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伙哥眼里《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略带重口味的犯罪惊悚片。重口味是真的,惊悚也是真的。其实这个类型的片子我平时几乎是不太关注的,但是就冲着它所获得的五项奥斯卡大奖,伙哥最终还是决定走进这部**感受一下它的魅力所在。
与**中所讲述的故事相比,伙哥更多的是惊叹演员们炸裂的演技。不得不承认饰演“克丽丝”的朱迪真的是很有气质的女人,但我更多的关注点和目光还是被“汉尼拔”大叔深深吸引了。在我看来安东尼·霍普金斯绝对是这部**中表现最出众的演员,没有之一也不接受反驳。
首先安东尼所饰演的“汉尼拔”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他是一名能够洞察人心思的心理医生,同时也是一个变态的食人魔。但是他的出场又会给人一种非常优雅且绅士的感觉,虽然是在监狱里,但是这完全不影响他衣着整洁,大方得体。站在监狱牢房里的汉尼拔就如同是在自己家客厅一般淡定自若。
安东尼的演技中最有看点的地方全都在他的眼神里,就算他不说话,也仿佛用眼神表达出了一切。当他每一次和克丽丝交流的时候,都能用凌厉的眼神看穿对方所想。与很多杀人魔不同,汉尼拔身上又有一种能够让人相信和敢于靠近的特质。并且不会让人觉得害怕。
在与克丽丝的交谈中,他也会偶尔对她眨眼甚至是邪魅一笑,却也不会让人心生反感。看起来更像是一位爷爷在逗小孩子玩耍一般。每一次的交流中,汉尼拔都会优雅且不失风度又能完全把握主动权,FBI的实习探员在他的面前也只能做个听话的乖乖女而已。
不过整部影片中安东尼演技炸裂的点并不在他和朱迪的对手戏中,而是当他要被转院时的那一场戏里,被戴上面具的汉尼拔用眼神和微张的嘴在表达着自己内心所想,很像一个随时准备出击的恶魔。那个时候的他已不再是那个优雅的大叔。
影片中汉尼拔最后一次见克丽丝的时候,他揭穿了克丽丝的谎言,也依然不动声色,沉着冷静。但眼神却透着凶狠的目光。如果眼神可以杀人的话,想必克丽丝早已死过不知多少回了。
虽然安东尼是这部**的男主角,而他在全片出场的戏份只有十几分钟而已。但这位演技炸裂的大叔依然靠实力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称号。在形形色色的**中,伙哥见过各种各样的变态杀人魔,但是像汉尼拔这样能够如此让人着迷的真的绝无仅有。很多网友评价安东尼在《沉默的羔羊》中呈现了一场顶级表演,对此我无法更赞同!
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史达琳从上司那儿接受了缉拿性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任务。为了了解案犯的心理,她向邪恶的天才莱克特医生寻找线索,与这个残忍的杀人犯展开殊死捕斗的故事。
女主人公美国联邦调查局实习特工克拉丽丝。史达琳出身寒微,父亲是家乡小镇上一名巡警,一次夜间巡逻时碰上两名窃贼兼瘾君子,以身殉职。
母亲白天在汽车旅馆做帮佣,夜晚到咖啡馆当厨子,以此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活。两年后,史达琳被送往蒙大拿她母亲的表姐家中寄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仍留在母亲身边。
当时史达琳只有十岁。母亲的表姐及其丈夫是牧场主,牧场上放养的主要是羊和马,可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不是腿瘸就是眼瞎。它们宰杀后被做成胶或肥料,或者拉走的则将成为狗的食品。
史达琳发现这一切后,一颗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她想救这些可怜的牲口,可是年仅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儿又能做些什么?她决意逃离这个牧场,心想至少可以带走一头牲口——她到牧场后成了她好伴侣的一匹有眼病的母马“汉娜”。一天夜里,史达琳从黑暗中惊醒,她听到了凄厉的尖叫声。
是春天的羔羊,它们正在牲口棚里遭宰杀。史达琳终于下定了出逃的决心,否则她的“汉娜”也性命难保了。她就这样离开了牧场,来到了实际是孤儿院一类的慈善机构,“路德会教友之家”。
如果说史达琳童年时在牧场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是真实的话,那么她长大后心中时不时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它代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征了这些人在孤苦无援中所发出的呼号。
在本书中,这些弱者、受害者又全为年轻女性,这就使史达琳似乎更多了几分切肤之痛。她想象着她们生前的处境,回忆着她们受害后的惨状,最后一切便凝聚到一个声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
那是一种召唤,一种不可抗拒的动力,只要这声音一天不止,史达琳就不得安宁,她会做噩梦,会半夜里醒来,会不顾一切地闯入一处处令大胆的男人都闻而生畏望而却步的罪恶的场所。
自然,史达琳最终成功了,她逮住并击毙了“野牛比尔”,所以她终于可以“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
扩展资料:
《沉默的羔羊》是2013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作者是托马斯·哈里斯。
悬疑文学大师托马斯·哈里斯最经典作品《沉默的羔羊》悬疑小说由此跨入经典文学殿堂,改编**包揽奥斯卡五项大奖。
《沉默的羔羊》为恐怖故事加入了精细的心理分析,讲述犯罪同时也审视了犯罪的心理本质,这使其成为划时代的恐怖和心理悬疑的经典。
《沉默的羔羊》的精华在于莱克特和史达琳的交锋,一方是邪恶的诸葛亮,另一方是初出茅庐的刘备,他们的反差非常大,渗透到性别、年龄、个性、为人处世各个层面,这为他俩的互相利用创造了绝妙的条件。
-沉默的羔羊
大家好,我是看**爱较真儿的廖宇。
由一张“沉年”VCD所引发的关于“沉默”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看惊悚悬疑**《沉默的羔羊》是在哪一年,是用什么媒介看的?我交代个暴露年龄的物件吧——VCD!
一张“沉年”的VCD光盘
现在应该有不少年轻的朋友都不知道VCD为何物了,它是95年左右到2000年前后市面上主流的光盘播放器,代替了录像机和录像带的存在。就相当于现在淘汰了DVD的蓝光播放器,在当时是属于很高级的播放器。
但那时一张VCD光盘的容量仅有700M左右,分辨率是352x240像素,一般两张光盘才能装下一部**,清晰度还比不上今天在线观看的**清晰。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清晰度之下,第一次观看**《沉默的羔羊》的。即便如此,我仍然沉浸于影片惊悚和悬疑的氛围中无法自拔,大呼过瘾!
**《沉默的羔羊》中身处黑暗的斯达琳
剧情的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令人惊心动魄,饰演汉尼拔博士和FBI女探员斯达琳的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念念不忘。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博士和斯达琳
因此该片也不负众望夺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而两位主演也摘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奖项。影片还顺手把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收入囊中。包揽了当年奥斯卡奖含金量最高的五个大奖,也就是传说中的“Big Five”!所谓“Big Five”是指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男,女主角五个重量级奖项。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奥斯卡奖的上一个“Big Five”要追溯到1935年的爱情喜剧片《一夜风流》,而等到第二次出现这样横扫五个大奖的情景已经是41年后的**《飞越疯人院》(1976年),再之后就1991年的本片,而且至今后无来者。可见这部**能成为名留影史的惊悚悬疑经典之作绝对是实至名归的。在国内它也以88的高分,好于98%悬疑片的成绩受到无数影迷的追捧,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沉默的羔羊》中令人不寒而栗的汉尼拔博士
以至于之后每次影像播放系统更新迭代时,我都会买一张更加清晰的版本收藏。而且每年都要看上一两次,非但是不会觉得乏味,反而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
起初看该片时我也一直当它是一部优秀的商业**来看,认为原著故事好,改编的好,演的好,拍的好自然就获奥斯卡了。可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多,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这部**的理解未免有些肤浅。
比如,我们都知道本片之所以叫《沉默的羔羊》是源于女探员斯达琳见汉尼拔博士时,作为让博士帮助自己破案,信息交换的条件,她被迫回忆了自己童年最痛苦的回忆:
大抵是幼年失去双亲的斯达琳被寄养在亲戚家时,一天晚上听到羔羊的尖叫,惊醒后的她发现是牧场主正在屠宰羔羊。她想放走羔羊,但羔羊却不跑。于是她抱起一只羔羊逃离,但最终被找回并被牧场主送进孤儿院,自己连一只羔羊都没能挽救。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博士绘制的“沉默的羔羊”
结合整个剧情我们大都能体会到,在长大后成为FBI女探员的斯达琳心中,“羔羊”它代表着弱者和受害者。而她在梦中听到羔羊的尖叫声则象征着他们在孤苦无援中的呼救,正因如此她才会不断的在噩梦中惊醒。
于是为了解救他们斯达琳敢与令人闻风丧胆的汉尼拔博士合作,敢闯进任何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惊悚现场。最终她战胜了“野牛比尔”,终于可以不再被噩梦所惊扰,因为羔羊已经“沉默”。而这只是这部**中“沉默”的第一层含义,通过无数次的观看,分析和思考,我理解的“沉默”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沉默的羔羊》中的斯达琳
运用镜头语言所暗示出“沉默”的第二层含义
首先让我对“沉默”一词的性质略作分析,“沉默”不等同于“安静”。
相比安静一词“沉默”则显示出一种并非积极和开放的含义,而是更倾向于形容一种消极和封闭的状态。简单来说“沉默”暗含着一种因被压制而失去话语权的状态,尤其是对弱者而言。因而我认为影片的名字用“沉默”的羔羊而不是“安静”的羔羊正取此意,当“沉默”与代表弱者的“羔羊”组合,则更明显的是暗含一种被压制甚至杀戮的非积极意义。
影片中,在斯达琳的心中“羔羊”从“尖叫”到“沉默”是“受害者”从“呼救”到“被解救”的过程,所呈现的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但这种转变的结果却是可以一分为二来看的。一种是“呼救”因“被解救”而消除,故而“沉默”,而另一种则是“呼救”因“被封口”而“沉默”。前者积极能给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正义,而后者消极却能给观众带来更深层的思考。
**《沉默的羔羊》中含笔思考的斯达琳
换句话说影片中“沉默的羔羊”除了象征着女性受害者之外,第二层含义则象征着受权力压制而失去了话语权的人,也就是斯达琳。这一点从最被大家所熟悉的**海报中就有所显现,斯达琳的嘴部被一只骷髅蛾所遮挡。
**《沉默的羔羊》海报
而骷髅蛾被孕育出之前的状态是蛹,在影片中蛾蛹被嵌入受害人的咽喉,除了有让受害人失去话语权的含义外我认为还有另一种隐喻:蛹是蛾蜕变中“沉默”的状态,蛹中所孕育的是蛾崭新的生命状态!这个隐喻也是我理解该片“沉默”第二层含义的的关键所在。
**《沉默的羔羊》中的骷髅蛾蛹
斯达琳为了崭新的生命状态而不得不先选择“沉默”,这也是骷髅蛾为何能与女主角一起在海报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我认为斯达琳的“沉默”源于自身的成长与所处的工作环境,具体说是来自于男性同事,上级和更上层权力的压制。
**《沉默的羔羊》中斯达琳与上司克劳福德
影片一开始就用几组镜头语言暗示了这一点,训练中的斯达琳被部门主管克劳福德召见,一路上所遇到的同事大部分都是着装统一,而且是成群结队的男性,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与斯达琳的有所不同。明面上是区分成熟探员或者高年级学员与低年级学员斯达琳的身份,其实也寓意这个男多女少,组织严密,等级分明的群体是多么的强大,而作为其中一名少数女性个体的斯达琳是多么的弱小。在下面的画面中四名男性同事正在擦拭武器,而武器无疑代表着危险。接下来的镜头中这个危险的寓意则更加明显。
**《沉默的羔羊》剧照
**《沉默的羔羊》剧照
在后面也有类似的镜头语言,暗示着处于男性居多的司法体系中斯达琳的弱势。
**《沉默的羔羊》剧照
而“羔羊”斯达琳接下来面对的则是狼群的首领,部门主管克劳福德,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同样还是镜头语言的暗示。克劳福德与斯达琳谈话时的状态更加是高高在上的,看似是在回忆自己讲课时斯达琳的成绩优异,实则是一种权威和力量的宣示——“我给了你甲等”的潜台词就是我能决定你的命运!
**《沉默的羔羊》中的克劳福德
而此时斯达琳的回答也很值得解读,她纠正克劳福德说是“甲下”!其潜台词也不言而喻,甲下的成绩我并不满足,我要做到最好!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步入正题。当克劳福德问道你想毕业后替我工作时,斯达琳回答非常想!让我们仔细看看做出这个回答时斯达琳的表情——娇羞和开心,而开心中又带着些许谄媚和撒娇。不得不承认斯达琳的饰演者,当时年仅26岁的奥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美丽带着青涩的容颜无法不让人为之所动。
**《沉默的羔羊》中的斯达琳
从而也让我们无法忽视克劳福德对于斯达琳而言,除了男性上司的身份外还具有父辈形象的意义。
正如初次见面时汉尼拔博士对斯达琳做出的分析,斯达琳是一名幼年丧母跟随父亲长大的女孩,后又遭遇丧父,成为了在孤儿院成长的孤儿。在孤独和贫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对警察父亲的高大形象和力量具有由衷的崇拜和向往。换而言之,对于底层弱者的斯达琳来说,向上攀升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因此她对升职或者说权力阶层的向往是毋庸置疑的。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博士第一次与斯达琳见面
而更加毋庸置疑的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力量强大的联邦调查局正是斯达琳心中所崇拜和向往的物化代表,而克劳福德则是这种力量的化身。因此在与汉尼拔博士的第二次见面中,汉尼拔博士就提出斯达琳与克劳福德两人之间,是否因为斯达琳对父亲的崇拜和权力的向往而存在着某种等价交换行为或者情感关系。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博士第二次与斯达琳见面
这绝不是我的妄加揣测和信口开河,汉尼拔博士之所以第二次见面时做出这样的分析,是因为在他们第一次会面的最后,博士叫回离开的斯达琳并许诺她一个大好的机会——升职,而此时斯达琳并没有做出反驳和拒绝而是选择了“沉默”。由此汉尼拔博士也印证了自己对斯达琳心里的洞察。那么在斯达琳的潜意识中除了解救受害者的正义感之外,是否真的存在着对于权力的渴望?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博士第一次与斯达琳见面的最后
答案是当然的!因为下一个镜头就是斯达琳走出精神病院回忆了自己与父亲的欢乐时光。
**《沉默的羔羊》中斯达琳回忆自己与父亲
而回忆过后斯达琳趴在车边哭泣,因为这样的时光再也不会有了,因而在她内心深处父亲的形象也逐渐转换为对年长,具有力量(权力)男性的崇拜。在影片中这个崇拜对象很明显,一边是克劳福德,而另一边则是汉尼拔博士!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博士/斯达琳/克劳福德
其实老谋深算的克劳福德也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他才派斯达琳这名实习探员去见汉尼拔博士。因为他知道所谓的那些心理专家在汉尼拔博士面前都是小菜一碟,根本没用。而年轻漂亮,有着悲惨童年的斯达琳则也许会引起汉尼拔博士的兴趣。
如果说克劳福德是狼群首领,那么汉尼拔博士就是更加凶猛的野兽,而如同羔羊的斯达琳无疑对他们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斯达琳实际上是克劳福德引诱汉尼拔博士的诱饵。让我们看看同样是拥有权力的老男人,精神病院院长奇尔顿博士看着斯达琳时垂涎欲滴的样子。
**《沉默的羔羊》中的奇尔顿博士
而另一方,斯达琳也逐渐猜到克劳福德把自己当作诱饵的用意,只不过她更明白这也是她立功升职的大好机会,所以她选择了“沉默”!
此时,来自于底层小人物斯达琳的命运明显的处于被权力支配的“沉默”中,而她需要通过这样的“沉默”来走完一条使其成为精英的道路。从而得到来自父辈以及社会上层的庇护,直至成为上层社会的一份子。最终的结果也正如她所愿,在战胜罪犯“野牛比尔”解救受害人后惊魂未定的她深深地依偎在克劳福德的怀中,此时父亲的关爱和上级的庇护在克劳福德身上已经巧妙的融为一体!
**《沉默的羔羊》中,依偎在克劳福德的怀中的斯达琳
最后斯达琳得到了晋升,从实习探员成为正式探员。这也是汉尼拔博士最开始对她的许诺!从表面上来看是斯达琳的成长与自立。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是斯达琳潜意识中对权力规则的认同与融入。
**《沉默的羔羊》中获得晋升的斯达琳
简而言之,斯达琳的“沉默”是从一种贫困底层无奈的“沉默”到另一种为成为精英可主动选择“沉默”之间的转换过程。因此**用克劳福德与她握手这一镜头语言表达了斯达琳从心理上已经代替了父亲,被上层所接纳。
**《沉默的羔羊》中克劳福德与斯达琳握手
至此,斯达琳选择的“沉默”也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比克劳福德更上层权力的压制——受害人的母亲,一名女议员。
女议员在机场与汉尼拔博士见面,为了让博士说出重要线索能轻而易举的调配一切资源,甚至能让汉尼拔博士“闭嘴”(带面罩)和称赞自己的套装漂亮。当然这里议员的“漂亮套装”是博士相对于之前说斯达琳“底层廉价”的着装而言的。用服装不露痕迹的隐喻着权力阶层和底层的明显差异。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博士和女议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以下大胆的猜想:
斯达琳凭借此案成功晋升FBI正式探员,而不久的未来她将会更努力地从克劳福德的庇护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领导。甚至能拥有此刻手握权力的女议员一般的社会地位与生活。但她依然需要用某种“沉默”为代价,以服从命令的方式来达到这个地位。
据我所知,该片在1992年获得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5项奖项,此外还获得了第49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等奖项。
《沉默的羔羊》拍那时候离现在也有几十年了,特效确实不如现在的影片这样真实,这也是为什么敢自己一个人看的原因,但并不影响对这个**的欣赏。
贯穿整部**或者说整部书的两个字,我觉得就是两个字“人性”,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人思考的片子,也是它绝对可以区别于其他恐怖片的重要点。
解析《沉默的羔羊》女主篇:女主家庭其实并不富裕,以至于她第一次被派来和男主和谈的时候,就被男主说她虽然背着昂贵的包包,却穿着一身廉价的衣服。但女主其实挺优秀的,学习什么的,都很厉害,但她心中依旧是郁闷的。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对女性存在歧视,而她却想当一个警察。所以她既自信又自卑。
而她为什么这么执着于野牛比尔的案子呢?在**中,在男主的循循善诱下,女主说是因为想到了小时候的经历。小时候住在哪个亲戚家吧,忘了,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到了羊的叫声,叫得很凄惨,于是她很害怕地寻声而去,发现了羊圈里颤抖的小羊们。
这些小羊似乎预知了自己要死的命运,所以很绝望的样子刺痛了女主的心。女生打开羊圈,想放它们走,然而它们却不走,当她抱着小羊准备离开的时候,被亲戚发现了,然后被狠狠训斥了,她没有挽救得了这些小羊,小羊最后还是被屠杀了。以至于女主经常会做这样的梦,梦里依旧是这群绝望的羊。
而野牛比尔却一直不停杀害无辜的女性,剥掉她们的皮,那些无辜的女性就像女主群所遇到的那群她无能为力拯救的小羊一样。所以女主非常用心对待这个案子,哪怕被鄙视被调戏被看不起,她都想拯救她们。
其实女主拯救的还有自己,那种无能为力的深深的自责感和内疚感一直折磨着她。
男主篇:男主,其实命运也很悲惨的,在第二部《汉尼拔》就说了男主的经历,他迫不得已吃了自己最爱的妹妹的肉,后来知道了,他也自责也内疚,但是却深深迷恋上人肉的味道。所以为什么他总是会吃那些对他不尊重的人的肉,也是因为这样。
其实仔细一想,也许男主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停地折磨自己,救赎自己,不停去回想吃妹妹肉的感受,他的内心其实承载很大的痛苦。但这些不为人知,不被理解,人们只是惊讶于一个厉害的精神科以及心理医生怎么会变成食人恶魔。
野牛比尔篇:野牛比尔也是一个可怜的人,身体残疾,从小被继母打骂,所以他憎恶像继母那样的女性,但又崇拜继母那种女性,这是一个时常压抑自己的人,但当他渴望变成女性,医院却拒绝给他做变性手术,变成女人才变为了一半,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所以走投无路的他,只能自己给自己做一张女人的皮,他就想这样自己就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真正的女人。
悲剧色彩这三个人身上都有浓厚的悲剧色彩,正是一条线使三个人联系在了一起。女主想抓野牛比尔完成自己想拯救那些无辜女人的想法,男主帮助女主因为他在她身上看到了妹妹的影子想救赎自己,野牛比尔则是猖狂地杀人割皮完成自己做女人的梦。
总结《沉默的羔羊》需要不停地去观察它甚至去理解它,从里面发现自己的阴暗面,去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