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死亡前活动量会明显减少,并会出现失鳔和翻肚皮的现象,大多是水质过差所引起的,需及时换水进行缓解。饲养斑马鱼的过程中,需将水体ph值控制在65~75之间,水温控制在24~26℃之间。将人工饵料和动物性饲料搭配喂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斑马鱼死亡前表现
斑马鱼在死亡前身体会感到不适,活动量会明显减少,甚至会出现失鳔和翻肚皮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很可能是水质出现了问题,因发现斑马鱼身体感到不适后,需及时换水来救治。
斑马鱼的体型小巧,体长在4~6厘米之间,身上带有蓝色的条纹,形似斑马。斑马鱼本身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水体的ph值需控制在65~75之间,并在缸内放置一根加热棒,将水温稳定在24~26℃之间,还需每隔3~5天换掉缸内三分之一的水,保证水质的稳定。
斑马鱼的食性交杂,饲养过程中可将动物型饲料搭配人工饵料一同喂食,能保证营养的均衡。一般每周喂食2~3次就可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每次喂食完后,还需及时清理掉缸底的食物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首先要告诉您这样的“身体变形”不是病,是因为剧烈的温差造成的(例如:在换水时,冷水水流直接冲击到斑马),所以也就谈不上生病和传染。但是,弯曲的身体会给鱼的正常游动和进食造成严重影响,这样的鱼最容易生病或早亡。
建议:
1就这样养着吧(鱼的身躯变形会一直持续到老),可以适当为她在缸里加点盐。
2换水时注意不要让新水温差太大,避免冲击鱼体。
祝您的“斑马”健康、快乐!
因为那里生物的染色体和血液流动造成的。
所有正常鱼类的鳃都是红的,有时候你看不到鱼鳃红色可能是被泥土给遮挡住了变得不透明了建议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看到鱼鳃正常颜色了。
这是烂鳃了,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污泥,严重时鳃丝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被腐蚀,形成一个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药物治疗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①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
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
①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度为001~002ppm。
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200克。
③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