠覆了我的认知,好久都没有缓过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