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粉底原料是米粉、铅粉、珍珠等物品。
1、米粉
古时用米粉作为粉底原料,以“粱米”为首选,“粟米”第二,米的选用越纯越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化妆粉是用米来做的,用来敷面,所以要被称为“米粉”。
2、铅粉
铅粉是用铅醋化为粉后调以豆粉和蛤粉制成的。然而,相较于米粉,铅粉却含有毒性,因此,人们也想尽办法对它进行改良,以减少它的毒性。
3、珍珠
清代妇女则喜爱使用珍珠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妆粉,即“珠粉”,由于受到宫廷女子的偏爱,亦称“宫粉”。根据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部》卷四十六记载,“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
古代化妆品——胭脂的起源:
胭脂,是中国古代妇女使用的一种化妆用品,包括面脂和口脂。想要了解胭脂,肯定很多人会好奇胭脂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也就是胭脂起源于哪里?胭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胭脂起源于商纣时期。
唐·马缟的《中华古今注》卷中:“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之,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当时的燕国的妇女喜欢种植红蓝花,并取红蓝花叶子的汁制成用来装扮的脂,因为在燕国时期制成,所以称之为胭脂。这种说法倒是很使人相信,胭脂胭脂,燕国制成才称之为胭脂嘛!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胭脂是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匈奴带回国的,在那时匈奴的贵族妇女经常用“阏氏”(胭脂)来打扮使自己看上去更美丽,流传甚广,也就被张骞带了回来。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描述:“单于有太子曰冒顿,后有所爱阏氏。”
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可信一些,一更偏向于后者,因为胭脂一词是由匈奴焉支山的阏氏演变而来。就算商纣时期有类似胭脂的物品,也只是相似,并未真正形成。
古代用米做成粉底。
《齐民要术》最早记载“古代粉底”的做法,是将大米磨成细粉,淘洗至清,把沉淀物发酵成腐烂臭味,然后把它晾干,最后研磨成粉,这样就可以制作成粉底了。
这是最早使用粉底变白的记载,这样的粉底即健康成本又低,适合大众女性的使用,在民间流传甚广。家庭情况一般的女性只能使用米粉研磨液作为护肤品,涂抹白色的研磨液让自己暂时变白,给人留下一个白和好看的印象。
可是,“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说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时候的女性为了让自己持久变白,她们竟然使用砒霜当做化妆品的粉底。可是砒霜是有毒的,即使是涂抹在脸上也是受到影响的,古代女子化起妆送命都不含糊。
粉底的正确使用方法
根据自己的肤质、肤色选择适合的粉底。清洁完面部、做好护理后,将粉底涂抹在面部额头、下巴、面颊、鼻子五个点上,其他部位再取少量粉底液轻轻拍打,然后用手指由内向外推开。推粉底液时,最好用两个手指为好,这样粉底液会更均匀。
注意粉底液要涂得均匀,在推开粉底液时,要逐渐向颈部、耳后、发际、上额淡去,不要形成明显的界线,使粉底液与肌肤的交界处自然过渡。另外,眼部肌肤很薄,不可涂太厚的粉底液,否则会使整个妆容看上去极其不协调。如果脸上有瑕疵,可以用遮瑕膏来掩饰。
-粉底
米粉。
在古时候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制作过程也较为复杂得多。
明代有用白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无论是米粉还是铅粉制作而成的“粉底”,作用都是敷面,在这两种粉的基础上,古人还会添加辅料调和使用,比如唐代的女子就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此外还有一种香粉,用粟米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
古代流行的妆容:
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妆容代表。以唐代为分界线,前后都有寡淡妆。北周由于宣帝发布了明文规定,只有宫女们可以施粉黛,流行风尚因此没有刮到民间。
汉代的赵合德创了“慵懒妆”,此妆容的特点在于,薄施粉黛,再搭配清淡的眉妆、散落的卷发,营造出慵懒妩媚的气质。
南朝梁元帝的徐妃,因为赌气而画了个“半面妆”,却阴差阳错地惹出了“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轶事。
魏晋时期流行“额黄妆”。女子喜欢用花、叶、虫、鸟等图案贴在额头上,或是用月牙贴在太阳穴、脸颊处。
唐代以“酒晕妆”为代表。这个妆容尤为凸显胭脂的使用,两颊上几乎涂满了胭脂,配上唐代人特有的丰腴,成了当时的网红妆。
在古代用做粉底的是米粒。
古代人用的粉底叫做妆粉,但是她们的妆粉一般都是米粉,单看这个粉字,是由米和分组成,古代最初所用的原料便是用米做成。
将米磨成细腻的粉末,之后把粉末放置在清水里反复地淘洗,然后把它放在凉水里进行发酵,当它散发出来一种腐臭味以后,再将米粉沉淀出来,磨制成米浆,放置容器之内,晾于阳光之下,等它彻底干透以后就成了粉饼。
去除周围的杂物,仅仅留下中间的雪白光滑的地方,这一部分称作粉英,这一小丁点儿就是浓缩的精华。再把粉英切成薄片,放在太阳之下暴晒,等它晒干之后再弄成粉末,越细腻越好,最后就可以形成粉底。
古代人粉底的变化
古代崇尚炼丹,炼丹后就发现了更好的敷面材质:铅粉。铅,源自天然矿石,最开始是炼丹剩下的面糊状液体,又称胡粉。为了便于保存、运输,胡粉脱水晒干后,就被压成粉末状。铅粉质地白皙细腻,光泽感强,覆盖力也好,不易掉粉。
秦汉的贵妇们纷纷抛弃米粉,转而喜用铅粉。汉代冶炼技术有所提高后,铅粉作为化妆品开始盛行。但它其实带有毒性,对皮肤伤害巨大,现代已经明令禁止。古人所知有限,物以稀为贵,把它捧作美容圣品,所以铅粉也被称为“铅华”。
以上内容参考-粉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