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外资企业占据了80%,本土只占据20%。其中,前六名皆为外资品牌。生物多肽护肤,抗污染,无添加护肤,绿色化妆品是化妆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化妆品也成为日常生活的用品,今天我们就不聊哪个化妆品好用怎么辨别真假,而且从大体上去了解现在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化妆品行业的现状
根据中研普华的统计,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出现了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百雀羚、韩束、云南白药等多家本土。从市场前二十的占比来看,外资企业占据了80%,本土只占据20%。其中,前六名皆为外资品牌。
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464942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53%。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4851亿美元。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4983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化妆品市场仍旧强劲,特别是日韩品牌。跨国公司的霸主地位依然无法撼动,其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及营销能力,牢牢占据化妆品产业领先地位,排名前列的公司依次是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和资生堂,合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24%。欧美日企业引领全球美容理念和产业发展方向,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格局仍将延续。成熟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很高,如加拿大化妆品市场,宝洁、欧莱雅和露华浓三大品牌合计占比达到80%。
根据工商信息查询,截止2020年4月,中国累计注册化妆品类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等类)96万多家,存续51万家左右,在业21万多家。目前在业的企业中,5000万注册资本以上的企业有14795家,1000-5000万注册之间的企业有65261家,其余企业为注册资本金小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
截止2020年4月,国内化妆品许可生产企业数量为5287家,广东省占比5470%,为2892家,占比最高。
化妆品行业发展潮流
潮流一:生物多肽护肤
未来6~10年,主导美容护肤品市场的将是生物多肽护肤美容品,其中又以生物多肽护肤和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的新产品开发为热点。
国外生物多肽护肤年销售额已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现在,不仅亚洲人对传统生物多肽护肤的接受程度较高,美容趋势也在改变。
生物多肽护肤科技含量高、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目前很多国外生物医学公司已经进入国内化妆品市场,例:润泉贝儿生物多肽护肤等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生物多肽护肤将成为全球美容护肤品研发关注的焦点。
目前,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大公司都已经或正准备启动在生物多肽护肤将项目,耗费巨资研发生物多肽护肤品精髓。
潮流二:抗污染
近年来,为了对抗汽车尾气、灰尘杂质、电脑辐射、外部毒素的入侵、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等,许多有远见的化妆品公司开始着手研发抗污染、抗紧张类护肤品,如碧欧泉、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等推出了各自针对性的抗污染、抗紧张类的护肤品。
潮流三:无添加护肤
“无添加”来源于日本,规定了102种不能添加到化妆品中,对皮肤构成敏感、损害的成分,以避免出现“香污染”、“色污染”、“油污染”,这已成为生产和消费的趋势。
但事实上,目前国内外对无添加并没有统一标准,但有一个原则,即必须具备4个主要特征:一是不添加有害人体(皮肤)的物质,比如含汞的美白剂、激素成分等;不添加没有确切功效成分的物质;不添加纯度达不到要求的物质,因为达不到要求的物质会成为人体皮肤致敏源;不添加多余的辅助材料。
潮流四:绿色化妆品
绿色商品的种类包括:食品、日用品、保健品、家电、化妆品、建材、服装、礼品、照明用品等。
目前,“绿色化学”的概念已经开始被一些化妆品公司所接受,并开始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如欧莱雅的研究人员使用木糖——一种从山毛榉木中提取的天然糖分,一种可再生的原材料,研制用于皮肤护理的全新的活性分子。
以上就是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了解化妆品的发展。
英国也是雅诗兰黛原产地之一,这是因为产地是根据主材料的采集地而定的,所以包装上写的原产地分英国和美国。
英国在全球各地区均设有分厂,按照该公司的标准生产护肤品,虽然产地不同,但品质是一样的。需注意的是销往不同地区的同一种产品包装及产品会稍有不同,以适应不同肤质的人群使用,因此建议在本地购买国外品牌较好。
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大部份都是三码批号:XYZ,X产地,Y表月,Z表年。至于5码, 依序代表厂,货,月,年,批。
扩展资料
美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士、日本、澳大利亚是雅诗兰黛的主要产地。
根据雅诗兰黛提供的材料显示,2012财年,中国已经成为雅诗兰黛的第三大市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年销售额高达5亿美元。2013财年第一季度,当季亚太区贡献的净销售额达542亿美元,约占净销售总额的22%。
零售行业专家认为,虽然全球经济走弱,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内需仍十分旺盛,高端化妆品的市场份额接近50%,远高于中高端、低端市场。
参考资料
-雅诗兰黛
雅诗兰黛官网-关于雅诗兰黛
雅诗兰黛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化妆品、香水公司之一,公司旗下有顶级品牌海蓝之谜,一线品牌雅诗兰黛,二线品牌倩碧和悦木之源,这里所说的雅诗兰黛价格差异主要指的是该公司旗下一线品牌雅诗兰黛品牌产品的价格。雅诗兰黛在国外和国内的差价主要是因为税费和运费和品牌的定价策略。
一、化妆品进口销售需要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些税费将直接导致产品的成本上涨。
所有国外化妆品和护肤品进入到国内市场销售都需要适应国内法律法规,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中自然也包括雅诗兰黛的产品。雅诗兰黛产品的普通关税为150%,最惠国关税约为10%左右,增值税是13%,消费税是30%,这些税率相加直接导致了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成本大幅上涨。
二、产品由原产国运输到销售国家的运费和仓储费也是造成产品价格差异的原因之一。
任何产品在原产国的销售价格肯定会比其他国家的销售价格低,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产品从生产出来到销售要经历一系列的运输,运费高低与距离的远近和运输条件的难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雅诗兰黛的产品原产国不在中国,所以它从原产国运输到国内销售的运费肯定比直接在国外销售高。
三、品牌的定价策略是影响产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说到品牌定价策略就不得不提撇脂定价法,撇脂定价法指的是品牌商在产品刚进入新市场时将产品价格定在高位上,以争取在竞争对手研制出同类产品之前尽可能地多赚取利润,以便尽快收回投资成本。雅诗兰黛身为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费用自然不低,所以为了尽快收回投入成本,在国内市场投放新产品时自然就会采用撇脂定价法,这也是该品牌产品价格在国内外相差甚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好啦,关于雅诗兰黛在国内外的价格差异原因就分析到这里,其实不只是雅诗兰黛,所有产品在国内外的价格差异基本都适用于以上几点,所以如果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就请动动您的金手指在文章下方给小编点个赞哦。
疫情冲击导致的净利下跌,哪个行业也无法逃过,化妆品巨头也不例外。
在财报披露的同时,公司也公布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重组计划。旨在调整公司业务规模,并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后其分销格局和消费者行为的巨大变化,重组计划将通过重新平衡资源,增强公司的基础能力和品牌效应。重组计划的主要重点领域包括加快向在线的转变,调整公司的分销网络,反映独立商店和某些百货公司的关闭。实体销售点员工和相关支持人员的减少;公司区域品牌营销组织的重新设计,以及全球品牌和功能的精选机会。该计划预计将使公司更好地执行长期战略,同时增强财务灵活性。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百货商场、美妆商店的暂停营业直接导致消费者转向线上购物,促进了线上业务的增长,在线销售因此也将成为疫情后各大品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遭遇净利暴击的化妆品巨头也不止雅诗兰黛一家,早些时日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的欧莱雅也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度半年度销售业绩下滑。相对于雅诗兰黛,欧莱雅由于收购了许多其他知名品牌,其业务范围极其广阔,涉及化妆品、染发用具、护肤品、防晒用品、彩妆、淡香水和香水、皮肤病研究、制药、高档消费品多方面的生产和销售。
尽管疫情给欧美化妆品巨头带来重创,在中国化妆品市场遭遇强敌,但国产品牌却呈蒸蒸日上。8月20日,小红书联合益普索推出了《2020小红书年中美妆洞察报告》,基于大数据分析了美妆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报告显示,小红书上我国18岁以下群体美妆内容消费增长158%,在年轻人的追捧下国货品牌加速爆发,基于社交平台内容种草的营销正深刻的影响美妆品牌成长,国货美妆品牌正在崛起。
根据小红书统计数据,在2020年上半年小红书平台上国货品牌内容消费量同比大幅增长659%,远超欧美系品牌和日韩泰品牌。从内容总量占比来说,欧美系品牌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但国货品牌内容消费量占比增加明显。由此可见,一提到国产美妆,也不再是低廉低质的标签了,正在建立“平价优质”消费者口碑,国外大牌消费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分类: 商业/理财
问题描述:
现在日化品市场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如牙膏出现早用和晚用,化装品就更不用说了,一整套的化装品会有好多瓶。不知道这样繁杂的市场细分,到底有多大的区隔效果?这类产品的市场状况到底如何呢?作为消费者,你又是如何看待呢?对这类市场细分,你买帐吗?
解析:
1、中国日化产业特点及吸引力
(1)从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作为生活必需品,日化产业生命周期很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被替代或出现衰退的危险;
(2)中国人口众多,是全球未来增长潜力与规模最大的日化市场。2005年至2008年间,中国将成为世界四大化妆品生产和销售国之一;
(3)主要产品大类附加值高,与其他产业相比有良好的获利表现;
(4)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迅速,在可预见的将来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
(5)由于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成功企业(如宝洁)、品牌将获得极大的社会声誉。
2、中国日化产业主要产品类别及市场规模
根据传统的产业分类,日化产业习惯分为以下六大类,整体市场规模约850-900亿元人民币/年:
(1)化妆品(含美容化妆品、清洁化妆品、护肤品、发用化妆品)市场规模450亿元(2003年);
(2)洗涤用品(含皂类、洗衣粉、洗涤剂)市场规模320亿元左右;
(3)口腔用品(含牙膏、漱口水等)市场规模60亿元左右;
(4)香味剂、除臭剂市场规模约10亿元;
(5)驱虫灭害产品市场规模约20亿元;
(6)其他日化产品(如鞋油、地板蜡等)市场规模约10亿元。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加入WTO,整个中国市场出现一系列变化对日化产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中国日化产业已然呈现出转型期的特点。
1、产业聚合的关键因素由技术主导转变为市场需求主导;
传统意义上的化妆品与洗涤用品主要从技术、工艺、设备的可替代性上分类,企业也通常按此组织品牌延伸、产品销售等产业聚合的工作。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如洗衣皂的品牌还可生产香皂,销售洗洁精的公司一定能销售洗发露,具备生产条件就以为可以销售。技术导向已使众多企业在盲目延伸中遭受挫折。
但随着市场发展,实际上现在更多化妆品与洗涤用品成功企业正在按行业成功因素相似、顾客的可替代性、成本共同分担等市场原则组织产业聚合工作。事实上依据国际市场分类,日化市场可分为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居护理用品三个主要行业大类,不同的行业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规律,目的更方便企业对产品进入、开发、延伸、组合进行战略判断与投资选择。成功的领导型日化企业均围绕核心产品大类采取渐次推进的方式向在同行业内的其他产品大类进行产品(品牌)延伸,而对进入其他行业应保持慎重。
2、产品由高价、稀缺的奢侈品逐渐成为相对廉价、饱和的大众消费品;
中国日化市场在国际以及本土企业近20年的不懈拓展下,日化产业主要产品大类由几乎都由过去的奢侈品成为真正的大众消费品甚至必需品。变化体现在:
(1)主要产品单价持续下降,仅洗衣粉品类近3年价格指数下降近35%,沐浴露、洗发水也体现同样趋势;
(2)消费购买量稳步提高;
(3)产品渗透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洗发露在城市市场的渗透率已达到98%。
这些转变要求企业由注重产品利润率变为注重产品渠道渗透率以及消费者对价格的满意度,为消费者真正提供物超所值,随处可买的产品与服务。雕牌的成功以及外资洗衣粉品牌的溃败就是明证。“买得起”与“买得到”是日化产业主要品类在未来将长期面对、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3、各产品大类的平均利润由高额暴利回归到按消费者需求层次合理分布;
日化产业尤其是化妆品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长期受到抑制,进入改革开发后恢复性的增长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使得产业增长迅速,在需大于供的卖方市场下以及市场不透明,造成进入企业利润极为可观。
然而根据市场规律,价格必须反应价值,随着整个产品的普及,日化产业各产品大类的利润必须由产品满足需求层次决定。正如通常香水不会比香皂的利润低,洗洁精不可能比洗发露的利润高一样,事实上各产品大类是按满足人的需求层次及产品平均利润率呈连续性分布。这种分布带有长期性与稳定性,虽有个别产品在个别时期超越所在产品大类的利润区间,却不能长期改变整个产品大类在整个日化市场中的地位与获利表现;同样当某种产品如果在技术或推广上的创新而使消费者得到更大满足时,在利润上也会有更好表现。
4、市场增长方式由粗犷的模仿型增长转变为集约的创新型增长;
“后发展效应”是指通过对成熟经验或技术的模仿而获得的增长,国内日化市场正是通过对成熟市场的产品模仿技术模仿营销模仿而获得迅猛增长。经过20年的市场发展,化妆品及合成洗涤剂市场的“后发展效应”减弱,增长趋缓,市场规模稳定扩大,成熟产品利润水平将有所下降,市场格局趋于稳定。
在未来(2005-2010年)化妆品市场增长仍高于国民经济增长,合成洗涤剂市场虽增长不快,但在部分细分市场仍可能获得较快成长。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产品与功能的创新、开发新的细分市场与满足特殊需求,提高品类渗透率、满足顾客更高的心理需求以提升产品平均售价等方式。创新未来将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5、产业集中度由两极分化转变为资本日趋向优势企业集中;
1998年底,全国共有领取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3514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既无科研优势,又无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据2000年7月统计,约有洗涤剂生产企业270多个,其中制皂企业105个,生产能力150万吨,合成洗涤剂企业124个生产能力400万吨,生产能力过剩。
2003年我国化妆品工业产值仅为54亿美元。与发达国家比较,1996年美国生产化妆品、盥洗品的企业仅500多家,年销售额近400亿美元。整个中国日化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企业过多已是基本事实。近年以洗发水、洗衣粉市场为例,在市场力量主导下优胜劣汰的进程在加速。随着整体市场壁垒逐步形成,消费者品牌意识初步觉醒,特别是近几年的市场淘选,一批企业已淘汰,资本正向拥有综合优势的企业如纳爱斯集中。其中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作为市场竞争型产业日化产业中的国有经济成分逐步退出将是必然,而众多中小化妆品企业的出局也将在所难免。
6、核心市场区隔由二元以至多元化的城乡市场逐步转变为一体化的大中华市场;
中国市场幅员辽阔,因地域、文化、经济、民族而造成的市场差异极大,特别是长期以来的城、乡经济文化差异,造成城乡二元化市场,这些差异体现在交易方式、渠道结构、消费行为等诸多方面,通常体现在城市品牌难以进入乡村,而在农村销售品牌也难以进入城市,这也是在众多快速消费品品牌在中国市场营销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但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方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交易方式的规范,沟通方式的一致,城乡间的差异逐步消解,日趋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特别是现代零售形式的快速推进加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对多数日化企业而言区域性的优势还会存在,但必须更多关注连锁KA店以及全国性市场。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以及经济全球化,台湾、香港、澳门也日益正在成为大中华市场的一部分。尽管二元化的城乡市场还将存在很长时间,但市场一体化终将到来。
7、产业环境由无序混沌转变为相对规范透明与国际接轨;
长期以来日化产业的经营环境不佳,地方保护与多头管理盛行。尤其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同时由于农村市场广泛存在的现金交易,使得偷逃税款成为日化企业一种普遍的经营行为。这也令行业发展缺乏透明存在大量灰色地带,估计仅此部分销售就接近200亿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引进国际标准及惯例,法规政策将进一步规范并与国际接轨。市场交易的透明与成功经验的扩散,企业将比以往更容易获取进入市场的关键信息。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成熟,市场秩序逐渐规范,企业从发展需要出发必然要从灰色地带走向阳光(如部分潮汕企业搬迁至广州),甚至透明(如企业上市)。企业经营日趋理性,自律性更强,不仅有助于减低整个产业经营的风险更有助于减低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8、企业间的竞争由单一市场竞争转变为多元、综合的搏弈;
由于市场相对封闭与独立,过去日化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业内的市场竞争。从目前看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一方面,更多产业之外的资本因素加入到产业竞争,如五粮液、恒安等企业投资化妆品行业。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与市场发展,在日化产业众多企业中,国有企业由于体制问题,竞争水平普遍较低;而中小企业虽机制灵活,但难解决管理与研发问题,加之现实原因难以通过上市、借贷等方式融集资金,企业后续发展乏力;而国际企业仍会因本土化不彻底,而受到国内企业的冲击。因此面对挑战,单一的市场竞争手段难以解决,实际意味着日化企业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面临解决企业生存之后更深层的内在矛盾,企业需要借助综合搏弈的多种形式加强竞争力,如企业改制、并购(如欧莱雅意图收购小护士、联合利华意图并购南风)、上市(上海家化、索芙特)、企业同盟(如纳爱斯与国内22家企业建立合作生产关系)、合资(如传化与花王合资)、成立研究机构等形式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
9、市场竞争格局由强势的国际品牌主导转变为本土与国际品牌共同主导;
在90年代中对我国2500余家化妆品企业调查中,国有企业占123%,集体及私营企业占542%,三资企业占214%,其他经济成份占12%,其中450余家合资企业化妆品销售就占中国化妆品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化的影响日趋明显,在以品牌为主导,注重高附加值的化妆品、护肤品等领域国际企业如资生堂、欧莱雅、雅诗兰黛拥有显著优势。然而从纳爱斯、立白、丝宝、隆力奇等一批本土企业的崛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注重价格与分销的大众消费品领域如洗衣粉、洗发水市场,本土企业拥有的自身优势仍将有所作为。整个日化市场国际品牌独霸局面必将打破,换而呈现的是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依据各自优势,在各自区隔有序竞争,共同主导市场
雅诗兰黛的原产地是美国,现在雅诗兰黛的产地只有美国和英国。英版和美版的主要区别是在含量上有所不一样,并且美版是有添加了三肽成分,而英版是没有添加的,美国生产的是适合欧洲肤质使用的版本,英国生产的是适合亚洲肌肤使用的UK版本。
一般来说,这两个产地所生产的包装和瓶身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产品质地方面有很大不同,如果是亚洲肌肤最好购买英国生产的版本。
但如果是对于孕妇来说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是少化妆、少使用各种品牌的护肤品,因为化妆品的一些成分还是容易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的。
1946年,雅诗兰黛夫人凭借着想“为每个女性带来美丽”的渴望创立了雅诗兰黛品牌,并于1946年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司,同时推出了她的第一款产品:由她当化学家的叔叔研发的一瓶护肤霜。
而在这面霜被最终贴上雅诗兰黛商标之前,它已经赢得了一群忠实粉丝。
当1953年,具有革命性意义的Youth-Dew香水被推出之时,雅诗兰黛公司已经赢得了不断创新,精于研发,品质优良美誉。
如今,雅诗兰黛旗下的护肤,彩妆以及香氛产品都成为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佳范例。
鉴于公司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和顾客承诺的忠实履行,标有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字样的产品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用户的爱戴。
历经半个多世纪,它以领先科技和卓越功效在全球赢得广泛美誉。
现今,雅诗兰黛的护肤、彩妆及香水产品系列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销售。
坚持为每个女性带来美丽的初衷、致力于科研的突破和创新、保持与顾客良好的交流,这些优秀传统延续至今并成为未来发展的宝贵基础。
而与时尚先驱创造性合作、邀请多位在各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精英人士代言,则赋予品牌全新的魅力和内涵,象征着雅诗兰黛的当代精神,更传达了品牌长期以来所推崇的优雅和内涵,共同诉说着女性美的回归——年轻、自信,极富女性魅力。
雅诗兰黛夫人一直认为“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永远拥有美丽和时尚”。
由此,她将自己的生活品位和对时尚的敏感度融入雅诗兰黛品牌中,不但重塑了美国化妆品行业的面貌,更影响了全球的化妆品市场。
雅诗兰黛公司大约有12000名雇员,除美国以外,它的化妆品也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生产。
尽管业绩斐然,雅诗兰黛品牌始终坚持创造这个美丽事业时的初衷——为每个女性带来美丽。
坚信科学研发的力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况;体验护肤品带来的改变;保持与人良好的交流,这些精神至今仍是品牌为女性带来的指引与启迪。
雅诗兰黛公司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诞生于纽约。
雅诗·门泽尔1907年出生在纽约皇后区一个匈牙利犹太移民家庭,父亲家里的第九个孩子。
雅诗的叔叔是一位药剂师,平日喜欢在实验室里调制各种化学制剂。
上世纪30年代,雅诗从叔叔那里获约著名大百货公司“SAKS第五大道”让自己开设专卖柜台,雅诗兰黛作为高档美容护肤品品牌的知名度从此直线上升。
1953年,雅诗兰黛推出“青春之露”(YouthDew),这是一种香氛沐浴油,可以当香水使用。
“青春之露”上市后大获成功,打破了法国香水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高档香水不再是少数贵妇才能使用的奢侈品,而雅诗兰黛也获得了创新和优质的美誉。
此后,雅诗兰黛的香水一直颇受时尚界推崇。
比如它的 BEAUTIFUL香水,其广告一直以新娘为主角。
据说,BEAUTIFUL香氛的创作灵感源自兰黛夫人此生最美好的回忆以及令人感动的誓言。
“我不希望BEATIFUL闻起来像是玫瑰花、栀子花或任何一种单独的花香,我要令BEAUTIFUL成为世上最奇妙、最丰富、最和谐的千百种花香调集于一身的香氛。”
事实上,兰黛夫人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生命中工作的每一天无不是在推销。”她不仅对时尚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在生意场上也是营销高手。
她在化妆品推销上有两大创举:一是免费派发小包试用装,因为她相信“好产品会为自己说话”;另一个是购买产品的时候,顾客可以获得同一品牌的赠品。
这些创举在今天,已经成为化妆品营销的经典手段。
上世纪60年代雅诗兰黛开始大举拓展国际市场,先后进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
雅诗兰黛的专柜大多设立在高档百货店内,如伦敦的哈罗德、巴黎的老佛爷等。
越是时尚昂贵的地方,就越合兰黛夫人的心意。
此外,公司还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线,1964年推出男用香水和美容护肤产品,1968年建立倩碧(Clinique)实验室,研制生产经过抗敏试验,不含香精的美容护肤产品。
1990年,为适应全球环保潮流,雅诗兰黛成立Origin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制的产品突出纯天然植物配方,不经动物实验,所有包装都可以回收利用。
1985年,雅诗兰黛的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
1995年公司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
雅诗兰黛产品在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2004年财年公司的净销售收入为579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化妆品帝国。
EsteeLauder、La Mer、Clinique、Origins、MAC等品牌都属于雅诗兰黛旗下,占据了美国知名化妆品品牌的半壁江山。
雅诗兰黛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家族色彩,最高管理层中有4人是家族成员。
2004年4月,一手创建雅诗兰黛的兰黛夫人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7岁。
兰黛夫人在1998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0位商业奇才之一,并且是惟一的女性。
兰黛夫人1946年创办公司时,就怀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每个女人都可以美丽”。
到2004年她去世的时候,这一简单理念几乎改变了化妆品世界的面貌,在美国,雅诗兰黛已经是时尚完美的典型代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