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原产地是美国,其他国家也设有实验室,所以原产地就不同。
雅诗兰黛的生产设施主要分布于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以及亚洲的日本。不同国家的生产设施会依据不同的产品线而进行分工,但都秉承雅诗兰黛全球领先的研发科技以及世界一流的质量控制体系。
雅诗兰黛生产批号查询方法:
Estee Lauder 雅诗兰黛 生产日期说明。
标注位置:生产日期通常标注在化妆品瓶底或瓶身。
判别方法:采用三位编码和五位编码两种发放表示。
1、三位编码:
第一位是流水线。
第二位代表月:1-9是1-9月,A、B、C分别代表10、11、12月。
第三位是年份:8就是2008,0是2010年,1是2011年,3是代表2013年。
生产日期通常只看最后两位,至于产地,瓶身就有标注。
2、5码批号:
第一位是产地;第二位代表货号;第三位是月份;第四位是年份;第四位是批号。
扩展资料:
雅诗兰黛的专柜大多设立在高档百货店内,如伦敦的哈罗德、巴黎的老佛爷等。越是时尚昂贵的地方,就越合兰黛夫人的心意。
1953年,雅诗兰黛推出“青春之露”(YouthDew),这是一种香氛沐浴油,可以当香水使用。
1985年,雅诗兰黛的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
1995年公司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
雅诗兰黛的护肤、彩妆及香水产品系列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销售。2004年财年公司的净销售收入为579亿美元。
雅诗兰黛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家族色彩,最高管理层中有4人是家族成员。2004年4月,一手创建雅诗兰黛的兰黛夫人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7岁。兰黛夫人在1998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0位商业奇才之一,并且是惟一的女性。
雅诗兰黛官网
问题一:美国雅诗兰黛集团旗下有哪些化妆品品牌? 第三是雅诗兰黛集团 顶级品牌:La Mer(海蓝之谜)--港台翻译为海洋之蓝 一线品牌:雅诗兰黛 二线品牌:Clinique(倩碧) 三线品牌:Stila、Origins(品木宣言)、Prescriptives、、Aveda (肯梦)和Jo Malone 顶级 彩妆品牌:Tom Ford(汤姆福特) 彩妆品牌:Bobbi Brown(芭比波朗)、MAC(魅可) 香水品牌:Tommy Hilfiger(唐美希绯格)、DKNY(唐可娜儿)、Aramis(雅男士) 开架品牌:BeautyBank(目前仅在美国Kohl's百货售卖,总共推出了Flirt!、American Beauty、Good Skin及以Grassroots 4个系
问题二:雅诗兰黛是哪个国家的 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公司的一线品牌,美国本土起家和发展至今的著名化妆品品牌。
问题三:雅诗兰黛、兰蔻分别源自哪个国家? 美国雅诗兰黛,法国兰蔻吧
问题四:雅诗兰黛集团的雅诗兰黛集团简介 由雅诗・兰黛和约瑟夫・兰黛始创于1946年的雅诗兰黛集团,傲居世界化妆品行业领先地位,生产和营销高品质的护肤、化妆、香水和护发产品,产品销售遍及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22个知名品牌:LA MER海蓝之谜 、Estée Lauder雅诗兰黛、Aramis、Clinique倩碧、Prescriptives、Origins、M・A・C、Bobbi Brown、Tommy Hilfiger、Donna Karan、Aveda、Stila、Jo Malone、Bumble and bumble、kate spade beauty、Darphin、Michael Kors、Rodan & Fields、Sean John和American Beauty、Flirt、Good Skin。雅诗兰黛集团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生产设施分布在美国、比利时、瑞士、英国、德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地,在全球范围内共有雇员2万余人。2004财政年度,雅诗兰黛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达58亿美元,并创下连续56年年销售额增长的佳绩。雅诗兰黛集团荣膺《财富》全球500强公司第360位。它的A级普通股票以EL代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问题五:雅诗兰黛护肤品属于哪国 世界上有2个非常牛的卖化妆品的集团!世界最大的,也就是boss,是法国巴黎欧莱雅集团!第二个就是雅诗兰黛集团。
巴黎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赫莲娜,兰蔻,科颜氏,碧欧泉,阿玛尼等等,小的就更多了。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雅诗兰黛,倩碧,MAC,芭比布朗等等。
护肤品中的两个巨头:雅诗兰黛,巴黎欧莱雅
问题六:雅诗兰黛是哪国的品牌,位于哪个城市? 雅诗兰黛是美国雅诗兰黛公司旗下的化妆品旗舰品牌,以抗衰修护护肤品闻名。雅诗兰黛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化妆品、护肤品和香水的大型生产商和销售商。1946年雅诗兰黛公司成立于美国纽约,是雅诗・兰黛和约瑟夫・兰黛建立的雅诗・兰黛公司的前身,雅诗兰黛公司还先后收购了护肤品品牌Clinique(倩碧)、La Mer、Prescriptives,Origins(原生),以及化妆品品牌Bobbi Brown、M・A・C,和男性香水品牌Aramis等等。同时,该公司也为7大美国顶级时装品牌,比如Donna Karan、Michael Kors等进行香水的贴牌生产。
问题七:雅诗兰黛,欧莱雅哪种好它们属哪家公司 雅诗兰黛就是属于美国雅诗兰黛集团的,欧莱雅是法国欧莱雅集团的。
问题八:雅诗兰黛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美国雅诗兰黛,法国兰蔻吧
问题九:美国雅诗兰黛集团旗下有哪些化妆品品牌? 1995年公司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
雅诗兰黛产品在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2004年财年公司的净销售收入为579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化妆品帝国。
EsteeLau互er、LaMer、Clinique、Origins、MAC等品牌都属于雅诗兰黛旗下,占据了美国知名化妆品品牌的半壁江山。
问题十:、倩碧和雅诗兰黛是什么关系? 楼主,雅诗兰黛和倩碧都是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化妆品品牌。两个牌子都是一线化妆品品牌,而且都是一线品牌里面的高端品牌。
出品 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
作者 苗正卿
题图 视觉中国
新国货正在陷入焦虑,而国际大牌正翘首以待。
2月9日,有媒体爆出喜茶进行大规模裁员,涉及30%员工,有部门被全裁。对此喜茶第一时间回应,表示传闻不实。就在一天前,奈雪的茶发布盈利预警,虽然收入同比预增超40%,但预计2021年经调整净亏损135亿元~165亿元,连续第4年亏损。
在本土新品牌遇到成长烦恼之际,国际大牌找到了再次拓土良机:春节期间星巴克发布2022财年一季度财报(2021年10月4日-2022年1月2日)数据显示这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开店速度最快的季度——单季度新增197家门店。
拓土的同时,星巴克还把触角重新伸向本土茶饮腹地。2021年星巴克在部分重点城市,重新调整了茶饮产品线比重,部分门店采用一层咖啡二层茶饮的模式,而从2020年开始星巴克重新在市场上推出茶饮专门店。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星巴克等国际“餐、饮”大牌带给本土茶饮品牌的压力会更大。
这就像一个缩影,在飞速发展几年后,本土品牌在尚处稚嫩的年纪遇到了更强悍的对手。而支撑它们在过去几年崛起的热钱正在悄悄退场。据《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2021年新茶饮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261%放缓至19%。在疫情冲击下超过70%的茶饮新品牌无法支撑超过20个月。
同样的焦虑,也发生在其他新国货品类身上。
“这是我创业18年以来最难的时刻。”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告诉虎嗅,在今年1月3日听闻香奈儿发布红山茶花产品时,他感觉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无独有偶。某本土美妆品牌创始人在春节前和圈内朋友小聚时,喝完两杯温酒忽然泪下,他说自己“创业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无力感。”就在几个月前,世界知名的化妆品巨头打造出了全新子品牌,并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而该子品牌的主打产品和这位创始人的项目“不谋而合”。
来自天猫和京东的统计显示, 2021年欧莱雅、宝洁、雀巢等国际大牌不仅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新品推出量,还提速了SKU迭代速度 。一些此前大牌们兴趣不大的细分品类,也被大牌迅速盯上并以新品“占坑”。
国际大牌的“疯狂输出”,被视为一轮俯冲攻势 :凭借更强的品牌势能、资金实力、供应链体系、人才储备, 它 们像突然冲入狼群的狮子一般——让本土品牌措手不及、焦虑陡增 。
这种焦虑并非杞人忧天。2021年在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中,国际大牌占据了绝对优势,以直播间为例,近80%的优质坑位被国际大牌拿下;凭借降价策略,部分国际大牌在2020~2021年两个双十一销量激增,让本土品牌彻底失去提价空间;在人才侧,国际大牌在疫情后开启了一轮本土人才扩招,“被挖角”成为了多家本土头部新品牌的共同体验……
多位投资人和业内人士均认为, 从2022年开始,本土新品牌将面临一个更为“残酷”的丛林世界:更贵的流量、更挑剔的用户、更急于求战的国际大牌 。而资本也在对“投资新消费”持越发谨慎的态度,有投资人告诉虎嗅,一些在2018~2019年很容易拿到钱的赛道,从2020年开始已“热钱退潮”,到了2021年下半年已濒临“钱荒”。
“留给本土新品牌的时间不多了。”部分创业者和投资人已经预测出了生死线:未来三年将是本土新品牌的大考,而那些扛不住国际大牌俯冲攻势的新品牌,只能被大浪淘沙。
三场战事
国际大牌正在从三个维度,对本土新品牌施加压力,首当其冲的是品牌心智。
一位熟悉完美日记创始人黄锦峰的业内人士告诉虎嗅,黄锦峰曾讲过自己的一个困惑:如果消费者把一根YSL口红用断了,消费者第一反应往往是“莫非我的使用方法有问题”;但如果消费者把一根完美日记口红用断了,消费者第一反应往往是“莫非质量有问题”。
“这不仅是完美日记遇到困惑,几乎每一个本土新品牌都面临这个问题,国际大牌用了几十年甚至一个多世纪构建了品牌力并深深影响了用户心智,而我们的新品牌普遍在过去3~6年中刚刚崛起,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构建品牌心智。”美股分析师刘彬告诉虎嗅,隐藏在更漫长“心智构建期”中的是代际红利:当祖母、母亲都在用某个品牌时,更年轻一代会天然进入该品牌的“潜在用户池”,“虽然存在代际逆反心,但这种逆反心有时会加深认知度。”
孙来春对此感触很深:“我们用了10年在做心智层面护城河,但现在看来,这个护城河是不够深的。我觉得对于品牌而言,最大的难关不是原料、不是超级大单品,而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到底代表了什么?”孙来春告诉虎嗅,当香奈儿高调入局红山茶花系列产品时,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拿着“小米加步枪瑟瑟发抖的小角色”而对面是“就像拥有大炮、航母、核武器,有着百年 历史 、财大气粗的巨人”。
让他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在微博等流量平台上,香奈儿拥有海量粉丝,一部分林清轩用户也是香奈儿的深度粉丝——当发布了几条和“香奈儿布局红山茶花产品”有关的微博后,一些用户甚至“反水”,主动站队香奈儿。“感觉腹背受敌,消费者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只能赶紧安抚。”
2021年,国际大牌进一步把“品牌心智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头部电商平台负责人告诉虎嗅, 一些之前“大牌看不上的推广、投放模式,开始被高层采纳。”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雅诗兰黛在2021年史上第一次针对“淘宝客”安排了预算。该人士告诉虎嗅,此前雅诗兰黛等头部大牌几乎“不碰淘宝客”,甚至根本就不会筹备这笔费用。
在护肤美妆之外,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咖啡、鞋服、宠物、潮玩等领域。以咖啡为例,某国际头部咖啡品牌在2021年不仅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预算,还几乎重组了营销团队。在抖音、小红书和B站,该品牌大量与达人和MCN机构合作,并开始组建自己的直播体系。而仅仅两年前,该品牌高层还在对这些新流量投放模式持“谨慎迟疑”态度。
大牌的这种改变,被圈内人总结为“接地气”。而接地气的营销模式,让他们的品牌心智红利成倍放大。一家位于北京、专门服务消费品公司的营销机构负责人告诉虎嗅,MCN、UP主、KOL本身也希望获得大牌加持,“同样的价格下,大家往往会优先与国际大牌合作,因为这会对未来接单有利。而更真实的情况是:国际大牌出的钱,普遍略高一些;作为甲方,普遍更专业一些。”
在心智之外, 渠道成为了本土品牌和国际大牌另一个主战场 。
某本土气泡水品牌在2021年遭遇了强大的渠道压力。在CS渠道和KA渠道,可口可乐等大牌几乎“全线开火”。(CS渠道:以便利店为主;KA渠道:以大卖场为主)
有业内人士告诉虎嗅,这些大牌在2021年加大了在CS等渠道的布局,而CS渠道恰恰是2018年之后本土饮料新品牌们崛起的关键端口。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护肤美妆领域。2021年本土美妆集合店开启创业热潮,话梅、黑洞、调色师等品牌纷纷进入扩张期。但值得玩味的是,美妆集合店创业潮,并未给本土品牌带来真正的红利,反而是国际大牌、大牌孵化的子品牌以及国外小众头部品牌尝到了红利。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妆集合店品牌创始人告诉虎嗅,2021年部分国际大牌加大了“上门推销”的力度,这让她感觉“始料未及”。“2018~2019年,还得找门路去联系这些大牌试图形成合作,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大牌放低了姿态,对本土这些渠道持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
她曾在晚上10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某欧洲二线品牌中华区市场负责人,对方表示想把旗下子品牌的新品免费赠送一部分,到其门店“试卖”。该创始人直言,当时她第一反应是“遇到了骗子”。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位市场负责人通过朋友再次联系她,双方最终形成了合作。
“在2021年,为什么很多本土新品牌找不到线下端口?因为国际大牌的产品充斥这里,大牌并非为了定向打击谁,但间接的结果是,给本土新品带来了巨大的渠道压力。”
渠道之争,在线上世界也正在发生 。2021年,优质直播间的坑位变得更为稀缺。一位熟悉天猫的人士告诉虎嗅,在化妆品领域,2021年国际大牌加大了在线上直播间的投放力度,尤其是中腰部主播和头部主播(几大超级主播之外的带货力强的头部主播),而这些主播为了提高自己的“高级感和影响力”,往往会优先和国际大牌合作,在直播旺季甚至部分直播间80%的坑位都被国际大牌或者大牌旗下子品牌“抢占”。“从统计来看,本土新品牌在2021年获得的线上总坑位数是这几年中比较少的。”
“战事”也扩展到了原料和供应链层面。
在咖啡赛道,由于海运价格高企和巴西干旱、霜冻影响,优质咖啡豆开始稀缺且价格持续走高。而雀巢等国际大牌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早早完成了咖啡豆储备。
有熟悉雀巢的人士在2021年告诉虎嗅,雀巢等品牌在中国的库房中储备了充足的原料,并且早已完成来年订单。“上游原料的不确定性,对雀巢这几个超级大牌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本土部分新品牌冲击较大——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海外咖啡豆资源的新品牌。”
该人士表示,由于雀巢有着世界顶级的采购量,当全球咖啡豆进入稀缺周期时,供货商也会优先考虑雀巢的订单,甚至会因为考虑到未来长期合作,而适当“维持价格”不会过度坐地起价。
但是对于本土品牌,解决咖啡原料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告诉虎嗅,一方面本土品牌需要加价获得海外优质咖啡豆,这增加了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咖啡豆减产,一些中小本土品牌拿不到豆只能退而求其次更换品种——这导致口味改变,让品牌面临更多C端的不确定性。
而在化妆品和玩具等领域,供应链端的压力在代工厂端最为明显。以玩具为例,广东拥有世界最大的玩具代工基地,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部分海外订单搁置,这让本土潮玩品牌获得了难得的“代工产能空白良机”。而在2021年,随着部分海外订单恢复和几大国际玩具巨头加大亚太市场的渗透,广东产能开始向国际品牌倾斜。
马明在东莞拥有一家中等规模的玩具代工厂,他告诉虎嗅2021年部分本土潮玩品牌屡屡出现“断货”问题,正是因为“代工产能不足”。“由于玩具代工是一个需要品牌方和代工方长期磨合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代工厂都乐于和已经多年合作的国际大牌继续深度绑定,本土品牌在疫情期间拿到的产能是偶然现象,但这种偶然转化为持续必然是很难的。”
面对国际大牌在三个维度发起的挑战,众多本土品牌已经开始思考,大家都想弄明白“大牌攻势潮”背后的底层逻辑。也不乏先知先觉者,他们在数年前已经料到了这一幕,只是现实来的更迅猛。
有迹可循和始料未及
三顿半创始人吴骏在2020年告诉朋友:大牌对本土品牌的围堵是早晚的事。当时吴骏的判断是,大牌尚需“2年”左右的时间“反应过来”。
一切来得比预料的早。
2021年10月,雀巢和星巴克合作推出了首款精品速溶咖啡——全新星巴克随星杯超精品速溶咖啡。这是一款速溶、外装可回收、采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冻干产品。(虎嗅注:2018年雀巢以715亿美元永久买断星巴克全球范围内“门店以外的咖啡及其他餐饮产品销售权”,此类产品营收计入雀巢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在咖啡“线上世界”,雀巢·星巴克和三顿半的角逐已经“白热化”。以电商渠道零售额排名为例,雀巢虽然稳坐第一,但第二名三顿半与之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而在双十一期间,三顿半和雀巢分列天猫平台第一名、第二名。
推出精品速溶咖啡类产品,被圈内视为“雀巢进军三顿半等本土新品牌腹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咖啡行业分析师告诉虎嗅,三顿半、永璞、隅田川这三个本土品牌,在最近几年从国际大牌手中“分食”到了相当可观的咖啡市场份额。“他们的策略都是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并成为其头部。而雀巢等大牌目前的策略是,直接进军这个品类,换言之:正面开战。”
感觉大牌来早了的,还有化妆品圈。
孙来春说,自己最早的预测是,在疫情过去后的一两年,大牌彻底恢复元气后,才会展开“俯冲攻势”。由于韩国和日本都有山茶花产区,林清轩内部一直“担心”日韩大牌会率先进军山茶花品类,但他们的调查员迟迟没有看到日韩大牌的动作,就在“略微松一口气”时,香奈儿先来了。
“疫情期间,我们元气大伤,就好比刚打完一场恶战,没有彻底休息恢复,就迎来了一个超级对手。”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告诉虎嗅,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大公司的销售预算和库存,为了清销库存和解决中国电商渗透率高问题,2020年开始部分大牌给中国市场提供了特殊的“价格线”。而在以往,这些品牌是不允许在任何情况下“破价销售”,在破价的基础上,这些品牌从2020年双十一开始销量猛增,而同样的事情延续到了2021年。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商平台负责人指出了大牌“俯冲攻势”的另一个原因:在中国市场,部分国际大牌在2019年已经出现的增速疲态。一方面是新崛起的本土Z世代,开始对新品牌有更强的尝新兴趣,另一方面是本土新品牌以“低价平替”之姿强势分食了部分市场。
一个关键细节是,在2020年和2021年,部分咖啡和化妆品巨头采用低价策略后,其增速勉强维持在2018年之前的水平,换言之如果没有降价红利,这些品牌很可能继续面临“增长疲态”。
“2020年到2021年,多个国际大牌更换了中国市场的高管团队,两个因素非常关键,首先中国市场已经是疫情期间大牌不可或缺的可增长活力市场,另一方面总部对于品牌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态势不满意。”上述人士告诉虎嗅,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有“常态化”趋势,所以国际大牌提前改变策略,开始从2020年大刀阔斧强化中国市场的变革——这导致本土品牌提早面临强竞争。
提早出现的强竞争,让本土品牌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在破价策略下,国际大牌从2020年开始在电商平台上展现出强势,以护肤品为例,在年度销量前十榜单中,2020年~2021年两年期间内平均每年有8个名额被国际大牌和其子品牌占据。
不能忽视隐性的压力。由于海运价格和石油价格高企,2021年大部分品牌都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这导致本土品牌的利润空间被不断蚕食。而国际大牌凭借更大的体量、 历史 优势形成的资源网络具备更强抗压能力, 这意味着当国际大牌大打降价战、赠品战的时候,本土品牌只能维持原价保守防御 。
“而且本土品牌担心降价会影响品牌力,3~5年苦心经营形成的品牌形象,可能因为降价而灰飞烟灭。”
或可从 历史 上窥探出整个剧情的走向:据李丰分析,在2000年前后,中国曾出现过一次“大牌平替”潮,也出现了一些本土品牌,这些品牌多分布于日化和日清领域。但好时光并未长久,2003~2004年日化巨头宝洁在中国市场开始降价,降价战略持续到2006年。而作为结果,2007年的市场上,很多2000年前后出现的本土品牌已经消失不见了。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几年中石油价格在持续走高,甚至涨幅达到三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土品牌遇到了影响命脉的两大挑战:原料成本持续走高+降价空间被大牌抑制住 。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和韩国市场。孙来春告诉虎嗅,在20世纪七十年代,日韩市场出现了一批本土品牌,他们迅速崛起并且以更高性价比从国际品牌手中抢走了一部分市场。当时国际大牌也开始在日韩市场“俯冲攻击”,但像雪花秀这类品牌挺住了,并最终活了下来,逐渐发展为了本土大牌。“我们现在面临的故事几乎一样。如果我们这些本土品牌扛不住,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被国际大牌重新占据,如果我们能够活下去,那么中国就会逐渐诞生一批源自本土的国际大牌。”
三年生死战?
一位在2017~2021年专注投资新消费项目的投资人告诉虎嗅, 2022~2025年会是本土品牌的“生死考验期” ,但他并不乐观,他认为过去几年诞生的本土品牌中,会有超过80%的项目最终死掉。
“ 那些一味靠营销的品牌,会迅速死去 ,因为资本圈已经不会砸钱了。”这位投资人表示,2021年开始资本圈对新消费快消类项目的热度已经降温。2019~2020年的消费投资热是偶然因素带来的“短周期”:一方面在流量端,2018~2019年淘系改革和抖音崛起让市场上出现流量红利;另一方面疫情因素下,基础日常消费成为不确定中的较大确定性,吸引了热钱。
“这股热潮其实在2020年下半年已经在降温,资本圈也在回归理性。”该投资人认为,回归理性的一个关键点是: 大家意识到,这一波投资的“边界所在” ——你不会投出下一个欧莱雅,只能找到某新品类的头部,“ 让欧莱雅诞生的不仅是资本,更是时间 。”
“在19~20世纪,消费品领域出现了几次大周期。有一些共性规律是本土新品牌应该体会并学习的。”刘彬认为, 本土新品牌在2022年首先应该稳守基本盘——守住在细分品类的优势地位,并强化品类心智 ,“无论是三顿半、花西子还是泡泡玛特,都需要暂时放下更大的多元化扩张野心,踏实回归基本盘。”
这也是 历史 上宝洁、雀巢、欧莱雅的发展规律。以宝洁为例,从1837年创立后,这家公司就一直生产香皂(和蜡烛),并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让自己成为了“香皂之王”——当人们想到香皂时,会第一时间想起宝洁。从今天的视角看,宝洁开创并守住了自己的品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创立近120年时,宝洁才开始逐渐多元化扩张,而在扩张过程中,宝洁一直恪守基本盘几乎没有离开基本盘的“近亲半径”。
从韩国雪花秀的发展史上,也能看到相同的故事,而雪花秀对本土品牌的借鉴意义或许更大——在崛起史上,它也曾遭遇国际大牌的俯冲攻势。在创立后的将近10年里,雪花秀一直稳守“人参基护肤品”这一基本盘,实际上 这种坚守细分品类的发展战略,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了下来 :国际品牌进军韩国市场并推出同品类时,雪花秀已经在“人参基护肤品”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用户心智护城河。
“ 未来三年,不是比拼扩张,而是比拼守成 ,在守成的同时还能稳步增长的,就是成功。”上述投资人表示,2022年很多品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将是钱荒。
一位在2019创业做胶囊类饮品的创业者告诉虎嗅,他的项目在2021年已经难以融资。“投资人要求先展现出变现能力,他们更愿意支持具备造血能力的项目。”
造血能力,成为了2021年以来消费创投圈的“高频词汇” 。但赚钱正在变得更难,有人向虎嗅提到了关键命脉问题——2021年至今,消费者的消费力普遍增速放缓,甚至部分消费者出现消费力下降的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国际大牌的破价战略迅速分食了消费者的消费力,从基本面来看,2022年本土品牌面对的市场,已经是“消费力有限”的市场。
而在过去几年中, 很多本土品牌的发展模式高度同质化 ——这会让本土品牌在争夺有限的消费力时,更为激烈残酷。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本土新品牌尚未从疫情导致的“元气大伤”中彻底回复,这会让新品牌持续承压:以完美日记和花西子为例,由于疫情导致的口罩效应——整个美妆圈都深处寒冬,而在短期之内美妆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口罩带来的“关键痛点”。
在更激烈的江湖中,人才还变得更为稀缺。
不只一家本土品牌创始人告诉虎嗅,自己的中层或骨干员工在2021年被国际大牌延揽。“在化妆品、饮料、鞋服等领域,国际大牌于2021年大肆扩招中国本土人才。”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HR告诉虎嗅,三个因素导致了这个局面:首先,国际大牌都意识到需要让更懂中国市场的人,掌握实权——这也是为何2021年多家国际大牌的中华区管理层中,中国本土管理者的权重被加大,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本土人才在中层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占比持续走高。其次,疫情影响下,国际大牌都把深耕中国市场视为自己的发展关键,随着中国市场优先级提高,人才扩招和培养储备成为了必经之路。以及,国际大牌迫切需要招揽一批年轻的人才,以方便自己更好地读懂中国Z世代乃至00后消费者。
“对本土品牌而言,Z世代和00后是一线生机,对国际大牌而言,这是巨大的增量市场,有待开发。”刘彬分析认为中国Z世代消费者和美国同龄年轻一代有着明显的消费差异:中国Z世代开始对国货更感兴趣、更愿意对新品牌尝鲜;而美国年轻一代正在对海外爆品、跨文化产品、欧洲轻奢大牌充满兴趣。
有创业者表示,未来3~5年,也是一场本土品牌和国际大牌争夺中国年轻一代的比武。
“好消息是,这代年轻人对本土品牌更宽容。”孙来春认为十年前发生这样的竞争时,本土品牌难有还手之力,而今天本土品牌起码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但年轻一代绝非“容易糊弄”的一代。
在抖音和小红书平台,大量95后消费者会对不满意的品牌“直言不讳”,而圈层社交逻辑下,她们对身边人有着“质变”影响力,这意味着那些想活下去的本土品牌只能回归产品本身,并通过产品谋求生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工匠之心、产品主义、用户至上,现在它变为生死线摆在了面前——去做的人,生;玩噱头的,死。这可能是我们这代消费创业者的宿命。”一位消费赛道连续创业者如是说。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雅诗兰黛是美国的,是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品牌。雅诗兰黛以抗衰修护护肤品闻名。雅诗兰黛集团由雅诗·兰黛和约瑟夫·兰黛始创于1946年。雅诗兰黛主要生产和营销护肤、彩妆、香水和护发产品。是雅诗·兰黛和约瑟夫·兰黛建立的雅诗·兰黛公司的前身。
发展历程
由雅诗·兰黛和约瑟夫·兰黛始创于1946年的雅诗兰黛集团,有护肤、化妆、香水和护发产品,产品销售遍及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多个品牌:EstéeLauder雅诗兰黛、Clinique倩碧、LAMER海蓝之谜、Origins悦木之源、Labseries朗仕 、BobbiBrown芭比波朗、M·A·C魅可、TomFord 、JoMalone、DonnaKaran、Aramis、Prescriptives、TommyHilfiger、Aveda、 Bumbleandbumble、 Darphin、MichaelKors、Smashbox 、 SeanJohn和AmericanBeauty、Flirt、GoodSkin、LeLabo、EditionsdeParfumsFrédéricMalle、ByKilian 、Becca和TooFaced等。
雅诗兰黛集团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生产设施分布在美国、比利时、瑞士、英国、德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地,在全球范围内共有雇员2万余人。根据雅诗兰黛集团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集团净销售额为286亿美元,与2016年同期上升了8%;净销售额321亿美元,净销售额增长5% 。
雅诗兰黛集团荣膺《财富》全球500强公司第360位。它的A级普通股票以EL代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7财年,雅诗兰黛集团收购的TooFaced和BECCA所贡献的额外销售额约占财报中销售增长的2%
销售渠道
雅诗兰黛集团主要通过有限的销售渠道销售产品,这样做是为了取得与其产品形象相符的效果。这些销售渠道包括高档百货商店、专卖店、高档香水商店和药房,其次,还包括自营的商店和供应柜、游船上的商店、飞机上以及机场和城市里的免税商店等。收Jane和Aveda品牌后,公司的销售点再添两条新的渠道,即自选式零售店和专业美发廊。1998年11月,公司还开始在网上销售部分产品。2000年4月,公司宣布了包括兼并网站在内的综合性网络战略。
产品研究和开发
雅诗兰黛公司对于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大,有395名化学家、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公司的研究和开发设施集中在纽约州的梅尔维尔、比利时的奥埃维尔、日本的东京、安大略省的马克姆、明尼苏达州的布雷恩和中国的上海 。
雅诗兰黛全球将裁员近两千人,中国市场不会受影响。
雅诗兰黛本周四发布2020财年及第四财季报告,并表示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至2000人。对于来自于总部的消息,雅诗兰黛中国做出回应,表示中国市场不受裁员计划的影响,同时还会继续加大在华投资。
雅诗兰黛中国表示:“雅诗兰黛集团在中国市场保持强劲增长,中国是雅诗兰黛集团全球最大国际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承诺不变,继续加大投资。”
扩展资料
各化妆品品牌亚太地区表现亮眼:
无论是雅诗兰黛还是欧莱雅,亚太地区的业绩表现都很抢眼。对雅诗兰黛来说,亚太地区销售额增长15%,至42亿美元,这一表现超越了雅诗兰黛的核心业务地区美洲。美洲的销售额下降了20%,至38亿美元。
欧莱雅方面,得益于亚太市场率先从疫情中复苏,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仅下滑了39%,为同期下滑比例最少的区域。
新民晚报-雅诗兰黛:全球范围内最多裁员2000人 中国市场不受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