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版本世界地图,中国是在世界的中心吗?

中外版本世界地图,中国是在世界的中心吗?,第1张

不是的,中外通行的世界地图是不一样的~

各个国家在使用世界地图时,往往都会把本国放在中间位置,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也是如此。从中国现出版的世界地图来看,中国处于中间偏左的位置,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首版世界地图并不是由中国发明的。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世界地图来到了中国,当时一位知府——王泮看到西文地图之后,便要求将其翻译成中文,然而,第一版世界地图中,中国处于最右边的位置,这引起王泮的不满。

  于是,利玛窦开始绘制第二版中文世界地图,他采用本初子午线投影转移的方法,把中国的位置放到了世界的中央,四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采用的仍然是利玛窦的地图格局。

  现行的世界地图分为欧美版与亚太版,但是这两版传统的世界地图,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科学问题,它们只适用于描述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而不适用于描述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

  欧美版为利玛窦更改之前的世界地图,中国处于最右边位置;而亚太版即我国现行使用的世界地图,在此图中中国基本居于世界中央。

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全球卫星定位)绿色中文`版 尽情鸟瞰世界可以看见自家的房子哦

http://hibaiducom/eq2003eq/blog/item/4ed9bd01b07dba03728da52ehtml

安全没毒`绝对可以下载!`

哈这个是中文版的~``

中国很早就有了地图的概念,据考证,4000多年前,墨子就曾经在书中提到“地图”的绘制方法;只不过秦汉时期,很多地图依然停留在单纯的图像描绘层面上,再加上技术不够先进的原因,普通人并不了解地图的构成要素。但明朝时期,却出现了一幅特殊的地图。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京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这个图是地图,叫《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1608年,明神宗下诏摹绘12份,以传于后世。顾名思义,这幅图不单单是把中国的山水地理画进去了,还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地理情况也画进去了,所以才叫“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传教士利玛窦主编,明朝官员李之藻发行。此图绘制成功后,深得明神宗赞许、影响极大。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cm,宽192cm,图的开头是用楷书题写的图名《坤舆万国全图》。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是地的意思,“舆”的本意是车底座,延伸为“承载万物”。因此,《坤舆万国全图》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世界地图。

整幅地图由3个部分组成:椭圆形、颜色丰富的世界地图;4个角上的天文图和地理图;解释说明文字。

主图部分给人强烈的震撼。颜色淡雅,视觉舒适,便于观看。例如,粉红色的是南北美洲,淡**的是亚洲;山脉以用淡绿色勾勒,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用深绿色画出波纹。

地图还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插画形式,极具时代特色。在各大洋中,还画有16世纪的帆船,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南极大陆上有大象、狮子、驼鸟、恐龙等动物。

古代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的前世今生,生于明朝的它如何惊艳世人?

整幅地图和谐而又富有层次感,严谨、细致的程度可见一斑。作为辅助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包含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开拓了当时国人的眼界。

除此以外,利玛窦还增加了各种便利贴式的注释,这在西方绝无仅有。他用文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宗教信仰等。

比如,在南美洲国家伯西尔,也就是现在的巴西地区,他写道:“伯西尔,此言苏木。此国人不作房屋,开地为穴以居,好食人肉,但食男不食女,以鸟毛织衣。”

公元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和一位中国官员李之藻合作完成了一幅全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献给万历皇帝。

传教士利玛窦,是第一位钻研中国典籍的西方学者。利玛窦习汉语,穿儒服,行中华礼仪,取中文名,以明代儒生自谦,被尊称为“泰西儒士”。

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利玛窦在编制《坤舆万国全图》时,参考的资料并非完全源自西方,而是借鉴了大量的中国典籍,因此该图是一幅中西合璧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椭圆形投影。可以把世界地图的绘制过程想象为,把橘子皮剥开,平铺在桌面上。

       

《坤舆万国全图》还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新点:将古中国的位置更接近世界中央。在没有现代地图投影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400多年前,利玛窦运用高超的数学技巧,改变中央经线,重新对西方地图资料进行投影转换。

以17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这样一来,中国便更接近世界中央,而美洲大陆则从地图的左边移到了右边。

我们现在在国内所看到的世界地图的构图,就是受他的影响。

这幅图质量怎么样、准确性如何,让我们来看一下。

绘图技巧上,坤舆万国全图延续了中国传统。着色方面,明显比前代更绚丽。地形展示上则有一定的失真,不过,这是客观条件限制。当时,东西方在投影技巧上都处于萌芽阶段。

大明朝全景图及周边国家

在明朝疆域的展示上,不仅标注出汉地十八省的省会和重要城市,还把山川河流一并附上。对于羁縻领土,图中除了用淡色来区分外,还详细标注出大明在这些地区的建制。除此之外,类似朝鲜这样的藩属,也都详细列出。最难得的是,交趾布政司和安南都统司这些不为人知的明朝领土也没有被遗漏。

明朝灭亡后,清朝延续了近300年的封建统治,但清朝最终也覆灭了。我们知道,清朝的覆灭跟内忧外患太严重有关,在内,有思想先进的人士不满封建专制,在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对清朝进行殖民欺压,奉行“闭关锁国”的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道光皇帝竟然还不知道英吉利国具体在哪个方位,还问大臣走西北陆路是否可以到达英国,听说英国在位的王是一位女子后,更加惊讶:“该女年方22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如何管束臣下?女王有无婆家?”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的皇帝对世界另一头的英国毫无了解,从制度到地理情况都是一片空白。是不是明朝的《坤舆万国全图》不够详细呢?其实我们看一下这幅地图囊括的信息,就知道答案了。

这张《坤舆万国全图》上画出了五大洲、四大洋,包括刚刚发现的南极洲,欧洲各个国家的地理情况也描绘得十分详细。万历皇帝很喜欢这幅成品,让宫里的画匠临摹这幅图,并且将临摹本送给皇子王亲,也送给外国使者,连韩国、日本也渐渐流传起了《坤舆万国全图》。

但没想到的是,这张在当时最先进的世界地图伴随着明朝灭亡而“隐形”,不再引人关注,被清朝历代皇帝藏在深宫,束之高阁,直到清朝灭亡10年后,这幅图的临摹本才出现在古玩市场上,晚清进士金梁经过鉴定后认为,这幅图是清宫内藏版本。

可见清朝的历代皇帝并不是不知道有这么一幅世界地图存在,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找出来进行追加补充,而是把它当成和“西洋奇技*巧”一样不重要的东西放在那里,这样封闭自我,清朝怎么能不落后于世界之林呢?道光皇帝问的那些问题,足见封建统治者的愚昧,对比如今中国的发展,更显得无知可笑了。

利玛窦当时献出来的这份世界地图,不仅仅没有得到明朝的重视,甚至连后来的清朝也并没有重视这种情况。而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在思维上落后于同时期的世界水平,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明显了,并不是从清朝就开始的,清王朝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一些思维惯性罢了。

如果当时的明朝对于这份世界地图非常的重视或者是后来的清朝能够重新审视这份世界地图的话,也许我们整个历史的走向就会发生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作物中华文明最疯狂的崇拜者,坤舆万国全图发行后即传入日本。虽然此图没有躲过满清的禁毁,但是最终又从日本传回中国。

《坤舆万国全图》为古代中国带来的珍贵价值

1传播地学学说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地图左下方写下长篇介绍文字,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引入“地球”的概念。

他引证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并解释说“天圆地方”中的“地方”是指“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而不是说大地是方形的。

利玛窦还引入了 “南道”、“北道”的概念,它们分别对应地球的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完美解释昼夜长短的问题——“日行赤道则昼夜平;行南道,则昼短;行北道,则昼长”。

既然是绘制地图,那图上的“1度”对应的实际路程是多远呢?

利玛窦给出了回答:“查得直行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出高一度,南极入低一度;直行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入低一度,南极出高一度”,即“每一度广二百五十里” 。

考古学家陈梦家曾详细考证过,康熙时期,1尺等于 318 厘米, 1里等于 5724 米,折合 1 度便是 114480 米。

这与现代地理教科书上同一经线圈上纬度相差 1 度或赤道上经度相差 1 度约 111 千米非常接近。

数字恢复的《坤舆万国全图》和按其样式仿制的世界地图

2启蒙近代地学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首次向中国介绍了关于地球科学的先进知识,系统地引入地球的观念,他使用的一些名词如地球、赤道、欧罗巴、亚细亚、加拿大等,现今仍在使用。

亚洲(亚细亚洲)名字仍在沿用

如今,虽然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会发现存在着文字谬误,但那主要是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另外也有西方传教士自身局限。

可是,利玛窦利用这一教科书式的世界地图,第一次向中国系统介绍了西方科学中与地球有关的科学知识,是中国地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其功绩不可磨灭。

我国著名矿物学家叶大年院士在《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 100 周年之际》一文中,盛赞《坤舆万国全图》给古老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新地球观”,西方近代地学在中国由此启蒙。

1、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2、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3、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4、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冷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

扩展资料:

海洋资料——洋流分布:

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海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324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