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株湖“渔光互补”奏响乡村“渔光曲”
我的老家坐落于鄱阳湖南岸,信江下游,三面环水,枫株湖水库环绕村子的南西北三个方向,只有东边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与外面的大千世界相连接。故乡门前的那个池塘母亲教我叫印塘。她的上游水是来自坝塘和水田的汇合。故乡门前的那个池塘水流往有着约2400亩面积的枫株湖水库。枫株湖水库的水流在家乡隔壁村交汇,然后流出枫株湖水库闸门汇入信江下游,全长不足3公里。
日前,正在南昌创业的我的外甥张百英来电话告诉我:故乡通过引入新能源企业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投资约64亿元在我的老家------枫株湖水库利用2400亩的水面建设总装机容量为80MW的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出一种“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立体化渔光互补发电模式,这种“一湖两用”的创新形式,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签约,正在紧锣密鼓地投入施工准备阶段,该项目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建设完工,届时一个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核心、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就会在我的老家枫株湖形成。听完这个消息后,当时我非常兴奋,这些日子我对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精心研究,近日在网上搜索了“渔光互补”等有关知识,也给故乡的老百姓提供一番解析。
何为“渔光互补”?网上浏览之后,明确指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就是利用江南地区丰富的鱼塘、湖面及芦苇荡滩来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土地资源问题。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就是利用高架桩基,将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水面上方,向纵深索取安装面积,届时站在高处向湖面望去,只见成百上千个多晶硅光伏面板被架设于千亩湖面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呈现出“海天一色”的景观。这种在湖面上空发电,在湖里大量投放那些喜荫、适合“渔光互补”养殖的蟹、青虾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
渔光互补的模式适宜于特色养殖。因为在鱼塘上架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减少了光照,因此适宜于不喜光的特色鱼类养殖,此外光伏发电可以直接用于养殖用电,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其他类型分布式光伏相比,渔光互补还有一个优势,由于电站建在鱼塘水上,水面的环境温度较地面的环境温度要低,组件之间的间距较传统电站也大,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日照、通风、降温环境,对延长光伏发电组件寿命、提高发电效率较为有利。
由于枫株湖水库光照条件好,据测算,每座光伏电站建成后,在25年使用周期内,年发电量达35万千瓦时,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加收入35万元。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这种“一湖两用”的创新方式,不仅让光伏发电用地难题迎刃而解,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在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催生休闲旅游观光业,可谓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一算经济账,该光伏电站满产并网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7440万KWH,仅发电年收入即可达到7000余万元,上缴政府利税达1600余万元;二算环境账,相当于每年减少了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三算社会效益账,光伏电站的建设,既能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用电,其增设的排水供水设施,还能提升枫株湖的防洪灌溉功能。
与此同时,引入“渔光互补”的光伏电站,是近年来故乡进行“生态立乡”,打造绿色枫株湖水库的一个缩影。在光伏电站项目完工之后,老家还可以包装故地的名胜古迹,与光伏电站、周边的美好乡村示范点连成一片,让美丽的枫株湖可以打造成为一处集历史人文、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游客来这里可以进行垂钓、休闲旅游,届时故乡的老百姓可以利用枫株湖畔的一山一水,改造老房子发展民宿经济,发展农家乐,走上增收致富脱贫之路。
因此,光伏发电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优势和特点。故乡利用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光伏产业发展之乡,把光伏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特色种植、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共奔小康,这些做法在全国尤其值得借鉴与推广。
南方地区渔光互补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宜海洋养殖及太阳能发电,海岸线长且有大量海洋资源可供养殖,而南方日照充足,太阳能发电效益较高。此外,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新能源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因此利用渔光互补的方式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南方地区可行且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影响养鱼水体光能吸收,影响水温,对鱼生长不利。
渔光互补是将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在水面上设立电池板,建立小型发电站,水面下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有序结合的模式,从而实现了一地两用。不仅提高了水域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单位面积水域的产值。
过去的渔业完全依赖于天气状况,可以说是靠天吃饭。现如今,当今科技的发展改善了这一状况,主动权掌握在养殖人手里。渔光互补的模式主要应用于特色养殖。因为在鱼塘上架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减少了光照,形成了遮阴效果,对喜光鱼类影响较大,因而更适宜于不喜光的特色鱼类养殖。
渔光一体特点
渔光互补条件下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太阳能电池板遮档阳光,造成水温偏低,会对水产的正常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本身就是清洁能源对人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是科学利用土地、开发清洁能源的典型案例。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对全国土地综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结合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太阳能工程。
不需要。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信息得知,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目前光伏企业租赁鱼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连鱼塘一起整租,另一种是分租水面上的空间,水下再低价租给养殖户,所以渔光互补不需要租整个鱼塘。
这叫“渔光互补”,渔光互补电站的首要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地址。一个合适的地址直接决定渔光互补电站的效益,更深入的还与渔光互补电站的成功与否直接挂钩。
选择站址时优先满足以下条件:
(1)太阳能资源丰富;
(2)距接入系统变电站近;
(3)交通方便;
(4)地块平整,占地面积较大。
介绍
渔光互补作为一种新的分布式光伏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着建设标准缺失、维护难度大等各种问题,但是这一模式的出现给我们发展分布式光伏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就是和本地实际特色结合,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创新为先。
通过在水面上设立电池板,建立小型发电站,水面下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有序结合的模式,从而实现了一地两用。不仅提高了水域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单位面积水域的产值。
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是光伏电站建设的新型模式,实践中有观点认为上述模式不同于常规方式,其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农用地性质并未受到损害,不妨碍大棚种植、鱼塘养殖和植被生长等农(林)业生产活动,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不经农转用手续建设光伏电站。
但是上述模式中,只有林光互补国家林业局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其他方式并无专门的规定对其进行规制,仅有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具体而言,农(渔)光互补指的是将光伏发电与农(渔)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鱼塘、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的方式,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渔)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依据《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规定,光伏项目非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占用森林资源调查确定为宜林地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定为未利用地的土地的,可采用“林光互补”用地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