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的了抑郁症
51岁了,结了婚
中文姓名 : 罗温·艾金森英文姓名 : Rowan Atkinson国 籍 : 英国生 日 : 1955年1月6日星 座 : 魔羯座出 生 地 : 英国泰恩河新堡职 业 : 喜剧演员,编剧,作家,制片人教 育 : 新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电子工程 身 高 : 183cm妻 子 : 萨妮塔·萨斯特莉(1990年结婚)父 亲 : 艾里克·艾金森母 亲 : 艾拉·M·艾金森哥 哥 : 罗伯特·艾金森与罗德尼·艾金森儿 子 : 本杰明女 儿 : 莉莉爱 好 : 汽车,赛马 成 名 作 : 在系列喜剧《憨豆先生》中扮演憨豆先生影迷信箱 : Rowan Atkinson Fan Club,PO Box 89,St Leonards On Sea,East Sussex, TN38 9ZX, UK Rowan Atkinson 5 Soho Square London WC2N 4LL UK简 介: 以绝妙夸张的搞笑手法而风靡全球的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是当今演艺圈内最具表演天赋的喜剧大师之一。由他主演的系列喜剧《憨豆先生》风靡全球,不仅在英国拥有1850万忠实观众,更在全世界200多个地区的无数影迷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剧中那独到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成就了自己,使这小小一颗“憨豆”在星光璀璨到令人目眩的影视界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今年48岁的艾金森十分多才多艺,不仅自己做制片,编剧,在舞台上也有杰出表现。早在1977年他在爱丁堡戏剧节中的演出就备受好评,之后,他在著名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表演场下座无虚席,他还出演过俄国剧作家契可夫的喜剧作品。此外,他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Tiger Aspect),制作过不少成功的影视作品和一些令他痴迷的汽车节目。憨豆先生不仅在屏幕上总干一些骇人听闻的事,实际生活中,他的行为也常常出人意表——当然,这使我们觉得他更加可爱:艾金森对汽车甚是痴迷,他拥有各式各样的赛车,并经常为一家叫《CAR》的英国汽车杂志社撰写文章。他甚至还取得了大型货车(HGV)的驾驶执照。艾金森曾因车速过快而接到驾驶禁令。在意大利渡假时,为了躲避影迷的干扰,他甚至不想让《憨豆先生》在当时上映。在达拉谟大教堂唱诗班学校学习时,他和托尼·布莱尔这样的政坛风云人物成为同学。在影片《高个子》中,艾金森饰演的角色“罗恩·安德森”这个名字,就是本着与自己名字发音相似而起的。这种做法不禁让人联想到悬念大师西区柯克经常以不起眼的角色出现在自己导演的影片中。 当然,令观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还是艾金森那副“憨豆”面孔。“憨豆”那傻乎乎总晃个不停的脑袋,周围什么情况也察觉不出来却总瞪得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尤其向前突出的鼻子,非自然下垂的胳膊,穿得像个绅士,却似乎连阿甘的七十五都不及的智商,常常在闯了祸之后落荒而逃的身影……这一系列可气更可笑的扮相所制造的喜剧效果,使他在1997年进军好莱坞时简直无人能出其右。去年,他为《憨豆先生》的动画版进行配音,该片现正在英国电视台放映。2003年,他主演的喜剧间谍片《憨豆特派员》开始公映,他在里面扮演一个懦弱无能的“憨豆”间谍。据报评,这是一部Q版(搞笑)《007》,整部影片共耗时十四周完成。该片的特技场面艾金森都要亲自尝试:跳伞和飞车驾驶等。艾金森说:“我不只为证明自己能亲自做出这些特技动作才这样大胆尝试,而是因为我太爱驾车了才要亲自表演飞车,但有一场戏太危险了,人必须吊在高耸的屋顶上走动。好在我有一个很棒的替身劳伯英奇,后来劳伯跟我说他被吓得半死,我当时想:连你都吓得半死,打死我都不会亲自上阵。” 据英国媒体称:近日艾金森因烦恼过多而不得不住院。他对《憨豆特派员》要求过高,即便拿下了年度第5名的票房成绩,他仍不满意。外界的评论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为此他承受了很大压力而患上忧郁症。这又让我们想起令一位以表演喜剧著称的好莱坞大腕——金·凯利,他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实际生活中,自己却是最不快乐的人,金·凯利的心理疾病甚至比憨豆先生更严重。据“憨豆夫人”说:“拍完这部片(《憨豆特派员》)后,他就经常表现得情绪低落,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我需要寻找自己’。然后就向一家著名诊所预约了治疗时间做心理辅导的治疗。”目前,艾金森正在英国某医院进行心理治疗。让我们在此祝福为喜剧演艺事业做出杰出且不可替代贡献的罗温·艾金森先生早日从忧郁和压力中解脱出来,找到他想找到的自己,拥有自己的喜剧人生。主要获奖情况: 1997年因《憨豆先生》获得最佳娱乐表演艺人称号1990年因《黑武士续集》获得最佳娱乐表演艺人称号1983年因《黑武士》获得“英国影艺学院”颁发的英国金像奖、艾美奖、美国有线电视奖1983年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封为年度名人1981年获得“西方剧院”颁发的年度最佳喜剧表演奖1981年因《非9点新闻》获得英国影艺学院颁发的最佳艺人奖主要影视作品: - 2003 - Love Actually 《真爱至上》- 2003 - Johnny English 《憨豆特派员》- 2002 - Scooby Doo 《小狗斯考比》- 2001 - Rat Race 《亡命夺宝》 - 1997 – Bean 《憨豆先生》之—— ·可爱的冒险 ·失而复得 ·闯祸实录 ·图书馆和巴士站·小城故事 ·麻烦不断 ·祸从手出 ·酒店事件簿 ·靠自己 ·宝贝惊魂 ·圣诞快乐 ·精华一
这部上周四上映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美如画,主角们的心灵更是纯净如水晶,可以让你在影厅里微笑着流下泪。
影片名叫 《海蒂和爷爷》 ,是一部瑞士德国合拍片。这个中文译名有点误导人,让人以为这是一部讲述祖孙情的**,其实它的原名就叫 Heidi 海蒂,没有后面的爷爷,故事也主要是围绕小女孩的成长。
**改编自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畅销百年的 儿童文学经典《海蒂》 。这部小说曾先后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比较著名的有秀兰·邓波儿版《海蒂》。
吉卜力也翻拍成动画,叫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
这部最新的版本,据说是小说第13次被改编。
这就是片中的小女孩海蒂。所谓 取天地之精华吸日月之灵气 ,大概就是她这种长相和气质了。什么萌、可爱、漂亮之类的词放在她身上都太俗气,她好像就是老天专门造来用以让我们观照和自省的人间精灵,在她身上集合了各种美好品质,善良、淳朴、好奇、勇敢、率真……
这是海蒂的白胡子爷爷,长了一张慈祥长者标配脸。
然而说出演员名字,估计你会惊掉下巴。就是《帝国的毁灭》里的希特勒饰演者、B站一线鬼畜明星 布鲁诺·甘茨 。这位瑞士演员逝世,《海蒂和爷爷》也成为他老人家的 遗作 。
疯狂的战争机器和慈祥的白发爷爷,这就是演员强大的角色塑造能力。
回到故事。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影片一开始,八岁的她被姨妈送到了阿尔卑斯山,投奔住在山上的爷爷。
在村民们眼中,爷爷是个倔强而又古怪的老头,大家都传言他曾经杀过人,对其敬而远之。然而海蒂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发现了爷爷深藏在内心的柔情,两人卸下心防,相依为命。
艺绽君一开始以为,**会花很大篇幅讲述爷孙俩是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的,但其实这个过程迅速而流畅。也对,面对这样一个天使一样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而海蒂因流言一开始对爷爷心存的一丝恐惧,也很快在爷爷的解释下烟消云散。
故事到这里好像就结束了,但是,姨妈为了一点报酬,强行把海蒂送到了大城市法兰克福一户有钱人家去陪伴有残疾的**。于是,海蒂开启了她的人生第二张地图。
在山里野蛮生长的海蒂,到了城里,一开始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闹了好多笑话,比如她不识字,不懂礼仪,甚至连餐具也不会用,还没有穿鞋的习惯。但她的纯真善良,打动了这户人家的**姐 克拉拉 ,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不过,尽管海蒂一天天适应城市的生活,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仍然会思念阿尔卑斯山和爷爷。
所以,法兰克福还是阿尔卑斯山,好朋友还是爷爷,优渥的生活还是物质匮乏的生活,海蒂要作何选择?
原著小说发生在 19世纪 ,这部**也是 严格按照原著的时代背景来拍 ,尤其法兰克福的城市街景、室内布置还有人物服装造型都还原得很棒。尽管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看这部影片并不会有陌生感,更不会感到时代和地域的隔阂。
原因之一,在于海蒂太美好了。她身上闪耀着追求真善美的人性光辉,足以跨越时空打动我们。
她对身边的人都保留最原始的善意,真诚对待所有人。看到好朋友放羊娃皮特的奶奶眼瞎了,牙也掉光了,海蒂在城里时每餐都会悄悄攒下一个小面包,因为那户人家的面包是软的,她想带回来给奶奶吃。
她天真无邪,不虚荣,不贪婪,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其实阿尔卑斯山里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贫困的,但当她目睹皮特奶奶老年的艰辛后,居然会跟爷爷感慨:我们过得还挺好。
**借助海蒂这一人物,也表达了对 传统与现代 的态度。
片中的阿尔卑斯山,明亮纯净,宛如仙境,每一帧都能用来当桌面,生活在其中的海蒂和爷爷,也可以说集中了人类身上最好的品质。而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法兰克福,城市里看不到上,空中全是烟囱排出的烟,克拉拉的家里各种规矩也好像都是对天性的束缚。
如果只看到这一面,影片就陷入一味鼓吹传统、批判现代化的论调中了。
但其实,**对传统和现代 并非执二元对立的态度 。阿尔卑斯山所代表的传统,既有淳朴善良的一面,也有封闭落后的一面。村里的孩子见识都比较少,当被老师问及今后想干什么时,给出的答案都是牧羊人、铁匠、农民,只有在城里上过学的海蒂说今后想当讲故事的人。她的回答还遭来同学们的嘲笑。象征现代性的法兰克福也并非只是吵闹的、被污染的,那里有着更发达的经济、文化,每个人对于生活的选择也更多样。
这种对于传统和现代比较客观辩证的态度,在海蒂爷爷和克拉拉奶奶身上达到了统一。两位经过岁月洗礼的长者,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能跨越阶级、地域的障碍,仿佛故友般默契地交流,可以看做是传统与现代的一种和解。这也许就是这个故事想传达的:环境不是最重要的,处在环境中的人的 善意和尊重 ,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END-
你看过《海蒂和爷爷》吗?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去世,多图感受他最美的建筑
达康书记调任禁毒局副局长,全员狼人杀玩的就是心跳!
央视这部96分的纪录片看哭网友:这一生一定要走一趟河西走廊
在北京日报听音乐会是什么感受?演出现场新鲜出炉!
冲着欢笑看黄渤开餐厅,却被这五位可爱老人催泪
本期监制:周南焱
关于38妇女节的诗句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3、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4、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8、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10、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1、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3、有些女人。会让人觉得,世界上无人舍得对她不好。
14、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5、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16、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
17、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
18、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9、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0、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21、他的世界没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世界就是这样,从来没有公平可言。这是一场没有时限的角力战,谁在乎的越多,就输的越惨。
22、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3、玉魄冰肌何处去,霓裳高阳卧玉榻。
2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
2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26、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
27、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8、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29、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30、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31、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
32、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3、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装。
34、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6、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38、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39、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0、双蝶秀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41、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同生时,日日与君好。
42、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43、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4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45、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46、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4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48、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49、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50、睥睨生辉,撩民气怀。
5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52、面似芙蓉出水,腰如弱柳扶风。
5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5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5、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56、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5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58、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5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60、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基本信息:
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欣赏和爱意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无论她们的国籍、民族、语言、文化、经济状况和政治立场如何。从那以后,国际妇女节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妇女节日,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来说都具有新的意义。
日益发展壮大的国际妇女运动,通过联合国四次妇女问题全球会议得以加强。在其推动下,纪念活动已成为一个号角,号召协力争取妇女权利和妇女对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
代表人物
国际代表
克拉拉·蔡特金
克拉拉·蔡特金(Klara Zetkin) 1857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维德劳一个教师家庭,15岁时全家迁至莱比锡。1874年至1878年就读莱比锡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家庭教师,1878年结识流亡德国的俄国革命家奥西普·蔡特金,两人于1882年结婚。蔡特金在奥西普指导下阅读了《***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并投身工人运动。
1882年至1892年,她与丈夫及两个孩子流亡瑞士和法国巴黎,结识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 拉法尔格。1889年参加第二国际成立大会。189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
1892年创办妇女报纸《平等》,并担任编辑至1917年。1907年,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会上决定成立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把《平等》作为机关报,选举蔡特金为书记处书记。
1910年8月主持召开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会上建议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
1916年参与创建斯巴达克同盟。
1919年加入德国***,1920年任党中央委员和议会议员。1921年入选第三国际主席团。
1920年至1932年多次出访俄国,大量研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与列宁和罗莎·卢森堡交谊甚笃,支持布尔什维克。
1933年6月20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墙。
中国代表
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号双清楼主,她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
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黄花岗起义前夕回到广东。
辛亥革命失败后与廖仲恺一直追随孙左右,进行讨袁与护法斗争。陈炯明叛乱时极为关心孙夫妇的安危,并全力营救廖脱险。随后,大力支持孙改组国民党,与廖一道成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
节日影响
国际影响
文化上
国际妇女节是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平等所走的斗争道路十分漫长。古希腊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领导了妇女斗争来阻止战争;法国革命时期,巴黎妇女高呼“自由,平等,友爱”,走上凡尔赛的街头争取选举权。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妇女们,尽管被不同的国界、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所区分,但在这一天能够同时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让人们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发展所做出的斗争。
政治上
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
中国19世纪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像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近现代以来,联合国的四次全球性会议加强了国际妇女运动,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取得了全球性的意义。
这些进展使国际妇女节成为团结一致、协调努力要求归还妇女权利和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的日子。
思想上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它是全世界的妇女组织所庆祝的重大节日。关于妇女节的这个想法早在20世纪就被提出来了,但是直到1908年才在美国举行了第一个妇女节。1911年,第一个国际妇女节在德国、奥地利、丹麦和欧洲其它一些国家举行。
从那时起,这个日子在许多国家被作为全国性假日来庆祝。它标志着女性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各国的妇女们都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平与发展。
在一些地方(比如俄罗斯、中国),这个节日已经失去了政治意味,成为了简单的男人表达对女性的爱意的时刻,类似于母亲节与情人节的混合。然而在其它一些区域,联合国指定的政治和人权主题对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有着强烈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并以充满希望的方式提出和审查。
中国影响
文化上
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邮票
“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全世界妇女的节日,到21世纪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这一节日,至2015年已有90个年头;从1960年中国第一批万名(个)“三八红旗手(集体)”诞生,这个光荣称号也已经年过半百。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妇女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这一节日:北伐路上的游行、抗战街头的募款、内战时的示威、阮玲玉的自杀、丁玲的随笔,等等;“三八”国际妇女节这百年的历史,与中国的妇女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特殊公共文化空间。
政治上
中国广州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为中国妇女争得了第一次庆祝自己节日的权利,而且体现了革命妇女力量的大联合,成为首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结成妇女统一战线的标志。” “为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
思想上
与其它节日——诸如国庆节、植树节、圣诞节等不同,“三八”国际妇女节有其鲜明的性别属性——它是妇女专属的节日。以“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为主题的罢工、集会、游行示威等,正是中国妇女在20世纪以来形成新的“社会性别”认同的最重要的场域之一。
女孩该看的一本自我保护的书
女孩该看的一本自我保护的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左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以下分享女孩该看的一本自我保护的书。
女孩该看的一本自我保护的书10-3岁:
1、《我们的身体》
儿童性教育启蒙立体科普书,让女孩了解自己,保护自己。
“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身体的每个部分有什么用呢?”“他是男孩,我是女孩,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不同?”……
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身体都是无比好奇的,这本《我们的身体》包含14个人体常识,丰富孩子认知,又有转盘机关、变色、推拉等多重互动形式,加深理解;
在教会女孩认识身体的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我的情绪小怪兽》
小女孩容易有“小情绪”?这本书将教会女孩们认识情绪、管理情绪,人见人爱。
这本书围绕一只由红色、**、蓝色、绿色和黑色混合的小怪兽展开。
小怪兽感觉非常糟糕和混乱,于是它向小女孩求助。
小女孩告诉它应该先把各种颜色的情绪分开,于是它就变成了不同颜色的小怪兽。
通过线条分明的简笔画,明快温暖的涂鸦颜色,直观的3D立体场景,童真质朴的绘本语言,把抽象的情绪概念变成呆萌可爱的情绪小怪兽,告诉孩子什么是快乐、忧伤、愤怒、、、、、、教会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做最真实的自己。
4-6岁:
1、《大脚丫系列绘本》(全4册)
看大脚丫贝琳达如何坚持梦想,让女孩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来自埃米·扬的倾情之作,故事中小女孩叫贝琳达,她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很小,除了一双超级壮观的大脚丫。
才艺表演时,她却意外地喜欢上芭蕾,并开始学习和表演。
但在芭蕾舞比赛上,评委们都拒绝了她,只是因为这两个“大麻烦”。
看这个喜欢跳舞的女孩如何用乐观、机智、坚持与自信面对危机,实现蜕变,也让每个现实中的女孩们明白跟从“心”的声音,坚持理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有多重要。
2、《法国绚丽科普绘本》(全4册)
法国现代艺术与科普启蒙的入门圣品,为女孩们开启一扇心灵和智慧之窗。
很多女孩子不喜欢科普绘本,因为大多科普绘本文字量大,专业术语多,语言晦涩难懂。
而这套《法国绚丽科普绘本》将颠覆孩子及家长对传统科普绘本的认知。
在这套书中,作者伊莎贝拉用新奇的视角,将生活与自然的细节贯穿其中,形成一种“艺术科普”的奇妙质感,一片叶子、一只小虫、一片水塘,都能带来不可思议的视觉震撼。
每翻阅一页,都能让你和孩子停留片刻,去探究画面中的细节、、、、、、徜徉在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中,伴随着简短诗性的文字。
将美的元素注入孩子的血液里,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今后的人生中,诗意生活。
7-10岁
1、《揭秘华夏系列》第一辑
在翻翻书的乐趣中,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家闺秀。”
这套《揭秘华夏系列》重点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分为《揭秘汉字》、《揭秘古诗词》、《揭秘二十四节气》和《揭秘丝绸之路》四个主题。
四本书收录120首新课标必背古诗词,1000多个人文历史、地理百科知识点,帮助孩子提前应对语文教改重难点;
从插画到文字,每一册更是经过中科院、各大名校等专家团队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知识点的准确性。
当然,书本延续了乐乐趣童书“新、奇、趣”的基因,采用翻翻书的形式,超过375个翻翻页,让孩子轻松学习传统文化。
2、《皮卡西随身百科》
“集常识教育和人文教育于一身”的百科全书,每个德国小学生的必读书籍。
整套图书共分为56册,涵盖了从自然到社会的7大主题。
除了简明扼要、轻松诙谐地介绍了相关主题的专业知识,丛书还设置了500多个趣味解答与100多个小游戏:迷宫、连连看、图画猜谜、找不同……;
并总结了与该册专题相关的重点名词、知识点,附上准确、详细的解释,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孩子们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体系的推理与建构之中。
这个寒假里,待56册翻过,每一位孩子都能由此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换一个高度看世界!
10 岁 +
1、《故宫里的大怪兽》
将神兽的灵性和故宫的奇幻相结合,上演一部非同寻常的故宫魔幻剧!
这是一部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的故事集,作者通过故宫实际存在的这些“怪兽”,挖掘众多中国神话和文化传统资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介绍了中国特有的故宫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民俗知识。
2、《我和**姐克拉拉》
一部“描写童心童趣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作”,弥补独生子女的缺憾。
超级萌童“我”和古灵精怪的**姐克拉拉。
这对姐弟之间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弥补那些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生活中和心理上的一些缺憾,也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要为人着想。
难怪这套书会成为学校的推荐书目,德国的儿童评论家也把这套书称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书”,并把它列入世界十大童书之一。
培养女孩就应该“腹有诗书气质华”,让孩子成为才貌双全,不畏将来,亦柔亦刚的女生!
女孩该看的一本自我保护的书2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该看什么书
步入青春期的女孩,有太多的秘密想要诉说,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解答,但对于一个女孩儿来说,往往会因羞涩无法开口。
作为父母,我们想问,想管,但又不知如何开口,或者怕自己不够专业而不敢开口。
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如果能遇到这3本书,我不敢说是一种幸运,但一定会让青春期少一些慌乱与茫然。
1、《无比美妙的痛苦》
内容简介:16岁的女孩海蓁在癌症互助小组遇到了因患骨癌而截肢的男孩奥古斯塔斯,在常年住院治疗的单调生活中,他们因为共同喜欢的一本书而逐渐互相了解。
2、《女生万岁》
内容简介:主人公雪成,因为人长得矮,学习差,加上懦弱的性格,导致时常被女生欺负,久而久之,也就患上了女生恐惧症,一旦被女生碰触之后,便会发麻疹。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关于成长与快乐,专门写给女生的书。内容有趣、语言活泼、排版精美,非常契合这个年龄段女孩的特点。
3、《女孩,你该知道的`事儿》
推荐理由:这是青春期的性教育读本,如果家长的理论知识不够、不知如何表达、不知性教育如何开展,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小帮手。
女孩该看的一本自我保护的书3女性最值得看的十本书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是海伦、凯乐的一本书,海伦、凯乐是一个创奇的女人,她的一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她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要珍惜的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世界,面对我们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可能在我们的身边会有比我们还不幸运的人,
2、《女人味》
这是一本能够提升自身素质的一本书,而且告诉我们什么真正的女人味,现在社会需要的女人味是什么,有很多的人,可能都不太理解什么是女人味,难道就是我们我们生活中的表现出来的那样,其实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知道你应该怎么做,才会有女人味,自己以前认为的是不是正确的。
3、《小妇人》
这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一本书,这本书能够清楚的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和亲人相处,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怎样的,这本书可能大多数的女性都会喜欢看,因为这本书很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如果你独立这本书,肯定会让你决定非常的舒适,这本书里面写都是一些家庭里面的一些小事,所以会更让人有相同的感觉。
4、《你的任性必须配得上你的本事》
这本书文字直接而深入人心,看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泼辣的闺蜜,用最毒舌的语言提醒着你。 温暖固然重要,可警醒才更为可贵。爱你的人,从来不会教你去任性,只会教你可以任性的本事。这个世界不公平,但是合理。想过你要的生活,你就要比别人更用心、更专注、更努力、更勤奋,不要轻信、执拗、放肆、妄为。
5、《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当世界在浮躁焦虑的时候,作者用文字告诉你,慢慢来,别急。总要在疲于取悦别人取悦世界而不得之后,我们才会懂得:你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不必以别人的标准来苛待自己,因为一个人最好的样子,是成为她自己。
6、《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会赚钱的女人》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人下厨房,女人坐厅堂。这首打油诗暗含着男人对女人地位提高酸溜溜的抵触心态。新时代的女人,不再仅仅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影子,而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女人的幸福要靠自己,靠自己的魅力和能力,靠自强的作为和独立的心态。本书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详细阐释了女人怎样塑造自我形象,怎样为人处世,怎样自强自立,活出真正的自我。相信会对你有不错的启示。
7、《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像林徽因一样做女人》以林徽因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蓝本,从她的性格、气质、修养、品位、爱情、婚姻、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入手。还原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世间奇女子的精彩生活,将她多姿多彩的一生展示于读者的面前,为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女性做悉心的指导,汲取她的人生精华,如她聪慧独立,如她率真坦诚,如她执着坚韧。走近她,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在美丽背后触摸一丝温润,在淡雅之中品味一缕幽香。
8、《居里夫人传》
女人应该多阅读一下关于女人的传奇故事,而《居里夫人》这本书则很好的记录了一名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看完此书会让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产生诸多的思考。
9、《围城》
作为女人,想要去看准一个男人,不妨先来阅读一下《围城》,在这里你能够看到各种世间百态,让你对人生、对婚姻、对男人有新的认识和觉悟。
10、《追忆似水年华》
这本书对人的心灵深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挖掘,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如果你想让你的心灵获得放飞,看这本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 ——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4年在汉堡作了第一出歌剧欧米亚(Almira),获得巨大成功1706年游历至意大利,在意大利写了不少歌剧、清唱剧、康塔塔(Cantata)包括著名的歌剧阿格利批拿(Agrippina)。 1710年亨德尔移居伦敦,在汉堡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1年的歌剧作品利努度(Rinoldo)获得巨大成功。在川度斯(Chandos)公爵的资助下写了清唱剧艾斯特(Esther)和11首川度斯圣歌。1717年定居英国,1719年得到国王的支持,开始在皇家音乐学院演出他的歌剧。这个时期有他最出色的歌剧作品利达米士图、骄里奥些萨(Giulio Cesare)、泰米拉露(Tamerlano)、路得连达(Rodelinda)。1726年加入英国籍。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亨德尔作了大量英语清唱剧和为清唱剧而作的乐器音乐,其中包括不少伟大的协奏曲,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于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 《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里路亚》流传最为广泛。1742年弥塞亚(Messiah)首演。继后以大概每年两首的速度创作清唱剧,一直持续到1751年,因为那时他的视力太差了而不得不放弃。1742-1751年这段时间的著名作品有森逊(Samson)、所罗门(Solomon),1759年病逝于伦敦。虽然亨德尔写了非常多的音乐作品,但是在整过作曲生涯中他都没有使用巴赫的对位法。亨德尔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戏剧性和抒情性,而他留下给后世的最大艺术遗产是他的清唱剧作品。 主要作品 水上音乐 皇家焰火音乐 <弥赛亚>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杰出的音乐才能,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是歌剧,共22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交响乐,共45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一生狂妄不羁的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终于在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尽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 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当然,想要完整的评论莫扎特的音乐,绝非这区区近千字能够表达的。 而想要真正地体会莫扎特,最主要地还是去听他的作品,而他的千余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重奏〈狩猎〉》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主要作品:
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
罗西尼(GioacchinoRossini,1792~1868)
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十岁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从马太学对位。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所作《塞维尔的理发帅》,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是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代表作。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的搁笔之作《威廉·退尔》,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且推进了大歌剧体裁的形成。此后近四十年不事歌剧。在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代表作品:
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威廉·退尔》
乐圣: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on,1770~1827)
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教会合唱团的歌手。由于很早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父亲不分白天黑夜地逼他练琴。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同时挑起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信仰共和,崇尚英雄。作有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爱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他集中了古典音乐的精华,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先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门德尔松(F.Mendelssohn,1809-1847)
德国作曲家。生于银行家家庭。1822年起,先后赴瑞士、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等地进行创作和演出活动。
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等五部交响曲;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无词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种题材和体裁的器乐和声乐作品。
门德尔松的作品风格优美生动,结构完整严谨,配器精巧。他在1829年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使巴赫这部名作得以在乐坛占据重要地位。他还协助舒曼创立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出生在维也纳教师家庭。1805年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08年入帝国神学院学习。1812年随萨里埃里学习作曲。
舒伯特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与《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日的旅程》及《天鹅之歌》等。
舒伯特是欧洲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新型音乐体裁——艺术歌曲的开创者。在歌曲结构、旋律、和声以及钢琴伴奏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贡献。
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
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帕马省布塞托城。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会》(1859)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1871~1872年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1887)及《法尔斯塔夫》(1893)。1901年逝世于米兰。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钢琴诗人”肖邦(FFChopin 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1830年11月华沙起义前夕,肖邦离开祖国经维也纳到法国巴黎定居。
在维也纳,肖邦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包括德国诗人海涅,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等,特别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创作上获得极其丰硕的成果。肖邦的创作可分四个时期。
由于40年代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给肖邦精神上带来沉重的打击;远离故乡;亲人和挚友相继逝世;都给他身心带来深深的创伤。1836年他开始患肺结核,症兆日益加重。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国短期教学和演奏,他为流亡国外的波兰同胞开了最一次演奏会。回巴黎后,他的健康急剧恶化,终于1849年10月17日病逝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
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在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阿列维。1839年在罗马悉心研究宗教音乐,并反映在创作中。他是梵蒂冈国歌《教皇进行曲》(1846)的作者。归国后,曾担任过合唱团指挥,并创办“古诺合唱团”。
在歌剧《浮士德》中可以显示出他合唱写作的特长。《浮士德》作于1859年,取材于古典名著,音乐朴实平易,配器丰富巧妙,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抒情歌剧的代表。此外,尚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十余部歌剧、三部交响乐及大量宗教歌曲等。他以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为伴奏所作《圣母颂》流传极广,是跨年代合作的典范。
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
德国著名音乐家。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父早死,从母意在莱比锡海得堡学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学音乐,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年取得母亲的谅解,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求师于著名钢琴家维克。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练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妻子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840年写了一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后又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由于长期过劳,1856年在波恩附近的精神病院中去世。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套曲《狂欢节》、《大卫同盟盟友》、《儿童情景》及《交响练习曲》、《蝴蝶》、《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十二首》以及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
比才(GeorgesBizet,1838-1875)
法国作曲家。是继法国作曲家古诺之后,打破意大利歌剧对法国的影响,使法国歌剧从浅薄、浮华中解放出来的杰出人物。
比才最为出色的歌剧《卡门》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最为人门喜爱的歌剧之一。著名的《卡门序曲》和其中的儿童合唱、《哈巴涅拉舞曲》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可是比才在歌剧创作中独特的探讨之路却充满了艰辛。他曾创作了不少歌剧,均在他的时代不受欢迎,《卡门》的首演也遭到了失败,因当代人对他的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据说他曾为此整夜痛苦的在巴黎的街道上徘徊。而且只是因为被评论界攻击和嘲骂,《卡门》才连续上演了几个月。比才在《卡门》上演的同年去世才活了37岁,生前没有享受到他的卓越艺术带来的荣誉。但是这部歌剧却受到了国外音乐家的赏识和赞扬,预言“十年之后,《卡门》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其实不到十年,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时获得了极大成功。
比才的音乐之路是颇给人启示的,当他在重复前人走过的路时,以他的才华,19岁就获得了罗马大奖和奥劳巴斯一等奖,当他为法国歌剧开辟新路的时候,却一再承受失败。可见任何创新之路都不可避免要经受坎坷和考验。但历史最后总是公正的。比才留给人们的珍品还有为都德的话剧《阿莱成姑娘》写的音乐,后来编成组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生于距奥地利边境不远的匈牙利赖丁小镇。1821年举家迁居维也纳,从车尔尼学习钢琴,向萨列里学习作曲。从11岁便开始了辉煌的钢琴演奏生涯。在巴黎他受法国革命思潮和文学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吸收肖邦、柏辽兹和帕格尼尼等人的成就。1848年以前,他在欧洲各地演出,受到狂热的欢迎,成为一代具有超凡技艺的钢琴巨人。这一时期主要创作钢琴作品。1848—1861年期间,任德国魏玛宫廷乐队指挥与音乐总监,大力扶植进步的作曲家,演奏他们的最新作品。1854年组织了“新魏玛协会”,几年后进而组织“全德音乐协会”,使魏玛成为当时音乐文化中心地之一。此期间还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交响乐作品。由于与塞恩—魏特根斯坦公主的婚姻受挫,在一次关于歌剧演出的争议之后,迁居罗马。接受了低级的圣职,但仍为慈善事业演奏,奔波于罗马、魏马、布达佩斯,从事创作、教学工作。教授出一批钢琴名家。去维罗特探望女儿科西玛时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另一方面他把钢琴视为万能的乐器之王,追求宏伟的交响性音响。他的演奏和钢琴音乐创作大大推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主要钢琴作品有:《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D小调奏鸣曲》虽然是单乐章,但其内容表现的幅度广阔,表现手法显示出李斯特的独创个性。两首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一》和《A大调第二》接近于他的乐队作品。李斯特还有大量的19世纪歌剧咏叹调和交响曲的钢琴改编曲。在聆听音乐机会缺乏的19世纪,李斯特这些改编曲在浪漫主义音乐的推广与普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作曲家李斯特对19世纪的标题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之后,首创出“交响诗”的音乐体裁。这种浪漫主义更为理想的交响乐形式,来源于贝多芬、威柏、门德勒的序曲。李斯特13首交响诗的标题,明示出它们与文学、绘画、戏剧的密切联系。如《匈奴战役》与绘画相关,《玛捷帕》以雨果同名诗歌为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角色,《普罗米修斯》则与德尔的诗篇有联系。与柏辽兹不同,李斯特不注重用音乐去描绘场景、事件,他也从不陷入琐细的音乐解说,而追求对作品的内容或艺术形象进行哲理性的概括。他的交响诗更近于贝多芬《交响曲》的传统。李斯特的交响诗是单乐章,保留了奏鸣曲式的一些特征,各段落速度的变化与对比又似把交响曲套曲浓缩在一起,以主导动机贯穿变化达到音乐的统一和戏剧的发展。他的交响诗还有《塔索》、《山岳》、《理想》、《匈牙利》等,其中最常演奏的是《前奏曲》。体现了他的炽热、夸张的音乐情感特点。李斯特还写有《浮士德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他的交响诗在19世纪下半叶被各国音乐家广泛采用,成为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乐队体裁。
柴科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
生于沃特金斯克。早年学习法律,后在司法部任职,23岁入新成立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一次失败的婚姻使他身心处于严重崩溃的边缘。喜爱柴科夫斯基音乐的富孀梅克夫人的慷慨资助,使他得以赴意大利、巴黎和维也纳旅游,并放弃教学专事作曲,他与梅克夫人约定永不见面,他们留下的上千封通信成为研究柴科夫斯基的珍贵资料,19世纪80年代他已达到事业的高峰,作品在整个欧洲上演,然而忧郁情绪日渐。1893年在彼得堡指挥他的《第六交响曲》首演,数日后突然逝世。
在同时代俄国作曲家中,柴科夫斯基是涉猎西方音乐体裁最广泛的,并且吸取了许多西方的音乐形式语言传统经验。虽然他有时也采用俄罗斯民歌音调,但是在作品题材和音乐风格上,并未刻意追求民族化和民间性,因而被认为是与五人团的民族主义相对立的世界主义者。但是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他的音乐充溢着自然流露出来的俄罗斯民族气质。
柴科夫斯基在五人团影响下写了一批标题性管弦乐作品: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暴风雨》、《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1812序曲》、《曼弗雷德交响曲》等。柴科夫斯基像门德尔松所做的那样,坚持在古典奏鸣曲式快板的呈示、发展、重述的三部结构中表述他的音乐思想。他的音乐语言不是描绘性的,在《罗米欧与朱丽叶》中,他是以高贵的劳伦斯神父、两家族的世仇和两位青年的爱情三个方面来概括出这部莎士比亚戏剧的。
柴科夫斯基最出色的创作体裁是交响曲。他在第四、五、六交响曲中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交响曲风格。他以这种宏大的器乐形式哲理性地表达普通人的精神历程,命运的重压、痛苦、欢乐、憧憬,难以排解的忧郁,一系列情绪对照构成心理的戏剧。这些既显露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且不失人类精神的典型意义。音乐中热情、坦诚和浓重的忧郁感人至深。语调般明显起伏的亲切旋律,高旋低回的摸进,从细致入微的乐句到壮丽高潮的磅礴戏剧性气势和精彩的配器都是其音乐魅力所在。
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以细致刻划人物内心见长,旋律具有俄罗斯抒情浪漫曲的特征,乐队以交响手法烘托戏剧高潮。其他主要作品还有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和钢琴套曲《四季》及一百多首艺术歌曲。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 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欣赏:
《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柏辽兹配器](8:46)提示:
引 子:描写一位绅士风度的男宾在舞会开始前,向一位青年贵妇人发出的邀请。
第一段:描写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基本主题雄健有力,表现热烈的舞会气氛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的形象。 第二段:描写轻盈妙曼、回旋飞动的舞姿。
第三段:描绘轻若飞燕的舞步和眉笑目语、脉脉含情的意态。 第四段:描绘舞会进入了高潮和结束。 尾 声:描绘舞伴们相互致谢和告别。
15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欣赏:
1、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2:46) 歌词大意:①“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求,它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2、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7:35)创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歌曲用二段体写成。第一段描写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欢畅地戏游,第二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得以浑水摸鱼。后来,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16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欣赏:
1、“拉科奇进行曲”(4:55) 又名《匈牙利进行曲》,是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第一部分的选曲。作品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内容为:浮士德独自漫步在匈牙利原野上,天色破晓,田野上响起农民的合唱和民间舞曲。突然,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声,出征的匈牙利军队列队走来。
2、《幻想交响曲》一至五乐章片断(14:10) 演奏: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指挥:伯纳德-海廷克
17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欣赏:
1、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巴伦勃依姆](以)(2:02) 这首小品于1842年创作的。是他的四十八首《无词歌》中最流行的一首。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图画。它将永远唤起我们对春天的眷恋和向往。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费兹](11:00)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热情的快板,e小调,2/2拍。 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首先奏出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一首幽静的抒情诗,显得有些多愁善感,随后独奏小提琴用更温暖、更美丽的声音来歌唱它。
18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欣赏:1、《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格鲁米欧](2:39) 它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宛如已坠入沉思的梦境,接着梦中出现美丽的世界。然后梦幻升腾,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更奇异的梦境。 中段没有新的音乐素材,仅是主题旋律的变化反复,节奏与第一段相同,因而仍然保持了幻想的情绪。但由于旋律有了一定的变化,仿佛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图景。
音乐进入第三段时,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最后以无限深情而富于诗意的乐思结束了全曲。
2、《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断(5:45) 演奏:弗兰兹、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伯恩斯坦
19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 (小狗)(1: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 、指挥: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犹太人。二战期间随家人到了美国,从1963年开始指挥生涯,先后担任过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
20 第五讲:浪漫主义音乐(中、晚 )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版)[希福](9:07) 这首作品写于1851——1854年。它运用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查尔达什》(这种舞曲的前半部称“拉索”,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特点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写成的。 第一段:缓慢的第一部分全是匈牙利的歌曲,委婉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它唱出了匈牙利人民的悲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奇特的音响效果,都是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在演奏的情景。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舞曲部分,描绘了民间节日里,身着盛装的人们在欢欣起舞的热闹场面。
21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欣赏:
1、《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14:20)V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注:小泽征尔(1935--)生于中国的沈阳。第二年他们全家迁到了北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全家才回到日本东京。他是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学生。从1962年先后在日本广播协会、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旧金山和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他与印度指挥祖宾-梅塔一起誉为世界级东方指挥家。
2、《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队)[阿巴多](2:22)
22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欣赏:
1、《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6:35 第一段: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主题,抑郁、沉静。第二主题含有祈求和疑问。
第二段:在情调上更加忧郁。诉说性的主题发展到高潮时,已成为哀告式的了。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不完全再现,在它后面加了一个尾声。音乐不像原来那样平静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动而愤怒的感情。但结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予梦幻之中。
2、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DVD(1:00:56、1:23:30、1:26:30)剧情:描写的是一位王子齐格弗里德和一位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恋爱故事。他们两个忠诚坚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师,公主恢复了人形,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3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 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
1、《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8:23) (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 唱词是李白的《悲歌行》的诗句(“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写的是诗人热爱生活,向往自然,但“悲哀来到,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音乐以颂赞生活开始,而以悲痛欲绝告终。
2、《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 14:16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