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或不见》的原版是藏族语言,是藏族诗人写的,这首诗的作者大多数人说是仓央嘉措,也有说是一个藏族女诗人写的。
网上考据(新周刊曾在微博更正,称《见与不见》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说是这首诗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叫扎西拉姆·多多。
1、这一首的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
2、标题后来更被篡改为《见与不见》,被很多人误传为是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
二、详细介绍:
1、扎西拉姆多多是个广州女孩。扎西拉姆·多多是她后来起的藏文名字,她的真名叫谭晓静,大学里爱写诗,毕业后在一家国内的IT公司工作。她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现追随十七世大宝法王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
2、这首诗歌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
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此事并非出自作者本意,后《读者》为此事道歉。
所谓设计,并不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而兴起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剧变,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这时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和痛苦,为了减轻这些痛苦,设计应运而生。这才是设计最初的发端。
设计并不仅局限于某些专家掌握的华丽的造型技艺。它就好像数学一样普遍,不只是设计师,行政人员、编辑、厨师,甚至是面包店老板,总之设计应该是所有大都应该掌握的一项现代基本素养。人类生存,形成了环境。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施展的实践性才智就是设计。
创造智慧和想象的容器
人类利用工具改变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比如从使用棍子慢慢变成了使用弓箭、刀、动力铲甚至导弹。这其中包括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加工和改变世界为目的的“棍棒系统”,另一个是以保存物质和智慧为目的的“容器系统”。服装和家居、语言和文字、包含文字的图书等都是“容器系统”,所以设计观都认为工具是从棍棒开始不断进化的,我们设计的应该是容器。想象的来源不是像棍子那样的物质性的东西,而是像两手之间存在的空间那样虚无的东西。
装饰是力量的象征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虽然国家作为制度存在,但是已经没有必要用装饰来互相示威,保持紧张与平衡了。也就是说,近代社会是一个不需要装饰的社会,简单就好,像以前那样的装饰已经不需要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温和的合理性,我们要追求的是那种简单的知性和感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到达目的地最短距离。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来观察追求简约的现代主义。毋庸置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大部分的设计精力被放到了装饰上。而现代主义就是要从这种形式中解放出来。
“精神”的设计
设计的概念显示出人类社会具有创造的智慧。而人通过生活去创造环境,其中所蕴涵的睿智就是设计,设计是让人认识到事物本质的工作。书也一样。从事“精神”的设计就是要在人脑中产生东西。“物质”不过是它的痕迹而已。
平面设计的训练
设计工作乍一看好像有诀窍。一般人可能认为,如果掌握了某种手法,就可以制作海报和标志,就可以想出有趣的广告创意,搞好宣传活动了。但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都不一样,所以每次都要做很多工作。
绘图的意义将在脑中的形象和感觉,没有障碍地瞬间表现出来,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让形象在大脑内外能够自由地融会贯通的训练。如果不做这个训练的话,谈概念之类的东西毫无意义。作为平面造型设计师,就是要比别人画出更优美的线条,如果不能画出优美的线条仍然是做不了设计师的。
解释的专家
像画速写一样,动手能力很重要。仅次于它的就是语言,要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成为一个解释的专家。设计要全方位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就是要思考非常难解释的问题,思考至今没人想过的问题,向人们提出建议。
要委托别人做什么,如何做,都要做详细说明。对第一次接触的人,自我介绍也要包括在内。还有要讲清楚为什么我要委托您做这件事,这个项目的亮点在哪里,将来发展前景如何。另外,还要说明到何时要做些什么等一些具体要求,要参见的另一张表等等。所以设计师的表达要有严谨的逻辑性。
不要随便说“简单”
近代以后,人们开始变得不再需要装饰了。绝对权力的支配减弱了,民主化得以实行,装饰的力量从权力中解放出来。随着近代社会的开始,现代主义兴起,人们意识到了简单的合理性。
日本的空白,是指想法被不断调整、纠正,经过扬弃而产生的空间。空白指的就是可以不断往里填充内容的东西。空白不是空荡荡的空间,虽然只有很少的内容,但也要和周围紧张的空间相抗衡,是具有存在感的地方。不是为了保持平衡或觉得好看才留出空隙的。
创意指的是细致地建构顺序或秩序,并不是说没有秩序,而是突然改变这种秩序。就像是用丝绒硬是在空间中展开的蜘蛛网改变一样,或者是把带有肉眼看不到的超细网眼的四方形像橡胶布满整个空间,有意识地用手指拉伸或改变某个部位的形状形成“空隙”。日本的“空隙”随着技术的提高而不断特殊化,可以说基本上在突然之间形成的。
哲学中有扬弃这个专业术语,日本正是由于受到了四面八方、纷繁复杂的影响,才会有把那些东西全部进行扬弃,使它们变得简单的想法。即使在亚洲,把“空白”、“空隙”、“什么都没有”这些东西堂而皇之地融入造型中去的国家,也没有第二个了。中国也没有,阿拉伯国家也没有,虽然印度尼西亚跟欧洲有所不同,但它是用相当稠密的花纹布满整个空间的文化,根本没有空白。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的创造性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好的问题对应好的答案,这是理所当然的,重要是如何发现好的问题,可能好奇心就是一种发现创造性问题的热情,也就是探寻谁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真正的设计应该努力去触摸人类生存环境中储藏着的人类睿智。设计不单是新鲜生动的点子,有时还要具有类似于长者般的智慧。
设计能够使设计变得更加合适、更加合理。设计从它的起源来讲是一种理想主义,埋头钻研思考的态度才是设计的本质。设计启发人思考的强大动力。设计最初的视觉就是创造出世界需要的理性以及世界达到均衡。
“能做的事”比“想做的事”更重要
在没有自由、人们都努力追求自由的时代,自由具有很大的价值。但如果自由太多的话,人们会再某些东西面前视线模糊。
比起想做的事,能做的事更重要。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不一样,并且谁都不会对你想做的事有任何兴趣,可是你对能做的事怀有兴趣,能做的事就会成为你的工作。
设计不是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
设计虽然自己是主体,但是也不能想怎么样创作就怎么创作。我们所说的手工,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创造性”。我们既不能低估了创造性的作用,也不能过于夸大。“设计”必须坚决地伸张创造性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及存在的意义。设计来源于日常生活,却又高于日常生活。
设计创造生活
为了从事高品质的建筑和设计,也为了过高品质的生活,自己本身有必要过由文化支撑的生活,而且有必要不断丰富支撑自己生活的哲学。这样的设计和靠热销商品得以流通的“设计”还是有区别的。后一种设计是靠“买来东西放到那里”这样的行为来丰富生活。
保守与设计
如果没有从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中学到一些睿智的话,就不能说是真正的进步。这绝不是“去年是光滑的,今年就弄个满身是刺”,只要是新事物就无条件接受的价值体系。哪怕是一层薄博的皮,也要将其加到睿智的上层。这就是欧洲所具有的创造性。
设计要走向什么方向
日本有了新的审美文化,比起奢华,人们更喜欢简洁朴素的生活。设计原本就不应该单单是为了满足一个富有的老主顾,而是应该留下一部分,作为对日常生活的解答。设计应该献出自己的智慧,为不同领域的人设计全新的生活。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出设计的价值。
科技可以带来幸福吗?
如果没有产业革命,我们的行动范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即使如此,我们在一生中会幻想的东西可能还是那么多。多亏了发达的科技,我们有了更多的成果,然而,如果没有这些科技,我们是否能创造出同样多的好东西呢?如果自己的感觉不能和科技一起进化,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感觉的和平
设计的理想应该是通过产品和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了解到它的合理性。设计应该是一种以感觉的和平为目标,使世界和谐的力量。经济的意义,不应只是金钱的数量而已。如果只在意金钱的多少,会对生活文化产生了一些歪曲,但是设计对这种歪曲现象会有缓和作用。
所谓设计就是应该把保持和谐的状态从最靠近自己的地方传达到无止境的远方。和谐的中心点随着世界的进步在不断转移。设计要了解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要通过生命才能解释的,要靠纯碎的思想逐渐接近本质,或者是根据物理法则去探索本质。设计就是其中一种,虽然爬上的不是同一棵树,但是看到的东西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树不同,看到的景色也就不同。设计就要是通过很普通的日常生活,来看到这些景色。
设计不是广告中介绍的东西,也不是买回来的东西,而是希望人们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懂得怎样在这片土壤中开出一朵又一朵的鲜花。所以,用敏锐而新鲜的视角去观察每一天的生活,让人们自己觉醒,从好好培养自己的生活文化开始。
以上内容是对《为什么设计》内容的整理和提炼,想要更进一步学习,鼓励大家去购买正版纸质书籍,真正收获知识的价值远远大于书籍本身的价格。
哈利波特一般是美国小学3年级到7年级的学生看的书,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孩子我觉得起码应该有6级以上的水平才能看得懂,这套书确实写的很好。哈利波特的难度从低到高,所以阅读哈利波特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良策。读完全部6册的话,英语的阅读能力就很厉害了。
我们小学二年级就能看了,不过她不喜欢,她更喜欢波西杰克逊。
你翻开哈利波特,如果一页看下来能大概知道在说什么,你就可以读这本书了。在澳大利亚,哈利波特系列评级为7-9,表示推荐7-9年级的学生阅读。不过这个等级不是按语言能力是否能理解来划分的。我的理解是因为哈利波特是章节书,而且每一本都还挺长,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如果年龄太小是静不下心看完一本的。比如我家大宝,现在6岁,语言能力是绝对能理解哈利波特的,但是他的阅读兴趣不在这么又长又厚的书上。
如果只是讲阅读理解,我翻看kindle版本的英文书时,发现它有“生词提示”,能直接在页面显示很多单词的中文意思。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理解,即使单词量差点都能读通。
现在的孩子英语词汇量很可能差别很大,但是随便抽一个章节,如果80%能读通,那就代表英语能力可以达到阅读这本书的要求了。可是我们读书除了能理解还要有兴趣。孩子能从书里读出趣味才是最重要的。孩子要是感兴趣,你也不用担心他看不看的懂。当然是看得懂才会觉得有趣。现在资源这么多,各大阅读平台提供的正版书都有免费的部分让你可以试读,网上要找哈利波特的电子版本也不是难事。纸质书的话,图书馆应该能借的到吧?可以在购买前找个免费的试读一下啊。
可以书面日常会话就行了
哈利波特蓝思值880。相当于剑桥pet水平。或者新课标课内高二高三水平。
x居士:您好
(壹)关於安乐妙宝:
一、「安乐妙宝」是民国初年一位名叫金慧畅的人依大藏经的资料编的,因此是没有传承的,故是不如法的,也就是「非法之法」。(法若无传承,尤其是密法,即是师心自用,不如法,且看涉盗法,犯三昧耶戒。)此书在大藏经及佛学辞典中都没有提及(真个是「名不见经传」的东西),故纯是坊间私自流传的(犹如江湖郎中(密医)所卖的伪药)。
二、有人在网路上公开此书的修法(依佛所教密法须密传,如是公开公布,亦属不宜)其中有许多重大错误:
1大金刚轮─手印错了。
2般若大心陀罗尼(心经咒)─咒中少了一个唵(Om)字。又,「般若大心陀罗尼」之名为私传者之自创。
3大宝楼阁陀罗尼─手印错了。
4大佛顶咒心─
神咒的开头少了三个字:「怛致他」(Da dhya ta)。
神咒的後半部完全不对。
手印不对(其中金刚拳有误)。
5光明真言的手印
左金刚拳不对。
右掌不对。
6阿弥陀佛根本咒手印错了。
7佛顶尊胜咒─手印错了。(又「尊胜」他曾错写为「尊圣」)。
8大悲咒─手印错了。
9如意轮观音─手印错了。
最後:此网路资讯中所有咒语都用国语注音读,与梵音相差极远。
(贰)关於施食
那是出家法,在家人不宜行,请参看我"小止观"视频中的开示。
成观阿闍梨述
想学密法那就求阿阇梨教授 不要满修瞎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