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影响的行业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地区的经济衰退可能更容易对其主要产业造成影响。然而,以下是一些经济衰退往往首先受到影响的行业:
1房地产:在经济衰退期间,房地产市场通常会遭受打击,因为人们无法负担房价。在房地产市场发生调整时,房屋销售量下降,投资规模减少,房价下跌,各种房地产和建筑开发项目被抛弃。
2金融:在经济衰退期间,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风险,由于经济状况不佳,人们借贷需求下降,用户持续增长,这样银行利润的来源被大大影响。
3零售业:经济衰退期间,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下降,消费支出减少,对零售业来说会产生重大冲击。数十年来,普通消费者一直是驱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的购买力下降意味着零售业将不得不减少库存和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
4制造业:经济衰退期间,制造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为人们减少了消费杂货和其他商品的需求。这导致工厂停工和裁员,从而对制造业员工的生计产生影响。
5服务行业:在经济衰退期间,人们通常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旅游和餐饮等服务。这将对服务行业造成影响,导致业务下降和员工裁员。
总体而言,经济衰退会对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打击各种行业,但与此相关的方案是在经济低迷期采取的纾困措施,因为短期银行系统系统饱和,导致采取措施,强制提供流动资金。
经济下行时,人们更倾向于在社区周边采购性价比高的日常生活用品。疫情封控的经历,也让很多人开始养成囤货的意识和习惯,增加了人们对便利店的心理依赖。
1 便利杂货店。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蔬菜水果,一个品类齐全的便利店、杂货店会成为受人们欢迎的对象。
2 折扣店/二手店/二手货交易平台。这个很好理解,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理念会变为“够用即可”,追求低价、实用。二手生意的兴起,一方面人们会更加想充分变现自己手里不再实用的物品,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随意处置;另一方面人们也更愿意购买高性价比的东西,不再攀比。
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时期,日本的二手商店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二手商品供应地。这段时间,日本二手奢侈品店的数量从1000家增长到上万家。富人不仅卖掉自己的奢侈品,还卖掉自己的貂皮大衣,更把自己价值不菲的轿车卖掉还债或换成现金。
02 维修维护
经济衰退期间,人们会更加珍视手里的现金,减少大件采购、大额支出。对于这些物品,不会像之前一样轻易更换。
1 汽车维修维护。经济困难的时候,人们不再会轻易换车或者买新车,相比再负担每月几千上万的贷款来卖车,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每月花个几百对自己的车进行维修维护,让它处在良好状态。
2 电脑、手机维修。经济好的时候,电脑、手机的更换率高,年轻人甚至会追着某个品牌的机型升级。经济下行,人们不会再轻易更换,出了问题更多会选择维修。
3 衣服鞋子的修补。在日本经济低迷期间,修鞋补衣服的铺子生意火爆。道理同上。
4 DIY工具材料店。经济紧张,以及疫情下的居家隔离、商店的被迫关闭,都会让人们倾向于自己动手对家居用品进行维修维护,从而带动DIY工具和材料的销售。同时也会让类似于万师傅这样的维修平台进一步发展。
03 餐饮行业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居家隔离,外出减少,大量餐馆被迫关闭。但如果疫情结束,餐馆也会引来客流反弹。
今天我们不考虑疫情造成的居家隔离和外出限制,仅就经济下行而言,餐饮业的以下业态会表现更好。
1 快餐店。人们会减少到大型餐厅的大吃大喝,更青睐低价实惠的中西快餐厅。汉堡、炸鸡、米、面、粉、卤味等快餐店和熟食店受经济衰退影响较小,而且还可能得到部分新增的流量。同时,那些经济实惠又能让一家人享受到聚会体验和氛围的平价餐厅也会受到欢迎。疫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和家人、朋友相聚的重要性。
2 小酒馆。经济衰退期,人们更需要缓解自己对生活的各种焦虑,让自己暂时有个逃避之所。酒精肯定是自我麻醉的不二首选。人们可能不会再动辄喝高价的酒,但性价比高的白酒啤酒红酒,会成为人们心仪的对象。很多平价的小酒馆,会成为人们在艰难时期释放多巴胺的选择。酒精、香烟、赌博、陪侍性服务,在国外专门有个称呼叫“sin”(罪恶)行业。经济下行的时候,这些行业就会兴盛起来,人们在其中沉溺和麻醉自我,寻求暂时的快乐。
3 烘焙店。面包、点心这些是人们在困难时期可以给到自己小确幸的食品。人们会用这些花费不高却能够点缀自己生活的食品,来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增加一丝幸福的色彩。
04 健康医疗
经济衰退,生活节奏变慢,人们会把注意力从外界拉回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再加上疫情的经历,健康成为人们的首要关注点。
1 新型线下健身馆。人们对健康、健身的重视,自然也会让线下的健身馆受益,那些能够突破传统线下健身馆经营顽疾(不透明、重销售、轻服务、复购低、频跑路)的新型健身馆、体育馆、瑜伽馆会更受青睐;
2 线上健身平台和线上健身直播。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居家健身。直接带动了线上健身平台Keep等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了刘畊宏等健身直播的现象级模式。由于抖音平台的商业设施已经很健全,使得这一模式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形成商业闭环。居家健身会带动居家健身器材的销售。并和其他健身方式一起,带动健身周边的销售,比如健身的配套装备和健身餐食等等。
3 医院诊所。无论经济如何衰退,医疗都是受影响最小的领域之一。但由于这个领域的特殊性,留给一般创业者的机会并不多。体检中心、私人诊所是可以考虑的方向之一。
05 美业
经济衰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失业率的上升。这也意味着求职会变得更内卷,从而会让人们更加重视自我形象,无论男士还是女士。经济学上有所谓的“口红效应”。2008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市场上的口红、面膜等化妆品销量上升,美发、按摩行业也发展很好。后来人们用“口红效应”来形容,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来带给自己更多的心理慰藉。
1 化妆品。能够负担得起的化妆品在经济下行期间,会受到人们青睐。欧莱雅公司在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上半年销售额逆势增长53%。
2 美容美发。在经济危机中,人们更加希望通过改善自身形象,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06 儿童保育
经济困难,会使得父母同时出去工作的几率上升,由此带来儿童看护需求的上升。同时婴幼儿的用品,是没有办法缩减的,所以会受经济影响较小。
1 婴幼儿用品。“无论如何要把奶粉钱挣出来”是无数打工人的口头语,也说明了纸尿布、尿不湿、婴幼儿床垫、奶瓶、奶粉等母婴类商品的刚性需求。
2 托幼托育馆。经济下行,可能使得原来“一人工作,一人全职带孩子”的模式成为少数人的选择。父母不得不同时出去工作。普惠型、能提供有效看护服务的托幼托育馆,将成为经济衰退时,更多生活在城市的父母的选择。
07 宠物相关
现代社会社交的疏离,使得宠物成为人们用来陪伴自己、获得心理慰藉的一个重要伙伴。而经济的衰退,会使得这一现象加剧。今天,一只宠物在一个家庭的地位,已和家人平等。
1 宠物店。宠物、养宠物配套设施、装备、食品,会在经济衰退期继续发展。
2 宠物医院。宠物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一样重要,人们在对宠物医疗的投入上也不会吝啬。
08 娱乐行业
经济衰退,娱乐必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业一飞冲天,大家没事都去看**了。还有上世纪90年代遍地的录像厅、台球室、棋牌室也是一种。东北三省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失业的男人都在打电子游戏,失业的女人都在看连续剧。
1 **院、电视、视频娱乐平台。这些付费不高的娱乐内容,不太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相反,还会受益。人们通过这些不高的消费能轻易找到自己的快乐。因此,今天的抖快、B站等平台上依然存在着很多内容创业的机会。
2 动漫、游戏。日本的动漫产业,就是在日本所谓失去的三十年、经济低迷期发展起来的。内容+周边,成为了日本支柱型的产业之一。疫情反复几成常态,居家隔离办公都对各种在线技术养成了依赖。游戏行业肯定暴涨。很多之前放在家里不用的游戏机都拿了出来,重新开始。日本任天堂的游戏《动物之森:新地平线》在2020年3月份疫情期间大卖500万份。
09教育行业
教育本来一直是人们口中逆经济周期的最佳行业,直到双减政策的出台,把教育行业里最大的细分K12学科培训连根拔起,顺带也影响了非学科培训。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使得教育作为一个行业大幅缩减。经济衰退严重的情况下,教育这个行业会不会逐渐重新开放呢?
1 职业、技能培训。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学习更多的技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自己职业的可能性。
2 在线学习。因为疫情、时间等因素,以及线上技术的成熟,人们倾向于通过线上学习更多的课程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10医疗养老产业
老龄化和少子化几乎不可避免。无论经济好坏,医疗养老产业在各国,尤其是低生育率的东亚国家都是极具潜力的产业。
在日本经济低迷的30年,与日本老龄化有关的产业蓬勃发展,医疗保健行业全面崛起。
因为家庭文化、消费习惯等原因,我们国家的医疗养老产业对于创业者并不友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投资理财和金融
当人们收入锐减的时候,对于手里的现金存款的使用会更加谨慎,投资顾问、理财顾问等会有更多的需求。
可能也会出现更多的讨债公司、专门做不良资产回收和重组的金融公司。
12中介市场
经济衰退,人们对于大宗商品如房产、汽车的采购减少。若有需求,可能会更多转向租赁市场。同时企业用工也更倾向于使用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来填补空缺。于是会产生中介的需求。
1 房屋整体包装销售。2 自由职业和临时工的人才对接平台。
3 房屋和汽车的租赁。
13 一切能帮企业省钱的2B业务
经济向好的时候,2B业务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赚钱;经济下行,企业更关注如何更好地省钱。一切能够帮助企业节约、省钱的业务会重新获得市场。
14数字、虚拟经济
企业数字化、在线办公学习、虚拟现实、游戏(以及所谓的元宇宙)等领域在经济衰退期会找到自己更好的发展空间。
15短视频直播带货
以抖快为主要平台的内容电商,已经成为新的电商生态,他们不同于传统电商以及基于传统电商的直播电商。他们通过内容的方式吸引用户,影响用户决策,然后通过标签匹配推荐和销售货品。抖音快手这样的超级新基建的存在,整体上降低了创业门槛,在经济衰退时,给各类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可能。
16快递货运和物流
卡车司机、快递小哥、物流公司的工作,在经济衰退期还是有保障的。经济衰退期,有关生产资料、成品转移所需要的物流运输,依然是需要的。
经济衰退,人们会倾向于待在家里,订餐、团购等业务会更加需要。不仅是餐馆的订餐;便利店、杂货店的跑腿业务都会被带起来,包括无接触配送。
17公共事业
电力、自来水、垃圾废物处理、殡仪馆、制药公司等,这些企业都在经济衰退中继续发展。这些和就业相关,但大部分和个体创业者关系不大。
说明
1 因为每次经济衰退的原因和情况都有不同,所以很多行业不能一概而论,这次经济衰退和疫情密切相关,有些行业会受到双重影响。
2 在这些抗经济衰退的领域里,对不同资源和能力的创业者来说,意味着不同程度的创业机会,也有一些领域是国家垄断,难以进入或不存在一般性创业机会的。3 在清单的处理上,部分行业和行业之间会有交叠。而之所以把两个有交叠的行业或者领域都单拎出来,是因为交叠的部分不足以把两个行业涵盖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贝泰妮(300740)、青岛金王(002094)、华熙生物(688363)、欧莱雅(OREP)、资生堂(4911)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区域占比、品牌市占率、市场规模预测
1、市场规模:2021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
根据欧睿(Euromonitor)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0年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5年,由于欧元区需求持续不振以及巴西出现大幅经济衰退,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016-2019年得益于大中华地区的消费增长和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带动,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在此期间有所回暖,2019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达141137亿美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下降至139734亿美元,同比降低1%。2021年,疫情对经济影响下降,经济开始复苏,据欧睿初步核算,2021年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有所回升,为1552亿美元,同比上升1107%。
2、区域分布:亚太地区人口基数大,市场占比第一
根据欧睿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护肤品市场规模自2018年起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护肤品市场。
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地区是全球主要护肤品市场,根据欧睿初步核算,2021年,亚太地区护肤品行业规模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占比扩大至5548%,北美地区位列第二,占比达到1540%,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市场规模占比较少,为334%,但相比2020年有所增长。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日本护肤品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目前,日本护肤品市场竞争品牌主要是本土品牌的竞争。且日本护肤品市场的品牌竞争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较为激烈,主要是由于日本护肤业务发展的历史更为悠久,使得其护肤品牌众多,即使是排名前10的品牌在整体的护肤品市场占比也仍然较小。
2020蝶翠诗、怡丽丝尔、宝丽在日本的市占率分别为41%,39%、38%。在日本排名前十的护肤品牌中,仅有SK-II为美国宝洁集团旗下品牌,其余九个品牌均为日本本土品牌,事实上SK-II也是在日本创立的护肤品牌,于1991年被宝洁公司收购。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市占率前十的品牌当中,怡丽丝尔和肌肤之玥两个品牌属于日本资生堂集团,苏菲娜和碧柔两个品牌属于日本花王集团,其余的六个品牌均属于不同的公司。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品牌还是企业的角度,日本的护肤品市场竞争相较于其他国家都显得更为激烈。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日本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韩国护肤品市场集中度较高
韩国护肤(化妆)品产业溯源于1916年日本占领时期由朴承植研发的“朴家粉”开始,历经上世纪50-60年代的小作坊生产、70年代的概念炒作、80年代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90年代的海外拓展与竞争到200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与成熟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政府持续支持化妆品出口,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总体看,护肤品是韩国化妆品中最主要的品类,且由于韩国化妆品产业的发达,护肤品的品牌及产品种类都较为丰富。
韩国本土的护肤品牌占据了韩国护肤行业的主要市场,其中以LG集团和爱茉莉太平洋两家公司为主,据欧睿公布的数据,2020年LG集团和爱茉莉太平洋两家公司在韩国护肤品市场的市占率合计已经达到了436%,企业集中度较高。但由于护肤品品牌众多,因此与企业市占率相比,韩国护肤品品牌市占率相对较低,2020年韩国护肤品品牌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品牌为雪花秀、The
History of Whoo、蒂佳婷,三个品牌的市占率分别为99%、88%、46%。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日本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美国本土品牌竞争激烈
美国的护肤品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828年美国第一个护肤品本土品牌娇兰成立,随后1846年,著名护肤品牌雪花秀成立。随后,美国的护肤品行业便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各中类型的护肤品品牌层出不穷,以香奈儿以及雅诗兰黛等为代表的集团和品牌开始形成。目前,雅诗兰黛已占据美国护肤品主要市场。
美国护肤品竞争以本土品牌之间的竞争为主。根据欧睿公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护肤品市占率最高的前三个品牌分别为露得清、Bath & Body
Works、Rodan+Fields,市占率分别达到47%、37%、36%。在美国护肤品品牌市占率排名前10的品牌中,除开适乐肤和兰蔻两个品牌隶属于法国欧莱雅,其余的品牌均属于美国的本土品牌。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美国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代表国家主要品牌情况:法国欧莱雅公司旗下品牌占据法国护肤品主要市场
目前,法国护肤品市场竞争品牌主要是本土品牌以及德国的护肤品品牌的竞争。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护肤品品牌包括伊夫黎雪、理肤泉、雅漾、巴黎欧莱雅等,它们极其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仅在法国国内占据主要市场,在国外市场同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20年伊夫黎雪、理肤泉、雅漾在法国的市占率分别为82%,67%、65%。且在法国护肤品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品牌中,仅有拜尔斯道夫公司旗下的妮维雅属于德国,其市占率为49%,排名第五,其余的四个品牌均为法国本土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国护肤品市占率前十的品牌中,有四个品牌都属于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分别是理肤泉、巴黎欧莱雅、Mixa和兰蔻。
注:截止2022年4月, 欧睿尚未公布2021年法国护肤品行业市占率情况,上表采用2020年数据。
3、发展趋势及前景:护肤品行业发展潜力大
随着全球护肤意识普遍觉醒,且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护肤品的消费向高端产品倾斜。
近年来,欧美地区护肤品行业增速放缓,亚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尤其是中国大陆地区增速遥遥领先,成为推动全球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影响了全球护肤品行业的生产和流通,前瞻认为,2022年,新冠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行业将会有小幅回暖,到2027年全球护肤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9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话说,一周一次的 郑尔摩斯 周报 ,小郑在纽约准时播报!带大家看本周天下大事,全世界美人帅哥穿了啥,哪些货可以跟着买,哪些穿搭思路可以学!
王室组
1 西班牙莱后
莱后本周依然辛勤工作ing。先穿着Emporio Armani 小黑裙参加颁奖活动, 普通的黑裙子因为这道开衩有了灵气 ,手上是 BV 编织手包。
第二套是黑白配,都是旧衣重穿。手上的白色包包来自 FURLA,好接地气呀。
2 摩纳哥夏琳
夏琳王妃和家人一起参加摩纳哥国庆活动,穿黑色大衣,非常有气场。
仔细一看,贝雷帽外加了一层黑纱,戒指戴在黑丝手套外,高级!
3 丹麦玛丽
玛丽也在辛勤工作中,穿长大衣配花围巾参加会议,手上是 Prada 杀手包。
内搭就是白衬衣配黑色阔腿裤,标准白领女性装束,喜欢。
4 英国凯特
凯特继续在家办公,在视频 会议时 穿了全套 Massimo Dutti ,气色看上去超好。
第二套是 粉丝 西装配白色内搭,来自平价品牌 Mark& Spencer 。
第三套是白色西装,来自 ZARA ,好接地气啊。
有没有发现,凯特最近好像气色越来越好了,尤其和之前 (左) 一对比,更显得最近的她神采飞扬!本期 无奖 问答来了:她到底哪里不一样?
5 瑞典王室
最近,欧洲的疫情不断反弹。本周,瑞典王室传来重磅消息,卡尔·菲利普亲王和索非亚公主被 确诊新冠 ,目前已经处在自我隔离中。
政经组
1 美国第一夫人
本周圣诞树运到白宫啦,梅总穿着千鸟格斗篷式大衣喜提圣诞树。配上一副长手套,显瘦又精神!
根据传统,每年白宫都会在感恩节进行 火鸡特赦 。这周被特赦的其中一只火鸡叫做「玉米」。
梅总穿粗花呢大衣,一脸笑意;川总好像真的 头发变白 了。
2 美国第一女儿
大**全家和这只被特赦的火鸡「玉米」一起拍照,大**一身白,挺高级的。
3 拜登夫妇
本周为了庆祝感恩节,拜登夫妇公布了小视频。拜登太太 Jill 穿了酒红色西装,配了长串珍珠项链。
4 贺锦丽
美国可能的未来副总统 Kamala Harris 贺锦丽本周出镜率很高。酒红色西装配黑珍珠;
格纹西装,内搭蓝色和西装顺色;
明星组
1 Kim Kardashian
每次写周报,小郑都很想绕开金大姐。这周发现绕不过去了,因为被震惊到了: 头发上还能戴项链和戒指 ,重点是, 居然怪好看的 !首饰来自美国珠宝品牌 Jacquie Aiche,都是真金白银真石头,一根项链一万美金的样子。这一头珠宝, 起码十万刀!
2 Rosie Huntington-Whiteley
一身黑的女老大来了。大衣来自 Toteme,穿 BV 的厚底靴。别问为何我们穿一身黑总不好看,因为 人家是一头金发!
3 Bella Hadid
Bella 本周也是一身黑,内搭格子衬衣,包包来自 Alexander Wang ,棕色头发和内搭格纹衬衣减轻了一身黑的沉闷。
4 Hailey Bieber
海狸也是一身黑,身材好到爆炸了。全身都是Saint Laurent,包包的金色链条、内搭的波点衬衣和 手腕、脚踝露肤 ,以及上下材质的对比,都让一身黑不沉闷;大家小本本记下来。
第二套则是 Saks Potts的皮风衣,包包是来自 by far的半月包。姜**和咖啡色很搭,特别提气。
5 Kendal Jenner
肯豆也是一身黑。怎么 大家都是一身黑?? 肯豆的黑色西装质地很特别,内搭是半透明的,隐隐约约的露肤。
第二套则是咖啡色大衣,包包也来自 By far。七折限时特价中,别错过哦。
6 Olivia Palermo
名媛这套衣服来自英国品牌 Chinti & Parker ,真好看,就是有点贵,5000元一套。Tod's 包包的拼色和她的 La Scarf 颜色顺色。
7 Tom Cruise
阿汤哥继续拍摄《碟中谍7》,好像眼袋有点深。毕竟也是50岁的人了,有眼袋很正常 (求大家放过,我没有容貌羞辱的意思) ,就是和之前的一根褶子都没有的塑料脸反差有点大,
8 Jude Law
裘花在伦敦跑步,这个胡子厉害了
9 Orlando Bloom
好久没见到开花啦。在洛杉矶买咖啡,小伙子还是很精神。
10 Hugh Jackman
休叔和休嫂默契地穿上了情侣羽绒服,带着一双爱狗外出散步。期待有一天小郑能在纽约街头碰到他们。
11 Cara Delevingne
粗眉卡拉参加颁奖活动。太难得看到没有戴口罩的红毯照了,激动!
12 咏梅
50+的咏梅在金鸡论坛首秀上,咏梅分享了说自己经常和工作人员商量「我的图能不能尽量不修,如果非修的话, 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都给修平了 ,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翻了一下她的微博,发现咏梅私底下都是不带妆,素颜大方自拍,精修图也不是修成纸片人,反而大大方方表现自己的不完美,这样的姐姐怎能不爱?
13 蔡依林
最后再来一位姐姐,蔡依林上周在演唱会上大声说: 姐40岁了,feel damn good! 她说自己这一年开始尝试休息,不再那么紧绷,也不再担心歌迷不喜欢,专心享受音乐特别开心。
作为同样40岁的姐姐,我懂,这就是 自我和解 的过程。鼓掌
40岁,真的 TMD 太好了!
商务合作:Xzjessica@126com
关于小郑
复旦毕业,在欧莱雅、Dior、娇韵诗等工作15年 +。中年叛逆,做DJ,开舞蹈学校,独身勇闯美国和澳洲,目前坐标纽约。我没啥优点,就是有点努力。
疫情给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但也同时充分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活力。2020年11月1日零点起,消费者纷纷涌入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作为一年一度的消费大节,今年的双11购物节更是被给予浓厚的愿望,再加上疫情的原因,经济急需要的发展,消费者、电商巨头、各种品牌等都纷纷加入了这场“购物大战”,天猫更是创造了24小时,2684亿的居额成交额,年复一年的破纪录,这样的成绩只会让马云也笑得合不拢嘴了。除此之外,京东、苏宁、格力等电商平台也在双11当天刷新了之前的记录。
而像华为商城订单在短短6秒之内销售额就破亿;联想也在短短一分钟之内销售额破亿,2分钟销售额15亿;京东直播10秒带货也破亿。还有许许多多的平台尽管没有一分钟内破亿,但在之后的时间内也都取得了较以往不错的成绩,天猫前一个小时的成交额相较去年净增106%,截至1点51分,苹果、欧莱雅、海尔、雅诗兰黛、耐克、华为、美的、兰蔻、小米、阿迪达斯等10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
京东超市在10分钟成交额也同比增长超700%,京东生鲜增长超600%,更有127个奢侈品品牌成交额超去年全天,增长倍数都在5倍以上,最高同比增长15倍。抖音作为当下最火的APP,其直播带货功能也是一直创新高,抖音带货达人罗永浩直播带货GMV为29519万元。还有很多其他商家在今年的双11这场战役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较于2019年都有很大的提升,我相信疫情也不亏击垮我们的经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渡过疫情难关,来年更为辉煌。
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梯队划分较为明显
我国化妆品市场按价格和目标消费群,可以划分为高端(奢侈)化妆品、高档化妆品、中高端化妆品、大众化妆品和极致性价比五个细分市场。五个细分市场均处于多品牌竞争状态。
高端(奢侈)化妆品市场和高档化妆品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如娇兰(Guerlain)、克里斯汀•迪奥(CD)、香奈儿(Chanel)、娇韵诗(Clarins)、兰蔻(Lancome)、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等。该类品牌主要定位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少数消费者,其利用其国际品牌优势在国内大城市的百货商场设立专柜,以树立高端品牌和高端消费的形象。
中高端市场上,外资品牌化妆品和国内经典国货品牌共同竞争,外资品牌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国货品牌也逐步向中高端市场发展。而大众化妆品被部分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分占。该类品牌主要针对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一般通过大卖场、超市以及专营店等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在电商中的布局也相对最广。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国际品牌注重产品营销、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有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内化妆品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基于Euromonitor的数据来看,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排名前三的品牌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别为184%、144%和88%。高端市场中,市占率排名前十品牌的国有品牌仅有广州阿道夫和云南贝泰妮,分别排名第七和第九,市占率分别为3%和23%。
宝洁欧莱雅在大众化妆品品牌市场中优势明显
在大众化妆品市场,宝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为121%,其次是欧莱雅,占比约为89%。本土品牌百雀羚、珈蓝集团、上海家化、和上海上美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9%、37%、23%和19%。
我国化妆品行业CR10在40%左右波动
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6年CR3/5/10到达低谷,分别为22%、278%和386%。2020年CR3/5/10分别为256%、322%和429%。
整体来说,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市场竞争梯队划分较为明显,高端市场几乎由国际大品牌垄断,我国本土的化妆品品牌只在大众化、平民化市场中才占有一席之地。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迪士尼在中国有两座,其中上海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乐园,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这是非常给力的娱乐游玩项目和童年记忆,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轻游客前往参观,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华特迪士尼公司将从本周开始停止向10万余名员工支付薪水。此举能为迪士尼每月节省近5亿美元的开支,以缓解疫情以来的经济压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娱乐集团,华特迪士尼公司分别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经营着多个主题公园和酒店。然而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这些主题公园和酒店已经关闭了近五个星期。
为应对闭园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华特迪士尼公司宣布将从本周开始采取“停薪”举措,涉及的员工将达到10万余人,接近其总员工的一半。
华特迪士尼公司宣布将从本周开始采取“停薪”举措,涉及的员工将达到10万余人,接近其总员工的一半
英国《金融时报》称,与其他主题公园相比,迪士尼采取的削减固定成本的行为更为严厉,尤其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如欧莱雅(L'Oréal)、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已公开承诺要放弃国家援助,以表示对纳税人的声援。因此,停薪举措将给“米老鼠”背后的百年帝国带来巨大的声誉危机。
据了解,迪士尼在2019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其公园、体验和产品的营业收入增长为17%,达14亿美元。而过去一个月,迪士尼债务增加,并签署了新的信贷额度,使公司拥有了约200亿美元的现金流来应对经济下滑。美国证券公司BTIG的分析师Rich
Greenfield说:“(即使不让员工停薪)他们负担得起”。
但是,他认为,迪士尼之所以采取“停薪”的举措可能是准备好了“非常长时间的关闭”。
去年,迪士尼从乐园、体验和相关产品的业务中获得了近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利润的近一半。但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迪士尼的股价已下跌了四分之一。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Alexia
Quadrani表示,由于劳动力成本占运营支出的45%,因此,让员工休假以及其他成本削减,将为迪士尼每月节省约5亿美元。
迪士尼公司表示,虽然部分员工面临停薪,但公司将为无薪休假的员工提供全面的医疗福利,并敦促其美国员工通过2万亿的新型冠状病毒刺激计划向政府申请福利。
然而,各国各地的政府福利政策不同。比如巴黎迪士尼乐园的17000名员工中,大多数人已被停薪,这些员工将被纳入法国政府的“部分活动计划”,即员工被公司减少工时或休假后,政府将向其支付净工资84%的补贴。然而在拥有超过7万名迪士尼演员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当地政府提供的失业金每周至多275美元(为期12周),该标准为全美最低。
并且,自从美国封锁以来,寻求失业救济的人数一直在上升,已超过600万人。抗议者走上美国街头,要求政府重新开放经济。
上个月,迪士尼前任首席执行官鲍勃·伊格(BogIger)公开宣称将在疫情期间放弃今年剩余的300万美元薪水。随后新任首席执行官鲍勃·查佩克(Bob
Chapek)也表示将减薪50%。据了解,伊格去年的年收入为4750万美元,是美国娱乐业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
鲍勃·查佩克在3月的迪士尼股东大会上说:“我们的成功始于我们的演员他们每天都在创造奇迹。公司始终将对他们的承诺放在首位。”
相比较线下乐园和度假区的惨况,迪士尼的在线流媒体平台“迪士尼Plus”的命运要好得多。据了解,自推出以来,仅五个月“迪士尼Plus”就拥有了超过5000万的订户。
这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百年一遇的重创。一时之间,全世界都是悲观的情绪,很多人茫然四顾,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然而翻开历史,可以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很多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经济危机时期。
比如:
宝洁和通用电气诞生于1873年经济大恐慌时期。
通用汽车诞生于1907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IBM诞生于1911年的一战前夕。
联邦快递诞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时期。
还有很多企业都善于在逆势中布局:
1994年墨西哥遇经济危机,当时几乎所有企业都在缩减在墨西哥的投资,但是可口可乐却趁机加大在墨西哥的投资力度,结果赢得前所有为的业绩增长;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都在亚洲缩减开支,但是三星却趁机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结果一举成为龙头老大;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很多大公司都十分艰难,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销量全部大幅下滑;还有不少巨头破产,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这家成立了100多年的华尔街金融大鳄轰然倒塌。
但与此同时,法国的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日本资生堂公司也逆势飘红;“优衣库”也是这一年爆发,并催生出了新晋日本首富——柳井正。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遭受了波及,肯德基却看好中国市场,趁机加大在华投资,结果巩固了自己快餐老大的地位。
这说明危险和机会永远都是并存的,每一次动荡都会有人倒下,也一定会有人站起来,这是历史的铁律。
商业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要记住一句话:“答案”永远都比“问题”高一个维度。
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将自己的立场升高一个维度,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比“产品”高一个维度的是“品牌”,比“品牌”高一个维度的是“文化”,比“文化”高一个维度的是“文明”。
什么是“文明”呢?就是站在人类发展进程的角度看到各种现象,“文明”就是这个世界最高维度的东西了。
因此,做“产品”要有“品牌”思维,做“品牌”要有“文化”思维,做“文化”要有“文明”思维。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传奇的词“降维打击”,什么叫降维打击?就是将自己升一个维度再去跟对手抗衡,那是战无不胜的。
其实“人”也好,“产品”也好,“IP”也好,都是文化的产物。我们现在要做社群,要做品牌,要打造IP,这些东西背后是文化。未来如果不做文化,没有文化,基本上就是无路可走。
为什么现在全球的大牌(奢侈品)大多发源于欧洲呢?因为这些大牌起源的时候(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当时资本主义刚刚统领全球,欧洲是全球文化的引领者,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强势文化造就了强势的品牌,引领了全球。
这次疫情,是世界经济史的一个转折点。
比如在控制疫情方面,东方国家的效率明显好于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很短时间就基本将疫情控制住,而且在利用经验和资源支援全球,这说明东方文明已经在新一轮全球化中占据引领的位置。
这也叫: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数百年。
也因此,中国的文化不再是弱势文化了,而是强势文化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强势输出,必然会诞生一批品牌,这是接下来最大的商业机会,而且其中一定会有品牌成为中国文化崛起的象征,成为全球都在追逐的大牌。
商业的“暴利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厚利时代”到来了,这个厚利的载体就是品牌,就是文化,乃至于文明。
然而“文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非要把这个概念具象化,“文明”就是价值观,世间万物一定会朝着价值最优的序列去排列组合,谁能代表最高阶的文明,谁就能汇聚天下的消费者。
现在做品牌的逻辑跟之前不一样了,之前做品牌只需要你足够高大上,足够优雅/时尚就可以了,如今做品牌还需要你有鲜明的价值观,比如旗帜鲜明的设计理念,比如对于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公共话题所持有的观点,对于热点问题所抱有的态度等等,未来的品牌必须有自己的“三观”。(这一点我们会在下面再详细讨论)
海量新品牌的崛起
这一点也很关键,中国崛起的一定不是某几个品牌,而是一大批林立的新品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呢?
因为中国的市场是最特殊的市场,这一点跟欧美和日韩完全不一样。在中国,不仅有开放的电商平台,有开放的物流平台,还有开放的供应链平台,这些资源都是共享的。只要你有好的产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迅速销售出去。
而在欧美和日韩,这些体系都是被巨头掌握的,中小品牌根本没办法开发这些系统,这就形成了巨头的垄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美和日韩的零售商都是巨头,他们都是全球采购/全球供应,他们的优势就是全球化式布局,可以迅速将全球最便宜的产品卖到价格最高的地方去。比如ZARA/H&M/沃尔玛等等,走的都是这种路线。
这些巨头刚进入中国时情形都还不错,但是这两年已经风光不在了。
举个例子,十年前我们用的日化用品,基本上都是宝洁提供的,没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个世界巨头,但是今天我们再看一下自己用的这些日化用品,有几个还是宝洁旗下的那几个大品牌呢?
宝洁这家已经快200年的公司在今天业绩大不如前,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中国作为它主要的战略要地,其市场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诞生了很多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的销售渠道就是拼多多/淘宝/云集等平台,甚至还有很多微商品牌,这些商家就像蚂蚁雄兵一样蚕食宝洁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些产品专盯细分人群,有各种各样的细分功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于是那些大而全的产品就被抛弃了。
这就是海量的品牌的崛起,这将是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动力,也是独有的经济现象,而且极有可能为世界其它国家提供发展模版,比如中国已经在输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和“新基建”了,这其实就是在帮助世界建立新商业系统。
其实,中国的互联网给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资源平台化/共享化了,而不是被某个巨头霸占着,这就给中国那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而作为普通的制造型企业,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互联网平台提供的资源,必然被淘汰。(至于怎么利用,我们下面会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从文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国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四个字:“和而不同”,讲究的就是多元化并存,这是造就海量品牌崛起的内在力量。
西方文明的核心在一个“赢”字,而中国文明的核心是一个“和”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文明逻辑,如果从人类文明的走向来看,下一步的大方向一定是多元化并存的格局。
上面讲那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必须得扎实地做自己的品牌了。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品牌呢?
我们先来看产品层面的问题。
匠造精神的崛起
我经常说,企业的发展有一个规律:短期拼“营销”,中期拼“模式”,长期拼“产品”。
企业的成功,刚开始往往需要借势,要站在风口上。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得靠模式,模式必须是最先进/最符合时代潮流的。然而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远发展,必须得能提供过硬的产品或服务,否则一定玩不下去。
我们身边已经发生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企业都曾无限风光,它们要么靠风口,要么靠营销,但是时间一拉长,他们就倒下了,还记得黄太吉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像最近出事的瑞幸,都没到拼“产品”的阶段,直接在拼“模式”的阶段就倒下了。
因此,未来的时代一定属于有“匠心”精神的企业,所谓“匠心”就是百般打造产品的那种耐心和细致。
一个产品(作品)从0到99%那部分可以靠时间和精力完成,这些也都是钱可以买到的。但是从99%到999%乃至到9999%的那部分,却取决于一个人的热爱和心态,就是“匠心”。
谈到“匠心”就要谈到“做人”上面了,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很类似,人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短期拼“机遇”,中期拼“能力”,长期拼“人品”。
而且我坚信一个优良人品的人,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不会太差。
前段时间,我看到刘德华的一个采访,让我非常感慨:
他说好演员有两种,第一种是“天才”型的,比如周润发和梁朝伟这种,这种人天生就有演戏的才能,很会演戏。
第二种是“好人”型的,这种人虽然并不是生来就是天才,但是人品各方面很好,能够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好学,勤奋上进,这种人演的戏也不会差。
显然,刘德华就是这种好人型的好演员。反观我们身边那些成功的人,靠天分成功的真的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刘德华这种,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成功靠什么?靠的是自己的品行和心性,一个勤劳/踏实/善良又上进的人,做出的事一定不会太差,做出的产品一定不会太差。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总结两个社会规律:
1 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品”和“产品”的竞争。
2 人类的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必然会崛起一批有匠心的企业,以及一大批善于创造,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它们不仅引领了社会新风尚,还引领了最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以上是产品层面,下面我们再来看经营层面的问题。
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客户
水木然经常说,商业的重心发生变化了,之前的重心是“产品”,未来的重心是“人群”。
未来我们经营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消费者。那么经营“产品”和经营“消费者”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大区别:
如果你想方设法地把产品卖给10000个消费者,这就是经营产品的逻辑。
如果你先把产品卖给100个消费者,然后力争让每个人消费10次,同时每个消费者还能再帮你找到10个消费者,这就是经营消费者的逻辑。
两种办法的结果看起来是一样的,消费频次都是1万次,但是第一种办法你需要投放大量的广告,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而第二种却只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办法是没有边界的,消费频次在无限扩张。
第二大区别:
经营“产品”是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经营“人群”是向不同人群提供最合适的产品。
未来社会“人以群分”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如果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成本必定会居高不下。只有去满足一个特定人群的需求,才是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意。
这就是Costco和沃尔玛的区别,为什么Costco越来越火,而沃尔玛/家乐福/乐购这种传统大型超市都在先后退出中国市场?因为它们就是在试图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而Costco就是在努力为中产阶层提供他们最合适的产品。
来看两个图的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上面这张图是沃尔玛卖筷子的场景,是不是产品太琳琅满目,一下子不知道如何选择了?而下面这张图是Costco的一角,是不是极简?
因此,沃尔玛/家乐福/乐购退出中国,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和宝洁衰退一样,这就是传统国际巨头的宿命。
最后,我们的“获客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消费者主义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一句经典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句话放在今天更加贴切。
很多人埋怨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然而我最近在全国跑了一圈之后,依然有很多人生意做得很红火,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放弃了“传统获客”,全部依靠“线上获客”。
所谓传统获客,就是我们通过打电话/投广告/线下社交/分销等等方式去开拓客户,这种方式第一成本会越来越高,第二效果会越来越差。
所谓线上获客,就是利用短视频/自媒体等各种平台去生产相关的内容,比如以下两个方面:
1 免费的内容分发,比如在抖音或今日头条广泛地传播文章/短视频。
2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爆款课程,可以免费,也可以卖得很便宜。
这样就能吸引别人成为你的粉丝,然后再成为你的客户。线上获客的本质是生产内容,再进一步来讲是价值获客,而且这也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点,未来做品牌必须时刻传递自己的观点,价值主张,以及价值观。
这才是未来获客的主流方式,尤其是这次疫情之后,更让我们看到了线上获客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广告/电话/分销获客手段,以及那种靠补贴和烧钱抢人的方式都在逐步失效,瑞幸这次就是很好的例子,别人因为贪图小便宜而来,一旦小便宜没有了,大家就离开了。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情相交,情断则伤;人与人之间唯一长久的关系,不是“依靠”和“被依靠”,不是“馈赠”和“被馈赠”,而是“成全”与“被成全”,留住一个消费者的最好办法就是成全他。
还有一点很重要,未来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圈住多少消费者,而是你能找到多少人愿意帮你去圈消费者,能不能广泛地寻找自己的代理人,这是小生意和大事业的关键区别。
怎么做呢?可以把线上导来的流量,直接导入到线下,采取见面会/培训/招商会等形式,从中选择部分比较合适的人发展成为代理,甚至合伙人/股东。
我们一定要去激励那些忠诚又有贡献的消费者,这种奖励不再只局限于小恩小惠,一定会变成长期的激励,比如期权,股权等等。
未来最值钱的不是产品,不是资源,而是消费数据,什么是消费数据?比如用户信息,会员库,粉丝等等。谁掌握了大量消费数据,谁掌握了主动权。
未来商业的重心就是讨好这些消费者,我们可以称这种变化为商业的“消费者主义”。
究其本质,商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从“生产方”转移到“消费方”。之前生产者掌控一切,而未来是消费者决定一切,一切都是以消费者的意志为转移。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掌握商业的主动权。
未来,将有海量的品牌出现,这些品牌将非常善于聚合人,他们用内容和用户建立起强关联。他们懂得如何更好运用群众的力量,每一句话都蕴含了发动群众的艺术。
综上所述,做品牌的逻辑变了,建渠道的逻辑变了,获客方式也变了,如今很多公司/产品都可以从头再做一遍。
有大破才有大立,万物凋谢之日也是万物复苏之时。商业的逻辑大变天了,紧握旧地图找不到明天的太阳,固守旧思维发现不了新大陆。
你还在原地踏步吗?
作者电话:15267324630微信同号 承接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人力资源托管服务,股权激励,企业合规化建设,风险及人力成本管控等业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