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八宝紫金锭,说它珍贵,是它的药效神奇。它不仅可治百病,而且药到病除。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八宝紫金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八宝紫金锭药方
乳香、儿茶、血竭、没药、朱砂、轻粉、赤石、雄黄、冰片、熊胆、寸香、连珠为细面、飞罗面糊为锭。
八宝紫金锭名来历
那是因为此药从秘方 收藏 、应用到药品生产,其中的八大环节使用了八种宝物。此八宝,一曰御制金印,二曰金镂玉幞,三曰白虎把门,四曰青龙挡关,五曰华佗神方,六曰雷公炮制,七曰八仙隐居,八曰三丰护宝。
第一宝
名叫“御制金印”。此物实为存放八宝紫金锭秘方折子的金匣子。因其匣子底部铸有“御制金印”四个大宇,匣子形状又如大印一般,故称为御制金印。
第二宝
叫“金镂玉幞”。此是一件用来包裹御制金印的用物,一尺八寸见方的金黄软缎幞子。整块幞子水光星辉,绚丽奇艳。乃是皇后亲手所赐。
第三宝
叫“白虎把门”。此乃是一把金印上的锁,为白金所制,两面各铸一只 浮雕 白虎图案,小巧玲戏,精美异常。
第四宝
叫“青龙挡关”。此乃是一把长不过一寸的金钥匙,制以龙形。这把金龙钥匙为唯一一把能开启“白虎把门”之锁的特制钥匙。
这把金钥匙是个独根,倘若丢失,那么金锁就再也无法打开。锁若打不开,那么匣内的秘折就谁也别再想见到,八宝紫金锭就再无法按秘方炮制。所以,这把金钥匙历来都是由代代担任全山道总的道人所秘密单传珍藏,把它视为生命一般重要。
第五宝
名叫“华佗神方”。此“华佗神方”就是武当八宝紫金锭的秘方。
第六宝
“雷公炮制”。此乃实指武当八宝紫金锭的制作方法和程序。所谓“雷公炮制”,就是要将紫金锭的制作视为最正统、最神圣的工作。
雷公炮制,最奇巧、最神秘的,便是武当山各宫加工药料的“雷公坛”。雷公坛皆选在各个宫观较为僻静的庙堂里。在庙堂神龛前置一个青石雕凿而成的滚龙飞风大石案,此称作祭台。祭台高二尺八寸,上面放一个用花岗石凿制的擂窝。擂窝状似无耳的香炉,外部 雕刻 着珍离异兽、奇花仙卉,内部圆光溜滑,用作研磨药料之用。擂窝上对庙堂正中的大梁,上面吊着一根吊杆。这吊杆,长一丈八尺八寸,直径八分,以刹水的铁坚木雕削而成。什么叫刹水乃将砍伐的活木头及时置于水底,长期存放,便称刹水。刹水后的木料沉稳细腻不变形。而铁坚木,乃是一种纤维极密极细、木质非常坚硬的树种。吊杆周身雕有一上一下两条盘龙,以土漆染为光润神穆的暗朱色。吊杆上端包有铜帽,铜帽中露一铜环,铜环中有一铜链缠绕在大梁上。吊杆空悬,转动自如。吊杆下端安装一个铜铸的乳头,不高不低,正落入擂窝中,做研磨药物之用。祭台两边各放一个镂空雕作的石鼓凳,这是供两位研制药物的道人坐的。
这就是雷公坛的一套设施设备,可谓是 天下 无二。
第七宝
叫“八仙隐居”。八仙隐居又有内、外之分。内八仙隐居的“八仙”,指的是秘折上一百零八味药中的八味主药。为防秘方被歹人所窃,将八味主药药名和配 方剂 量隐去,而以八仙的名字替代。并以八仙所具不同宝物名称代替配方剂量。这就如同暗号一般。这一暗号,只有到道总换届时,则由前任道总口口相传给新任道总。传授前,还要到金殿建醮,授受双方事前须沐浴斋戒,临时则要在真武大帝面前诵经盟誓。所以,此暗号除道总之外,他人万难得知。外八仙隐居的“八仙”,乃是指秘装八味主药的八种青花瓷瓶。它们被分别存放在武当山太和宫内八个绝密的地方。
第八宝
它叫“三丰护宝”。为了使存放八种瓷瓶的八个绝密地方不被遗忘,特意画了一张秘图。秘图背面有一张三丰画像。若有歹人窃得秘折,其丑恶目光与张三丰自画像之目光相遇,秘折就会从自画像的丹田处自行焚燃起来,顷刻化为灰烬。过去武当道人常言:“妖人见图图自焚”。指的就是这“三丰护宝”。
八宝紫金锭的渊源
自古“道不通贾”。据记载,民国以前武当山道士的生活来源为自种自采、自给自足,很少参与商业经营活动。武当山道医 用药 一贯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地域性药材原则,克服地域差异带来的药效差异。在确保药材质量的前提下,只通过正当渠道,少量采用外地药材《大岳太和山志》载:明嘉靖三十二(1552)年,皇帝圣旨:“遣舍人李望贵送药一万贷至山”嘉靖三十三年(1553)圣旨:“遣舍人王利送药五千袋至山”;二是坚持自我炼丹原则,视病视药,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则下,采取不同制药方法,避免疗效的差异性。
“八宝紫金锭”,在武当道教门中被尊为“武当神药”、“神丹”。所谓“八宝”,指制药的8个环节上所用的8种“宝物”:御制金印(封装秘方的金匣子)、金镂玉攫(包金印的攫巾)、白虎把门(金印上的锁)、青龙挡关(开启印锁钥匙)、仙山神方(配方)、雷公炮制(设雷公台、专用工具擂窝)、八仙隐居(又分内八仙、外八仙。“内八仙”指配方108味中的8味主药,隐其名称及剂量,分别以八仙的名宇替代药名,以八仙的宝物名称替代剂量,其密码只能由道总代代口传;“外八仙”指秘装8味主药的8种青花瓷瓶,分存于太和宫内八处秘室)、三丰护宝(主药存放秘密,标于一张特制张三丰画像背后,不轨者若视,则“妖人见图图自焚”)所谓“紫金锭”,指成药又金箔包裹,用加盖有玄武大帝法印的符纸包装。
由于炮制方法特殊,往往一种药物,只要对药引和 使用方法 稍加变更,便能医治多种 疾病 。现存黄龙亭广告载:“龙砂虎液八宝金锭能治云翳攀睛、老眼昏花、迎风流泪,兼治七十二般眼疾,俱用凉水磨点。土眼内有白疗赤肿者,用鸡冠血点;外治小儿惊风,用薄荷汤送下;老年痰火,用滚黄酒冲服;心气疼痛和姜汤送下即愈。又治无名肿毒、红白口疮、蝎鳌蛇伤,俱用凉水磨搽即愈”。武当道教医药对千年艾、榔梅、葛乳、箱萝等奇草灵木,借助玄帝之名,加以神化,如把茶箱萝描绘成“玄帝之仙衣,福庭之灵裔,能治蛇虎汤火顽疮疾”。明、清时期,武当山道医推出的“八宝紫金锭”、“万应灵膏”、“苍术煎”、“艾元煎”、“川芍饼”等,都包含有自己的精妙。《武当经胜集》中有(苍术煎》诗一首:“贱同草芥贵金瑰,换骨成仙火是媒。造化鼎中熬炼到,长生药不在蓬莱”《艾元煎》诗一首:“荆棒丛里有参菩,帝造钟英地又灵。任是七年真病久,汞炉勋业炳丹青天”。
“八宝紫金锭”制作:一是将配方的100味药(8味主药除外)分为8份,分另晨八大宫加工,各宫分制的药,永远不得交换。二是制药道人需经严格选拔、登记造册、道总审批,无 批复 文煤不得私用。三是制药道人终生不得离开武当山。四是各宫分制的药,经过49天研磨,制好一剂立即送往太和宫皇经堂,不得滞留。五是由总坛将各宫分制的药与主药混合,二次加工,合成成药。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
华佗的医书虽然被全部焚毁,但他的学术思想却并未完全消亡,尤其是华佗在中药研究方面,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近代人们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生平简介
华佗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行腹腔手术。创用脊柱两旁夹脊的穴位(华佗夹脊穴)。处方药味不多而疗效佳。主张体育锻炼,创“五禽戏”。后为曹操所杀害。著《枕中灸刺经》,已佚。《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华佗早年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华佗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可见其淡于功名利禄。他乐于接近群众,早年时足迹就遍及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地,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
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
华佗曾经替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当时陈登面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的虫子,为他开了药,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走告诉了他(华佗家)的地址,那年陈登36岁,结果陈登果然三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药童告诉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结果陈登39岁时就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其实华佗的医术是很好的,只是那个广陵太守运气不好,没能等到他采药回来,这是华佗医治的所有病人的唯一的一个例外。
在周泰受重伤时,华佗医好他,所以后来有人向曹操推荐华佗时就说:“江东医周泰者乎?”
华佗本是士人,一身书生风骨。数度婉拒为官的荐举,宁愿手捏金箍铃,在疾苦的民间奔走。行医客旅中,起死回生无数。他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他并不滥用药物。他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
华佗对民间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是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说完,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来了。
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他不仅留华佗于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得病(头风)沉重,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华佗说:“这病在短期之内很难治好,即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华佗因为离开家太久想回去,于是说:”收到一封家书,暂时回去一趟。“到家之后,就说妻子病了,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返。之后曹操三番五次写信让华佗回来,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自持有才能,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仍然不上路。曹操很生气,便派人去查看;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赐小豆四千升,放宽假期期限;如果欺骗,就逮捕押送。结果华佗撒谎,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经审讯验实,华佗供认服罪(汉律:1欺君之罪;2不从征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华佗神方》,里面就有人们所渴望而急欲一观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组成是:羊踯躅9克、茉莉花根3克、当归30克、菖蒲09克,水煎服一碗。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是由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扩展资料: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也就应手消除。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参考资料:
青黏之说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玉竹,另一种认为是黄精。玉竹一物古籍记载较早,《尔雅》中有:“荧,委萎”。按郭璞的《尔雅》注中说:“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里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1]。《本经》记载为“女萎”,《说文解字》记载为“萎 ”,至《吴普本草》有“地节”之名。始将青黏认为是玉竹的为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魏志·樊阿传》青黏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极似偏精。本功外,主聪明,调气血,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主五脏,去三虫,轻身不老,变白,润肌肤,暖腰脚……昔华佗入山,见仙人所服,以告樊阿,服之寿百岁也”[2]。《本草图经》说:“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黏,华佗所服漆叶青黏是也,然世无复能辨者,非敢以为信耳”。《本草图经》是带着疑虑之心记载的,因为撰者苏颂同时提出青黏即黄精之说:“世传华佗漆叶青黏散云:青黏是黄精正叶者,书传不载,未审的否”[3]。《本草纲目》也并未肯定是何物,只说:“今考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故青黏一名黄芝,与黄精同名,一名地节,与萎蕤同名,则二物虽通用即可”[4]。明·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也是模糊的说法:“后无复有人识青黏者,或云即黄精正叶者,又云即萎蕤”[5]。但缪希雍还是偏向于黄精的说法,因为书中载:“黄精同漆叶、桑椹、何首乌、茅山术作丸饵,可以变白,久之杀三虫,能使足温而不寒”。似是在华佗原方基础上加味而成。《本草崇原》则认定青黏即是玉竹:“女萎者,性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葳蕤者,女子娇柔之意;玉竹者,根色如玉,茎节如竹也;青黏,茎叶青翠,根汁稠粘也”[6]。可见各家在青黏为何物问题上,未有一致的看法。
黄精一物,古籍的记载较晚,三国时的《广雅》始载有:“龙衔”,西晋张华《博物志》载“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即死”。东晋葛洪《抱朴子》亦载:“服黄精仅十年,乃可大得其益耳”[7]。晋代嵇康也说过:“闻道人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8]。可见在晋代之时,道家把黄精推崇到极高的地位。陶弘景也说:“黄精,俗方无用此,而为仙家所贵,根、叶、华、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这些记载都是在华佗死后近百年以后的事,而在此之前,方士们并没有谁提及过黄精一物。东汉末年,曹操把当时有名的方士都召致魏国,除华佗外,尚有多人。曹植的《辨道论》称:“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郗俭,始能行气引导,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曹丕的《典论》中说,这些人到魏国时,魏国官吏竞相跟学辟谷饵茯苓、行气引导,以至市场上的茯苓价格暴涨数倍,“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9]。这些记载中,均未提及黄精一物。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后来华佗弟子吴普的《吴普本草》均未载有黄精。显然人们认识黄精已是晋代以后的事,因而生在汉末的华佗并不认识黄精。晋代以后,由于道家对黄精的极力推崇,使得人们普遍认为黄精能使人长寿,加上一些传说的流传,而使黄精之名大振,《证类本草》也转载了一则“逃婢服黄精”的故事。《本草纲目》中说:“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可见黄精后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由此看来,由于樊阿的高寿,加上黄精为仙家长寿之物以及华佗之方为仙授的传说,如《本草图经》所言:“本出于迷人入山中,见神人服之,以告佗”。因此后人把青黏认为是仙家要药黄精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但从历史上对黄精及玉竹的认识过程来看,华佗方中所用的青黏应是玉竹,不可能是黄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