嘚瑟 dè se :嘚瑟,东北话,常指获得不值一提的成就或做成一件芝麻大的事就得意忘形。一般带有贬义或者调侃之意,有时也表示严厉的训斥。作为方言词语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觌(dí)氅(chǎng):大衣,外套
餮(tiè):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鼗(táo)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
磲(qú):砗磲。亦作“车渠”。软体动物。
蕤(ruí)1、草木的花下垂的样子。2、〔葳~〕草木茂盛的样子。3、〔~宾〕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第七律;b农历五月的别称。4、指下垂的缨类装饰物。
颥(rú)是颅骨之一
鳎(tǎ)鱼类的一科,种类很多,体形似舌头,两眼都在身体的一侧,侧卧在海底的泥沙上,捕食小鱼。常见的有“条鳎”
鹕(hú):鹈鹕俗称塘鹅
鲦(tiáo)1〔~鱼〕体小,呈条状,肉可食,生活在淡水中
鲻(zī)指属于鲻科的一种鱼,产于许多海和河流中
耱(mò)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功用和耙相似。亦称“耢”。
貊(mò)1中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2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
貘(mò)哺乳动物,体型类似犀。鼻长能自由伸缩,无角,生活在热带
鍪(móu)1〔兜~〕古代打仗时戴的盔。2古代的一种锅。
籴(dí)买进粮食
耋(dié)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瓞(dié)是指小瓜,尤其指还在穰上、未长熟的小瓜
耵(dīng)耳垢,耳屎,皮脂腺分泌的蜡状物质
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境分布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鹈鹕
鹈鹕,别名塘鹅。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动物。
2、鸬鹚
鸬鹚一般指普通鸬鹚,别名黑鱼郎、水老鸦、鱼鹰。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动物。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鹈鹕
体长约17米左右,翼展可达3米,体重可达13千克,嘴形宽大直长,上嘴尖端朝下弯曲,呈钩状;下嘴分左右二支,其间有一巨大而能扩缩的皮肤喉囊;皮囊是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全身长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为桃红色或浅灰褐色。
2、鸬鹚
体长72-87厘米,体重大于2千克。通体黑色,头颈具紫绿色光泽,两肩和翅具青铜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黄绿色,眼后下方白色,繁殖期间脸部有红色斑,头颈有白色丝状羽,下胁具白斑。
三、生境分布不同
1、鹈鹕
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荒芜的岛屿,泻湖,偶尔也光顾池塘和红树林。 大多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
2、鸬鹚
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亦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
-鹈鹕
-鸬鹚
鹈,音:tí。
意思:水鸟,体长可达2米,嘴长,尖端弯曲。
部首:鸟部。
总笔画:18。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点、撇、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常用组词:鹈鹕、维鹈、鹈翼、濡鹈。
扩展资料:
一、鹈鴂tí jué,鸟名,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很悲切,即杜鹃。
古人传说,古代蜀王望帝失国,死后魂魄化为杜鹃,昼夜悲啼,以致口头流血。所以古人诗词中,杜鹃鸟就常与家国乡土之恨联系在一起。
二、鹈鹕tí hú,鹈鹕科水禽统称,体型粗大,成年鹈鹕体长约17米左右,翅展可达3米,它的翅膀强壮有力,能够把庞大的身躯轻易送上天空。体重可达13千克,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大者之一。
三、蛇鹈,热带内陆水鸟,颈细长如蛇,嘴尖无喉囊,善于潜水,用嘴当鱼叉叉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