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到达成都时,已是759年岁末,暂时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寺里。过完了年,他在浣花溪畔找到一块荒地,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在一棵两百年树龄的楠木下,准备盖一座茅屋。
可他哪来的资金呢?
这时的成都尹兼剑南西川节度使是裴冕,虽然这人为了求官,不惜趋炎附势,人品不算高尚,但与杜甫是旧相识。杜甫还没到成都,就写去一首诗,恭维裴冕是国家的柱石,有他镇守成都,真是蜀人之幸。
但裴冕似乎并没有什么表示。幸好,杜甫在成都的亲友众多。高适在成都附近的彭州任刺史,及时送来了钱粮。表弟王十五跨过野桥,送来了建筑费,让杜甫十分感动,希望表弟常来常往,宽解他离乡背井的悲哀。
此后,杜甫四处写诗求助,向萧实要了一百根桃树秧,向韦续索取了绵竹县的绵竹,向何邕讨了三年成荫的桤(qī)木,又亲自去徐卿家中,搬回了一捆果木秧。此外,他听说大邑的瓷碗又轻又坚实,就写诗给韦班,取了一大摞白瓷碗。
就这样,在众人的帮衬下,经历两三个月,暮春时节,草堂建成了。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这草堂,位于碧鸡坊石笋街外,南边是万里桥,北面是百花潭,往西走几步,便是浣花溪,站在北窗,可以望见常年积雪的西岭。杜甫又在草堂四周种满了花木,很快就百花盛开了。
此后,杜甫又请画家韦偃在草堂东壁上画了两匹骏马。他看到王宰的山水画十分精彩,大概也要了几幅,挂在草堂之中。现在,草堂内外,都充满了优雅的气息。
杜甫在这乱世中流离了四年,好不容易安顿了一个新家,心境变得宁静宽和。抬眼望去,处处都那么可爱,桤木栽成了小树林,遮住直射的阳光,叶子被风一吹,就轻轻吟唱起来。绵竹丛里,弥漫着的雾气凝成露珠,轻轻地从叶梢滴落。乌鸦携带着雏鸟,在树荫里栖息。燕子在屋檐下筑起了新巢,整天呢喃作语。
这时他写了许多田园诗,优美宁静,与秦州和同谷时的诗相比,真如经过大风浪后,来到一处百花幽谷,听着溪水潺潺,清风微微,让人心境舒缓而悠闲。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为农》
杜甫说,成都城里多烟尘,多喧嚣,而浣花溪畔是幽静的,只有江村里八九户人家。圆荷浮着小叶,细麦落着轻花,处处赏心悦目。他有意在此终老。只是远离国都,身无官职,没有俸禄,只能亲自务农,种植庄稼和草药,因而不能像勾漏县令葛洪那样,去炼丹成仙了。
他心里永远挂念着国事,刚到成都不久,就去武侯祠,拜访了诸葛亮的遗迹。他对这位鞠躬尽瘁、功高盖世的伟人极其仰慕,但又感慨自己怀才不遇,难免泪流满襟。
幸喜,草堂里时常有朋友来访,他就在自己菜地里,采一些鲜嫩的菜芽去招待。而四邻里,有退休的县令,有风雅的隐士,有卖文为生的酒徒,还有淳朴的农民。杜甫与他们朝夕相处,内心是宁静的。他偶尔也会出门访友,甚至走到青城、蜀州,与朋友喝醉了酒,就随意地打发时光。
夏天里,江水安稳地流淌,村子里宁静清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孩子把针敲弯,做成钓钩,跑去江里钓鱼。而他的妻子杨氏呢,劳碌半辈子,现在终于能享受几天安详的日子了,就焕发了童趣,拿纸画个棋盘,与杜甫下起了围棋。有时来了兴致,趁着夏日晴好,夫妻二人携带茶水、甘蔗汁,坐上小舟,看孩子们在江水里快活地扎猛子。
明代周臣所绘《柴门送客图》
此画取杜甫《南邻》中“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的意境,描绘杜甫拜访南邻后,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日子就一天天过下去。但这平静的生活却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时常翻起一些风浪。杜甫家里人多,养着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约还雇着几个仆人,光靠地里的那点收入,并不能维持生计。他还是要依赖官员朋友们的资助,一旦救济不及时,难免会全家挨饿,陷入困境。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
这首诗表达的情绪颇为微妙,他先是说,草堂位于万里桥西,百花潭清幽迷人,是他心中的“沧浪”。所谓沧浪,用的是个典故,“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说,不管沧浪之水清还是浊,都顺其自然,无欲无求。“沧浪”就是适合归隐之地。在他眼里,风中的翠竹美好洁净,雨里的红莲润泽含香,这是生活富足、内心闲静的人才有的雅趣。
其实,这时经常资助他的朋友,连书信都断绝了,更谈不上资助。孩子们时常挨饿,面带饥色,实在可怜。可他处于如此困境中,却流连风景,丰神潇洒,于是就嘲笑自己,都快饿死扔沟里了,还疏狂放浪,真是越老越像个狂人。
转眼又是761年的春天,杜甫走在浣花溪边,看到黄四娘家的桃花,一时心动,写了首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小路),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当他看到风吹花落,就觉得心疼,又写了一首: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然而,到了这年四月,成都也不平静了。梓州(今四川东北部三台101县)副史段子璋造反,自称梁王,赶走了绵州(今四川绵阳)的东川节度使李奂。这时的成都尹兼西川节度使是崔光远,他率牙将花敬定去平息叛乱。花敬定是员勇将,很快斩杀了段子璋,他自己觉得功劳很大,就得意忘形,放纵属下在东川大肆抢掠。士兵们抢红了眼,看到女子戴有金银手镯,就将手腕割断去夺手镯,乱杀了上千人,闹得人心惶惶。
杜甫听闻这个事情,就写了两首诗,先是以《戏作花卿歌》歌颂他平定叛乱的功劳,又写《赠花卿》讽刺他的不合规矩,宴会时常常演奏朝廷的音乐: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隐含的意思是,这曲子虽然美妙绝伦,但属于天子所有,臣子又怎能演奏呢?但杜甫写得过于含蓄,以至于花敬定认为,这是在恭维他,能让大家享受天上的音乐。杜甫的心情又抑郁了。原本平静的成都,也渐渐陷入混乱。而此时,东边的李光弼被史思明打败,丢了河阳。洛阳一时半会儿还收不回来。
就在这年秋天,狂风大作,江翻石走,他门前亭亭如车盖的大楠木被连根拔起,倒在榛棘之中,压坏了药圃,让他极为感伤。而屋顶的茅草被风卷走,家里整夜漏雨,更让他倍感忧虑,便唱出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这是诗的第一段,写明狂风怒号,屋顶茅草被吹过浣花溪,或挂在树梢,或沉入池塘,最后又被对岸的孩子抱走了。杜甫的草堂来之不易,所以难免心疼,可他就算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办法,只好回来唉声叹气。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到了傍晚,风停了,乌云密布,下起了雨。屋顶茅草稀疏,雨就漏进屋来,淅淅沥沥没个完,床头地上全都湿透了。家人睡在床上,被子用了多年,没钱换,棉花都结在一块,又被孩子蹬得裂开,盖在身上,就像盖了块铁,又硬又冷。在无眠的长夜里,杜甫的思绪越飘越远: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自从安史之乱开始,自己颠沛流离,惶惶不安,就没能睡个安稳觉。这种忧愁,让身处茅屋漏雨之夜的他更加难以入睡,似乎等不到天亮了。
但杜甫是个有大抱负、大气象的人,哀叹自己的遭遇后,忽然笔锋一转,由自己的受寒,想到了天下士子的苦难。他希望眼前忽然出现千万间广厦,风雨不动,让寒士们安居,得到欢颜。如果能那样,自己就算冻死,也心甘情愿。杜甫的仁者情怀,在这冰冷的雨夜,真诚地流露,让万世感动。
邢台市旅游主题口号
邢台位于太行山南麓,是河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拥有35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因邢侯浆水建邢侯行台而得名,素有鸳水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邢台,雅号卧牛城,自古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古邢台以八景而闻名,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古八景中的部分景点已不复存在。
邢台市旅游主题 口号 :
1、品邢台古韵,览太行山水。
2、太行泉城,人文邢台。
3、游邢台,好梦来。
4、太行泉城,七夕之乡。
5、太行水乡,百泉邢台。
6、太行奇峡,元梦邢台。
7、山水太行,魅力邢台。
8、唐元盛世,守敬起归。
9、龙脊太行,独秀邢台。
10、天上瑶台秀,人间邢台美。
景点TIPS:
太行奇峡:此景位于邢台太行山区的大峡谷景区。
七里画廊:此景观位于邢台市七里河新区。
牡丹汉韵:此景观位于邢台市柏乡县汉牡丹园。
九龙秋色:此景观位于邢台县浆水镇的'九龙峡风景区。
鹊庙石柏:此景观位于邢台市内丘县西北22公里处的扁鹊庙。
抗大朝晖:此景观是指坐落在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陈列馆。
古刹新姿:此景观是指位于邢台市区之开元寺。
清风明月:此景观是指邢台市标志性建筑清风楼。
达活怡园:此景观指邢台市区的达活泉公园。
天河云海:此景观位于中国爱情山天河山景区核心牛郎庄。
张氏祖庭:此景观位于邢台清河县张氏文化园,建有张氏始祖挥公祠、挥公墓等。
云梦吐玉:此景观位于邢台县冀家庄乡石板房村北的云梦山风景区。
秦湖泛舟:此景观位于邢台沙河市秦王湖风景名胜区。
金水通幽:此景观位于为邢台县天梯山风景区。
紫金天瓮:此景观指邢台县白岸乡前坪村紫金山风景旅游区的天瓮峡。
崆山溶洞:此景观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境内的崆山白云洞风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陵园、九寨沟、黄龙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嫘 祖
轩辕黄帝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史记》载:“轩辕黄帝居轩辕黄帝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轩辕黄帝正妃。”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轩辕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文 齐
文齐,汉成帝、光武时人,字子奇,梓潼县人,东汉镇远将军。
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5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统兵官)。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云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而不讨,围而不歼,说服起义民众归顺朝廷,王莽即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在任期内,文齐组织边民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农田两千多顷。同时练兵养马,修筑路障边塞,保证边境平安,老百姓衣食无缺,生活安乐,对其十分拥戴。后公孙述占据蜀地称帝,遣使臣劝说文齐臣服,文齐坚决抵制,拒不归从。公孙述以拘捕他的妻子相威胁,并许诺封他为公侯,他仍坚辞不应。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河北鄗(今河北高邑)南即位后,文齐专门派出使者,绕道前往河北向光武帝致意,深得光武帝的嘉许。公孙述被杀后,光武帝任命他为镇远将军,并封为成义侯。
李 业
李业,字巨游,汉代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
公孙述占据益州(治地成都)称帝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于是饮毒酒而死。
光武帝刘秀灭公孙述重新统一四川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在梓潼建立墓阙。历经两千年岁月沧桑,李业阙至今还有残迹可寻,即后人称之为“书箱石”的两座基石。1980年,李业阙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 堂
王堂,字敬伯,三台人,东汉官员,官至汝南郡太守。
王堂步入仕途后,初任谷城(山东平阴西南)县令,治理有道,政绩颇佳。汉安帝永初年间(107年-113年),西羌人屡屡侵犯今重庆一带,朝廷连年攻讨均未能平息乱局。此时,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官员共同举荐谷城县令王堂任巴郡(今重庆)太守。
王堂到任后,拨乱致治,招贤纳士,很快平息乱局,深得百姓拥戴。益州刺史张乔专门表奏朝廷,举荐王堂善于治政,才能出众,王堂因此调任右扶风郡(今陕西境内)太守。公元124年,汉安帝出巡时,朝廷一些权贵秘密谋反,欲拉拢王堂。王堂拒绝,称自己蒙受国恩,不可为权贵所屈,于是弃官返乡以死相守。汉安帝病重时,便有人诬告王堂不忠;安帝病逝,一些谋反的权贵被诛,王堂才得以洗清罪名,并以“守正”为人所称道。
汉顺帝继位后,王堂再次进京为官,后调任汝南郡(河南上蔡)太守。王堂在汝南期间,搜纳贤士,委以重任。后因与大将军梁商交恶,受其诬告,王堂罢官归家,86岁时卒。
景 毅
景毅,字文坚,东汉后期梓潼人。
景毅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德才兼优,被太守丁羽推举为孝廉。东汉司徒(丞相)看重他擅能“治剧”(有能力处理特别棘手的事务),先后委任作浏阳侯相、高陵县令。他在任职期间重视文化教育,以礼义教化百姓,政绩显著。后迁侍御史(中央的监察官)。这时朝廷宦官专权,以李膺为首的正直的士大夫起而抨击。景疫对李膺十分敬佩,把自己的儿子景顾送到李膺
大 禹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 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其先代在隋朝末年被流放到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 。其父后客居于绵州昌隆县清廉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李白即诞生于此地。
李白自幼天资聪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读书之余,还“好剑术”,“好入名山游”。他既崇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又胸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唐开元八年(720),曾任宰相的著名学者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路过绵州,李白投刺谒见,其才华令苏颋十分惊异,称赞他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以“大丈夫当有四方之志”的心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次年,出蜀东游,泛洞庭,游扬州,下吴越。开元十五年, 定居于湖北安陆寿山。同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开元十八年左右,李白抵长安,欲争取政治出路,却失意而归。开元二十三年游太原,识郭子仪于行伍之中,结为好友。开元二十八年,离开安陆,定居东鲁。次年, 与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会于徂徕山, 纵酒为乐,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李白再至长安。往见贺知章,贺读其诗文,赞叹不已,称之为“谪仙人”。又经玉真公主举荐,受玄宗召见,其才能甚得玄宗嘉赏,遂被任命为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才华超卓而秉性耿直,不愿对权贵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李白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大诗人杜甫认识,两人携手探胜,把酒论文,甚为投契。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辗转于秋浦、宣城(今属安徽)一带,后隐居于庐山。次年十二月,为实现讨伐叛军、平定天下、报效国家的心愿,他应邀加入永王李璘幕府。但很快永王与肃宗发生权位之争,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囚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又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中途遇赦得归,时年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贫病交加,然其爱国忧民之心未曾稍减。61岁时,他在得知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兵的消息后,还毅然前往投军杀敌,但“半道谢病还”,不得不到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处养病。次年病重,遂将自己的诗稿交与李阳冰,托其编集。宝应元年(762),唐代宗即位,下诏封李白为左拾遗,而其时李白已然去世。
李白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传至今的约有千首。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李白把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被推崇为“诗仙”。其诗作不仅在国内有多种版本,还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流传。
严 震
严震(公元732-799),盐亭县人,官至宰相。唐肃宗乾元年间,各地藩镇拥兵乱国。国库空虚,军饷不足。严震响应朝廷号召屡次捐巨资助朝廷平乱。初仕任凤州(今陕西凤县)团练使,次升梁州刺史。时国乱,德宗欲幸山南,严震上表迎驾至梁州。乱平定,德宗改梁州为兴元府,严震为兴元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再加户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贞元十五年卒,赠太保,谥忠穆。严震为政清廉,功勋卓著,严家名仕亦多。杜甫曾诗云: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文 同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今四川盐亭)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任邛州(今四川邛崃)、汉州(今四川广汉)等州通判、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等。元丰二年(1078)奉调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次年正月病逝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文同是一位著名画家,是当时日益兴起的“文人画”风潮的代表。他好画水、石、松、竹,尤长于墨竹,主张画竹者头脑里要先形成一个完整、生动的竹的形象,然后挥笔图写,一气呵成,汉语成语中的“胸有成竹”一语便是苏轼对他这一绘画理论的概括。他创造了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的竹叶画法,在后世影响较大。其传世画作有《墨竹图》,现藏台湾台北市故宫博物院。文同是苏轼的从表兄,两人关系很亲密,经常一起讨论切磋诗文书画的技艺。在绘画方面,苏轼还是文同的学生。苏轼艺术理论上的一些重要见解,不少受到了来自文同绘画成就的启发。
文同的诗名虽远不及画名,但他的诗还是有独特造诣的。当时苏轼称他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苏轼诗集》卷二六《书文与可墨画竹并叙》)诗歌的成就列在第一。虽然这属于“文”高于“艺”,诗文书法高于绘画的传统看法,但也确实反映出文同诗才不俗。在内容上,受梅尧臣等人的影响,文同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古诗,但与他的绘画一样,其主要兴致在于抒写自我的情趣怀抱,描摹竹木花鸟、山水风光、田园景致,表现文人生活的闲情逸兴和人生感悟,与稍早的苏舜钦、梅尧臣那一代诗人相比,精神气质上更具宋代文人优雅闲适、脱洒超然的一面。在艺术上,文同擅长于以画家的眼光取景构图,一些不起眼的东西,经他随手拈来,便立即神采焕发,显得诗境浓郁、画意盎然。作为一位画家诗人,他的山水风景诗比一般诗人更加自觉地借鉴绘画的技法,追求诗句的画面感;比较多地选用色彩词,造成鲜明的色彩效果;比较注意描写的构图布局,突出景物之间高低、远近、大小等关系及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如“青烟一去抹远岸,白鸟飞来立乔木”(《墨君堂晚晴凭栏》),“断续溪云起,纵横野水流”(《东谷偶成》)等。此外他还喜欢在诗中以绘画的术语描写山水的特征,以绘画的境界比拟风景的美妙,如“高林秋木形容老,落日楼台彩绘明”(《房公湖》),“晚岫峰峦若画屏”(《闲居院上方晚景》)等。最引人注意的是把某种景象比作某人的名画,如“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晚雪湖上寄孺》)。《暝禽图》,是文同友人张景孺所藏画。“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李成、范宽,北宋早期的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前者所画山水多寒寂空旷、清疏淡远;后者喜画大山密林、巨石深壑,气象雄伟。这种以画喻景为古代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描写手法。
涪 翁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针经》、《诊脉法》等著作,并把医术传给了弟子程高,程高又传给了弟子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
1993年,在绵阳市永兴双包山大型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人体经络漆雕模型。模型为裸体男性,长281厘米,比例协调,体表遍黑漆,分布着数道红色漆线条。这些线条的分布情况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种古经络佚书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这件漆雕模型,是中国人体经络学理论最早的实物资料,证实了绵阳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经络学说重要发源地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