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女人们就以悦已者为容,而梳妆打扮。在唐代有名的风流公子元稹也描述过早晨女子了抹胭脂的美好画面。可想而知古时候的女子和现在的女人们一样,都很喜欢化妆。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子们涂脂抹粉的情形。古代的胭脂是当时张骞出使匈奴时带来的物品。它在传入中原后,在汉朝最为流行。
一、胭脂的由来在中国的古代,胭脂也叫做口脂,它可以用于脸部和唇部。对于胭脂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商朝燕国的女子会用红蓝花的叶子榨出来的汁,来制作成可以化妆的脂。因为是在燕国发明的,所以取名为胭脂;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汉武帝派张骞去西域的时候,他从匈奴那儿将胭脂带回到了中原。因为匈奴称胭脂为“阏氏”,所以胭脂一词就从这演化而来。在古书也有对于此事的记载。但是商朝制作胭脂的水平还不成熟,所以应该是从匈奴传入中原的。
二、胭脂的鼎盛时期自从胭脂从匈奴流入了中原之后,就受到了中原女子的广泛喜欢。于是人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油脂加入到胭脂当中来修饰自己的妆容。每个时代都有个流行的趋势,当时汉朝最流行的就是“红妆”。我们从汉朝时期文人的诗词当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上到王宫贵族,下到普通女子,人人都以红妆来装饰自己。因此在汉朝推动了胭脂的鼎盛时代。
自古以来,爱美是人们的天性。当胭脂从匈奴传入到了中原之后,就引起了汉朝女子的“红妆”热潮流,可以说当时整个朝代的女子都以红妆为美,推动了胭脂的广泛流行和使用。而平民和贵族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无论哪个阶层都有着爱美之心,但是她们所用的胭脂的质量和色润却有着天壤之别。
大红、桃红、鲜红、嫣红、朱红等。
一、大红
白话释义:即大功,丧服名。中国传统色彩名称,即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服大红十五日。”
翻译:“穿十五天大红丧服。”
二、桃红
白话释义:颜色的一种。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朝代:南朝梁
作者:刘遵
出处:《繁华应令》诗:“慢脸若桃红。”
翻译:“傲慢的美脸颜色像桃花红一般”。
三、鲜红
白话释义:鲜艳的红色
朝代:宋 。
作者:苏舜钦
出处:《答和叔春日舟行》:“日匀花色变鲜红”
翻译:“太阳均匀花色变的更加鲜红”
四、嫣红
白话释义:含义为红艳的花色,多借指艳丽的花。
朝代:唐
作者:李商隐
出处:《河阳诗》:“侧近嫣红伴柔绿。”
翻译:侧近红艳的花色伴随着柔绿。
五、朱红
白话释义:朱红,即中国红,是一种颜色。
朝代:宋
作者:苏轼
出处:《与滕达道书》之八:“许为置朱红。“
翻译:允许为它染为朱红。
胭脂,是中国古代妇女使用的一种化妆用品,包括面脂和口脂。想要了解胭脂,肯定很多人会好奇胭脂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也就是胭脂起源于哪里
胭脂的起源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胭脂起源于商纣时期。当时的燕国的妇女喜欢种植红蓝花,并取红蓝花叶子的汁制成用来装扮的脂,因为在燕国时期制成,所以称之为胭脂。
这种说法倒是很使人相信,胭脂胭脂,燕国制成才称之为胭脂嘛!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胭脂是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匈奴带回国的,在那时匈奴的贵族妇女经常用"阏氏"(胭脂)来打扮使自己看上去更美丽,流传甚广,也就被张骞带了回来。
胭脂制作
谈完了胭脂的起源,咱们来聊一聊胭脂制作过程。胭脂的种类和成分繁多,主要有朱砂、红蓝花、紫草、苏方木、落葵、石榴花、紫茉莉和玫瑰等。
虽说种类多,但因胭脂大多都是用花制成,制作过程也是大同小异的,先取新鲜的甚至是带着露水的花瓣,捣烂后加清水包在纱布里绞去黄汁,加酸栗子淘米水溶解**素,剩下的就是红色素了。
胭脂的鼎盛时期
胭脂自汉代以后,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广泛得到了中原女子的喜爱,流传甚广。当时胭脂传入中原后,中原女子根据其自身的喜好加入油脂、骨髓等物质,以满足自己装饰面容的需求。
而且汉朝时期最流行的妆容便是"红妆",上至王宫女子,下至平常妇女,都以红妆为美。
胭脂虽说只是修饰女子面容的粉料,但这小小一盒胭脂中却显露出来等级的限制,宫中的贵族女子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都用胭脂妆扮自己,但两者用的胭脂可大不相同。
王族贵族女子用的胭脂颜色鲜艳且正、粉质细腻光滑、色泽润白且易于保存。
而像平常百姓家的女子所用胭脂,虽说可能看起来与贵族中流传的相似,但质地和颜色也是相去甚远的。
女子爱美的心不分古今,自始至终都会有,甚至古代女子对胭脂妆饰面容的喜爱程度,当今的女孩子们根本无法想象。看来这是终于找到女孩子如今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的起源之处了,原本是事出有因啊!
不同脸型画腮红方法如下:
方法一:
用扇形刷蘸取腮红,从发际线的位置开始向下走,扫到苹果肌的地方打个小圈。
然后从颧骨开始,继续向内扫,混合并逐渐减弱回到原来发际线的位置。
这种打腮红的方法很简单,并且适用于所有脸型。
方法二:
用腮红刷从脸颊的位置,以打圈的方式向后混合,但不能太过。
腮红的重点在脸颊中间,然后向四周晕染,视觉上可以让长脸变宽。
长脸的人,腮红打的太尖锐或者有棱有角,反而会使脸型看起来更长,所以这种面部中间打圈向外晕染的方法,可以从视觉上缩短面部。
方法三:
拿一把扇形刷,从发际线处开始,然后再将其融入鬓角处的发际线,腮红就会出现一个弧度。
因为用的是扇形刷,所以腮红的线条不会很硬朗,相当于给脸部打了一个“V”型的高光,像是在制造提拉的效果,很适合圆脸。
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太阳穴区域内有更多的暖色,能转移别人对脸部的注意力。
方式四:
抿嘴找到颧骨的位置,在凹陷处上方以直线的方式打上腮红,然后往嘴巴方向晕染。
刷子掸掉粉或者重新拿一把刷子,轻柔的向上晕染,这样能起到提拉的效果,对圆脸很友好。
这个打腮红的技巧,来自国外很有名的彩妆大师Wayne Goss,感兴趣的姐妹可以搜他的视频看看。当然,如果你是鹅蛋脸,那么恭喜你,所有打腮红的方式都适合。
比起什么流行画什么,根据自己的脸型来打腮红,能有效的从视觉上改善脸型,让妆容看起来更好看更完整。
古代女子化妆可以分为八个步骤,分别是:敷粉、施朱、画眉、点唇、额黄、斜红、花钿和面靥。每一个步骤都是有讲究的,就和我们现在的化妆一样,从打底到最后的定妆。古人第一步肯定也是先洗漱后才进行的。最开始的时候,先是使用米粉敷面,发展以后到使用珠粉、、檀粉、香粉等多种粉来敷面,让面色均匀一些。
施朱类似于现代的腮红,是提升气色的重要步骤,一般就是常见的胭脂。胭脂一般都是使用花朵萃取汁液以后做成的膏状物品,在敷粉以后再脸颊上涂抹上胭脂。这样可以让面色红润一些。不然的话会看起来死气沉沉的。胭脂有深色和浅色,和使用的花朵有关系。这一个步骤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接下来就是画眉了,古人最注重的就是画眉了,眉毛画好了会显得人很有精气神。而且在不同的朝代,眉毛的画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会流行浓眉,有的会流行细眉和柳叶眉。古人一般画眉用的都是黛,这样画出来的眉毛会好看一些,显色也很均匀。只需要注重一些画眉的手法就可以了。
剩下的几个步骤点唇、额黄、斜红、花钿和面靥分别就是画唇、画额头、面颊涂抹一些红色、眉头中间的额饰和画酒窝了。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并不太注重眼妆。但是其他的妆容步骤都是很注重的,而且主要就是为了提升气色。尤其是女性的妆容,大多都看起来面若桃花一般粉嫩。
综上所述,古代女子的化妆步骤也是比较繁琐的,有八个步骤才能完成。而且一般有功夫去化妆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女子,一般的女子很少有钱买这些东西。我们所看到的古代妆容一般都是达官贵人家里的女子妆容。
从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颗爱美之心,现代人们的化妆品五花八门,款式、型号之多,数不胜数。在古代没有这么高的科技,他们都用胭脂、螺子黛、铅粉、画面靥等化妆技术来装扮自己,这些我们听都没有听过,但是当时古人的化妆技巧一点都不失我们现在的水准。
一、第一步敷铅粉古代美人上妆的第一步是敷铅粉,就像我们现在打底妆上粉饼一样,为了让肌肤变得白皙美丽动人,人们会米粉或白铅研磨成粉状涂于脸上,古人还会在粉中加入一些香料,制成香粉,对皮肤更服贴,还有迷人的香味。
二、第二步涂胭脂古人的胭脂可以天然无添加的成分,古代女性会将鲜花或石榴等有红色素的植物采摘下来,将植物中的红色素提炼出来制作成胭脂,红妆就是指这个,胭脂涂抹在脸上可以增加好气色还可以让肌肤显得粉嫩有光泽。
三、第三步画眉在战国时期,因为没有画眉的材料,女性就将柳树的枝条烧成炭之后轻轻的涂在眉毛上。不同的朝代,流行不同的眉形,唐朝流行将眉毛画成宽而短的形状;到了元朝女性流行将眉毛的边缘晕开,更自然;到了唐末眉毛的形状就更加的丰富多彩,款式达到了十多种眉形。
四、第四步画面靥画面靥早期流行在皇宫内,开始并不是为了装饰,只是告诉皇上某个妃子当时来了例假,没法服侍皇上,但又不好意思说,于是在脸上点了画了个红点以代表提醒。后来因为红点渐渐的为了好看变成各种形状的画,被大家流传起来。
五、第五步描斜红在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喜欢在眼角的旁边画一个如同月牙形状的红色印迹,后来流传到唐代的皇宫中非常受妃子们的喜欢,于是月牙的形状被大家变成各种造型,丰富多彩起来。
六、第六步点朱唇古代的女性将口红称之为唇脂,人们将唇脂涂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涂法,唐宋时期流行点绛唇,就是将唇脂只涂在两片唇的中间,以显示樱桃小口之美。直到后来渐渐的演变成涂满整个唇部。
古代女子代妆步骤之多,一点都不输我们现在,爱美之心人皆有知,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颗爱美,热爱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妆方法也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样的审美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