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完全这样。虽说独生女是有点孤单的,但是他们会认为这种孤单不是因为没有兄弟姐妹陪伴,而是感觉家人之间缺乏交流。因为父母和孩子的问题,所以也就无法做到彼此耐心的沟通。即使是家里添个孩子,也解决不了这个本质问题。即使是生了二胎,二胎极有可能遇到相同的问题。
所以,虽然没有兄弟姐妹,但是有朋友也不孤单。独生子女认为,虽然在家的时候没有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在学校里或者是在小区里,还是可以交上很多朋友的。一群同龄人在一起玩,一起长大,这份长期积累的感情,也很深厚。很多人发现,年少时交的朋友,即使是长大之后也是联系最多的那一群人,这一份感情,也并不比自己的兄弟姐妹感情差太多。
所以生二胎来做个伴,这种心理应该就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当然,如果大人有好的经济基础,而且有信心把孩子都教育好,完全可以生二胎。如果仅仅是为了给孩子做个伴,而选择生二胎,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不管孩子是否孤单还是怎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如果真的太过于孤单的话,可以考虑要个孩子,但是也要考虑到后面的很多麻烦,这样就可以了。
手部精细运动发育的年龄进程如下:
1个月:两个手握拳,刺激后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依然呈握拳状态,但紧张度逐渐降低。
3个月:手能经常张开,将花棱棒放到其手中时能握住数秒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两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着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种动作6个月后消失。
5个月:能抓到一手距离之内的物体,持物用整个手掌去抓握。
6个月:能握奶瓶,会玩自己的脚。当用一块深色手帕蒙住小儿脸时,他会用手指抓掉,按压一侧上肢时,会用另一手指将手帕扔掉,称为“蒙脸试验”。分别按压两侧上肢,如一侧不能将手帕拉掉,揭示有偏瘫的可能。
7个月:会用一手触物,能自己拿饼干吃,玩积木时可以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
8~9个月:拇指能与其他指相捏。
10个月:可用食指去触物,能将手中物品放置在桌上。
11个月: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拿较小的物体。会将东西放入篮中,并拿出另外一个。
12个月:能把玩具给别人,能握笔涂鸦。
12~15个月:不再把积木放入口中,能叠2~3块积木,喜欢把物品往地上扔。
2岁:可将6~7块积木搭成柱状不倒塌,会转动门把,旋转圆盘子,逐页翻书。
3岁:可将9~10声积木搭成柱状不倒塌,穿脱衣服不困难,能画一个圆和“十”字。
7-12个月精细运动 游戏
1、宝宝大侦探
“物体恒存”,宝宝已经懂得了这个概念。他们的目光会跟随你从他眼前拿走的物体,即使看不见了,还不停地打探。最开始我们可以把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放在枕头下,铺盖中,或者我们不同材质的衣服里,裹一起,丢在宝宝的 游戏 围栏里,让宝宝去挖掘。我们还可以把放着音乐的手机悄悄藏起来,让宝宝通过听力去感知手机的存在,并找到它。第一次给晞姐玩儿的时候,我都有点震惊了,各种翻,掀,还有“刨”!
这个 游戏 帮助宝宝去感知不同材质的手感,同时在翻找的过程中,抓、握、拉、抬等动作都有锻炼。
2、小家伙要回家
在第二个半年的后半段,开始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积木投入对应的孔内,练习手眼协调能力。有很多蒙台梭利的早教教具可以帮助进行这个 游戏 。先示范着将各种形状放入对应的位置中,然后引导宝宝安放,当宝宝放进去时,即刻给予鼓励,再引导宝宝投放其他形状的积木。
这个 游戏 帮助宝宝去认识不同的形状,体会嵌套的感觉,同时熟悉颜色。
3、雪花飘飘
自从晞姐发现盒装餐巾纸可以很方便一张张抽取后,我们家用纸量直线上升。这一点群里的很多家长也发现了,他们对于餐巾纸有着莫名的好感。其实这是宝宝在发展技能,纸张、口袋的声音吸引着他们,他们并不会满足于抽取,接下来就是撕纸运动。从最开始的粗暴拉扯,到后期可以较平均地撕碎,代表着控制能力的提高。
手部运动引起声音变化及纸张大小的变化,极大地吸引着宝宝,手指控制力与手眼协调能力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
4、投球入框
有专门的玩具可以进行这项锻炼,比如上图这种投篮的运动。在示范后,宝宝将学会将小球投入篮框。其实这个锻炼可以直接运用家里的物品,比如,准备好家里的小盆子,小桶,以及乒乓球,海洋球等等,即可开始。后期还可以吧容器换做敞口瓶或者细口瓶,用糖果进行投入。
这个 游戏 帮助宝宝训练松手动作和对准投入的动作。宝宝也将直观体会到,松手—物体下落—坠地发声这一过程。
5、吃货的修炼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自制溶豆,溶豆入口即化对于宝宝几乎没有危险(请注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制作),还能锻炼精细运动。虽然有旺仔小馒头这种所谓的儿童食品,但是晞晞爸还是不建议大家购买。过量摄入蔗糖、食盐、人工添加剂以及香精将降低宝宝对甜、咸、香等味觉的敏锐度,使宝宝偏爱重口味食物。比如晞晞爸一直对甜味极度偏好,这都是从小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
溶豆与泡芙是锻炼精细运动和吞咽能力的好助手,也是吃货必备。但是需要注意,不论是自制还是购买都要避免过多的添加剂。
其实,精细运动的锻炼可以在家中随时随地进行,一切安全的可以让宝宝进行摆弄的物品都可以。关键的问题是要对精细运动的发展重视起来,并有意识地引导宝宝练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1岁以内孩子运动发育里程碑
通常情况下,多数宝宝大运动和手部精细运动发育与月龄的增长是同步更新的:
1、大运动发育规律:
1月龄的宝宝四肢能弯曲、活动、2月龄可抬头45度、3月龄可自主翻身、4月龄可抬头90度、5月龄可仰躺、6月龄可坐起、8月龄可自主爬行、10月份能够独自站立、12月能够辅助行走。
2、手部精细运动发育:
1月龄紧握双拳、3月龄自主抓握代替紧握的双拳、4月龄拇指可抓握物体、7月龄可拿起并传递物体、8月龄可用五指抓取物体、9月龄手指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粘取物体、11月龄能紧握物体、12月龄可以拿笔涂鸦及翻书。
二、1岁以内不会这几个动作,可能是发育异常
1、3个月左右还不会吃手、握拳
2、5个月左右紧握的双手还不会自然张开,且无法自主抓握物体
3、7个月以内还不会自己翻身、独立坐起
4、9个月以内还会自己站立及自由爬行,且无法自己粘取物体
5、12个月以内不能蹲下、自主站立,且不会握笔、翻书
如果上述有三个及以上不达标,可能就是运动神经发育迟缓或者异常,建议多给宝宝一些刺激。
三、如何训练宝宝精细动作发育
1、基础训练(抓握训练)。 这是手部动作的基础,一般从掌心抓握开始做起,可以用色彩比较新鲜的小球或者毛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去抓握,或者将平时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到盒子中,诱导他们用手取出来。
注意:这些辅助工具可以采用不同质地、不同体积、不同形状的,以此来给孩子不同的感官刺激及触觉刺激。
2、进阶训练(左右手交替配合)。 可以选择跟孩子玩左掌拍右掌、右掌拍左掌的 游戏 。此外,还可以在孩子面前玩藏东西的 游戏 ,将小球从左右手之间来回放,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父母的这些行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终极训练(手眼协调训练)。 这一动作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脑部神经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完成,因此,家长不能着急,要慢慢教孩子。小一点的宝宝可以鼓励他们在画纸上涂鸦,或者由家长带着他们搭积木,数念珠,即可锻炼手眼之间的协调,还可以控制他们手腕、手指之间的力量。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多较他们用勺子吃饭、穿袜子等简单动作。
精细动作,是宝宝发育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五大能力区之一(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如果宝宝的大运动动作,是宝宝早期接触宏观世界的主要途径;那么,宝宝的精细动作,就是宝宝早期接触微观世界的入口。宝宝在一岁左右的年龄段里,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自己面前的东西(不管能吃不能吃)放进嘴里。宝宝这样做,是因为宝宝在早期对外界的直观接触,来自于“手和嘴对物品”的直接接触。因此,为了与外界接触,宝宝在早期就会什么都去碰,什么都放进嘴里。
那么,宝妈们会担心:“如果宝宝的精细动作还不熟练,是不是会影响宝宝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呢?宝宝如果还不能熟练掌握精细动作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知食君在此要先给宝妈们定义一下,什么是精细动作?
或许很多宝妈会认为,精细动作就是宝宝做抓、握、拉、抬等动作的能力呀。其实这并不全面,宝宝精细动作的能力,还包含眼手协调能力、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的能力。在这定义下,知食君为宝妈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宝宝还不能熟练掌握精细动作?
所以, 知食君建议 ,要改善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内因)而言,更多是去改善宝宝与粑粑麻麻的日常互动,给予宝宝在早期时更多自由和解放的机会,而非过多的阻隔与“帮忙”。比如当宝宝出现拍打玩具的时候,粑粑麻麻可以抓住宝宝的手,一起有节奏地敲打玩具鼔。
当宝宝出现丢玩具的时候,粑粑麻麻可以和宝宝玩“滚球”,即在家长坐在宝宝面前的不远处,把玩具球轻轻地滚到宝宝面前,然后让宝宝自由拿起玩具球去观察,最后再鼓励宝宝沿着原路线把玩具球推回给家长。这样既能锻炼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也能锻炼宝宝的抓、握、推能力。
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方法可以有千百种,但方法只是改善问题的外因,最重要的,还是从问题的内因入手,那就是: 为宝宝营造更多自由发展和个性解放的机会。
我是知食君,海龟奶爸,对食品有严格要求的资深媒体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儿童喂养、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发展和神经科学证据表明,孩子的运动技能、社交能力、认知能力个语言能力都是同步发展的,彼此之间也是相互支持的。也就是说孩子的运动能力好,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而且会变得更善于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更强,运动和大脑息息相关,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精细运动,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孩子的运动可以分为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虽然只是个小动作,却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建立或者展现认知能力的大多数活动也都涉及精细动作能力。比如要让孩子掌握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来控制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追踪文字;
要让孩子学会画画首先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帮助孩子手眼协调他才能画出想画的内容;
要让孩子学说话首先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比如学会运动舌头来控制声音的产生,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在意这些认知能力无论是阅读、画画、还是语言能力的孩子早期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
练习精细动作的方法『适合一岁一 下』:
1 让宝宝手抓食物吃
允许宝宝自己手抓食物吃,很多妈妈会感觉这样不卫生、又一团乱糟,饭菜撒了一地不但浪费食物,还会弄脏衣服,增加自己的劳动量。于是自己,喂宝宝吃饭,其实这样不利于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1岁时是宝宝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时候,无论用手直接抓起来吃,还是握住勺子舀起一勺食物,摇摇晃晃的往自己嘴里送,都是对大脑意义重大学习机会。
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食物:溶豆、旺仔小馒头、其他一些手指食物、或者面条等。
2拿出来、放进去 游戏
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个大盒子和一些积木,妈妈先做示范,把积木放进去盒子里,再拿出来,让宝宝多做这样的练习,可以锻炼宝宝的精细运动,又可以让宝宝摸索事物的物理属性。
3宝宝两手配合的 游戏
妈妈给宝宝准备一些小瓶子,小盒子,妈妈先做示范,拿起带盖的小盒子,用两手把盒子打开,再把盒子盖上,可以在盒子里放一些小球或者小豆子移动盒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增加孩子打开盒子的兴趣,当然先开始给宝宝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打开的盒子,如果宝宝学会了打开盒盖之后,还可以再给宝宝教一些比较复杂和难度增加的,如拧瓶盖。
4画道道
让宝宝坐在桌前桌上放一张白纸和一支彩色蜡笔,训练孩子用着整个手掌握住蜡笔,然后鼓励他在纸上乱画,可以画道道也可以画其他线条或者图形。
我个人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育曲线 。
咱们现在的儿保做得很到位,体检多,一有异常,儿保医生也会及时告知。有好处,但是也容易让妈妈焦虑。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每次我大宝体检,身高总跟标准差个5-6cm,体重也偏轻。儿保医生一直建议我别纯母乳了,加奶粉。化验结果虽然没缺钙也建议补钙。我当时也心焦,这种紧张情绪我以为隐藏得很好,其实也带给孩子了。后来,我找了这方面的专家,专家就给孩子画了一张曲线,因为我孩子37周就剖出来了,一直以来的身高都是比正常值低,但是一路下来,他的曲线图是正常的。专家就建议我别焦虑,孩子也在厚积薄发。
所以,假如你觉得你家孩子,九个月了还不会做精细动作,我给你的建议 :
1,准备好纸笔,分阶段记录孩子会的本领,过一段时间看看孩子是否以学会。
2,多陪伴孩子,多引导孩子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
比如九个月,你可以给他球,让他左手换右手,让他抛球捡球。也可以递给孩子一个纽扣和小杯子,让孩子把纽扣扔进杯子里。 游戏 有很多,关键要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重复多了,练多了,孩子慢慢也适应了。
3,放下焦虑,多学习 。
学习带给我最大的作用就是我不焦虑了。比如现在我的二宝四个多月了才会翻身,而我小姑子的二宝三个月多一点就翻得很溜了。可是这又怎么样,我觉得特别正常,因为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
只要孩子健 健康 康地,能吃能睡,精神好。我们就静待花开!
9个月精细动作不会,可能是发育略微慢一些,但是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妈妈也不要过于担心,先看看儿童动作发育进度表格。
如何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
要知道,手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平时要让孩子多动手,多用脑,才能更快锻炼精细动作。老话儿说:脑袋越用越灵光。手部也一样,多活动,可以跟宝宝互动,比如把玩具放距离不远的地方让他抓起来,吃饭可以让宝宝自己吃,锻炼抓握能力。
手部的19块小肌肉,也是手最珍贵的部位。源于这19块肌肉,我们才会有非常精细、灵巧的活儿。我们日平时做的动作,比如吃饭、拿物品、写字等,都只用到了其中一半而已。还可以给宝宝玩魔方、飞叠杯等益智玩具,同时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总之,家长多留心,给宝宝手部活动的空间,如果1岁以上仍然得不到改善需要去儿童医院了解具体情况。
根据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对照表,九个月的婴儿,他应该学会的精细动作是用拇指或者食指学会抓物,这个动作应该从6个月左右开始就有显现,如果晚于11个月还不会的话,才说明宝宝的精细动作发育水平较晚。
现在宝宝是9个月,这些精细动作不是很熟练的话,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进行矫正的,分享如下几个 游戏 。
1小小搬运工
准备好苹果、橘子、梨、积木或者是小海洋球、小玩偶,一个大纸箱。
妈妈做示范,将苹果拿起,轻轻地放在箱子内,引导宝宝将其他的物品轻轻地抓起,放在箱子里,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
2套皮筋
准备好1根小木棍和几根橡皮筋。
妈妈给宝宝演示,左手拿着小木棍,右手向木棍上套一根橡皮筋,鼓励宝宝模仿妈妈的动作,让宝宝学会慢慢地把橡皮筋套在小木棍上面。宝宝全部套完以后,可以交换左右手,再来一次。
3抓豆子
准备好一碗黄豆,妈妈作出示范,张开五指,然后慢慢地合拢,将豆子抓起来放在一边。等宝宝五指抓的动作熟练以后可以进化成三指抓,就是只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起一颗豆子,这样也可以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
总而言之,精细动作的发展需要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多加训练,即使稍微有一些迟缓,也不要太过担心,要耐心引导宝宝。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多数家长会把宝宝的坐、爬、走路等等动作当成衡量宝宝发育是否正常的标准,这些动作呢,我们称之为大动作。实际上,还有一种动作同样重要,那就是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什么?
精细动作是指宝宝手部、脚部、口腔及舌部等细小动作,例如手部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力、脚趾头的活动能力、使用吸管杯的能力等等。
·精细动作对宝宝有什么意义?
精细运动发展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中国古话说的“心灵手巧”就是这个意思。孩子出生后的第1年对精细运动的发育尤为重要。
·如何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建议遵循以下3个原则:
1刺激性原则。 给宝宝提供不同的物体刺激宝宝触摸、摆弄、抓握,让宝宝充分地去抓、握、打、敲、叩、击打、挖、画,以发展良好的感知觉和动作行为。
2操作性原则。 精细动作训练从宝宝出生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家长和宝宝一起做 游戏 互动,共同操作配合。比如妈妈可以将一块积木递给宝宝,宝宝在手接住积木(精细动作)后,再把积木一块块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手指精细动作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递进性原则。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家长应按照宝宝的月龄和发育情况为其提供适宜的玩具、学具和手指 游戏 ,促进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
袋鼠麻麻有话说:
在跟宝宝一起玩时,爸爸妈妈无需刻意去甄别玩具是不是锻炼精细动作的,只要将全部身心投入与宝宝的 游戏 之中,陪宝宝一起玩得开心就好,宝宝在 游戏 时他的精细动作能力自然能够提高。
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指、手腕、手掌等部位的活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的精细动作发育是婴幼儿大脑发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常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育规律如下:
新生儿:两手握拳,拇指指握在四指之中,刺激后握得更紧,称为握持反射。
2-3个月:手指呈半张开状态,能握住放在手中的物体数秒钟,能看眼前或手中的物体,可玩弄自己的双手。
4-5个月:两手能凑到一起玩,手指张开,能缓慢的将手伸向物体,能主动握物,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
6-7个月:看到东西可伸手去拿,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玩积木时可将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中。
8-9个月:随意动作十分明显,手指灵活,可以出现捏、敲等 探索 性活动。
10个月:手指十分灵活,抓物品的方法是用拇指和其他指的指腹对指相捏。
11-12个月:抓物品的方法是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捏起的方法,可捏起米粒大小的东西。
12-15个月:可用匙取食,能把东西往上扔,能几页几页地翻书。
18个月:能叠3-4块立方积木。
2岁:用杯子饮水,能脱出解开扣子的外衣,会转动门把,会一页一页地翻书。
3岁:会解纽扣,能够用积木搭桥,能模仿画“十”字。
九个月的宝宝还不会做精细动作该怎么办?
前面说过,宝宝9-10个月的时候,会用拇指和其他指对捏起食物,如果1岁还不会做这个动作,不会自己喂食,可能会有发育落后。
九个月的宝宝还不会拿饼干吃,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
1、如果宝宝扔玩具,爸爸妈妈可以拾起来让他继续玩,让他自己去 探索 ,让宝宝练习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积木。
2、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对敲另一只手的玩具,发出声音时给予奖励。
3、训练宝宝自己拿食物吃,由大到小,能够自己准确的将手里的食物放入手中,比如用拇指和食指捏馒头或饼干。
4、可以训练宝宝用食指扣扣小洞洞,按一按小按键等。
5、宝宝玩抓糖果 游戏 ,训练宝宝五指抓的动作。
在训练宝宝做这些精细动作时,不要太过于追求结果,要循序渐进,注重训练的过程,当宝宝有了一点小进步时,要适当给予宝宝奖励,才能使宝宝有兴趣学下去。
我们先来看看九个月的宝宝是一个怎样可爱的宝宝了。
九个月大的宝宝,已经会发出“baba,mama”这样的双音节了。视觉范围也越来越广,视线能够随着物体的移动而变化,并且能够看到小的物体。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做的很稳了,并且学会了爬行,会向前爬和向后爬。宝宝已经会站立了,双手也变得很灵活,会拍手表示欢迎,会摇手表示再见;还会把积木一个一个的套起来,有些宝宝甚至会盖瓶盖了呢。宝宝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也变得更活泼好动了。
题主的问题是:宝宝九个月了,还不会精细动作怎么办?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指的是手、眼、脸及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而婴幼儿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以宝宝的手部动作的发展为主。
宝宝在0~2个月的时候,手掌基本处于拳握状态,偶尔伸展,但都是无意识的。
3~4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小手可以抓握玩具,手指还不能分开活动。
5~6个月的时候,宝宝的两个小手可以自由交换玩具,并随意抓取自己想要的物品。
6个月以上的宝宝,手指灵活性增加,手指可以分开活动,抓取小物品。
对于九个月的宝宝来说,精细动作就是指宝宝手指的灵活性,通过手指可以抓取物体、敲击物体、用手指准确的按按钮、手指可以分开活动等。
那么宝宝在九个月的时候,精细动作还做的不够好,或者说还不会,怎么办呢?
首先妈妈不要着急,每个宝宝的成长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或早或晚一些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等宝宝再大一些了,学起来就会更快,妈妈会发现宝宝每一天都会有进步,都会增加新的技能。
面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我们家长也可以利用一些小 游戏 帮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的练习。
一:抓握玩具
让宝宝坐好,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引导宝宝用自己的大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起玩具。宝宝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会用整个手来抓,妈妈不要着急,要耐心点给宝宝做动作,让宝宝进行模仿,先把手指分开,然后弯曲大拇指和食指,把手指放到玩具下面,利用手指的力量把玩具拿起来。
宝宝抓起玩具把玩一会,妈妈再让宝宝把玩具放下,重新抓取别的玩具。这样反复练习,能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之间的配合。
二、撕纸 游戏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撕纸是个不好的习惯,但是撕纸能够锻炼宝宝的小手,还能增加宝宝手指的力量。当然给宝宝撕的是我们家里用的卫生纸,不是硬纸哦,也可以给宝宝撕纸巾。
妈妈准备一些纸巾给宝宝,给宝宝先做动作,再让宝宝进行模仿,让宝宝一张一张的拿取,然后用自己的小手撕开。撕纸 游戏 能够增强宝宝小手的感知能力,手指间的配合以及手部力量的运用。
三、套圈 游戏
这个套圈 游戏 是把一个个圆形的玩具放到一个柱子上,而且是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妈妈给宝宝把玩具准备好,妈妈可以先放一个,再让宝宝放一个,这样交换着玩。这个 游戏 不仅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还能锻炼宝宝手眼的配合,能够让宝宝更准确的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
四、按按钮 游戏
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有很多按钮的玩具,每个按钮功能不同,按一下,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讲故事、儿歌、对话等。对于宝宝来说,这个玩具就是一个新大陆,为什么声音不一样呢?这样的好奇心引导宝宝不停的用自己的手指在按键上按来按去,能够很好的锻炼宝宝的单根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还能刺激宝宝的听觉,增加宝宝对声音的敏感度。
宝宝的学习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只要妈妈有耐心,多给宝宝示范动作,引导宝宝进行练习,妈妈就会发现宝宝给妈妈的大惊喜。
1
身边二胎朋友越来越多,对生活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多。
有朋友说,我是唯一一个极少抱怨生活的二胎妈妈,既要工作,又能把孩子照顾得那么好,实属难得。
在亲子群里经常听到有妈妈说大宝不能和弟弟妹妹好好相处,有的还会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这种情况着实令父母头痛。
照顾小宝宝本就很费心,经常是抽不开身,但又要照顾大宝的情绪,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身心疲惫。
在我看来,二胎以后,只要经济条件不是很差,在大宝身上多花点心思,用TA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对待,在二胎时代,也不会觉得很操心。
2
小爱6岁多了,比弟弟大三岁四个月,之前听到前辈们说,两个孩子间隔四岁以上比较合适,意外怀上了,就顺其自然的生下来了。
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间隔确实小了些。弟弟刚出生的时候,三岁多的小爱还不会照顾他,再长大一些,弟弟也到了可以和她争抢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家每天都能上演几出争夺大戏,虽然如此,但快乐时光还是居多,并且大宝的心理上也没有很叛逆,仍是一个有爱心、喜欢助人为乐的小姑娘。
能维持这种现象,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 生二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像我这样,因为觉得大宝可爱,因为爱大宝,所以想为TA再生个孩子来陪伴TA,这样的心理下就不会在小宝出生后出现偏心的现象。
所以,你要二胎的原因也相当重要,如果是因为想要个儿子,或是跟风生二胎,就另当别论了。
2、 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
从怀孕起,小爱就与爸爸一起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走路时会叮嘱我慢些,知道只能和妈妈拥抱,要不然会压着宝宝。我也会不时地从正面给她灌输要一起照顾小宝宝的想法。
小宝出生后,小爱经常给我递纸尿裤,帮宝宝擦擦嘴,给他讲故事,和我一起带出去散步,慢慢的下意识的觉得自己的觉得自己很重要,妈妈和弟弟都需要她。
3、 给她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二胎以后,大宝的心理容易出现变化,大多情况下是因为家人将中心都放着小宝身上了。
孩子都很敏感,会从自己所看到的角度去判断父母的用心,所以,如果父母只顾着照顾小宝,总用忙的借口来敷衍大宝,这样很容易让大宝产生负面情绪。
小宝断奶前,只要是出去玩,我基本上都会两个孩子都带上。小宝断奶后,单独带着大宝去海边玩了几天,出发前她问我是否带弟弟一起去?我说不带了,弟弟还小,担心水土不服,而且我想这次是女生的旅行,不想男生打扰我们。她听后觉得很满意,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除此之外,我还会在每晚小宝睡后再抽时间陪她聊天、讲故事等等。因此,她就会感受到妈妈对她的态度和弟弟出生前是一致的。
4、 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直接果断的说出对TA 的爱
有一次在饭局上,听到一个小哥哥说:“生妹妹才好,生弟弟会和我争家产的。”小哥哥大概就是七八岁,试问,孩子说出这种话的原因是什么?我判断的是,身边有亲友喜欢拿这样的话“逗”孩子,他听多了,自己也就这样认为了。
我们的亲戚,并不全在我们的微信好友里,所以在朋友圈里转发“请不要再这样逗我的孩子”之类的意义并不大,现实环境也不可能真因为人家这样“逗”了就跟人家翻脸(或许也有,但大多数人的生长环境和人情是不允许的)。
我身边很少有会说这些话的亲友,偶尔有少许,我会尽量减少让孩子与其接触的机会。如果孩子听到后问起我,是不是更爱弟弟,不爱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会停下手上的工作,认真地看着她回答:“当然不是,都一样哎,而且妈妈更爱你,因为你是女生,我们可以有女生之间的小秘密(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我也有专门的一套方法。)。
5、 认真倾听,尊重孩子的意见
当有了小宝以后,大宝很容易产生自己是否不再被重视的疑问,如没处理好,就会容易令其失去自行。
因为大宝是女生,所以我们会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会问她这条裙子如何,并认真听取她的意见,意见一致就采纳,不一致就再综合一下。她也会提出让我听听弟弟的意见,或者问问爸爸也好,我也积极回应。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鼓励他们敢想、敢说,除了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以外,也能使我们更好的走入孩子心灵深处。
3
总会听到老人说,生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
而我却认为,孩子,并不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将他们带大就行,而是要认真耐心地去参与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成长。
两个孩子,即使性别一样,性格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还得为TA专门“订制”一种适合的方式,不因小而忽略大,不因男而轻视女,两个孩子后,要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真爱,这才我们应该做的。
前两天朋友孩子来我家玩,聊到孩子,朋友说她很苦恼,他们老大很自私,把自己的玩具收藏的很紧,老二动都不能动,出去也是那样,只管自己。朋友说她现在很头疼老大,不知道该怎么办?
朋友觉得是孩子的问题,说他们对孩子一视同仁,买什么东西都是一块的,不明白老大为什么会把老二提防心这么重。
问题出现的时候,行为都是它的表面现象,有更深层原因的原因等待我们解决。
二宝出现以前,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宝是家里中心,家人都是围着她转,物质还是家人的爱都是尽着她给,所以导致了第一个问题的产生
一,大宝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分享意识。孩子适当的物权意识是要有的,家长也应适当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这便于孩子和她的朋友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预防有了二胎之后俩孩子产生摩擦。
具体做法可以看下霍思燕在《妈妈是超人中》的做法,霍思燕让嗯哼捐玩具,嗯哼当时不愿意,霍思燕没有强迫,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嗯哼,让他把玩具卖了,卖了的钱既可以买新玩具,还可以捐给医院需要治病的孩子们,嗯哼一听,立马愿意了!
或者也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们互相交换玩具玩,告诉孩子,如果你只玩自己的,便只有一种玩具玩,和别人交换了,不但可以玩好几种,而且人多玩更有意思。
总之,引导的前提是让孩子觉得你是尊重他的,并能让孩子感觉到,在分享的过程中他是受益的,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和小伙伴们的协作关系,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第二种情况是父母在二宝出生后,没有“一碗水端平”,孩子觉得受不到公正的待遇,对老二产生敌对心理。
在育儿界有过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二胎家庭,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老大身上,而不是老二,尤其是俩孩子年龄差距过大时。
还是以我这个朋友为例,如果他能在每次老二抢老大东西时,总是站在老大这边,孩子就不会有很大意见,时间长了也不会积累出对老二的敌对情绪,情绪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公正平等的爱。
具体做法,义正言辞的告诉老二,这样不可以,等姐姐或哥哥玩完才能给她,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孩子更能听的懂的是你不够坚决的态度,这个案例我深有感触。
亲戚的孩子两岁,前段时间跟我儿子玩,儿子很喜欢她,便把玩具拿出来都让给她玩,可时间长了小朋友开始抢儿子手上的东西,儿子手上拿什么她要什么,儿子也不愿意了,刚好我在跟前,于是我很郑重对小朋友说:宝宝这个不能拿,哥哥正在玩,哥哥玩完了会给你,毋庸置疑的口气,然后两岁的宝宝松手了,儿子玩完了之后,很自然的把玩具给了小朋友。
所以,不是孩子小听不懂,也不是老大不懂得忍让,父母的行为态度才是决定孩子是否友爱的关键因素。
最后,在准备生二宝前,父母也应提前告诉大宝,家里要诞生一个新的成员,提前让大宝感觉到家里的气氛,同时也可以让大宝和父母共同替二宝准备婴儿产品,让大宝给二宝唱唱歌讲讲故事,提前让他进入角色。
并且父母还要告诉大宝,即使有了二宝,爸爸妈妈也不会减少对他的爱,并且要用行动持之以恒的坚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不愿分享,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全家人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人父母,任重道远!
9月27日,北京的夜雨是在家,陪4个月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大儿子,便立即叫他过来一起玩,这位念女士处理的方式是非常到位的,他不仅只注意到4个月大的小孩子大宝宝的照顾也是十分到位,他只是看了一眼就瞬间懂了,他真的非常注重两个孩子的感受,是一位非常棒的妈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二胎家庭如何照顾大宝的情绪。
不要忽略对大宝的关心。
通常有了二胎的家庭,他们会把很多的关注点和重心都放到二胎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孩子比较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与关爱,从而忽略了对大宝的关心与关爱,我觉得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大宝的情绪,因为通常这个时候大佬的情绪是比较敏感的,本来爸爸妈妈的爱只属于他一个人,而现在他多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少了,那对他的伤害是十分大的,他正处于敏感时期,对于很多事情都是特别敏感的,所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将很多的重心也要放在大宝的身上。
要一碗水端平,不要过多的偏爱二胎。
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有少的爸爸妈妈都会觉得二胎比较小,那么大的那一个就应该让着弟弟或者妹妹,你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在大宝看来你们这是偏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所以这时候爸爸妈妈一碗水端平是非常重要的,当两个孩子有矛盾的时候,一定不能对一方有偏爱,他们两个的矛盾要通过他们两个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才不会认为对小的那一个或者大的那一个偏心。
不要对大宝失去耐心,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
通常有了二胎,可能由于照顾二胎会过于的忙碌,而且二宝非常的闹腾,每天都要花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去照顾他,那么父母就会非常的劳累,然后没有力气去照顾大宝了,而大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感到失落,认为自己没有关注度了,没有人爱自己了,这个时候,父母对大宝绝对不能失去耐心,要非常的有耐心去关注他照顾他,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个成员要让他融入到这个家庭里参与家庭的决策,遇到事情一起商量。
金刚菩提子贵在玩到红润透亮,所以很多朋友在盘玩金刚菩提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金刚菩提能快速变红变润,那么许多朋友会问金刚菩提子怎么盘才能快速变红。
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金刚菩提为什么会变红。其实,并不是像大家平常知道的那样,也就是广而流传的经过长时间的盘玩导致的金刚表面包浆的堆积造成的金刚变红。经常盘玩金刚菩提的朋友肯定会发现不论是用手盘或者在身上任何出汗多的地方蹭都会使金刚菩提颜色加深,而出油多的地方对金刚菩提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金刚菩提子原果实是蓝色的,这是因为金刚菩提果肉细胞有液泡的存在,其中的液体呈弱碱性,而其中含有的一种称为花青素的水溶性色素在碱性环境下会呈现出蓝色,不过由于花青素的特殊化学性质,其若是在酸性环境下就会显现出红色。金刚菩提子内部相对果实时候内含的花青素少很多,这也是为什么金刚菩提子变红较慢的原因之一。由于人体排出的汗液正好是呈弱酸性的,因此,金刚菩提子在汗液的浸泡下,花青素会逐渐显现成红色。
那么金刚菩提子怎么盘才能快速变红,说到这里,问题的关键就来了。都说金刚3分靠盘7分靠刷,按上述的道理来讲这个刷就完全没必要了,直接拿金刚菩提子泡泡酸性的水溶液比如醋酸,那么金刚菩提子变红就是分分钟的事了。其实不然,花青素还有一个特殊性质,即强抗氧化性,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出二十倍。那么,在这里它能和人体表面皮肤脱落的蛋白质结合,然后覆盖在金刚菩提子表面,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抗氧化层,防止金刚菩提子进一步的氧化以及后续汗液的沁入。这一层在很多朋友看来是好不容易上的一道包浆,殊不知这层“包浆”对金刚菩提子继续上色变红是最大的阻碍作用。因此,金刚菩提子7分靠刷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那么,大家赶紧抄起刷子将这层“包浆”刷掉吧。
总结来讲,金刚菩提子的3分盘目的主要是使皮肤分泌的汗水沁入金刚,使花青素浸泡在弱酸性的汗水中逐渐显现红色;7分刷的主要目的刷去金刚表面因盘玩过程中人体皮肤表面脱落的蛋白质和花青素结合所形成的稳固的抗氧化层(而不是许多朋友们认为的将包浆刷匀称)。
大家说了这么多关于金刚菩提的特点。那么,这里要回归正题了,金刚菩提子怎么盘才能快速变红呢?
金刚菩提子3分盘7分刷这个是没办法走捷近的,不过也不是没有稍微加速的方法。我们需要的是针对金刚菩提子的特殊性质来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比如说金刚菩提是需要相对的大汗,这样有利于花青素在酸性环境下显现红色;刷子可以挑选较硬的,然后不会那么密集的毛刷,经常干刷有利于金刚菩提子纹路沟回中氧化层的清理,同时也保持了对金刚菩提子的清理。这样长期地盘刷金刚可使金刚整体上色,也是使金刚菩提子变红润最有效的捷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