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古代人胭脂水粉都是用什么做的? 现在正宗胭脂都可以用古代觉得比较珍贵的材料了,中国七八十年代还有,90年代后国外腮红引入,包装比较强大,浓妆显效好,但是立体感没有胭脂好。如果不想太浓艳,可以选择调香树古代胭脂膏,某bao上还可以找到,这种遗留下来的真正古代胭脂,不会像腮红那么油腻难以清理,它的成分是比如桃花、梨花、杏仁等可直接食用成分,在古代算是很珍贵的,盯在也比较稀奇,可以同时当腮红眼影和唇彩使用,立体感非常好,你用几次你对比下就知道它的好处了
问题二:古代的胭脂水粉是怎么做出来的- -? 古代的胭脂水粉是从带颜色的花瓣中提取的纯天然的产物,
记得采纳啊
问题三:古代的胭脂水粉怎么做的 古代的胭脂水粉是从带颜色的花瓣中提取的纯天然的产物,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
《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又传到汉地的。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可爱如燕支。”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后,即成鲜艳的胭脂。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红楼梦》有一段写到: “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可见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妆品一样是不断在改进的。《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净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浆后,用细纱过滤取汁,再把当年新缫就的蚕丝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晒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从《妆台论》中对女子晓妆的描述,可见胭脂对女性红妆是何等重要。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七》中写魏文帝美人薛灵芸拜别父母后入宫,一路上泪下不止,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时,壶中泪凝如血,这红泪一定是因为沾染了脸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时尤为盛行,如唐诗有“三千宫女胭脂面”句,王建《宫词》:“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说的是一个宫女在盥洗完毕后,脸盆中有如沉淀了一层红色的泥浆。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杨贵妃红妆之重,连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红色。虽然在说法上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浓妆之风,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画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说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来被看>>
问题四:古代的“胭脂水粉”是什么做的? 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畅常,且又甜香满颊。”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在当时的笔记小说中也有述及。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在说法上有些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辽代妇女的红妆,虽不见于文载,但实例却屡有发现。如考古发掘报告所记,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所绘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反映了当时的风尚。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由于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学生纷纷祟尚素服淡汝,才改变了这种妆饰现象。
问题五:古代人胭脂水粉都是用什么做的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后,即成鲜艳的胭脂。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水粉:在《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制造流程: 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
问题六:古代男子送女子胭脂水粉是什么意思 送给陌生女子:喜欢及爱慕,或者有好感。
送给亲人:关爱与照顾。
问题七:胭脂水粉最早使用于哪个年代 胭脂水粉大有来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美容术的文明古国之一,少说也有五千年的历史。商周时已见文字记载,《史记・佞幸列传》载:“故惠孝时郎侍中皆冠俊仪,贝带,傅胭脂粉。”瞧见没,上古官员为了让仪容俊美,不仅佩戴漂亮的贝带,还擦胭脂粉呢。 当然,胭脂粉更多的时候是女人用的。 汉朝年轻的大将军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的焉支山后,匈奴人都哭了:失我焉知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知山产胭脂,匈奴女子没胭脂用,男人们都看不到美女了,当然难过。 先秦时期,宫中妇女已开始白粉敷面。最早的粉是大米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从“米”,从“分”。最早的面霜则是用动物油脂,蜂蜜以及其它材料制成的。粉里面经常用到铅,所以又叫“铅粉”。 胭脂古时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口红的诞生也不晚。鲜红的朱砂最早“吻”上樱唇。以朱砂研磨的红色颜料可以饰颊,拌上动物油脂使之凝结,即滋润皮肤,又能妆点色彩,且不易脱落。3000年前唇妆习俗出现于黄河流域。宋人高承所著《事物记源》中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之说,不难看出至秦代已有人用修画眉毛,涂搽腮红的方法来化妆了。在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的西汉墓中,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放在漆匣中的朱砂唇脂实物。 眉目传情,眉眼的化妆向来不可或缺。古代女子画眉用黛,黛是一种青黑色矿石,脆软易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墨”一类。《红楼梦》中有这样的话:“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其中品种最名贵的叫做“螺子黛”,最早出现在汉魏时期。关于“螺子黛”,有这样一个故事: 隋炀帝下江南巡幸江都,特制龙舟凤舸大船,每条船上特别挑选1000名高挑美丽的女子执桨划船。一次扶着一个美女的肩膀登船时,发现她特别温婉美丽。打听到美女名叫绛仙,就老站她身边不动窝。其后这位划船女就成了婕妤,被纳入后宫。这位绛仙姑娘善画长蛾眉,因为这番机遇,所有的船女都效仿画蛾眉。绛仙姑娘入宫后待遇比别的妃嫔优越,每天得到大量画眉材料――“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 每颗十金的进口货,普通人家的女儿哪里随便用得起? 其实,烧焦的柳枝也能画弯弯蛾眉。至不济,像喜儿那样的穷孩子也可以刮点锅底灰,细心描绘一番也可以有模有样。 梳妆台上不可或缺的镜子何时现身的呢?据载春秋时期,美女西施已懂得以水为镜来梳妆打扮;殷人已出现了铜镜梳妆打扮的记载;到汉代,各种铜镜已成为妇女梳妆打扮的常用工具,汉代贵族妇女的奁盒(梳妆匣)中还装有假发、梳篦、毛刷和胭脂粉等化妆用具及用品。 爱美之心谁没有呢?何况“修容”还是中国人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所以随着美容产品的丰富,美容事业纵贯古今,几乎从未有过衰落。而小小的胭脂水粉,甚至能够成为产业,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扬州。 “扬州脂粉”自古有名。康熙皇帝南巡扬州,还特地带回宫一批脂粉呢。1915年,扬州名牌“谢馥春”鸭蛋粉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成为中国最早获此殊荣的化妆品名牌。 脂粉中的文化 跟现代的集约化工业化生产不同,古代的胭脂水粉不仅用料天然,工艺也简单环保,有些甚至显得浪漫,所以常会打动文人墨客。陆况《抱散集》中介绍了一种古时江南女子做脂粉的方法:采摘梅雨季节的花蕊,阴干,加香脂,做成绿绒膏,匀染脸颊,颜色绝美。 且不论这个绿绒膏擦脸蛋有多漂亮,单是它的制作过程就香艳若此,怎不叫人心生向往? 从古至今,女人与胭脂水粉的关系非同一般,“粉黛”“脂粉”甚至成了女人的代名词。古代装脂粉的盒子,叫做“奁”,“妆奁”。妆奁里出来的不仅有香艳,也有数不尽的诗文。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
问题八:古代胭脂水粉是用什么盒子装的? 大部分用的是木椟
鼔街上有一个隐蔽而古老的胭脂铺。
胭脂铺静静地卧在客栈与酒楼的背后,将旁边的灯红酒绿衬托得格外显眼。胭脂铺的胭脂粉黛采用秘法炮制,深得城里夫人**们的喜欢。
老板娘是个怪人。一朵紫色的刺青遮住半张脸,头发没有全部用簪子梳成高高的发髻,而是留了两绺垂在眼前,又遮住了小半张脸。
老板娘似乎没有家。以前胭脂铺的老婆婆在世时,她是店里打杂的学徒,老婆婆离去后,她便成了这里的老板娘。从早到晚都住在铺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女人进来又离开,仿佛看透了世间的情爱与恩仇。
1
“老爷,不好了!夫人和**她们…突然不行了!” 冬儿着急地喊着。
“发生什么事了?!刚才我去见夫人时夫人和**还好好的,现在怎么突然不行了?” 赵云霆震惊地怒吼到。随即便匆匆地跟着冬儿前往夫人肖潇的住所慕云斋。
慕云斋是赵云霆特意为肖潇打造的庭院,两人十分恩爱,“慕云斋”这个名字便是表达肖潇对赵云霆的爱慕之意。
此时的慕云斋里已挤满了人。几位大夫轮番为肖潇和**嵘儿诊脉。丫鬟们站着哭哭啼啼。肖潇和嵘儿各自躺在一个厢房,奄奄一息。
赵云霆见状,顿时乱了分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夫,怎么说?她们两个这是怎么了?” 赵云霆又急又切,一边又祈求着菩萨保佑。
“老爷,看样子夫人和**是被人陷害了。她们应该是中了毒,这种毒发作极快,命不久矣啊…” 大夫捋了捋半白的胡须,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还有其他办法吗?求几位大夫再试一试啊!只要能救人,我给多少金银财宝都行” 赵云霆哭着喊到。
几位大夫摇了摇头,提着药箱离开了:“老爷,节哀。”
2
冬儿是慕云斋里的丫鬟。
据说是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赵云霆回乡探亲,路上见一个幼小的姑娘孤零零的一个人,便心生恻隐带在身边,取名为冬儿。
那时赵云霆刚迎娶了丞相之女肖潇。赵云霆想将冬儿收为义女,肖潇甚是反对,最终将冬儿留在自己身边,成为了慕云斋的丫鬟。从此冬儿便在慕云斋长大,对夫人和**也是忠心耿耿。
嵘儿是肖潇和赵云霆之女,是府里的大**。从小倍受宠爱,娇生惯养的她养成了一副大**脾气,蛮横无理,虽与冬儿年龄相仿,却很少跟冬儿一起玩耍,相反,还时时对冬儿撒气。冬儿因为府里对其有养育之恩,便也不敢吭声,每当嵘儿欺负她时,她都忍气吞声。
在府里呆久了,冬儿的性格里多了几分怯懦和逆来顺受。
3
“这该怎么跟丞相府交代啊…我定要查出真相!” 赵云霆恶狠狠地说道。
冬儿一直在哭。一方面是因为夫人和**突然离去受到了惊吓,又悲痛欲绝。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是夫人和**的贴身丫鬟,怕老爷怪罪于她。
“冬儿,你可知夫人和**最近和什么人接触过?或者今天去过哪儿?”
“今天夫人和**一直在府中,也没什么外人来访。早晨还愉快地精心梳妆打扮。您上朝回来不也见过她们两个?”
“说来甚是蹊跷。我去慕云斋时夫人和**精神大好,完全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还一起喝了茶。仅过了不到一个时辰,眼前便成了这般景象…” 赵云霆哽咽着说。
“既然今天夫人**没有出府,那下毒之人定在府里。严查慕云斋的佣人和物件,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另外,此事先不要走漏半点风声” 赵云霆坐在床边,攥紧了拳头。
“冬儿,夫人和**最近可有去过什么地方?之前从来没去过的地方?”
冬儿想了想,颤巍巍地说:“没什么地方…**近日来没出过门。夫人只去过那个胭脂铺…那个胭脂铺的老板娘很是厉害,可以根据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面色炮制出最适合的胭脂粉黛,所以夫人经常造访。”
4
“胭脂铺?!为何我从未听夫人提起过?也不曾知道鼔街还有这么一个铺子?” 赵云霆疑惑地说。
“这胭脂铺坐落在街上最繁华的聚虹楼背后,店面破旧又狭小。来来往往的人们只会注意聚虹楼的喧嚣热闹,谁又会留意这不起眼的胭脂铺呢?”
“有一次安平王夫人来府中喝茶,跟夫人提起了这个胭脂铺,说是有让人永葆青春之效,从此夫人常常造访。” 冬儿回忆到。
“对,就是胭脂铺!今天见夫人和**时,她们让我看她们的眼睛,还问我今天的她们是否有什么不同。”
“报告老爷,属下无能,没有在府里搜出什么可疑物料” 管家进来向老爷报告到。
赵云霆攥紧拳头:“想必就是这胭脂铺搞得鬼,我要亲自去走一趟。”
“可是夫人是那里的常客啊,夫人给了胭脂铺不少的银子,那老板娘为何要对夫人和**下手?” 冬儿有些不解。
“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先去走一趟!”
“老爷,我跟您一起去,若真是那老板娘所为,我定要为夫人**报仇!”
冬儿便随赵云霆一起前往胭脂铺。
5
这时正是正午,酒楼和客栈里人满为患,在老远处就能听到此处的喧嚣。
赵云霆等人从酒楼旁的小路穿过,在客栈后门的旁边有个破旧的屋子映入眼帘,上面的牌匾上赫然写着“胭脂铺”。
胭脂铺似乎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因为有很多达官贵族的夫人们撑腰,便也在此屹立不倒。
赵云霆气势汹汹地冲了进去。
此时店里没什么人,只有一个脸上有紫色刺青的女人正在打盹,想必这就是胭脂铺的老板娘了。
“是这里的老板娘吗?我们问你些事!” 赵云霆大声说。
那女人缓缓地睁开了眼,又用手捋了捋面前的两缕长发,慢慢地抬起头来。
她抬起头,望向面前的人,惺忪的眼睛突然睁大,眼神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杀气。
“我们是赵府的人,快说你对夫人和**究竟做了什么?”
女人冷笑着:“你们这是做什么?你们家夫人是这里的常客呢。昨日她又来,说她感觉自己老的很快,眼里都没有光了。我便给她一枚药丸,服下后可让人目光如炬,摄人心魂,必能抓住心仪之人的心。她听后甚是开心,又向我讨了一枚,说要给女儿拿了去。”
“怪不得今日她们二人让我看她们的眼睛,还让我很是纳闷。是你,是你害了她们!我们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赵云霆一怒之下拔出了刀。
“这就按捺不住了?赵云霆,你可知我是谁?姑娘,你可知赵云霆是你什么人?”女人站了起来。
“你可曾记得箬阳城的小离?你准备科考的几年里小离对你不离不弃,一直在身边照顾你,你说你一定要考个功名,然后风风光光地娶她为妻。她信以为真,一直傻傻地在箬阳城等你,谁知等来的确实你和丞相之女成亲的消息。
你走后,小离生下一个女儿。她想尽办法想让你知道女儿的消息,直到有一年你去箬阳城探亲。你带着家兵把小离打伤,她的半边脸毁容,你又强行带走了她的女儿,那时女儿只有两岁,没有任何记忆。本以为你会带回府里好好对她,谁知竟成了你那夫人的贴身丫鬟……每天在府里受尽了委屈……”女人说着说着便哭了出来,眼睛恶狠狠地盯着赵云霆。
赵云霆愣住了,手中的刀掉落到地上,“咣”得一声划过寂静的空气:“不是这样的,丞相的女儿倾慕于我,我无法抵抗他们的势力…”
“你这个忘恩负义,贪慕权势的东西!” 女人大骂道。
“小离现在在哪儿?她如今怎么样?” 赵云霆颤抖着问道。
“她的女儿被抢走后,她悲痛欲绝。后来不甘心,为了找你孤身一人前往京城。来到京城才知道,赵王府的深墙大院与她像是隔了一个世界。她见不到你又气不过,便寻了一个落脚之处,就是这破落的胭脂铺。婆婆教她粉黛炮制方法,她就在铺子里照顾年迈的婆婆,婆婆病逝后,她成了胭脂铺的老板娘…”
“你…你是小离?” 赵云霆踉跄地后退了两步,不敢相信地望着眼前的女人。
冬儿已经泣不成声…
此时丞相府的人马已来到了胭脂铺,把这里死死地包围了起来…
忘恩负义,贪慕虚荣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