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说想找时间认真写写欧洲古董艺术品的部分专业知识,把我积累的浅薄经验分享出来,帮助对欧洲古董感兴趣的朋友进一步了解这一类艺术品,也让人们明白欧洲古董艺术品贵的原因在哪里,终于在盛夏的暴雨周末抽出了时间亲自来写这系列。自喜欢上古董艺术品以来,我对欧洲的古董画框做了些研究,尤其是跟同事Harry、晴晴和巴黎的古董商朋友学习了很多知识,不得不说,中国的油画画框都丑晕了,美国生产的古董油画画框也不咋滴,全世界最好的古董画框肯定在巴黎。
每次去巴黎都会去看一家画框公司,老板是个法国大叔,他即卖老画框,也做新画框,真正漂亮的还是古董老画框,真的老画框是用很薄的纯金金箔一点点手工贴上去的,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手感非常光滑,和刷几层金漆上去是有本质区别的,货真价实的古董如家具镜子等都是用的金箔,这个工艺现在是有专门的装潢专业的。
分辨古董画框的方法之一就是看画框正面,比如这种贴金箔的古董画框,确实是特别精贵的,它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在木头外面贴金箔,木头画框是先用木头做好模型,再用石膏做一层花纹,然后上红色底漆,最后再贴上金箔,石膏是非常脆弱的,这也是古董画框矜贵的原因之一,金箔其实是一张很轻很薄的金纸,用纯金打制出来的,所以贴上画框之后有很难辨认的分界线,横着一条浅浅的纹路,有这样分割线的就是金箔贴的,如果是金漆刷上去的就是比较粗的竖纹。分辨古董画框的方法之二就是看背面,古董画框背面一定是很多老钉子的眼,木头一般很斑驳,岁月自然侵蚀的天然包浆和破旧,这是用新画框做旧做不出的样子的,看多了就容易分辨。所以纯金金箔贴在上面的古董画框肯定就是价格比较高,很多高级的古董油画也都是金箔贴的框,简单一想想就知道真材实料的好东西就不可能便宜啦。法国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特别重视,也造就了欧洲古董流传至今的宝贵。
一个考究的古董画框牵涉到很多工艺和材质的专业知识,什么木的木头,什么年份的木头,雕刻怎样的花纹,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风格还是18世纪西班牙宫廷风格的花纹?都有讲究的。还有除了纯金箔贴的木头画框,其他颜色和材质的画框还分很多种,什么样的画搭配什么样的画框,都涉及到艺术审美的,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以后找时间再说。
我的这点皮毛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学习的,谢谢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把知识和经验无私的分享给我的朋友,感恩!我热爱艺术,无论古典和当代,痴迷有历史故事的中西方古董,自从和同样狂爱艺术的拍档Harry、晴晴开画廊以来,发现永远学无止境,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人生也在不断的开拓新的绿洲,所以我现在爱记录下这些经验和点滴美好的小时光并分享出来。
继 巴黎和伦敦 之后,DIOR迪奥带着 「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 展览来到了上海。
由 ORIOLE CULLEN 悉心策划,不仅呈现此前众多的杰出作品,更以全新的场景叙事,展现了品牌 创立七十余年 始终秉承的艺术创造力。
8位 中国著名艺术家倾情打造的杰出佳作与 275件 高级定制礼服、 Rene Gruau 和 CHRISTIAN BÉRARD 所绘的独家设计手稿、珍贵的影片图像收藏共同组成了此次展览。
通过展览,可以了解到Christian Dior先生及其继任者们的先锋创意。
01
蒙田大道三十号
在展览的入口处,策展人选择将 蒙田大道三十号 的外立面完美复刻,实景还原。
熟知DIOR的人都知道 “蒙田大道三十号” 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这是迪奥先生的 首个高订系列发布的地点 ,也是作为 迪奥梦初始的地方 。将“蒙田大道三十号”的外立面复刻在展览的入口,对于Dior来说,这既是 现代回溯过去,也是向 Christian Dior 先生致敬的一种形式 。
02
新风貌
穿过“蒙田大道三十号”, “新风貌” 展区映入眼帘,以黑白色调致敬于 1947年 品牌首场革命性时装秀上发布的 “NEW LOOK” 系列。采用全新设计演绎女性形象, 肩线柔软 、 束腰 , 大圆摆 展现女性英姿飒爽又精致柔美的体态。
二战后物资紧缺的背景下,欧洲女人们仅仅身着简单的短裙和直筒裙,为了体现女性身形的优美线条,Christian Dior先生重拾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他几乎用了两倍的面料去制作成衣,让服装赋予女性全新魅力。
以 宽肩西装搭配伞状长裙显露腰身,彰显臀部 ,细节处无一不让当时的人们赞叹不已。
时至现今,这件套装依旧保存完好。
在“新风貌”展区包括 中国当代艺术家严培明 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六幅新作—— 《迪奥先生后继者》 系列肖像作品,展现历任设计总监对迪奥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其中覆盖了1947年持续至今的 历史 ,追忆Christian Dior及其后的六位创意总监对Dior做出的不凡创造。
Yves Saint Laurent,Marc Bohan,GianfrancoFerré,John Galliano,Raf Simons,Maria Grazia Chiuri 这些令人兴奋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任职迪奥创意总监,被称作 “设计师梦之队” 。
而在迪奥先生之后,每一任创意总监对于BAR套装都有不同的解读。
你喜欢哪位的设计呢?
伊芙·圣·洛朗
(YVES SAINT LAURENT)
▼
迪奥先生于1957年去世时, Yves Saint Laurent 成为了他的继任者,担任第二任设计师,当时20岁出头的他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女装设计师。
给品牌的第一季设计中,推出的经典 “秋千裙”(Trapeze) 系列让迪奥在金融危机的萧条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条"Bonne conduite" 连衣裙
在1958年至1960年之间,Yves Saint Laurent为迪奥设计了六个系列。他的设计风格与迪奥先生绝不相同。如果说Christian Dior是“出世”的设计师,他则属于“入世”的设计师。
Yves Saint Laurent希望突出女性本身的美,通过时装来体现自然体态,希望将时装推向大众,风格上与街头文化关联,注重年轻人的喜好。
马克·博昂
MARC BOHAN
▼
1960年,YVES SAINT LAURENT受召入伍, Marc Bohan 成为了新任设计师。在这之前,他担任过两年Dior伦敦支线的设计师。现在大家看到的 可爱迪奥童装、迷人的男装系列 和 年轻的成衣线Miss Dior 都是MARC BOHAN在任职期间开辟的。
他接任后推出的第一个时装系列名为 “Slim Look” ,灵感来自二十年代的低腰裙和Jacqueline Kennedy。
这一系列的反响非常棒,当时的 “玉婆”伊丽莎白·泰勒 一次性定了12套,并在之后也一直是迪奥的忠实顾客,并在获得第3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时,穿着Marc Bohan设计的迪奥礼服领取小金人。
他还为诸多好莱坞明星,以及皇室设计过服装。瑞典王后Silvia Sommerlath和Grace Kelly的大女儿摩洛哥公主Caroline的婚纱都是他设计的。
Marc Bohan的设计始终是以优雅为主调,这一点相比之前的Yves Saint Laurent先生,更接近迪奥先生偏爱的风格。
吉安科罗·费雷
GIANFRANCO FERRE
▼
Gianfranco Ferre 来自意大利,当时LVMH集团的老板决定大胆启用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个性设计师,所以我们才得以在1987年看到了Ferre的处女秀 “Ascot Cecil Beaton” 。
最著名的是为戴安娜王妃设计的 LADY DIOR手袋 。非常具有标志性的“ cannage” 米字藤格纹绗缝据说来自拿破仑三世的椅子,整个包充满了结构主义的建筑感。
Gianfranco Ferre的设计线条简约,色彩鲜艳明亮,十分吸睛。并且他为迪奥贡献的作品有着意大利的浪漫精神。
约翰·加里亚诺
JOHN GALLIANO
▼
John Galliano时期的迪奥,每一场秀都能当做一场戏剧来观赏。他的设计将华丽做到了极致,每件单品都极抓眼球。
他为迪奥做的高定秀,会加入自己喜欢的模特、演员、名媛、艺术家等,并以她们为灵感进行创造。比如充满中式风格的 “旗袍秀” ,灵感来自于第一个华裔好莱坞影星 黄柳霜 。
他喜欢的超模能和他彼此成就,例如 Kate Moss ,在GALLIANO任职期间几乎没有缺席过。
karlie kloss ,曾一度是迪奥秀的开场担当。她标志性的扭身台步,当时深深地印入了所有时装爱好者的脑海。
JOHN GALLIANO把许多 奇幻、怪诞、复古、民族风的设计 融入了迪奥的女装,成为了迪奥设计史上的惊鸿一瞥。
拉夫·西蒙
RAF SIMONS
▼
Raf Simons接任时期的迪奥,可以说是由瑰丽变为为极简,但丝毫没有因为简单而低调,反而是用线条和色彩的力量,塑造出强而有力的美感。
他的第一个系列是迪奥的高定秀,当时John Galliano走得匆忙,只留了8周时间给Raf Simons准备设计,但出来的作品惊艳奇绝,一时轰动整个 时尚 圈,当晚几乎所有人都在刷屏他的设计。
Jennifer Lawrence 当年就是穿了Raf Simons的礼服裙去奥斯卡领到了小金人。
他的设计干净、高雅,把现代主义的元素和古典优雅结合在一起,并且带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流行风潮。 女裙叠穿裤装 、 鞋袜一体 、 运动鞋风潮 、 非典型高跟 、 Slogan装饰 等等,都是当时乃至现在都在流行的。
玛丽亚·嘉茜娅·寇丽
MARIA GRAZIA CHIURI
▼
Maria是迪奥首位女性设计师,因此也可以看到,现在的迪奥女装中,无处不在强调女性魅力和女权主义,占据外形与精神精神。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风靡一时的 女权Slogan ,现在售卖得许多迪奥女装上依旧可以看到。一句女权Slogan的T恤被明星、 时尚 博主们哄抢,可谓是一件难求。谁说这不是女权成就了Slogan Dior的街头营销呢?
Maria的理念是: 她需要制作让女性找到自我的服装,借此表达自己、保护自己。 在她的作品中,有非常多元化的元素,风格也不统一,唯一一以贯之的就是这个精神理念。无论是在展览现场还是时装秀场上都能明确地感受到这一精神。
03
迪奥花园
在 “新风貌” 展区旁,是 “迪奥花园” 的展区,巨大的花朵幕墙栩栩如生,错落的花瓣充斥整个房间,迸发着不竭的想象力。
迪奥先生曾在法国诺曼底格兰维尔度过了童年时光,清新的花园、静谧的乡村以及鲜艳的花朵成为他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源, 花朵 始终在历任创意总监的手中以不同的姿态绽放着。
04
迪奥**
“香水是所有礼服的点睛之笔。” 在 迪奥** 区域,展出了迪奥多款古董香水,复古意味十足的巴卡拉水晶香水瓶,以迪奥先生的小狗Bobby为原型设计的香水瓶,爱之神殿陈列等等,熠熠之下仿佛看到了时光沉淀下的光泽。
风情万千的诱人花香萦绕在 艺术家梁远苇 的精美画作旁,也为娜塔莉·波特曼曾身着的两件迪奥**高级订制礼服裙增添了一抹悠然芳馥。
中国当代艺术的引领者之一 郑国谷 创作了 《再锈两千年》 ,通过真铜再现了Dior的经典香水瓶,原本的玻璃瓶变身成为更加持久坚硬,经得起时光磨洗的材质,以此向品牌表达一种祝愿。
05
迪奥工坊
迪奥工坊 展区,高高的白墙上挂满了棉质细布制作的样衣,搭配一旁 艺术家刘建华 和 林天苗 各自的作品 《延伸的空间形式》 、 《步骤》 ,重现了迪奥工坊内梦想成形的过程。
06
凡尔赛
穿过“迪奥工坊”,眼前瀑布与鸟鸣瞬间将人拉进了恬静浪漫的凡尔赛花园。各式各样的浓郁宫廷风色彩的礼服裙。
07
走向世界的迪奥
据说迪奥先生在1947年初,就在其首个系列草图中描绘过一些轮廓精致的模特,表达了他对中国一直以来的向往与迷恋。而这种 东方情结 ,在这次展览中“走向世界的迪奥”展区,也进行了特别的呈现。
1948年,迪奥先生曾经设计过以“中国”、“北京”、“上海”命名的造型。
也曾钟情于中国书法的灵性,在1951年亲手设计了一套丝缎鸡尾酒裙,用的是 大书法家张旭草书拓本作印花 。
他的继任者们也不断发挥着自己的先锋创意,和迪奥先生一样,对中国情结有着巨大热情的John Galliano的华美服装也是与中国文化有颇深的联结。
1997年的春夏高级订制系列是他进入Dior第一个系列,就用中国元素引起了巨大轰动,参考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披肩和旗袍,有夸张穗边和精致刺绣和传统纹饰出现在当季的T台上。
Nicole Kidman当年参加奥斯卡红毯惊艳全场的礼服就是来自这季,这也是第一次女演员穿旗袍参加奥斯卡,自此一战成名。
08
迪奥拉玛
在 “迪奥拉玛” 展区,四四方方的空间内,色彩缤纷的帽子、鞋履、手袋和小巧别致的礼服微缩模型充满视野,丰富跳跃的颜色令人眼前一亮。
09
迪奥舞会
变幻莫测的室内光源,流光溢彩,陈列其中的礼服璀璨而华丽。在这个展区会看到一众皇室名流、知名影星曾惊艳一刹的经典礼服。
“迪奥舞会” 为这场回顾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示了从迪奥创立之初至今打造的一系列舞会礼服,体现了高级定制时装工坊高超的技艺。
在 “迪奥真我” 区域, Charlize Theron(查理兹·塞隆) 在拍摄DIOR迪奥真我香水系列广告时穿过的金色礼服都可以在这里找得到,搭配 艺术家高伟刚 特别设计的 金字塔形作品《她》 ,以镜面反射特征及空间解构呈现出神秘高贵的特质,与迪奥真我香水的优雅魅力相相辉映,华丽异常。
展览于2020/10/4落幕
地点:上海龙美术馆
END
更多文章:
1 极简优雅的Lemaire,背后的爱情或许更让人期待
2 # 时尚 在身边# 揭秘!白色衣物那么多了?为什么还总是想买?
3 # 时尚 在身边# 穿得美,可不就是要SHOW出来,对镜自拍攻略来咯
4 穿鲜艳颜色容易显土显黑怎么办?我给你支4个招
5 时尚 圣经《VOGUE》的百年插画大赏,所谓跨越时代的审美
▼
董_
董_,出生于中国武汉市,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本科。当代油画家,美国油画丙烯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育研究会理事,武汉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涉及绘画,多媒体影像等多种领域,作品在广东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宋庄美术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年展、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纽约军械库艺术展、台湾高雄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展出。
中文名:董_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
出生日期:1973年
职业:当代艺术家,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湖北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京剧系列》、《自在》、《玛吉阿米》、《广场》、《午餐》、《D11区》
艺术简介
1973年出生于中国武汉市,自幼随父亲(湖北美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董立)学习绘画,
1988年-1992年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师从郭正善、杨国辛等教授。
1992年-1996年于湖北美术学院本科学习,师承刘依闻、唐小禾、尚扬、陈立言、石冲、郭正善等教授。
主要成就
受瑞士ARTBOX国际艺术机构邀请参加“纽约军械库艺术展”
作品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项目TRANS-BORDERING-ART/越界艺术”展出
作品在迈阿密会展中心“第13届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ArtBaselMiamiBeach”展出
主要展览
2018“纽约军械库艺术展”曼哈顿STRICOFF美术馆纽约
2017“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项目TRANS-BORDERING-ART/越界艺术”军械库威尼斯
2016“偶联—2016湖北现当代艺术展”卓尔美术馆武汉
2015“悟·度当代艺术展”苏州天成美术馆江南油雕院苏州
2014“第13届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ArtBaselMiamiBeach”迈阿密会展中心A-3-A6迈阿密
2014“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SYART美术馆北京
2014“软现实:语言、媒介与态度—2014武汉艺术家作品学术邀请展”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2014“上新漆的搅拌机”两岸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台湾
2013“宋庄美术馆·你的世界—当代艺术大展”宋庄美术馆北京
2012“START2012”2012武汉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M2画廊武汉
2012“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国际年展”皇家艺术学院伦敦
2010“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亚运当代艺术展”北京、广州、上海
2009“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湖北美术馆武汉
2009“湖北省画院优秀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
2009“2009印象艺术全国油画展”马奈草地·印象艺术中心北京
2008“高校第三届美术大展”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南京
2007“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湖北省美术馆武汉
2006“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
2005“中国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美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
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北省作品展”湖北美术馆武汉
2003“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湖北省展”湖北美术馆武汉
出版
2014年《西藏印象》入编《第13届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MIAMIRIVER》作品集
《今日湖北》2014年第11期人物版“时代英杰”刊登《红黄蓝橙紫炫舞绘人生——青年油画家董_的艺术之路》。出版:今日湖北杂志社国际刊号:ISSN1008-5807,国内刊号:CD42-1567/D。
2009年油画《东风破》入编画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作品集》,ISBN:978-7-5394-3190-1,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年油画《午餐》入编画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画院优秀作品集”》,ISBN:978-7-5403-0452-2,出版: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2008年油画《Bluerain》参加高校第三届美术大展,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教育厅主办。
作品入编《高校第三届美术大展作品集》,ISBN:978-7-5394-2433-0,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
油画《广场》入编画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湖北省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集》,
ISBN:978-7-5394-2516-0,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
油画《23:30》入编画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纪念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作品集》,ISBN:978-7-5394-2185-8,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年油画《秋景》入选湖北省中国山水画、油画、水彩风景作品展,湖北省美协、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主办。
作品编入《湖北省中国山水画、油画、水彩风景画作品集》,ISBN:7-5394-1832-X,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年油画《神枪手》作品编入《高校第二届美术大展优秀作品》,ISBN:7-5394-1806-0。
论文《写实绘画语言的当代意义》发表于《文艺指导》2006年第三期,出版社:文艺指导杂志社,湖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2002/SG号
主要收藏
2017年《FOOD系列》,《冬系列》武汉藏家收藏
2016年《大武生之二》,《大武生之三》,《大武生之六》,《戏曲人物六》由上海宏大拍出并被艺术机构收藏。
2015年《大武生》,《西藏印象》系列作品美国艺术机构收藏
2014年摄影作品《风马旗》,《晨雾》由美国迈阿密收藏家收藏
2013年《山舞》深圳私人收藏
2012年《醉东风》,《表情系列》,《街区系列》,《风景系列》等15副油画作品英国藏家私人收藏
2007年《Lucia》,《Susan-1》上海臧家私人收藏
2006年《董老像》由原国家主席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先生暨“董必武思想研究会”永久收藏。
另有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作品欣赏
盗墓笔记系列小说顺序是《盗墓笔记》正传、《老九门》、《藏海花》系列、《沙海》系列、《盗墓笔记重启篇》、《吴邪的私家笔记》以及南派三叔在个人社交平台更新的小短篇。
《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题材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吴邪、张起灵、吴三省等人进入古墓探险的故事。《盗墓笔记》中国盗墓类小说巅峰作品之一,自2007年出版发行,短短四年共出版九本实体书,以长达九卷的鸿篇巨制巧妙布局,集奇思妙想、悬疑恐怖、瑰丽神奇于一身,20年间获百万读者狂热追捧,至今仍是类型小说的经典扛鼎之作。
该书简介为:1952年,主角吴邪的祖父吴老狗在长沙的血屍墓里发现战国帛书,而引发後来吴邪从帛书解谜途中的一段段冒险。五十年後,吴邪一个看似单纯的吴家富二代,大学毕业後便经营著古董店,日子过一天是一天,殊不知其身世冒险之离奇,因为发现先人笔记中一个秘密就此展开。抱著好奇和一颗想见世面的心,他硬是跟上他三叔及一群盗墓高手的鲁王宫之旅,欲解开帛书之谜。在这个过程中他遇见了闷油瓶和胖子。在途中,很多他一辈子都没见过的东西,或是连想都没想过的东西,一个接著一个出现。遭遇的每件事,越来越离奇。就在他发现自己的生活满是谜题,并欲寻求解答时,唯一的线索──「三叔」却消失了。不甘放弃的吴邪,决定追根究柢,也决定今後不凡但却不为人知的冒险旅程。
《盗墓笔记》系列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奇迹,与《鬼吹灯》共同开启了中国通俗小说界的“盗墓时代”,获得百万读者狂热追捧。
《笑林小子之无敌反斗星》
剧情介绍
乌龙院长眉大师正忙着传授厉害的武功招数给他寺院里的徒弟。虽然长眉大师早已计划如何训练他的徒弟,他还是遇着了想不到的问题。其中一个小徒弟,名小文,看来还未适应寺院里的生活。因为他还是非常的想念他的母亲和家人。为了要使小文振作起来,长眉法师决定聘请一个保姆来为小文作伴。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女孩子,名为小春。小春非常愿意在寺院里留下工作。小春的到来,成功的把小文影响回一位活泼的孩子。但没有料到,其实小春是隐藏着一个大阴谋而到来的。她是为了要偷取寺院里的无价之宝。小春偷得经文后,就逃离了寺院,长眉法师因而变得非常伤心而自责。为了要让长眉法师笑脸重展,三个小徒弟偷偷的离开寺院寻找被偷去的经文。这时候,他们才发觉外面的花花世界可真是 长眉师父要大家认真练功,并偷偷把外界觊觎多时的绝学“洗髓神功”抄在袈纱上,烧毁神功的秘笈。另方面,小文得了思母病,师父念他年幼,特准刚失去儿子的小真入院作奶妈,谁知惹来师兄弟间的嫉妒,不时争风呷醋。但原来小真心怀不诡,一心夺去袈纱,于是向师兄施展移魂大法,令他偷来袈纱,得手后便扬长而去,师徒三人也因而下山找回袈纱。 茫茫人海,他们只有小真的一双鞋,幸而遇上呆瓜阿民帮忙,努力寻人,更在一次意外中发现鞋底的古堡标志,遂与众人从鞋底的线索走向二十年前的古堡,继而展开一次既惊险又恐怖的古堡之旅。
主演:释小龙 饰 释小龙 郝劭文 饰 小文 吴孟达 饰 老夫子(师兄) 李名炀 饰 长眉大师(师父) 刘 洵 饰 师叔 单立文 饰 苏乞儿 叶全真 饰 魔女阿真 葛民辉 饰 阿甘(阿金) 徐若瑄 饰 陈博士 黄一飞 饰 替小文打针的医生 陈为民 饰 玫瑰酒店(鬼店)的老婆婆 王马万 饰 黄飞鸿(蜡像) 姚黛伟 蔡佳宏 杜福平 郑家榆
卑微的开始: Model TT皮卡
TT型卡车于1917年7月推出,比T型车的出现晚了9年。它将T型车的驾驶室和发动机与更坚固的框架结合在一起并且它有着1吨的有效载荷因此能够兼容许多第三方的配置。在它推出的第一年,福特卖出了2019辆,每辆车的售价为600美元。1925年,一款带有皮卡车身的T型车加入了TT,标志着工厂组装的 福特皮卡的诞生。1928年,在这种卡车首次亮相10多年后,福特就有130万客户购买了TT型皮卡。此后,AA型和BB型卡车也走上了同样的成功之路。
1935年福特50型皮卡(1935 - 1941)
福特的Model 50皮卡于1935年推出,与该品牌同一车型的乘用车系列一样,它也进行了许多款式上的更新。它完全由传奇的福特平头 V8提供动力。这款成功车型的生产在1941年停止,当时福特公司将其可观的生产能力转移到战争上,到那时福特已经生产了400多万辆卡车了。
第一代F系列(1948 - 1952)
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二战的结束,福特开始研发下一代面向消费市场的卡车,后来被称为F系列Bonus Built奖金卡车。从半吨的F-1皮卡到敞篷车F-8,车身尺寸的大小和装载能力也都有所差异,这也阵容标志着福特全面皮卡阵容战略的开始。
第二代F系列(1953 - 1956)
F系列的第二代标志着现在经典的古董F系列的到来,以及当时使用的命名系统仍然保留到今天。F-1变成了F-100, F-2和F-3卡车合并成为了F-250, F-4变成了F-350,重型车型也被剥离到福特新成立的商用车部门。扶手、遮阳板、顶灯和可选的自动变速器等舒适设施开始涌现,而平头V-8在1954年被一辆带顶阀的V8机器取代。
第三代(1957 - 1960)
1957年的重新设计给F系列的外观带来了重大变化,新卡车采用了更宽的、方形的造型线条,这将在未来几十年定义它硬汉的性格。
第四代(1961 - 1966)
尽管第四代采用传统固体轴悬挂的F系列皮卡在1961年首次亮相,但它在1965年换成了福特引以为豪的双工字梁设置。因为两轮驱动的车型使用了这款新型悬架,所以它可以直接面向非商业卡车用户宣传"驾驶像汽车,工作像卡车"。但是虽然双工字梁悬挂的性能还可以,并保持使用了数十年的,但是一些业主还是抱怨这个设计会增加轮胎磨损。福特第一辆官方推出的四门皮卡出现在1965年,那是一台作为特殊订单的F-250。而最顶级的Ranger车型出现在1966年,提供了地毯,刹车助力,转向助力以及空调等"高级配置"。
第五代(1967 - 1972)
第五代F-150是F系列皮卡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将使用设计风格的第一个亮点,它的特点是在引擎盖上用大写字母拼出福特的LOGO、一个集成在运动格栅的前灯,以及一个改进的驾驶室,其肩部空间增加了近4英寸。
第六代(1973 - 1979)
尽管它看起来和之前的F系列几乎一模一样,第六代F系列还是有一个重新设计的格栅、位于前大灯上方的停车灯,以及一个凹进去的侧方凹槽,用来放置侧标记灯。俱乐部出租车于1974年问世,提供一对面向中央的跳跃座椅,或者一个带有底部可折叠垫的小长椅座椅。F-150首次出现是在1975年,尽管F-150的受欢迎程度很快就超过了F-100,但F-100的订单一直持续到1983年。在1978年,由于车型较高的修边水平其还提供了切线头灯。
第七代(1980 - 1986)
被福特标榜为"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款新卡车",第七代F系列侧重于改进空气动力学和华丽的内部装饰。虽然1980年售出了173050架f -150,但F-100仍然有着133,590个买家。其中,73%的车型仍然坚持使用福特可靠的直列六缸发动机,该发动机带一个单桶化油器,能产生117马力和223磅·英尺的扭矩。F-150也在1983年年底取代F-100成为了F系列的基础机型。
第八代(1987 - 1991)
为了纪念F-150诞生50周年,1987年的F系列进行了适度的更新,采用了新的平板格栅和嵌入式前大灯、圆形车轮拱、动力转向、动力刹车和后方防死制动作为标准配置。发动机依旧采用了六缸燃油直喷发动机,输出提高到了145马力265磅英尺的扭矩,就比50升v 8的270磅·英尺少了5磅·英尺。
第九代(1992 - 1996)
更柔和,空气动力外观特点更加突出的F系列在1992年被经过了重新设计,Nite版在一年多以后也回来了。而在1995年,F系列超过了大众甲壳虫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汽车,尽管甲壳虫保留了销量最好乘用车的头衔。
十代(1997 - 2003)
在1996年底特律车展上展出的第10代F-150代表了该品种十多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重新设计。在福特决定积极向更普通的用户推销F-150,而将F-250和F-350留给商业用户和重型卡车用户的那一刻,F150就成为了福特的图腾。新款F-150更时尚、更符合空气动力学,采用了新的、更轻的底盘,摈弃了福特吹嘘的双工字梁前悬架,采用了扭力杆装置。
第十一代(2004 - 2008)
2004年推出的第11代福特F系列比之前的版本更大,经过重新设计,也更加舒适和方便。随着存储空间和乘客空间的增加,这种新型卡车具有更大的常规和超级驾驶室(扩展驾驶室),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买家将皮卡作为主要车辆。而消费者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推动F系列皮卡的年销量达到939511辆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包括超级动力版。
第十二代(2009 - 2014)
2009年的F-150,福特从它的"Super Duty"兄弟们那里剽窃了大量的设计思路。事实证明,前一年推出的Super Duty很受欢迎,所以福特给了F150一点家族相似之处,以增加其展厅的吸引力。更突出的格栅,咄咄逼人的大灯,和方形的风格,第12代F-150进一步远离它圆润、空气动力学风格的前辈。该车的发动机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了那台福特2011年推出的35升双涡轮增压EcoBoost V6型号。
十三代(2015 - 2020)
F-150常年畅销,因此2015年重新设计时也一样不需要有太多创新。开个玩笑,尽管福特本可以轻松地对现有车型进行渐进式改进,并在其上贴上"新"标签,这样顾客就会继续购买,但其在第十三代F系列上的做法还是有些激进:2015款F-150在传统的钢框架上,将车身材料换为了铝制的。新款皮卡不仅比之前的版本更轻、更防锈,而且还是第一辆获得NHTSA五星安全评级的皮卡。是的,更新之后的fF系列(包括Super - duty)仍然是美国最畅销的汽车。
第14代(2021年开始)
新款2021年福特F-150这台美国最畅销的汽车依旧将是人们熟悉的款式,但它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最大的变化在内部,新款F-150加入了Ram 1500的120英寸触摸屏,但也增加了一些功能,比如可折叠的齿档杆,可以把中控台变成电脑桌。从2020年的车型中继承下来的5款发动机包括50升V8、4台V-6s:2台27升和35升双涡轮增压发动机、1台30升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和1台33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所有车辆都配备了一台10速变速箱,同时第十四代车型将提供11种不同的格栅选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洛阳铲得名的真相竟是如此
近年来,盗墓小说风行。人们在关注离奇盗墓故事的同时,又因为不理解盗墓案件的实际情况,只能离真相越来越远。笔者在2017年暑假期间到河南省濮阳市戚城公园进行考古社会实践,在工作之余采访了十余位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探工师傅。他们用大量的生活工作经验给我讲述了应用洛阳铲盗墓的问题。他们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曾一度令我神往。洛阳铲是探工们主要的勘探工具。他们用洛阳铲认土定穴。仅仅是我们工地上的洛阳铲就分为打洞的半圆铲,打砖石的套铲,用于南方水地的扭子,凭手感断墓的探针,等等。自晚清民国以来,洛阳铲已发展到小到三两公斤,大到几十公斤、多达十几种类型。
而洛阳铲的发源地就是这几位探工师傅的家乡——洛阳市马坡村。马坡位于邙山脚下,是一个回民村。邙山自古以来就是皇室贵族墓葬集聚地,史称“周、秦、汉王侯将相多葬于此,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长里馀者,明器多用金、银、铜、铁,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明·王士性,《广志绎》)根据王士性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马坡的农民们至少从明代以来就有挖墓的行为。马坡包括马坡和小李两个村子,改革开放前其大姓有马,孙,巴,金等。改革开放初期,各地的盗墓贼云集此处,人数暴涨到五六千人,姓氏也繁多了。如果去马坡的话,会发现这里房屋的造价明显高于其他村庄。
我在濮阳考古期间,听探工师傅谈及洛阳铲产生的传说。据说在清朝末年,马坡的一个盗墓贼在路经一个盖房工地时,看到工人打桩的工具较为特殊,上部铁杆粗而短,下部铲头硕大,呈半圆形,打桩洞非常迅速。此贼遂回家积极改进,将上部用重量较小的竹竿代替,又请村里的铁匠李鸭子改进了铲头,使其便利于一个人操作。这一改进虽然不大,但洛阳铲的出现带动了盗墓活动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以往通过钢锨取土的笨重操作。更成为新中国钻探事业的始祖式发明。
倪方六先生在他的《民国盗墓往事·秘术卷》中(以下简称秘术卷)也谈到了洛阳铲的几种来源传说,情节也是大同小异。也认为“洛阳铲”产生于建筑行业(建筑行业并不称其为洛阳铲,多称作探铲)今天洛阳铲在建筑业中仍有很大作用,是勘探地质和打桩的重要工具。
洛阳铲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轻松地把地下土样完整地取出来。(以往盗墓贼所使用的具有较高效率的钢锨和短柄锄,都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土样带上来后,盗墓贼根据自己的经验,现场作一个简单分析,就可知道下面是否有古墓、墓道的大致朝向、墓室的大致结构以及古墓的年代、古墓里有什么样的随葬品、棺材是朝什么方向放置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比用现代勘探仪器分析测量还准确。据探工师傅讲,用现代仪器操作既容易扰乱土层,也无法完整提取地下信息。
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考古测量实验室教授拉普(Rapp,GeogeJr)所说:“在调查项目中,我们详细地设计了一个钻探地下考古遗存的方案。实践证明,荷兰钻因钻探速度太慢而不适用于大面积钻探。洛阳铲以其经济实用而被大量应用,再加上训练有素的探工的熟练操作,铲探获得巨大成功。正是利用洛阳铲,经过二千多次铲探,我们发现了逗北商城。”就探寻殷墟地下文化遗存的方法,他说:“我们曾尝试使用地球物理调查方法,如电阻率技术、磁力仪及地面探测雷达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事实证明钻探方法更为实用,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钻探方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钻探提取的土样全部来自地下,而地下正是纪录考古学文化的资料库,即使是土色的变化也包含大量信息。”这位美国考古学教授通过在中国多年的考古实践深刻体会到,与多种高科技考古勘探工具相比较,洛阳铲在田野考古中具备难以替代的特殊功用,他诚恳地提出建议:“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实践充分证明:洛阳铲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田野调查工具,同时它将对遗迹的破坏度降到最低点。利用现代科技实验手段分析士样的成分能确定一个遗址的性质、埋藏深度及分布范围。田野考古发掘是一个缓慢、高投入的过程,因此更应利用洛阳铲的特性,加强发掘前考古调查力度,以加速发掘过程,降低成本,提高对遗址认识的准确性。…。。在中国的田野调查中应大力推广洛阳铲,为考古发掘提供既快又准确的信息。”(《考古》2001年第1期)。在盗墓现场对土样进行分析,圈内行话叫“看土”。学会看土,也就是分辨土壤情况,是盗墓贼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据老王师傅说这种看土本事,圈内也有说法,叫比“眼力”。眼力足与不足,决定一个盗墓贼在圈内的地位,眼力不足导致失误叫“打眼”;眼力足则证明本事强,不会漏掉一座墓穴、不会看错下面的宝物,圈内称这种人“眼毒”。据王师傅讲他曾经用两天时间找到了三百多座墓葬并且现场确定了各个墓葬的大致方位和年代。“洛阳铲”其绝便在“眼力”上。使用短柄锄的盗墓贼凭耳朵吃饭,使用“洛阳铲”的盗墓贼则凭一对眼睛跑码头。“洛阳铲”的神奇之处还在于效率高。笔者在濮阳地区经过短暂的练习,一般两分钟就可以打一个两米深的洞口。熟练的师傅半分钟就可以完成。在王师傅的老家邙山地区都是深厚的黄土壤,土质纯净,少石块、瓦砾的干扰,一般熟练的盗墓贼在打探孔时,深3米的探孔,5分钟一个。邙山上好多地块,白天看地面上干干净净的,没被人翻过但第二天再来看时,便可能到处都是一小堆一小堆呈圆柱形的土。不过大多数盗墓贼会把废土背走,在时间充裕的时候会把每个孔填平,以免被人发现。这种大面积密集探孔寻墓,圈内叫“翻”,在考古学上则叫“普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