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安干得最为响亮的一件事就是在吏部当差的时候揪了百官的“小辫子”,撰写了一部名为《百官行述》的大作,稳坐在江南巡盐道的肥差位置上,闷声大发财。
老四胤禛和老十三到江南赈灾筹款,任伯安百般阻碍四爷筹款,还公开顶撞身为皇子的胤禛,是哪里来的底气?还是他的胆儿够肥?
想想这样的情形当中必有蹊跷。
第一,靠山很厉害。
任伯安的靠山当然是朝野拥护的八爷党,他是九爷胤禟的门人,当时的九爷掌管着江南巡盐道等肥水部门,是八爷党的“小金库”,任伯安是八爷党“小金库”的掌门人,这样的关系使得任伯安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将老四胤禛这个低调的皇子看在眼里。
是啊,老四当时在皇子们当中除了十三爷几乎没人跟着混,号称冷面王,这说明胤禛在朝廷当中是个孤立派,虽说挂名在太子胤礽的名下,但是太子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连康熙皇帝都对他连接失望,朝廷上的风向人人自知,这更加增添了八爷党势大的苗头。
所以,任伯安身为八爷党人,连太子名下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都敢顶撞,主要还是来自于此。
第二,《百官行述》在手,谁敢妄动?
估计《百官行述》里面的内容,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记录应该是没有的,像老八老九老十他们的记录在八大箱里面一箱应该有,这说明什么呢?
在朝野当官的人最害怕的事就是被人揪住“小辫子”,可是身为皇子的老八老九老十要是也被揪住“小辫子”了,那可就不光是违法犯纪的事儿了,那可是皇室丑闻,皇帝们是很在乎皇室的威严威信的,那老八他们自然也难逃干系,八爷党必将因此被康熙皇帝摧毁。
所以,不说其他被揪住“小辫子”的官员会保任伯安,八爷九爷十爷为了自保也要保任伯安啊。
这是任伯安最大的狠招啊,谁敢妄动?
第三,“礼仪德化”惹的祸。
江夏镇,这个被年羹尧血洗的小镇子,为什么康熙皇帝问都没问还就跟年羹尧升了官。其中,就有康熙皇帝本人心中的一块痛处,曾经真的礼仪德化之地在任伯安的小舅子小叔子们的经营下,变成了鸡鸣狗盗之地,康熙帝脸面何存啊?
任伯安却正是利用了这点,在江夏镇作威作福谋私利。你想啊,康熙皇帝是老四老十三的父亲啊,在父为子纲,君为臣纲的帝王社会,你老四老十三还敢怎么样?
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伯安手里把握的底牌比老四老十三他们要硬气得多,顶撞个被康熙冷落的太子名下的皇子,这很正常啊,狗仗人势这样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殊不知这硬气最终还是被胤禛他们扭转过来了,这也说明老四胤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这皇帝大宝之位,也轮不上他。
玉兰过了七十大寿,孩子们在家里面嚷嚷着要给玉兰拜寿,玉兰高兴地不行,一家人也热热闹闹的。这时候二林跟爱华也带着儿子儿媳妇过来了,跟二林一起起来的还有大林,大林也是一头的白发。
玉兰看到大林之后哭了起来,她拉住大林说怎么才回来呀,大林哭着说对不起,玉兰说大林对不起的不是她,对不起的是老四。
一大家子人总算是聚齐了,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吃饭给玉兰祝寿,大家让大林先说两句。大林端着酒杯给玉兰跪了下来,说了当年的事情,还说玉兰是真的不容易,但是自己就是拉不下这张脸,他让玉兰原谅他,说玉兰受苦了。
玉兰说他们来陕西扎根不容易,但是吃了这么多的苦之后总算是在西安扎下跟了,他们也算是叶落长安了。
扩展资料:
这是一部描写西安城内平民生活状态的城市题材小说,它以西安为背景,描写了郝玉兰、梁长安等河南籍的外乡人群的生存,在西安五十年间的艰辛生活和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
《叶落长安》于2007年2月出版发行,一经问市就引起了文学界和普通读者的高度关注。仅半年后,出版社就应国内各书城的订货要求对小说就进行了二次印刷,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图书商报》在“2007年中国类型原创图书TOP10”长篇小说类图书的评选中,吴文莉的《叶落长安》荣登第二位。2008年3月,吴文莉的《叶落长安》获得西安市文联第二届推新人出新作活动“双新奖”。
参考资料:
这正是邬思道的高明之处,邬思道是四阿哥的胤禛的谋士,按照剧照所讲的,胤禛就是他一手推上皇帝之位的,可以说胤禛能够成为雍正皇帝,邬思道功不可没。也有人解读说,邬思道是雍正的阴暗面,不管怎么说按照剧中的说法,正是有了邬思道,四阿哥才算无遗策,最终荣登大宝,成为皇帝。
在剧中邬思道的任何举动都是有深意的,比如在保举废太子的事情上,废太子就是太子胤礽,他历史上可以大名鼎鼎,曾经被康熙给废三次,不过这毕竟是康熙最看重儿子,废了也曾经复立两次,可见康熙对他的疼爱,曾经有一次,康熙就试探群臣一下,很多人保举八阿哥为太子,这一次也让康熙看到了八阿哥在朝中的势力,也断绝了八阿哥的上升之路,因为一个拉帮结派的人是不能当好皇帝的,在这一次推举中,四阿哥胤禛却一反常态推荐废太子胤礽,当然了推荐胤礽的还有康熙本人,可以说这一次四阿哥又一次胜了,可那么邬思道让胤禛保举废太子,其实表面上是不争,但是实质上是大争,以退为进!
邬思道绝对算准了康熙的心思,康熙这一次不是真心的让人推荐太子,而是看看朝中的局势,甚至是看看自己的儿子们的势力,这一点从康熙自己推荐了胤礽就可以看出来康熙的心思了。
胤禛推荐了胤礽,此举在向康熙表示,我对皇帝位没有兴趣,我所作的都是出自于公心,而且还兼顾亲情,我没有跟朝中的大臣拉帮结派,我是一个孤臣,这样的人你可以放心。
其实康熙也明白,四阿哥胤禛这么多年以来做了不少的事情,全部得罪人的活计,也就是说胤禛全部都是在公事公办,当时的大清王朝需要这样的人。
还有就是胤禛推荐废太子和当时朝中大多数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为老四推之前的二哥,这一点让康熙看到了亲情。为国家推荐储君,没有随大流,只是坚守自己的本心,反观其他阿哥和大臣们基本上都是推荐的老八,康熙不糊涂。
在这里胤禛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争,其实在他不争的时候,他想要的东西都送到了他的手里,康熙需要一个能接替他位置,却又能稳定住国家的人。
所以说邬思道高明,他总能猜透康熙老爷子的心思,然后采取最适合的策略,而胤禛当时也确实对邬思道言听计从,其结果是他胜利了。
其实这部剧你说是历史剧倒不如说是权谋剧,特别是千本部分,完全就是权谋,一个不经意间的片段那都是权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