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博物馆,这里馆藏文物众多,并且其收藏、展览和研究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同时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众多,那么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大克鼎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青铜器转变期的典型代表。大克鼎的纹饰器形端庄稳重,采用大量变形纹饰,耳旁的龙纹也与西周早期不同。颈部的兽面纹脸部轮廓变为线条,仅留眼睛可辨,后称为“变形兽面纹”。腹部的波曲纹极具节奏感与韵律感。
大克鼎有两百九十字铭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位周王对克的赏赐嘉奖,因克的祖父有功于王室,特奖赏克职位;二为克对各种赏赐的描述。克任职膳夫,即《周礼》记载的宫廷厨师长,但周王给他的权力却很大,可以对外传达王的指令,对内向王反映民意。
除大克鼎外,还有小克鼎七件,用以盛放肉食一类祭祀供品。七件小克鼎分散在上博以及故宫、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与国外。克作为膳夫却享有诸侯级别使用的列鼎制度,并且拥有七件,令人思虑,同时也可以确定当时他确实是一位权重一时的重臣。对于大克鼎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玉神人在中国分布广泛的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中,玉制器物的地域性风格非常明显,其中尤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动物与几何形玉饰,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玉斧、玉钺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玉刀、玉璋等最具特色,其器形之规
石家河文化分布在江汉流域一带,常见出土人物和动物形态的玉器。玉人一般是人首造型,未见全身人像。上博藏玉神人尽管是传世的,但品相完好,玉质晶莹剔透,制作工艺高超,在海内外目前仅此一见。其头戴平顶冠,两耳饰环,双手置于胸前,一般认为这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建武十七年五铢铜母范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造。为铜质母范,可作子范。盘型,中心有圆形浇道,两侧与钱模相连,范内有定位榫,使合范准确。内有钱形正背各四枚,钱体规整、制作精美。范背有十字形加强筋,铭文准确记载了帝王纪年及制作时间、铸钱属官、工匠姓名,为佐证史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对研究东汉币制沿袭及铸造工艺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佛像石塔节两汉以后,佛教造像伴随着佛教进入中国。佛教借由造像来吸引大众,当人们在观赏佛的庄严、伟大,菩萨的善良、慈悲之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佛教信仰,故而佛教又被称为“像教”。佛教在经年累月的造像中,逐渐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像石塔节呈方柱形,一般以九节、七节或五节为一组,常表现佛教故事、佛本生故事或佛传故事等。北魏佛像石塔节应为七节中间的一节。它四面雕刻图案。此件佛像石塔节风格鲜明,刻画精致,吸收了石窟寺中中心柱的形式,对后世佛教造像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上海博物馆有很多非常珍贵的藏品,无论是文物还是书法,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据了解,上海博物馆有镇馆三宝,那么这三件是哪三件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1、大克鼎
大柯丁:西周末年(孝帝年间)一位大贵族铸造的青铜,也叫丁可。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中国第一件禁止出国展览,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内墙上还有两处碑文,28行290字,主要记录了易科祖先的功绩,纣王的政策,以及大量的土地和奴隶。鼎高931cm,重2015kg,直径756cm,鼎上有290处铭文。
2、商鞅方升
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方胜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圣旨,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按商鞅制定的制度和标准统一全国度量衡。其200毫升的体积是一个计量器具,是商鞅统一计量规定的“一升”标准,也是商鞅变法至今唯一的实物。高232mm,长1870mm,长1240mm,宽690mm,深230mm,容积20215ml。
3、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荷塘奶鸭图为一件南宋时期的刺绣作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朱克柔古代流传下来的刺绣作品。以母鸭为中心,荷花盛开的池中,湖中白鹭翠鸟在一起,蜻蜓飞舞,草虫鸣叫,鸟语、草虫、花香等自然生态和怪山、怪石、淙淙流水等自然风光自然而精致。这种刺绣大,色彩鲜艳,精细,有层次,是一种朱克柔刺绣。
第二档次是“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第三档次是“八大金刚”:南模、格致、大同、控江、七宝、延安、建平、复兴。
第一档次是“一个神仙”: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外附中)。
上外附中:
是一所七年一贯中学,成立于1963年,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建国以后成立的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
之所以被称为“神仙学校”,除了是一贯制学校,不用参加中考外,还有一点就是,上外附中也是全国仅有的16所具有外语类专业保送资格的学校之一,每年有100余人有资格享受保送。这也是上外附中成为上海最热门的学校原因之一。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据说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极具现代化的博物馆,先进的消防设施,先进的自动化文物图书与楼房的自动化管理。那么,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 城市文化 一起来了解下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吧。
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橄榄,故此又称“橄榄瓶”。此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也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更为立体。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草书,麻纸墨迹,纵235厘米,横26厘米,7行58字,收刻于《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大观帖》等,著录于《宣和书谱》《东图玄览》《墨缘汇观》等,为《宣和书谱》所载《得书》三帖之一。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这是一件传世瓷器中造型独具一格的越窑青瓷碗。器形规整,丰满硕大,碗口如一朵盛开的海棠花。青中唐越窑海棠式大碗闪黄,润泽如玉,胎质细腻,釉色匀润。早在唐代,以浙江慈溪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烧造了许多专供帝王享用的贡瓷,这件海棠式碗即是其中的一件精品。
子仲姜盘
这是一件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铜器。它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盘壁的两侧子仲姜盘有一对宽厚的副耳高耸,其外侧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一条曲角形的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躬背曲体似于跃入盘内水中。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鱼为七条一周,龟、蛙为相间排列,此种饰法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
《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唐代摹本,共有两行15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王家沙海派八宝饭最正宗。
八宝饭全国名品不少,而上海市民最认可的莫过于“王家沙”,在上海,它是当之无愧的 “排队王”。早上9点刚开门,就有人来排队了,长长的队伍沿着门前的南京西路,一路蜿蜒远去。
王家沙点心店初创于1945年,最初只是一家专做上海点心的小店,历经78年的发展,已成为了上海小吃文化名片,以脍炙人口的“四大名旦”、“八大金刚”闻名,赢得了“中华老字号”和“上海点心大王”的美誉。2008年,被评为首批“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招牌八宝饭:
白糯米和血糯米八宝饭已经成为王家沙的招牌,最大的特点是选料严格。其中,糯米多年来始终选择常州糯米,具有颗粒大、吃口软糯的特点。
豆沙一如既往地使用“海门大红袍”这一大颗粒品种,手工炒制后香味浓郁;猪油也按传统方式熬制,如果把八宝饭放入冰箱冷冻,可以看到晶莹的猪油。
上海八大古镇有朱家角古镇、七宝古镇、召稼楼古镇、南翔古镇、新场古镇、枫泾古镇、罗店古镇、金泽古镇。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长江入海口,朱家角古镇是沪上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七宝古镇具有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
上海八大古镇
1、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一直有着“上海威尼斯”的美誉,也是上海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它有着原汁原味和如诗如画的风光。
2、七宝古镇
七宝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有着非常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一直有着“千年上海看七宝”的赞誉。
3、召稼楼古镇
召稼楼古镇始建于元朝时期,迄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
4、南翔古镇
南翔古镇位于上海市嘉定区,也是上海市四大历史名镇之一,著名的景点有古猗园和云翔寺。
5、新场古镇
新场古镇是一座千年古镇,新场积聚了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素有“小小新厂赛苏州”的美誉。
6、枫泾古镇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直有着吴越名镇的称呼,同时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7、罗店古镇
罗店古镇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西北部,它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迄今为止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8、金泽古镇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它有着非常便利的交通,是江浙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的庙会是金泽非常特色的民俗风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