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2011年清华大学第十六届“学术新秀”(大文科类)提名奖
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新秀”
2010年度中国平安励志论文“经济类”论文三等奖
2007/2008学年度清华大学综合优秀一等奖(“清华之友—摩根士丹利”奖学金)
2007/2008学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三等奖
2005/2006学年度清华大学学业优秀一等奖(“花旗银行”奖学金)
2003/2004学年度北京大学“三好学生”
2003/2004学年度北京大学“恒生银行”奖学金
2002/2003学年度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单项奖
2002/2003学年度北京大学“玫琳凯”奖学金
女性成功励志名人故事
只要给女性们以机会、鼓励和荣誉,她们就能展翅高飞。小时候,母亲告诉她:“你能行”,而现在,她要告诉全世界女性:“你能行!”
6岁的时候,玫琳凯就责无旁贷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因为母亲每天必须在一个餐厅里工作14小时,所以弱小的她不得不学着照顾不幸患了肺结核卧病在床的父亲。
有一天,因为母亲急着赶去上班,忘了烧好足够的开水,玫琳凯把空壶放到高高的灶台上后,再一勺一勺地加水烧开。但好强的她在试图一口气提下来的时候,因为力气不够,一壶开水打翻了,还烫到了她的脚。等母亲回来时,在父亲的帮助下脚上已胡乱缠了些纱布的她,马上就委屈地扑到母亲怀里哇哇大哭。母亲知道了原委后,忍着心疼,面带让人温暖的微笑鼓励她说:“没事的,宝贝,这次只是你不小心,下次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不信你再试试?”
在母亲的鼓励下,玫琳凯马上擦干了眼泪,思考成功的办法。她在灶台前的地面用阶梯式的方式,铺了两级砖阶,便于提水时能站到足够的高度。烧完水后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舀出来,这样就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提整个壶了。母亲看着她做完这一切后,把她抱在怀里,欣慰地说:“我就知道你能行的!”
从那以后,不管是在做功课还是用课余时间卖小零食赚钱,母亲总是用“你能行”这句话来鼓励她。
17岁的时候,玫琳凯结婚了。为了让家庭的生活条件更好些,她开始做儿童心理书籍的销售工作,并且做得非常出色。不久,她又到直销家用器皿和清洁剂的斯坦利家用产品公司做销售,作为常胜销售冠军的她很快就被提升为经理。但因为公司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她所有费尽心血想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只能换来嘲笑。就在她为此苦恼的时候,服完兵役的丈夫回来后又坚持要和她离婚,双重的打击使她几乎垮了。
离婚后,年仅20岁的玫琳凯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日子异常艰难,可她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大学学业。为了生活,她找了一份家庭日用品销售的工作,还把每周要销售的肥皂数量目标写在卫生间的镜子上,每天一起床就能看到,以此不断激励自己。
就是在这样的刻苦努力之下,11年后,具有丰富的销售经验的她在一个名叫“礼物世界”的直销公司的主任委员会里占了一席之地,凭着她的勤奋,把销售区域扩展到了43个州。但尽管她如此努力,也不能改变身为女性的弱势地位。那次,公司为她聘请了一位助手,年薪居然还比她高出一倍,只是因为助手是男性。想到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别人真正的尊重和承认,玫琳凯再也不愿意委屈自己了,她马上递上辞呈回家了。这一年,她已经45岁。
为了尊严提前退休在家的玫琳凯,就想到要写一本指导女性如何在男性统治的商界生存的书。开始写之前,她先列出了两个主要提纲:一是她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公司里看到的好的东西,另一个是她认为应当改进的东西。
然而就在玫琳凯默读完这两条提纲时,她的心中突然一动:既然自己拥有这么多的经验和想法,为什么不能由自己来实现这种平等?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这种理想中的新型公司呢?而且这样的公司将会是无数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载体。
于是,玫琳凯在儿子理查德的帮助下,于1963年9月13日成立了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公司创立第一年,销售收入就达到20万美元。
1976年,玫琳凯公司成为第一个由女性拥有的上市公司。现在的玫琳凯公司拥有85万余名美容顾问,在五大洲的3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每年的零售额超过24亿美元,在过去的9年中,8次位居全美面部护肤品和彩妆销售第一名。
但玫琳凯想做的并不仅仅是制造和销售产品,她提出公司应以“丰富女性人生”为己任。在事业不断扩大,最终走出美国后,她又提出创建“全球女性共享的事业”。她的企业结构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女性成为小型企业的经营者。有杂志曾惊叹:玫琳凯所解放的女性,比美国女权运动领袖格劳瑞娅·史戴能解放的还要多。而玫琳凯也以不断地鼓励及物质报酬来提升女性的自尊和自信为荣,她说,在她事业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许多女性成功。
现在,玫琳凯的努力早已得到公认,在一向由男性主宰的管理世界里取得杰出成就的她,被视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女企业家。她说,只要给女性们以机会、鼓励和荣誉,她们就能展翅高飞。小时候,母亲告诉她:“你能行”,而现在,她要告诉全世界女性:“你能行!”
;
麦予甫丰富女性人生是我的使命创业励志故事
2007年迁入恒隆广场新址后,玫琳凯中国也迎来了又一次全新的发展。作为玫琳凯中国的掌舵人,麦予甫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在过去11年中,正是他把玫琳凯中国带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站在过去的成就与荣誉之上,麦予甫会否日渐生出高处不胜寒之感?未来,他又将带领玫琳凯中国往何处发展?麦予甫的回答是:“丰富女性人生,将是我毕生的使命。”
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
回想起11年前刚接受玫琳凯邀请时的情景,麦予甫不胜感慨。那时,整个公司只有几十名员工,所有的员工都很年轻,大家一起挤在一栋小写字楼内的'数间办公室内办公。当时麦予甫是上海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的营运总监,但他还是选择了这家在中国刚刚起步的公司。
说到玫琳凯的创业史,麦予甫娓娓道来。1960年代,一位名叫玫琳凯·艾施的美国女性在公司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名男性下属被提拔为她的上级,并且薪水是她的两倍。玫琳凯当时的工作非常出色,然而因为她是一名女性,公司便不愿给她更多发展机会。经历了这一切后,她辞职了。1963年9月,玫琳凯拿出自己仅有的5000美元积蓄,创办了一家旨在帮助所有女性获得成功的公司,她用自己的名字为这家公司命名,并把“丰富女性人生”作为公司的使命,这便是玫琳凯公司的起源。
45年后的今天,从达拉斯一间仅有50平方米的店铺中起步的玫琳凯,已发展成为一家业务遍布五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全世界有180余万名女性的生活因为玫琳凯而变得更丰富精彩。
“先进的技术、管理的经验都可以复制,唯有企业文化是无法复制的。”在麦看来,玫琳凯公司的成功与其企业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玫琳凯信奉“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的黄金(161,2。99,1。89%,吧)法则,倡导“无条件帮助别人”的乐施精神,遵循“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生活优先次序,并希望所做的一切能够“让别人感觉自己很重要”,这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话语,却正是玫琳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持续发展的“独家秘诀”。
正是因为深信并认同玫琳凯的文化,1997年麦予甫放弃了稳定的事业,来到了玫琳凯中国,并自1998年起掌舵至今。
麦予甫最喜欢的是玫琳凯女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玫琳凯公司所获得的成功远远不是金钱、一幢幢高楼和企业资产所能概括的。玫琳凯公司真正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改变女性的生活,让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
回到中国
麦予甫对自己不够标准的普通话向记者表示歉意。他解释,自己来到中国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因为他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华侨世家,所以自小只会讲广东话。
像沿海地区的很多家庭一样,麦家的祖辈很早便到美国谋生。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的麦予甫,4岁时便被祖父母带离广东到香港和澳门分别生活了数年,并于1976年全家移民到美国。尽管好几代都是移民,但麦家还是保留了浓厚的中国传统:家里人说的是广东话,一日三餐吃的是中国菜,过年过节也都沿袭中国人的风俗。麦予甫年幼时还曾练习过毛笔字,至今还常写上几笔。这些都让麦予甫毫不怀疑地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不管生活的地方在哪里。
;我曾是玫琳凯的督导,负债累累。本来不想发这个贴,但是不想让更多的人受害。所以才会写出来。我不知道其他直销是怎么样的,但是玫琳凯已经让我深恶痛绝。可惜的是还有许多的人在为玫琳凯努力“奋斗”着,只为了那个万元督导的梦。其实万元督导真的只是一场梦。美容顾问永远都不会知道督导的事情,因为在玫琳凯,督导必须告诉美容顾问你要走事业道路,你要做督导,做上督导会怎么怎么好,月收入万元。其实等真上了督导,才知道26000的业绩,收入2600,有的督导走事业道路的美容顾问只不过两三人,所以不管怎么样,收入就在3000-3600左右,可是每个月督导都要支付工作室1000的租金,还要订单,还要生活,连吃饭都成问题。别提万元收入。而一个首席团队,基本上只有50人左右能维持这个业绩,其他的都靠补单。玫琳凯公司很聪明,明文规定不许补单,可是每次的开会学习,不停的洗脑,放大梦想,就是变相的诱惑督导补单,国家查了几次都没有办法。如果想拿粉车,只要每个月七万四到七万五的业绩,这个业绩的人能拿到1万以上的收入,但是看看身边几个督导有粉车,就知道她们压根做不到这个业绩,而且远远达不到。就算达到,也不是净收入,要出去工作室费用1000,订单2000-10000,还要生活,所剩无几。于是你得不停的卖货,不停的开发人,因为低于13人在职,和26000的业绩你就会从督导的位置上掉下来。所以亲爱的,只要算算业绩,就知道玫琳凯赚不赚钱,就算做上首席,你也得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如果首席的母沙龙掉下来,她一样不是首席。一生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玫琳凯的美容顾问,哪个不负债,我没见过不负债的美容顾问,督导更是负债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亲爱的们,慎重吧,多少人几百万进去,200块出来。做直销,如果不是持续大型的会议学习,团队很快就会散掉,就是不停的洗脑,让你坚定所谓的梦想,于是你不停的订单,投钱,到最后你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没人理你了。如果你揭露内幕,还在做的那些督导们就会视你为敌人,她们的心已经被大型会议洗脑洗的太深了,负债累累,还说为了荣誉。就像一个赌徒,投了许多钱,美容顾问指望做到督导翻本。督导指望成为首席来翻本。最后害了自己。喝彩杂志上每个月都出六七百的新经销商,可为什么每年的经销商都是1万多,实际上从来没有增加呢,就是因为太多的督导撑不下去,只能放弃,都倾家荡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