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面的二孩时代,父母平衡两个孩子的途径有:
1、让老大参与到照顾弟弟或者妹妹上来,可以让大宝一起来帮忙给小宝换尿裤,让大宝给小宝喂奶等。让大宝有了当哥哥或者姐姐的责任感。
2、做好大宝的思想工作,让大宝竖立起当哥哥/姐姐的意识。平时要多关注大宝的情绪变化,及时跟大宝沟通。在我备孕要二胎开始,我就一直在跟小猪猪说,以后小猪猪就是哥哥了,要帮忙妈妈一起照顾小宝宝,妈妈很需要小猪猪帮忙的,让他有起当哥哥的意识和期待。
3、多陪伴,多抽时间带上大宝小宝一起玩耍。在玩和互动的过程中,能让大小宝感情日益增进,培养他们的手足情。
4、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多陪伴两孩子,要融入两个孩子的世界,培养他们成为手足的默契和情感。这样,2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也能感受到对方的爱,感情才会越来越好。
很多的新生儿在吃完奶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打嗝的情况,一般是在吃奶的时候吸入了空气就会引起这种现象,宝妈没有必要太担心。
其实宝宝如果出现这种打嗝的问题,可以直接将宝宝竖起来,然后用手轻轻地拍一拍他的后背,这样能够很好的缓解宝宝这种打嗝的现象。
当然,如果这么做宝宝还是不好的话,那也可以让宝宝平躺下,然后用手轻轻的按摩一下宝宝的肚子,力度不要太大,反复的上下按摩,将宝宝胃里面吃奶的时候带入的这点空气挤出来之后,宝宝就不会再打嗝了
在按摩的时候,可能会听到宝宝放屁,或者是宝宝打嗝之后呼了一口很长的气,一般来说,这就是当时吸入的这口空气排出。
当然除了这种情况会引起宝宝吃完奶打嗝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的方面,也有可能会打嗝,就比如说有的时候宝宝稍微大一点,吃奶的速度可能会比较快一些,也会导致像是出现被奶水呛到以及打嗝的问题。
其实对于我来说,陪两个娃学习和玩耍,就是最让我放松的事。
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厌学的时候,适当地引导她,也是一门学问。
这门功课,我还需要好好地狠狠地再努努力地学习。
《四五快读》的第四讲,依旧是8个字。
同样这8个字,也有大宝熟悉的字。
1、熟悉的字:“四”
对于“四”字,我们家在前期写字的过程中,就能从一写到十,所以……
2、熟悉的字:“牛”
“牛”同样是象形字,从最初的两个角转换为现在的一个角。我和大宝开玩笑说,会不会是古人在写字的时候,不专心。一边写字的时候,一边玩,所以漏掉了一个角。
不过我们家学习“牛”字,是从“午”推演出来的。
当大宝学会了“上”、“中”、“下”以后,她问我,妈妈,上午的“午”字怎么写。
在“十”字的基础上,衍生了“干”,顺利地加了一笔,又成为了“午”。
我说中午的“午”的竖是不出头,但是如果不小心把这个竖写的出头了,那就“牛”了。
她说那是新的字吗?
我回答说,是“牛”字啊。大宝竖起大拇指,拼命点着头笑着说,真牛啊。
我说,那如果在“牛”的下面再加一条线呢。她说,是最牛。
我哈哈大笑,说是“生”。
她问我是花生的“生”字吗?我抱着她亲了一口说,哎呀,又被说对了。
3、熟悉的字:“羊”
“羊”字的学习,我觉得得归功于大宝的性别优势。
作为女孩,爱美是天性。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问我们,妈妈,我美不美。我们就打趣她,你认识“美”字吗?总问自己美不美?就这样她认识了“美”字。所以“羊”字就顺利地拿下了。
4、熟悉的字:“目”
是不是这三个字,很多小朋友在写的时候,都是一起打包学习的呢?
“口”字,认识以后,跟大宝说,如果在“日”里面加一横线,就是“日”。再加一横线,就是“目”。
5、熟悉的字:“耳”
“耳”本身就是象形字。但是这里我对大宝用了更加形象的方法,“耳”字中间就是眼睛,那眼睛的旁边就是耳朵。
6、熟悉的字:“心”
“心”字也属于象形字。虽然这是第一次学到以“心”字为部首的字,但这个字,大宝是属于耳濡目染,天天看到。所以也是跳过去。
7、陌生的字:“聪”
“聪”这字,在学完“耳”字后,就变得容易多了,她还不认识“总”字,即使我跟她讲了一下,她也不一定能记住。
但是在幼儿园召开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就说过,现在的孩子倾听的能力比较差,需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的确,在家想说话就说话,想喊就喊。在幼儿园有集中教学的时间,很多孩子不能安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所以我问她,有小朋友上课专门打断老师讲话,是礼貌还是不礼貌的行为?
她说,不礼貌。我说对的啊,我们要学会听别人说话,这个由“耳”和“总”组成的字,就是聪明的聪,说明有的时候听比说更加重要。你要做一个聪明的宝宝吗?
她说,当然了。我说,那有的时候,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即使再想讲话,也要等他讲完,尤其是长辈,知道吗?这样的宝宝才是厉害聪明的宝宝。
她点点头。
8、陌生的字:“和”
对于多音字的“和”字,来说,我这里只和她讲了一个音,就是“禾”的同音。
我说,大宝,你认识“禾”字,你猜猜看这个字读什么呢?
她说,我不知道。
我说,也读hé,是不是很神奇。
她也捧场地点点头。
我说,妈妈,这里给你留个小秘密,以后这个字,还有别的读法呢?
她让我快告诉她,我笑着说,说了还是秘密吗?
写在最后:
大宝在我心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好的孩子。但是也有胡搅蛮缠的时候。虽然有的时候胡闹起来,真的很火大,但是我觉得这才是孩子。
只有孩子才会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闹就闹一会吧,哪怕是一个小时又如何。20岁就离开我,读大学去了,珍惜她陪在我身边的时候吧。
我们经常慨叹教育的失败,怪社会,怪学校,怪老师,却唯独没有怪自己。好像教育就是把孩子往学校一丢,剩下的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很多家长会说,我哪儿有不管啊,接娃放学了,得一刻不停地送到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一步不能离开,要在门口候着。回家了,还得辅导作业,做各种手工。真是拿人当牲口使,可就是牲口,也不带这么连轴转的啊。
乍一看,好像的确是那么回事儿。娃累,家长上了一天班,还得这个那个的陪着,更累!
实际上,仔细想想,我们仍是将教育的大部分扔给了老师,扔给了别人,而我们也乐得偷个懒,觅个一身轻松。
我不是教育理论家,也不会讲大道理。只说我跟大宝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如假包换。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很受启发。
我的大宝不是那种特别能说会道的孩子,虽然在家里活泼开朗,上窜下跳,叽叽喳喳,但在幼儿园话不多,交到的新朋友也很少。
他放学回家喜欢缠着我给他讲故事,而且总是同一本书,里面的同一个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
我也得佩服自己的好性子,大宝让讲,就讲吧。换着花样的讲,愣是把三只小猪的故事,讲成了大灰狼发挥聪明才智智擒三只小猪、抱得猪肉回家、犒劳狼妈和狼崽的故事,一匹勤劳、机智又不言放弃的顾家大灰狼的形象呼之欲出。
后来我跟大宝说,不能老是爸爸一个人讲,你就听着,你也得讲给爸爸听。大宝开始不肯,说他不会讲。我说那我讲两遍,你讲一遍。终于,在无数次的鼓励加鼓动下,大宝开口讲了三只小猪的故事。
让我吃惊的是,从没给我讲过的大宝,居然一口气、不间断的讲完了这个故事。
我开心的直冲大宝竖拇指,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婆,老婆对大宝又是一阵竖拇指。
这件事按道理也就到此结束了,我接着讲我的故事,大宝也应该会讲更多的故事。
可是,有一天早上,我把大宝送到幼儿园,回来的路上,老师给我发了条微信,问我是不是给大宝报名了他们班的讲故事比赛,我说没有啊,老师说她知道了。
我以为我跟老师说了没报名,老师应该不会让他参加。
再次让我吃惊的是,昨晚大宝回家跟我说,今天他在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了。我问讲的三只小猪的故事?他说是的。我说讲完了同学们给你鼓掌没。他说同学们和老师都鼓掌了。我又问你们班一共几个小朋友讲了,他说有谁有谁。我一听五个小朋友。
我赶紧微信问老师详细的情况,老师说大宝自己给自己报名了讲故事比赛,而且讲得很不错。
我听了高兴之余,也悟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家长的身体力行是如此的重要,而家长身体力行对孩子的影响又是如此的不易觉察,就在这种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中,潜移默化在一丁点一丁点的发生。
我讲得烂熟,大宝听得烂熟,从大宝听得烂熟再到他讲出来,只需要一点时间,再加上一点鼓励。
我又想到了我教大宝读《三字经》的事情。小孩子你想教他,一得注意方式方法,他感兴趣才行,想让小孩跟大人一样乖乖的坐在那里听你讲,很难。所以,我只能自己先背熟了,然后逮着空就哇啦哇啦的念。结果是,大宝现在也能背大半本《三字经》,还时不时的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就趁机给他解释。
就这《三字经》,里面不有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就看的出,对孩子的教育,充其量父母和老师是一半一半,家里靠父母,学校靠老师,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老师的教学我们左右不了,我们只能决定我们怎么去教孩子。而教学的最好方式无过于身体力行,父母怎么说怎么做,孩子往往也会这么说这么去做。
我们老觉得教育失败的原因,撇开教育本身不谈,其实也是我们家长的失败。
我们想让孩子听话,想让孩子孝顺,而我们在做着违逆父母、顶撞父母的言行举止,却异想天开的希望孩子能孝敬我们。
冬天了,烧好的饭菜容易冷,老婆会让大宝先吃,外婆和我们随后才吃。
其实,基本的餐桌礼仪是要大家伙都上桌了,老人家先动筷子,晚辈们才能开吃。
大宝先吃,长期发展下去,就会让他觉得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他排第一,父母外婆排后面。
所以,我和老婆商量,尊老爱幼要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中体现,餐桌礼仪必须要从小培养。
我们自己的碗里一粒米不剩,孩子的碗里才可能干干净净。这比单纯的教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有用的多。
俗话讲的“居移气,养移体”,也正是这个意思。
而父母的身体力行,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居”和“养”。
更重要的,父母教孩子,其实也是在教自己,是我们重新学习、回炉深造、提升自己的难得机会。
学无止境,我们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也就是找到了自身的毛病,我们改了,才不会让“孩子茁壮成长”变成一句空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