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译文 八卦画成排列好后,宇宙万象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又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六爻的微妙奥秘也就包含在其中了。阳刚阴柔相互推变,变化之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将文辞附在后面来作出判断,那么变动趋向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易经》中所谓的吉凶悔吝,是事物变动产生的结果。阴阳刚柔,是推动宇宙万物变动的根本。变化通达是指因势利导以适应不同的时空。天地所谓的吉凶祸福是人心正则吉,心不正则凶,天地之道是正大显现的,日月之道是正大光明的,天下万物的变化是端正而统一的。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 《易经》中的“乾”明确地昭示出平易的道理。“坤”柔顺地昭示出简易的法则。所谓的“爻”,就是效法天地易简的法则。所谓的“象”就是模拟天地万物的形态。爻与象显现出事物内部的变动,吉凶是对事物变动结果的判断,功业是对事物变化机遇的把握利用,圣人之情则通过卦辞来显现。天地最伟大的德行是生养万物,圣人最大的宝物是崇高的地位。那么如何守住地位呢?就要靠仁爱。怎样才能把民众聚集起来呢?那就要靠财富,所以,治理财富,使人民端正言行,禁止民众为非作歹,这就叫道义。
(二)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译文 太古时代,包牺氏君临天下,向上观察天上的星象;向下观察地上的万物,观察鸟兽的皮毛纹理,以及大地的各种物产,近处取法人体的形象,远处取法万物的形象,于是制作出了八卦,以此沟通神明的德行,比类天下万物的变化情形。包牺氏用绳索缠绕捕兽的网、捕鱼的罟,教导人们用来捕兽捉鱼,也许就是取法于离卦的卦象而来的。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译文 包牺氏过世之后,神农氏共推为主,他砍下木头削制成犁,把木棒揉弯做成犁柄,耕田种地就很便利了,再教会天下人使用,这大概就是取法于益卦的卦象而来的。规定正中午是买卖的时间,招来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人们相互交换、互通有无。然后各自散去,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许也就是取法噬嗑卦的卦象而来的。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译文 神农氏过世之后,黄帝、炎帝、舜帝前后共推为主。他们通达事物的变化,使民众快乐而不劳倦,用高明神奇的方法教化了万民,使民众得到更多更大的便宜。《易经》的道理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保持长久。黄帝、尧帝、舜能遵循这一原理,所以自会得到天的保祐,吉祥而无不利。他们不必辛劳奔波,垂衣拱手无为无作便天下大治,这大概是取法乾坤两卦的卦理而来的。将树木挖空做成船,削木制成桨,船桨的便利在于渡过原本无法通行的河流而到达远方,使天下得到利益,这一发明大概是取法涣卦而来的。穿牛鼻而将牛驯服就能牵引重物,骑上马就可以到达远方,从而使天下人得到便利,这大概是取法随卦而来的。设置多重的门并敲击木铎巡夜,以防备盗贼侵入,这就是取法于豫卦而来的。切断木头,制成杵,在地挖洞做成臼,臼杵的便利,天下万民都得到了益处,这大概是取法小过卦而来的。将弦索装到木条上制成弓,把木头削成箭,用弓箭的威势,来威慑天下的恶人,这是取法睽卦。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译文 上古朝代人们的冬天住在洞穴中,夏天露宿在野外,后来圣人教人民建筑房屋居住,上有栋梁,下有椽檐,以遮风避雨。这是取法于大壮卦。上古时代埋葬过世的人,只用木柴厚厚地覆盖,葬在荒野中,不建造坟墓,也不植树,服丧也没有一定的期限。后世的圣人教人民用内外双重棺椁来代替,这是取法于大过卦。上古没有文字,先民们靠绕绳来记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世的圣人发明文字,用文书契据来替代结绳,官吏用来处理政务,民众也用它来查考的依据。这是取法于夬卦。
(三)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译文 由此可知,《易经》的内容在于象征。所谓象征是指模拟宇宙万物的形象。彖辞说明全卦的意义。六爻的变化是效法天下万物的变动情形。所以,事物一旦有变动,就会生出吉凶,就有显著的后悔忧虑。
(四)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译文 《易经》八卦中,阳卦多阴爻,阴卦多阳爻,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在任何人事集团中,无不是由少数支配多数。阳卦有一个阳爻两个阴爻,故以一阳当主;阴卦中有一个阴爻两个阳爻,故以一阴为主。阳卦阴卦所象征的德性如何呢?阳卦中阳爻一阴爻二,象征一君二民,一君而使万民归心,这是君子应当选择的途径。阴卦则不然,阴卦是一阴二阳,象征一民二君,二君争夺一民,相互倾轧,陷于混乱,这是无德的小人所走的道路。
(五)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译文 《易经》咸卦“九四”的爻辞说:“心思不定地走来走去,只有少数的朋友顺从你的想法”。孔子引申说:“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天下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只是各人所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人们都有上百种不同的想法。天下之人到底在想什么忧虑什么?太阳走了而月亮来了,月亮走了而太阳又来了。日月如此交替推移就产生了光明。冬天去了而夏天来,夏天去则冬天来,寒与暑交替推移就形成一年四季的时序。所谓的“往”,并非是一去不返,只是暂时退缩;所谓的“来”,也不是永久的存在,只不过是暂时的伸长。退缩与伸长交互感应就产生了利益。尺蠖将身体弯曲收缩,是为了求得下一步的伸张。龙蛇冬天蛰伏起来,是为了保全生命。精研义理达到神妙的境界,是为了致用。利用知识来使自己安身于大道之中,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德行。超过这些再往前,那就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了。穷究神妙而知天地变化,这是圣人才具备的最崇高的德行。”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译文 《易经》困卦“六三”的爻辞说:“前进有大石挡道,后退是蒺藜遍地,以致进退两难。返回家中,又看不到妻子,这是凶险的征兆。”孔子解释说:“不该被困却陷于困境,名誉定会被辱;不该占据却去占据,性命完全有危险。既受侮辱又危险,死期就要到了,他的老婆哪里还能见到呢? ”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 《易经》解释“上九”的爻辞说:“王公射鹰站在高墙之上,必然会获得猎物,不会有不利。”孔子解释说:“鹰是飞禽,弓箭是利器,射猎是人。君子将利器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行动,又怎么不利呢?行动起来毫不迟疑,所以出手就有收获。就是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准备方能采取行动。”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不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译文 孔子说:“小人不让他蒙羞便不会心生仁爱,没有让他生畏的东西就不会懂得道义,不看到有利可图便不会进取,不受威慑就不知惩戒。假如受到小的惩戒而避免闯下大祸,这正是小人的福气啊!《易经》噬嗑卦“上九”的爻辞说:“带上脚镣刑具,虽然脚趾灭掉了,受到了惩罚,但以后望就不会有灾祸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里积善行,不足以成名,不积累罪恶,便不会毁灭自身。小人认为小的善行是无益的,就不会去做;认为小的恶行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就不肯去掉恶行,所以恶行逐渐积累从而到了无法掩盖的地步,罪恶大到了无法消解程度。故《易经》筮嗑卦上九爻的爻辞说:'肩上扛着枷锁,磨掉了耳朵罪不可赦,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文 孔子说:“危险,是由于 认为自己所处的地位很安全才发生的;灭亡,是由于认为可以长久地保持地位而发生的;动乱,是由于自认为天下大治而发生的。所以,君子在安定时不会忘记危险;在位时不会忘记灭亡的教训,天下大治时不会忘记会有动乱发生。所以,自身安稳无事而国家才能保全。《易经》否卦九五爻的爻辞说:'将要掉下来了将要掉下来了,那个系在桑树上的鸟巢!'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译文 孔子说:“德行浅薄落却地位高贵,智慧低下却图谋大事,力气微小却担负重担,很少有人不会招致灾祸。《易经》鼎卦九四爻的爻辞说:‘鼎的脚折断了,打翻了君王赐给的美食,弄得脸上身上湿淋淋的,凶’。这是说才智不足以胜任,当然会出乱子。”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译文 孔子说:“了解事物微妙的玄机就是大智慧神明了吧!君子对上不献媚讨好,对下不轻慢猥渎,这也许算是了解事物微妙的玄机了吧!所谓玄机,就是事物变化最细微的、最先显现事物变化吉凶后果的那些征兆。君子如果察见了事物变化的微妙的玄机,就应采取应对的措施不要整天消极等待。《易经》豫卦六二爻的爻辞说:‘被巨石挡住了去路,就不必整天在那里等待,应当另谋出路,只要心中正就吉’。既然被巨石挡在了那里,哪里用得着在那儿干等!情况已经可以判断出来了。君子通过察知细微的征兆就可以预知未来显著的结果,处理事情知道什么情况下要阴柔,什么情况下要阳刚,这样就能成为万人敬仰的人了。”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译文 孔子赞扬他的学生颜回说:“颜家的这个年青人,他可能差不多了吧!有了过失,从不会不知道;一旦知道自己的过失,再不会犯同样的过失。《易经》复卦初九爻的爻辞说:‘迷路不远就能返回来,就不会有后悔,原本就吉利。’”
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译文 天地间阴阳气交互作用,万物化成。男女雌雄交合,万物化生。《易经》损卦六三爻的爻辞说:“三个人一起行动,主张不同,有一个人就必须放弃成见。一人单独行动,反而会得到志同道合的友伴。”这是说天下的道理必须要达到一致。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先要在世上立其身才能有所行动,与人相交要能以心换心才能进一步谈论世事,先要确定谁是自己真正的知交才能向对方有所希求。君子能有此三方面的修养,才称得上是一个完美全面的人。不考虑现实就采取行动,那么就民众就不会支持参与;用威胁的话对待人,那么民众就不会顺应服从。平时与民众没有交情却对他们有所期求,那么民众根本不会支持。没有人支持拥护,那么伤害他的人就会到来了。《易经》益卦上九爻的爻辞说:“没有谁帮助同情,有的人甚至还要趁机攻击,所立定的志向又不长久,结果当然是凶了。”
(六)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译文 孔子说:“乾坤两卦,大概是进入《易经》的门户吧!”“乾”指阳性的物,“坤”指阴性的物。阴与阳相互配合,从而产生阳刚阴柔交错的形象,以现出天地间的一切造化,以神明之德相沟通。卦象的名称虽然繁杂,却不超越天地之道。然而考察卦的具体类型,其中所说的大概是殷末周初衰败时代的现象吧!
《易经》的主旨,在于通过显现过去的事而察知未来的趋势,使细微显著,将隐秘阐明。扩大来说,就是恰当的给事物命名,并将事物辩明类别,至于说用准确的言辞对事物的变化作出判断那就更是非常完备了。所用的名称虽然微小,但象征的事物类别却十分广大,旨意也很深远,文辞也很典雅,其中的言论委婉曲折却无不中肯恰当,叙事直截了当却隐藏深意,依据吉凶的道理来辅助民众行动,从而显明失与得是相互依存的,吉凶祸福各有报应。
(七)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译文 《易经》兴盛流行起来,也许是在中古殷代的末期吧!注解《易经》的圣人们,也许是有忧虑患难意识的人吧?所以,《易经》有这样的象征:履卦尊礼而行,是德行的基础;谦卦勤劳谦逊,是德行的把柄;复卦教导返归本性,是德行的根本;恒卦教导恒的坚固,是使德行稳固;损卦教导克制欲望,是修养德行,是如何辩明德行;井卦教导人们要有标准,是德行流布天下。“履”是礼节,可在祥和中三室两厅极致。“谦”是谦逊,让人尊敬而品格光辉。“复”,虽然势力微小却能明辨事物;“恒”是在杂乱的环境仍能专心一致而不心生烦厌。“损”先碰到困难会受点挫折,但是经过自己的德行,今后的事也就容易应对了。“益”是不断自己的德行却不人为造作。“困”是处困境而后通达胜境。“井”是有一一定的规范却要懂得善于迁移以适应不同的变化。“巽”是要善于衡量时势,功成名就时善于隐藏自己而不居功做大。“履”,以祥和与人共同行动。“谦”,以礼节来克制自己的非念;“复”是自我反省而自知。“恒”,以始终如一的德行支持到底,“损”,受小的挫折而远离了大的祸害。“益”,以增长自己的德行。“困”,历经磨练而减少对他人的抱怨。“井”,以风范而使人明辨道义。“翼”,因地制宜而善于权衡处置。
(八)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译文 《易经》是与人类密切相关不可疏远的一部书,它阐述的法则要灵活运用。《周易》之道是变动而不固定,在六爻产周流,或上或下没有常规,阳刚阴柔相互变化。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法式,只有适应不同的变化,才能发挥它的功能。《易经》教导人们出入进退要有节度,对内对外要知道谨慎畏惧,又要明察忧患的事实因,没有什么人能保护你,你只有象面对父母那样恭敬谨慎。学易者,开放要依据卦辞爻辞来推断事物的变化的方向,往后就能发现事物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不过《易经》之道也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能领会,假如不是那个人,易之道也不会凭空起用的。
(九)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译文 《易经》这本书的目的,是由始知终,明因识果,以了解事物的本质。六爻的变动错综复杂,只有把它们放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才能了解把握。卜卦时,开初卜出来的一个爻的含义是难于了解的,等到六爻都出来了,那么最上爻的意义就很容易知道了。这是因为初爻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上爻是事物发展的末端。初爻的文辞是比喻事物的开始,由上而下,最后到上爻,表明事物已发展到极终。天有不测风云,中间的二、三、四、五爻就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功能了。唉!也许存亡吉凶的趋势,即使是居住在家也是可以知道的吧!一个真有智慧的人,只要看一看卦的爻辞上说些什么,那么多半就能了解整个变化的情形了。一般说,“二”与“四”爻都是阴位,作用功能相同但位置不同,因而境遇也就各不相同,二爻通常多赞美,四爻则多恐惧。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二爻”在下卦的中央,远离“五”君位,牵制较少,容易见效,所以多赞美。而“四”爻接近“五”爻君位,容易冒犯得咎,必然经常处在恐惧中。阴柔的本性,不利于攻击远处的事物,主要的功用在于避免灾祸,其运用的原则是柔顺中庸。三爻与五爻都是阳爻,同样的功用都处于不同的位置。通常情况下,三爻多凶险,五爻多功绩,因为“三爻”在下卦顶端,刚强过度,又处于臣下的地位,所以多凶险;“五”在上卦中央的君位,刚毅中庸,又居君王的地位,所以多功绩,这完全是因为各自所处的地位有贵贱等级的不同。不过,柔弱就一危险,刚强就一定殊胜吗?
(十)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译文 《易经》这部书,内容广大,无不悉备,有天道在里头,有人道在里头,有地道在里头。卦有三画,象征天、地、人三才,再将两个三画的卦重叠成六画卦,所以有六爻。卦六画并非另有含义,只是以此来代表天、地、人三才的变动。各道两两交互而有变动,所以叫“爻”,爻就是交的意思。爻有上下不同的等级,用来象征等级地位不同的东西,所以叫做“物”。万物相互杂处,陈列在天地之间,犹如错综复杂的文采,所以叫做“文”。万物各有各的地位等级,各有各的变化规律,呈现在天地间的文采之象有恰当与不恰当,所以就产生了吉与凶。
(十一)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译文 《易经》的兴盛,也许是殷代末期,周文王德业兴盛的时期吧!是正当周文王与殷纣王之间发生事端的时期吧!因此才在《易经》的言辞中隐含着危机。惟有有危机感的人才能使自己平安,反之,那些认为容易得到的人会使自己陷于失败。其中的道理非常广大,所有的事物无不包含。立身处世至始至终戒惧谨慎,其主要目的在求得没有过失灾祸, 这就是《易经》这部书要告诉后人的道理。
(十二)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译文 所谓乾亦即天的功能是天下最刚健的,其德行恒常容易却知道艰险所在。所谓坤亦即地的功能是天下最柔顺的,其德行恒常简易却明白阻碍所在。《易经》的道理能使人口服心服,能知道其他人的心里想的是什么,能断定天下事物发展的吉凶,能成就天下伟大的事业。所以在天地间的一切变化及人的言行举动中,吉事就会有吉祥之兆,由事物表现出兵各种现象就能知道事态的结局,占断事情就可以知道未来。天地设定了地位,圣人们成就天下事业,人用智慧谋划,天道于无形,百姓不知却能参与其中成其大功。八卦用象征的方式来告知,爻辞%辞以真相来明言,阳刚阴柔杂居于六位之中而吉凶就显现出来了。各卦由变动说明利害,是吉是凶随着时空不同而变迁。所以喜爱与厌恶相攻就产生了吉凶,远近取舍不同就产生了后悔与烦忧,真真假假相互感应就产生了利下害。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译文 大体上说,《易经》所提示的人生真相是,相互靠近却又不能和睦相处那就会有凶险,有时不会相互伤害对方,其结果必然后悔与羞辱。“爻辞”的表达依各爻说的变化而变化,犹如人的言语随情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将要背叛你的人,他所说的话有惭愧的含意,心中有疑虑的人所说的话杂乱枝蔓,有修养的人所说的话很少。性子急躁的人所说的话就多,诬陷好人的人所说的话游移不定,了自己操守的人说话含混不清不能直截了当。
周易四十一卦 山高水深之象 以德报怨之意
大象:山高水深,各得其所,因损得益之象。
运势:现况诸事不顺,有破财之象,虽先损失,但后反而得益,因祸得福。
爱情:不利女性之卦。以诚信待人,可得成功,不宜斤斤计较。
疾病:现况病情虽重,积极治疗可愈。身体较衰弱,注意肠胃、咽喉、贫血等疾。
失物:不能寻回。
诉讼:有斗争之象,损失破财,和解反而获益。
《易经》第四十一卦 看婚姻情感! 50分 损卦艮上兑下
(经文)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经文释义:损(sun):减少,损害、损坏。曷(he):怎么、何时。簋(gui):古代盛食物之器,园口双耳。
减少在于是否有诚信。根据实际情况而减少浪费是一种美德。无咎。只要有利于相互的交往就中,怎么利用好损,简单的说,吃饭祭祀两个容器就够了(一饭一菜)
(经文)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 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经文释义:减少下层而增加上层,是一种尊上之道。减少应该是有诚叮、诚心的就是好的,没有过错。只要有利于双方的交往,不是刻意的伪损。如何运用好损之道呢?虽然二簋即可用餐,但是这样的用法也要讲究时机,盛宴二簋肯定是失礼的。减少刚健就要相应的增加柔顺,减少盈满就填补空虚,这要根据所在的时空环境来做调整,这是辩证统一的。
(经文)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经文释义:惩:处罚、警戒。窒(zhi):阻塞不通。
山下有泽是损卦的组合,君子应当警戒忿怒控制欲望
(经文)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经文释义:已:停止。遄(chuan):迅速地、往来频繁。
放下自己的事而迅速的前往(帮助别人),这是没有过错的,是经过斟酌,可以减损自己,而别人此时更需要帮助。(损己利人)
(经文)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经文释义:停止手中的事而赶往,这是一种高尚的助人之志,值得尊崇。
(经文)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经文释义:为获取正当利益而有所损,从短期看不一定好,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得结果是不损而是获益。(合理的损、必要的损)
(经文)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经文释义:为正常利益而节省非必要开支,这是一种真正的节约精神
(经文)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经文释义:多人一起行动,常常会有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分歧脱离团队,而一个人独立行动却往往会引起关注而得到朋友的帮助(援手)或指点。
(经文)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经文释义:一个人独立行动会赢得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多人行动则会相互之间产生怀疑。(人人都有一颗善良同情之心)
(经文)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经文释义:对于疾病、痛苦的消除,那是越快越好。(损疾贵遄)
(经文)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经文释义:去除疾病本来就是一件可喜之事,若能使其遄损,那更是大喜。(损疾可喜,损疾而安)
(经文)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经文释义:减少自己能够让更多的朋友得到好处,这是一种好的品德,没有违背损之道。(损己利群)
(经文)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经文释义:损己益人之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会得到天佑。
(经文)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经文释义:不需有任何减损,使得各方受益,这是最好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期盼的,无论是官吏还是一般百姓。(无损而益,皆大欢喜也)
(经文)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经文释义:各方都没有减损,各方都得到益处,这是损之无损,是损之最高境界。
(损)卦意综述:权衡利弊,损小益大,是损的目的;损己益众,是损的品德;损众益己,是自私;弗损而益是损的最高境界。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获,以最快的速度换来长久的安定,这都是值得的。因此必要的付出是应该的,要有大视野,不能鼠目寸光,只顾>>
易经第四十一卦占卜外遇 解者缓也。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解就是缓慢的意思,缓慢必定有所失败,所以接着是损卦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41、损卦
山泽损《损》(下兑上艮) 第四十一
诚信处世客满庭,损刚益柔见虚盈;
心怀若谷守君道,居中怀德利贞行。
不谋私利常得友,知错既改有吉庆;
福寿资粮上苍佑,广结贤臣留美名。
原文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译文损卦,象征减省也,其意主要在损下益上,损刚益柔,损有余以益不足。损卦强调能以诚信为前提,行减损之道,将可获致「大吉祥、无咎害、可合乎正道、并利于往前有所作为」等四项善果。损下益上之道惟在心诚,不必损其过甚,只要心存诚信恭敬,虽微薄之物,亦足以奉献于上。并不要求皆以丰盛之物益上 。
原文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可见山下有泽是损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泽水浸蚀山脚为戒,从而制止其忿怒,杜塞其贪欲。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曾文正说:“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又说:“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惩忿即吾前信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吾前信所谓知节啬也。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遏欲之难,……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
欲不除,如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
损上益下,损外益内。道德之修养在于清静为本、淡泊物欲,故能无为而无不为。欲使内之境界愈高,则务使外之物欲愈少。故曰:损,德之修。孔圣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乃圣人超然物外、安贫乐道至高境界之写照。孔子赞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淡泊物欲、安贫乐道,无愧为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首。外之物害及内之性灵,使人之情志远离内之宁静平和。故云:损,以远害。《道德经》48章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诚乃此理。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二阳
〖原文〗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译文〗利于坚持下去,征伐有凶险;不要损伤他,给他以利益。
〖解说〗这是损卦第二爻爻辞。第二爻是主卦中爻,代表主方素质,阳,表示主方素质良好,比如说,主方有资金、有地位、有权力、有实力、有技术,等等。主方应当慎重使用力量,以免被客方利用,应当保持当前有利状态,“利贞”。盲目行动有风险,“征凶”。为了能够给客方造成损失,主方应当设法给客方以利诱,“弗损益之”。
〖结构分析〗第二爻位置是阴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阴位,不当位,不过与五阴有应。不当位,表明主方的良好素质有可能遭受损失,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因素;有应,表明客方素质不佳,希望从主方获益,那潜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对主方不利因素,爻辞说“利贞,征凶”。换一个角度思维,为了最终从客方获益,主方可以用自己的良好素质作诱饵,制服客方,所以,爻辞又说“弗损益之”。
主方可以用自己的良好素质作诱饵,制服客方,明白不?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占事恋爱 事业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译文:《损卦》象征减损:内心有诚意,最为吉祥,不会招来祸患,可以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用什么祭祀神灵呢?两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有两个耳子)粗淡的食物就足够了。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象辞》说:《损卦》的卦象是兑(泽)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湖泽之表象,湖泽渐深而高山愈来愈高,象征着减损;按照这一现象中包含的哲理来做人,君子就应该抑制狂怒暴躁的脾性,杜绝世俗的欲望,也就是摒弃格调不高的低级趣味,不断培养高尚的品德。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译文:初九,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赶快前去助人,就不会有灾难临头,损已助人时要再三斟酌把握分寸。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译文:《象辞》说:“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赶快前去助人”,处在尊位的柔弱之辈正需要帮助,地位卑下的阳刚之士首当其冲,义不容辞,立刻牺牲自己的事业而成人之美,表现出尊贵者心心相印的关系。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译文:九二,利于坚守正道,主动出击会有凶险;几乎用不着自我减损就可以使尊贵者受益。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象辞》说:《损卦》的第二爻位(九二)之所以利于坚守正道,是因为处在不高不下的适中位置上,本身地位又不很稳固,不宜于积极行动。只有持不偏不激也不过于保守的中庸态度,作为始终不变的志向,才能够使他人受益。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译文:六三,三个人一同前进,由于互相掣肘会使一个人受到伤害;一个人独自行动,就会专心一意地寻求伙伴,最终必定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译文:《象辞》说:一个人前去无牵无挂,目的明确,可以顺利地得到接应,取得成功。三个人一齐前去,则会相互猜疑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说明损下益上不能不分情况地一窝蜂上,而要审时度势,讲求实效。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译文: ,尽量减损克服自身的弱点,准备迎接马上到来的喜庆,不会有任何灾祸。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译文:《象辞》说:“尽量减损克服自身的弱弱点”,意思是说,本身很柔弱,又处在比较尊贵的地位上,不可能通过自我减损来使他人受益。只有尽量减损克服自身的弱点,等待接受别人助益。但无论哪种减损,哪怕是这种减损克服自身弱点的举动,也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译文:六五,有人送来价值十朋(古时候货币单位,双贝为一朋)的大宝龟,想推辞都不行,大吉大利。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译文:《象辞》说:《损卦》的第五爻位(六五)之所以获得大吉大利,完全是上天保佑的结果。因为六五爻本身阴柔,居于尊位,仍想着自我减损而使他人受益。这样不但得到大众的广泛助益,也搏得了上天的好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有攸往,得臣无家。
译文:上九,用不着自我减损就可以使他人受益;没有一点灾患,占卜的结果十分吉利,前去行事,定能获得天下万民归心。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象辞》说:“用不着自我减损就可以使他人受益”,是因为处在损卦最高位置,损极必反,本身所获取的大量的助益,使得能够不用自我减损就可以有益他人,这当然是损卦损已益人的最高境界,因而使得损已益人的心意得到极大的满足。>>
求解《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爱情!??? 有诚信,就会非常的吉利。保持行为正当性,就不常有什么过失,适合有所前往(这样理解为发展)。不错的卦。抓住好机会吧,小妹妹。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问他是否爱我 损卦是损中有益之卦,即减其有余,增其不足。表明人不能只顺从自己的想法,任性为之,应当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否做到了诚信,是否辨其是非、分其邪正,是否明于心而验于事,是否真履实践,有始有终。简言之,您现在处在迷茫之定,做出的决定也很不理智,忘掉了您自己的初衷和诺言,虽有海誓山盟和美好的憧憬,但真履实践的太少,只能算是有始无终,有损无益了,所以,一定要坚持初衷,贯彻到底,有始有终方能有益。
变卦节表明做事情要把握好度,不可偏激,拿您的事来说,您首先要保留自我的风采,然后随时处之,境遇在彼,造命在我,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过分追求,也不要置之不理,把握好你们之间的度,若是这样,我相信您会在他心中有一席之地;但是其中要注意变通升华自己,要一层层一节节的固执,而不要认准一个固执到底。
综合来看,本卦损卦启示您要真屡实践,从一而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变卦节卦启示您不要失去自我,依情况变化,坦然处之。参照您的状况,我推断目前他还没有真正爱上你,建议做回自己,把心收回来一部分给自己,当您魅力四射的时候,还怕他不爱您吗,或许您会有其他想法呢。
易经》第四十六卦和易经》第四十一卦和易经》第三十卦 ,在线等待高手帮忙解答哇,问的是我可以去哪家公司 这连占之卦比较有意思,既然是求助,咱就简断一下
1:医药公司
官旺父旺,公司较大,经营很好,大概是办公室行政类闲职工作。但身在六爻持兄弟,自己担心竞争压力等,有点胆怯的因素。因卦为六冲,估计卦主选择这个公司可能性不大。
2:广告公司
官星很旺,父母月破憨前景很不错,但是当前工作环境很差或者很不尽人意。身又是办公室行政类工作,兄弟化进神,这个工作位置竞争压力依然很大。
3:网站公司
官临日建,父临月建,这个公司也很不错。卦主应聘的职位大概是和思维构想和对外采集及宣传类工作,因身财化子孙,子孙临空,可能工作不会如想象的轻松,并且收入也不会如理想的上升。不过相对前两个,这个成功和发展的机会会更大一些。
《易经》第四十一卦 山泽损 变卦 山天大畜 问婚姻 敬请高人指点迷津! 损卦是损中有益之卦,即减其有余,增其不足。
损卦表明人不能只顺从自己的想法,任性为之,应当静下来想一想,叮己是否做到了诚信,是否辨其是非、分其邪正,是否明于心而验于事,是否真履实践,有始有终。简言之,您现在处在迷茫之际,做出的决定也很不理智,忘掉了您自己的初衷和诺言,虽有海誓山盟和美好的憧憬,但真履实践的太少,只能算是有始无终,有损无益了,所以,一定要坚持初衷,贯彻到底,有始有终方能有益。
变卦大畜是温养圣胎之卦,表明不可轻举妄动,以静养为宜,或可以说顺其自然为妙。在于您是提示您准备工作已完成了,马上就要进入重要环节,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可能会有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需要您一如既往,时时防危,才能达到您的心愿。
权力的本质有很多争论。
权力之善恶,决定于当权者及其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就当权者而言,德位相称,权力为善;位高德薄或有位无德,权力就会恶化;就制度而言,在良制良法中运用,权力为善;在恶制恶法中运作,权力就会恶化。
权力本身不是恶,用之不当、用来损人利己,权力才会恶化,即“一个人通过施加损害的威胁而迫使其他人去实现其意志的权力”才是恶;“为了实现某项伟大的事业所运用的权力”则不是恶的。遗憾哈耶克没有进一步肯定,提升人类福祉、促进社会文明的权力是善的。
权力对于人类社会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善的,而对于儒家来说也必然是善的。《易经》说“圣人之大宝曰位”,权位对于圣人,就是“大宝”, 尽善尽美。
虽然“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但是,仁者会很坚定地维护道德理想和国家利益,就象石头那样坚固。提拔重用的人都是正义之士,国家颁布的法律都是良好的法度(合乎礼义的法律),率领文武百官追求的都是仁义的志向。可见,儒家的君权之善,必须与义士、义法、义志配合,要落实于官员群体、法律制度、政治方向的正义。
“君权天授”,岂有不善哉。
主张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但由于对权力本质认知的不同,儒家和自由主义所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说自由主义的说法和做法是“用法治把权力关进笼子”,儒家则是:用礼制把权力尊上礼台,升进文明。对权力,以法制约之,以礼提升之,以道统庄严之。
只有体现相当的人格高贵和道德尊严者,才有资格登上礼台;登上礼台者,必须自觉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别说非法,非礼都不行,都丢脸,都会被礼制轰下台。
《 易经 》 系辞 下 传 诗解1八卦有情简易贞正
题文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系辞命之,动在其中
吉凶悔吝,生乎动者刚柔立本,变通趣时,
吉凶贞胜,情正自胜天地之道,贞正以观;
日月之道,贞诚以明,天下之动,贞一真情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双然,示人简矣
爻效象像,爻象动内,吉凶见外,功德事业,
见乎变化,圣人之情,见乎系辞天地大德,
生生不息,圣人大宝,位高权重,何以守位,
曰用仁政,何以聚人,曰善用财理财正辞,
禁民为非,曰行道义古包牺氏,仰观天象,
俯观地法,观鸟兽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始作八卦,通神明德,类万物情
结绳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民,
聚天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取诸噬溘
原文(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1)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2)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3)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双然示人简矣。(4)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5)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6)
〔注释〕
(1)八卦成列:八卦各列其位。象:卦象。刚柔:指爻画。阳爻为刚,阴爻为柔。相推:相推移。变:爻之变化。此指九六相变。命:一本作“明”,命、明互通。当训明为是。动:爻象变动。
(2)趣,趋。时,卦爻之时。即卦爻所处的具体条件。
(3)贞:正。屈万里先生《读易三种》曰:“贾子《道术篇》:‘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据此贞即真。十三经无真字,盖直妈真也。”笔者以为此说极有新义,足可备一说。笔者提出补证的是:古“贞”、“正”互假,“直”、“正”互通。《文言》:“直,其正也。”《说文》:“直,正见也。”皆其证。《说文》:“正,是也。”《广雅·释言》:“真,是此也”可知“真”、“正”亦同。据此“贞”与“真”相通无疑。观:瞻。一:乾元,即天一,万物始于一而终于一。
(4)确:《说文》作“隺”,先儒有训为刚健貌者,通观文义,“确”与“双”对举,当训为高至。天尊故高。易:平易。双:下坠,从阜。地卑下故曰双。双,一本作“退”或作“妥”。古音每随义转,“卑”。“退”声之转,“退”、“妥”音近,故三者互通。
(5)此:代词。此指乾坤易简。“效法之谓坤”,故“爻也者,效此者也”,“成象之谓乾”,故“象也,像此者也”。即三百八十四爻效此,六十四卦卦象像此。内:卦内。外:卦外。辞:卦爻之辞。
(6)生:生育。位:职位,《 周易 》多指爻位。仁:一本作“人”,“仁”、“人”古者通。《 中庸 》:“仁也者,人也。”理财:管理财物,正辞:匡正言辞。
〔译文〕
八卦布列(成位),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又将八卦相重,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阴阳刚柔爻画相互推移,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系上文辞而明示,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吉凶悔吝,产生于爻动;刚柔,是立卦的根本;变通,取义于(卦爻之)时,吉凶,以正而取胜;天地之道,以正而能观瞻;日月之道,以正而得光明;天下之动,以正而归于一。乾,高大而示人平易;坤,卑下而示人简从。爻,仿效于此;卦象,取像于此,爻象发动于(蓍占)内,吉凶显现于(蓍占)外,建功立业显现于知变。圣人的情感体现于卦爻之辞。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育,圣人最大的宝是权位。如何守住权位,是行仁政;如何聚合众人,是用财富。而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的是义。
原文(二)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①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③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④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⑤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溘》⑥
注释:
①包牺氏:传说中原始社会圣王,风姓。被称为三皇之一。包,又作“庖”。按《世纪》始取牺牲以供庖厨,故号包牺氏,一本作“伏戏氏”。伏,服。戏,化。据说伏戏画八卦以治天下,天下服而化之,故称“伏戏氏”。中国古代其它曲籍又称包戏氏为伏牺、伏羲、炮牺、包羲、庖羲、虙仪、宓牺等。又说即太昊氏。其族居位于黄河流域自东向西、泰山一带高地,以渔猎为主。为中国东方氏族之祖。
②象:天象。法:形。鸟兽:先儒多释为飞鸟走兽者。由上下文义读之,似指天上四象,即朱雀、白虎、苍龙、玄武。文:文彩。与地之宜:《 后汉书 ·荀爽传》引作“与天地之宜”。“宜”在此有适宜、适合之义。
③诸:之乎,即于。神明之德:指天地变化神妙之德,也指健顺动止之性。类:比拟。情:情况。
④作:始。罔:一本作“纲”、“网”。《 周易集解 》虞翻注无“罔”字。取兽之网曰罔。罟:也指网。取鱼之网曰罟。佃:一本作“田”,取兽曰佃。渔:通鱼,取鱼曰渔。盖:大概。离:古读罗,帛书《 周易 》之“离”皆为“罗”,离、罗二字通。《 方言 》;“罗谓之离,离谓之罗。”此指纲罗。《离》卦也有网之象。《离》两离相重,离为目,两目相连,外实中虚,互体又有巽,巽为绳,故有结绳为网罟之象。案《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以制器者尚其象”,当知自此以下指“观象制器”之事。
⑤没:终。 神农氏 :传说中原始社会人物,古史又称炎帝、烈山氏,相传始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尝百草发明医药。故称 神农氏 。作:起。斲:读zhuó,有砍削之义。耜耒:皆上古农具。耜,读sì,犹如今之犁头。耒,读lěi,犹今之犁柄。耨:读nòu,一本作“鉯”。通观上下文义“耨”当作“耜”。《 汉书 ·食货志》引此文作“吕”(耜)。《重定费氏学》云:“王昭素曰:‘耨,诸本或作耜’。”即其证。益:指《益》卦,《益》下震上巽,巽为木,为入,震为动,互体有艮坤,艮为手,坤为土、故有手持木入土之象。
⑥日中:中午。致:招致。噬嗑:卦名,有咬合之义,以齿咬物为“噬”,合口为“嗑”。《噬嗑》卦下震上离,离为日,为明,震为动,上光明,而下有动,有日中集市之象。
〔译文〕
古包牺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相适宜,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包牺氏)结绳索而制作网罗,用来猎兽捕鱼,这大概取象于《离》卦。包牺氏死后, 神农氏 开始,砍削木头做成了耜,弯曲木头制成了耒,用耒耜耕种的便利,以教天下(百姓),这大概取象于《益》卦。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招致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相互交换而归,为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这大概取象于《噬嗑》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