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扫一扫识别可以试一下QQ浏览器的扫描功能,不仅能识别二维码,条码等,扫描到物品也能有不同的识别,花花草草之类的也能识别出详细的信息。至于识别的精准度还得看你识别什么咯。可以试一下。
老人,不落的太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面所说的“佳节”,就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思念亲人。今天就让我陪着大家再话重阳节。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便成了我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在这里不禁会有人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用得着你在这里提醒我们吗?的确,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关爱老人的政策法规,例如汉代就明确指出“凡不孝者,斩之。”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还专门下令各州府给当地为人正派的老者月月供米,年年供肉。但我在这里想告诉在座诸位一组数据。曾经《东方时空》作过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结果是怎样,70%的人知道,而30%的人知道其中一位或不知道。或许你会想,知道的还是大多数呀,但是如果我们以此为样本,你就会发现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我国上网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人,他们大多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民族的希望。但他们竟然忘记了父母的生日,忘记了有生养之恩的父母,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会为人民服务呢?更有甚者,有些人不但不照料父母,反而还打父骂母,横眉冷对,视若旁人。要知道,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常言道:“儿子打老子,一辈还一辈!”关爱老人,更是关爱我们自己!
从1950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世界老人数量增长176%,中国老人数量增长了217%;在本世纪未来的25年,世界老人将增加90%,中国老人将增加111%。我们正在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过渡,老人将作为一个更大群体参与社会的各方面工作。自8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关于老年人的立法和努力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我看来,只有千千万万家庭的问题解决了,社会这个大问题也就解决了;只有每个人都关爱老人了,这个社会自然会走向和谐的道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对于老人,他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他们中有很多人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中“感动中国”的当选人年逾九十的学术泰斗季羡林,笔耕不辍,在晚年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今年已经95岁的两院院士侯祥麟老人,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办公室上班,继续为发展我国的石化和石油事业做贡献……
这足以说明,老年人拥有的丰富知识与阅历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尊重老人、敬重老人就是在尊重他们的人生历程,就是在对他们的生命致敬。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见挫折与失败。但当我们将心平静下来与老人交谈一下时,你就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的饱经沧桑,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逐渐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如此精辟。作为“过来人”他们用自己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他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表里如一的品质,超然脱俗的情操,坚忍不拔的意志,善良平和的为人,不畏艰难的勇气,勤俭节约的美德激励着后人向前行进。
“家有一老,犹有一宝。”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些对祖国做出过贡献,对我们所在家族做出过贡献的老人做些事情,爱惜他们、帮助他们吗?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为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本分;作为公民,帮助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尽管这种本分和义务还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努力,从点滴做起,让尊老、爱老、敬老、助老这根接力棒永远跑下去。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编辑本段重阳节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虽然是登高和祭祖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重阳节要吃重阳糕,这种糕点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但到了现代,重阳糕没有固定的做法,一般人会以松糕、白糖糕代替,主要取其“吃糕”相当于“登高”之意头。
秋天菊花盛开,边赏菊边饮菊花酒的雅兴起源于晋朝诗人陶渊明。现代人很少能喝到真正的菊花酒,多以糯米甜酒代替,但可以在晚饭时小酌一下,观赏家中栽植的菊花,也别有一番情趣。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初学记太平御览东汉汝河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吴均中原干宝搜神记花糕西京杂记汉高祖戚夫人吕后扶风沈佺期旧唐书王勃滕王阁序南昌滕王阁编辑本段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喝重阳酒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编辑本段各地重阳节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县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生活中的事情,就像夜中空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有的让你非常感动;有的让你感觉非常后悔;有的让感觉到非常惊喜;;甚至有的让你感觉到非常悲伤忧愁……
这些事当中,有一件事使我最感动,最难以忘记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前的事,在那天早晨,我独自一人去爷爷家,我迈着轻松而又愉快的脚步来到了车站,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在屋顶上,汽车上……金光闪闪。“呀,今天的天气真好,我到了爷爷家后可以……”“嘟嘟”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抬头一看,哦,车来了,我上了车,车上十分的拥挤,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站脚的的地方。“嘟嘟”车开了,车在路上飞驰着,一站,两站,三站……车门又开了,上来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那老人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上了车。司机一看说:“谁给老人让个座”。老人走到了一位青年小伙的跟前,站了下来,可小伙子视而不见,车开了,在上大桥时,突然一个急刹车,老人向后退了两步险些跌倒,她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小伙子仍然一动不动,有几位乘客用不满的神情看了看他。突然,“老人家,你到这儿坐。”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人们寻声望去,原来,说这句话的是另一位老人。我仔细地端详着他,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来吧!”老人顿了顿脚,说“好吧”,另一位老人站了起来,走到门口,有几位乘客被老人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便起身给老人让座。老人不经意的回答了一声:“不用了”。所有的乘客都大吃一惊,接着就是一阵沉默……车仍在行驶,车站到了,这位老人下了车……
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老人,自己已经很苍老了,却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人,多么高尚的行为呀!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老年人都能如此,而我们年轻人呢?我的眼眶湿润了……
第二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们像一颗颗海底的珍珠,藏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就挑选一颗最闪亮的珍珠给你们瞧瞧吧!
这是几周前的一个早上,因为前一天我和一位同学发生了矛盾,因此心里不太开心。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却发现大家都用一种诡异的眼光注视着我。我心里慌,于是询问了一位好友。当我知道真相时气坏了,因为昨日我处于气愤,把所有与争执有关的事告诉了问我作业的龚原,没想他却把这件事说出去了!这可是大秘密呀!我顿时火冒三丈,想也不想,一口气冲到正在宣传的龚原身边,大喊了一声:“讨厌!你这个可恶的大嘴巴!”说完,便气呼呼地走了。班里的同学都不说话了,龚原呆呆地伫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我再也不理他了!我心里一直这样重复着!下了早读,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生气。哼!太不讲信用了!我越想越气,一下子哭了。“喂,你过来一下!”我仰头一看,哼,你还有脸来见我!没错。正是龚原,他正笑嘻嘻地看着我。但在我心中,简直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你可不可以出来一下?”他平和地说。我本想说不,但又想:看他有什么花招,我出去瞧瞧,反正他有不吃了我!于是,我起身和他走出了教室。他把我带到走廊的一边,这儿人不多。我紧张起来了,他想和我打架吗?遭了……只见龚原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折了几次的小纸团,样子神秘兮兮的。“说好了,要等我走了才能看,一定哟!”他小心翼翼地把纸团给了我,我刚一接过来,他就飞快地闪了。他有什么阴谋?里面是不是画了一只老鼠呢?还是一封恐吓信……我双手发抖,慢慢打开了纸团。每打开一层,我的心就狂跳一下。终于打开了,我一看,傻了眼。天呀!上面写了大约800多个“对不起”,每一个书写都那么工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张纸。我的泪水又涌上来了,不过它是快乐的。
后来,我给了龚原一个写满了“没关系”的纸团,他笑了笑,仿佛在说:“你终于原谅我了!”我也笑了笑。
这件事真使我感动。虽然我与龚原没有太多对话,但是友谊的天使在我们之间搭起了桥梁,使矛盾解开了。我会永远保存好这珍贵的友谊,毕竟它是比珍珠更美的东西。
直到今天,我想这件事,仍然深受感动,一股热流温暖了我全身……
第三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每当我看到这份89分的卷子时,就会不由地想起发卷子的那一天。
那一天早晨,我一来到学校,便听到同学们说下午要发数学卷子,我顿时有些紧张,心里默默祈求这次数学分数要考好,不要考砸了。下午终于来到了,我的心情更紧张了。我来到座位面前,看到了一份数学卷子,我一看分数,竟然是89分,我顿时失魂落魄,哎,完了,我竟然考了89分,太低了!这次爸爸肯定会骂死我。放学了,我的心情更沉重了。我无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该不该告诉爸爸这次数学成绩。如果告了,我有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一想到爸爸那生气的样子,我不经颤抖了一下;如果不告,那就是撒谎,撒谎不是好孩子,我可不想做坏孩子。最终,是战胜了非。我来到爸爸的厂里,一走一停地走向爸爸的办公室,我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推开门,哦,爸爸不在。那等爸爸来了再告诉他。突然门被推开了,爸爸走了进来。我竟有些口吃地说:“爸……爸爸,数学成绩……成绩出来了,考了……考了89分。”我又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爸爸,给您卷子。”当爸爸看卷子的时候,我心里害怕极了,害怕爸爸会骂我,害怕爸爸会打我,害怕……正在这时,爸爸放下卷子,平静地对我说:“你知道这次考试为什么考这么低吗?”我有些害怕地说:“知道。”爸爸接着和我一起分析了错题的原因。最后爸爸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开始自责起来:“这次你没考好,我也有责任。我每天中午玩‘斗地主’,都把你带坏了,没有认真辅导你写作业。以后我不玩游戏了,每天中午辅导你写作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听完这段话后,我感动的快要哭了。爸爸竟然没有批评我,还从自身找原因。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让爸爸为我而操劳。
爸爸,您是世界上最理解孩子的;爸爸,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第四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在我的记忆的长河中,有许多事我已经淡忘了。但是,有一件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每当我想起那感人的一幕,就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记得那件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天,妈妈带我去交电费。这时,一位盲人老奶奶也同时来到那里,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向柜台。她颤抖着从身上摸出一个小布包,慢慢地打开,轻轻地递给工作人员,说:“我想在家门口装一盏路灯。”“装路灯?可是您。”工作人员知道这是一位盲人。“对,我是一个盲人,根本不需要装什么路灯,但是,我坐在屋里时,经常听见外面夜行人走路摔倒的声音。那时候我的心就一阵阵地痛,所以我想在家门口装一盏路灯。”工作人员惊呆了。“同志,这是我所有的积蓄你看够不够!”周围的一切好像都被这位老奶奶的行为感动了,连空气都好想凝固了,等工作人员回过神来时,盲人老奶奶已经拄着拐杖离去了。看着这位盲人老奶奶远去的身影,我的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这位满人老奶奶虽然不能看到自然的光明,却拥有满心的阳光。她把这阳光变成了路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过路人不在摸黑,让世界永远光明!这多么令人感动而温暖哪!
让我们像那位盲人老奶奶那样,用自己细心的关爱,去点亮周围的每一盏心灯吧!
第五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在我的身边,发生过很多事,每一件事都令我感动。然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一位清洁工的所做所为。
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早晨,不知道为什么,平时爱睡懒觉的我,竟没有丝毫困意。爸妈还没醒,无奈,我只好早早地起了床,穿上衣服,出去买饭吃。走到大街上,忽然听到“哗,哗”的声音。我跑过去一看,原来,一位老汉在这寒风中打扫卫生,不用说,肯定是以为清洁者。我对他没兴趣,便接着往前走。
大约到了七点钟非时候,我一看时间也不早了,便走上回家的路。有走到碰见老汉的地方时,看见那里围着一群人,这时起了我的好奇心,也想凑过去看看热闹,哎呀,人可真多啊,好不容易挤了过去,看到眼前的一幕,我呆住了。一位老人,被几个好心人搀扶到路边,老人晕倒了,可是手里还握着扫把嘴里还喃喃自语“我要把卫生打扫干净”。这位老人正是我早上见到的那名清洁工。我的心头一震,忽然想到:这位老人没事吧?会不会有生命危险?这时人们纷纷议论起来:
“这位老汉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晕倒在路边?还好没什么事。”
“是啊,他在这里干几年了,今天怎么说晕就晕?”
“好像是过于劳累照成的。”
“听说他儿子很有出息开了一家大公司,赚了不少钱,一直要他搬过去住他就是不肯,坚持要再这里当 清洁工,自己照顾自己。”
正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老人迷迷糊糊的醒来了,他挣脱开搀扶他的手,颤巍巍地站起来,说:“我没事,大家回家吧!”说完,又笑了笑。这微笑并不甜美,反而让人觉得略有几分沧桑。等人们散开的时候,他又扫起了马路看到这时,我才突然感觉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擦了擦眼泪,走上了回家的路。路上,我不住地回头,回头
每想起这件事,我都被老汉坚守岗位、任劳任怨的精神所感动。他为了我们的市容,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默默的工作着,令我感叹。
第六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我经历过的事多着呢。数不胜数,有的让我羞愧难当,有的让我感到妙趣横生,有的让我兴高采烈……那件事让我感动不已
那是去年的冬天的下午,李老师叫我们拿出试卷,正要为我们评讲呢!这时,我突然感受到胸闷恶心。好不舒服呀。俗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再也忍不住了。“哗啦”一声呕吐了。班长三步拼作两步走了过来。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说:“贻坚同学,怎么了,不舒服呀?”我点了点头。学习委员也来了。同学们也把我团团围住,嘘寒问暖。我哪里应付得了,只是点头,又是摇头。姜还是老的辣,语文老师闪进来,轻轻地按了一下我的额头。又摸了摸我的脸颊,拉着我的手揉了揉,胸有成竹的说“同学们,不要慌,贻坚同学只是一点小感冒带有低烧,不碍事。只要多喝点水就行了。”老师的话像一道无声的命令,话音刚落,生活委员如释重负的说:“我去取开水”说完就走了。体育委员严肃地说:“我跑得快,我去买药!”“我去买白糖!”“我来打扫脏物!”……。一人有难,众人帮忙。我感动万分,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我感到舒服了许多。可不知怎的一下子又恶心了,该死的病魔偏要和我作对。说时迟那时快又是一吐。天哪,这一吐可坏了大事啦!周围的同学那里来得及提防呢!他们的衣服也沾上了我的“杰作”,这还不算什么。可令我更难受的是语文老师的那套新买的西装也成了“中国地图”啦!我真后悔,怎么会吐在老师的衣服上呢!我目瞪口呆,简直无地自容,我狠不得地上有一道缝,让我钻进去。一杯茶功夫。出去的同学回来了,我吃了药,喝了糖水。可同学还是站在我的旁边,不肯离去。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双双热呼呼的手,我感动不已,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真是病魔无情,人有情。时间过得真快,叮呤呤,下课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久,我回想起来,感动的泪水又流了下来。
第七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有开心的、伤心的、有趣的和感人的|……在那么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个大雨磅礴的下午,起初还是毛毛细雨,雨细如牛毛,细如针线,霎时,好像是玉皇大帝往下倒洗澡水,雨一下变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朵朵白色的水花,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喷泉,水花落在地上时,像被魔术师施了魔法似的,变成一颗颗透明的小水珠,小水珠如同一个个珍珠,接而,又落回地上。补习班刚好放学,我站在门口,正为没带雨伞而懊恼,心想:雨那么大,我该怎么回家呢?眉头紧皱着,成了一个“川”字。“你没有带雨伞吧!我送你回家。”我的耳边传来一个虚弱的声音,我转过头,发现说话者正是坐在我前面的女同学,心想:我要不要和这位同学拼伞,听其他同学说她感冒了,现在她还很虚弱,一顶雨伞容不下2个人,她肯定会被雨淋湿……犹豫不决。那位女生撑开雨伞,还没等我回答,就把我拉到雨伞下,牵着我走,女生心想:这回她应该不会再拒绝吧,毕竟已经在雨中了。嘴角微微上扬,弯成了一个半弧形。就这样,一路上我们都一直沉默不语。雨仍在“哗哗哗……”地下着,风也仍在“呼呼呼——”地吹着,雨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雨乘机钻进雨伞里,打在我们的身上。一路上,风一直不停歇地刮着,那位女生有些吃不消了,可是为了不让我淋到雨,她一直坚持着,我们的衣服被雨淋得湿了一半。“啪啪啪……”雨娃娃调皮地在雨伞上玩耍着,蹦到地上,溅出水花,雨像一颗颗流星,飞快地在空中飞逝着。到了家门口,我向她道谢,她的影子在灯光下倒映着,我目送着她,她的身子好似一张白纸,只要轻轻一吹,就会被风吹飞起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情来。此刻,我的心里好像燃烧着一团火,是温暖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泪水,湿了我的双眼。雨中情,是让我记得如此地清晰,永远也不会脑海中抹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