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化妆作文汇总十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化妆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妆作文 篇1
阳光像梦一般,安静的透过透明的窗子,落在洁白的宣纸上,泛着耀眼的光,望着着洁白的宣纸,我的思绪渐渐清晰,记忆之门缓缓打开。
小小的我静坐窗前面前的窗纸上铺着沾满墨水的毛毡,像一幅水墨画,老师用他温暖的大手紧握著我的小手,手把手地教我写字,笔直遒劲的一笔一划神奇的在宣纸上渲染了出来。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墨香。大概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了书法。
光阴荏苒,水逝时光。我手中紧握着毛笔小心的调了调笔锋。此时我左手边放着的,是米芾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雨势最神奇的“苕溪诗”。我小心地用笔尖接宣纸,墨汁立即在宣纸上渲染了出来,不一会儿,几个大字就像活泼可爱的小人而在我眼前浮现了出来。
不知何时,老师已到了我旁边,看了看,说:“嗯,还可以。写字的时候还要注意米芾写字的特点。倒如:‘三点水’第一点沉着有力,如高空坠石;第二点通常与挑画连在一起,蓄势往左上方挑起……”
听了老师的话,我若有所悟,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更加认真地练了起来。
转眼间,我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匆匆的初三,真的像铁轨上飞奔的列车,眼花缭乱地看着风景的后退。
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我还是会偶尔翻看一下字帖,来缓解学习压力。
人生本应是不断的创伤,不断的复原,流水因阻遏而生浪花,山峦因断崖而放飞瀑布,老师的话语犹在耳边。生命是自己的宣纸,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春风送暖,未熏先醉,奇花吐舌,无语亦香。
画笔勾勒不出地平线的边缘,墨水却可以染尽白雪。沾满墨水的毛笔,升华了我的情操,为我的生命化妆。
化妆作文 篇2小时候,我常常看见妈妈老是在镜子面前涂涂抹抹,可是爸爸为什么不抹呢?我跑到妈妈面前,看见妈妈化完妆后很漂亮,于是我决定帮爸爸化一次妆。
星期六的下午,爸爸请了半天假,说带我出去玩。我想了片刻后说:“爸爸,我想睡午觉,睡完午觉后再带我出去玩吧!”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可他哪知道我心里的小九九,于是我装模作样的睡在了隔壁。过了5分钟后,一声声呼噜声像巨浪一样扑向我,我赶紧爬下床直奔化妆间。到了化妆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化妆品都往房间搬。首先,我拿到了一个乌黑壳子的东西,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红红的,这是什么?到底涂在哪呢?对了,妈妈的眼睛上面涂的就是红的,于是我小心地拿起手中的口红慢慢地涂在了爸爸的眼睛上方。接着再拿出一个肉色的外壳,用力一挤,便挤出了一些淡颜色的固体,我觉得非常像我们皮肤的颜色,便全都抹在了爸爸的脸上,可是一看,爸爸不但没有变漂亮,反而越来越丑了。我不免地失落了起来,但我转眼一想,现在爸爸还没有化完妆,等我大功告成以后,一定会漂亮的像一朵花,到那时他们肯定会夸我真厉害。想到这些,我又燃烧起自信的火光,继续给爸爸化妆。我又拿起了一个紫盒子打开一看,每个小格子里面都放了一种颜色,有红、黄、粉、紫-----,我最喜欢紫色,便拿起一根两面都有白色棉絮裹着的小棒,在紫颜色的小格里划了一划,紫色便“跑”到了上面,我在爸爸脸上大大写了两个字“美女”,看着看着我便开心地笑了,我又拿起自己最心爱的星星贴纸贴在了爸爸的耳朵两侧。然后跑到化妆间取了一个小镜子,在爸爸脸上照了照,哈哈,爸爸果然更光彩照人了。我的笑声终于把爸爸吵醒了,爸爸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睁开眼看了看手上那从眼睛上涂抹下来的印迹,“啊------”,随着一声喊叫,妈妈火速跑进了房间,我也附和着跟妈妈跑了进去。“这是谁干的好事。”妈妈生气地说:“还把我的化妆品浪费了这么多。”我骄傲地说:“妈妈,这是我给爸爸化的妆,是不是很漂亮!”妈妈看着我天真的脸,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对我说:“仪仪,我们是女生所以可以化妆,而爸爸不是,男生不用化妆,懂了吗?”
从那以后,我懂得了一些女生能秀的东西不一定适合男生,一些男生弄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我们女生。
化妆作文 篇3谈起“化妆”,我就两眼发光。看到舞台上、镜头前的神采奕奕,光彩照人的大明星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著名的化妆师为他们化妆的情景,因为这是他们描眉画眼的粉墨登场。要是不化妆他们就会双眼失神、脸色苍白,在舞台上就会黯然失色。可现在的化妆师却也不及在浪尖上翻滚的小贩的江湖秘诀厉害。谈“苏丹红”色变以前人们常说“谈虎色变”,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常说“苏丹红”色变。听到“苏丹红”,人们就毛骨悚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来到了菜市场。“新鲜的,还热乎的鸡蛋啊!通红的蛋黄,新鲜得很呢!”妈妈被吆喝声冲昏了头脑,“跌跌撞撞”地闯进了鸡蛋摊。“这蛋多少钱一斤”“要十块钱一斤。”“啊,”妈妈大吃一惊,“这蛋为什么那么贵”小贩平静地说:“这蛋黄别提有多红了,不信,我敲开给你瞧瞧!”小贩麻利地打开一个蛋,倒在自备的碗里。“哇,这蛋真红!”妈妈看着鲜红鲜红的蛋黄,心花怒放,一口气买下两斤!回到家,妈妈千言万语会汇成一句话:着蛋真好!我的耳边响着:这蛋真好!可是到了晚上,妈妈听见新闻里说,凡是鲜红鲜红的蛋几乎都是含有苏丹红的!
妈妈差点从床上滚下来,赶紧给我喝滚烫的白开水,声称消消毒。现在在全民的努力下,凡是化过妆的食品都销声匿迹了,但愿它们不要重现江湖。
化妆作文 篇4记得在我5、6岁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化了一次妆呢,但那次的化妆经历差点害得我成为了一个难看的“小妖精”。
“妈妈又去洗澡了!”我低声埋怨道:“谁给我梳头呀。”无可奈何中,我只好自己试着梳头了。梳完头后看到妈妈的化妆品,我突发奇想:化一下妆,打扮打扮自己,给妈妈一个惊喜。想到这里,我拉开梳妆台的抽屉,哇!我顿时惊呆了,好多化妆品呀,我真有些目不暇接了。先从眼睛开始,可是我找不到眼影刷,只好先用手来代替。接着我又去拿粉饼。这时,眼影刷又“跳入”了我的视线,原来它混在化妆堆里面了。“可恶”幸好我眼快,发现了它,我快速把它“抓”了出来。“哈哈,小捣蛋鬼,还是乖一点吧。你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我在梳妆柜里上下翻找,终于装备都齐全了!
开始化妆了,先抹眼影,“什么颜色呢?”我闭上眼睛,聚精会神地想着:我最喜欢白色了,穿得衣服又是白色的,对,就选白色吧!我轻轻地在眼皮上抹上了白色的眼影。然后照了照镜子,咦!我的眉毛怎么也变成了白色的了?好像年买的爷爷,眼睛上也像是涂了一层痱子粉呢?“哦,不,不,我没有痱子。”原来是眼影!我哭笑不得啊,只得重画。抹完了眼影、眉毛、腮红、口红。我觉得很满意,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非常得意。周围的人们都在看我,我想人们一定都在说我很厉害,夸我很漂亮呢!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宝贝,你的头发这么乱啊,像鸟窝一样,脸上画得就像一个滑稽的小丑。你怎么把自己搞成了个“小妖精”!“听了这话,我连忙跑回家照起镜子来。镜子里的人吓了我一跳,我越看越可笑,最后终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了。
第一次化妆虽然失败了,可是非常有趣。
化妆作文 篇5十五六岁的青春,最爱美的年华。今天,我愿做一回化妆师,为自己的生命化妆。我的化妆品已准备好了,看,它们是清纯,自信,智慧,善良……
轻试粉底,纯真最美。
烈日如炎,汗水蒸腾,我们刚从体育中考的赛道上下来,发梢上,眼睫间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呼吸中尚夹杂几分凌乱,忽一人提议照相留念,来不及整理仪容,一群女生吵嚷着挤作一团。我不停地用手笼着头发,可那沾湿的几缕青丝却总是听从中立杂乱地垂落,闪光灯骤亮,我留下一个精心调整却似笑非笑的表情。
抢着去看照片,其他的同学一片笑颜如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们笑得是那样天真那样美好,不顾纷乱的鬓发,不顾流淌的汗水,这笑容是怎般美丽,连水汽都亮成了一片虹彩…。我以“纯真”为粉底,为我的什么抹上青春的光彩。
淡描唇线,书韵最雅。
朗朗的读书声在教师回响,督导舒缓的古文,语气抑扬顿挫,低回婉转,如清泉细流;读到豪放的诗词,声音铿锵有力,节奏分明,若战鼓连响。同学们毒的都很专注,美妙的读书声,揉合着千古的佳句,在唇边流溢,在耳畔回响。
诗中的美景漫然散开,该换了我的视野,我感到那精美的语句正沁入我的心神,顿时袭来一种灵魂升华一般的感觉,极美极雅……于是我以“书韵”为口红,为我的生命描上文化的底蕴。
勾勒眉宇,善良最妍。
沉重的单元门即将关闭,一位老奶奶迈着艰难的小碎步起来,我迅速转身,拉开了单元门,老奶奶缓下了脚步,笑容慈祥,就像秋阳下的金菊。她向我道谢:“谢谢你哦,小姑娘长的真漂亮……”
我心中惊诧,漂亮?我看向一旁的的玻璃窗,仍是那张姿态平平的脸;但是,又有一种奇特的感觉,我瞬间明白,那是帮助他人带来的一分美好……我以“善良”为眉笔,为我的生命勾勒出道德的光芒。
化妆完毕,却仿佛洗尽了铅华一般,让我看到了纯真的我,典雅的我,善良的我,这也是最真实的我,最美丽的我。我对这次的“化妆”很满意,今后,我愿做一个生命最好的化妆师,将我的生命、我的青春、我的未来描绘得更加精彩!
化妆作文 篇6母亲又坐在镜前梳妆,理理青丝,便向脸上抹着各式各样……我呢,手捧书卷,焚上一枝檀香,泡一杯香茗,“窝”在卧室的一隅为自己的生命添画几笔典雅的妆。
翻开书籍,整齐的字迹在明黄的灯光下散发出一种动人心神的墨香。啜一口清茶,为自己的“妆”开个好头。书籍中有着各式的妆:有《再见故宫》里的沧桑庄重,有《诗经》中的恬静淡雅,更有《花间词》中的浓妆艳抹。
我翻开一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深深地坠入其中无法自拔。清新隽永的文字就像是一道清风拂过心怀,有止不住的清凉。我随着“我匆匆的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一起感受康桥上心灵的律动;我追寻着“你是人间四月天”体会着对于心灵的探求。林徽因本来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位普通女子,没有张爱玲的回肠荡气,更没有陆小曼的纸醉金迷……
但她的平淡普通,造就一朵无法被世人遗忘的白莲,轻灵、圣洁,迷醉了无数人。一颗真实美丽的心就展现在我的眼前,充满希望却无限迷离。
是啊,“你是人间四月天”。四月是春季最美好的光阴,但也最易逝去。如果时光在停在着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有多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他们就像是易碎的珍宝,要我们去保护。
合上眼,仿佛看见一位慧心如兰的女子从我身旁走过,以毕生的精力去追求人生的理想,讲感情闲置在一旁。她便教会了我如何去理智面对生活,教会了我如何去追逐梦想……睁开眼,嘬一口清茶,仿佛将所有的高雅风韵,典雅气质吞了下去。一瞬间,我竟感受心中是如此的充盈、空灵。因为,我坚信这个莲一样的女子教会了我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合上书,让满卷书香在心中萦绕,默默地体会心中的感动。我的生命在一次得到了升华。
这一刻,我为生命画上了淡然典雅的妆。
化妆作文 篇7今天,也就是8月11日, 我、阳阳姐姐和苗苗弟弟都觉得很没意思,因为大人一大早就去逛街了。只有外公外婆在家,他们也不许阳阳姐姐和苗苗弟弟玩电脑,但我觉得这儿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不会玩他们家的电脑。
我们三个现在不知道能玩些什么了。为了消磨时间,我和阳阳姐姐到房间里化妆,我们化的是淡妆,颜色淡得让人看不见。
我化妆的时候没大人看见,但阳阳姐姐化的时候就被外公看到了。她立刻把嘴撅了起来,看到她那样子,我偷偷地笑了。
化妆作文 篇8每次经过摄影楼,看见橱窗里摆满各式各样化妆后小朋友的漂亮照片,我就羡慕不已。也许是老天开眼,爸爸这个“业余”摄影师终于肯放下架子,带着我到摄影楼去“进修学习”了。
到了星光贝贝的摄影楼,一位阿姨把我们一家三口请上楼,商量好价格后,另一位阿姨给我穿上一件光彩照人的公主裙。终于我坐在了化妆台前,准备我的第一次化妆。
在阿姨的指导下,我把眼睛闭上,不过,我还是微微张开一条缝偷看。只觉得她在我脸上轻轻抹了点儿化妆粉,那动作很轻,一定抹得很薄。接着,又在我的眼皮上擦了点红红的粉。最后,又在我的嘴唇上涂了些玫瑰色的唇膏。“小姑娘,可以睁开眼睛了!”我睁开眼一看,“哇噻!这还是我吗?真够美的!”我竟然旁若无人地叫了起来,呵呵,真是有点失态。妈妈在一旁笑着说:“看把你美的!”我欣赏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
后来专业摄影师用他的照相机记录下了我的每一个美丽瞬间,用这些照片构成定制精致相框的主要内容。我把美丽的相框摆在我的床头,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次化妆,想起那个快乐的时刻!
化妆作文 篇9化妆是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很多年轻的妇女都爱化妆,可是我的妈妈却从来未好好的化过妆,但他对化妆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对化妆并不熟悉的我,异想天开的想把妈妈打扮得漂亮一点。我把这个主意告诉了妈妈,可妈妈偏不同意,我嚷着要化,妈妈拿我没办法,只好勉强答应了,但是妈妈有两个条件,一就是别把我化成个大花猫,二是考考我的化妆技巧和化妆知识。经过讨价还价,总算达成协议。我可以专心致志的帮妈妈化妆了。
我拉着妈妈坐到了沙发上,要他别动,然而翻箱倒柜的找到了五花八门的化妆品。我先拿了一只墨黑色的眉笔,帮妈妈画上了两条月儿似的眉毛,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越是认真可就是越化不好。结果,一心想化成月儿眉,可偏化成了像胡子那样。再看看镜子里了的妈妈,我俩都笑了,妈妈说:“不用着急,耐心点,再来试试。”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深呼吸一口,伸伸腰、甩甩胳膊,接着又开始了我的新作,眉毛总算化成了。一看还行,还真是两条弯弯的月儿眉。
初战告捷,我又拿来了一支玫瑰色的口红,别看那么小的口红,可在我的手里,却怎么也不听使唤。不是画的偏上,就是花得偏下,一会儿又因妈妈的嘴巴动了一下而化到了下巴上。我一会儿擦,一会儿化的,可总也化不好。妈妈看我有点急躁,便劝我别画了,可我就是不听,按住妈妈硬是给化完了。可再一看旁边的那块毛巾,它可倒大霉了,五颜六色的,你别说,还真像只大花猫。
剩下最后一步是涂粉了。我拿来了粉,还没扑粉就弄得满手都是。妈妈看我弄成这样,哭笑不得。开始我帮妈妈图得很白,说真的看上去挺吓人的。妈妈坐着干着急也没办法,只好指指点点,任我画这画那。忙活了半天,我的杰作总算大功告成了。我连忙拿来了镜子,自信得对妈妈说:“怎么样,还不错吧”妈妈望望镜子里的自己,噗哧一笑,差一点把妈妈的假牙给笑掉了,妈妈忙说:“好啦,好啦,我的小画妆师还真不愧为是我的好女儿,但我要告诉你:你化妆的步骤搞错了,第一步先要在脸上均匀的涂上粉,然后再画眉毛,最后才能涂上口红,这样的化妆才好看。”
听了妈妈的话,我拍着胸脯,自信地说:“今天我是画妆师,明天我定会变成真正的化妆师。”
化妆作文 篇10晨曦徐徐拉开了夜的帷幕,又一个绚丽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在人间。道旁的小花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摇摇欲坠……真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在这美丽的早晨水滴王国要举行一场化妆舞会,也邀请了人类做观众。
化妆舞会开始了,水滴国王宣布:化妆舞会现在开始!话音刚落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化妆舞会的主题曲也一齐奏响,行成了一支交响曲。国王提高音调:“首先有请1号选手——纯净水!”掌声再次热烈响起。“大家好,我是纯净水,我来自大自然,来自人类的保护”!纯净水用百灵鸟般的声音介绍自己一翻……接下来有请最后一位选手,也就是10号选手——污水。“大……大家好,我…我…我是污水,我来自……大自然,来自人类的……破坏”!污水结结巴巴,愁眉苦脸地说。坐在观众席的人类听了污水的话,脸“刷”地红了,因为人类知道是自己让水变脏,变臭,变成污水的。
当水滴国王让观众评分时,人类早已灰溜溜地从后门溜得无影无踪了。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古代化妆品——
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
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姹紫嫣红话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古代妇女的“眉笔”: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芳泽可亲——妆粉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古代化妆品和化妆术眼圈化妆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在古埃及,人们为了防止炎热和皮肤干燥,常用香油和油质软膏涂抹皮肤。另外,古埃及人还喜欢眼圈化妆,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画绿色、黑色或蓝色颜料,据说这是为了预防砂眼、苍蝇(古代热带有一种苍蝇能飞进眼内产卵)和飞虫的入侵,也是为了遮蔽灼热的阳光和消毒。因此在配制这种涂料化妆品时,大多掺入具有杀菌作用的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后来人们对这类化妆品的色泽也开始讲究起来,便特别爱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锰调制的涂料,甚至还有选用绿色树脂的。据人们对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古人的眼皮上部涂过黑色颜料,下眼皮涂过蓝绿色颜料,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铅,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内含大量硫酸铜)。在中东地区,妇女们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画成蓝黑色的习俗,至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里,人们仍可透过薄薄的面纱,偶尔见到那些眼圈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先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天然橡胶浆。当时妇女还爱从指甲花萃取红色染料,涂抹嘴唇和两颊。眉唇化妆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点痣与胡子化妆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红色等。据1692年巴黎圣但尼街点痣店的宣传称:痣的含义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大有区别。比如,点于额上的痣象征女王;点于鼻孔两侧的示意不知羞耻;点于眼框上表示充满热情;嘴唇边点痣者,表示爱接吻,是个爱情不专一的女人;酒窝上点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当然,这些含义都是人们设想出来的。此外,当时的男子也“不甘落后”,时兴留口胡,这种习俗曾在社会上鼓噪一时。据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爱留胡子,所以其后那些爱赶时髦的男子便如法炮制,蓄起这种具有国王风度的胡子来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男子还别出心裁爱在胡子上涂上厚厚的香发膏,使胡子变得十分坚硬,犹如铁丝。此外,还有爱在口胡两端装饰彩色假带的时髦男子,甚至还有用专门制作的胡子套的,引以为美,真是无奇不有,令人瞠目结舌。香水与香油热象古印度时代那样,古代欧、亚洲妇女,为了身体舒适和吸引人,常用化妆术来消除汗臭和体臭。据《埃及的医术》一书介绍,古代王公贵族的淑女们,常用一种添加芳香物质的油状物作化妆品,当时已发明用简单的蒸馏法来提取香油,但还未发明挥发性的香水。这种油状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龙涎香或没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红花等花瓣经过蒸馏来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并用浸透这种洗涤液的海绵来擦洗身体。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爱用薰香。有的妇女则在下身放入龙涎香或麝香。到了十六世纪,由于哥伦布等人发现了新大陆,其后许多新发现的香料便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如可可,秘鲁香膏和华拉尼香料等。当时,人们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别是含麝香和龙涎香的)能预防梅毒,因此社会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热潮。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商人把舶来的香料运往巴黎出售,结果发了大财。尤其是路易国王统治法国的十八世纪洛可可的时代,社会上香料的销售量极大,就连妇女的洗脚水也要掺上香水。据说当时凡尔赛宫的贵妇人还使用过一种所谓“消屁香水”,正是无奇不有。路易十四时代的化妆术十八世纪初叶,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那个时代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据说,这个国王为了美容而宁可剃掉美丽的栗金色卷发,戴上“椭圆形的假发套”,脸上也涂抹红色和白色香粉。宫廷其它王公贵族也都喜欢涂脂抹粉,戴上长及双肩的假发套。至于国王的宠妻爱妾和贵妇人更在化妆方面大下功夫,她们把香水如同浇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钱男女们追求的目标,当时最时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莲和蚕豆花的蒸馏水、葡萄汁或柠檬汁等化妆水涂擦并按摩皮肤,目的是为了使皮肤增白。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白色肌肤的人的血统才是高贵的。据记载,当时国王的宠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规定要有2~3小时的床上化妆时间,她们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体皮肤,使身上能持久保持优雅的香味,然后再在身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香粉。不过,当时的口红和香粉是用铅丹、锡、硫黄和水银等化学药品制作的,长期浓妆艳抹地使用这种口红和香粉,就会使皮肤变硬,皱纹增多。这些追求美的贵妇人们、恐怕只能是美了一时,衰老得最早。 花钿、口红 、傅粉 、额黄、石黛、妆粉、
首先要看中国化妆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妇女的铅粉装束开始兴起,即“三代以铅为粉”在殷纣时期,开始使用红蓝花,压出汁凝固做成胭脂。这只是皮肤,随后进入描画时期,画眉,是中国最流行也是最常见的化妆方法,时间久了审美就开始变化了,后来有人易容,就产生了淡妆,浓妆和艳妆。
有了起源之后,就会有人去追捧,中国古代化妆最兴盛的时期就属秦汉时代了,当时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女性,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古代化妆品——
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
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姹紫嫣红话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