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程安排、交通方式和住宿三个方面,三宝侗寨和肇兴侗寨各有其优势,以下是对它们的比较:
1 行程安排:三宝侗寨和肇兴侗寨都有独特的侗族文化,但肇兴侗寨经过开发,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可以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在肇兴侗寨,游客可以参观被载入吉尼斯纪录的侗寨鼓楼群,体验侗族文化。而三宝侗寨则更注重自然生态和环保,游客可以参观侗族生态博物馆,了解侗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结合。
2 交通方式:三宝侗寨距离贵阳市较近,可以选择自驾或包车前往。而肇兴侗寨则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或出租车,到达从江高铁站,再乘坐高铁到达肇兴侗寨。虽然过程较为复杂,但高铁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也能为游客节省时间。
3 住宿:在肇兴侗寨,游客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住宿选择,包括酒店、客栈和民宿等。这些住宿设施在旅游旺季可能需要提前预定。而三宝侗寨的住宿选择相对较少,但也能提供基本的住宿需求。
总的来说,三宝侗寨和肇兴侗寨各有特点,选择哪一个更好取决于个人对行程安排、交通方式和住宿的需求和偏好。如果希望体验完善的旅游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体验,肇兴侗寨可能更适合;若更注重自然生态和环保,三宝侗寨可能更合适。在决定前,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来综合考虑。
三宝侗寨位于榕江县车江乡坝区,包括车寨、恩荣堡、章鲁、寨头、英塘、脉寨、六佰塘、月寨、口寨、小堡等十村九寨,2648户13197人,侗族为主,亦杂居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车江坝区是三宝侗族支系的中心,这里有一年三熟的万亩良田大坝,有清澈见底、透明如镜的车江,江岸上有一排排长长的护堤榕树,有清代侗乡独一无二、铭刻侗汉文字交流印记的车寨鼓楼,亦有新世纪刚修建的气势宏伟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三宝鼓楼;这里还是**《秦娘美》主人翁珠郎、娘美的故乡,侗戏《丁郎龙女》出产之地。同时,这里与榕江县城仅一江之隔,是千里侗乡距县城最近、最大的侗族聚居区,民族风情浓郁,是人们从省城贵阳取道凯里进入南部侗乡的门户。贵州省榕江县城去5公里处。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侗寨由三四个大小不一的寨子连成,分上、中、下宝寨,合称“三宝侗寨”。侗寨绵延约有15公里,有9个村,2467户,13197人,较为出名的是寨头村和章鲁村,章鲁村是侗族语言标准语音所在地,即侗语中“普通话”的发源地。侗寨中保留着完好的侗族生活场景,家家务农,户户纺纱,寨头村中有最古老的侗族祖先“萨堂”庙。“尊贵”的客人进寨,好客的侗寨人会为你行“拦路酒”礼。着白色侗家服饰的少女,手捧酒盏,轻启朱唇,唱起了敬酒歌,香醇的米酒就着甜糯的歌声滑入了你的五脏六腑,侗乡如歌,令人沉醉。
进寨后,可见都柳江沿岸可看到一大群古榕树。这些榕树大概植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古榕数30多株,这些高20米,胸围6米以上的参天巨树,彼此之间根系相连,枝叶相拥,形成一片罕见的榕树群。像一个绿色天盖。在古榕群间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当地人叫花街。这条街大概500米长,鹅卵石镶嵌成了十二生肖的图案。街尾有一尊“珠郎娘美”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格外夺目。雕塑由一男一女组成,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拍过一部**叫《秦娘美》,这是一个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而这里就是娘美的故乡。据传说,珠郎、娘美都是三宝侗寨人。他们在行歌坐夜中相识相爱了。可是,按照侗家“还娘头”的婚俗,娘美不能与珠郎结合,而要回嫁给舅舅的儿子为妻。娘美决心摆脱“女还舅门”这一封建枷锁,追求美满婚姻,便与珠郎私奔到从江县贯通寨。谁知贯通寨财主银宜一见美丽的娘美,顿生霸占之心。他买通款首,诬陷珠郎勾结独寨人来攻打贯通寨,将他杀害。幸得蓓央、蓓英两女孩透露了真相,方使娘美识穿银宜歹毒心肠。娘美决心为珠郎报仇。她定下巧计,背着丈夫遗骨到鼓楼击鼓聚众,表态说:谁亲手帮助安葬珠郎,我就嫁给谁。银宜应诺。娘美领他来到长剑坡,机智勇敢地杀死了银宜,并将他葬入他自己挖掘的坟坑中。最后,娘美奔进了深山。在侗寨中有许多鼓楼,其中最注目的是“三宝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木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建筑面积225平方米,21层,总高3518米,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在鼓楼内和附属建筑物上,绘画和雕刻有侗族从母系氏族社会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国侗族多支系的古风遗韵、传统服饰、民间习俗等。集中国侗族历史文化之大成,是古榕风景名胜区一道亮丽的风景。2001年10月20日,已被吉尼斯总部评审,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的特点入编《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侗寨除了鼓楼多外,就是圣母祠,侗家人称为“萨玛祠”(萨玛是大祖母的意思),它是侗族人民祭祀女神“萨玛”的祠庙,几乎每个村寨都有,整个三宝侗乡共有9座。祠庙内都有用砖瓦盖成的小屋,屋中央用石头垒成石堆,中间插一把半开的纸伞,周围有12或14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剪纸。这些木椿、石堆表示“萨玛”之位。祠庙外都种植有一株常青树,象征圣母“健康长寿”。
要说贵州在国际上什么最为出名,我回答说是侗族大歌。在黔东南榕江存在着最为正宗的侗族村寨,三宝侗寨,在这个寨子里存在着90%侗族,拥有着最为悠久的侗族文化,号称是天下第一侗寨。现在小编带你们去看看。
门票价格:
12元人,黄金周30元人。上鼓楼另需2元,手划木船2元/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介绍:
寨中保留着完好的侗族生活场景,家家务农,户户纺纱,寨头村中有最古老的侗族祖先“萨堂”庙。“尊贵”的客人进寨,好客的侗寨人会为你行“拦路酒”礼。着白色侗家服饰的少女,手捧酒盏,轻启朱唇,唱起了敬酒歌,香醇的米酒就着甜糯的歌声滑入了你的五脏六腑,侗乡如歌,令人沉醉。
进寨后,可见都柳江沿岸可看到一大群古榕树。这些榕树大概植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古榕数30多株,这些高20米,胸围6米以上的参天巨树,彼此之间根系相连,枝叶相拥,形成一片罕见的榕树群。像一个绿色天盖。在古榕群间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当地人叫花街。
侗寨中有许多鼓楼,其中最注目的是“三宝鼓楼”,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木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建筑面积225平方米,21层,总高3518米,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在鼓楼内和附属建筑物上,绘画和雕刻有侗族从母系氏族社会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国侗族多支系的古风遗韵、传统服饰、民间习俗等。集中国侗族历史文化之大成,是古榕风景名胜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宝侗族居住喜欢聚族傍河而居,寨边河岸上栽有四季常青的护堤榕树,寨内木屋与窖子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江水、榕荫、村寨、田园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清代咸丰同治世乱之前住的是吊脚木楼,乱世期间被毁,重建时改为地屋,多为四排三间或三排两间,加后厦或偏厦做厨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或杂物;光绪年间,有的富裕人家封上了窖子屋,现保存完好的还有车寨二帝阁杨氏家族和寨头弯街杨氏家族等处。
侗家腌鱼是侗家传统名菜,腌鱼是取都柳江中活鱼,剖开洗净放入瓦坛中,先制浆水,加盐煮沸,下原料续煮,装泡菜坛,拌上酒精和芝麻、黄豆粉、西红柿、花椒等等香料,密封深埋。腌鱼可存放20~30年,非有大庆大典不开坛。腌鱼色黝黑如焦碳,肉质嫩白,鱼刺酥化。侗家盛宴,碗碗见酸,而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世所罕见。
交通指南:
1、榕江至忠诚的公交车都会途径车江坝区,车费是3元,面的车4元。
2、从榕江县城坐三轮车只要1元。另外任何去从江方向的小巴都会经过此地,也只收1元。不过要是坐单人三轮车要价5元,还价到3元。
侗族鼓楼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
鼓楼是中国古建筑的表现,也是侗族历史的见证物
“置楼悬鼓”距今已1800多年的历史
看这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鼓楼
气势十足,这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爬上鼓楼最顶端,便可在侗寨中“一览众山小”
华灯初上,夜晚的鼓楼
鼓楼的造型为杉树,最初为“遮阴树”。
古时在树荫下聚会议事歌舞娱乐,但树荫不避风寒。
勤劳智慧的古人便仿杉树形状在寨中建起“堂瓦”,雨能避湿,冷能避寒。
形状和杉树是否有那么一丝相像呢?
鼓楼及其富有视觉效果
一座建好的鼓楼
中间是一个或方或圆的大火塘
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直刺苍穹
中部是层层叠楼,形如宝塔的楼身
它的重檐层层叠叠,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
底部多是正方形,四周有宽大结实的长凳,供人歇坐
独具匠心的设计
独特的造型结构
精湛绝伦的工艺
实用和理性的功能
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
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
花桥
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族依山傍水而居
侗族地区溪河密布,寨中寨边都建有桥
花桥又称“风雨桥”,因为它既能避风雨又可以再装饰
它造型优美、结构坚固
风雨桥巧妙的将桥、墩、亭三者为一体
风雨桥寄托着侗家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后来,风雨桥成了情侣们幽会密语的好去处
伴随着潺潺流水声并肩坐在桥畔,是侗族青年男女们一种别样的浪漫
其中一座花桥的典型代表,程阳桥。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始建于1912年,于1924年建成,程阳桥也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
侗族大歌
大歌——侗语称“嘎老”。
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
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
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
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
声势浩大的侗族大歌节
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民间音乐。
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聪明的侗家人就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继续传承着自己的灿烂文化。
有:春节、二月二、萨玛节、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半、八月十五、九月九等。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过,杀年猪,打年粑,家人在外的回家团圆。三宝地区兴轮流玩龙,每年由一寨当东,当东寨当年扎龙灯,从初三起,每晚到一个寨子去玩龙,龙进寨后先去祭拜萨玛祠,求萨玛保佑活动顺利。接龙寨选一大坪或寨边大田迎龙,放鞭炮、钢花烧龙,待钢花燃尽,龙也被烧得面目全非,这时接龙寨的姑娘们分成几组去抢龙宝,拿回姑娘堂,玩龙后生跟随而去,姑娘们用一张大桌子拦住大门,桌上摆待客的各种果品,男女双方隔着门槛唱龙歌,当地俗称“抢宝对歌”。龙队的其他成员先上各户拜年祝福,然后分散到各家去夜宵,酒肉款待。酒醉饭饱,龙队才返回。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过,家家户户蒸糯米饭,煮红蛋,祭桥或修桥补路,做好事,修阴积德。给小孩挂吉祥红蛋消灾脱难,快长快大。
萨玛节:正月或是二月择一吉祥日过,以萨玛祠为单位,各萨各祭。祭撒那天,各家各户到萨玛祠烧香敬茶,献酒献肉,一同会餐,其高潮是妇女们拉手在萨玛坪“多耶”。萨玛系侗语,“萨”即是祖母,“玛”既是大,萨玛可以译为大祖母,或是“圣祖母”。侗族崇拜萨,因为萨玛神威之大,侗家人把它视为至高无上,认为它能赋予人们以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萨玛崇拜产生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萨玛既是氏族的长者,又是氏族的首领,德高望重。为了纪念故去的萨玛,侗族地区许多村寨都在村中吉地上垒坛或建萨玛祠,祈求她的英灵保佑。三宝地区侗族祭萨保留了浓郁的母系氏族遗风,除少数男性寨老参与组织外,全是成年妇女参加,年纪小的是20多岁的妇女,年纪大有六七十二岁的老妪。节日前或节日期间,男人们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让妇女们去练歌参加活动。
三月三:农历三月三过,家家户户做三月粑。节日到来之前,村民们到山上采甜藤,下地讨黄草(菜类),头一天把甜藤捣碎,挤出甜汁,然后用甜汁泡糯米饭,当天将糯米舂成米面,与舂烂的黄草拌拌和,捏成圆形薄饼,烙熟,即可食用,香甜可口。
四月八:农历四月八过,节前到山上采来乌米叶,捣烂,挤出乌汁泡糯米饭,蒸成乌米饭,色艳味香。传说:牛王原来住在天上,在玉皇大帝身边,有一天,玉皇大帝见凡间人们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年收下的粮食不够吃,起了怜悯之心,便叫牛王下凡间来传话:“肚不饿”。牛王来到凡间却传成了“一天三顿肚还饿”。凡间人们再怎么勤奋,日子一年不如一年。玉帝派员下来巡视才知道牛王传错了话,从四月八那天开始,罚牛王下凡来为人们拉犁拉耙,只许吃草,不准吃饭。为了感激牛王,因此人们每年四月八都要把饭染成乌的,意为吃牛的“屎”。
五月五:农历五月初五过,家家户户门前挂菖蒲、艾草、包棕粑,杀鸡杀鸭会餐。有刚国门或未国门的媳妇的人家,还给亲家送礼。
六月六:农历六月六初过,到了六月六,三宝坝区早已满栽满插,犁耙高挂,田里禾苗茁壮成长,丰收在望。能实现满栽满插,耕牛有很大的功劳,所以这一天人们割嫩给牛吃,拉牛到河边梳洗。杀鸡杀鸭,祭祀牛王。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三或是十四过,有的人家过十三,有的人家过十四。侗族是一个稻作民族,三宝坝区到这个季节谷子即将成熟,早稻快开镰了,丰收已经成定局,家家户户喜笑颜开,到稻田里摘来新谷,焙干,舂成新米饭,又从田里捉来鲤鱼,杀鸡杀鸭,祭祀祖宗,喜迎丰收。
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舂糯米,做糖糕,杀鸡杀鸭,吃团圆饭。有刚过门或未过门的媳妇的人家,趁节日给亲家送礼。晚上,男女青年在月下歌堂尽情欢歌,吃月饼,或后生们凑钱买鸭,姑娘们凑糯米,做黑米饭,宵夜打平伙。
九月九:农历九月初九过。爱喝酒的人家,蒸糯米饭做重阳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