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14岁以下,一般指6~14岁,6岁以下称幼儿。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0-18岁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就是儿童。但是中国的儿童组织少先队员年龄在14岁以下,6岁以上。而共青团员的入团年龄为14岁以上。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
1925年8月,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发表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中国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
扩展资料: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列子·仲尼》:“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唐杜甫《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清金人瑞《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讴。”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参考资料:-儿童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襁褓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葆,通“ 褓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古代称谓
1、婴儿:人初生。
2、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3、孩提:两至三岁。
4、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5、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6、总角:幼年泛称。
7、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8、黄口:十岁以下。
9、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0、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2、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13、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14、志学:十五岁。(《论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5、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6、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7、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8、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9、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20、而立:三十岁。
21、不惑:四十岁。
22、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24、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25、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6、杖朝之年:八十岁。
27、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28、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29、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并与各人民团体、国际组织、新闻媒体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把本公约规定的义务从单纯意向角度上的宣言转变成为改善所有中国儿童的生活的具体行动方案。
《儿童权利公约》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
扩展资料
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
一是3岁以下。这个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感知和思维非常敏感。也许有的家长会觉得智力是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环境同样重要。这个时期,如果父母能够呵护和关爱孩子,并科学地教育孩子,这样的孩子会更聪明。
二是3-7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好习惯的最好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之前的不好的习惯还能够纠正,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想要再去改正孩子之前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就变得比较难了。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的时间,假如能够让孩子在这个期间养成好的习惯,孩子的一生都将受益。
三是7-10岁。七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小学了,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应该重视小孩的理解、判断、思考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是指几岁到几岁?
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5岁或6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6岁~12岁。
少年期/青春期:13岁~18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7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baikebaidu/linkurl=A8crHBjFeB0WVjqK9dgR8ZNTptDhXi8Nh1Yeic831AEJUzHHN9zZ28_sUGHiC-x3E-gxPDBKkJS7RCph2NK3ka
中国学龄前儿童是几岁?
0~65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
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半。
扩展资料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6岁或5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半。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6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7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
中国学龄前儿童是几岁?
0~65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
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半。 扩展资料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6岁或5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半。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
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6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7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
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
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
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
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
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
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
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
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
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
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
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
学龄前儿童是几岁孩子?
楼主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6岁或5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半,所以,0~65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一定时期内,学龄前儿童的统计信息,是国家发展幼托事业和安排保健机构的重要依据。
年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6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7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儿童期是几岁到几岁?
儿童期是7岁至12岁前的时期。
儿童的年龄段具体划分:
1、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
2、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
3、但在我国,儿童的概念却不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妇联系统认为儿童是指16周岁以下的孩子,刑法中猥亵儿童罪是指14周岁以下的人。
扩展资料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1、发展与发育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3、关键期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刻板印象”,即 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刻板印象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关键期的时间是有限的。
4、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 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