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对美的追求更是从未停止过,这也使得化妆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在所有化妆品中,最具点睛之笔的当属口红了,一支口红就可以改变一个妆容,提升气色甚至是气场。
如今的口红大部分都是以人工合成的色素做为原料,但是这些成分总的来说对于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尤其是有一些比较劣质的口红甚至还还含有有害物质。但其实世界上有一种天然的口红原料是绝对安全的,并且还是一种昆虫,它就是胭脂虫。
红色是七种可见光颜色中波长最大的光的颜色。事实上,早先人类遇到的红色的物质有很多。例如,鲜血、红铁矿、朱砂矿等。而有些红色,因稳定性差的缘故,并没有被人们广泛使用。在所有矿物颜料中,大多在常温下都很稳定,因此被人们广泛使用。最常用的是赤铁矿和朱砂矿。
然而,由于朱砂的汞毒性,这种红色实际上对人的身体伤害巨大。事实上,自然界的许多花朵也呈红色,而且许多植物花败之后结成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因此毒性较小。至此,人们常采用植物的花作为红颜料进行染制。最常用的,莫过于胭脂。
事实上,胭脂花本身作为红色略显单薄,因此,古人在大量的实践的基础上,把胭脂花、栀子花、玫瑰花等红色素碾碎,用桂花油调和,最终成为了可以抹脸用的胭脂粉或胭脂膏。
除了天然的植物的花可以作为红色素来使用,还可以从动物体内提取红色素。人们日常用的化妆品口红,就是从一种叫胭脂虫中提取的红色素。
胭脂虫是来自西方,后来被西班牙人带到墨西哥的重要经济昆虫。从胭脂虫中提取的胭脂虫红,早期基本可以卖到黄金的价格。因此,西班牙人一度保守秘密,并谎称此颜料是来自于植物提取物。
颜色鲜美的胭脂虫红粉
胭脂虫红的结构式
后来,在显微镜的发明者荷兰人安东尼列文虎克的观察下,发现了这种胭脂虫红粉和来源于植物的在显微镜下的差别。至此,法国人也发现了这种能产红颜料的神奇的小虫,因此他们也在其殖民地大量养殖。如今,中国在2000年左右也引入了这种胭脂虫,并且也开始大量养殖并且生产。从结构上看,这是一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并且有酯键相连。因此,笔者判断,这种胭脂虫红特别怕碱,而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倒可以性质稳定。事实上,我们所吃的食物基本偏酸性(皮蛋由于是石灰烧制,因此偏碱性),因此,这种胭脂红虫色素可以当做食用色素。
目前胭脂虫的国际市场已经到530/千克,折合3K多。一克就是差不多就是38。大部分口红净含量在3g左右,1g口红粉差不多能做6支口红,低档口红价格大致在50以下,中档价位差不多在50---100,高档几乎都是300+,无论是那个档位的口红,一支口红都能赚回胭脂红的成本。
市场上大量培育,只是现在胭脂虫价格低廉。要是动手能力很强,也可以自制,在网上自己买胭脂虫制作的胭脂红,十几就能买50-100g。一支口红全用胭脂红制作(并不建议自制口红,工序简陋,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高档口红用不用胭脂虫全在商品生产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做出选择,而不是越贵的口红才会使用胭脂虫。
女神Frigg
王室八卦
女性故事
美妆穿搭
旅行生活
女神们爱看的都在这里
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
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
扩展资料
瓷器产地分类
1、越窑
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系对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其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为主。
2、邢窑
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唐代属邢州,故名。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邢不如越,主要因为他饮用蒸青饼茶,若改用红花比较,或要反映真实的茶汤色泽,则结果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各有所长,关键在于与茶性是否相配。
——胭脂红瓷器
——瓷器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造价较昂贵,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雍正中后期,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革新,胭脂红逐渐推广使用至众多彩瓷领域。真正做到对胭脂红运用自如、广泛普及则还要属乾隆时期,胭脂红在该时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