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是根据作家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李幼斌主演的战争题材电视剧。2005年在央视一套播出,开播后收视率一路长虹,屡破记录,根据当年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播出第一周收视率平均达到1142%,最高一度达到137%,收视份额高达287%。
看数据可能大家没什么感觉,《新闻联播》作为央视的王牌节目,收视一直是一个标杆,05年央视还播过一部收视神剧《大宋提刑官》,根据当年数据统计,在播出第二周的平均收视率达到785%,竟出人意料的超过了《新闻联播》618%,可见这剧也很受欢迎。
1147% vs 785% ,数据一对比,《亮剑》的火爆程度就可想而知。《亮剑》最终也以平均107%的收视率力压《大宋提刑官》获得05年央视的收视冠军。完结后热度不减,在各大卫视重播,据不完全统计,亮剑重播超过3000多次。在抗战片中,如果《亮剑》认第二,目前还没有敢出声的,可以说亮剑是目前为止,是最受欢迎的抗战剧。那《亮剑》凭什么能重播上千次而人气不减呢?
作为豆瓣评分94的电视剧,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有人说亮剑是以小说改编而来的,有一定的观众基础,近年来通过IP改编的同名影视非常多,可是真正拍成功的却没几个。亮剑为什么能长盛不衰,看完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你就明白了:
1、好的剧本等于成功了一半
亮剑的剧本是由小说作者都梁本人亲自操刀改编的,获得了电视剧风云榜最佳编剧奖和第26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亮剑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剧本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经典形象——李云龙,讲述的是李云龙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段时期的故事。这个跟以往类似题材完全不同的形象,不再是以前那种高大上的英雄,他除了胆识过人,英勇善战,也浑身毛病,出口成脏,不高兴了就骂娘的普通人,这样的形象完全打破过去的模式,变得更丰满真实,更有人格魅力。但反而更接地气了,仿佛英雄和大家没有了距离感,感染力变得更强,让每一个普通人有了代入感,也可以做做英雄梦。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当然会印象深刻,因为没有人记得第二个,亮剑作为第一次尝试,自然就成为行业内的标杆,经典,所以说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2、合适演员的重要性
有了好剧本还不够,如果选人不准,那么就活生生地糟蹋了剧本。个人观点,即使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大腕影帝级的演员,你可以去挑战各种角色,可是每个人的形象气质是不同的,就好比有些天生反派脸,你演一个好人,谁能信啊。这样角色的表现力就差了一大截,李云龙这个角色感觉就是为李幼斌量身打造一般,亮剑的剧组真的是独具慧眼,每个角色都安排得无可挑剔的地步。同样的剧本,新版亮剑为什么没能再续辉煌?是否有先入为主的原因,更钟情于老版亮剑,新版的似乎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是把新旧两版拿来字斟句酌的对比一番,就会发现旧版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不是简单的先来后到的问题。
先不说主角的表演,老版亮剑中,除了聚光灯下的主角,就连一个个配角表演得都那么鲜明出众,说起他们,都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他们的名字,有些角色戏份不多,但却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两炮干掉坂田的柱子,骑兵连长孙德胜,武艺高强魏和尚,宝庆溜冰,旅长打劫,乃超跑圈,有胜阅兵。一幅幅经典画面跃然纸上,在脑海重现。 一部剧的成功,找对人是很重要的,不是所有人可以胜任所有角色,也不是所有角色都适合自己演。
3、魔鬼藏在细节中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亮剑的魔鬼还是很多,先来说说翻译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在看这类剧都不太注意,只要自己看着爽就行。可是剧组在这方面却非常的考究,精益求精。让日本军官说上了日本话,让翻译官不再是个多余的角色。而不再是满口蹩脚的中文,“你的,我的,大大滴”。有很多的抗战剧不注重这些,可这是基本的逻辑,两个日本人在那里讲着流利的中国话,你觉得合理吗?导演似乎也没忘记他们其实应该说日语,不然导演为啥还给他们配上一个多余的翻译官。所以凡是这种日本人和日本人之间都用中国话聊天的抗战剧,基本上也难算得上好作品。后期配个音很难吗?
为什么说亮剑剧组讲究呢?因为亮剑剧组考虑到了这个过去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日本人应该说日语,所以最后找来都是会说日本话的演员,即使被人诟病说日语讲的不标准,可这应该算是一个进步吧,至少是符合常理的。这些细节可能不会决定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命门,可是这些细节反应的是主创团队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景,而有了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不怕拍不出经典作品。
另外一个魔鬼,就是道具和造型方面。如今很多的抗战剧,那衣服新的都没有灰尘,估计是刚从被服厂批发回来。那是在战场啊,不是去当新姑爷。在过去那种艰苦的环境,物资是极度贫乏的,哪来那么多新衣服,要不然李云龙也不会厚着脸皮打劫被服厂两百套军装啦。现在某些抗战片,那是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真不知道他们是去上战场,还是去郊游,一场硬仗下来,发型还是当初那个模样,衣服干净如新,脸上也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能不能脚上沾点泥,脸上抹点土,别让真正的观众看得那么跳戏。当然那些真爱粉丝就不说了,因为他们的欧巴即使在那里站着像个木头桩子,依然会有花痴喊着好帅。
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亮剑》里面不管是造型还是道具都很讲究,一场战斗过后,各个都灰头土脸,那就像土堆里刨出来的一样,因为真正的战场上,谁他娘的有时间去梳理发型?全剧让人印象最深的道具,非二营长的意大利炮莫属。它的出现,直接带来电视剧的小高潮,平安格勒战役。很多电视剧可能出于经费的缘故,在道具也是敷衍了事,能糊弄就糊弄,要不然就是穿越,把还没造成来的武器提前预支给战士使用,这些对于真正的军事迷来说,都是不尊重,又怎么会有人为你叫好呢。
4、音乐的魅力
莎士比亚说音乐有一种魅力,可以感化人心向善。音乐作为人类通用的语言,在影视创作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在欣赏精彩的影片时,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常常是先看到,再听到声音,音乐对影片所起到的重要性,也常常被观众所忽略。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在观看惊悚片时,调成静音模式,那恐怖气氛就大打折扣,如果给惊悚片配上喜庆欢快的音乐,那恐惧感瞬间就消失,惊悚片也成喜剧片模式啦。《亮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配乐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
亮剑的主题曲、片尾曲和背景音乐,以及插曲都是由音乐大师李海鹰作词作曲,再由北京室内男声合唱团演唱。主题曲《中国军魂》被称为不想跳过的片头,此曲气势如虹,高亢激昂,表现了中国军人面对强敌,不畏艰辛,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气势,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军魂。每每听到这首曲子,就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浑身上下每个细胞感觉都动起来了,都在呐喊着向前进,向前进。
片尾曲《烽火连天》虽不及片头的气势,但也是难得的佳作,尤其是用小号演奏的其中一个片段,在电视剧中多个场景都有使用。当面对百倍的强敌,骑兵连战至最后一兵一马,也绝不退缩,在连长孙德胜最后喊出骑兵连进攻时,音乐响起,无限的哀凉,表现出一个战士明知不敌,却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使最后倒在敌人的刀剑下,也虽败犹荣。另外一个使用到这个插曲的地方,就是攻打平安城时,秀芹:“李云龙你开炮啊。”李云龙一声令下,“开炮,开炮。”在炮火的轰炸下,新婚妻子也烟消云散,音乐响起,李云龙像失去脊椎一般,瘫软倒下,让观众也能感受到他是多么的无奈,作为丈夫他是不合格的,因为连自己的老婆都保护不了,但作为长官,他是明智的,因为他不能牺牲自己战士的生命去换自己的老婆,而且每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的危险。
这样巧妙运用音乐的场景还有很多,在和尚牺牲后,李云龙收拾行李时,嘴里喊着“和尚,去把老子、、、。”《兄弟连心》响起了,那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音乐虽然不像台词那么直接告诉观众,但它也是会说话的。音乐是最能撩拨人心弦的,在欣赏影片时,音乐和配合得当,可以增强立体感,起到更好的效果,很明显亮剑做到了。
结尾:
信赖看过《亮剑》的观众对李云龙必定是十分了解的
他是一个绝不吃亏的主,在楚云飞的部队驻扎在大孤镇时,他从孔捷手中拦下楚云飞的物资,而且对楚云飞的部队进行了“拘禁”,楚云飞被逼撤回了部队,物资也一向都要不回来。
而在抗日结束,步入内战后,李云龙的这个缺点依然没改当时,段鹏带领的侦查连将国军赶出了一片区域,因为这片区域有不少的物资,为了可以拿回物资,段鹏留下了王有胜,担任看守这些物资并贴上封条。
自己带的部队节节取胜,缉获的物资这么多,搁在部队里的哪个战士身上,心里都是很快乐很骄傲的,而别人还会略微控制一下自己的心境,而王有胜就很难了。
王有胜看着对面还穿戴布鞋的兄弟部队,再看看自己脚上的新皮鞋,瞬间优越感就起来了,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遽然发亮,一脸迷死人不偿命的笑脸,直接将嘚瑟和显摆体现到了极致,尤其是蹲下去用手掸鞋上尘土的动作,更是让观众捧腹大笑。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和5师老兵油子起抵触的过程中,王有胜又将耍泼皮的一面体现得酣畅淋漓,在被打之后,双脚不停地在蹬着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泪一向的流啊,那个场景真是太好笑了。
从这就能看出来王有胜的质朴和单纯要说啊,仍是李云龙有血性,立马让王有胜还回去两个巴掌,还真甭说,王有胜打回去的那个目光仍是很尖锐的。
总归,老版《亮剑》中的王有胜,在演技上,的确无可挑剔,至今让人浮光掠影!
再来看看新版《亮剑》中的王有胜。在守仓库时分,无论是表情仍是动作,都被完败,表情呆楞,给人的感觉很软弱。
而且比较老版,还少了很多在细节方面的描绘。比方贴封条没吐口水、没有换新鞋的镜头、没有用手去掸鞋上的尘土、嘚瑟的表情直接疏忽、被打之后一滴眼泪没流、没有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大闹、李云龙来了之后没有体现出冤枉感等等。总归,新版《亮剑》中,关于王有胜的这一幕,让人彻底感觉不到喜感和捧腹感!
终究,我们再回到王有胜开始的这个人物,他真的就仅仅一个一般的战士吗?
必定不是的,我们再想一想,可以进入侦察连的战士能简略吗?
必定是有真本事的,更何况当时王有胜看到李云龙骑马过来的时分,直接就跑了曾经,而李云龙居然还能直接喊出他的姓名,李云龙堂堂一个师长,手底下有足足几万人,就算他是天才也不可能记住两万个人的姓名,但是却能记住王有胜的姓名,我们想想难道不乖僻吗?
这说明王有胜的确有真本事,能让李云龙记住他。
众多战争片中,《亮剑》无疑是最受瞩目的那部,有关亮剑精神的讨论经久不衰。因为太过经典,所以被两次重拍,但备受赞誉的依然是由李幼斌主演的那部。这部剧的每个演员都与角色十分契合,与所扮演的角色浑然天成,让我们将演员与人物傻傻分不开。我们来对比下《亮剑》与《新亮剑》中魏和尚吃鸡的这场戏,演员的演技如何高下立判。
李云龙受楚云飞之邀,带着魏和尚乔装来到河源县城,与楚云飞及其副官在茶馆秘密汇合后,四人一拍即合决定大闹当天晚上平田一郎的生日宴。李云龙、魏和尚与楚云飞和副官分两批进入生日宴的现场,并分开就座。
许久未见荤腥的魏和尚和李云龙,见到满桌的美味便有些按捺不住。魏和尚不顾平田一朗正在满怀深情地发表生日感言,不管其他人毕恭毕敬地听他讲话而不敢动筷,自顾自地吃起来,只见他一手拿着大鸡腿,一手抓着花生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就这还嫌不过瘾,端起花生米的盘子直接往嘴里倒,完全一副饿虎扑食相。
魏和尚的急切让我们忍俊不禁,但也非常理解,八路军的生活十分清苦,好不容易能吃上肉,肯定是要大快朵颐,再想到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抓紧时间吃,一会打起来就没得吃了。李云龙比较克制自己,拿着筷子有条不紊地吃着,但看到魏和尚风卷残云般的,禁不住开口劝他慢点吃,给自己留点。同时,他惦记着村里的赵刚,让魏和尚别忘记捎一只烧鸡给他。两人的动静有点大,吸引了平田一郎的注意,索性就拿出手枪表明身份,楚云飞及副官随后响应。不一会功夫,就让在场的小鬼子全部一命呜呼了。
这么精彩的情节到了新亮剑,完全变了味道,只见魏和尚坐在酒桌旁,拿着筷子慢条斯理地吃着花生米,看到油滋滋的烧鸡也没有一点急切劲,完全一副食不甘味的样子。这是平时美味佳肴吃多了,这桌吃食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还是真觉得在赴宴,要举止斯文,不能太粗鲁?这完全感觉不到魏和尚的无所畏惧和威猛,这样的魏和尚死在土匪手里,都不会让人觉得惋惜
同样的剧本,有不同的演员演绎,就会有不同的味道因为每个演员对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角色都有演员的个人印记融入在里面,每个演员都是用心的演绎角色,但好的演技需要时间的积累,没有时间的磨练就达不到炉火纯青的演技。
老《亮剑》李幼斌演的是李云龙。
新《亮剑》黄志忠演的是李幼斌。
所以,老《亮剑》是经典,新《亮剑》就不行!
其实军迷们首先是有种视觉疲劳感,老版《亮剑》播出前,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过于脸谱化、完美化和框架化,英雄人物浑身上下无一丝缺点,战斗故事简单没有激情,而《亮剑》如一股新风,让大家耳目一新。
其实老版《亮剑》制作并不精良,低成本小投入,群众演员台词都说不太清楚,日本鬼子的日语也很蹩脚,但是它有个不一样的味道,热爱战争题材的军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先入为主之后,其实很难被超越的,83版《西游记》也重拍过,电脑和特技动作肯定是提高了的,可是大家就是不买帐,一个道理。
男一号也是重要因素,对比李幼斌和黄志忠的扮相,还是李幼斌的“李云龙”更符合土里土气、亦兵亦匪的霸气形象,黄志忠的表演幽默有余、气场不足。至于奶油小生任泉的“赵刚”跟何政军干脆没得比了,根本不符合当年大学生八路的气质,团长政委吵架都没有火药味,看的很不过瘾。
其实楚云飞的角色,个人感觉 ,果靖霖比张光北诠释的好一些,颇有儒将的风范,张光北的表演痕迹过重,新《亮剑》还特别增加了楚云飞恋爱的情节,戏份大大多了。问题是主角不到位,所以“李云龙&楚云飞”的对手戏搞不出火花来,也就索然无味了。
老版亮剑的配角是普遍很牛的,从晋西北铁三角、两个警卫员“和尚&段鹏”到李云龙的部下们,张大彪孙得胜,个个富有特色,成功地烘托了主角的英雄本色,比如丁伟的扮演者绝对是老一辈演员的高水平,我看人家现在都开始演老干部了,新《亮剑》配角较弱。
从道具和军械上看 ,新《亮剑》也没有更大的突破,缺乏战争片应有的专业性和即视感,既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大家还不如怀念老版呢。
新《亮剑》还有个问题是剧情的拖沓 ,西路军的事就搞了二集,没有突出重点。贯穿整个剧情的主线,应该是李云龙等“泥腿子”将军的亮剑精神,搞太多楚云飞跟美女的花前月下,我们能买帐嘛!
关于这个问题我真的有话要说,老版《亮剑》和新版《亮剑》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作品!
1细节决定成败,老版亮剑的李云龙团从上到下,个个面有菜色,衣服色旧,领子袖口油腻腻的,一看就是长期艰苦作战,得不到及时补充且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这样才是真正反应那是时代八路军的真正生存状态,新亮剑大家自己看吧,不多说了。
2演员演技。说实话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从李云龙到可能是一个配角演技绝对是在线的。我就拿几个镜头来说:
和尚和李云龙这表情
在攻打平安县城开炮的时候特写,这表情李幼斌演绎出内心歇斯底里的那种感觉。
而咱们来看看新版:
打仗的时候造型摆的不错,但是衣服还是干干净净的。
攻打县城的时候,老婆被绑了,但是为何新版李云龙就这么淡定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
经典之所以叫经典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演员的演技好,服装,道具都是用心做出来的。剧情真实,感人,现在好多以前的老电视剧现在放依然有很高的收视率。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射雕,上海滩,红楼梦,三国,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老剧依然是点播率较高的。这就说明了经典的东西不用找俊男美女来翻拍也一样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
此外我不得不吐槽一下《亮剑3》找一堆小鲜肉来演,你这是在侮辱经典!
越是经典的影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翻拍一次,然后由于先入为主观念,人们总是喜欢拿后翻拍者和经典对比,结果百分之八十的翻拍基本上被骂,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实在难得。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射雕》被拍了十多次了,经典的只有83版;《西游记》被模仿了几十次,经典的也只有86版。《亮剑》也是一样,可以说是中国最成功的战争剧,《亮剑》掀起了国内战争剧的一个新浪潮,现在各大卫视80%以上都播放的战争剧,可以说《亮剑》功不可没。
新《亮剑》人物差不多,情节差不多,地域也差不多,甚至连名字都是一样的,所以在与经典老《亮剑》的对比中,处处落于下风。
在很多观众心里,李幼斌就等于李云龙,先入为主坚如磐石。如此状况之下,黄志忠剑指李幼斌,挑战新《亮剑》,相当有胆识。但遗憾的是,无论黄志忠演得多使劲,观众总感觉他是“李幼斌附体”。李幼斌版的李云龙歪戴着帽子,出口成“脏”,痞气十足,打起仗来却充满魅力。而黄志忠一脸正气缺少霸气,像“刚出军校的小犊子”。一个演技老辣四两拨千斤,一个却用力过猛过犹不及。李幼斌版的李云龙,随着岁月的沉淀,这个角色成为一座高峰,很难被超越。
最后再说说那个“楚云飞”,不知道是谁演的。但是,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黄埔精神,一点都看不到一个加强团上校团长的气魄。相对于一个职业军人来说,太过于文弱,新版中“楚云飞”选角一点都不成功。张光北扮演的“楚云飞”则完全不同。虽然年龄大了很多,但是,张光北身上依然有当年《三国演义》中,三国第一武将——温侯吕布的那种霸气在。
戏不够、感情凑这个不二法则,这次在新《亮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许是因为女导演杨阳的加入,让新《亮剑》更多了儿女情长。雷人的镜头一个接一个:沙漠之夜,男女战士挤卧取暖,郑芳扯开李团长的手大胆枕臂;走过沙漠,郑芳“能给我一个拥抱吗”的高喊,更是让观众感叹。
相比之下,老版《亮剑》能让人连看十几遍还热血沸腾,无疑是男性魅力使然。李云龙与政委、丁伟、孔杰、和尚等男人间的感情,同样深深打动观众的心,铮铮硬汉,充满血气,男人间的感情戏更有戏。
其实这也是中国**市场上一个奇怪的现象:电视剧导演们忙着翻拍经典的电视剧,而新拍出来的电视剧,又往往比不上十几甚至二十几年前的水平,导致电视剧刚播出,就引来一片骂声,很多电视剧甚至都还没播完,就被电视台下播了,如此景象,确实让人有些痛心的。
《亮剑》也是一样,老版《亮剑》在2005年播出,由李幼斌饰演李云龙,何政军饰演赵刚,张光北饰演楚云飞。每个演员在剧中的表现都堪称完美。李云龙的火爆脾气、直爽性格、重情重义,以及对军事艺术的精通;赵刚的温文尔雅、包容忍耐;楚云飞的傲气冲天、高远目光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者,电视剧的主题曲《中国军魂》也深受大家的喜爱,甚至很多人认为,单从气势而言,这首歌已经和《义勇军进行曲》不相上下了。剧中的背景配乐也很有讲究。战斗爆发前短促紧张;获得胜利后的欢快轻松;战斗艰苦时音调拉长,节奏变慢,悲伤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烘托出来。相信很多朋友,在看到孙德胜连连长带领独立团骑兵向日本人发起最后的冲锋时没有不掉眼泪的;在看到和尚被杀没有不义愤填膺,扼腕叹息的;在目睹平安格勒战役大胜之后,没有不感慨不已的。另外,此剧中日本人终于讲日本话了,虽然很多人指责说语法错误很多,说话太过缓慢,但在当时而言,这已经相当难得了。
至于新版《亮剑》,虽然战斗场面增加了不少,但是无奈演员阵容和水平与老版相差太多,黄志忠饰演的李云龙感觉不是在演绎一位八路军团长,而是在模仿李幼斌,就连说话的声调都很相近。这就很没意思了,我们看老版的《亮剑》已经很过瘾了,为什么还要来看你这个模仿版的呢?至于其他演员的表现,也不算太好,表演的痕迹太重,失去了感情的自然表露,至于配乐什么的,就更没法比了。
总之一句话,两个版本的《亮剑》,水平相差太大,用老话说,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新版不如老版,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我也在纳闷,这些导演翻拍到底是为了啥,难道就是为了证明经典就是经典,凸显一下老版拍摄水平的高超以及演员的杰出表现?
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再这么下去,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全文完)
新版亮剑和老版亮剑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从国内比较权威的豆瓣评分来看,简直是天壤之别。
亮剑比新亮剑成功的原因:
1演员,这就不得不提到李幼斌、张光北、何政军这个铁三角是它成功首要原因,李幼斌演的李云龙真的是栩栩如生,张光北的楚云飞也不遑多让; 孔捷、和尚、丁伟、张大彪、段鹏的扮演者演绎的非常到位,虽然我不知道演员的名字,但真的是记忆深刻。还忘记了骑兵连进攻的骑兵连长!
2电视剧里面的配乐,每次到高潮总响起电视剧里面的那个配乐,让人感到激动人心。
3把鬼子当人看,没有像其他电视剧一样,说小日本不得行,我们徒手就能杀几十个, 一板砖拍到一片,几百里以外狙杀日本鬼子;
第一版亮剑拍摄于2004年,2005年上映,彼时迅速在神州大地刮起一股《亮剑》风,李云龙、赵刚、和尚、孔二愣子、丁伟、楚云飞红遍大江南北,李幼斌据此焕发职业生涯第二春。不但电视剧红了,“亮剑”二字以光速传播,远远超出电视剧的范畴,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渗透到 社会 生活方方面面。
不客气的说:《亮剑》是第一部抗战神剧,只不过这部神剧尺度把握的很好,演员表演到位,加之开山祖师的地位,市场缺乏竞争对手,网络不发达等种种利好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亮剑时代”。
如此神剧,翻拍就是一个字:“死”。
但是市面翻拍神剧的络绎不绝,各种题材的神剧都被不断翻拍,有的还多次翻拍。明知道达不到原作的效果,为什么还要赴汤蹈火,说到底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亮剑》以后,抗战神剧越来越多,观众从最初的兴奋,渐渐转为审美疲劳,此类产品要想让人眼前一亮,困难成倍增长,要想重塑经典,几乎不可能。
2004年根据小说开拍、于2005年上映的、电视剧李幼斌版《亮剑》、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经典。
虽只拍了小说的前半部,但一经播出便成为了2005年最受欢迎的电视剧、收视率居高持久不下。时隔多年、我们依然能在电视里看见这部经典之作。
李幼斌版《亮剑》已然成为无数人心中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时隔六年,新版《亮剑—铁血军魂》开拍、立志再造战神李云龙的经典。可惜、投资方错了、他不了解李幼斌版经典《亮剑》在大众中的影响、可以说李幼斌版《亮剑》已经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是无论如何也磨灭不了的,用一句老话说:“只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看到新版的片花,仅仅十几分钟,却让人感受到太浓重的老版《亮剑》的气息,黄志忠版李云龙依稀如同李幼斌版李云龙的影子。从言谈、行为、甚至是声音、都极大的相似。
可以说新版的《亮剑—铁血军魂》给我们的除了耳目一新的人物形象、多加了很多原著没有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其它的都在模仿着老版。
可惜这些都不能引起众人的兴趣。因为李幼斌版《亮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还有人们心中永远无法比拟的经典。
李幼斌版《亮剑》可以说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达到了最佳效果、最佳的阵容、所以成为了经典。而新版真是太过年轻,太过模仿的影子……
我总在想为什么要有经典,而经典的东西总是给人抹不去的印象呢?
我想,经典的东西永远有着丰富的内涵,遵循着它原有的模样,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成熟、稳重永远你能在经典里找到它。
所以翻拍的东西、人们知道它已无法超越永恒的经典,所以必然要赋予它另一番全新的模样来赚取噱头,可惜许多美好的东西本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突然改了一番模样、总是会让人觉得有那么一丝不悦。
或许导演投资方以为它适合年轻人,可是众人不过在评谈时说、这不过是年轻人的玩笑罢了。
也不能说老亮剑经典,而新亮剑就不行,我觉得两版亮剑各有所长。
为什么都说老《亮剑》拍的好呢,主要是人物塑造的确实成功,也就是说非常贴地气,老《亮剑》里李幼斌把李云龙演活了,不仅李云龙演的好,其它角色魏和尚张大彪赵刚楚云飞等都很出彩,最重要的是老版《亮剑》不是抗日神剧,喷的人很少。
但是老版《亮剑》也有瑕疵,比如被山本一木特工队打垮的独立团是如何快速恢复战斗力的,李云龙是用什么手段为独立团搞到枪支弹药的,在艰苦的敌后斗争中,李云龙是如何率领独立团生存下来的,用政委赵刚的话说他是做不到的,可惜老版《亮剑》都没写。
而新版《亮剑》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版《亮剑》的缺陷,比如李云龙当上团长后,面对部队缺少枪支弹药的实际情况,李云龙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成功招揽了当过军官还和鬼子拼过刺刀的张大彪,还偷偷的收买了358团的军需官,从那买了不少枪支弹药,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日后李云龙敢和日军正面叫板的原因,我觉得这段铺垫演的很好。
当然了新版《亮剑》里,黄志忠确实没有李幼斌演的好,政委赵刚也不如老版好,但是也可以说各有所长吧。
除了李幼斌版出演的(亮剑)其它仿冒伪劣“亮贱”不堪入目!
黄志忠装腔作式,喳喳唬唬,故作英武!
小鲜肉版更是“恶心作呕!”油头粉面,衣冠楚楚,纤尘不染,嗲声奶气!实乃“侮辱英烈!嘲弄观众!”
毫无疑问《亮剑》的确是一部经典电视剧,创下2005央视电视剧收视率新高。
《亮剑》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9wPdHkIKMKI2yxbfnXegA
pwd=nn8u提取码:nn8u
129师386旅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李幼斌 饰)是个敢想敢干,不按规矩办事的愣头青,他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独立团也呈现出敢于拼杀的不要命劲头。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坂田连队、山崎大队、山本部队接连败下阵来,李云龙名声大噪,却也因屡次犯规而遭贬斥。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张光北 饰)惺惺相惜,却又不得不在徐蚌会战时一较高下,最终二人皆负重伤。养病期间,李云龙喜欢上善良可人的护士田雨(童蕾 饰),两个革命战友从此走到一起。在随后几十年的日子里,这对夫妻以及他们的亲人、战友共同经历着这个国家的沧桑巨变……
本片根据都梁的同名小说《亮剑》改编。
拍的原因很简单,亮剑火,所以靠他名气赚钱,……客观说,演员都演的不错……真的不错,可是确实没有新意,很多台词甚至都不改,直接再说一遍,其实有些东西可以挖掘更深的,但是审查部门不让深挖所以直接用还好一点,不是不想拍新意,是不让你拍新意,完全改一遍似乎没那个实力或者经历。
《亮剑》原作者兼新版《亮剑——铁血军魂》的艺术总监都梁表示:“新版《亮剑》的高投入带来的是更宏大的场面和更精良的制作。相比五年前的老版《亮剑》,新剧增加了高达35%的战争场面,更激烈、更震撼,力求从场景、人物、兵械、重型武器等方面,完整重现当年英雄们浴血奋斗的大型战役原貌。而剧情方面,更是大篇幅地增加了主角‘李云龙’的成长过程,堪称‘《亮剑》前史揭秘’。
对于新版翻拍的意义何在,总策划说:
“《亮剑》成书至今,李云龙的精神已经成为了真实、热血、勇敢、爱国的代名词,这些精神是永不落伍的,也是永远值得赞颂的。中国人向来有英雄主义情结,经典如霍元甲、陈真的一再翻拍,观众依然趋之若鹜;豪迈如岳飞的《满江红》流传千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和平崛起的时代,《亮剑》的重拍,更多的是给中国人长志气,为中国人探寻民族的精神脊梁。更何况这次的新版《亮剑——铁血军魂》还补充了很多老版没有的情节,特别是主角李云龙的成长历程,一个草莽英雄到底是怎么蜕变成一代名将,相信观众们也会很有兴趣一探究竟。”
可是观众并不是很接受,毕竟还是无法超越经典。许多人都评论说黄志忠演李云龙虽然种气够足,但毕竟完全没有土八路那种土劲;楚云飞换成果静林饰演就像多余的人一样,看而无味;赵刚用任泉演简直就像故意想把任泉这个类型的演员推到被人看作更娘的层面去。
所以说经典还是经典,不是翻拍就能够媲美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