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F500系列技术规格1
■三相400V电源(FR-E540系列) 型号FR-E540-口K-CH 04 075 15 22 37 55 75
适用电机容量(kW)1 04 075 15 22 37 55 75
额定容量(KVA)2 12 20 30 46 72 91 130
输 出 额定电流(A) 16(14) 26(22) 40(38) 60(54) 95(87) 12 17
过载能力3 150%60秒、200%05秒(反限时特性)
电压4 三相380~480V 50/60Hz
电 源 额定输入交流电压,频率 三相380~480V 50/60Hz
交流电压容许变动范围 323~528V 50/60Hz
允许频率波动范围 ±5%
电源容量(kYA)6 15 25 45 55 95 12 17
保护结构(jEM 1030) 封闭型(IP20)
冷却方式 自冷 强制风冷
大约重量(Kg) 18 l8 2,0 20 21 38 38
■单相220V电源(FR—E520S系列) 型号FR-E520S-口K-CH 04 075 15 22
适用电机容量(kW)1 04 075 15 22
输 出 额定容量(KVA)2 095 15 27 38
额定电流(A) 25 4 70 10
过载能力3 150%60秒200%05秒(反限时特性)
电压4 三相200~240V 50/60H2
电 源 额定输入交流电压,频率 单相200~240V 50/60Hz
交流电压容许变动范围 单相170~264V 50/60Hz
允许频率波动范围 ±5%
电源容量(kVA)6 15 23 40 52
保护结构(JEM 1030) 封闭型(IP20)
冷却方式 自冷 强制风冷
大约重量(kg)7 19 19 20 20
■三相220V电源(FR-E520系列) 型号FR-E520-口K 04 075 15 22 37 55 75
适用电机容量(KW)1 04 075 15 22 3 55 75
输 出 额定容量(KVA)2 12 20 32 44 70 92 126
额定电流(A) 3(25) 5(41) 8(7) 11(10) 175(165) 24(23) 33(31)
过载能力3 150%60秒、200%05秒(反限时特性)
电压4 三相200~240V 50/60H2
电 源 额定输入交流电压,频率 三相200~240V 50/60Hz
交流电压容许变动范围 1 70—264V 50/60Hz
允许频率波动范围 ±5%
电源容量(kVA)6 15 25 45 55 95 12 17
保护结构(JEM 1030) 封闭型(IP20)
冷却方式 自冷 强制风冷
大约重量(kg) 08 10 17 17 22 44 49
注:
1表示适用电机容量是以使用三菱标准4极电机时的最大适用容量。
2额定输出容量是指输出电压为440v(E540),220v(E520S), 230V(E520)时的输出容量。
3过载能力是以过电流与变频器的额定电流之比的百分数(%)表示的。反复使用时,必须等待变频器和电机降到100%负荷时的温度以下。
4最大输出电压不能大于电源电压,在电源电压以下可以任意设定最大输出电压。
5电源容量随着电源侧的阻抗(包括输入电抗器和电线)的值而变化。
6在周围温度超过40度(全封闭结构为30度)状态下,把Pr72(PWM频率选择)设定到2KHz以上,低噪音运行I时,额定输出电流()内的值。
可以读入源文件并打印出来。
有一个办法可以比较接近你的要求(
看下面的例子,输入1回车,就可以打印出程序本身来)
#define
SHOW_CODE(code)
char
CodeString[]=
#code;
code
SHOW_CODE(
int
main()
{
char
c;
scanf("%c",
&c);
if
(c
==
'1')
printf("%s",
CodeString);
}
)
就是说,在
SHOW_CODE()这个括号里面写所有的函数内容。
但是这样也有一些问题。
首先,
所有的宏命令都不可以放在里面(只能写在前面了)。
然后,
CodeString这个变量不会被写在里面,
然后,打印出来的程序没回车,
所以也就没格式了
当然支持啦!NULL是语言的一部分,与IDE无关。请写出你的程序。
哦!原来是BiTree
修改如下: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注意这里/
{
char ch;
if((ch=getchar())=='') t=NULL;/注意这里/
else
{
t=(BiTree)malloc(sizeof(BTNode));/注意这里/
t->data=ch;/注意这里/
CreateBitree(t->leftChild);/注意这里/
CreateBitree(t->rightChild);/注意这里/
}
}
这个其实查找表1中有CODE而表2中没有CODE,又或者表1中没CODE而表2中有CODE的单号,自动生成到SHEET 3。
你完全可以把两个表的数据弄到一个表里面,这样解决起来方便些。不然那些合并的格子还要进行处理,挺麻烦的。
(fax1dcode+n)=(divider+i)<<4;
(fax1dcode+n)=(fax1dcode+n)|(divider+1);
改成
(fax1dcode+n)=(divider+i)<<4;
(fax1dcode+n)=(fax1dcode+n)|(divider+i+1);
或者
(fax1dcode+n)=(divider+i)<<4|(divider+i+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