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王简介
濮王,中国古代王爵之一。历朝封濮王者,凡三十八人,其中著名者有李泰、赵允让。
中文名
濮王
唐朝
李泰、李欣、李峤、李泽
宋朝
赵允让世系
金国
完颜守纯、韩企先
西夏
李仁忠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
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以继卫怀王李玄霸后。
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贞观十年,徙封魏王,
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于贞观十五年完成。
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因父亲唐太宗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目的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降封东莱郡王,不久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郧乡,高宗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谥曰恭。[1]
李欣,李泰之子。嗣封濮王。武则天登基后被酷吏下狱,贬昭州别驾。[1]
李峤,本名余庆,李欣之子。中兴初封嗣濮王。景云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十二年,为国子祭酒,同正员。以王守一妹婿贬邵州别驾,移邓州别驾,后复其爵。[1]
李泽,唐宣宗李忱六子。大中二年始王。亡薨年。[2]
赵允让(995年-1059年),字益之,宋太宗赵炅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第三子。史称他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庆历四年(1044年),封汝南郡王,拜同平章事,改判大宗正司。嘉祐四年(1059年)去世,享年65岁。赠太尉、中书令,追封濮王,谥号安懿。
宋仁宗在位久无子,以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为皇子,改名赵曙。仁宗崩,皇子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宋英宗即位后,围绕赵允让是作为皇叔还是皇父的争议,被称为濮议。[3]
赵宗谊,赵允让之子,袭封濮王。官至昭化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薨,赠太师、中书令、庆陵郡王,谥庄孝。
赵宗晖,赵允让之子。元丰中,以淮康军节度使袭濮国公。安懿王及三夫人改祔,命为志并题神主,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进嗣濮王。哲宗立,改镇南节度使、检校司徒。绍圣元年薨,年六十七,赠太师,追封怀王,谥荣穆。
赵宗晟韩企先简介,赵允让之子。绍圣元年六月,以武安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加检校司徒,嗣濮王。明年三月薨,年六十五,赠太师、昌王,谥端孝。宗晟好古学,藏书数万卷,仁宗嘉之,益以国子监书。治平将郊而雨,或议改祫享,英宗访诸宗晟,对曰:“陛下初郊见上帝,盛礼也,岂宜改卜。至诚感神,在陛下精意而已。”帝嘉纳。及郊,雨霁。帝数被疾,密请早建储贰,以系天下之望,世称其忠。
赵宗愈,赵允让之子。宗晟薨,哲宗绍圣二年四月,宗愈以镇安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嗣封。故事嗣王以四时诣祠所,宗愈方属疾,或曰不可以暑行,曰:“吾身主祀而不往,非礼也。”强舆以行,疾遂亟。是年八月薨,年六十五,赠太师,追封襄王,谥恭宪。
赵宗绰,赵允让之子。嗣濮王,官至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司徒。绍圣三年二月薨,年六十二,赠太师,追封荣王,谥孝靖。
赵宗楚,赵允让之子。累拜武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南阳郡王。绍圣三年三月,以检校司徒改武昌节度使,嗣濮王。既嗣爵,当诣园荐献,会疾,以弟宗汉代行,叹曰:“不能亲奉笾豆,飨我先王,而浮食厚禄,安乎!”请以爵授弟,不许。四年六月薨,赠太师、惠王,谥僖节。
赵宗祐,赵允让之子。克己自约,肃然若寒士,好读书,尤喜学《易》。嘉祐中,从父允初未立嗣,咸推其贤,诏以宗祐为后,泣曰:“臣不幸幼失怙恃,将终身悲慕,忍为人后乎!敢以死请。”仁宗怜而从之。累迁清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乘城郡王。绍圣四年八月,加检校司待,嗣濮王。时已病,当祠园庙,不肯移疾,自秋涉冬连往来。元符元年春,又亟往,遂薨于祠下。赠太师,追封钦王,谥穆恪。
赵宗汉,赵允让之子,英宗幼弟也。累拜保宁军留后、邺国公、东阳安康郡王。元符初,以彰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嗣濮王。徽宗即位,徙宁江、保平、泰宁三镇,判大宗正事,加检校司徒、太保、太尉。帝幸濮邸,迁其子孙官。时安懿王诸子独宗汉在,恩礼隆腆。大观三年八月薨,赠太师。追封景王,谥孝简。宗汉善画,当作《八雁图》,人称其工。
赵仲增,赵宗汉子,濮王孙,于属为长,故封。官至彰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政和五年九月薨,赠少师,追封简王,谥穆孝。
赵仲御,赵宗晟之子。自幼不群,通经史,多识朝廷典故。居父宗晟丧,哲宗起知宗正,力辞,诏虚位以须终制。累迁镇宁、保宁、昭信、武安节度使,封汝南、华原郡王。政和中,以检校少傅、泰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嗣封。天宁节辽使在廷,宰相适谒告,仲御摄事,率百僚上寿,若素习者。帝每见必加优礼,称为嗣王。宣和四年五月薨,年七十一,赠太傅,追封郇王,谥康孝。
赵仲爰,嗣濮王。徽宗即位,拜建武节度使,为大宗正,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江夏郡王,徙节泰宁定武,检校少保、少傅。宣和五年六月薨,年七十,赠太保,追封恭王。
赵仲理,嗣濮王。靖康初,为安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
赵仲湜,字巨源,楚荣王宗辅之子,安懿王孙也,初名仲泹。熙宁十年,授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嗣位,授靖海节度使,更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帝位于南京,仲湜由汉上率众径谒时嗣濮王仲理北迁,乃诏仲湜袭封,加开府仪同三司,历检校少保、少傅。绍兴元年,充明堂亚献。七年韩企先简介,薨,帝为辍朝,赐其家银帛,追封仪王,谥恭孝。
赵士从,赵仲湜之子。靖康末,为洺州防御使。建炎二年,同知西外宗正事,主管高邮军宗子。士从招溃卒置屯,奏假江、淮制置使,许之。贼李在犯楚州,士从遣部将乘虚掩袭,狃于小胜,军无纪律,败绩。士从移司衡、温二州。臣僚以其弟士篯挠州县,士从不能制,遂罢。绍兴四年,迁泾、洪二州观察使,权知濮王园令。士从乞择利便地奉安神位,从之。六年,士街授象州防御使,迁华州观察使、同知大宗正事、安庆军承宣使,主奉濮王祠事。初,以军兴,南班宗子权罢岁赐,至有身殁而不能殓者,士街言于朝,诏复旧制。三十年,拜安德军节度使。典宗司凡十四年。士篯官至安庆军节度使、同知大宗正事。隆兴元年,上言:“宗司文移视官叙高下,令詪,臣兄也,位反居臣下,失尊卑叙,乞易置之。”诏可其奏。士俴,官至崇庆军节度使、知西外宗正事。右谏议何溥论士衎强市海舟,罢官。已而诏归南班,奉朝请。隆兴中,以边事未宁,与士篯奏减奉给恩赏之半以助军兴。诏加奖谕。
赵仲儡,赵宗汉之子也。初授右内率府副率,转右监门卫大将军。建炎末,授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绍兴中,迁济州,知南外宗正事。八年,加检校少保、向德军节度使,袭封嗣濮王。仲儡生而不慧,以次得封。入见榻前恸哭,帝惊问故,答语狂谬,帝优容之。九年,薨,上辍朝三日,追封琼王,谥恭惠。
赵士(亻褭),赵仲御第四子。齐安郡王,同判大宗正事、主奉濮王祠事。
赵士俴,赵仲湜第三子,安懿王曾孙也。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袭封,除崇庆军节度使。初,仲儡薨,秦桧专政,罢袭,桧死,始封士俴。逾年薨,赠少师,追封思王,谥温靖。
赵士輵,赵仲湜之子。绍兴二十八年,由建州观察使袭封,授昭化军节度使。初,懿王神貌奉安报恩寺西挟,屋居隘陋,士輵请别营祠堂,许之。久之,加检校少保,累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嗣濮王居为世业。除知大宗正事,累加三少,充醴泉观使。淳熙七年薨,赠太傅,追封安王。
赵士歆,赵仲湜第十一子也。由保康军节度使袭封,加开府仪同三司,累升三少。庆元二年薨,赠太傅,追封韶王。
赵不(禾去),安懿王玄孙也。年七十六,累转武功郎。士歆既薨,不(禾去)年最高,得袭封,除福州观察使。由庶官袭封自不(禾去)始。庆元五年,转武安军承宣使。俄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蒋国公。
不(禾去),由武经大夫授利州观察使,袭封。开禧初,迁宁远军承宣使。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安国公。
赵不璺,嗣濮王。
赵不俦,开禧二年,由安远军承宣使袭封,除昭庆军节度使,迁检校少保。嘉定十年薨,赠少师,追封高平郡王。
赵不嫖,由武翼大夫袭封,授福州观察使,时嘉定十一年也。逾年而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惠国公。
赵不凌,父赵士(禾刍)。不嫖既薨,不凌由右千牛卫将军授福州观察使,袭封。嘉定十五年,迁奉国军承宣使。十七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惠国公。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赵不熄,保康军承宣使、嗣濮王。
赵不擅,少保、保宁军节度使、嗣濮王。薨,赠少师,追封新兴郡王。
赵善珘,福州观察使、提举佑神观、保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嗣濮王。赠少师、追封咸宁郡王。
赵善奂,福州观察使、提举佑神观、嗣濮王。
赵善腾,嗣濮王。
赵善谘,嗣濮王。
完颜守纯,本名盘都,金宣宗第二子。贞祐元年(1213年),封濮王。贞祐三年(1215年)三月,进封英王。正大元年(1224年)正月,进封荆王。天兴三年(1233年),完颜守纯死于崔立叛乱。
韩企先(1082~1146年) 金朝宰相,蓟州玉田人,出生于燕京,世仕于辽。
大辽乾统年间,中进士。辽朝灭亡后,天辅六年入仕金朝,任枢密副都承旨、转运使、西京留守等职。天会七年(1129),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十二年正月,迁尚书右丞相, 朝见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皇统元年,加封濮王。六年,病卒。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庙廷;十一年,图像衍庆宫,位列开国功臣。十五年,予谥简懿。
李仁忠
李仁忠,宗室,李景思之子,濮王,中书令。[4]
1关于秦朝的诗
1、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2、樛木
先秦:佚名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3、国风·召南·鹊巢
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4、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5、小星
先秦:佚名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译文
小小星辰光朦胧,三个五个闪天东。天还未亮就出征,从早到晚都为公。彼此命运真不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柳。天还未亮就出征,抛撇香衾与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2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要快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六合已横扫,何须地下军?干戈区宇息,图匕梦魂惊。
嗣子鹿迷马,遗尸臭杂腥。徒凭黔首力,奇迹世无伦。
这首题作《咏秦始皇兵马俑》的五律,是我于1982年参观兵马俑时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旧体诗,那阵子因为读聂绀驽的《三草》受了传染而效颦。
我曾将此诗抄示绀驽,承他谬赏,说咏史诗写到这样也很够味了。不瞒读者说,我自己也认为写得还不错。
瞧,我这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假谦虚。 在这之前,1979年我还作了一首七律《咏秦史》,那是因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职,审读一部评论秦史的书稿,此稿可用可不用,当时稿挤,就割爱退还给了作者;似乎对作者有那么一点歉意吧,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退稿信,附去了这首诗。
以后又写了一篇《咏史三首并跋》的短文,《咏秦史》便是三首中之一。短文收在拙集《画虎十年》里,那诗道: 鲍鱼臭乱祖龙尸,巧设机关鞠李斯。
驯致嗣君迷鹿马,遑论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渐真难事,吹齑惩羹莫笑痴。勘破因缘寻响应,不忘前事即先知。
这诗是应和着那部书稿的内容而发的,开头两联和《咏秦始皇兵马俑》的颈联意思相同,“防微杜渐”以下指赵高渐次窃权,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隐指当时刚过去的“四人帮”弄权。咏史大抵要关合现实,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后人议论纷纷的历史人物,历来毁多而誉少。咏史诗中,有名的如李白这样的旷达之士,在《古风·三》“秦王扫六合”一首中,前半首盛赞其雄武,后半首也谴责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说许多正统文人的议论一味归罪了。
可是也颇有些对历史有卓识的学者对秦始皇做了相当肯定的评价,甚至颂之为“千古一帝”。近代学者如章太炎,就作过《秦献记》、《秦政记》等篇,对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论断,说秦政功大于过。
但综观之,在秦派毕竟不是主流舆论。 使秦始皇负千古暴君恶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汉代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统治性的学派,儒门子弟几乎是全体知识分子的代称;而儒家在秦始皇统治下最为倒霉。
讲秦始皇的暴政,首举的是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儒家经籍;坑儒,坑的是六国儒生。
这口气憋了几千年,使成了知识分子主流的儒家永远记恨,咒骂秦始皇是千古第一暴君就势所必至了。 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起,历代论秦史咏秦史的诗文,总是坏话多好话少。
大抵愈是正统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对秦始皇的谴责便愈发苛厉。刚才看到一条河北正在修缮长城的消息,就顺便来谈历来关于秦始皇修长城一事吧,便有不少颇背公允的评价。
最普通的是发些“在德不在险”一类的空论,讥斥秦始皇造长城之徒劳,而不顾当时抵御匈奴入侵的实际战争需要。须知在古代冷兵器对垒的战争条件下,城崭防御是管用的,对付惯用骑兵驰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战力是步兵。如无城垣设防便不得了。
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事,可是为了要苛责秦始皇,常识也顾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后,不像今天一个电话或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联系,城堞上举烽火示警或发号令也是当时条件下的必需,除非你不要保境安民,听任人民生命财产遭外敌损害。
否则,筑长城何罪之有? 长城还有另一种良性效应恐怕不大为人所注意,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遣发到宁夏时亲历目见的。在甘肃、宁夏一带边塞,长城已经塌圮,留下了一段一段的断垣。
十分显眼的是,凡有城墙存在之处,墙内畦町成行的绿色可耕地,墙外则是荒砂乱石,寸草不生。可证这是不起眼的城墙挡住了塞外的风沙,给居民造成了生息养殖的环境,原来这长城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功劳。
咏秦史的诗涉及长城者很多,有一联句意颇“光新”的诗常在我脑中闪过,那是我少年时读袁枚《随园诗话》留下的记忆。诗为袁枚同时人所作,诗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赏诗句的誓跋而录入诗话的。
那两句是:“项刘生长长城里,枉用民膏筑万里。”乍一读,这两句确很俏皮:您陛下是为了保卫秦王朝的万世基业修筑长城的,可是灭您江山的项羽、刘邦却偏是长城内生长的人,陛下您白费劲了!(袁枚录在《随园诗话》里的,我还记得另一联,调门和提到长城的一联相同:“诗书何苦遭焚劫,刘项都非识字人。”
)但仔细一推敲,却是没话找话的东拉西扯,或四文不对题。造长城是为了御外侮,原意就不是对付境内的造反。
造长城和防内患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码事,一个政权垮台,原因多多,该垮的不造长城也要垮,唐亡宋灭,这两朝何曾造过长城来? 再一深探,则人们之所以忽然要议论起某件史事来,大抵是由于现实的刺激,选择的历史人物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召唤亡灵”,是为现实的需要找对象。袁枚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慑于和愤慨于雍乾两个暴君的虐政,特别是频兴的糟践知识分子的文字狱,于是选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来指桑骂槐地作曲折发泄的对象。
诗人们这样干或许是自觉的,也或许是并不自觉。这事有点微妙,只有写诗的人自己心里有数。
谈历史总是为现实刺激而发,鲁迅《准风月谈》中有《华德焚书异同论》一篇,也因纳粹头子希特勒的焚书。
3关于秦始皇的诗词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宋)王安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3535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青琴醉眼泪泓泓。
(唐)李贺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还有其他几首:
与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齐丘
《陪游凤凰台献诗》
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诫子弟》
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陈普
《历代传授歌》
狙击秦始皇 宋 郑獬
《留侯庙》
4形容秦始皇的诗句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5赞美秦始皇的诗句有哪些1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其三
2 《秦始皇》宋·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3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李贺《白虎行》
4 甘愿受驱使,唯君命是从—巨岳《始皇寻鼎》
5 径欲随关令,龙沙万里强。—李商隐《玄微先生》
6描写秦国的诗《诗经·秦风·小戎》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小戎》所写内容,虽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但不等于说本诗就是直接赞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原 文 译 文
小戎俴收1, 轻型战车浅车厢,
五楘梁辀2。 五条皮带扎辕上。
游环胁驱3, 马背有环胁有扣,
阴靷鋈续4。 引车带环白铜镶。
文茵畅毂5, 虎皮褥子长车毂,
驾我骐馵6。 花马驾车白蹄扬。
言念君子7, 思念夫君人品好,
温其如玉8。 性情温和玉一样。
在其板屋9, 他去从军住板屋,
乱我心曲10。 使我心乱真惆怅。
四牡孔阜11, 四匹公马壮又高,
六辔在手12。 手中缰绳攥六条。
骐骝是中13, 青马红马中间驾,
騧骊是骖14。 黄马黑马两边跑。
龙盾之合15, 龙纹盾牌双合起,
鋈以觼軜16。 内侧辔绳铜环套。
言念君子, 思念夫君人品好,
温其在邑17。 温馨但恨边邑遥。
方何为期18? 几时才能回家来?
胡然我念之19! 怎能想他不心焦?
俴驷孔群20, 四马合群披甲轻,
厹矛鋈錞21。 三棱矛柄套铜镦。
蒙伐有苑22, 盾牌上面绘鸟羽,
虎韔镂膺23。 虎皮弓囊雕花纹。
交韔二弓24, 两弓相交插囊中,
竹闭绲縢25。 竹制弓架缠紧绳。
言念君子, 思念夫君人品好,
载寝载兴26。 睡下坐起心不定。
厌厌良人27, 温良文静我夫君,
秩秩德音28。 明慧有礼传美名。
注 释
1小戎:兵车。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俴(jiàn剑)收:浅的车厢。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2五楘(mù木):用皮革缠在车辕成X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五,古文作X。梁辀(zhōu周):曲辕。3游环:活动的环。设于辕马背上。协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4靷(yìn印):引车前行的皮革。鋈(wù误)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鋈,白铜;续,连续。5文茵:虎皮坐垫。畅毂(ɡǔ古):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6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馵(zhù住):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7言:乃。君子:指从军的丈夫。8温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温润如玉。9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今甘肃一带)。10心曲:心灵深处。
11牡:公马。孔:甚。阜:肥大。12辔: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13骝(líu留):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14騧(ɡuā瓜):黄马黑嘴。骊:黑马。骖:车辕外侧二马称骖。15龙盾:画龙的盾牌。合:两只盾合挂于车上。16觼(jué决):有舌的环。軜(nà纳):内侧二马的辔绳。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
17邑:秦国的属邑。
18方:将。期:指归期。
19胡然:为什么。
20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孔群:群马很协调。21厹(qíu求)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錞(duì队):矛柄下端金属套。22蒙:画杂乱的羽纹。伐:盾。苑(yūn晕):花纹。23虎韔(chànɡ唱):虎皮弓囊。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24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错;韔:用作动词,作"藏"讲。25闭:弓檠。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绲(ɡǔn滚):绳。縢(滕):缠束。
26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27厌厌:安静柔和貌。良人:指女子的丈夫。28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德音:好声誉。
7关于秦始皇诗句1、与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2、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齐丘
《陪游凤凰台献诗》
3、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4、劝君少骂秦始皇
现代
毛泽东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5、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
林翰
《诫子弟》
6、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
陈普
《历代传授歌》
7、狙击秦始皇
宋
郑獬
《留侯庙》
8关于歌颂秦始皇诗词歌赋途经秦始皇墓作者:许浑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注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兵马俑玉溪生 一派诚心护帝灵, 谁言土偶不无情。 龙骑北去咸京远。 阵势东临渭水明。 芝罘射鱼服毒蟒, 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为鬼九泉下? 抖落黄尘举世惊!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先秦·佚名《国风·邶风·燕燕》 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诗经 , 送别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鉴赏《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这里诗歌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而四章在全篇的结构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用了同《召南·采苹》相似的倒装之法。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记载是“《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地的诗。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䯄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先秦·佚名《小戎》小戎
先秦 : 佚名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䯄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 诗经 , 战争思念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先秦·佚名《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
先秦 : 佚名
诗经赞美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先秦·佚名《采苹》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诗经
部首为亻的汉字
部外笔画数0:
亻
部外笔画数1:
亿
部外笔画数2:
化 仇 仃 仅 仂 仆 仁 仍 什 仉 仈 仏
部外笔画数3:
代 付 仡 伋 们 仫 仟 仞 仨 仕 他 仙 仪 仔 仗 仢 仛 仦 仠 仜 仭 仩
部外笔画数4:
仰 伧 伥 伡 传 伐 仿 夫 伏 伙 伎 价 件 伉 伦 仳 佢 任 伤 似 佤 伟 伪 伍 仵 伈 休 伢 伊 优 伃 伛仲 伫 伌 仯 伜 伔 仾 伄 伅 仮 仹 仸 伒 仱 伖 伂 伓 伣 仼 仴 伆 伩 伨 伇 伝 伬 伀
部外笔画数5:
佁 伯 伴 伻 佊 伺 但 低 佃 佛 伽 佝 估 何 佧 伶 你 伲 佞 伾 佉 伸 体 佟 佗 位 佚 佣 佑 住 作 佐布 占 佀 佨 佖 佄 佅 伱 伮 伹 佋 佦 伭 佡 伳 伵 佒 伿 佂 伷 伫
部外笔画数6:
佰 侧 侘 侪 侈 佌 佽 侗 佴 供 佹 佫 佷 佪 佶 佳 侥 佼 侃 侉 侩 佬 例 侣 侔 侬 佩 侨 佺 侁 使 侍佻 侹 侂 侠 佯 依 佾 侑 侦 侄 侜 侏 来 徇 并 侒 侙 侟 侢 佮 侕 佱 侅 侊 佸 侭 侓 侎 佲 侫 侞 価侤 佭 侀 俢 侐 侇
部外笔画数7:
保 便 俦 促 俤 俄 俘 俛 侯 俒 俭 局 俊 俫 俚 俪 俐 俩 俍 俜 俟 俏 侵 俅 俗 侻 侮 信 修 俨 俑 俣俥 侠 俓 系 侼 侲 侱 侸 俌 俇 侰 俈 侣 侽 俖 俔 俕 侺 俆 俬 俀 俉 俙 侾 俋 俣 俧 侳
部外笔画数8:
俺 倍 倴 俾 表 倡 倘 俶 倅 倒 俸 俯 倌 候 健 倢 借 倞 俱 倨 倦 倔 倥 倮 倷 倪 俳 倩 倾 偌 倏 倜倭 幸 倻 倚 债 值 倬 倳 伥 俩 倈 个 俽 伦 倸 俻 俲 仿 们 倂 偖 俿 倕 倓 倲 俷 倱 俰 俴 倹 倃 倶倰 倗 倛 倿 倽 倐 倯 倠 倎 倇 倵 俹 倄 偀 俼 倁 値 倊 倧
部外笔画数9:
偝 偲 偿 偁 偢 偟 偈 假 傀 偻 偭 偶 偏 停 偷 偎 偓 偕 偃 偊 偫 偬 偰 偹 做 逼 侦 偘 侧 偺 伪 伟偋 偛 偅 偆 偒 偙 偳 偔 偑 偩 傦 偮 偂 偼 傇 偄 偗 傁 傞 偍 偸 偞 偦 偱 偐 偣 偠 偯 偤 偧 偡 偾
部外笔画数10:
傲 傍 傧 储 傣 傎 傅 家 傕 傈 傉 傩 傥 傒 备 伧 杰 傜 傓 傌 僃 傡 傗 偨 傠 傋 傐 傔 僆 傛 傂 傃傝 傏 傄 效 傟 傆 傊 傤
部外笔画数11:
傺 催 傫 僇 僄 傻 像 债 仅 倾 伛 传 偻 伤 偬 佣 傰 傪 傮 傸 僀 働 僙 傼 傹 僋 僈 傶 傱 僁 傿 僌傽
部外笔画数12:
僝 僢 僜 僭 僬 儆 僦 僚 僶 僧 僳 僮 僖 僔 仙 侥 僡 仆 侨 儁 雇 僠 僤 僘 伪 僫 僟 僣 僒 僪 僗 僯僛 僐 僓 僩 僲 僴 僷 僎
部外笔画数13:
僾 儋 僵 儌 僻 僿 儇 僽 价 侬 儍 俭 侩 亿 仪 儏 儃 儊 儅 僼 僸 儚 儙 僺 儎
部外笔画数14:
儜 儒 儓 儛 俦 侪 傧 儗 尽 儑 儫 儣 儖 儞 儝
部外笔画数15:
儡 儧 优 偿 储 儤 儦 儥 儬 儠 儢 儩 儰 儨
部外笔画数16:
儭 儵 儮 儯
部外笔画数17:
儱 儴 儳
部外笔画数18:
儶
部外笔画数19:
儸 傩 俪 俨 儹
部外笔画数20:
傥
部外笔画数21:
儽
部外笔画数22:
儾
鋈錞的解释
给矛柄下端饰以白色 金属 的平底金属套。 《诗·秦风·小戎》 :“俴驷孔羣,厹矛鋈錞。” 朱熹 集传:“鋈錞,以白金沃矛之下端平底者也。”
词语分解
鋈的解释 鋈 ù 白色金属。 镀。 部首 :金; 錞的解释 錞 ú 古代一种铜制的军乐器,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多作虎形钮,可悬挂,常与鼓 配合 :“以金錞和鼓。” 靠近 。 部首:釒。
荐的拼音 jiàn。
基本解释
1 推举;介绍 举~。推~。
2 献;祭。
3 草。
4 草垫子 草~。
相关词汇
组词 推荐 举荐 稿荐 草荐 荐举 荐引 引荐 保荐 自荐 荐剡
同音字 堑 劎 劒 涧 俴 劔 建 健 渐 揵
同部首 芮 苑 莅 花 莘 莒 芃 莞 薄 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