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没有的。在《翡翠娃娃》的最后一集中,胭脂死后,众人在祭拜她的时候,有一段封平和郭旭的对白,是画外音形式。封平问郭旭“凭心而论,你到底有没有爱过胭脂”郭旭回答说“凭心而论,我没有。”还有就是郭旭和胭脂在桃林里喝酒作诗那一段,应该是郭旭很喜欢胭脂那种直来直往的江湖个性,把她当做一个江湖知己,说不定根本没有男女之分。之后对郭旭所做那句“狂歌到白头”他自己做的解释是“好朋友也可以一直相守到白头”可见他只想让胭脂做她的好友,而不是男女之情。他不爱胭脂,有一部分是出于自己的好友封平对胭脂的一往情深,绝大部分应该还是自身的原因。毕竟他自己也说过“我有我的标准”,可见胭脂并不符合他的标准。也许有的时候胭脂让他有点心动,但应该不会发展成悸动。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个懂文学的人,只知道,随便想想,随便写写。
我站在历史的长卷边,看者来来往往不息的人群,他们大多表情沉重,身着一身黑色的大衣。在这黑色的长卷里,竟飘过了几许胭脂味,我不得不继续追寻。
好浓的胭脂味!她正端坐在龙椅上,表情沉重,听着大臣们报着一个又一个或好或坏的消息。她总是那么威仪,给世人留下的永远是她那难以理解的举动。在美好的豆蔻年华毅然踏进那朱红色的宫门,她几乎是踩着亲人的身躯一步一步地迈向中国权利的最高峰!我曾想,如果她当初没有进宫,她的生活会是怎样?也许她会像其他平凡女子一样,在家相夫教子,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还曾想,每当夜色降临时,大明宫里是否依然灯火通明?她是否对她曾经所过的一切感到些须后悔?她是否怀念那无忧无虑的童年?不管怎样,不管世人对她的评价如何,她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走过来了,最终成就了一代“贞观遗风”。
这抹胭脂色为何忽浓忽淡?两宋之交,不寻常的境遇炼就了一个不寻常的李清照。少女时期的藕塘争渡,新婚后的鸿雁传书以及暮年的满腔衷愁都曾引起我内心的阵阵悸动。我只想问:她一若女子,如何能说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
说起女子,说到胭脂,便不得不提起《红楼梦》。我着实佩服曹老先生的构想能力,那么多的女子,他硬是能把她们串在一起。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统治社会的女性被压抑的时代,红楼梦中的女子却能对月吟诗,赏花饮酒,活出别样滋味!黛玉的清高,宝钗的'世故,熙凤的老练,湘云的率真……封建的女子,能活得如此精彩,我只能暗暗惊叹了。
这胭脂似乎还有?写《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保家卫国的杨门女将,西湖边的苏小小,远赴匈奴和亲的昭君,毅然自刎的虞姬……
那一个个女子,那丝丝缕缕的胭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