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奈以前称为马德拉斯,泰米尔纳德邦首府。 金奈别致的欧式建筑、古朴的印度寺庙、银行、饭店、旅馆等建筑都很豪华气派,但一些公共设施却极其落后。市区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大都没有红绿灯。行人过人行横道时,往往与大货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发生抢道现象熏由于车流长且速度快,每每险象环生,令人毛骨悚然。虽然警察不少,但他们除了每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站着外,对拥挤的人流和车流却无能为力,但他们忠于职守的精神颇令人感动。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行人纷纷躲藏避雨,而那些警察仍然站在雨中坚守岗位。
在印度,人们把牛奉为神明,它是希巴神坐骑的化身,所以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以至无论城乡,满街巷都是牛群在游荡,行人见了牛必须礼让三分,让牛先行。我曾亲眼目睹牛在大街上慢悠悠地溜达,路人见了都避而远之,连庞大的车流也得为其让路。有时牛躺在马路中央,车辆只得绕道而行。
在金奈,出租车极少见到,即便见到也是“喇叭不响,其他到处都响”的旧车。马德拉斯常用交通工具是三轮车,因坐车的人少,它的空驶率极高。若你在路上行走,三轮车主会马上停下来或踏过来让你乘坐,你若不坐它就紧跟其后,让你很不自在。
大街上还有看印度**留下很深印象的大篷车,车内坐满了男女老幼,车头的音箱里高声播放着好听的印度歌曲,汽车飞驰在马路上,让人见了心情激荡。至于车内是否坐的是吉普赛人,恐怕回答并不是肯定的。我们知道,吉普赛人是一个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的民族,原居于印度西北部,十世纪前后开始外移。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整个印度,也遍布世界五大洲。随着现代经济与大都市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印度化了,有的已开始定居。相信再过若干年后,流浪的大篷车这道风景线将会消失。 大宝森节
每年的2月1日,金奈(Chennai)都会举行隆重的大宝森节(Thaipusam)庆祝活动。印度兴都教徒(Hindu)纷纷用针刺穿身体,组成庞大的游行队伍庆祝大宝森节的到来。
大宝森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根据淡米尔日历计算,每年十月份的月圆之日(即阳历一月至二月之间),是力量之神穆卢干(Lord Murugan)的诞辰。于是,信徒将此日称为大宝森节。
对信徒来说,大宝森节是代表赎罪、还愿、再次许下新愿的一天。他们祈福在神的庇佑下,一切事事如愿。同时,当信徒祈求神灵庇护和在前一年神前许下的心愿实现后,就会在大宝森节这一天,以头顶奶壶、插针或扛针座还愿来表示对神的感恩。
元月彭歌节
南印度的泰米尔纳杜邦丰年祭( Harvest Festival) 有如当地人的新年,通常举行祭典的时间在元月中旬,
泰米尔语又称之为彭歌节 (Pongal ),它是本邦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全世界各地如: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泰米尔人每到元月都会共襄盛举,据说这个节庆沿袭至今已经超过了5000年。
印度历史上,泰米尔纳杜邦极少受外族影响,几乎看不到印、回教交错的踪影,泰米尔的文化是非常纯粹的印度教文明代表。泰米尔族文化历史悠久,除了有自己的泰米尔语言与文字,还拥有独树一格的文学、音乐、舞蹈、雕刻、寺庙建筑艺术,与北印度文化有明显区隔。所以除了印度既有的迪伐利新年,(约每年10至11 月之间),泰米尔人在元月中旬还要再庆祝另外一个新年—彭歌节。
丰年祭主要的意义是庆祝丰收,每年节庆期间约是4天。节庆第一天称为'Bhogi Pongal',首要祭拜雷雨神因帝拉(Indra),没有足够的雨量,农作物就不能收成,农民看天吃饭,当然不能没有因帝拉,这一天家中必须大扫除,象征除旧布新,门口地面上也会加上吉祥画(Kolams),并在图案上撒入新收成的米粒。
第二天'Surya Pongal',要祭拜的是太阳神,没有日照,作物也不会丰收,太阳神当然要关照。祭拜太阳神有个特别仪式,就是要在盛满水的金属圆盘中观看太阳的反影;另外这一天妇女会烹煮特制的甜八宝饭,这是一种加入牛奶、红糖、印度奶油的香浓米饭,并且缀饰当地原产的腰果与香料。所以彭歌节的第二天,泰米尔人的问候语经常是:「饭煮好了吗」。
第三天'Mattu Pongal',祭拜的是牛神,感谢辛苦犁田的牛,也不能马虎。牛儿会被沐浴,画上彩绘,其牛角也要上色。这一天的祭拜仪式同时也要拜帕华蒂女神和她儿子象头神,并制作彩球,献给牛儿和野外的鸟群。再来,印度绝无仅有的斗牛赛(jallikettu) 是节庆的压轴戏。彩绘过的牛只,在颈上缠住钱包,将牛群放置于特定的公开场合,任何参赛者只要能够驯服牛儿、骑到牛儿身上,就可以把钱包带回家。
第四天'Kanum Pongal',这一天是休息日;最后的第五天称'Kanya Pongal',按传统是已婚妇女回娘家的日子,家中的兄弟要准备礼物送给这些出嫁的姐妹。
众所周知,新加坡有7成以上是华人,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人种,来看看新加坡都有些什么节日吧。
不仅有华人的节日,也有马来人,印度人的节日呢。公共假期也都考虑到了所有民族呢。
春节(新年)
新加坡华人保留着过春节的习俗,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家历十二月(腊)二十四日,新加坡华人开始是祭灶(即送灶神)。这天各家各户都准备许多祭品,主要有蜜柑、甘蔗、糯米饭和其他粘性甜食,以便让灶神爷吃了之后多讲好话。
新春佳节,“捞鱼生”已经成了一种习俗。由于“鱼”和“余”谐音,加上必须要用筷子以“捞”的方式来吃,因此华人都喜欢在过农历年时大吃特吃鱼生。主要是为了讨个好兆头,希望年年有余。现在鱼生的花样非常多,有鸿运鱼生、幸运鱼生、三文鱼生、生虾鱼生、发财鱼生、芒果鱼生、越南鱼生等
春节期间,华人都吃桔子和鱼。因为汉语的“桔”字,右半为“吉”字,“鱼”字与“富裕”的“裕”字谐音,以此来祈求在新的一个里能够和吉祥和富裕。各家各户还要印上一个红底金色的“福”字以及互赠贺年卡。贺年卡上常常印着振翅飞翔蝙蝠,因为“蝠”与“福”字谐音;或印有荷花、苹果、竹子、梅花等,因“荷”、“苹”与“和平”谐音,“竹子”象征节节向上。
送红包也是新加坡华人欢度春节的一个传统风俗。在新加坡,送红包已有多年历史。长辈送给小孩的红包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除夕守岁时,由父母用红纸包些钱币给小孩压岁,俗称“压岁钱”第二种是拜年红包,一般是已婚的长辈送给小孩,而未婚长辈则不必送。华人过春节,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总要分送红包,亲友之间也要互赠红包。
舞龙是新加坡人欢度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庆祝活动。新加坡舞狮又可分为北狮和南狮。北狮的大狮由双人舞,小狮由单人舞,有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南狮由二个合作,前者举狮头,后者用双手抱前者腰部,摆动狮身。南狮更注重技巧表演,如爬高台、蹬彩球等。
舞龙也是新加坡华人春节传统庆祝活动之一。入夜以后,龙身内灯光闪烁,通体透明,舞动起来,别具魅力。最常见的龙约长70米。一支龙队需七八十人才舞得起来,困为交替更换者必不可少,还要有龙珠手和放烟火的人。
妆艺大游行
从1973年开始,新加坡人在过中国春节的同时也开始过斤盖伊节。斤盖伊这个词的古义是“装饰的彩车”。彩车游行是节日活动的最高潮,来自世界各地装扮独特的彩车在繁华的街道上漫游,演员在上面载歌载舞,街道两旁的观众人山人海,全国各族人民都在这个时候涌向街市,参加新春2月这个美丽的民众化装活动。前来助兴的有:扣人心弦的美国“仙乐”队伍,活泼可爱的日本儿童单轮车队,新加坡的莲舞蹈团的中国古典纺丝仙女,精彩的美猴王家族花车,、马来族、印度族和蒙古族的音乐及舞蹈。政府的高级官员届时亲临现场,予以祝贺。
中元节
中元节也是新加坡华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新加坡华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并向会员收月捐等。从七月初开始,新加坡各大小社团、商家、小贩都庆祝中元节,大街小巷搭棚建坛,将中元会会友一年的会钱购买献祭福物,并请地方戏班演戏、唱歌助兴。
中元节又俗称鬼节,由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号,整整一个月时间都要设坛拜祭无主阴魂,在这期间有宴会、歌台表演、喊标福物等活动,十分热闹。
清明节
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端午节
原本是屈原投江纪念日,现在发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节日。新加坡每逢端午节便会举办龙舟比赛。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天上的月亮分外的圆,地上的人也团圆,人们吃月饼、喝香茶、提灯笼,联络所、社团举办中秋晚会,裕华园也举办大型灯展,十分热闹。
卫塞节
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磐纪念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在节日的前几天就开始举行一连串的庆祝会,各佛教团体及寺庙张灯结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辉世世代代照耀人间。
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回教徒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装饰一番,穿上新缝的传统服装,备好各式美食糕点来庆祝开斋节,其热闹气氛与华人的春节不相上下。
哈芝节
是回教徒前往回教圣地朝圣后隔天所举行的重要宗教仪式,节日订在回历十二月的第十天,庆祝仪式主要是宰杀牛羊,感谢真主。
大宝森节
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妖节或万灯节,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住屋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背着铁架,刺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或赎罪。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
圣诞节
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基督教堂会举办特别的庆祝仪式,教徒也会唱圣诗、访问家庭。每逢圣诞节,乌节路一带都会张灯结彩,各大商厦都会装饰一番来吸引众人,整个街道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耶稣受难节
纪念耶稣牺牲的节日,是一个庄严的节日,受难节之后的星期日便是复活节,庆祝耶稣的复活。受难节与复活节都是纪念和感恩的节日。
元旦新年 1月1日
劳动节 5月1日
卫塞节 5月7日
国庆日 8月9日
印度族万灯节 10月19日
新加坡最长的节假日是农历新年,放假2天,其他节假日假期均为1天。
新加坡国家节假日列表: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3593htm
仙家说的大宝是指:
最早“大宝"来自印度教的“大宝森节”一词
大宝森节
印度教的“大宝森节”(Thaipusam)大多落在每年公历的1、2月间(今年是1月23日),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赎罪、奉献及感恩的时节。据说在印度本土已经看不到了, 现在依旧保留这个风俗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和其他具有欢乐气氛的印度节日不同,大宝森节是个忏悔和实践诺言的节日。
大宝森节是泰米尔人所庆祝的一个印度教节日,每年在泰米尔历的“泰月”(第十个月)满月时举行,时在公历的一月或二月。该节日是马来西亚六地(槟榔屿州、霹雳州、雪兰莪州、森美兰州、柔佛州和吉隆坡)的法定假日之一。大宝森节庆祝湿婆和雪山女神的幼子战神穆卢干(Murugan)的生日,在这一天他得到了雪山女神的馈赠——一支长矛,最终使其消灭了魔鬼Soorapadman。
2022年新加坡节假日放假时间:
1月
新年2022/1/1,法定节假日。
大宝森节2022/1/18,节日或纪念日。
2月
中国农历新年/大年初一2022/2/1,法定节假日
中国农历新年/大年初二2022/2/2,法定节假日。
全面防卫日2022/2/15,节日或纪念日。
3月
妇女节2022/3/8,节日或纪念日。
4月愚人节2022/4/1,节日或纪念日。
耶稣受难日2022/4/15,法定节假日。
圣周六2022/4/16,节日或纪念日。
复活节2022/4/17,节日或纪念日。
5月
劳动节2022/5/1,法定节假日。
劳动节2022/5/2,法定节假日。
母亲节2022/5/8,节日或纪念日。
国际博物馆日2022/5/18,节日或纪念日。
6月
父亲节2022/6/19,节日或纪念日。
7月
新加坡武装部队日2022/7/1,节日或纪念日。
种族和谐日2022/7/21,节日或纪念日。
8月
国庆节2022/8/9,法定节假日。
10月
儿童节2022/10/7,节日或纪念日。
12月
平安夜2022/12/24,节日或纪念日。
圣诞节2022/12/25,法定节假日。
圣诞节2022/12/26,法定节假日。
新年前夕2022/12/31,节日或纪念日。
新加坡的传统节日介绍
1、公立新年(1月1日)
1月1日是我们国家的元旦,也是新加坡的公立新年。人们会在这天举行烟火表演来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天也是法定的公共假期。
新加坡的华人居多,因此对这个世界各地华人来说最大的节日里在新加坡也同样热闹无比。在春节前几周,街上就开始挂上了彩灯,灯笼,年货市场里更是人头攒动,各类庆祝活动种类繁多,精彩的游行穿插著欢腾的舞狮表演。
亲朋好友间聚餐、分享美食,凤梨酥、千层糕、鸡蛋卷、椰汁糕点、辣虾卷都是经典的节日美食,朋友间互赠礼物,互送柑橘,彼此祝福,小孩子可以收到好多“红包”,金桔盆栽用红色带装点,门口贴著红色对联,家家挂着大红灯笼,一派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
在春节期间,新加坡也会举办各种各样庆祝的活动例如在滨海湾举办的“春到河畔”,有花灯、有财神,还有歌舞,另外农历新年的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妆艺大游行,各种各样的花车走上街头,人们在大街上载歌载舞地庆祝新年。
2、丰收节(1月15日—1月18日)
丰收节是印度人庆祝丰收的节日,在此期间农民们向太阳神和生命之神表示感谢,祈祷丰收。一般为期四天,这一天他们会将牛奶和新鲜大米装入一口新的黏土锅中烹煮,然后在煮的过程中放入生姜、姜黄、红糖、腰果、葡萄乾和酥油。
等待沸腾后冒泡溢出,全家人高呼"pongollo pongal"!(沸腾溢出的意思,象征着财富满溢)。这是他们用来庆祝丰收的传统做法,很有民族特色,在印度族群聚集地——小印度这一天更会热闹非凡。
3、大宝森节(公历的1、2月间)
大宝森节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妖节或万灯节,是新加坡兴都教徒们祈福、还愿与感恩的年度盛会,为表达虔诚,信徒们在这一整个月都是吃素的,以表净化灵魂之意。而且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住屋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
印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背着铁架,刺著银针,向神表示谢恩或赎罪,这个仪式一般会进行24小时。而且游行过程中,信徒的亲友们也会伴随在他们的身边,为他们唱圣歌和祷词,给他们以支持和鼓励。
一般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这个节日旨在纪念战胜邪恶并赋予了兴都教徒以美德、青春与力量的苏布拉马廉神。
4、卫塞节(农历四月十五)
新加坡卫塞节是为了纪念佛陀的诞辰、悟道和圆寂。新加坡佛教总会在节日的前几天就开始举行一连串的庆祝会,各佛教团体及寺庙张灯结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辉世世代代照耀人间。在庆典当天,从黎明破晓开始,此时虔诚的佛教徒们聚集在寺庙前等待仪式隆重开始。
当佛教旗帜升起时,信徒们高声诵唱,颂扬佛陀、佛法和僧伽。信徒们会将鲜花、蜡烛和香烛等供品敬奉给寺庙,一天下来,蜡烛和香烛会烧尽、鲜花也会枯萎,这是为了提醒所有信徒,生命正转瞬即逝,万物都会衰败并最终消亡。
华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农历新年;中秋节:农历8月15;开斋节:回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泰米尔新年:4、5月间;大宝森节:泰米尔历的1、2月间;蹈火节:10、11月间。卫塞节:5月的月圆日;圣诞节:12月25日;复活节:3月21日月圆后的周日。
可惜没有英文版的,呵呵
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称呼:同家族的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为称呼用途。马来人名字的第一个部分是他们的名字,第二个部分是他们父亲的名字,两者之间隔着“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时会省略。
见面礼:传统上,马来人在见面时会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摩擦,然后将右手往心窝点一点。对不相熟的女士则不可随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应该向女子点头或稍行鞠躬礼,并且主动致以口头问候。但现在西式的握手问好在马是最普遍的见面礼,不论用在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无阻。
扩展资料
马来西亚饮食习惯:马来西亚人食物一般以米饭、糕点、椰浆、咖喱为主;喜欢带有辣味的菜肴。他们吃中餐的兴趣似乎还要比吃西餐更浓些。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会时,才偶尔用匙和叉。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吃饭一般惯用手抓饭或用勺子取食。
难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注重讲究饭菜量少质精,注重饮食及餐具的洁净卫生。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香辣味道。主食以主饭为主,也爱吃花卷、豆沙包、炒面、什锦饭、锅烙、馄钝等食品。副食喜欢吃牛肉、羊肉、鸡、鸭、鱼等,也爱吃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菜花、土豆、青椒、菠菜、豆角等。
制法对煎、炒、炸、烧、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菜谱很欣赏咕噜肉、香酥鸡、辣子鸡丁、干烧鳜鱼、番茄里脊、炒肉青椒、鲜蘑菜花、糟熘鱼片等风味菜肴果品最爱吃槟榔果,也喜欢菠萝、洋桃、芒果、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干果爱吃核桃仁、花生米等。
--马来西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