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宝大概三个月的时候,开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嘴里吮吸,吸的津津有味,当然也弄了两手的口水。
渐渐地,他只要拿到东西就往自己嘴里塞,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吸的很有劲,好像那东西可以吃一样。在床上躺着玩的时候,他会把小毯子、被套放进嘴里;我抱着他的时候,他会吸我肩上的衣服,甚至把我的头发也塞进嘴里;甚至吃奶的时候,他有时会咬我的乳头,我痛的龇牙咧嘴,他却觉得无比好玩;他手里拿到任何玩具,一拿过来就往嘴里塞。
他爷爷奶奶或爸爸看到了,马上制止:“小宝,别把手放嘴里。”“哎呀,弄了一手的口水,你看多脏啊。”“傻呀,那东西不能吃,别塞进嘴里。”“怎么总跟你说,你都不听?那不是吃的,那是玩的。”
每当我听到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说:“他现在是口腔敏感期的时候,只要东西干净、没有危险,随他怎么吃。”
我记得我家大宝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见什么都想拿过来放进嘴里,那时候的我没有看什么 育儿 书籍,也不懂什么敏感期,我的做法当然就像大多数不懂敏感期的家长一样,立刻从孩子手里抢走东西,还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宝宝,这是不能吃的。你看你,弄得到处都是口水,脏不脏呀?”
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的很无知。同时也庆幸,现在自己会去看一些 育儿 书籍,在生养孩子的路上,自己有了进步。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注身边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孩子发育过程中有很多个敏感期,比如口腔敏感期、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动作敏感期、感觉敏感期、审美敏感期等等。
婴儿的口腔敏感期是婴儿高度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和使用口上,主要是通过口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通常出现在O一2岁。儿童口腔的敏感期一般在半岁左右来临。
如果孩子没能顺利渡过这个时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留下心理隐患。幼年时期会咬手指甲、啃异物、有焦虑情绪等。成年后有可能成为口唇期―攻击型人格。这种攻击性常以撕咬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孩子顺利渡过了这个时期,那他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孙瑞雪说:“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表现1:爱吃手
婴儿口腔敏感期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爱吃手,他们时不时地会把手放进嘴里吮吸,吸了左手吸右手,大人拦都拦不住。你要是拦住他把手放嘴里,他会哇哇大哭。大人看着他弄得满手的口水觉得恶心,他却跟我们吃鸡腿一样,津津有味。我家大宝一看到小宝把手放进嘴里,就大声对我说:“妈妈你看,小宝又啃鸡腿了。”
孙瑞雪说:“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
表现2、什么东西都嘴里塞
婴儿通过吸手,了解了手的滋味,手的功能就被他唤醒了。
渐渐地,婴儿不怎么爱把手放嘴里吸了,而是逮到周围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我用纸巾给他擦鼻涕,他飞快地扯过来,迅速放进嘴里;我用调羹刨苹果汁给他吃,他捉住我拿苹果的手,要把苹果塞进嘴里;我要是抱着他一边玩手机,他会把手机抢过来不停地舔。总之,只要他手里有东西,他第一反应就是放嘴里。
表现3、爱咬人
妈妈给他喂奶的时候,时不时会被狠狠地咬一口,“哎哟,宝宝,怎么咬妈妈呢?”他却对着你笑。到目前为止,我已被咬了无数次。
我家大宝那时除了咬我乳头,喝奶粉的时候还会咬奶嘴,他一共咬烂了好几个奶嘴。
小宝不怎么喝奶粉,用奶瓶喝水的时候,他也不忘咬一下奶嘴。
有时他吸自己手的时候,会不小心咬到自己的手指。
表现4、爱盯着看别人吃东西
这个时期的婴儿,很喜欢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别人吃东西。我们大人吃任何东西的时候,他都痴痴地看着,好像在说:“我也要吃,快给我吃一点。”哪怕他刚刚吃奶吃的饱饱的。
这时大人不妨把食物放在他嘴边让他舔舔,让他品尝各种食物的味道。当然,“浅尝则止”就可以了。
了解到了婴儿有个口腔敏感期,父母就不要再阻止孩子往嘴里塞东西了,而是要尽力满足他。
孙瑞雪说:“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抢别人的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而当婴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这也是婴儿从出生到了解、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过程。”
在满足孩子这一敏感期时,家长要注意两点。
1、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必须安全
比孩子嘴巴小的东西切忌不要让他塞进去,以防孩子把整个东西吞进去,要是能吞进肚子里也好,就怕卡在喉咙里。如硬币、各种药片、花生米、果核、扣子、各种小的珠子等等。凡是孩子能把它完整塞进嘴里的,大人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让他放进去,放进去了也要及时抠出来。孩子会哭,赶紧换其他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那些细、尖、硬的东西,容易伤到孩子的嘴,千万不要让他塞进嘴里。比如调羹、筷子、缝衣服的针、剪刀、铅笔、牙签等等。
孩子不会走路的时候,这些东西他轻易够不着,大人更可放心。一旦孩子会走路了,这些东西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了。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手里的东西。
2、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必须干净
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除了要注意安全之外,另一个就是要干净了。
孩子自己那么小,不懂分辨干不干净,不管什么往嘴里塞,大人必须要注意。我发现,我家小宝挺喜新厌旧,一样东西放嘴里吸了一会儿之后,他会把它扔掉,然后换过另一样东西。被他舔过的东西弄了到处都是口水不说,还沾满了灰尘或沙子。我就要不厌其烦地洗干净之后再拿给他玩了。
而老人家带孩子就没有这么细心了,或者他们嫌麻烦。孩子掉了玩具,他们捡起来直接拿给孩子玩,孩子马上又放嘴里。所以我还得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这也说明,孩子能自己带的话,真的还是要自己带,哪怕辛苦一点也值得。
孙瑞雪说:“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不能使用手,手就会多动;不能使用脚,脚就会无用;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敏感期,不要去干扰孩子,而是让他自由顺利地渡过各个敏感期。
首先,学语言无论大人孩子其实都需要通过交流来学习新语言。如果你曾经录下自己平时与他人的自然对话,可能会发现我们平常说话虽然符合“语法”,但多半片段不齐。对孩子们说话时,更是常会切换成“妈妈语”,“吃饭饭”“喝水水”等。神奇的是,孩子们还是能成功学好母语。婴幼儿学习语言的效率及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就在转瞬之间,我们把听到的片段信息输入至脑中的语言学习装置,然后过滤出该语言的音素、词语、语法等各层面,成为我们的语言知识。 这套脑中的语言学习装置,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但它就像硬盘一样,如果不写入程序,我们仍然无法产出语言。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周遭的人所说的话便会成为这套学习装置的“输入”,我们在脑中会为所有输入整理规则,然后输出。这也是为什么,孩子总能说出大人没有教过的新句子。
其次,我们的大脑都有操作复数语言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双语儿童或多语儿童会出现的原因。孩子自小通过自然环境学习多语,对大脑的语言区块是相当良性的刺激,在未来学习其他外语时,也能应用脑中丰富的语言知识。但,为什么隔壁小弟上双语学校,长大英语还是一团糟;或者有爸妈会说,明明我家孩子从小就听英语的童话故事,还给他看英语动画,怎么他就不会说英语呢?
婴幼儿学习语言的重点在于沟通,也就是在有信息交流的“沟通现场”,婴幼儿才会将其视为“重要信息”。所以给孩子听CD、看电视、影片,并无法成功让他们学成英语。自然的语言输入,或许才是最适合学习语言的环境。 千万不要怕孩子学环境中的自然语言,孩子并不会因为学了其他语言就学不好母语;相反地,自然的多语环境,可以在脑中建立起语言资料库,尔后学习起外语也会事半功倍。然后,关掉英语动画吧!让孩子学语言最快的方法,是爸妈“爱的谈话”。
说起陪孩子写作业,相信很多家长都要抹一把心酸泪。为什么平常看起来那么可爱的孩子,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让人恨得牙痒痒呢?其实对于写作业这件事来说,不仅父母发愁,孩子也挺烦恼的。
前天我在翻看我们家族群消息的时候发现我10岁的侄女也注册了一个自己的微信号,出于好奇我就点击她的微信头像进去看了看她的朋友圈,里面一共有两信息。
一条内容是:“唉,作业没写完,悲惨!(后面带一个大哭的表情)”
第二条内容是“我太难了,作业太多啦!(后面三个大哭的表情)”
看完侄女的朋友圈,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在学习上要承受的心里压力其实一点都不比大人在工作上承受的压力小啊。
每天一早就要起床去上学,晚上回来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做,做完作业,吃完晚饭很快就到了睡觉的时间,剩下能够留给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高强度的环境中,他既不能摆脱也不能反抗,最后只能选择消极对抗了。
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的时候,何不也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难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想这件事情。
1自觉性差,要人时时提醒
孩子本身自控能力就不高,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每天写作业就会成为一个大难题。我家大宝就是这种情况。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布置作业,我们心想孩子还小不用那么严格去要求他,他自己想写就写,不写算了。
上小学后,他还是这种散漫的性子,这时候我们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让他改真的很难,他每天放学回来,我们不提醒,他就不会做作业。
我家二宝的情况就好很多,虽然现在才上幼儿园大班,但是每天回来都会自觉写作业,这个一是跟老师的教导有关,二是她每天看到哥哥写作业,她自己也想跟着写,所以只要教好了大宝,二宝养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从小就要抓起,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女士经过研究发现3-6岁是孩子的书写敏感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养成书写的好习惯,那么孩子以后在写作业的时候,就会顺利很多,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好习惯,不用时时让人提醒。
2速度慢,喜欢拖拉
写作业速度慢,大概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通常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东西,他们愣是可以拖上一两个小时还写不完。
这或许就是让很多陪写作业的家长抓狂的原因,因为看到孩子写作业这么磨蹭,心里窝火呀!
孩子写作业慢也分好多种原因,父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我家大宝写作业慢,我就给他定了个闹钟,时间到了就不准写了,慢慢的他就改变了很多。
3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有的孩子表面看起来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其实是在发呆,有的孩子则找各种借口做别的事情,比如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拿东西等等,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也是导致孩子写作业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做一些注意力训练,比如让孩子看一些找不同,走迷宫之类提高注意力的书,或者陪孩子做一些培养注意力的小 游戏 等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看看他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4 粗心大意,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我在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经常发现他把加号看成了减号,或者明明算出了正确答案,他抄写的时候却把数字给抄错了。
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就忍不住想发火,这样的题明明可以不用错的,都是因为粗心大意才犯的错。
以上这些情况大概是很多家长在陪娃写作业时忍不住火冒三丈的原因,但是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在和孩子一样大的年纪时,是不是也能做到全知全能,不犯一点错误呢?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发火,是因为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觉得这一切看来都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处在相同的年龄相同的位置,我们真的确定自己能比孩子做得更好吗?
1好的方面: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陪孩子写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写完作业。
然后教给孩子一些做作业的技巧,比如简单的题目先做,不会做的放到最后再来思考,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做作业之前先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清除一切干扰因素等等。
2不好的方面:会给孩子造成压迫感,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陪孩子写作业也要讲究方法,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像监工一样监视孩子,这样一来会给孩子造成压迫感,另一方面也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有的孩子只有父母在身边看着时才会好好写作业,父母一离开,立马就放飞自我,这样的陪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还有的父母一直盯着孩子的错处,只要孩子一有些的不好的地方,就冲孩子大吼大叫,各种责骂,这样只会增加孩子对写作业的厌倦情绪。
美国畅销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怕孩子走错人生路,所以一门心思的指导孩子、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成长。 ”
我们陪孩子写作业,着重点应该放在“陪伴”二字上,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陪在一旁,不是为了挑他们的刺,而是为了让他们感到安心或者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他们答疑解惑,给他们清除障碍,让他们不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1稳定自己的情绪
脾气急躁的父母其实是不适合陪孩子写作业的,因为他们的暴脾气随时都会被点燃,到最后孩子学到的不是好的学习习惯而是父母暴躁的脾气。
这时候,我们可以不用时时在一旁盯着孩子,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做,等时间到了再过来看。当自己想要发火时,先走开一下,等情绪稳定了再过来。
2转移注意力
我们在陪娃写作业的时候,眼睛不要老盯着孩子,自己也找点事情做。
我们可以在一旁做一些自己工作相关的事情,或者拿本书在一旁看,当孩子有问题要问你的时候,你可以回应他,如果他没有什么事问你,你就不要去打扰他了,让他自己好好把作业写完。
3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做错了题或者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发脾气,而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或者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时候的经历,然后告诉自己,孩子这样是很正常的,我们只要多一点耐心,慢慢引导,孩子就会一点点的变好。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谈到,她的女儿小时候数学成绩特别差,不管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提高成绩,最后她想与其让孩子在这里死磕到底,还不如避开这个坑,给女儿换一条路走。
她发现女儿歌唱的很好,而且对人很有耐心,所以她建议让女儿以后去做音乐老师,在李教授的规划下,女儿很顺利的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并且以后的职业生涯也很顺畅。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孩子做作业的问题把自己搞得伤心伤肺的,也不要因为孩子一时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去苛责孩子,为难自己。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让孩子笑着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