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以前有一部连续剧,叫婆婆媳妇小姑,那时候还小,没有认真看过电视,大概就是三个女人闹的家里鸡飞狗跳的吧。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一点也不错,现实中也有很多婆婆,儿媳妇和小姑子之间的一些事,也是弄得像宫廷大剧一样。
我有个朋友,她老公家一共三个孩子,老公是中间,朋友有一个大姑子,一个小姑子,平时大姑子和小姑子回来之后就会关上门和婆婆小声说大声笑,大姑子离婚之后就长期回娘家住,小姑子也经常闹离婚,久不久的也回娘家住着。
朋友很想搬出去住,可她那,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跟父母一起住,别人的口水都能把他们淹没,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一起住下去,可气氛真的非常不好,每次大姑子小姑子回来,朋友就觉得他们才是一家人,自己就真的是外人了。 而且她们回来的时候肯定也会把孩子带回来,婆婆就光顾着外孙,也不管自己孙子啦。朋友也觉得特别难受,但是也没法说。
就像题目中所述,婆婆在我们家带孩子,大姑姐每个周末都会带两个孩子回来,很烦怎么办?1都说有妈的地方才是家,相信大姑姐也是这样想,她妈妈在你们家带孩子,她觉得那里就是娘家,周末带着孩子回娘家探望一下自己的妈妈不是正常的吗?
如果房子是老人的,作为儿媳妇根本就不应该提出反对的意见。作为出嫁的女儿,难道连回娘家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如果自己带着孩子回娘家也被自己的嫂子这么嫌弃,相信心里也不会好受的。
2如果房子是儿媳妇的,可以委婉的提出让大姑姐隔周来一次,起码也不用这么心烦。如果自己不好意思说,那就让自己的老公去和自己的妈妈或者妹妹说,毕竟影响到自己了。但如果自己不说,大姑姐自己不觉得呢。
3还是受不了的话,那每周的周末就让婆婆去大姑姐家住两天,让他们可以母女团聚,这样也不需要大姑姐跑回你们家啦。
4还是不行的话,那你干脆就不要婆婆带孩子了,自己带孩子,婆婆不在你家住,大姑姐自然就不会常来了。
作为大姑姐自己也要自觉一点,毕竟自己确实影响别人的生活了,虽然说男女平等,儿子和女儿都是一样的,但事实上,有一个儿子和有一个女儿的家庭,儿子结了婚之后,如果女儿经常回娘家,或者回娘家常住,确实很容易导致婆媳关系变差。
作为女儿,如果能要顾好自己的父母,可以霸气一点,怎么做都行,如果不能常常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很多时候还是要依靠嫂子或者弟媳的话,最好少给娘家添麻烦,这样父母起码不会那么难做,除非父母和嫂子是分开住的。
现实生活中确实很多这种情况。当然,也有很多家庭还是比较和睦的。
真的是如此,我在家就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在爸妈盼子心切的心情里出生二丫头,后来又生了一个弟弟。从小到大,我直到上了初中都一直在怀疑,我究竟是不是我爸我妈亲生的!当老二太悲催了。
父母一有用钱的时候先想到老二,但是从小好吃好喝,分配资产的时候却不想着老二。我和老公都是家里的老二,所以从小独立性很强,虽说对老人们心里有些怨恨,但这些年也看透了,谁让咱们排行老二的,所以我们生个二胎就足够了。
在父母心中,最喜欢的孩子是这样排序的。很多人都会抱怨父母的偏小,其实为人父母的,都有自己的私心,偏心也是正常的。
除非你真的只要了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否则无论是谁,都会偏心的,在父母心中,最喜欢谁最爱谁是有自己的排序规则的。可能那个孩子不是最孝顺的,但可能是父母心中最惦念的。
往往大部分父母喜欢孩子都会有一个排序规则,那就是年龄最小的;最会讨好父母欢喜的;和父母脾气秉性最像的;更弱小的。
每个父母都有自己喜欢的依据,无论外人看来这个孩子是不是好,但只要父母认定了,那他就是最受宠的。
其余的孩子虽说都是亲生的,但在照顾和养育方面也多多少少会有差异,所以现在的家庭,生个二胎就足够了,真的没必要生个老三出来和老大老二争宠了,那样可能会伤了孩子们之间的情感。
所以,希望每一位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都能尽可能做到公平,不要刻意偏爱某一个孩子,那样对其他的孩子会造成心理伤害。
**姊妹花是1933年拍摄的,反应了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描写的是一对孪生姊妹的不同遭遇。妹妹二宝自幼跟随私贩洋枪的父亲逃往城市,长大以后被父亲送给了军阀钱督办做姨太太。
姐姐大宝则和母亲一起住在乡下,后来嫁给一个穷苦的木匠桃哥,父母姊妹不通音讯,彼此不知下落。十多年后,大宝夫妇和母亲从乡下流落到城市。
桃哥去做工,大宝抛下未满月的孩子,到钱督办的公馆去当奶妈,她带的正好是二宝的孩子。二宝作为主妇,对大宝非常冷淡,甚至因为大宝外貌酷似自己而感到反感。
大宝为了保住饭碗,只好尽心服侍小主人。一天,桃哥干活时摔伤,无钱医治,大宝便恳求二宝预支一点工钱,但二宝非但不肯,反而打了大宝一记耳光。
大宝为了救治丈夫,便窃取了小主人的金锁片,不巧又被钱督办的妹妹撞见。大宝入狱后,母亲前来探监,才发现主办大宝一案的军法处长正是遗弃自己多年的父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