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微
编辑/叶丽丽
2020年9月28日,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线下门店已达200家。
自第1家门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开出,到第200家店落成,完美日记仅用了20个月。另一个惊人的速度是,在成立的第4年,完美日记将要赴美IPO。
据报道,完美日记近期完成了新一轮14亿美元融资,如果以40亿美元(约为2684亿人民币)的投后估值比照,完美日记的市值已经超过丸美、接近珀莱雅。
后两者是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截止发稿前,珀莱雅市值居A股美妆行业第一,为29108亿元人民币,丸美为26221亿元。
从2018年开始,完美日记、UNNY、橘朵等国产美妆品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特点:抓住了小红书、KOL等新渠道带来的流量红利,擅长营销玩法,从线上起家。
扎根线上的中国美妆品牌们渐渐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野蛮人”。
韩国化妆品上市公司科丝美诗有着近30年 历史 ,并于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其总经理助理申英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线上渠道和平价品牌的崛起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 线上模式导致了行业里充斥着“门口的野蛮人” 。
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走线上模式的品牌们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影响了整个美妆市场,而对于传统美妆品牌而言,这些变化也许是致命的。
中国美妆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挑战无处不在。
国产品牌也曾经历过“畅销时代”,产品不愁销量,随着欧美美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不同品牌的产品功能、价位等变得更细分。
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线上渠道变革,更是给美妆行业增添了不少新玩家,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来临。
一边是诞生于淘宝的美妆淘品牌,当时雅诗兰黛等欧美品牌大多定位高端,迟迟不入驻淘宝,给了国产美妆淘品牌崛起的空间。另一边则是传统国产美妆品牌,扎根线下的它们,对线上渠道的尝试也显得过慢。
当传统美妆品牌反应过来,布局线上,将淘品牌作为不能忽视的对手时,前面又有新的伏兵在等着它们——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通过互联网化营销带来的流量红利,掌握了线上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美妆市场的各方势力,如今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混战局面。
回溯以往,每一场变革中,必定有许多企业在走下坡路,但其中也必定有新兴强者与存活者。
在这场国产美妆“大逃杀”中,谁活了下来,谁又最终消失了?
曾经A股化妆品市值第一的上海家化,已经先后被丸美、珀莱雅超越,截止目前仍未翻盘。
今年年初,前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发送了一条微博,他写道:“今天珀莱雅的股票市值2066亿,超过上海家化2064亿。”末尾还附上了三个流泪的表情。
很难相信,这个打造了美加净、佰草集、六神等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公司,打过不少胜仗,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革,但最终掉队了。
许多国产美妆品牌有着类似遭遇: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普兰娜”,在2010年因为原料等问题被经销商举报后,逐渐消失在消费者视野中;曾是中国本草护肤第一品牌、KA渠道第一的相宜本草,因为品牌老化,业绩下滑严重。
上海家化的掉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美妆行业兴起,大量创业者涌入,通过生产技术、营销、线下等多个环节的学习与调整,让国产美妆品牌得以遍布中国,美加净、大宝、欧珀莱、雅芳等品牌,都曾是无人不知的国产美妆品牌。
这一时期被称为“畅销时代”,怕的不是卖不掉,怕的是生产不出来。很多国产品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顶。
随着全球美妆巨头加速开拓中国市场,国产美妆品牌的地位被冲击,它们的产品定位被挤压在中低端市场,许多品牌还需要通过中外合资才能存活。
人们发现,像上海家化这样的企业,尽管创造了不少成功的品牌和产品,但销售体系、营销能力、企业现金流等方面都与欧美巨头有着很难赶超的差距。
来自欧美巨头的刀剑已经架在了国产品牌的脖子上,后者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2009年前后,欧美巨头几乎占领了这个行业,丁家宜被科蒂集团收购,大宝被强生收购,小护士和羽西被欧莱雅收购。收购不断发生,不少“国货”渐渐变成了“洋货”。
同时,当时美妆行业的市场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来自欧美或本土的头部企业,已经垄断了市场,市场上略有名气的品牌,实际上都被抓在少部分企业手上。小型初创公司想要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无疑是艰难的。
但依然有一大批国产美妆公司成立并孵化新的国货产品。
上海家化成立于1989年,但2000年之后,才是国产美妆的爆发期。丸美、韩束成立于2002年,珀莱雅诞生于2006年,卡姿兰则成立于2009年。
中国美妆品牌的成长和活跃变得更剧烈,丸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及韩束“释放你的美”等广告被投放在卫视等渠道。
上海家化已经随着佰草集跌出头部品牌阵营,而走上了下坡路。珀莱雅和丸美成为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
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大多走入过它们的线下专卖店,专柜售卖模式一度是它们主要销售渠道。它们的营收,100%来自化妆品自有品牌运营的核心业务,这一因素让它们更被投资者看好,市值也在不断升高。
20年间,行业起伏,玩家更迭,有人刚刚坐稳位置,便又有新的黑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打破格局。
在新的阶段,竞争加剧了。
此时的美妆行业,欧美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它们不再犹豫、加速融入电商平台。传统国产美妆品牌也一样,线上渠道甚至成为了主要营收来源。
新的玩家也开始跃跃欲试,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带着不同的模式走来,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
格局早有变化的征兆。在 科技 领域,技术的更迭背后往往孕育着机遇,而在消费领域,渠道的变革也是同理,这一轮变革围绕着线上。
2010年以前,美妆品牌大多是经销商模式,每年的美博会是企业招揽代理商、提升销量的重要方式,但美妆行业的销售渠道一直在变化。
关于中国美妆品牌的销售渠道变革,伽蓝集团执行总裁刘玉亮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7年前,中国化妆品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多是在百货商场柜台销售。
后来超市大卖场大举进入中国,紧跟超市大卖场的化妆品品牌快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再之后便是CS渠道——由化妆品店、日化店、精品店系统所构成的销售终端网络系统开始盛行。
如今又到了电商渠道崛起的时代。随着2010年淘宝商城美容馆正式上线,美妆类淘品牌成为行业里的新生力量,其中诞生了御泥坊、膜法世家、阿芙、芳草集等知名国产美妆品牌,它们都是抓住渠道变革的先行者。
之后佰草集、自然堂等扎根线下的国产美妆品牌涌入电商,展开了一场传统品牌与淘品牌的激烈竞争。
新的搅局者又开始出现。2017年,黄景峰经历了数份工作,他曾在宝洁工作,又加入御泥坊担任副总裁,最后离开御泥坊,成立了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
逸仙电商是一个区别于宝洁、御泥坊的美妆公司,完美日记的模式也不同于很多传统品牌和淘品牌。
2017年,完美日记正式推出,并开设天猫旗舰店,它并不像淘品牌一般依赖阿里的流量扶持。 完美日记有了更广泛的营销阵地——小红书、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备受追捧,消费者往往通过这些平台先“种草”再买单。同年8月,完美日记开设了小红书店。
据艾瑞咨询统计,90后、00后了解新品牌的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以及电商平台。
而美妆的三大社交媒体是微博、小红书和微信。其中小红书已经与淘宝在内容上已成功打通,商家在编辑某个商品介绍时,可选择引用小红书相关“笔记”。
黄景峰曾提到,完美日记起初的销量并不好,直到开设了小红书店,天猫的销售业绩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除了完美日记、花西子,新锐国产美妆品牌的名单上还有玛丽黛佳、HFP、橘朵等。
随着这份名单变长,竞争也逐渐激烈,行业变得拥挤,有投资人为错过完美日记们而懊悔,也有新的创业者不断加入这一行业。
中国美妆行业的热度似乎不会降温,传统美妆品牌、新锐玩家、亦或是国外巨头都站在了这一分界点上。
进入2020年,美妆行业的变革还在持续。
实际上,在疫情驱使企业强化线上渠道之前,这场变革早已发生。
2019年到来的直播电商风口,“口红一哥”李佳琪用五分钟卖掉了15万支YSL口红, “直播+网红带货”的模式带动了不少美妆品牌的销售业绩。
这一年,国潮概念也开始风靡,食品、服装等各个领域的品牌开始主打中国元素,中国风、古风等风格的国货打动了年轻消费者,美妆品牌也借此实现了转型或崛起。
同时,品牌在挖掘线上流量之时,也不忘线下渠道依然有其价值。
传统美妆品牌大多依靠线下渠道起家。珀莱雅近年来大力发展线上渠道,但线下渠道依然贡献了大量营收。据珀莱雅财报,2019年,线下渠道营收146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691%。
扎根线上的新锐美妆品牌,也在重金布局线下。2019年1月,完美日记在广州开设首家体验店,截止今年9月底,完美日记已经有200家门店,并声称要在2022年开出600家门店。
完美日记突出重围的这些年,美妆已经成为中国零售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过去,中国风靡的化妆品品牌中,大部分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家,即使在珀莱雅、丸美崛起的时代,也没有打破被国外品牌统治的格局。
但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改写。2020年,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了最新的美妆市场趋势报告,在护肤品类中,百雀羚、大宝、巴黎欧莱雅、Olay、妮维雅排名前五,虽仅有百雀羚是国产品牌,但位列第一。
而在彩妆品类中,唯一的国产选手完美日记也夺下了第一,美宝莲纽约、魅可、迪奥、卡姿兰排在其后。
放到线上,趋势则更加明显,国产品牌在美妆品牌榜单的席位越来越多。 2019年双十一,自然堂、百雀羚、完美日记、薇诺娜跻身榜单前十。
新锐品牌中,首次参加双十一的花西子1小时实现销量破亿,完美日记13分钟破亿,是首个登上天猫榜首的国货彩妆品牌。
不过,国产新锐美妆品牌低毛利、高营销的模式正在面临争议。
目前新锐美妆品牌的产品定位依然在中低端,产品价格大多在20到200元之间,是在压缩毛利率的背景下提升了销量。
与之对应的是品牌的营销费用高企。据时代周报今年5月报道,完美日记公关部人士表示公司毛利目前低于行业水平,更有报道称完美日记的营销费用就占到收入的40%-50%。
玩家最终走向的结局必将是提升定价,让投入产出比为正,何况目前完美日记们还在布局线下,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要到扭亏为盈,完美日记们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新锐美妆品牌尚有脆弱之处,老玩家亦在补齐短板。竞争远未到终局,而产品、营销、渠道都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变量。
相信没有哪个女孩子不爱美,自然离不开护肤品的使用。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护肤品牌,佰草集虽然比不上全球著名护肤品牌,但是植物护肤理念深入人心,在国内一直有很好的评价,而且通过化妆品专营店、电商平台、专柜等渠道都能看到佰草集护肤产品的身影,那么佰草集典萃系列怎样?
佰草集典萃系列护肤产品主打补水保湿和延缓衰老的功效,据说这个系列的护肤品有很好的抗衰老效果。佰草集典萃系列含有多种中草药萃练精华成分,可以给肌肤补充水分,让肌肤有弹性。但是每个人肤质不同,肌肤问题也不一样,使用佰草集典萃系列后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佰草集典萃系列是最早出现的一个系列,想要买到要网购,专柜上有升级版。其实从佰草集典萃系列功效来讲,这个系列的护肤产品更适合熟龄肌肤,有不少消费者使用后反馈到佰草集典萃系列补水保湿效果不错,用了皮肤状态也好多了。
总之,佰草集多个系列的护肤品可以供不同年龄段的人士选择,典萃系列护肤品只是其中一个,口碑很不错,但是购买护肤品时应该根据肤质和喜好选择。
京东。京东商城是京东集团于2004年1月1日推出的综合型电商零售平台。其基于覆盖家电家居、数码、服饰、生活服务等多种品类商品,佰草集冰肌雪芙在京东商城也有售。佰草集,是上海家化公司1998年推向市场的一个具有全新概念的品牌,是中国第一套具有完整意义的现代中草药中高档个人护理品。
百草集太极日月精华停止生产的原因是因为其所使用的材料——太极花粉,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取。太极花粉是一种在太极山地区采摘的罕见花粉,需要特定的天气和环境才能生长,因此产量非常有限。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太极花粉的产量逐渐减少,导致太极日月精华的生产成本非常高昂。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企业正在探索替代材料或者在太极山地区进行花粉种植,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消费者很难再购买到百草集太极日月精华了。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选择寻找其他品牌的类似产品。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环保问题,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珍贵资源的生长和生存环境。
总之,百草集太极日月精华停产是由于太极花粉的短缺和生产成本过高所导致的。我们可以寻找其他品牌的替代产品,同时也要从环保角度出发,保护自然资源。
不知道大家对佰草集这个护肤品牌了解多少,它是国产一线大品牌,旗下的护肤品用的原材料通常都是天然植物提取物,上脸后一般不易引起皮肤过敏,很多女性都能放心使用。但是佰草集的护肤品推出了不少系列,有女性购买时很纠结,那么佰草集典萃系列属于什么档次,佰草集典萃系列为什么专柜没有?
佰草集典萃系列是上海佰草集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这个系列属于中端档次的护肤品。虽然佰草集典萃系列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不是很出名,但是佰草集护肤品牌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源于自然的化妆品理念深受国内不少消费者欢迎,而且国货风潮的流行,佰草集的护肤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也成为很多消费者放心的一个护肤品牌。
现在佰草集的护肤产品覆盖深入全国,通过百货专柜、电商平台、专卖店、化妆品专营店等渠道都可以买到佰草集护肤品。但是专柜上可能买不到佰草集典萃系列,佰草集典萃系列护肤品是网络专供的。
总之,佰草集典萃系列是最早就出现的一个系列,比较适合25-35岁初老肌肤,但是想要买到这个系列就要网购。
为了探究天猫商家的“双11”营销套路,我们以美妆为例,追踪了22个品牌的天猫旗舰店在2016年11月5日至11月14日总计10天的商品数据。
这22个品牌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国产4个:佰草集、自然堂、相宜本草、美加净
欧洲6个:兰蔻、妮维雅、娇兰、欧莱雅、薇姿、雅漾
美国5个:倩碧、玉兰油、美宝莲、蜜丝佛陀、雅诗兰黛
日本4个:SKII、资生堂、欧珀莱、植村秀
韩国3个:悦诗风吟、雪花秀、兰芝
我们得到了若干小结论。
1 80%的商品参加了“双11”活动
双11前后总计10天中,在这22个天猫旗舰店出现过的商品共有3502件。但这三千多件商品并不都参加了双11活动。
按照上下架时间,我们可以将商品分为7类,并统计该类商品数量占所有商品的比例:
双11当天在售的商品其实只有ABCD四类,占三千余件商品总数的667%,也就是三分之二。
另外的三分之一去哪里了呢?
我们可以将双11当天不处于“销售”状态的商品分为五类:
暂时下架——F类商品
双11前预售——部分E类商品
彻底下架——部分E类商品
下架后换了个地方重新上架——部分E类商品、部分CDG类商品
双11后上新——部分CDG类商品
其中,预售商品和在双11当天重新上架的商品其实是参与了双11活动的,我们需要将其识别出来。
从技术的角度说,我们需要识别出E类商品中分别属于预售、重新上架和彻底下架的商品,并找出参与预售且当天在售的同款商品。也就是说,要进行E类商品和ABCDG类商品之间的匹配。
由于商品id和网页链接发生变化时,商品名称往往也会略有变化,我们需要对各类商品进行同一品牌下、商品名称的相似度计算。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基于乱序的莱文斯坦距离,具体内容就不展开了。
没错,未参加当天活动的商品中,37%为预售款,1%换个马甲重新上架,而62%的商品则是暂时或彻底地下架了。
至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组数字。
当天在售的商品=一直在售的商品+双11之前上架且在双11被抢购完的商品+双11当天上架且被抢购完的商品+下架后在双11当天重新上架且持续销售的商品
参加活动的商品=当天在售的商品+预售商品-预售且当天在售的商品
商品总数=参加活动的商品+暂时下架的商品+彻底下架的商品
经由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在这22个天猫美妆品牌中,参加了双11活动的商品占商品总数的80%。
各个品牌都有多少商品参加了双11活动呢?请看下图:
商品数量超过200件的商品有四个:悦诗风吟、佰草集、雅诗兰黛和欧莱雅;蜜丝佛陀和SKII则因为商品数量勉强突破50件而排名垫底。
2 真打折商品占35%,假打折不到1%
为了更为准确地评估商品的折扣情况,我们只选取了可明确追溯价格的2300余件参加双11活动的美妆商品。
商品的打折情况也可以分为三类:
真打折:商品的价格在10天内有波动、双11价格为10天内最低价、不存在涨价现象
假打折:商品存在先涨价再打折的现象
不打折:商品价格无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受数据资料所限,本研究对“打折”的识别只考虑了价格,未能将赠品、优惠券、满减、包邮等其他形式的优惠计入考虑,故统计结果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结果表明,真打折的商品数量约占比352%,不打折的商品数量约占比645%。至于剩下那03%,你懂的。
我们来看看各个美妆品牌的真打折的商品占参加活动商品总数的比例:
可以看到,“全店打折”的品牌只有相宜本草和蜜丝佛陀,有13个品牌的部分商品参与了打折,7个品牌没有打折。总体而言,国产美妆品牌参加打折活动的商品比例很高,均在半数以上。
3 商品折扣率,85折和5折最多
真打折商品的折扣力度有多大呢?
由上图可知,八五折和五折的商品数量最多。其中,八五折商品数量占25%,五折占15%。
我们按品牌进行折扣率的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折扣率越低表示折扣力度越大。有打折商品的,计算打折商品的平均折扣率;无打折商品的,折扣率以100%计):
可以看到,大多数品牌的折扣率在60%-90%的区间。其中,五折党有4个(相宜本草、欧珀莱、佰草集、兰芝),六折党有2个(悦诗风吟、自然堂),七折党有4个,八折党有5个,不打折党7个。
4 天猫商家的十大营销套路
我们从商品上下架和折扣两个角度对天猫商家的“双11”营销套路进行比较。
我们将商品的上下架归纳为“限购”和“预售”两大策略。先来看看各品牌的情况:
上图中,横轴表示各品牌旗舰店在双11当天限量抢购的商品数量,纵轴表示在双11前预售的商品数量,圆圈大小代表该店参加双11活动的商品总数。
如果我们用限量抢购商品数(35)和预售商品数(30)画两条辅助线,则可将22个品牌的上下架营销套路分为四个类型。
低调:绝大多数品牌都属于该类型,特点是限购商品和预售商品都比较少。
抢购:兰蔻、兰芝。两个品牌在双11当天都有超过40件商品参与限量抢购。
预售:倩碧、娇兰。两个品牌都有30件以上的预售商品。
预售+限购:雅诗兰黛、佰草集。雅诗兰黛可谓是营销套路最深的品牌,一共有74件商品参与了限购、40件商品参与了预售,而该品牌参加活动的商品总数也不过200出头而已。
用同样的方法,以打折商品比例(50%)和折扣率(80%)做两条辅助线,可以将品牌分为五类:
不打折:包括雅诗兰黛、SKII、倩碧、植村秀、雅漾、资生堂、雪花秀等共7个品牌。(注:关于不打折为什么还要搞限购和预售的问题,请参考前文的说明,即价格不打折的品牌可能会有赠品、满减等优惠。)
少量大打折:包括兰蔻、娇兰、薇姿、悦诗风吟、兰芝、欧珀莱等6个品牌。该类品牌的打折商品较少,,但折扣力度较大。
大量小打折:包括玉兰油、美加净、妮维雅、美宝莲、蜜丝佛陀等5个品牌。该类型有半数以上的商品都参与了打折活动,但折扣力度并不大。
大量大打折:包括相宜本草、佰草集、自然堂等三大国产品牌。这些品牌不仅有90%以上的商品参与了折扣活动,而且折扣力度很大。
均衡:欧莱雅。欧莱雅不愧是美妆界的资深品牌,通过多年来的无数次营销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天猫双11的活动中表现得恰到好处,折扣品比例和折扣率均处于中间水平。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各个品牌是怎么打“上下架+打折”的组合拳的。22个品牌的营销套路可总结为十类:
第一类:不打折。包括SKII、植村秀、资生堂、雅漾、雪花秀等5个品牌。
第二类:大量小打折。包括妮维雅、玉兰油、美加净、美宝莲、蜜丝佛陀等5个品牌。
第三类:少量大打折。包括悦诗风吟、欧珀莱、薇姿等3个品牌。
第四类:大量大打折。包括相宜本草和自然堂两个品牌。
第五类:限购+少量大打折。包括兰芝和兰蔻两个品牌。
第六类:预售+限购+不打折。雅诗兰黛。
第七类:预售+限购+大量大打折。佰草集。
第八类:预售+少量大打折。娇兰。
第九类:预售+不打折。倩碧。
第十类:均衡。欧莱雅。
十种营销套路的结果如何呢?
从销量来看,无论哪个品牌、哪个套路,在双11这天销量都有飞跃式的增长。
然而,产品的销量跟双11的大环境以及各品牌的粉丝基数有关,销量高的不代表营销效果好。
我们需要给营销效果一个定义:
营销效果=某品牌在双11当天的销量/双11前的平均日销量
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量打折才是王道啊!你更容易被商家的哪种策略套路呢?请各位读者见仁见智吧。
本文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为BDP个人版。
本文作者为团支书,由独立第三方媒体“城市数据团”原创并首发。
感谢数据团里的机器学习大牛 Deo 为本文做出的特殊贡献。
本文使用的是22个美妆品牌的天猫旗舰店在2016115-20161114产生的数据,结论不能代表其他品牌和其他种类商品的情况。
本文中使用了多种算法对商品的上下架情况、折扣情况和销售情况进行了推算,因算法的不完善性,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