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膜含有荧光剂怎么检测?很多人会直接用紫外线照射来进行的检测,但是这个方法是不科学的,紫外线照射能显示的是荧光反应,而有荧光反应的物质并不一定都是荧光剂。荧光剂面膜检测方法怎么测试面膜含有荧光剂?
面膜有荧光反应就意味着含荧光剂?
近日,中消协公布了对市场销售的26款美白保湿面膜的抽检结果,发现部分面膜在检测中出现荧光现象,许多消费者因此判断这些面膜中含有荧光剂,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许多商家更借此开展化妆品“荧光检测”的服务,荧光检测一次价格不菲,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呢?
名词解释:什么是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其作用原理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
荧光增白剂的危害是什么?
荧光剂的主要危害在于,被人体吸收后,很难被快速分解,而是在人体内蓄积,增加肝脏的负担。万一身上有伤口,其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便会阻碍伤口的愈合。荧光物质还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如果对荧光剂接触过量,可能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如何检测荧光增白剂?
中消协表示,我国目前并没有检测荧光剂的相关标准,出现荧光现象并不代表一定含有荧光剂。正是因为没有确切的检测方法可以参考,所以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套用餐具洗涤剂的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将面膜样品放在紫光灯下照射,看是否出现亮蓝色的荧光反应。
既然荧光反应并不代表产品中一定含有荧光剂,又没有确切的检测方法能检测荧光剂,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所谓的“荧光检测呢?听听专家的意见。
首先,中消协的检测报告明确指出,“26款面贴膜样品都符合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基于目前我国缺少针对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此次比较试验只能检测样品是否有荧光现象,但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无法确定。”
其次,荧光反应≠荧光增白剂。荧光反应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如果只是单纯使用Wood’sLight照,健康的指甲牙齿都会呈现荧光反应。如果照射时紫光灯离面膜很近,人们看到的也可能是紫光的反光。而且面膜溶液中的一些物质,比如蛋白质、维生素B2、B12、部分植物萃取液等都会有荧光反应。
即便说到荧光增白剂,也要理性看待。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的结论指出合理使用荧光增白剂是安全的,研究人员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各种荧光增白剂可能的毒性,包括多大剂量会产生急性毒性;对皮肤和粘膜是否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能性;是否可能引起过敏;会不会在动物体内蓄积结果是此类物质的急性毒性很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当然并不是说三无面膜可以随便用,虽然荧光剂的危害没有那么严重,但它毕竟没有护肤功能,不是必须添加的成分,在进入皮肤后很难被代谢掉,所以,在选购面膜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家,值得信赖的品牌,而对那些宣称可以“一用就白”的速效化妆品说不。
51批次化妆品不合规解说如下
2月13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关于51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10号)》。此次通报的51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多为染发、洗发、防晒、面膜类产品,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成分比对、菌落总数等不符合规定。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记者孙红丽)国家药监局13日发布的《关于51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显示,在2022年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此次通报的51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多为染发、洗发、防晒、面膜类产品,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成分比对、菌落总数等不符合规定。
1如果上面写着 粤妆那就是广东的化妆品。医美面膜背面有个产品备案编号上面写着粤穗械备。其实械字号面膜不是面膜,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2 妆字号产品没有治疗效果,只能用于日常护理。妆字号产品是可以在允许范围内添加香精,防腐剂,酒精等,可以在日化线,美容院线,店铺等销售。但是械字号面膜可在医院或是药房销售,并且可以医保报销。
3 械字号面膜成分必须要精简有效,不能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剂等。上市前会经过医院的临床检查,确保安全性。
4 械字号产品是无菌生产环境,配合治疗皮肤问题,功效明确,效果明显。
5 械字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求跟质量把控上更加严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