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黄河不是一个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专头于属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一路历经5464公里,最后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长江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的沱沱河。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与位于青海西藏交界处的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
扩展资料: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辽河上游分东、西两支。东辽河源於吉林省辽源市哈达岭附近。水从山洞中流出,经东部山地丘陵在三江口入辽宁省,长383公里。西辽河有二源︰一源来自河北省平泉县光头岭,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称老哈河,长873公里;另一源来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岔山,称西拉木伦河,长380公里。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在哲里木盟的苏家铺汇合後称西辽河。西辽河长449公里,东流在吉林省双辽县内转向南流,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东辽河汇合後,始称辽河。辽河干流长51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贯穿辽河平原。平原由深厚的河流冲积物构成,地势平坦,间有有沼泽分布。辽河水系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等,流域总面积229,400平方公里
历史变迁
编辑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
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
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
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1]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
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
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
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2]
水系构成
编辑
水系分布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
黄河流域图
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
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
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黄河左、右岸支流呈不对称分布,而且沿程汇入疏密不均,流域面积沿河长的
增长速率差别很大。黄河左岸流域面积为293万平方公里,右岸流域面积为45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河集流面积39%和61%。大于100平方公里的
一级支流,左岸96条,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右岸124条,流域面积397万平方公里。龙门至潼关区间,右岸流域面积是左岸的3倍。全河集流面积增
长率平均为每公里138平方公里。上游河段长3472公里,面积增长率为每公里111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长1206公里,汇入支流众多,面积增长率为每公
里285平方公里;下游河段长786公里,汇入支流极少,面积增长率仅有每公里29平方公里。
黄河水系,按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地、山前和平原三个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河流,分布于流域各地,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岩性质与地表形态的影响,使水系的平面结构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河网密度各地也不同。[4]
黄河源
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区
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河源。探源后他们绘有《星
宿河源图》,并撰有《河源记》,指出“源出三支河”东流入扎陵湖,均可当作黄河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遣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等前往河源测
图。乾隆年间齐召南撰写的《水道提纲》中指出:黄河上源三条河,中间一条叫阿尔坦河(即玛曲)是黄河的“本源”。
1952年黄委会组织黄河河源查勘队,进行黄河河源及从通天河调水入黄可能性的查勘测量,历时4个月,确认历史上所指的玛曲是
黄河正源。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邀请有关单位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卡日曲作为河源的建议。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
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东经95°59′24″,北纬35°01′18″处,树立了河源标志。[6]
干流
根据流域形成发育的地理、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黄河干流河道可分
黄河源头
为上、中、下游和11个河段。
上游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
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当地称玛曲。“玛”即玛夏,藏语意为孔雀,“曲”是河,“玛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山坡前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东股最大,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黄河源头),
星宿海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5°59′24″及北纬35°01′18″。三股泉流汇合后,串联许多大小水泊,逐渐形成了一条6~9米宽的小河,东北流入约古宗列。
穿行在约古宗列盆地的河段,又称约古宗列曲,它串联大小水泊,蜿蜒东北行,穿过第一个峡谷——茫尕峡(长18公里)进入玛涌。玛涌即黄河滩,自茫尕峡出口至扎陵湖,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黄河滩的西半部分就是著名的星宿海。
黄河流经星宿海,先后接纳西北方向流来的扎曲和西南方向流来的卡日曲,水量大增,继续东行约20公里,进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出鄂陵湖东行65公里流经黄河上游第一座县城玛多县。
黄河河以上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年水量5亿立方米,平时河面宽30~40米。
玛多至下河沿河段:河道长22114公里,水面落差2985米,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
接地带,地质条件复杂。龙羊峡以上,大部位于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首部,龙羊峡以下受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地壳扭曲,褶皱发育,形成了一
系列走向北西或近乎东西向的大山。黄河流经这些山谷或沿着较大断裂发育,其水流方向多与山地走向正交或斜交,河谷忽宽忽窄,出现川峡相间的河谷形态。有最
长的峡谷拉加峡、最窄的野狐峡、比降最陡的龙羊峡。
下河沿至河口镇河段:河道长990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水面落差246米,河道比降25‱,是宽浅的平原型冲积河流。本河段
黄河在内蒙古河套平原
开始由南向北,至三盛公逐渐折向东流,到河口镇则又转向南流,构成为著名的“黄河河套”。下河沿至石嘴山一段,黄河流经富饶的宁夏平原,河道长317公里,河宽400~3000米,比降为45‱,河床由砂卵石组成。石嘴山至磴口,黄河穿行于乌兰布和沙漠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河长88公里,比降29‱,河床缩窄,局部地段有砾石基岩出露,水面宽300~700米,河道两岸沙丘起伏,一望无际。磴口至河口镇,黄河蜿蜒于内蒙古河套平原之上,河长585公里,河宽500~2500米,比降13‱,水流缓慢,是弯曲型的平原河道。
中游
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
黄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
黄河在晋陕峡谷
米,比降为84‱。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因之称晋陕峡谷。
晋陕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与山西地台背斜交界,构造较简单。本河段河
道比较顺直,河谷谷底宽,绝大部分都在400~600米。峡谷两岸是广阔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水系特别发育,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
流有56条。本峡谷段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15%。区间支流平均每年向干流输送泥沙9亿吨,占全河年输沙量的56%,是黄河流域泥沙
来源最多的地区。
晋陕峡谷河段,碛流较多,下段的壶口瀑布,是黄河干流唯一的瀑布。
晋陕峡谷的末端是龙门。这里形势险要,两岸断崖绝壁,犹如刀劈斧削。左岸的龙门山与右岸的梁山隔河对峙,使河宽缩至100米左右。龙门是连接晋陕交通的古道渡口,历史上靠木船摆渡。解放后西安~侯马的铁路和公路,都在此通过,建有现代化的桥梁。
黄河出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
河道长125公里,落差52米,比降4‱。河谷宽3~15公里,平均宽85公里。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滩面高出水面
05~20米。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禹门口至潼关区间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
里,汇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黄河过潼关折向东流356公里至河南郑州市桃花峪,落差231米,平均比
降6‱。其中,三门峡以上113公里的黄土峡谷,较为开阔。三门峡以下至孟津151公里,河道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是黄河最后的一个峡谷段,界于河
南、山西之间,故称晋豫峡谷。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大支流有洛河及沁河,区间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常见的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汇流迅速集中,产生的洪水来势猛,洪峰高,是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孟津以下,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河段。南依邙山,北傍青风岭,部分地段修有堤防。
下游
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
3%,河道长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缓,平均111‱。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绝大部分河段靠堤防约束。河道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
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成为淮河、海河水系的
分水岭。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呈上宽下窄的格局。桃花峪至兰考东坝头河段长136公里,系明清河道,两岸堤防已有300~500年的历史。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长236公里,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泛流了20多年后才逐渐修筑堤防。陶城铺以下系大清河故道。
桃花峪~高村河段长2065公里,两岸一般堤距5~14公里,最宽达
20公里,河道宽浅,河心多沙洲,水流散乱,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游荡不定,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由于水流受胶泥嘴、险工和高滩崖的制约,河道形成若干节
点,对河势有一定的控导作用。过去由于主槽摆动,造成严重的滩地坍塌。据调查1949~1958年郑州至孙口河段每年平均塌失滩地53平方公里,其中绝大
部分在高村以上。
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长165公里。堤距15~85公里,主槽摆幅及速
率,较游荡性河段小,一般在3~4公里,属于游荡性河道与弯曲性河道之间的过渡性河段。经过整治,河槽已渐趋稳定。陶城铺至利津河段,长310多公里,堤
距04~5公里,两岸险工、控导工程鳞次栉比,防护段长占河长的70%,河势已得到基本控制,平面变化不大,属于弯曲性河道。
利津以下是黄河的河口段。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滨海区海洋动力较弱,潮差一般1米左右,属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
由于黄河将大量泥沙输送到河口地区,大部分淤在滨海地带,填海造陆,塑造
了黄河三角洲。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随之改道变迁。历史上利津以下河道多次改道,1949年后曾经三次有计划的人工改道,河口
段河道长也不断变化。20世纪90年代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流经清水沟后逐步淤积塑造的新河道。[11]
主要支流
白河、黑河,是黄河上游四川省境内的两条大支流,位于黄河流域最南部,流经川北若尔盖高原,两河分水岭低矮,无明显流域界,存在同谷异水的景观,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称“姊妹河”。
黑河(又称墨曲),因两岸沼泽泥炭发育,河水呈灰色而得名。白河(又称嘎曲),地势较高,泥炭出露不明显,河水较清。
洮河,
是黄河上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于甘肃省永靖县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区,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
里,按沟门村水文站资料统计,年平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年输沙量029亿吨,平均含沙量仅5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在黄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
仅次于渭河,居第二位。径流模数每平方公里为208万立方米,仅次于白河、黑河,是黄河上游地区来水量最多的支流。
湟水,是黄河上游左岸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大坂山南麓青海省海晏县境,流经西宁市,于甘肃省永靖县付子村汇入黄河,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863平方公里,其中约有88%的面积属青海省,12%的面积属甘肃省。
大黑河,
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北隅,是黄河上游末端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境的坝顶村,流经呼和浩特市近郊,于托克托县城附近注入黄河,干流长
236公里,流域面积17673平方公里。流域内盆地面积5154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9%,土地平坦、肥沃,渠系纵横,是自治区的重要粮食基地之
一。北部为山区,约占流域面积的54%,其余为黄土丘陵区。在内蒙古境内,黄河流向由西向东,大黑河干流由北东方向流来,形成对流格局,故称逆向支流。
窟野河,是黄河中游右岸的多沙粗沙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的巴定沟,流向东南,于陕西省神木县沙峁头村注入黄河,于流长242公里,流域面积8706平方公里。窟野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有严重影响。
无定河,
是黄河中游右岸的一条多沙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北麓定边县境,流经内蒙古伊克晤盟乌审旗境,流向东北,后转向东流,至鱼河堡,再转向东南,于陕西
清涧县河口村注入黄河,全长491公里,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据川口水文站1957~1967年实测资料统计,平均年径流量为1535亿立方
米,年输沙量217亿吨,平均含沙量141公斤每立方米,输沙总量仅次于渭河,居各支流第二位。
汾河,
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纵贯山西省境中部,流经太原和临汾两大盆地,于万荣县汇入黄河,干流长710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是黄河第二大
支流,也是山西省的最大河流。汾河流域面积占山西省面积的25%,地跨47个县市,人口917万,耕地1760万亩,分别占全省人口37%,耕地30%,
其中水浇地719万亩,占全省44%。许多重要工业城市,如太原、榆次、临汾、侯马等,集中分布在汾河的两大盆地中,地位十分重要。
渭河,
位于黄河腹地大“几”字形基底部位,西起乌鼠山,东至潼关,北起白于山,南抵秦岭,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为黄河最大支流。按华县及(氵状)头水
文站测验资料合计,渭河年径流量1005亿立方米,年输沙量534亿吨,分别占黄河年水量、年沙量的197%和334%,是向黄河输送水、沙最多
的支流。
洛河,
发源于陕西省华山南麓蓝田县境,至河南省巩县境汇入黄河,河道长447公里,流域面积18881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42公里,流域形状狭长。据黑石关水
文站资料统计,年平均径流量343亿立方米,年输沙量018亿吨,平均含沙量仅53公斤每立方米,径流模数每平方公里为182万立方米,水多沙
少,是黄河的多水支流之一。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自北而南,过沁潞高原,穿太行山,自济源五龙口进入冲积平原,于河南省武陟县南流入黄河。河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
金堤河,
发源于河南新乡县境,流向东北,经豫、鲁两省,至台前县张庄附近穿临黄堤入黄河。滑县以下干流长1586公里,是一条平原坡水河流。主要支流有黄庄河
(包括柳青河)、回木沟和孟楼河等。流域形状上宽下窄,呈狭长三角形,面积4869平方公里,总人口288万,耕地530万亩。
大汶河,发源于山东旋崮山北麓沂源县境内,由东向西汇注东平湖,出陈山口后入黄河。干流河道长239公里,流域面积9098平方公里。习惯上东平县马口以上称大汶河,干流长209公里,流域面积8633平方公里;以下称东平湖区,流域面积(不包括新湖区)465平方公里。[12]
主要湖泊
黄河是由许多个湖盆水系演变而成的,到目前为止残留下来的湖泊较大的只有3个,它们是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下游的东平湖。
一、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为构造湖,是由古代的大湖盆演变而成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国内海拔较高的淡水湖。
二、东平湖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仅有的一个天然湖泊,地处山东梁山、东平和平阴三县交界处,北临黄河,东依群山,东有大汶河来汇,西有京杭运河傍湖直接入黄。[13]
横穿广袤的阿坝的草原,翻过河支山顶便进入了茸安—柯河大峡谷。被河流深切的高山峡,河流湍急,地势崎岖,汹涌的河流从峡谷奔涌而过,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更有绝壁山崖间小路攀行而过,怪石丛生显露无限风光。还有独特的柯河姊妹碉、伸臂桥、柯河民居、神山寺庙、佛塔和神鱼塘、石门槛、摩天岭、安神湖等景点十分美丽,让人流连忘返。两条峡谷在茸安乡直尕以下汇合后,流向马尔康境内。在广大的山地和峡谷茫茫的原始森林中兽走鹰飞,熊吼鸟鸣。
茸安大峡谷的石门槛是大自然举办的艺术盛会。河流两岸质感丰润的花岗石色彩纯净,纹理精细,形态万千,是湍急的水流才情毕露的雕塑,又是这些如管如弦的雕塑倾情演奏的雅韵。石门槛正好位于距一片宽敞的平地以上。平地上绿草如茵花团景簇,山峦上青松、灌丛相映,景色十分优美。阿曲河宽阔的河面在这里突然紧收,咆哮而过。河两岸长方、条形的石阶如规整的石梯,门槛一级级向上延伸,河底上一条巨大的条石横亘两岸恰似一个巨大的门槛,湍急的河水从门槛上翻腾而下,形成壮观的石门槛大滩。湍急的河水将岸边的石头雕塑成一幅幅细腻的石头美景,如果有时间,你细细琢磨,千奇百怪令人咋舌。
每当春天到来冰雪消融之时,下游各种鱼群溯流而上,在这里演绎出一幕幕鲤鱼跳龙门的壮景。冬季枯水季节,河水从狭窄的仅有数米宽的石门槛奔泻而过,狭窄的石门槛河面仿佛举步可跃。在石门槛下面两公里处,两河交汇,一座古老的伸臂桥将险峻的河谷咆哮的河水锁住,河边平地上,几棵挺拔的青松之间有一块桌面般的石墩,正中有一个深深的脚印,传说那是数百年前有位功力非凡、经法高深的格尔登茸贡寺院创寺喇嘛留下的足迹法印。而传说在格尔登茸贡寺院还有一口十分神奇的大铜锅,说这锅里久旱有水,久舀不干,是神仙所赐的宝物。
在这里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在茸安有一位英俊的藏族小伙子,是部落首领的宝贝龙子,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冒着冲撞神灵的危险爱上了民间一位貌若天仙的神座姑娘,如痴如醉。美丽的姑娘却因门第之隔不敢去爱这个部落的王子,说“要我嫁给你,除非你从石门槛飞过去”。当时正值洪水暴涨的夏季,痴心的小伙运足力气,神话般从石门槛上飞身跃过。姑娘不敢食言,只好答应他的请求。这震怒了阿曲河里的河神和土官父亲,英俊的小伙子从此一病不起命丧黄泉,美丽的姑娘为此终身守节,传为佳话。
一、诗人李白认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专家的多年考证,“她”来自“三江源”。
三江源:从空中遥望地球,中国西部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为中国内陆竖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它遮挡住了沙,遮挡住了干旱。温和湿润的江南水乡才会有今天如此绮丽的风光。
喜马拉雅山孕育了中国三条大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澜沧江流经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6个国家,也被誉为东方多瑙河。
青藏高原是她们的初始流出之地,亿万斯年的流动便是从这里出发,流向中华大地,孕育生命故事的。这个地区被称为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为31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土地面积的4388%,平均海拔4800米。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到08人,有大片的无人区。
在这个地区,长江的水量占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水量占到黄河总水量的49%,而澜沧江则占了全澜沧江水量出境的15%。因此,三江大量的水来自青藏高原,并且来自三江源地区。
正是这样一个特定地域,形成了三江源难以言说的神秘、苍凉。
三江源之正说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关于江源何处的记载重新趋于混乱,甚至出现谬误。194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这本书还告诉读者,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北麓,便有了“江河同源一山”,“长江、黄河是姊妹河”之说,并载入中小学地理课本。
以扬子江指代长江是完全错误的,此种用法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日暮途穷,什么关口也把不住了,外国轮船长驱直入,但均得从吴淞入口,首先要经过的是镇江、扬州一带的河段,史称扬子江,外国轮船船长和水手们便把中国长江更名,以扬子江取代了。长江英文的旧译名便是“扬子江”。说中国人中的一部分有洋奴哲学或崇洋媚外,实在不冤枉,民国时期的中国水利部门实际上已经认同洋人之说,以扬子江之名取代长江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为长江正名,还长江以“长江”之名。
1976年和1978年的夏天,国家两次组织江源考察队深入江源实地勘察后发现:长江上源伸入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有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较大的为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根据“河源惟远”的原则,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再沿沱沱河上溯至最上源,沱沱河又分两支,东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海拔6621米,西支源出尕恰迪如岗雪山,海拔6513米,东支较西支略长,长江的正源头应为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各拉丹东雪山上段是巨大的姜古迪如冰川,那冰川融水形成的点点滴滴,便是长江的初始流出。
1978年1月13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最新消息,同时还宣布,长江全长不是过去说的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为世界第三长河。
那么,黄河的源头在何处?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河源考察队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此说存在了20多年,但争议不断。1978年夏天的又一次考察中,发现有三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三河相比,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长约30公里。因此,卡日曲才是黄河正源。
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有平静的小湖泊,有泉眼,那些泉眼中涌出的清冽冽的泉水,便是黄河的源头之水。
充满诱惑的澜沧江的源头,到底隐藏在哪里?
1999年6月,中国科学探险学会18位专家组成的科学考察队,踏上了寻找江源的旅程。澜沧江源区河网纵横,水流杂处,湖沼密布,通过对扎那曲、扎阿曲的实测对比,认为扎阿曲应是澜沧江正源。
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起源都离不开河流。人类最初的发祥地都选取在一些大河流域并不是种偶然。从长江、黄河、澜沧江到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每一条大河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黄河和长江则被称为母亲河。人类从未间断过对江河的敬仰,也从未间断过对江河之源的探寻。
青藏高原的含氧量只有40%,对人的生理是一个考验,同样对热气球燃烧气量技术也是一次挑战。2004年中央电视台《三江源》摄制组为了更好地拍摄三江源全貌,首次在极高海拔5200米处放飞热气球。而热气球由于受青藏高原独特气流的影响而失去控制,在空中飘来飘去无法降落,最终因燃料烧尽,摔落在山上。摄制组成员受到重伤,探索三条大江源头的道路付出沉重代价。寻找那发源于地球之颠、生命成长极端困难的江河发源地,有着我们生活在平原丘陵上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难。
长江之源
早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长江源头的说法,尽管全文仅1100余字,但却是先秦时期最富科学性的地理著作,被历代研究地理的学者尊为先祖。其中“导山”和“导水”章节记述了全国山川分布大势,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全国区域志。但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嘉陵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从重庆汇入长江。但在几千年前的古中国,是谁最早把大禹治水的故事与长江源头联系起来?又是谁得出“岷山导江”这样一个结论呢?今天,这些已经无从考证。《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尚书》所言,就是金玉良言,神圣不可侵犯,因而没有人敢于公开质疑“岷山导江”这一错误的结论,以至很长时间以来都在误导后来者。
相反,长江真正的干流金沙江却被认为是支流。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是明显错误的。因为,自古以来,判定一条江河的源头、或者正源的标准,都是以这条河的水流量、河的长度来界定。金沙江的水流量明显要比岷江大,而且河长也要比岷江长,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论及江源时舍金沙江之远而求岷江之近呢?
有过两种解释:一曰,班固或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对这两条江进行过实地考察,而只是从民间传说以及古籍记载得出相关结论;这个推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金沙江和岷江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即使在拥有现代交通工具的今天要走完这两条江也要付出巨大的艰辛,而在古代,没有道路、也没有交通工具,要进行实地考察更是难上加难;二曰,大禹在中国具有近乎神圣的影响力,大禹的论断也都是不可推翻的真理,而班固和郦道元当然不可能摆脱此种局限。
到了明代,徐霞客根据中国山脉大势与江河源流的关系,断定黄河发源于昆仑之北,长江发源于昆仑之南。他纠正了“岷山导江”说,从而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
康熙年间,1704年,为编制全国地图,康熙皇帝派人探测青藏地区。不过,因交通险阻,气候恶劣,他们都无法进入江源深处实地探查,只能做出“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描述,把长江源头地区的布曲、尕尔曲、当曲或楚玛尔河等支流都当做长江源头。这一次,虽然没有真正确定长江的源头,但是,至少人们对源头区域已经有了较直观的了解。
1718年,第一本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由康熙组织人员绘制完成,其中分别为黄河、长江绘制了河源图、江源图。
黄河之源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最早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中,书中记载:“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意思是说黄河的水来自于一个叫“昆仑”的地方,自此便有了“河出昆仑”之说。
到了唐代,李白一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令河出昆仑的说法更加广为流传了。但是,性情豪放的李白,又给后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以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再次解释黄河。
那么黄河之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唐贞观9年,吐谷浑乘中原战乱,不时骚扰内地。唐太宗派大将李靖、侯君集率兵出击,曾到“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览河源”。这里的柏海是指今扎陵湖,星宿川指此湖西面的星宿海。史书虽说他们观河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到达河源。不过这是中原地区到达河源地区的最早记录,这比过去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想在青藏高原建造一个都城,为此,忽必烈派招讨使都实于公元1280年11月4日勘察黄河源。他们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最后,都实一行到了星宿海。河源间的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没有波浪没有涛声,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泡子,娴静如处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一到晚上月光泻地,星光闪烁之下,这草滩上的水泡子也晃着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星宿海离开河源不远了,但星宿海却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源头。
1704年,康熙还派人对黄河源头进行访查。访查人员越过扎陵湖、鄂陵湖后,到达星宿海,留下了“星宿海之源,小泉万亿,众山环之”的文字记载,以及一幅星宿海地形图,再次肯定了元朝的结论,将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
1782年,黄河再次决堤,河南一带出现洪灾。乾隆皇帝继康熙之后,对黄河源头耿耿于怀,派出一名叫阿弥达的侍卫前往青海探寻黄河源头。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之后又西行300里,到了巴颜喀拉山北边,认为那是黄河的源头。应该说阿弥达已经走得很远了,牵挂黄河的康熙、乾隆,可以说是心怀忧患、目光远大了。
澜沧江之源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在国外,它也被称为湄公河、湄南河,意为“众水之母”。不管是茶马古道,还是柬埔寨的吴哥文化,都是依据澜沧江而生存和发展的。从古至今,无数游客进出澜沧江,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澜沧江流域,但是却很少有游客留下历史记录,只有两个奇人在澜沧江畔留下了游历的踪迹。
第一位留下记录的,是来自欧洲的异乡人———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城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300多年后,第二位踏访澜沧江的人出现了,他就是中国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而走得最远、费时最长、游记文章写得最多最精彩的,是澜沧江、金沙江及周边地区,但是,他对澜沧江本身却几乎没有描述,采取了巧妙的回避态度。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于同一个地方:三江源区域。也许,他因此而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的机会。
回答者: hxylzm - 经理 四级 7-31 22:08
修改答复: hxylzm,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一、诗人李白认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专家的多年考证,“她”来自“三江源”。
三江源:从空中遥望地球,中国西部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为中国内陆竖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它遮挡住了沙,遮挡住了干旱。温和湿润的江南水乡才会有今天如此绮丽的风光。
喜马拉雅山孕育了中国三条大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澜沧江流经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6个国家,也被誉为东方多瑙河。
青藏高原是她们的初始流出之地,亿万斯年的流动便是从这里出发,流向中华大地,孕育生命故事的。这个地区被称为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为31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土地面积的4388%,平均海拔4800米。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到08人,有大片的无人区。
在这个地区,长江的水量占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水量占到黄河总水量的49%,而澜沧江则占了全澜沧江水量出境的15%。因此,三江大量的水来自青藏高原,并且来自三江源地区。
正是这样一个特定地域,形成了三江源难以言说的神秘、苍凉。
三江源之正说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关于江源何处的记载重新趋于混乱,甚至出现谬误。194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这本书还告诉读者,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北麓,便有了“江河同源一山”,“长江、黄河是姊妹河”之说,并载入中小学地理课本。
以扬子江指代长江是完全错误的,此种用法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日暮途穷,什么关口也把不住了,外国轮船长驱直入,但均得从吴淞入口,首先要经过的是镇江、扬州一带的河段,史称扬子江,外国轮船船长和水手们便把中国长江更名,以扬子江取代了。长江英文的旧译名便是“扬子江”。说中国人中的一部分有洋奴哲学或崇洋媚外,实在不冤枉,民国时期的中国水利部门实际上已经认同洋人之说,以扬子江之名取代长江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为长江正名,还长江以“长江”之名。
1976年和1978年的夏天,国家两次组织江源考察队深入江源实地勘察后发现:长江上源伸入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有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较大的为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根据“河源惟远”的原则,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再沿沱沱河上溯至最上源,沱沱河又分两支,东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海拔6621米,西支源出尕恰迪如岗雪山,海拔6513米,东支较西支略长,长江的正源头应为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各拉丹东雪山上段是巨大的姜古迪如冰川,那冰川融水形成的点点滴滴,便是长江的初始流出。
1978年1月13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最新消息,同时还宣布,长江全长不是过去说的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为世界第三长河。
那么,黄河的源头在何处?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河源考察队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此说存在了20多年,但争议不断。1978年夏天的又一次考察中,发现有三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三河相比,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长约30公里。因此,卡日曲才是黄河正源。
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有平静的小湖泊,有泉眼,那些泉眼中涌出的清冽冽的泉水,便是黄河的源头之水。
充满诱惑的澜沧江的源头,到底隐藏在哪里?
1999年6月,中国科学探险学会18位专家组成的科学考察队,踏上了寻找江源的旅程。澜沧江源区河网纵横,水流杂处,湖沼密布,通过对扎那曲、扎阿曲的实测对比,认为扎阿曲应是澜沧江正源。
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起源都离不开河流。人类最初的发祥地都选取在一些大河流域并不是种偶然。从长江、黄河、澜沧江到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每一条大河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黄河和长江则被称为母亲河。人类从未间断过对江河的敬仰,也从未间断过对江河之源的探寻。
青藏高原的含氧量只有40%,对人的生理是一个考验,同样对热气球燃烧气量技术也是一次挑战。2004年中央电视台《三江源》摄制组为了更好地拍摄三江源全貌,首次在极高海拔5200米处放飞热气球。而热气球由于受青藏高原独特气流的影响而失去控制,在空中飘来飘去无法降落,最终因燃料烧尽,摔落在山上。摄制组成员受到重伤,探索三条大江源头的道路付出沉重代价。寻找那发源于地球之颠、生命成长极端困难的江河发源地,有着我们生活在平原丘陵上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难。
长江之源
早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长江源头的说法,尽管全文仅1100余字,但却是先秦时期最富科学性的地理著作,被历代研究地理的学者尊为先祖。其中“导山”和“导水”章节记述了全国山川分布大势,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全国区域志。但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嘉陵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从重庆汇入长江。但在几千年前的古中国,是谁最早把大禹治水的故事与长江源头联系起来?又是谁得出“岷山导江”这样一个结论呢?今天,这些已经无从考证。《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尚书》所言,就是金玉良言,神圣不可侵犯,因而没有人敢于公开质疑“岷山导江”这一错误的结论,以至很长时间以来都在误导后来者。
相反,长江真正的干流金沙江却被认为是支流。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是明显错误的。因为,自古以来,判定一条江河的源头、或者正源的标准,都是以这条河的水流量、河的长度来界定。金沙江的水流量明显要比岷江大,而且河长也要比岷江长,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论及江源时舍金沙江之远而求岷江之近呢?
有过两种解释:一曰,班固或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对这两条江进行过实地考察,而只是从民间传说以及古籍记载得出相关结论;这个推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金沙江和岷江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即使在拥有现代交通工具的今天要走完这两条江也要付出巨大的艰辛,而在古代,没有道路、也没有交通工具,要进行实地考察更是难上加难;二曰,大禹在中国具有近乎神圣的影响力,大禹的论断也都是不可推翻的真理,而班固和郦道元当然不可能摆脱此种局限。
到了明代,徐霞客根据中国山脉大势与江河源流的关系,断定黄河发源于昆仑之北,长江发源于昆仑之南。他纠正了“岷山导江”说,从而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
康熙年间,1704年,为编制全国地图,康熙皇帝派人探测青藏地区。不过,因交通险阻,气候恶劣,他们都无法进入江源深处实地探查,只能做出“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描述,把长江源头地区的布曲、尕尔曲、当曲或楚玛尔河等支流都当做长江源头。这一次,虽然没有真正确定长江的源头,但是,至少人们对源头区域已经有了较直观的了解。
1718年,第一本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由康熙组织人员绘制完成,其中分别为黄河、长江绘制了河源图、江源图。
黄河之源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最早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中,书中记载:“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意思是说黄河的水来自于一个叫“昆仑”的地方,自此便有了“河出昆仑”之说。
到了唐代,李白一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令河出昆仑的说法更加广为流传了。但是,性情豪放的李白,又给后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以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再次解释黄河。
那么黄河之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唐贞观9年,吐谷浑乘中原战乱,不时骚扰内地。唐太宗派大将李靖、侯君集率兵出击,曾到“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览河源”。这里的柏海是指今扎陵湖,星宿川指此湖西面的星宿海。史书虽说他们观河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到达河源。不过这是中原地区到达河源地区的最早记录,这比过去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想在青藏高原建造一个都城,为此,忽必烈派招讨使都实于公元1280年11月4日勘察黄河源。他们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最后,都实一行到了星宿海。河源间的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没有波浪没有涛声,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泡子,娴静如处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一到晚上月光泻地,星光闪烁之下,这草滩上的水泡子也晃着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星宿海离开河源不远了,但星宿海却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源头。
1704年,康熙还派人对黄河源头进行访查。访查人员越过扎陵湖、鄂陵湖后,到达星宿海,留下了“星宿海之源,小泉万亿,众山环之”的文字记载,以及一幅星宿海地形图,再次肯定了元朝的结论,将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
1782年,黄河再次决堤,河南一带出现洪灾。乾隆皇帝继康熙之后,对黄河源头耿耿于怀,派出一名叫阿弥达的侍卫前往青海探寻黄河源头。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之后又西行300里,到了巴颜喀拉山北边,认为那是黄河的源头。应该说阿弥达已经走得很远了,牵挂黄河的康熙、乾隆,可以说是心怀忧患、目光远大了。
澜沧江之源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在国外,它也被称为湄公河、湄南河,意为“众水之母”。不管是茶马古道,还是柬埔寨的吴哥文化,都是依据澜沧江而生存和发展的。从古至今,无数游客进出澜沧江,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澜沧江流域,但是却很少有游客留下历史记录,只有两个奇人在澜沧江畔留下了游历的踪迹。
第一位留下记录的,是来自欧洲的异乡人———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城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300多年后,第二位踏访澜沧江的人出现了,他就是中国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而走得最远、费时最长、游记文章写得最多最精彩的,是澜沧江、金沙江及周边地区,但是,他对澜沧江本身却几乎没有描述,采取了巧妙的回避态度。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于同一个地方:三江源区域。也许,他因此而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的机会。
漾濞石门关、漾濞河、漾濞普光寺、漾濞封飞、郭芙寺、点苍山、新营盘清真寺、保和岭、漾濞云龙桥、苍山西坡。漾濞石门关漾濞石门关位于苍山龙泉峰、玉局峰西麓,阳江东岸,是大理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苍山背后的江边,坐落着两座数百米高的悬崖峡谷。它们的形状像两个巨大的石门,从瀑布中流出,是一种神奇的景观。四周岩壁环绕,峡谷幽深,山谷溪流湍急。漾濞江漾濞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是滇西高原的四大姊妹河。大历十四年,曾被南诏大师命名为四渎。在干燥的冬季,漾濞河没有其他“三渎”那样深沉暴烈,但在七八月的雨季,它的颜色丝毫不逊于高原河。她时而在四川满是红浪,时而在一条白雪皑皑的河流里;有时它雷鸣如雷,有时它是万琴的争论。漾濞普光寺普光寺位于漾濞县城南5公里云台山林业局旧址。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葱郁,交通便利;山花覆盖小径,林禽争奇斗艳,自然风光极其优美。据说普光寺建于宋代,后毁于火,重建于明末清初。20世纪50年代被当地粮食部门征用,改造成仓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